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XCLE資料分析

    1、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西施,今浙江紹興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3、貂蟬(閉月)

    貂蟬,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人物,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4、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 2 # 洞察天下World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象的餘地。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施夷光世居越國苧蘿。沉魚的傳說“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美稱。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初一生於華陰,弘農楊氏(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歷史典故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範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1]

    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2]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裡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 3 # 人生一杯老酒

    西施,王昭君,楊玉環是真實存在的。其中貂蟬三國裡面是沒這個人的,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人。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 4 # 老表品歷史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傳統上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其中,貂蟬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虛構人物

  • 5 # 教書匠1樂檬

    1、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相傳越國有一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就是西施。

    當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都會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就在附近流傳開來。

    當然,這個傳說有很大的臆想成分,我認為,魚兒看到水面上有人,然後嚇得沉入水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反應了,

  • 6 # 山青河003

    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沉魚”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閉月”的貂蟬,“羞花”的楊玉環。

    西施:是春秋末期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出生,生卒年不詳。《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均有記載,其他還有很多史料都有記載,證實西施是真實存在的人。

    王昭君:(約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班固的《漢書·匈奴傳》有記載,所以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最早出現在《三國志平話》中,《後漢書》中董卓身邊有一位婢女和呂布私通,但是這位婢女和王允無關。

    民間有傳說貂蟬的原名叫任紅昌,但僅僅是民間傳說而已。個人認為這個人應該是有原型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進行了演繹,所以結論是她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一定有原型。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均有記載,證實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的人。

    一、西施,是歷史上第一號的色情間諜

    世界上的間諜多了,但是,行使美人計能使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的美人沒有幾個,可以說西施在間諜史上的頭號位置,至今無人超越。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因為苧蘿村分東西兩個村,施夷光住在西邊的村子,所以叫西施。

    西施在河邊浣紗時,魚兒見她長得太美,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忘記了游水,一下子沉到了水底,所以西施被人們稱為有“沉魚”之美。

    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擊敗越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在吳國當了三年人質,放回來後,勾踐臥薪嚐膽,並且針對吳王好色的弱點,對吳王準備使用美人計。

    大夫范蠡在苧蘿村,遇到了西施,他將西施帶到會稽給了勾踐,勾踐又花了三年時間,派人教西施學習歌舞、禮儀等,進行了間諜的專業素質訓練,然後把西施進獻給了吳王。

    吳王夫差見到西施,一見鍾情,愛得無法自拔。從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而西施卻暗中掌握了吳國的政治和軍事機密,她伺機向越國傳遞情報,最後勾踐的大軍根據西施的情報長驅直入,直抵吳國都城,吳王夫差就這樣走上了亡國之路。

    西施完成任務後,卻成了“邊緣人”,她最後的歸宿無人知曉。《東周列國志》記載,說是越國滅吳後,勾踐想將西施納進後宮,越皇后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再禍害越國,就命令手下將西施裹進袋子沉入江底了。

    二、王昭君是民族的友好使者

    王昭君的一生有幾個關鍵詞,美貌、宮怨、出塞、思鄉、丈夫早逝、改嫁給丈夫的兒子,所以她的一生成全了漢匈民族之間的睦鄰友好,但實際上自己卻鬱鬱寡歡。

    王昭君出生在公元前52年的南郡秭歸,她的父親是老來得女,視她為掌上明珠。

    公元前36年,漢元帝遍選秀女。王昭君以絕世才貌被選入宮。

    當時漢元帝的後宮美女太多,就由畫工毛延壽畫了她們的畫像,看畫決定寵幸哪個宮女。宮女們為了得到皇帝寵幸,爭相賄賂毛延壽,王昭君不去巴結,所以毛延壽就把她的像畫的很醜,昭君就一直見不到漢元帝。

    在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三次進長安入朝,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了此事,毛遂自薦,漢元帝允許了。但是臨走的時候,漢元帝發現王昭君不但人美,儀態還端莊,腸子都悔青了,最後氣得把毛延壽殺了。

    這天,秋高氣爽,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騎之上,彈奏起了離別之曲,大雁聽到琴聲,被昭君的美貌傾倒,跌了下來,從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美稱。

    建始二年,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從胡俗”,不得不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著友好和睦的關係,而且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加強了漢族和匈奴民族的民族團結,得到了歷史的好評。

    三、貂蟬,誅殺亂臣賊子的功臣

    《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

    當時東漢由奸臣董卓操縱,司徒王允眼看董卓要篡奪東漢,心中為朝廷擔憂,於是深夜來到花園散步解悶。

    他忽然聽到遠處有人長嘆,發現原來是家中歌女貂蟬在拜月,這時,忽然一陣風吹來,一片雲將明月遮住,王允看見,驚訝貂蟬長的實在太美,連月亮都羞愧地躲到雲後面去了。”

    王允似有所動,就和貂蟬定下了連環美人計。

    王允先認貂蟬為“義女”,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讓貂蟬在他們二人之間見機行事,挑撥離間。

    董卓和呂布都是好色之徒,董卓為了拉攏呂布,收呂布為義子 。

    呂布見董卓收貂蟬為妾,心懷不滿。一天,呂布趁董卓上朝的時,進入董卓府看望貂蟬,兩人在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到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正好回府撞見兩人,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就刺向呂布,呂布飛身逃走了。

    王允便私下說服讓呂布而後趁機剷除了董卓。

    除掉董卓後,貂蟬就失去了蹤跡,三國演義最後一次提到貂蟬是跟呂布一起在白門樓被曹操圍困的時候,後來呂布兵敗身死貂蟬就不知所蹤,沒有音信了。

    四、楊玉環是卓越的音樂家和舞蹈家

    楊玉環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生於開元七年華陰的一個宦門之家,號太真。

    楊玉環天生冰肌玉骨、國色天姿。初入宮時,楊玉環因見不到君王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宮女們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到含羞草,草的葉子立馬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從此“羞花”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

    楊玉環最初是唐玄宗兒子李瑁的壽王妃。

    不久,李瑁的生母,也就是唐玄宗最喜歡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鬱鬱寡歡,有人就對玄宗進言將玉環招入後宮之中。

    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五年後,楊玉環才回到了唐玄宗的身邊。所以,唐玄宗為了楊玉環成為自己的貴妃,前前後後用了八年時間,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盡了心思啊。

    唐玄宗對楊玉環百般寵愛,他曾對宮人們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可見對楊玉環的用情至深。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兵鋒直指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亡蜀中,途徑馬嵬坡時,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

    有人說楊貴妃是被亂軍亂刀砍死的,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曾派人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已無蹤影。

    總結: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個人之所以成為四大美女,就是因為她們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或者為了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西施為了雪國恥,忍辱負重,深入敵國;王昭君為大義促使漢匈之間融合;貂蟬協助王允誅殺逆臣賊子;楊貴妃在藝術方面的造詣驚豔了大唐盛世的繁華,所以這四大美女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女,萬古流芳!

  • 7 # 折劍聽雨落

    我們誇讚一個美女時,常說“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這八個字描述的正是題主所說的四大美女,不過在我國古代,真實歷史上,這四位美女其實只存在其三,那就是“沉魚”西施、“落雁”昭君、“羞花”玉環。

    至於傳說中讓月亮都黯然失色的貂蟬,則只是虛構的罷了。

    三國志有言,呂布和董卓之所以反目, 是因為呂布睡了董卓的小妾,而非司徒養女。

    那名小妾,就是貂蟬的原型,不過其並沒有貂蟬那麼美,在三國志通篇中,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更談不上什麼四大美女了。

  • 8 # 小逗一把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傳統上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其中,貂蟬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虛構人物,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正史三國志、後漢書中皆完全未提及貂蟬其人。

  • 9 # 大爆炸98

    古代四大美女真的存在嗎?歷史上真的有嗎,

    有的,至於四大美女的稱號是哪個朝代,誰提出來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是從唐朝以後,因為四大美女中最後的楊貴妃就是唐朝的。

    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據說她們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葉、閉月、羞花,是分別形容他們4個人的美貌的,還在歷史上留下了關於她們美的歷史典故。

    她們都和當時的政治有關聯,她們在歷史上能留名,多多少少都和這個有關係。也和當時的政治導向有關係,當時的朝廷需要,她們這樣的人來進行輿論導向,所以就給了她們這樣的人設。

    當時社會選出他們這4個人所皆知的人物,作為四大美女,無非就是告訴天下的女子要她們以為榜樣,為國家出力,為國家犧牲。至於裡面為什麼有楊貴妃,這是告誡當時的朝廷統治者的,紅顏禍水。如果統治階層一味的沉迷女色,痴迷楊貴妃的唐玄宗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有個成語叫三人成虎,這個事情說多了,大家都信了,四大美女誰也沒見過,都是一代一代相傳。

  • 10 # 我是青鳥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玉環羞花的故事。西施浣紗

    西施浣紗是記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西施的浣紗美女在河邊浣紗時,魚兒看見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兩個結局之一是: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裡拋入水中溺死。

    《墨子•親士》篇中說:“西施之沈,其美也。”

    昭君出塞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出塞路上,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王昭君本名王嬙,昭君是她的字。西漢時期,她出生於今湖北興山縣香溪河畔的一個平民之家。漢元帝時,昭君因人才出眾被選入漢宮。西漢元帝時她被選入宮。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也有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貂蟬拜月

    貂蟬,三國故事中人物,她年方二八,色技俱佳,能歌善舞,受司徒王允的“連環計”,欲殺董卓和呂布,匡扶漢室,而於夜深月明之際,在牡丹亭畔設案焚香對天禱告。貂嬋對著月亮跪拜,結果使得月亮自慚形穢,用雲彩遮住了容顏。

    貂蟬是四大美女之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曾登場於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民間傳說其為山西忻州人。也就是說貂蟬是虛構人物,歷史上呂布的妻妾也沒有一個叫貂蟬的。而貂蟬的原型大概就是董卓的一個婢女,因為和呂布私通被董卓發現,二人也因為這事關係產生了裂痕。等到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又直接讓女子去離間二人的關係,這樣一來整個故事就更具傳奇性了。

    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進宮後,貴妃楊玉環思念家鄉。“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楊玉環,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後,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士兵譁變,含恨賜死。

    《資治通鑑》記載: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皆有傾國傾城之貌,但也都是政治的犧牲品,或許這才是她們被後人公認的原因吧。不過四人之中,貂蟬是虛構的,留有些許瑕疵。

  • 11 # 夢城羅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確有四大美女,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人們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她們的美麗。

    1、西施,名夷光,出生於春秋時期越國的諸暨,長的五官端正,美麗俊俏。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聽從范蠡的計策,向吳國稱臣求和,帶領妻子親自去吳國給夫差當差,勾踐假裝對夫差很恭敬,吃粗糧、睡馬房、小心伺候著夫差,比夫差手下的僕役還勤快,騙取了夫差的信任,過了三年,夫差覺得勾踐完全臣服於他了,就把勾踐放了。勾踐歸國後,為了報仇雪恥,睡覺時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飯時都要嚐嚐苦膽來激勵自己,這就是“臥薪嚐膽”的由來。勾踐針對夫差好色的弱點,聽從大夫文種滅吳的計策,把美女西施獻給了夫差,夫差非常喜歡西施,為西施建造了春宵宮、館娃閣、靈館、“響屐廊”,整天和西施作歌作樂,不理朝政,國力日漸衰落,最後被勾踐消滅,落了個亡國喪身的下場,夫差引劍自殺後,西施又回到了越國。

    “沉魚”是西施的代稱。西施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著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漂亮了,都自慚形穢地沉到水底不出來了。

    2、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公元前52 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公元前36年,被漢元帝選為秀女。王昭君入宮後,按照慣例是見不到皇上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上那裡去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毛延壽就把王昭君畫的很醜,沒有被皇上挑選上。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見漢元帝,請求和親。元帝想在後宮中尋找一位長相一般的宮女,賜作公主身份,代替公主遠嫁匈奴。王昭君入宮數年,卻從來沒見過皇上,不想虛耗青春年華,便主動請求前往匈奴和親。當出現在朝堂上時,王昭君的美貌把漢元帝驚呆了,想把王昭君留下來,但又不能反悔,只好讓其出塞,後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後,勸他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落雁”是王昭君的代稱。傳說王昭君告別親人去匈奴的路上,馬嘶雁鳴的場景使她心緒難平,悲情難已,於是她撥動琴絃,奏起了淒涼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動聽的琴聲,看到這麼漂亮美麗的女子,忘記了扇動翅膀,掉落到落地上。從此,王昭君就得了“落雁” 的美稱。

    3、貂蟬,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不可考。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貂蟬長的國色天香,有傾城之貌。當時太師董卓禍亂朝綱,殘忍暴戾,濫殺無辜,百姓深受其害。王允不滿董卓專權,想把他除掉,但沒有好辦法,整天茶飯不思。貂蟬是個很有膽識的女子,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就對王允說自己願為國家效力。於是王允設了“連環計”,先將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在呂布迎娶前又偷偷獻給董卓,挑起了董卓和呂布兩人的矛盾。貂蟬在呂布面前說她愛慕英雄願意以身相許,卻被董卓強行霸佔,在董卓面前卻說呂布調戲她,戲曲《鳳儀亭》說的就是這段故事。最終董卓呂布二人反目成仇,呂布殺掉了董卓,剷除了朝中的一大禍害。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說的是貂蟬在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明亮的月亮遮住了,正好被王允看見。王允逢人便說他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躲到了雲朵後面。

    4、楊玉環,號太真,生於公元719年,虢州閿鄉人,楊貴妃從小就能歌善舞,長大以後姿色卓群。公元734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前去參加婚禮,咸宜公主的弟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准許了兩人的婚事,李瑁與楊玉環婚後本來生活很幸福,但是唐玄宗見楊玉環有傾城傾國之色,竟然違背常倫,欲佔為己有。於是命楊玉環出家,然後以“做女道士”為名招入宮,於天寶四年(745年)封為貴妃,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西逃,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唐玄宗為穩定人心,保住江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殺了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楊玉環也被縊死於馬嵬驛。

    “羞花”是楊玉環的代稱。傳說楊玉環初入宮因見得不到皇上寵幸終日愁眉不展,一天和宮女們一起賞花,無意中碰到了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紛紛說這是楊玉環長的太漂亮了羞得花草都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後便召見了楊玉環並封為貴妃。

     

     

  • 12 # 此使用者以成仙兒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貴妃)。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貂蟬次之,王昭君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還有一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稱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四大美女中除貂蟬外皆為有正史記載的人物,而貂蟬則只見於小說和戲劇而未見於史料記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 13 # 亂碼生成2574

    西施是越王勾踐時期人物,也是勾踐用來迷惑夫差的關鍵人物是存在的

    王昭君是西漢時期和親公主是存在的。

    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兒媳及妃子也是存在的。

    而貂蟬我個人感覺是虛構的。

  • 14 # 孤魂視界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在這四人中的貂蟬,正史裡面是沒有記載她的,估計是《三國演義》的作者老羅中特意加她進去裡面豐富小說故事情節的,而楊貴妃是唐玄宗寵妃,王昭君是漢元帝期昭君出塞的歷史人物,西施浣沙時的歷史故事,官方正史都有合理記載的。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也成了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王昭君,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于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楊貴妃,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 15 # 洛克笑笑

    貂蟬是虛構的,她能過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列,可以說完全是《三國》這本書的影響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並不是古代人評選出來的,而是後人評選出來的,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美貌,還因為他們對歷史的影響,而三國中的貂蟬更是符合了這兩個條件,以及《三國》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其影響之大,讓人足以把貂蟬放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中國古代三個版本的“四大美女”,我們大都只知道第一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一般最常見的說法,按照四位美女的歷史出場順序,分別是:西施(東周越國)、王昭君(西漢)、貂蟬(三國)、楊玉環(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這兩句,不能念反啊,因為這四件事是分別跟四大美女對應的。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

    “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第二個版本(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

    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稱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她們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不在敘說。這四個人都屬於“紅顏禍水”型(但這不是她們的錯,尤其是褒姒和西施,她們是為了所屬諸侯國的利益才被逼無奈如此的)

    第三個版本(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

    我國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畫上面記載的(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上面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人。此年畫的原版現存於莫斯科博物館。

    《紅樓夢》中黛玉《吟綠珠》,“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 16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西施浣紗

    貂蟬拜月

    楊貴妃醉酒

    王昭君出塞

    沉魚落雁

    碧月羞花

  • 17 # 小王同學喔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王昭君,貂蟬,西施和楊貴妃。這四個人被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由她們的美貌而衍生出來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樣的詞。至於她們存不存在呢?

    答案是 王昭君西施和楊貴妃是真實存在的,貂蟬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

    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後還俗),唐玄宗之寵妃,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身材豐滿,膚如凝脂,白居易形容她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西施

    西施(一說卒於前473年),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生於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於苧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後學禮儀等三年被范蠡獻於吳王。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王昭君

    王昭君(本名王嬙,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字昭君,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維護漢匈關係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貂蟬

    由羅貫中先生虛構出來的,所以她的簡介和事蹟也無處可尋。

  • 18 # 小尋製作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其中貂蟬在正史裡是沒有明確記載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為了刻畫呂布的愛情故事虛構的。

    其餘三位大美女都有正史記載,真的存在!

  • 19 # 生活小眼睛

    說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位傳說中的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絕色女子。她們各自都有許多言之鑿鑿,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並且為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增添了絢爛的女性傳奇色彩。

    然而,這四位傳奇的女子,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根據各種史書記載,現在可以確認的是,貂蟬是正史中完全沒有提及過的,這位傳奇女子,實際是杜撰的。

    正史《後漢書》中,從未提及貂嬋之名,它僅以很短的篇幅記錄董呂之間的私人恩怨。當年董卓曾為小事怒殺呂布,被呂布躲過,後來兩人重修於好,董卓又派呂布去看守自己的內宅,不料呂布竟乘主人不在,與其貼身婢女暗中相戀。因畏懼姦情被董卓發現,呂布求見王允,和盤托出與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結果反過來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將赴宮廷開會的董卓一舉殺死。這裡出現的婢女,應該就是貂嬋原型,但她本是董卓的婢妾,與司徒王允並無幹係。

    貂蟬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民間傳說中關於貂蟬的原型有好些版本。普遍比較認同的說法是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原是幷州九原縣木耳村人,十五歲被選入宮做宮女,負責照管宮中的冠冕十常侍之亂時逃出宮外,遂流落於司徒王允府中為婢。在她所照管的各種冠冕中有一種叫貂蟬冠,她就以此冠之名更名貂蟬

    按漢朝的禮儀制度,皇帝身邊的侍從近臣中可以在冠的一側插飾貂尾,在冠前飾金附蟬,以示皇帝的寵信。後來這種飾以貂尾和金附蟬的冠有了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貂蟬冠,只有經過皇帝特許才可以用,否則就是僭越不道,視同謀逆。可見這種貂蟬冠也是權力的象徵,是許多臣子夢寐以求的東西。

    《三國演義》的作者為王允這個侍女安上這麼一個名字,其實就是暗示她不僅介入到權力之爭的漩渦中心,而且她本身就象貂蟬冠一樣是男人們競相爭奪的物件吧。

    貂蟬命運的可悲是超乎歷史上許多尋常女子的。尋常女子只是被剝奪了人權,終生淪為男人的附庸,而貂蟬卻被貪婪懦弱的男人推到了政治鬥爭的最前臺。拚捨掉如花似玉身,只為成全男人的野心。大概是作為補償,就把這樣一位可悲可嘆的虛構女子,列入了四大美女之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轉行做新媒體工作,需要學習哪些技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