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
2 # 小奇志異
有一次,他倆一同赴京考試,結果是雷義榜上有名,陳重卻是名落孫山。當了刺史屬官的雷義覺得陳重比自已學問好,但卻沒有考中,心裡很替他不平,便去向刺史要求將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刺史當然不會答允他。雷義便躲在家裡裝瘋,不去上任,刺史便把他除名解職了。
過了數年,雷義和陳重又同去考試,這回兩人都考中了,後來還-同被皇帝選為尚書郎。當時鄉里的人見兩人的友誼如此親密,都費嘆地說:“ 膠和灤合在一處可說是結合得非常牢固了,但卻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情誼。”
我是小奇,喜歡請關注。(ง˃̀ꄃ˂́)۶
-
3 # 順風順水平安一生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
世人讚道: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
4 # 天行珙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今屬江西)人。舉孝廉、茂才,拜尚書郎、細陽令、侍御史等官。曾代人還債錢數十萬而不言,品行為同僚所服。
文獻:東漢豫章宜春人,字景公。少習《魯詩》、《顏氏春秋》。舉孝廉,為郎。有同署郎欠債數十萬,債主日至,重密以錢代還,終不言惠。後復舉茂才,為細陽令,遷會稽太守,拜侍御史卒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陳重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 世人讚道: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
5 # 2許雲輝
東漢名士陳重是個品學兼優的君子,與同郡好友雷義肝膽相照,共同進退,一時傳為佳話。
陳重“少與同郡雷義為友”,同學《魯詩》與《顏氏春秋》。太守聞其賢名,舉他為孝廉。陳重給太守寫了十餘封信,推讓雷義為孝廉,未獲準。次年,雷義亦舉孝廉,與陳重俱在郎署供職。
某同僚欠債數十萬,天天被債主追著屁股要帳,狼狽不堪。陳重“乃密以錢代還。”同僚得知實情後“厚辭謝之”,陳重卻施恩不圖報:“非我所為,應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乾的!”
同僚張三誤拿了同僚李四的褲子回老家探親辦喪事,李四懷疑是陳重拿了褲子。陳重一言不發,買條新褲還他。張三回來後真相大白,陳重更受人尊敬。
陳重與雷義“俱拜尚書郎”後,雷義因代人受過被除名。陳重為其不平,也託病辭官而去。之後,他被舉薦為茂才,出任細陽縣令,因政績特別優異而被推舉,將任會稽太守,因姐喪而辭官。最後,他“為司徒所闢,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回覆列表
“作雷顛,不論錢”中的“雷顛”就是雷義,而陳重是東漢時期的名士兼義士。雷義和陳重並稱為“陳雷”。同鄉人對陳重和雷義的友情很稱讚賞識,說:“膠和漆黏一塊,可以說是十分堅固,但仍舊比不上陳雷他倆的友誼。原話是“膠漆雖謂堅,不如雷與陳”。陳重和雷義兩人之間的友情也是被稱為“陳雷膠漆”,他們之間的情義特別讓我們羨慕。
在“八拜之交”中“八拜”裡其中之一就有膠膝之交,說的是陳重和雷義之間的情義友情,其它有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以及生死之交,後來又加入了託孤之交,魚水之交等,另外還有羊陸之交。
再來說陳重,是豫章宜春人。年少時和同郡的雷義成為了好朋友,一同鑽研學習《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太守張雲聽說陳重的名聲,誇獎他的才能品德,舉薦陳重做孝廉,但是陳重認為雷義的品行要高過自己,想讓給雷義,十多次提出請求,寫信給太守,前前後後寫了十幾封信,太守沒有批准聽從。第二年,雷義被推薦挑選為孝廉,陳重和他一起在郡府做官。
在郎署做官的時候,有一位與陳重共事的官員負債很多,欠債數十萬,債主每天來,不停逼債、索求十分急,陳重暗地裡用自己的錢給他償還還清了債款,這個人後來知道了,十分感激,一再表示感恩和謝意。陳重說,這件事不是我做的,可能是和我相同姓名的人做的,一直不提自己幫別人還清債務的恩情。這就是做好事不留名,這種品德很高尚,也是中華美德。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又有一次,和他同宿舍裡的人回家去省親,錯拿了別人的褲子穿走了。褲子主人認為是陳重拿的,陳重也不為自己申訴爭辯,就買了條新的褲子送給那個人。後來之前的那個人回來,將褲子還給褲子的主人,這件事才被弄清。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說陳重明明沒拿別人的褲子,但褲子主人都懷疑他,陳重不僅沒分辯,反而頂著小偷的名聲還了一條新褲子,幫別人償還補償,會不會窩囊了,其實不見得,他所受到了誤會,名聲的犧牲只是一時的,得到的卻是平安和信任,因為事情總會真相大白,這一點很了不起。
後來州刺史舉薦雷義為茂才,雷義覺得自己比不上陳重,就向上建議,將茂才讓給陳重,沒有批准答應,雷義就裝發瘋,整天披散著頭髮,不接受任職命令,上頭只得取消對其的推薦。後來兩個人也是共同被推舉為茂才,拜尚書郎,成為了鄉里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