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比旺羅克
-
2 # 尋人參果者
要想成為中文培訓的獨角獸,一定不能使用孔子學院這個名稱,也不能將孔子學院改良,而是必須另起爐灶。
孔子學院帶有太強烈的中國文化和其衍生出的價值觀色彩,主要是教授中文的教材中使用的文章典故等,宣揚的等級觀念、愚昧服從等,與人類的自由進步背道而馳,已經形成了孔子學院的價格觀形象,其形象價值是負的。
而想發展成獨角獸公司,一定是要能盈利的,但孔子學院長期以來都是給學員送錢才有人來就學的,如果收學費,哪還有人來?
因此如果要辦一個獨角獸為目標的中文教學機構,就應尊守國際規則:民辦、收學費、教中文、不輸出腐朽落後的價值觀,取個恰當的名字,如“全球商用中文學院”之類的。
-
3 # 節度使95
海外的孔子學院不順利是正常的。我翻了各種論語的解讀,沒超出歷史上以護持階級存在為目的的“儒家”的解讀。這麼好的書,按空談裝×來解釋,白瞎了人文聖典。
簡單說兩句:論語說的立行養生;從直真入道講到個人決策思維的提升,是唯一說決策判斷力提升的書;是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是“君子儒”。
聖人之道,不是儒家、不是“小人儒”。
都好,先國安民泰。也祝題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百度百科》上對孔子學院的介紹:
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致力於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瞭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建構和諧世界。
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等資訊諮詢;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活動。
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箇中小學孔子課堂。現有註冊學員210萬人,中外兼職教師4.6萬人。
2020年7月,孔子學院品牌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執行。
上述關於孔子學院的基本情況瞭解之後,就可以給出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了。在當前的情況下,雖然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個別孔子學院的運作出現了一點問題。但因此就說國際漢語教育到了後孔子學院時代,恐怕是言之過早而且是沒有道理的。在我看來,雖然孔子學院遇到一點問題,但是這正如中興、華為受到打壓是一樣的。雖然遇到一些暫時的困難,但長遠來看前景是美好的。二十年內,恐怕很難會有私人教育機構在漢語國際教育方面達到孔子學院的影響力。連與之並駕齊驅的都不會有,更不要說取代孔子學院的地位了。因此,所謂的後孔子學院時期應該是想多了。
私人培訓機構進入漢語國際培訓領域,當然是個好事情。但培訓機構有個天然的弱點,決定了他們永遠無法與孔子學院競爭。既孔子學院是公益的非贏利性機構,而任何私人培訓機構不論他的宗旨表述的多麼冠冕堂皇,都不能掩蓋賺錢這個最本質的目的。而孔子學院是國家主導的。雖然不以掙錢為目的,但是透過漢語的推廣可以大大降低相互之間交流的成本。這個利益,對雙方來說,是共同得利的。只有站在國家的角度上,才會有這樣的高度。而私人培訓機構,必然是要掙錢。目的的不同決定了私營機構,在競爭上,無法與孔子學院相比。因為他們不可能不追求贏利,只要有溢位效應就行了。
如果私人機構和孔子學院在某些環節上互相配合,形成互補的關係,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但有一家機構把孔子學院所在的零碎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巨無霸式的獨角獸,我認為這種設想大約很難。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功能已經有孔子學院擔負了。我個人覺得,私人機構如果有獨到的眼光,可以選擇一個國家主攻,或者能夠透過努力,創造出大量漢語學習的需求來,如果真能做到這一步。機構的作大作強也有可能。
最近有一些關於海外孔子學院經營不順利甚至被強行關門的訊息。但是,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中文的海外推廣趨勢依然不可阻擋。
但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私立的中文培訓機構很多、很雜,水平不均。
所以,現在是“後孔子學院”時期嗎?有沒有可能,在堅持國家漢辦的中文水平標準的前提下,產生這一領域的獨角獸培訓中心,與現在孔子學院產生互補?或者在一些細分領域?
應該如何去整合這些大大小小的海內外培訓中心的資源?
謝謝。
回覆列表
提出後孔子學院時期就預設曾經存在一個孔子學院時期,一種現象用時期來斷代,它的影響力必定是很可觀的了,一般會產生一種思潮並留下一些文化遺產。
孔子學院是否產生了某種思潮或留下了什麼文化遺產我不得而知,但孔子學院肯定不只是一箇中文培訓機構,它不是漢語言文學培訓班,正如新東方英語不叫做西方思想學院一樣。
中文培訓能否像新東方英語那樣成為一個產業,或像孔子學院一樣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國內我認為不能,中國的小孩從剛會說一個字開始,有的家長就開始教識字了,從幼兒園、小學、中學,語文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學科,其他學科的老師也使用漢語教學,因此國內有很多英語培訓班,但沒聽說過漢語培訓班。
在國內漢語太簡單了,特別是最新的漢語技術革命讓一個小學生一天可以創作幾十萬字,形如《平安經》:
大寫的一平安,大寫的二平安,大寫的三平安……大寫的十萬平安。
一項新技術的產生很快會快速迭代,把人口普查資料下載,在電子表格裡用"&"運算子做文字連線,電腦幾秒鐘就可以創造出全國每一個人平安的作品,十幾億句,幾十億字,非常正能量!
在國外,中文培訓已經成為產業,不但有培訓機構,很多留學生還透過教外國小孩中文兼職,勤工儉學。儘管有培訓機構,還可以勤工儉學,但變成獨角獸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這不是一個創新,在國外的需求體量也不是很大。
為什麼英語培訓在國內就可以變成獨角獸,還成長為一項大產業?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根本原因是高考英語分數權重很大,招聘需要四六級,評職稱的要會說英語,出國留學要考託福雅思。
什麼時候西方競選議員總統必須過中文關時,什麼時候中文培訓就能產生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