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輝53590

    也不能那麼說,郭嘉曾有十勝十敗而幫助曹公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在打敗袁紹後大家都不想往北打了,惟有郭嘉力主平遼東,郭嘉若不死,就是諸葛亮在,曹公也能平定天下赤闢也敗不了。

  • 2 # 無計登峰

    此言一知半解,高估郭嘉。郭嘉固然有才,然多出於戰略指導,解決了曹操能不能戰勝袁紹的思想問題,且英年早逝,論功比不了荀彧荀攸賈詡等,屬於第二檔次,和程昱比肩。比諸葛亮差遠了。

    為什麼會高估郭嘉呢,因為曹操兵敗赤壁,回來對謀士說,若郭奉孝在,焉有此敗。眾謀士皆慚。有一知半解者以此為結論,佈於三國之論,甚至連袁闊城的評書都把此論收了進去,令人貽笑大方。

    其實曹操的話是甩鍋,把赤壁的責任推給眾謀士,為自己找臺階。不是沒有人給他出主意,而是他剛愎自用,不聽人勸。縱使郭嘉重生,恐怕也難讓雄兵百萬,氣壓江南的曹操發熱的腦子平靜下來,兵法雲,驕兵必敗,幹郭嘉什麼事?

  • 3 # 葉飄刀

    自己喜歡啊

    你要是喜歡郭嘉,那麼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你要是喜歡諸葛亮,那麼就是“臥龍不出,郭嘉不死”

    看看,就是一個順序調整,讓你體驗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 4 # 天涯永清

    我認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嘉的能力比臥龍強,大家想想看,能在關公門前舞大刀嗎?因此,可以這樣說,不是不出,而是不敢出,技不如人,能去獻醜嗎?臥龍有自智知明,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別人,才不會去丟人現眼的。

  • 5 # Zh上善若水W

    三國,無疑是中國古代最精彩的時代之一。在這個時期內,人才輩出,湧現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等等無不為後世傳唱,留名青史,他們雖早已淹沒在歷史塵埃之中,但他們的故事仍然活在人們的口耳相傳間。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三國當中的“鬼才”郭嘉和“臥龍”諸葛亮。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們怎樣看待呢?

    說起智謀,從歷史上來看,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三國之後時代的人們幾乎都是把諸葛亮掛在嘴邊的。不過近些年在不知不覺間竟興起了一股“郭嘉熱”,甚至出現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論調,將郭嘉捧為三國第一謀士,完勝諸葛亮,那麼這種論調到底有沒有依據呢?

    郭嘉,字奉孝,早年間曾在袁紹帳下謀事,後來他認為袁紹非明主不是成大事之人,於是轉投曹操。下面我們就來細數郭嘉究竟為曹操做了哪些貢獻:

    一、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時,袁紹勢大,曹操對於此戰能不能勝心裡著實沒底,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此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極大鼓舞了曹操信心,為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二、下邳擒呂布。曹操出兵攻打呂布,久攻不下,正準備放棄。郭嘉進言,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最後曹操依郭嘉計策,水淹呂布於下邳,呂布敗亡。

    三、遺計定遼東。袁紹敗亡後,他的三個兒子爭奪地盤。袁尚,袁熙逃入遼東。曹操率軍北上,郭嘉在途中身染重病,不久離世,死時年僅38歲。但他死前制定了平定遼東的計策,讓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滅掉兩袁。

    再說諸葛亮,207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當時劉備一個地盤都沒有,唯一有用的就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諸葛亮則弄出了一個至今被廣為傳頌的“隆中對”,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強盛,不可與之爭鋒,聯合東吳,向西南方向發展,如成功,則可三分天下。

    可見,諸葛亮有極高的“大布局”眼光,在戰略佈局上是有想法的。曹操強勢,不跟他打,東吳這邊之前也經歷了一些小戰鬥,而且孫家腳跟站穩了,有威望,戰鬥力也強,也不跟他打。那就只能去西南了,那地方沒怎麼打過仗,戰鬥力不強,就它了。制定方針後,一統西南蜀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坐鎮成都,才在很短的時間內,平衡了劉備集團的各方勢力,可見,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我想也沒必要作比較因為諸葛亮已經欽定了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是智絕,草船借箭、借東風,八陣圖困陸遜,空城彈琴退仲達,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從上述種種來看,郭嘉的智計的確配得上“鬼才”二字,不過比之諸葛亮又如何呢?無論是正史上的諸葛亮還是小說中被神化的諸葛亮,從名氣來講無一不碾壓郭嘉。而郭嘉也最多在智謀方面出色,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況且兩者沒有機會正面交鋒過,也的確沒辦法比較。

    郭嘉和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極具戰略目光的“大布局人才”,由此看出,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制定最高方針的人,這一點兩人是相同的。但兩人也是有區別的,郭嘉更偏向于軍事,而諸葛亮更偏向於政治。

    相比郭嘉,諸葛亮更是一個綜合型人才,政治、發明、軍事、文學甚至天文等各方面都有建樹;從成就來看,諸葛亮三分天下,將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推上一方雄主的位置,其能力不可謂不大。人們崇拜諸葛亮,並不全因為他無雙的智計,還有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等,所以歷朝歷代追捧諸葛亮多過郭嘉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論調,無非是後人胡亂吹捧罷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這種說法。或許是民間為了抬高郭嘉而傳的說法。

  • 6 # 經典守望者

    從小說的角度看來,這兩個人確實有一種同質性,也就是這兩個人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足智多謀是非常類似的。由於處於不同的陣營,只能夠凸顯出一個人的優質特徵,所以營造出了一種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背景氛圍。作為國家歷史的角度來說,這應當是很巧合的情況。因為郭嘉亡故於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也是發生在207年,這應該是一種歷史的巧合,也被後人視為了一種傳奇。

    郭嘉輔佐曹操平定北方,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這可以說得上是少年得志,但是郭嘉英年早逝也的確令人惋惜。如果他能夠和諸葛亮正面交鋒也的確是勝負難料,因為很多的情況下智謀都是依靠著算計來實現的,而一旦兩位高手相互對壘那麼很有可能會陷入僵局。而且,曹操失去了郭嘉但是卻擁有了堅實的基礎,這份基礎才是曹魏的立國之本,也是司馬氏得以統一三國的本錢。劉備雖然得到了諸葛亮,實現了從平民到一方諸侯的轉變,可是最終也只能是割據一方,稱霸於一隅。所以也可以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最後,諸葛亮論年紀比郭嘉要小11歲,郭嘉已經深得曹操倚重的時候,諸葛亮才初出茅廬,所以二人之間的才能智慧不相伯仲,而地位實力卻是天差地別。有了郭嘉的曹操,如虎添翼,甚至於有感於此,諸葛亮閉門不出山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也是有道理的。

  • 7 # 圍火爐吃西瓜

    郭嘉確實不是凡人!稱得上“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早年郭嘉曾投奔袁紹,待了一段時間發現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只有識人之能,卻無用人之才,性格優柔寡斷,缺少雄主那樣的決斷性。郭嘉果斷放棄跟隨袁紹,而投山野,閒賦在家整整6年,直到曹操的出現。

    兩人一見如故,猶如多年的好友,兩人一起談論天下大勢。事後郭嘉確定曹操就是他要等的人。

    郭嘉投奔曹操時候,曹操正值被張繡打敗,信心受到了極大地打擊,袁紹更是寫信刺激曹操,想要曹操就此沉淪下去。郭嘉此時勸諫,並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的“十勝,十敗”的理論,就此穩定了曹操的信心。

    郭嘉提出,想要攻破袁紹,先把礙事的呂布搞定。防止與袁紹大戰的時候,呂布從中捅刀子。並獻計水淹下邳,擒殺了呂布。這一三國第一的戰神就此隕落,這功勞妥妥的算在了郭嘉的頭上。

    對於劉備,曹操起初是持殺了態度,郭嘉勸諫,殺了劉備會寒了投奔之人的心,“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郭嘉主張軟禁劉備。劉備則趁郭嘉不在的時候,找了個由頭溜走了。

    郭嘉則建議曹操將重心轉移到袁紹這邊,集中精力統一北方,暫時用不顧忌孫吳這邊。這一建議為以後曹操能稱霸三國奠定了基礎!

    諸葛亮和郭嘉的套路一樣,一上來就是“隆中對”,為劉備安排好了三分天下的流程,先是穩定軍心,控制局面,並要求劉備對其絕對的信任。

    從此便看到郭嘉的能力一點都不遜色於諸葛亮,“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此說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如果郭嘉能活到赤壁之戰,那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願望恐怕就要落空了。

  • 8 # 小曉書童

    我並不贊同這種說法:

    按照這句話的理論脈絡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

    倘若郭嘉不死,他很可能輔助曹操平定所有諸侯,一統天下。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以後得三分天下,更不會有諸葛亮火燒赤壁,劉備白帝城託孤了。

    而我認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未免太過絕對。在我看來,歷史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發生改變,同樣一個人的成就也從來不會因為另一個人的誕生而發生絕對性變化。也就是說,即使郭嘉不英年早逝,即使他幫助曹操徵烏桓,拿下江東,也並不會影響諸葛亮的人生軌跡。諸葛亮是聰明人,他會審時度勢,他會挑選明主,比如他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卻偏偏選擇了他,後來果然幫助劉備成就一番霸業。而郭嘉如果輔佐曹操一統天下的話,就算沒有了劉備,諸葛亮也會擇木而息,他或許會投靠曹操,也或許會投靠其他太守、地方官員。

    總之,諸葛亮這種聰明人不會因一人之生死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況且,諸葛亮本就長於治國理政,倘若歸順曹操,說不定當代功績和後世名聲要比在劉備那更大更好呢!

    所以,我不贊同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在3000元左右,iQOO Neo3和iPhoneSE 2你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