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戰鬥的小鳥
-
2 # 老虎嚼情
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時代背景。
咸豐三十一年,同治皇帝繼位,在位幹了十三年。當然,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因為他有一個野心勃勃、手段狠辣且權利慾極強的母親慈禧太后。
同治時期清王朝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在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運動的打擊下,清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這一時期的忠臣主要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胡翼林為核心的“晚清四大中興名臣”為代表。依靠他們的不懈努力,平定了陝甘回變、捻軍等農民起義軍。而李鴻章、左宗堂和張之洞等發起的“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為病入膏荒的清王朝續命二十年。
奸臣以大太監安德海、榮祿等為代表,他們賣官鬻爵、貪汙腐化和魚肉百姓。安德海深受慈禧寵愛,權利熏天。居然打著為皇帝採辦龍袍的藉口,不顧“太監不得離京三百里”的祖制,一路大張旗鼓招搖過市,各地官員趁機賄賂,後被山東巡撫丁寶楨處死。
榮祿為效忠慈禧太后,積極參與了“辛酉政變”。他建議慈禧殺八大顧命大臣併為慈禧採納。奕祈來熱河之後,受肅順等人的阻擋無法面見慈禧,榮祿讓奕祈男扮女裝混進後宮,為辛酉政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期慈禧掌握大權、清王朝走向敗亡開啟了罪惡之門。
總得來講,同治年間依舊延續了咸豐一朝的戰略,朝局上除了“辛酉政變”再無大事。甚至出現了“同治中興”的局面。
-
3 # 懶洋洋社長
忠臣有: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鴻章跟奕劻,兩個晚清時期的大貪官。
-
4 # 悠史微談
所謂的忠臣或者是貪官是後人評價出來的,也許和真正的歷史真相有一點點偏差。可是有時候忠臣雖忠,百無一用;貪官雖貪,辦事不耽。忠和貪也是可以集一人之身。歷史上我們熟知的大貪官和珅,他的貪汙所有人看在眼裡,可是乾隆皇帝為什麼不懲治他,光是乾隆南巡沒有花國庫一點銀子這件事就足以讓乾隆喜愛。接下來我們說說同治時期的忠臣和貪官。
首先我們說說同治皇帝吧。同治皇帝即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5年),享年19歲,可是他在位期間,興辦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使得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忠臣:(舉例)
一.曾國藩。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惡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時期 ,他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是同治時期的能臣。
二.李鴻章。太平天國時期,李鴻章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可是因為在晚清時期為清政府簽訂諸多不平等條約而被詬病。
貪官:
李光昭:1874年,圓明園重修。可是此時法國正在侵略越南,日本正在侵略臺灣;新疆又爆發阿古柏叛亂;左宗棠率軍西征,此時國庫根本沒有足夠的銀子支援修園。可是這個時候,一個名叫李光昭聲稱願為修園報效三十萬元的木材應急。
他與內務府官員勾結,而且私刻“奉旨採運圓明園木值李銜”的關防。後來他向一位法國商人購買價值五萬元的木材,可是他只支付了十元定金,其它貨到付款。到達北京後他卻向內務府說這是價值三十萬的木材。皇帝聽說後大喜,免稅放行。可是李光昭根本無力支付,拒絕提貨付款。法商不願意,上告法國駐天津領事要求清政府扣留李光昭,令其付款並賠償損失。皇帝知道後大怒,最終李鴻章判處李光昭斬監候,秋後處斬。
-
5 # 小僧讀史
每一個朝代都有很多的治世能臣,如漢朝的蕭何、曹參。唐朝的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清朝也不例外,可清朝說的上名字的大臣能將很少。同治皇帝統治時期,已經屬於清朝晚期,這時期的忠臣,能臣少之更少。若非要找的話,也可以說出幾位,在這段歷史上要說忠臣的話,最有名望的還屬於如下這幾位:
第一位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據悉奕訢,本應該是王位繼承人,可是因為一副催產藥,奕訢的幾個哥哥都過早夭折,因此奕訢、咸豐誰能出生早,誰就佔有先機,最後咸豐的媽媽用催產藥先生下咸豐。奕訢並沒有因此不滿,相反在咸豐死後奕訢幫助同治皇帝,並且和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發起洋務運動。但人們對奕訢知道最多的是與慈禧的叔嫂戀。
第二位成林,滿洲鑲白旗人。理衙門總辦章京,同治八年(1869)擢升總理衙門大臣。署理三口通商大臣、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廣西巡撫、刑部右侍郎。
第三位董恂,晚清重臣,在內閣總理衙門任職期間,作為全權大臣,奉派與比利時、英國、俄國、美國等過簽訂通商條約,為維護國家利益,據理力爭,不辱使命。董恂在中國國力最弱的時候,為清朝統治者在最大限度內,謀得最大利益。董恂的外交才能可以說不亞於唐雎。只是可惜董恂生在清朝這樣一個時代,註定他的成就不會很高。
另外在同治皇帝時期擔任內閣總理的四位大臣,文祥、寶鋆、沈桂芬、毛昶熙四個人是同治皇帝在位時間的大臣。這些人亦都是治世能臣。只是清朝在他們那個年代,朝廷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上,他們有抱負難以實現。只是可惜這些晚清八旗的忠臣,生在了不該生的地方,即使再有能力也無力挽回腐敗落後的清朝政府。
再說說同治皇帝時期的貪官:
最貪的這個人應該屬於奕劻(此人屬於同治帝與光緒帝之間)據記載他貪腐的數量超過了一億兩,遠遠超過和珅,但因為他是慈禧的親信,是慈禧統領朝政的重要幫手,所以屢次被彈劾,也安然無恙。
奕劻貪婪只有一個要求就是錢財的多少。只要你的錢財足夠讓他滿意,你就可以和他攀上乾親。其貪腐的錢甚至比大清國庫裡的銀兩還多,讓人觸目驚心。
-
6 # 野史小故事
這一時期的忠臣主要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胡翼林為核心的“晚清四大中興名臣”為代表。
奸臣以大太監安德海、榮祿等為代表。
-
7 # 遊戲新前沿
同治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可以說的上算清朝去世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帝,六歲登基,十九歲病死,也就是說他只當了十三年皇帝。
而在這十三年在位生涯中,確實有許多的忠臣與貪官,這邊就舉幾個最有名的吧。
先說貪官。
同治時期最有名的貪官,那應該就是大太監安德海莫屬了。
安德海是8歲的時候入宮當的太監,進宮後就憑著聰明伶俐,善於奉承,很快成為了咸豐帝身邊的御前太監,並且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納拉氏(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的好感。
而在咸豐死後,安德海沒有失寵,反而成為了慈禧心腹,像著名的辛酉政變,就是慈禧派安德海去穿針引線的,所以安德海看到老皇帝已故,新皇帝尚未年幼,加之自己有慈禧這位女流的寵愛,心裡就開始膨脹了。
一個太監,居然開始廣受賄賂,拉結同黨,甚至是干預朝政,要說這個時候的安德海權傾朝野完全不為過,人們還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賢。
而且這貨膨脹到什麼地步,當時同治皇帝還年幼,慈禧在訓斥同治,但是安德海這廝完全忘記了自己只是個太監,居然還從旁幫腔,這讓同治皇帝看他很不爽。
後來安德海怎麼死的?也是自己作死的。
有一天,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本來清朝祖訓規定太監是不能隨意出宮的,所以你說你出宮了就應該低調點,但是這貨不幹,心說我現在是頂頂有名的大宦官,滿朝文武我都不放在眼裡,誰敢管我?於是大搖大擺的從宮裡出來,儀仗巨大,而且一路上還結交各地官員,廣收賄賂,這哪是太監嘛,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皇帝親自南巡了。
結果走到山東這個地方,安德海直接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直接抓了,丁寶楨是誰?那可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剛正之人,他看到安德海這幅德行,哪能忍受,所以一怒之下就直接把安德海給斬了。
當然丁寶楨敢這麼做,後面未必沒有同治皇帝的意思,畢竟安德海死後,慈禧太后也沒有拿丁寶楨怎麼樣,所以安德海是完完全全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所以後來的大太監李蓮英,完全就是吸取前人的教訓,雖然也有貪,但是卻是十分低調,在外人看來完全就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好人,和安德海形成了強烈對比,沒辦法,這事全靠同行襯托啊。
再說清官。
左宗棠。
左宗棠不僅在同治時期,放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如雷貫耳,他的一生當中完成了無數的壯舉,比如收復新疆、這四個字噹噹看字面來理解,就可以想象出它的分量和沉重感。
可以說句實在的話,中國能有今天的國土面積,和這位老人是分不開的。
所以當的上是一位名族英雄。
當然清朝還有很多清官,比如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這些被稱為晚晴四大名臣,還有前面說到的丁寶楨等等,所以其實慈禧時期,中國的朝廷官場也算是能人輩出的
-
8 # 波騰願海
同治,是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載淳的年號。以年號作為稱呼,從明太祖朱元璋始,明太祖覺得改元太過繁瑣,因此終生只用一個年號“洪武",以後皇帝均採用一世一元制,即一個皇帝連續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清穆宗即位之初,八大臣為他擬定的年號為“祺祥”,一八六一年十月三十日,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等發動政變,廢八大臣,十一月一日,兩太后在養心殿垂簾聽政,廢"祺祥",改元“同治",史稱“辛酉政變",也稱"祺祥政變"。
同治帝生於一八五六年,崩於一八七四年,享年十九歲,一八六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以太子即帝位,至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釋出親政詔書,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死於天花(以正史為準),在位十三年,親政不到兩年。
同治純粹是一個傀儡,政多出於兩宮太后和恭親王,但在位期間,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剿滅了西、東捻的作亂,先後平定陝西甘肅的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史稱"同治中興",但這些成績與同毫無關係。
同治中興最大的功臣,當屬議政王奕訢,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洋務運動的首領,中國近代工業的創始者,中國近代教育的奠基者,也是平定內亂的幕後總策劃,一八八四年,甲申易樞,奕訢"家居養疾"。其他諸如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張之洞等,皆是該時期的重工名臣。
要說奸臣,在同治即位之初,咸豐帝親自揀選的八個顧名大臣恐怕難辭其名,不說有負先帝囑託,即在處理與太后新帝的關係上,有欺負孤兒寡母之嫌。一八六一年八月十一日,兩宮召見八大臣,就董元醇奏請垂簾事(實為慈禧暗中唆使)會議,八大臣以先帝遺詔和祖制無太后垂簾故事,"嘵嘵置辯,已無人臣禮"。“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嚇得皇帝遺尿,汙太后衣,非奸臣而何?
接下來要數王慶褀了,王慶祺翰林出身,以歌喉遇同治於宣德樓,得寵後不思報效,專事誨淫;再有奕訢長子載澄,二人本是堂兄弟,年齡相仿,每導同治微服私行,前一個王慶祺,後一個載澄,流連於煙花巷陌,兄弟君臣同樂同享。二人是同治夭亡的罪魁禍首。至於榮祿安德海之流,其實是甲申易樞後慈禧的走狗,在同治朝二人的影響當不是很大。
回覆列表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出生之後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憫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即位時,只有六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咸豐帝梓宮回京之際,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廢除八名顧命大臣所擬定的年號“祺祥”,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