-
1 # 陽光清波
-
2 # 九郎泛代
這是老年人閒餘時間玩的遊戲,你個年青姑娘哪有時間玩這沒用的娛樂?
最主要的深厚功夫是;敢寫!寫得不好不怕譏笑,亂打三年成大師。
-
3 # 雲詩雷情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聯?
什麼是對聯呢?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之體制極為靈活,可以為詩之莊重,可以為詞之婉媚,亦可以為曲之諧趣。也可以為賦之爽暢。可以,詠物,寫人,抒情,議事,論理,等等,還可以,寫出一半【上聯或者下聯】,讓別人對另外的一半,或者自出自對。所以現在很多人玩聯。
在就是聯律通則,特別是六要素
我們今天來學習聯律通則之:對聯六要素。
《聯律通則》對對聯六項基本要素予以完善、充實,作為楹聯格律的“基本規則”。
(一)、“字句對等”,是指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這一規則包括了字數和句數兩個層面的含義,整體而言,一副對聯上下聯的字數要相等;
在多分句的情況下,上下聯各自包含的分句數要相等,每個相對應分句的字數也要相等。
民國初期,復辟帝制的袁世凱死後,曾出現的一副“對聯”:
袁世凱 千古;
華人民萬歲。
其實這就是拿對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的規則,以兩句話字數不等,以諷刺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
對聯不僅字數相等,上下聯,分句句數,而且每個分句的字數要相同。
如出句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能對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就像當初我們說好的三七分成,你現在卻要四六分成。對不起,我選擇性強,一諾千金,我不幹。我們還三七分。
同樣
出句兩個六字句(12個字),對句三個四字句(12個字)。雖然字數相同,但是這樣是不行的。對聯,對聯,講究的就是對稱美。
對聯字數相等,還包含了,句數相同,每個分句的字數相同。
如:
三言
菜根香(下聯)求對上聯
苕酒酌
四言
名居五帝(上)求(下聯)
功過三皇
五言
雲深人不見【緣分真真】
曲雅我猶尋【雲詩】
六言
眾醉何妨獨醒【雲詩】=
世濁不改我清
七言
一鞭直搗黃龍府=【雲詩】
眾將同烹金賊屍
八言
赤壁鏖兵,權當亮劍z
荊州到手,備感舒心
九言
墨雨鬥詩風,龍門會戰=z
新朋和舊友,國慶聯歡
柳舞長鞭,趕春風入巷【冰雪兒】
桃妝笑臉,等蝴蝶迎親
十言
何陋之,一舍春光添富貴【老歌】
不庸也,百箋詩句現清高
非柳多情,總是風來牽扯【老歌】
若花無意,哪得蝶去纏綿
風剪柳,燕裁雲,拼成妙句【老歌】
水調絃,山呈畫,扮靚神州【雲詩】
十一言
我自惜分陰,總有詩書未讀z
心胸滿百姓,卻無名主可投
清風一縷,拂去心中煩惱事=【雲詩】
淡酒幾杯,斟來箋上兩三詩【雲詩】
時有清風來我府,無拘無束【老歌】
才無俗事困心間,有酒有詩【雲詩】
十三言
空對窗,痴望月,無窮愁緒千般寂=z
頻斟酒,狂賦詩,頃刻昏然半點安
十六言
家
或橋洞,許瓦房,即高樓,縱別墅,能居便是;
擋雨風,沒驚嚇,承快樂,有愛情,再遠當歸。
十七言
微山湖
何處清香引客來,且看十里紅荷,千尋黃稻。
哪時俊傑受人贊,當數天皇太昊,鐵道劉洪。
二十二言
出句:小雪時節,大雪紛紛,小大人踏雪,大小姐尋梅,一前一後;(方留聚 河南三門峽)
對句:清風山寨,香風陣陣,清香酒薰風,香清茶起霧,不淡不濃【雲詩】
二十三言
題長城
起于山海,止於嘉峪,萬里蜿蜒,聽倦啦號角連天,嚎呼滿地;
功在秦皇,勞在黎民,千年屹立,悟透了弱強後果,興毀前因。
二十五言
鬧中取靜,忙裡偷閒,養一身淡雅,貪幾晌清歡,此身莫為聲名累;(李家孟 江西九江)
山上植梅,湖邊伺鶴,得兩個良朋,享半生愜意,誰個不將雲水憐【雲詩】
不論字數,句數,每個分句的字數,都相同。
二)、“詞性對品”,是指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其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才能構成對仗。所謂“品”,就是類。
通則中使用的“對品”,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涵義,
一是按現代漢語語法對詞性的分類,(即名、動、形、代、數、量、副、介、連、助、嘆、擬等),上下聯對應的詞或片語,其詞性要相同而為成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二是上下聯對應的字詞,要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即傳統的字類虛實相對,或者傳統的對偶辭格而成對。
古人屬對一般把字分作實字、虛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字。其定義是:“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
“實、虛、死、活”,就是詞性概念。與現代漢語語法詞性的分類對照,所謂的“實字”都是名詞,代詞,量詞等;“半實”是抽象名詞;
“虛字(活)”是動詞;“虛字(死)”是形容詞;“助字”就是包括現在所說的連詞、介詞、助詞等虛詞;“半虛”,除方位詞外,還包括一些意義比較抽象的形容詞和時間詞。
古人屬對的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死對死,活對活”。符合二者之一者,均可成對。
我們以現代詞性為主,講解
例如,
夜靜無人傷瘦雪~z
名形動名動形名
燭昏有淚惜紅顏【雲詩】
名形動名動形名
山自我來增七尺【白衣凌風】
名介代動動數量
雲從手起退三分【雲詩】
名介名動動數量
上下聯詞性都相同
(三)、“結構對應”,是指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及虛詞的使用、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結構對應即是:片語結構對應,句式對應,句子成分對應,三方面的要求。
結構對應即是: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名詞偏正結構對名詞偏正結構,動詞偏正對動詞偏正,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動補結構對動補結構(當然有的詞性結構放寬,以後具體講)。
句式對應即是:單句對單句,複句對複句,倒裝句對倒裝句等等。
句子成分對應即是: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狀語對狀語,定語對定語,補語對補語。(當然,單句試流水對,除外,因為上下句是一句話分做兩句說。傳統對格會具體講)
例如:
山 自 我來 增 七尺【白衣凌風】
名 介 代動 動 數量
主謂 偏正
雲 從 手起 退 三分【雲詩】
名 介 名動 動 數量
主謂 偏正
山 自我來 增七尺【白衣凌風】
名 介代動 動數量
介賓 動補
雲 從手起 退三分【雲詩】
名 介名動 動數量
介賓 動補
句子成分
山 自我來 增 七尺【白衣凌風】
主 狀語 謂 補語
雲 從手起 退 三分【雲詩】
主 狀語 謂 補語
可以看出,上下聯,片語結構,句子成分,一樣的。
我們講句子成分中舉個一例
長亭 斟別 幾多 淚=Z
形名 動名 數形 名
偏正 動賓 偏正
狀語 謂賓 補語
勞雁 分飛 兩處 愁
名名 形動 數量 名
並列 偏正 偏正
主語 謂語 補語
上下聯,片語結構,句子成分,都不對。我之前說過,這是什麼病?大家記得不?
對,偷換主語。出句主語是人物,隱藏了。對句主語是勞燕。
一紙 春情 花 解意==
偏正 偏正 動賓
偏正 主謂
善男 信女 愛 無邊
偏正 偏正 動賓
並列 主謂
我們可以看出
這裡上下聯,小結鉤沒問題,但大結構錯誤
寒梅 雪塢 香 如故【雨竹】
偏正 偏正 動賓
傲骨 冰心 夢 依然(聯友)
偏正 偏正 動賓
片語結構也沒有問題,
大結構卻不對
出句:寒梅在雪塢的意思
或者是到裝,雪塢裡的寒梅
對句,傲骨冰心是並列。
結構不對吧?
還有:登高望遠,是連動,好多人對並列。
連動是兩個動作,有先後,不能換位置
並列可以換。
這個對句四小結構相同,但是前四大結構,一個是偏正,一個是並列。這樣是不對的。而且好多人犯這個錯誤。
(四)、“節律對拍”,是指上下聯句的語句節奏保持一致。節律,也稱節奏、音步,即有規律的重複。
語句節奏的確定,既可以按“聲律節奏”以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個節奏,如五七言律句均為奇數句,故每句的尾字為單字而佔一個節奏;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按語句中語意的自然停頓處來確定節奏點。
語意節奏與聲律節奏有時一致,有時並不一致。
例如,“風雲三尺劍”,按聲律節奏為“風雲/三尺/劍”,按語意節奏為“風雲/三尺/劍”,二者是一致的。
再如,“於無聲處聽驚雷”,按聲律節奏為“於無/聲處/聽驚/雷”,而按語意節奏為“於/無聲處/聽/驚雷”,二者是不一致的。
按語意節奏確定節奏點時,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中間不再細分節奏點。
如:
雲深/人/不見【緣分真真】
曲雅/我/猶尋【雲詩】
去歲/桃花/猶在...小六
今朝/人面/難尋【雲詩】
山 自我來 增 七尺【白衣凌風】
雲 從手起 退 三分【雲詩】
才近/山村/聞/酒好【清音】
不覺/大醉/惹/詩狂
清風/一縷,拂去/心中/煩惱/事=【雲詩】
淡酒/幾杯,斟來/箋上/兩三/詩【雲詩】
時有/清風/來/我府,無拘/無束【老歌】
才無/俗事/困/心間,有酒/有詩【雲詩】
登黃鶴樓感懷
初登/樓上,喜吟得/崔公/七律,李白/別詩,炳烈/長聯,無數/古人/留/絕唱;
環望/八方,仰觀到/鸚鵡/懸橋,馬場/紅館,武船/軍艦,萬千/我輩/鑄/豐碑。
可以看出,上下聯,節奏都相同。
情似 花開 難 自已=
緣如 萍散 滿心 酸
這個對句,後三節奏就不對。
(五)、“平仄對立”,是指上下聯語句節奏點平仄聲調相反。具體來講,這一基本規則有三個層面上的含義。
一是,單句聯及多句聯的分句,一句之內的若干節奏點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聯對應的節奏點上要平仄相反。
二是,多句聯的各分句之句腳要平仄交替,一般情況下,其聲調按順序形成兩平兩仄的交替。
但,需要闡明的是,句腳按順序形成兩平兩仄的交替,即所謂的“馬蹄格”,不失為較佳的格式,但它絕不是唯一的,
例如,朱氏規則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其特徵是上聯各句之句腳,除尾句收於仄聲外,其餘都是平聲。
所以,對三句及三句以下的多句聯而言,朱氏規則與馬蹄格是相通的、統一的。
在楹聯創作實踐中還有一些其它的變格格式,如三句聯上下聯句腳分別為仄平仄、平仄平;四句聯上下聯句腳分別為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等。
從總結楹聯創作規律性的角度來講,不管是馬蹄格、朱氏規則,或其它變格形式,堅持“每句句腳之平仄形成音步遞換”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識的。
多分句聯,聯內各分句句腳二四六等雙數位置平仄必須交替,分句句腳一三五等單數位置,平仄可以不論。但句腳平仄,上聯不能出現三仄尾,下聯不能出現三平尾。聯內分句句腳平仄不能孤平。上下聯各個分句句腳平仄必須相反。
三是,上聯尾字用仄聲,下聯尾字用平聲。雖然歷史上出現過個別相反的例證,但從當代楹聯創作實踐看,這已形成一種最基本的定則。
例如
雲深人不見【緣分真真】
平平平仄仄
曲雅我猶尋【雲詩】
仄仄仄平平
去歲桃花猶在...小六
仄仄平平平仄
今朝人面難尋【雲詩】
平平平仄平平
才近山村聞酒好【清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覺大醉惹詩狂
仄平仄仄仄平平(今音)
清風一縷,拂去心中煩惱事=【雲詩】
平平 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淡酒幾杯,斟來箋上兩三詩【雲詩】
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時有清風來我府,無拘無束【老歌】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
才無俗事困心間,有酒有詩【雲詩】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登黃鶴樓感懷
初登樓上,喜吟得崔公七律,李白別詩,炳烈長聯,無數古人留絕唱;
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環望八方,仰觀到鸚鵡懸橋,馬場紅館,武船軍艦,萬千我輩鑄豐碑。
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可以看到。句子中二四六位置,平仄交替,上下聯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反。
大家仔細看看多分句聯,特別我標記的各個分句句腳。我們可以看出:聯內各個分句的句腳,二四六位置,平仄也是交替。上下聯各個分句句腳,平仄相反。
再看一個長聯句腳
題長城
起于山海,止於嘉峪,萬里蜿蜒,聽倦啦號角連天,嚎呼滿地;
功在秦皇,勞在黎民,千年屹立,悟透了弱強後果,興毀前因。
上下聯,黃色字是句腳
上聯句腳:仄仄平平仄
下聯句腳:平平仄仄平
句腳平仄相反。
重要事情再說一次
長聯句腳,也要遵守馬蹄韻,一般,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不能出現,三仄尾,三平尾。
(六)、“形對意聯”,是指上下聯之間形式上相對仗、意義上相關聯。對聯作為一種文體形式,是表達某種主題的工具和載體。首先,在形式上表現為上下聯的“對舉”。
對舉,猶對偶;相對舉出,互相村託。這種對舉包括對應字詞的類別一致及平仄的對立。
其次,在語意上,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包括景色、形象、思想、意境等,必須相關聯,圍繞著同一主題展開,為表現同一主題服務。否則,只是原始的、普通的對偶,不是文體意義上的對聯。
即使《聲律啟蒙》中的“天對地”、“雨對風”,也只是修辭材料的運用,都不能稱其為對聯。
“意義關聯”,指上下聯的句意要相關,不能各說各話。
“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指的是兩句話要圍繞同一個主題表達。
如果上下聯不是圍繞同一主題來表達,就會出現“意隔”。
【意隔】: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不統一於同一個主題,就是我們常說的“意隔”。意隔也是對聯大忌之一。
舉一個例子:
問:吃飯沒?
答:上廁所。
這是答非所問,就是意隔。
問:吃飯沒?
答1:正在吃。
答2:昨天吃過。
答3:吃了麵條。
這些回答與問都統一於一個主題:吃飯。只不過回答的方式有所不同。
如果上下聯不能出現景物不相容的狀況,即“景隔”和“時隔”。
【景隔】:上下聯的景物因其不符合事理邏輯而無法共存於同一個畫面。
明月和雲淡【聯友】
疾風挾雨狂【聯友】
出對句對舉很工,格律無可挑剔。但是,因為月與雨難以同時出現,不合事理;且出句淡雅,暖色;對句狂躁,冷色。既不合事理邏輯,情感也不融洽,所以是“隔景”。
【時隔】:上下聯的景物因其不符合時間邏輯而不能同時出現。
雨潤桃花春色好=z
霜欺桐葉月光寒【聯友】
出句是春景,喜悅之情;對句是秋景,愁悶之意。兩個景季節相隔,而且情感也隔,這就是“時隔”。
景隔和時隔,因為往往造成邏輯混亂,致使上下聯句意不明甚至立意矛盾。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意隔。
因此,判斷對聯是否景隔、時隔,不是隻看字面是否沒有關聯,而是看句意是否有共同的主題,兩句話是不是圍繞同一主題展開。
3、情感相融。
對聯的兩句話,共同說明一個主題。所以,兩句話所表達的情感,理所當然應該是一致的,融合的。
正對的情感相融,是自然的,因為正對是互補關係,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說明同一個主題。如:
清聯3、晉祠雲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上下聯用名詞性偏正片語相對,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道盡隱居生活恬靜幽雅,悠閒自得的情致。
反對錶面看來是句意相反,但是兩句話所表達的情感卻是交融的。
176、自 題 楊 芳
忌我何常非賞識;
欺人畢竟不英雄。
出句表對嫉妒者的豁達,對句表對弱小者的呵護。同表君子胸懷坦坦蕩蕩。一反一正,情感是相融。
所以,情感相融也是意聯的標誌之一。
而情感不能交融的出對句,則是意隔的。如:
明月和雲淡【聯友】
疾風挾雨狂【聯友】
出句淡雅,對句悲憤,情感不融。是為意隔。
我們對句中怎麼樣才能避免,隔景,隔意,合掌呢?看我對句。
例如
又見青青柳==z
輕搖細細腰【雲詩】
出句又看到青青的柳樹。春天來了。心情也好,對句不明說心情好,卻用柳樹在扭腰,跳舞,來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上下聯形同流水,一氣呵成。這樣的流水對,不會隔,也不會合。
莫為牆上隨風草(春風)
當作籬邊傲雪梅【雲詩】
不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選擇關係流水對。同樣的不隔,不合。
桃雨紛飛如蝶影【青青】
水弦清響似仙音【雲詩】
出句桃花飛時如蝶影,對句溪水流時如仙音,
一個是視覺,一個是聽覺。從兩個方面,說一副山村晚春圖,使畫面有立體感。
清泉細聽松蔭下【雲詩】=
籬菊漫聞酒醉時
出句聽覺,對句嗅覺,出句地點,對句時間。
感官互補,時間空間互補,不會隔,也不會隔。也不會,換場景位置,也不會時間重複,也不會有時間差。
像這樣的正對句,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你的對句,就永遠不會隔,也不會合。
與世不言人所短;
臨文期集古之長。(集蘭亭序字)
這個句子都是是正反兩個方面,說明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不隔。
樓頭風雨久聽慣 【緣分真真】
筆下憂傷習已常【雲詩】
這個出句是寫景,對句寫情,情景交融。也不會隔,更不會合。
找切入點,關聯點。一般從出句後三切入,多問幾個為什麼?然後呢?會怎麼樣?該怎麼做?等等。來延伸,回答出來,對句思路,就出來了,然後選擇物象,組織語言,練字。
上下聯的關聯點一般有:
①,上下聯合成一個完整畫面
靜動互補,遠近互補,大小面互補
看覺,聽覺,嗅覺,觸覺,互補。
如:
三五蹁躚蝶=【雲詩】
百千七彩花
小草聞春伸頸看=z
黃鶯見綠盡情歌
野渡舟橫楊柳綠一一z
橋頭琴止燕兒歌
映門淮水綠[古]
入目杏花香
驚見小桃三五點【青青】
忽聽歸燕婉和聲
出句:庭前明月扶花影=z
對句:院外輕風撥柳弦
窗明山翠近==z
簾動杏香來
②,上景下情,
秋聲隨雁遠【青青】
愁緒似潮升
看花猶似昨=【雲詩】
奈爾已非親
眼看春將盡=【雲詩】
心愁你未歸
窗外久凝立=【雲詩】
心中幾欲敲
半載謀生路=【雲詩】
一身輕重傷
落日孤帆遠=【雲詩】
街燈瘦影長
時有歸帆駛過【雲詩】=
始無書信傳來
還持那把傘=【雲詩】
久立斷橋頭
④,上下聯從正反兩個方面,說一個事理,或者說不通事物,不同態度。
缺盈有律窗前月【戀佩】
禍福無常世上人【雲詩】
名似流雲來複去=z
錢如浮沫有還無
窗鳥不啼興廢事=z
冰輪常顧喜憂人
文章不以厚薄論(名劍)
朋友唯憑誠信交
自去自來堂上燕(杜甫)
有開有落屋前花
姜尚封神多鬼話==z
唐僧拜佛盡妖人
⑤,上下聯合成一個人的人生觀。
知交乃石上流泉,松間明月z
大敵為塵凡利祿,庭廟功名
每從字裡尋深味(三少)
不在人前道淺聞
與世不言人所短=(集)
出名莫耀己之長
無求便是安心法=(集)
多欲真為至病方
出句:不願隨流失本性=【雲詩】
對句:甘於避世得清閒
⑥,上下聯用統一種修辭手法。
知交乃石上流泉,松間明月z
大敵為塵凡利祿,庭廟功名
枝頭月比秋霜冷z
心裡愁如江水長
險峰欲倒浮雲抱~z
斜日將沉巨浪擎
彈指風雲八百里【掃冢人】
回眸日月五千年
早起鶯兒河岸鬧=【雲詩】
初開桃妹望中羞
楓葉題詞宮女怨【玫瑰】
桃花飾扇宿緣成
似海胸襟煩惱少【芮玉】
如蓮體質世俗無【雲詩】
⑦,上下聯用同一種創作手法。
赤壁鏖兵,權當亮劍z
荊州到手,備感舒心
武漢夏天人捂汗【雲詩】=
瀏陽每夜夢留洋
日月同明,或昏或曉=
水山呈汖,有色有聲
映雪梅花舒傲骨……z
擎天翠竹隱虛心【雲詩】
襟懷一似山和海=【雲詩】
品德猶如竹與梅
翠竹無心高亮節~z
柳枝有骨媚諛顏
殘壁蒼苔滿==z
窮簷野雀歡【雲詩】
昏鴉點點寒秋樹=Z
羌笛聲聲悽晚霞【雲詩】
⑨,上下聯講一個人,一件事。
和親蒼漠外=【雲詩】
造福北方人
苦無一計退司馬....雨
空有雄心復漢家
巧借東風燒赤壁==[小不點】
以聯孫氏振劉家【雲詩
一鞭直搗黃龍府=【雲詩】
眾將同烹金賊屍
過河卒是逼宮者…z
反槽馬為保帥人
借酒澆愁別後事【雲詩】=
邀君入夢徹宵心
⑩,上下聯同一種邏輯關係
詩若題梅先有骨==z
心如少累且忘名
瘦因家久別=【雲詩】
窮為賬難收
欲看美景須登閣=【雲詩】
想賦佳詞多讀書
春花縱美也零落=
秋月即圓仍破缺
初心守住方無慾
=俗累拋空才得閒【雲詩】
寧做青山不媚骨=z
願為百姓棄高官
再就是要注意,時間,空間互補,
色調統一。
不要隔時,隔景,隔意。
再就是,立意,謀片,佈局,手法,技巧。等等,不是三言兩語,一朝一夕,就可以弄懂的。
比如我整理對聯講義
聯班分為五個學期
一,基礎理論知識期【共十五講】
單單開始前必須知道基礎知識包含:什麼是對聯,對聯起源,對聯格律,什麼是平仄,怎麼分辨平仄,怎麼分辨節奏,怎麼分辨詞性,怎麼分辨結構,什麼是句子成分,怎麼分辨句子成分,句子前後邏輯關係,修辭手法,聯律通則。聯律通則又包含了六要素,傳統對格,平仄放寬條例,詞性放寬條例,對聯禁忌。等等知識。
二,學習對句期【共十講】
三,學習出句【共六講】
四,學習成聯【共十三講】
五,詩鐘,技巧聯,無情對【共七講】
這些知識一個星期一講也得一年多時間,就算你悟透了所有知識,沒三五年曆練,也難出好的作品。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4 # 百味寫春秋
這位題主說:“寫對聯之前,需要講究什麼?”這就是人家看出了問題,很藝術、很巧妙的呼籲:無論是出對聯,還是答對聯,應該注意些什麼?怎麼能做的更好?
其實,現在對聯雖然很熱火,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網上的對聯看著不是很“養眼”。主要原因是:湊熱鬧的多,懂聯的、學聯的少。所以,有必要經常不斷的普及有關“對聯”的基本常識和寫作知識,讓大家邊“玩”邊“學”,逐步由外行變成內行,寫出“亮眼”的對聯。
首先,愛好對聯的朋友要掌握“寫對聯”和“答對聯”的
“三講”,“一不講”。對聯的“三講”是:
一、講究上聯下聯。
二、講究聲調平仄。
三、講究詞意對仗。
對聯的“一不講”是:
不講究押韻。
其次,要理解“三講”、“一不講”的具體要求。
一、為什麼講究上聯、下聯?
答:因為對聯是從律詩繁衍而來,對聯是從詩行中抽出的兩個句子,一個是“出句”;一個是“對句”。
“出句”稱為對聯的“上聯”;
“對句”稱為對聯的“下聯”。
所以,按律詩格律要求,
上聯以仄聲收尾(最後一個字聲調為仄聲);
下聯以平聲收尾(最後一個字聲調為平聲)。
注:區分上聯下聯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最後一個字的聲調,是仄還是平。二、為什麼講究聲調平仄?
答:詩詞與寫文章不同,文章可以長篇大論,詩詞全靠詩句精練,讓讀者好吟好記。所以,聲調必須講究抑揚頓挫,而平仄排次和對立就是平衡詩句聲調的,是詩詞的左右腿,缺一不可。
對聯的聲調平仄要求叫“馬蹄格”。
何為“馬蹄格”呢?
馬蹄格就是:一匹馬有四條腿,左兩條,右兩條。
要求作聯時,右邊前蹄、後蹄踩“平平”;左邊前蹄、後蹄踩“仄仄”往前走,以此類推,保持平衡。
聲調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兩句話:
1、平仄在本聯中是交替的:
例: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仄在對聯中是對立的:
例: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上就是對聯聲調交替、對立的基本示意形式。
三、怎麼理解詞意對仗?
答:聲調平仄是對聯句子的外在形式,其對聯內容則要求上下聯:詞性對品,詞意對應,對仗工整。
例:
上聯:男童(平平)下聯:女幼(仄仄)再例:
上聯:天來日月(平平仄仄)下聯:地有山河(仄仄平平)詞性、詞意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下來對自然現象和人類生活的系統總結而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如:天對地,地對天,日月對山川;男對女,女對男,暮雨對朝煙。
所以,寫對聯、答對聯,關鍵是把握好“詞性”、“詞意”和“對仗工整”。避免常見的“平仄失調,上下失對,詞性偏離”的“聯病”。
四、為什麼對聯不講押韻?
答:因為對聯上聯是出句,下聯是對句。出句必須以仄聲收尾,對句必須以平聲收尾。“平”和“仄”是不能押韻的。所以,對聯是不能講究押韻的。
其三、寫對聯,答對聯與寫詩詞是一樣的,是一個人“文化修養、思想品格、生活閱歷、悟性慧能、美學情趣”等綜合素質的體現,不是一日、一時之功,需要恆久不斷的學習和堅持,才能有進步和收穫。
所以,客觀地說,建議大家不宜跟風湊熱鬧,學不進去的、鬧著玩的都走不長,以免耽誤時日,影響其它。簡單一句話,真愛好就下功夫學,不專心的也別耽誤自已。願與各位朋友共同學習、共同求知。
解題至此。
回覆列表
第一:上下聯(包括分句)字數相等。
第二:上下聯意義相關。
第三:上下聯平仄相反,但下聯最後個字必須是平聲字(上聯最後一字必為仄聲字)。
第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仄,對仗!
第五:詞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