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趙雲蜀國五虎名將之一,忠誠驍勇、屢敗強敵戰功赫赫、威震四海名揚天下,他雖稱不上是蜀國功臣,但也不是蜀國罪人,而是蜀國名將之一。

  • 2 # 曉曉曉

    趙雲是一個有能力的武將。而且兩個人的志向完全不同,一個想要復國,一個卻想要建立新的國家。在劉備提出意見時,如果趙雲不認同他就提出來,在當時,沒有那個領導者喜歡讓別人指手畫腳的。這可能是劉備不喜歡趙雲的原因吧。

  • 3 # 阿呆夢話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其實是很明顯的。趙雲從劉備創業期加入,一直到蜀國建立,隨諸葛亮北伐,可以說是功勳卓越,何罪之有?

    翻開《三國志》,咱們來追尋一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說了三個問題:

    1、趙雲是什麼時候加入劉備集團的。公孫瓚時期便投靠劉備,當了主騎。也就是劉備的精銳部隊騎兵的首領,可見趙雲當時的重要性。

    2、趙雲的最主要功勳。長坂坡,救劉禪,救甘夫人。

    3、趙雲的官銜和職位。牙門將軍,守荊州。

    這是趙雲在入蜀之前的表現,可以說已經是劉備的一根頂樑柱子。

    趙雲是蜀國的功臣還是罪人?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問呢?阿呆認為有兩點。

    1、趙雲在蜀地經常反對劉備的決定,似乎跟劉備對著幹,是個槓精。

    2、趙雲救了劉禪,劉禪是後主,是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假如趙雲沒救劉禪,那麼……。

    第一點其實很好理解。

    趙雲為人正直,不願意圓滑屈就,看不慣就說,就提意見。劉備要將成都的土地房產分給眾將領,是為了拉攏人心。蜀國上下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計算自己的小利益。但趙雲從大局出發,反對這樣做。避免了將士們小富即安的想法。

    馬超聯名一百多文武大臣,上表漢獻帝,加封劉備為漢中王。趙雲反對,這種拍馬屁的行為,還有追逐虛名的做法,趙雲看不慣。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趙雲像個刺頭,不受蜀國百官的喜歡。也收到不少的打擊和陷害。

    第二點,關於劉禪。很多人認為是劉禪導致蜀國的過早滅亡。錯也,諸葛亮死後,劉禪維持了蜀國29年,實屬不易。蜀國的滅亡,從關羽的北伐開始,從諸葛亮的北伐將蜀國拖入深淵,就已經註定了滅亡。即使說是劉禪的罪過,但與趙雲救劉禪有何關聯?趙雲捨己救人的行為錯了嗎?

    縱觀趙雲的一生,從年輕時追隨劉備,南征北戰,初定荊州。到入蜀救急,奪益州,爭漢中,建立蜀國。以及後來六十多歲還要披甲上陣,給諸葛亮當先鋒,誘敵深入。

    一生光明磊落,戰功卓越,為蜀國獻出了一生,何罪之有?

  • 4 # 不負如來1228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是除關羽、張飛之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歷史上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用霍去病的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和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趙雲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趙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堪稱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但是在《三國志》等史書記載中,趙雲的戰績比較少,尤其是缺乏統率大軍、威鎮一方的表現,人們對歷史上趙雲為將的真實能力產生了質疑。那麼正史中的趙雲又是怎樣的呢?

    談到趙雲的“勇”,或許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長坂坡之戰,畢竟羅貫中的小說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史書上記載的趙雲在長坂坡的表現如何?《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當劉備被曹操指派的追兵追到長坂坡時,丟下妻兒向南逃走,趙雲一面抱著劉禪,一面保護甘夫人(即劉禪的母親),二人因此免遭大難。這是一段很平淡的描述,並沒有演繹中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這一段文字,只交待了事件的由來與結果,過程只是雲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並不如《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七進七出,一波三折”,根本沒有體現出趙雲的“勇”。至於後來的宜諡,也只說“當陽之役,義貫金石”,重點突出趙雲的“義”,而不是“勇”。而當事人劉禪後來也只是說當時“涉塗艱難”。或許“有驚無險”對趙雲與劉禪來說更恰當。筆者舉這些例子並不是想否認或貶低趙雲,而只是想告訴讀者,趙雲的勇猛,至少在長坂坡之戰中證明不了,但卻可以證明其“義貫金石”。

    至於趙雲的“智”,倒是在很多事情中能夠體現。例如,趙雲在蜀軍平定桂陽之後的拒婚。當時,趙雲出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範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趙範便親自提親,將自己寡居的嫂子許配給趙雲。然而,趙雲聽後,堅決反對。後來諸葛亮問他為何拒絕,趙雲說:“樊氏已經守節三年,我若貪戀美色,豈不害她失節?”

    其實,趙雲害怕樊氏失節是假,避嫌才是真。趙雲認為趙範是被迫而降,心不可測,若是答應這樁婚事,則有可能引火燒身。後來趙範果然反叛逃走,趙雲的看法也成為事實。當時,趙雲為了表明自己拒絕這門親事的決心,竟然在趙範提親之時大怒而起:“吾豈肯做此亂人倫毀綱常之事乎!”並一拳打倒趙範後衝出門去。從這件事中不難看出,趙雲確實智慧非凡。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官階是很高的,被封為五虎上將,而且以“關張趙馬黃”的順序排名,可見趙雲的排名相當靠前。但正史中,趙雲一生都沒有進入真正的上將行列,只落個徵南將軍、鎮東將軍之類的雜號將軍的稱號。排名不如馬超、黃忠,就連後來投奔劉備的魏延都排在趙雲的前面。

  • 5 # 不懂球愛聊球

    閒話不多說,關於趙雲對於蜀國而言是功臣還是罪人,我的回答是趙雲絕對是蜀國的功臣。

    三國演義中常山趙子龍絕對是神一般的人物,趙雲有著一個名將所有應該有的東西,武力值在三國武將中排位是靠前的,沒有人會有異議吧。至於心思縝密來說的話,我們都知道,在蜀國中武將中,諸葛亮最喜歡誰,沒有問題,就是趙雲。

    公元208年,趙雲做了一件大事,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雖然很多人說是因為曹操愛惜趙雲,要拿活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武將就能做到這樣的,如果說自己七進七出能做到的話,那麼帶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呢?

    如果說長坂坡七進七出可以說明趙雲的武力值的話,那麼下面趙雲做的一件事就很能說明趙雲的心思縝密了。

    截江救阿斗,當年孫夫人和劉備鬧彆扭,抱著阿斗就要回孃家,趙雲在得到訊息的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張飛,張飛和趙雲一合計,這阿斗一旦到了江東這想要要回來就很難了,雖說現在孫吳和劉備是在同盟之中,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萬一孫權那邊使詐劉備恐怕只能忍氣吞聲,趙雲二話不說,帶上張飛就坐船帶著士兵在江面上把孫尚香截了下來,回孃家可以,世子必須留下,趙雲磨破了嘴皮子,才沒讓孫夫人把阿斗帶走。

    趙雲不僅武力非常高強,辦起正事來也絕不含糊,成功的完成了劉備指派的任務,保證了蜀漢集團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害。

    這件事充分說明趙雲的心思縝密。

    趙雲雖然不像演義裡渲染的那樣勇冠千軍,但是他的忠誠,他的能幹,他的能打,得到了蜀漢政權的一致認同,不僅是蜀漢集團,縱觀三國時期,敢去單挑趙雲的沒有幾個。“我是來自常山的趙雲!”不僅僅只是對敵人的恐嚇,更是趙雲實力的象徵,趙雲這一生,征戰四方,卻未嘗敗績,不可謂不強!

  • 6 # 過盡飛鴻矣

    毫無疑問,趙雲當然是蜀國的功臣

    三國志中,他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一起列傳

    三國演義裡,更是與其他四人一起被封為五虎上將

    世人如此評價,已經足以說明趙雲的功勞了

    而我們仔細去書中尋找,更是能看到劉備對他信賴倚重和他對於蜀漢立下的汗馬功勞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當劉備被曹操追逼至當陽長阪時,劉備捨棄妻兒向南逃走,趙雲身裹劉備的幼子,即後主劉禪,保護甘夫人,即劉禪的母親,捨命拼殺使他們母子倖免遇難。

    這是趙雲救後主之功

    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等沿長江逆流而上,平定沿途郡、縣。

    至江州後,諸葛亮分派趙雲率領一支軍隊從岷江直上江陽,與諸葛亮會師成都。

    這是趙雲攻取蜀地有功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趙、鄧兵力弱小而敵軍兵多勢眾,故在箕谷受挫,但他們隨即收整人馬固守險要,終於避免慘敗。

    以弱敵強,但能保持陣地固守,也是趙雲之功

    其他的諸如在荊州時劉備令趙雲執掌內事壓制孫夫人,截江奪阿斗,漢中空營計嚇退曹軍,戰場救出黃忠與副將張著,入成都勸誡劉備大賞功臣,劉備伐吳時勸阻劉備,伐吳兵敗時阻擊吳軍追兵等等等等,可以說趙雲實實在在是蜀漢的大功臣,陳壽曾這樣評價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看了這些,誰還能說趙雲不是功臣呢

  • 7 # 頓悟君

    趙雲是罪人,因為他救了扶不起的阿斗。沒了阿斗,劉備就絕後了,按照劉備的遺願,是要禪位給諸葛亮的,即使不是諸葛亮,應該也不會出一個此處樂,不思蜀。沒準會造就一個強大的蜀國

  • 8 # 公明淏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所謂“仁義禮智”這四心,在趙子龍的身上無不完美的體現著!但我們今天只能就”是非之心,智之端”看看趙雲是以何種態度對待他所追隨的劉備劉玄德。

    讓我們從入川之戰開始,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華陽國志·劉二牧志》: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據此,趙雲被授予翎軍將軍稱謂。後經漢中之戰劉備唯一的一場大勝仗漢水之戰,獲得漢中治權,稱王於漢中。趙雲被漢中的軍民自行稱為“虎威將軍”,劉備雖然也說過趙雲一身是膽,終究沒有給趙雲加官進爵。然而,身敗下辯的馬超、張飛;被劉備深責的黃忠;被指桑罵槐罵得法正;甚至都沒有參加過漢中之戰的魏庸奴;他們在漢中之戰中的表現,與趙雲比?簡直就是不能同日而語!

    漢中之戰中發生的漢水之戰被認為是曹操速敗的原因,後世史家治史時對漢中之戰的記載多為曹操被趙雲所擊敗。如,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鑑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李紀《詳註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

    如此說來,趙雲在漢中之戰中應該比劉備更出色。在趙雲出戰之前,劉備對法正和黃忠在定軍山之戰中的表現是非常不滿的!“當得其魁,用此何為耶”!你們這群沒用的東西!

  • 9 # 博聊歷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人。先從公孫瓚,時劉備亦在,與趙雲深自結納。公孫瓚為田楷擊袁紹,派劉備出征,趙雲為騎將,後因對公孫瓚失望託詞兄喪,離去前與劉備曰:“終不背德也。”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後劉備入蜀,留趙雲於荊州,領留營司馬(相當於警備隊長),專司內務,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隨後由諸葛亮帶趙雲溯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劉備稱帝后,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升遷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到了這個時候,趙雲才與魏延平級。後一直未有升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失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不但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自然也就不存在小說裡那樣的劉備拜他為五虎將一事了。

    不過,就趙雲而言,其能力與功績與關、張、馬、黃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甚而有過之,我分兩方面來說。

    一是功績武略。

    劉備在袁紹手下時,密遣趙雲私下募得數百人,稱劉左將軍部曲,而“紹不能知”。行事周密之至。

    後與夏侯惇戰於博望坡,生擒其將夏侯蘭,又稟劉備說夏侯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史曰:“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長阪之役,劉備“棄妻子南走”,而“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又劉備入川,“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原因是“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所以命趙雲為留營司馬,後來“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淪為人質的厄運。

    在劉備與曹操爭漢中時,趙雲與黃忠劫糧,黃忠過期不回,據《三國志趙雲傳》記載:

    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勢逼,遂前突其陣,且鬥且欲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而街亭之役後,諸葛亮問鄧芝:“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說:“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相失。”

    從以上幾事,可見趙雲一身是膽,武功計謀,不亞於關羽等人,只是無緣統軍征戰而已。

    趙雲匹馬單槍立於營門之外

    第二是他的為人及思維堪稱先公後私,敏於時事,而且甚為周密。

    在荊州劉備平南方諸郡時,趙雲鎮守一方:

    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因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雲無纖介。

    後來定益州,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圍地桑田分賜諸將。雲諫之曰: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趙雲破八門金鎖陣

    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關羽身死後,劉備大怒,整軍東下,趙雲諫曰: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而街亭之敗後,因趙雲所部是唯一全身而退的,諸葛亮要把軍資餘絹分賜將士,趙雲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諸葛亮因此大善之。

    正因為如此,陳壽將趙雲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把趙雲加工誇張為五虎上將,以此彰顯趙雲的武功及品德,但其實都是相當公平和得人心的。

    綜上可看趙雲還是功大於過的,只是他不具備關羽等人那樣獨當一面的能力,不能以此作為他的黑點,更遑論罪人了。

  • 10 # 叢中笑6603

    趙雲何罪之有?

    趙雲自隨劉備後,戰場廝殺,勇往直前。

    先戰長坂坡,百萬軍中救後主,後去桂陽,再隔江救阿斗,然後隨諸葛亮進取西川。半夜鼓震曹營,再戰漢中,後隨諸葛亮出祁山,一戰斬殺曹軍戰將一家四人,最後年老而終,真丈夫也。

  • 11 # 於野洋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我為什麼會問這麼個問題呢。首先趙雲自追隨劉備以後,一直忠心耿耿,從未想要背叛劉備,其實以趙雲的身手到曹操那一定會受到重用。如果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何嘗不是。趙雲兩次救阿斗,足見他對劉備的忠心。但恰恰是他兩次救阿斗,害了劉備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我們知道蜀漢正是被阿斗斷送的,雖然這件事不能怪在趙雲身上,但如果趙雲沒有救阿斗,劉備的其他兒子做皇帝會不會好一些。我認為蜀漢滅亡,除了阿斗和姦臣,諸葛亮趙雲等人也難辭其咎,正是他們擁立阿斗,才最終導致蜀漢滅亡,難道阿斗是什麼樣的人諸葛亮等人不清楚,而且劉備臨死前就說過阿斗不行,諸葛亮可稱帝。我認為愚忠是最不可取的,說實話我如果是劉備,知道最後阿斗投降曹魏,我寧願諸葛亮把阿斗廢了自立為王。我一生打下的領土寧願被手下篡的,也不願意送給自己的政敵。

  • 12 # 史海左拾遺

    這個問題令我吃了一驚,千百年來,對趙雲提出罪人這個想法的,過去不會有,將來也不會有,現在僅你一人而已。趙雲不僅對劉備的小天下功高蓋世,人品還無可挑剔。趙雲這樣的人,放到任何一個開國皇帝的手裡,都是不可多德的人才。趙雲識大體,顧大局,對劉備的革命事業,盡心盡責,且從不居功自傲。因此,趙雲對蜀國只有功。

  • 13 # 蘭陵不算黑

    題主,倘若趙雲只因曾救下小阿斗劉禪,便將西蜀滅亡、劉禪開城投降此賬算到趙雲身上,我認為你這思維確實挺奇葩。且不說這是你通曉歷史後所下結論,倘若後期諸葛亮北伐成功,一統天下,興復漢室,劉禪為大帝,那趙雲是不是又成了功臣?!

    趙雲可能現在就站在你身後破口大罵:混蛋邏輯,什麼玩意,撈仔怎麼知道劉禪這傢伙那麼不爭氣,一點不像他老子劉備,早知如此,我還不如一併將他投入井中摔死罷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備託孤後,劉禪對諸葛亮為亞父,一言一行皆聽諸葛亮安排,即使諸葛亮死後,劉禪所用朝廷人事安排皆為諸葛亮所諫言之人,劉禪又何錯之有?!諸葛亮數次北伐,朝中百官尚可理解先帝遺志,那姜維北伐就不佔優勢了,朝中多人反對,又因姜維無治國之才,西蜀國力過於耗盡,終至最後鄧艾區區幾千兵,便將西蜀拿下。其實那時蜀中上下,因北伐過於頻繁,人心疲憊,鄧艾突現,實乃是壓垮了西蜀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再說,劉備託孤於諸葛亮,蜀中大小事俱為諸葛亮操持,諸葛亮實乃後劉備時期西蜀的掌權人,這劉禪就是一頭豬擺在朝堂上,對西蜀又有何影響?!一點影響沒有。所以說劉禪葬送了西蜀,那是扯淡!倘若劉禪想得擺脫諸葛亮禁錮,或者又如曹丕般狡詐,你覺得他會不會和諸葛亮窩裡鬥?!絕對會,正是一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小皇帝,才實現了諸葛亮的抱負!

    最後又說這題正主趙雲,自從公孫瓚處結識劉備,便一路追隨其左右三十多年,這期間為劉備建功立業,創下赫赫戰功,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一戰成名,又有江南平定戰,入川戰、漢水戰、箕谷戰。被後世稱為“常勝將軍”。如此一個對西蜀創下偉績的紐幣人物,你竟然說趙雲是罪人,兄臺實乃是曠世奇才哇,佩服!佩服!

  • 14 # Zz南風

    你好,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再瞭解一下趙雲吧!

    趙雲,字子龍,常山郡真定縣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起初投奔在公孫瓚麾下,後結識劉備,效忠於劉備。

    趙雲一生,戰功赫赫,跟隨劉備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

    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

    可以說,趙雲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的一生做過的錯事可以說幾乎沒有。

    後代史學家認為,他是大臣局量的儒將,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所以說,趙雲是蜀國建立的功臣。

  • 15 # 歲月的囚鳥

    趙子龍,在三國演義裡被神化成七進七出英雄救主的不世豪傑,那麼在正史裡的趙子龍又是怎樣的一副模樣呢?事實上,趙子龍在歷史上是非常忠誠的一代良將,在死後被劉禪追諡王侯,蜀漢大將被追諡王侯的只有十二位,趙子龍之所以可以位列其間不僅靠著他的忠勇,更有他的戰功。

    公元208年,曹操率十萬大軍南下進攻劉表駐守的荊州,當時的劉表已經病危,荊州的投降派主動大開城門向曹操投誠,劉備遣關羽前往江陵求援,自己獨自帶領黎民百姓向南撤離,因為百姓人數太多,劉備撤的很慢,曹操率大軍在後面追,當曹軍進抵襄陽以後發現劉備的軍隊已經跑遠了,曹操急了,這到嘴的肥肉可不能讓他跑了,曹操趕緊派樂進等大將率兩路大軍前去追趕,劉備留下五十個士兵給張飛用來斷後,自己和孔明繼續跑路,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被曹軍俘虜,劉備派趙雲保護劉禪和劉禪的母親,趙雲頂著曹軍虎豹軍和虎威軍的不停進攻,保護劉禪一直到達安全地點和劉備會合。

    劉禪對趙雲自然也是感激涕零,因為是他救了自己的命。在逃難途中,劉備的兩個女兒都被曹真抓了,可以說,劉備的每一次逃難,無不丟兒棄女,這一次沒有丟掉自己的兒子全靠有趙雲。可以說,雖然趙雲沒有三國演義上描述的那樣武功出神入化,卻有著細膩的心思和高強的武力,方才能保劉禪無虞,而且在救阿斗的過程中,曹操曾想派大將前去挑戰趙雲,環視左右,身邊大將無一人敢動,就連最強的張遼和典韋都不敢迎戰,足可見其勇,三國時期,趙雲未嘗一敗,且心思縝密,堪稱一代良將!

    趙雲乾的第二件大事,也和劉禪有關,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截江搶阿斗,當年孫夫人和劉備鬧彆扭,抱著阿斗就要回孃家,趙雲在得到訊息的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張飛,張飛和趙雲一合計,這阿斗一旦到了江東這想要要回來就很難了,雖說現在孫吳和劉備是在同盟之中,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萬一孫權那邊使詐劉備恐怕只能忍氣吞聲,趙雲二話不說,帶上張飛就坐船帶著士兵在江面上把孫尚香截了下來,回孃家可以,世子必須留下,趙雲磨破了嘴皮子,才沒讓孫夫人把阿斗帶走。

    如果讓自己的兒子在自己的死敵那裡做人質,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漢文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就是因為當時的太子打死了吳王的兒子,漢文帝還裝傻,所以吳王才聯合其他六國一起圍毆漢文帝,後來孫權巴結曹丕的時候也被要求要送自己的兒子到魏國做人質,孫權一拖再拖,最後也沒有答應,自己的兒子在別人手裡就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不知道何時就會被引爆,所以劉備當初派趙雲留在孫夫人身邊是非常對的,趙雲不僅武力非常高強,辦起正事來也絕不含糊,成功的完成了劉備指派的任務,保證了蜀漢集團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害。

    趙雲雖然不像演義裡渲染的那樣勇冠千軍,但是他的忠誠,他的能幹,他的能打,得到了蜀漢政權的一致認同,不僅是蜀漢集團,縱觀三國時期,敢去單挑趙雲的沒有幾個。“我是來自常山的趙雲!”不僅僅只是對敵人的恐嚇,更是趙雲實力的象徵,趙雲這一生,征戰四方,卻未嘗敗績,不可謂不強!

  • 16 # rmgago

    趙雲毫無疑問是蜀國的功臣。

    《三國演義》中,趙雲被塑造成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列的“五虎上將”;《三國志》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被合併為一傳,歷史上的趙雲,不但是屢立戰功的蜀漢將領,還是歷代名臣典範,可以說,趙雲幾乎是任何主公都渴望得到的那一種德才兼備,能力與忠誠兼具,識大體,明事理的好臣子。

    關於趙雲最主要的爭議在於,歷史上的趙雲是蜀漢五虎中官職最低的,他先後被封為牙門將軍、翊軍將軍、徵南將軍、鎮東將軍,而其他“四虎”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是前將軍、右將軍(車騎將軍)、左將軍(後升任驃騎將軍)、後將軍。連後來才加入蜀漢的魏延,官職都反超趙雲。在《三國演義》中幾乎完美無暇的“常山趙子龍”,似乎容易因此被認為僅僅是演義中神化的人物。不過,趙雲真的只能在蜀漢五虎中奉陪末座,連“四方將軍”都沾不上邊嗎?

    我認為以官職大小來評判趙雲是非常不公平的。首先,“蜀漢五虎”,本身就是三國曆史上極為出彩的人物,平均實力絕對要在魏國“五子良將”或者吳國的太史慈、甘寧、淩統、周泰等人之上。

    從武力上來講,趙雲毫無疑問是《三國演義》中的頂級武將:五六十個回合戰平文丑,三十回合戰平許褚,一槍刺死高覽,三十回合擊敗張郃,十回合擊敗李典,戰平姜維,這個表現絕對對得起“五虎上將”這個稱號。從演義中的細節描寫來看,同為白馬長槍的英俊武將,趙雲似乎略微少了點馬超那種不講理的銳氣與"匪氣",但卻更多了一份冷靜、睿智與執著的精神力量,到了戰場上的實際對決,恐很難分不出勝負。

    趙雲之所以官職低,也有多種原因,包括馬超、黃忠等人,加入劉備陣營前都有了一定的名望,尤其是馬超,本身是名門之後,甚至是一方諸侯,趙雲在背景上略微吃虧;不過,我認為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劉備對於趙雲的使用定位。

    趙雲最著名的戰績,便是長坂坡救阿斗,而歷史上的趙雲,其地位與曹魏中的許褚頗為相似,都是主要負責主公的護衛工作,因而趙雲的獨立領兵戰績相對較少。比如曹魏中的五子良將,也多少具有較多獨立帶兵事蹟的將領,,至於典韋、許褚,也被曹操定位為近身護衛,沒有進入五子良將之列

    趙雲雖然官職低,但是劉備願意把趙雲留在身邊,也是看中了趙雲的能力與人品,從這兩個角度講,趙雲都是在主公身邊,護衛主公安全,執行保衛任務的最好人選。從獨立領兵作戰的角度講,趙雲也許缺少一點“權謀”與“機變”,但是你要說趙雲一定做不了獨立帶兵的統帥,說實話我是不信的。

    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趙雲雖然稱不上是一位精通兵法的“軍師型將領”。但是他對於局勢的判斷能力、統籌全域性的能力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同時趙雲的人品也無可置疑。你讓關羽、馬超或者魏延做劉備的護衛,的確不太合適,但是你不能說趙雲一直負責劉備的護衛工作,就一定做不了統帥,只不過,蜀漢政權選擇了讓趙雲去做劉備的護衛。

    從對蜀漢功勞的角度講,趙雲更可以說是蜀漢政權的最大功臣之一。趙雲兩扶阿斗,在攻打西川、防守漢中及後期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都有突出的表現,可以說趙雲為蜀漢增加了滿滿的“正能量”,是一位絕對的棟樑之臣。比如曾經名震天下的馬超,在歷史上的功績似乎停留在了與張飛挑燈夜戰,歸順劉備的那一刻,此後除了幫助劉備入川外,再無可以標榜的戰績,所以你真的很難講馬超為蜀漢政權作出了多麼突出的貢獻,而趙雲卻在持之以恆地為蜀漢政權奉獻自己的力量,後來的趙雲與姜維大戰,更幾乎是蜀漢政權新老交替的一次宣告。

    所以趙雲不但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名臣典範,任何主公在瞭解了趙雲之後,想必都會希望自己有趙雲這樣一位出色的部下。

  • 17 # 巴山夜雨涮鍋

    趙雲當然是蜀漢的功臣,而且是極少數有功無過之臣。撇開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塑造的“完美武將”,單看歷史上的趙雲,就為蜀漢立下了諸多大功。

    大功之一:劉備冀州流落時,趙雲為他招募了最初的幾百人馬,幫他有初步的聚攏盤子

    大功之二:參與汝南之戰、博望坡之戰等一系列戰役,生擒夏侯蘭

    大功之三:當陽亂軍中救阿斗

    大功之四:參與赤壁之戰和定四郡之戰,安頓桂陽

    大功之五:擔任留營司馬,震懾東吳的驕兵悍將

    大功之六:截江奪阿斗

    大功之七:跟隨諸葛亮入川,分兵後走西路,包圍成都

    大功之八:勸諫劉備不要把成都的田產分給部下

    大功之九:漢中之戰用空營計嚇退曹軍救黃忠

    大功之十:勸諫劉備東征(未成)

    大功之十一:劉備東征兵敗,趙雲以江州督身份到白帝城,穩定陣腳

    大功之十二:一出祁山,分兵斜谷,成功引誘曹真

    不光有這十二大功,而且關鍵趙雲沒什麼過失。他唯一遭到處罰,是一出祁山兵敗後,諸葛亮自貶三級,趙雲也以軍中二把手(偏師總指揮)的身份被貶官。但這一次實際上並非趙雲的過錯。諸葛亮制定的戰略是趙雲率領偏師引誘曹真入斜谷,諸葛亮自己的主力出隴右。結果趙雲成功把曹真引到了斜谷,而諸葛亮因為誤用馬謖,導致主力被張郃率領的魏軍中原部隊擊敗。換句話說趙雲圓滿完成任務,而諸葛亮的大戰略失敗。僅僅因為趙雲身份地位在那裡,才和諸葛亮一起背鍋,其實是有點冤枉的。

    當然,趙雲是不會計較這些的。就像憑藉他的資歷,升官速度一直落後於整體,被越來越多的人後來居上,他也沒表示啥不滿,照樣勤勤懇懇給蜀漢做表率,當楷模。然而這樣的人,居然有人還要問他是不是罪臣,居心何在,良知何在,底線何在?

    或者,有人問趙雲是否罪臣,是指救了阿斗這事兒?

    這個邏輯就更可笑了。

    第一,就算阿斗真是昏君、暴君,也是他成年以後的事情,年幼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那時候趙雲救阿斗,是大忠大義的行為。否則蝴蝶效應可能引起各種變化,大家都別幹活了。

    第二,更何況阿斗歷史上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雖然不如他爹劉備,但在三國11個皇帝裡面至少可以排名中等或中等偏上,不比曹丕、曹睿差。

    第三,即使按演義中阿斗的塑造,也只是一個比較昏庸無能的君主,算不上暴君。蜀漢之亡也不能全推到他頭上。

    第四,即使真的認為阿斗是一個導致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也要考慮當時阿斗是劉備唯一的兒子(無論是當陽救主還是截江奪鬥時)。如果失去了阿斗,蜀漢政權沒有合法繼承人,是更會出亂子的。劉封從演義看,雖然能力比阿斗強,氣度和眼光未必比得上阿斗,被孟達一說就不救關羽,腦子是有點軸的。他來當繼承人只怕蜀漢會亂的更早。

    綜上,趙雲是完完全全的蜀漢功臣。

  • 18 # 暖白情感

    這個問題就問的有問題。趙雲自從離開公孫瓚跟了劉備,一生忠心耿耿,立下多少汗馬功勞。怎麼會是罪人?長坂坡之戰要不是趙雲救阿斗,劉備怕是沒後了。 孫尚香要抱阿斗回江東看吳國太。要不是趙雲。阿斗早讓帶回江東當質子了。

  • 19 # 聾王異史

    如果因趙雲救劉禪,就成了蜀國的罪人,那麼劉備生下劉禪,是什麼罪?諸葛亮沒教育好劉禪,又是什麼罪?其實劉禪表現沒那麼糟糕,諸葛亮死後他治理蜀國29年,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並沒有傳說的那麼昏庸。

    劉備很欣賞趙雲的人品,在長坂坡時,有人看到趙雲逆行,說趙雲跑到曹營投降了,劉備根本不相信。

    趙雲看到劉備被曹兵追擊,狼狽地丟下老婆孩子隻身逃了出來,身為大將,趙雲隻身衝入曹營,七進七出,終於找到了還在襁褓之中的阿斗,抱在懷中,護送到劉備身邊。

    劉備看到趙雲忠心耿耿,便將他任命為衛戍部隊司令,讓他保衛家眷,這個決定非常英明。孫夫人回吳國時,偷偷將劉禪帶上到船上,準備送到吳國當人質。趙雲得知後,和張飛一起登上大船,再次將阿斗搶了回來。因此趙雲對劉禪有兩次救命之恩。

    趙雲這麼做,是在盡他的職責。阿斗以後是怎樣的人,是作為父親的劉備,和老師諸葛亮的責任。其實歷史上劉禪並沒有那麼昏庸,他在諸葛亮死後,排除內憂外患,又堅守蜀國29年。

    劉禪執政時,期由於連年戰爭,國力空虛,老將軍們相繼離世,而且面臨魏、吳兩國的威脅,可謂政治、經濟、軍事都非常艱難。

    劉禪執政期間施行仁政,11次大赦天下。他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儘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糾紛。當時羌胡人在蜀國邊境搶奪財物,以蔣琬為首的幾位將軍提議出兵討伐。劉禪將蔣琬與費禕、姜維召集在一起,討論戰爭利弊,最後統一了認識,羌胡人心存漢室,可以透過結盟的方式,化解矛盾。於是封姜維為涼州刺史,與羌胡談判,避免了流血戰爭。

    在他執政期間,撫慰了長年戰爭給蜀國百姓留下的傷痕,蜀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休養生息。

    但劉禪後來寵信宦官黃皓,放任其專權,干預政事,導致臣子之間拉幫結派,人心渙散,失去了凝聚力,面對強大的曹魏,只能選擇投降。

    劉禪作為長子,經過諸葛亮親自教導,對國家大事處理還算是得當,只是在劉備、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失去了向心力,無法吸引有才能的文臣武將輔佐江山。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是諸葛亮死後,便沒有能人扶他。如果換成劉備的其他兒子,不一定比劉禪做的更好。

    趙雲兩次救阿斗,救的是蜀國江山,他是蜀國的功臣,不是罪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lan透露:QG飛牛原先有點抵制坦邊,但最終沒逃過“真香定律”,如何點評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