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沁沁茉莉

    幼兒的思維很單純,很天真的,好奇心也很重,甚至於很多的小朋友是個話癆精,能天天的追著一個問題問到底,這個問什麼,那個問什麼,問的大人們都啞口無言。這就是孩子的天真、好奇心,所以適時的告知和解答孩子們的好奇心,是對於他們無限的認可和肯定。

    關於“魚兒為什麼離不開水”,可以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給孩子解惑。

    理論方面: 可以給孩子們比喻成“飯食”,水對於魚兒來說,就像是小朋友們的飯食,不吃飯就會不長個子,不吃飯就會生病,就會死亡。或者比喻成“媽媽”,魚兒離開水就像是離開了媽媽,魚兒會傷心難過,水就像是魚兒的媽媽,只有在如水般媽媽的懷抱,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生活。

    實踐方面: 當然是感官方面的,最直接的方法是,讓孩子們看著魚兒離開水,會是什麼狀態? 適可而止的讓孩子滿看到魚兒離開水的掙扎狀態,感受到魚兒的痛苦,也培養了孩子關愛動物,關愛生命的優良品德。

    我個人理解雙管齊下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

  • 2 # 解字講經

    每種生命都有適合自己生活的環境,魚兒離不開水,就像人類離不開空氣。魚為水生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卵生。魚在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自從有了江河湖泊,就開始有了魚,先祖們在創造文字的時候,就知道魚是生活在水裡,這一點從繁體字的“魚”就可以看出,上邊是魚頭,中間是魚身上的鱗片,下邊的四點水就是小魚兒的尾巴,可以找個魚的圖片給孩子看。

  • 3 # 海棠花開春雨來

    如何跟幼兒園的小朋友解釋魚為何離不開水,本以為應該是教育領域的題。既然是邀請,雖然沒有從事這個行業,還是試著回答一下。希望對感興趣的朋友能有點啟發。

    跟這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說因為氧氣之類的科學角度顯然是聽不明白的。所以不妨換個角度這麼來說:

    小朋友要是肚子餓了,就會去餐廳裡吃飯。困了呢,就可以到床上去睡覺。想出去找小夥伴玩了,都是可以自己去的。因為人長著兩條腿可以走路,有兩隻手,可以端著碗拿著筷子吃飯。小魚呢,既沒有長著腿也沒有長著手。它餓了困了咋辦呢?得靠自己游過去找吃的,得游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睡覺,得遊著去找它的小夥伴玩呀。所以得靠水將它們的身體浮動起來,這樣它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裡活動了。沒有了水,小魚沒有腿走路沒有手吃飯,在地上放著不能動,一會兒就餓死了。水裡面還有專門給小魚兒呼吸用的空氣,你看它張開嘴巴游來游去的時候,水就從它的嘴巴里進去了,然後在它頭部的兩邊的魚鰓縫裡流出來,水裡面的空氣就這樣被魚兒吸收了。所以小魚兒每天都要水裡游來游去,吃飯啦睡覺啦都得在水裡面。如果小魚兒沒有了水,它就會餓死困死,而且沒法呼吸空氣,所以就活不了啦。

  • 4 # 一墨情緣

    如何給幼兒解釋魚兒為什麼離不開水?

    如果是我來解釋的話,我會這樣做:我會採取現場演示的辦法,讓小朋友能直觀的明白魚兒為什麼離不開水。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會準備一個盆子,裡面放上一條小魚。先讓小朋友觀察魚兒在盆子裡面遊動的情況,然後引導小朋友,跟小朋友說:現在魚兒在水盆裡面幹什麼呀?是不是在快樂地游來游去啊?在得到小朋友的肯定回答之後,再把魚放到地上,再讓小朋友觀察,並問:現在魚兒在地上幹什麼呢?它開不開心呢?在地上魚兒會不會游泳啊?在得到小朋友的答覆之後,再把魚兒放回盆子裡面。

    最後再向小朋友提問:小魚兒為什麼在盆子裡面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在地面上卻不會游泳呢?跟著就總結:魚兒在盆子裡面會游泳,是因為盆子裡面有水。所以魚兒離不開水。魚兒離開水就不能夠生存。

  • 5 # 老李說娃

    我認為讓孩子理解到水對魚的重要性即可,而不是真的要聽懂。

    可以給寶寶編個小故事,故事裡的內容要有孩子熟悉的人物、場景、事物等,比如用媽媽和孩子來比作水和魚的關係,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和自己有關係,而且媽媽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很自然的就會被帶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

    比如我會對孩子們這樣說:

    孩子們,魚為什麼離不開水呢?

    因為水在守護和關愛魚兒的成長,水希望魚兒們能夠快快長大,能夠獨當一面。

    就像小朋友們離不開自己的媽媽一樣,小朋友就是魚兒,媽媽就是水,媽媽每天都在用心的去守護小朋友,用心的愛著小朋友,讓小朋友能夠茁壯成長,成為男子漢。

    水會給魚兒提供遊戲的場地,還會給魚兒輸送美味食物,還會給魚兒尋找小夥伴兒一起做遊戲。

    我們的媽媽會給小朋友做最喜歡的食物,會給小朋友買最漂亮、最帥氣的衣服,過生日會送給小朋友生日蛋糕和精美的禮物,還會帶小朋友去動物園看獅子、老虎、熊貓、猴子和大象等,對不對?

    以類似這種故事敘述、人物描述、互動問答的形式,來讓孩子參與進來,引導孩子的思維去思考。

    孩子也就會去嘗試著理解,大家注意了,這裡說的是嘗試性的理解,不是真的理解了問題,而是透過這個問題讓孩子認識到相同關係之間的關聯性和重要性。而且每個孩子的理解也有著自己的特點,並不統一。

  • 6 # 甜甜的一笑

    幼兒的思想單純,給他們解釋魚為什麼離不開水的時候,不能長篇大論,去講一些科普類的知識,他聽不懂,也沒有興趣。

    我也曾教過幼兒園,我是這樣跟他們解釋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魚為什麼離不開水嗎?因為魚就好比是你們,水好比是魚的媽媽。如果讓你們離開媽媽,你們願不願意?”這時候幼兒們肯定會說不願意,我就會接著引導:“所以呀,你們都不願意離開媽媽,那麼小魚和你們一樣,也不想離開媽媽。老師在這裡還要跟你們說一下,因為水裡面有小魚吃的食物,就像你們天天需要吃飯一樣,如果離開了水,小魚沒有吃的東西了,就會被餓死的。你們說小魚能離開水嗎?”聽我這樣一說,孩子們恍然大悟,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都說自己跟小魚一樣,無論如何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媽媽。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項,我們大人也是一樣,我們的祖國就是水,我們就相當於水裡面的小魚,無論何時,我們都離不開我們的祖國,就像魚永遠離不開水一樣。

  • 7 # 不雞娃

    很多網友說把魚從水裡拿出來,讓孩子看魚痛苦的狀態,你確定你某一天回家不會魚屍遍地麼?或者是貓被熊孩子扔到樓下去,只想看看貓為什麼不會飛?

    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極可能會引起一些淘氣孩子的興趣,畢竟現在扭來扭去的玩具魚很火,基本上熊娃人手一個。

    孩子的感悟能力很強,但是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屏住呼吸,感受一下空氣的重要性,之後告訴孩子,水對魚來說和空氣對我們一樣重要。也可以用玩具魚和人體構造書來解釋一下,魚用腮呼吸,而人用肺呼吸,生動形象。

    很多時候我們儘量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或者科學的書籍玩具來為孩子解釋,效果可能會好很多,也可以更好的解釋孩子的下一個問題,比如貓為什麼不會飛,狗為什麼不能吃巧克力。

  • 8 # 書客立方

    幼兒的理解能力弱,如果要解釋要說得通熟易懂,然後他們能更好的理解。

    如果是我,我會用故事代替。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好聽的故事,小朋友們聽好了。

    小朋友,你有沒有抓過小魚,它是不是離開水不久之後就會死去,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魚兒是離不開水的。你看,小白兔在被兔媽媽教訓呢,因為他要把魚從水裡拿出來。

    魚兒離不開水

    小兔子高興的跑回家中,兔媽媽說:“小兔子今天怎麼這麼高興啊?”

    小兔子把雙手攤開,兔子媽媽看到小兔子的手中有一條奄奄一息馬上就要死掉的魚,兔媽媽急忙拿來一桶水,把魚兒放在水裡,魚兒才終於又開始動了。

    小兔子說:“媽媽,這條魚是小貓送給我的,我要和它一起玩,你把它放進水裡幹什麼?快點拿出來我還要繼續和它玩呢!”

     兔媽媽說:“可是把它從水裡拿出來,它會死掉的。”

     小兔子不明白的問:“為什麼魚兒只能在水裡生活呢?”

    兔媽媽說:“那是魚類特殊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所決定的。我們的生存都需要氧氣,魚兒生活在水中,也要進行呼吸。魚兒雖然也有鼻孔,但是它和口腔不相通,是單純的嗅覺器官,鰓才是它的主要呼吸器官,而魚的鰓只能在水裡呼吸,在空氣中是無法呼吸的,這樣會導致它死掉。

    小兔子明白的點了點頭,和兔媽媽一起把魚兒放回了河水裡。

  • 9 # 蘇草Chen

    讓幼兒捂住鼻子嘴巴,問他難受嗎?他肯定會點點頭。

    接著就可以科普了。“你難受是因為呼吸不了,捂住鼻子和嘴巴,就沒有空氣進入了你的身體。魚也是一樣啊,它只有在水中才能呼吸,離開了水就難受,離開水太久就會死掉。人捂住鼻子和嘴巴久了也會這樣。”

    範例教學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個不錯的教育方式。

  • 10 # Well兒童口腔醫生

    幼兒園的孩子,對外界通常都充滿著興趣與好奇,他們時不時就會考你幾句“為什麼…”,然後再若有所思地反問“那我們人也可以嗎?”這是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特性,我覺得我們家長在回答的時候,不僅要形象地解釋為什麼,有時還要思考一些相關聯的問題。

    那對大班的孩子如何解釋“魚兒為什麼離不開水?”,我覺得可以引導孩子從三個角度來獲得答案。

    一、引導孩子提高觀察力

    魚兒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最主要的是由魚兒的身體結構決定的。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觀察魚兒的外形構造、運動習慣。比如這樣來告訴孩子:“你看魚兒有一條靈活的魚尾巴,魚尾巴可以幫助魚兒在水裡隨意地遊動”、“魚兒臉頰兩側的肉肉會張開、閉起來,這是魚兒在水裡呼吸”、“魚兒全身都有閃亮的盔甲,這樣即使水裡很冷,魚兒都不怕”等等,家長不用特意去講究專業的名詞,但是透過引導孩子觀察這些特殊的外形結構,可以來幫助孩子理解問題,讓他們知道魚兒之所以在水中,主要是和它們的這些特點有關。

    二、引導孩子發揮聯想能力

    當孩子能夠理解魚兒的身體特點後,家長可以接著去引導孩子發揮聯想能力,提高潛在興趣,包括魚兒如何來進食、如何來睡覺休息等等,進一步讓孩子理解問題。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魚兒每天都在水裡生活,水裡有許多魚兒喜歡的微生物和小蟲,魚兒沒有手,但是透過尾巴游來游去就可以吃到它們了,如果魚兒生活在陸地上,它們沒有手,怎麼去吃飯呢?”、“魚兒睡覺的時候,可以浮在水中,醒來可以到處遊動,如果它們生活在陸地上,它們又沒有腳,豈不是永遠都要在一個地方活著,是不是太可憐了呢?”等等。家長可以透過這些擴充套件的思考問題,來加強孩子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和孩子約定去海洋館,去看看不同種類的魚兒,是不是都是這樣生活、游泳的。

    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

    很多情況下,孩子問完為什麼之後,馬上就會接上一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呢?”、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嗎?”。這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告知孩子正確的認知觀。

    其實,我們已經可以從很多媒體報道中得知,有的孩子會學鳥兒飛,以致高空墜下發生意外;有的孩子會學魚兒游泳,跳入水中溺亡等等不幸事件的發生。作為家長,應當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因此,當孩子因為興趣、因為好奇,詢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做出正確的指引。比如:魚兒在水中生活,是因為魚兒有尾巴、有鰓(我4歲的兒子也能明白,大班應該也明白吧)、有魚鱗的保護。而我們人類不能在水中生活,所以我們要注意,不能隨意跳入水中,除非我們學會了游泳,或者有爸爸媽媽保護才可以去水裡玩。

    愛問問題是孩子的天性,但我們家長不能太過隨意應付。很多習慣的養成、事件的發生都是從小事開始,所以當我們回答時,除了形象生動,也要注意回答的方式和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 11 # 丙寅易學

    幼兒懵懂無知,好奇又是他們共有的天性。如何讓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接觸的容納的儘可能都是潔白無瑕與正確無誤的知識,父母和老師責無旁貸。好的知識用上好的方法,無需反覆灌輸也能令幼兒入腦入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星期天,領著孩子到公園裡去、到郊外去,小河旁、池塘邊,看水裡悠然自在、無憂無慮的魚。魚在水裡,不是魚喜歡游泳,而是飛鳥走獸、游魚爬蟲各有分工。孩子你抬頭看天空,鳥兒長有翅膀,可是魚兒沒有,所以魚兒飛不起來;孩子再看叔叔阿姨拉著的可愛的小狗,它們長有四腿,可是魚兒沒有,所以魚兒不能行走。我們再仔細地看看魚,在水裡,魚兒是多麼活潑,原來它有對可以一張一翕的腮,對,看到了沒有?可是我們人沒有,空中的鳥沒有,地上的貓兒狗兒都沒有。魚有了腮,用腮排水用腮呼吸,魚兒在水裡就不難受,這是大自然的安排。

    動手實踐是可靠的老師。幼兒多半喜歡與魚兒嬉戲玩樂,就滿足孩子愛動手的願望吧。讓孩子自己從水盆裡捧出一條魚,觀察魚兒離開水以後有什麼反應以及跟它在水裡的狀態有什麼不同,讓孩子自己說,從嘴到曬到魚鰭。讓孩子認真地看,引導孩子跟魚兒對話,讓孩子明白是魚離不開水呢還是水離不開魚。父母和老師並不需要講解那麼高深的知識,關鍵是讓孩子領悟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和規律,喚起孩子對秩序的瞭解與尊重以及對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的愛惜。固化知識,不能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愛心尤為重要。

  • 12 # 85後的兼職奶爸

    “因為魚沒有腿,離開了水之後魚無法走路,就沒辦法吃飯喝水,然後太陽就會把它給曬死了。”

    我認為既然想讓孩子能聽懂解釋,那最好先把自己當成個孩子,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於是昨晚我向4歲的兒子問這個問題,他便給了我以上的回答。

  • 13 # 墨潤江南客

    這個問題,還真的被小朋友問過!幾年前,我們廠還沒關門時,我同事的一個小孩,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去粘爸媽,有空就喜歡粘我!小朋友彷彿就是一個萬能提問機,有時提出來的問題,你就根本想不到!那一次,是她爸媽給她報了暑假興趣班,繪畫!而她的爸媽也把我當成了萬能的人,學習找我,繪畫也找我!她媽和我是老鄉,大人能拒絕,而小朋友的眼神,你是無法拒絕的!那次我教她畫魚,可她對畫畫好像不感興趣似的,老是問些希奇古怪的問題!她問魚是怎麼生的?那麼小怎麼淹不死?魚能長多大?等我解答完了,她又問,魚離開水會死嗎?我沒有回答,我讓她閉上嘴,捂著鼻子!等她松下手大口喘氣時,我問她明天沒?她只是笑,不知道是懂還是沒懂:我說,魚在水裡就像我們在空氣中一樣!我們離開空氣就會被悶死的!魚也一樣!這個答案,我想終生都不會忘記的!

  • 14 # 以畫隨出

    魚兒水中游,吃喝都不愁!

    一旦離開水,它會生命沒!

    魚兒在水中,如人地上生。

    魚兒要離水,如人掉火坑!

    魚兒要心歡,只有水中安。

  • 15 # 辣筆小警

    幼兒發育期特點就是對什麼都感到好奇,愛問為什麼。我覺得對著魚缸去解釋不是好選擇。走近自然,接近生活去看,去感受更好,用互相提問的方式去引效果更好一些。畢竟我們生活周圍有的地方很多。

    比方說放假時候可以領孩子公園荷花池子餵魚,可以告訴他這是什麼魚,是生活在水裡,離開水不能存活,為了加深印象買菜的時候領到菜市場去看看,貨架子上的魚為什麼是死的,就是因為魚離開了水。我想這樣能更好一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你說呢?

  • 16 # 既為五斗米也可不折腰

    魚兒的身體呀,只能在水裡才能呼吸到空氣,就像你在水裡呼吸不到空氣一樣,你和它都需要空氣但是一個在水裡吸空氣,一個在地上吸空氣。

  • 17 # 進取九龍

    對幼兒的解釋只能簡單的跟他們說,它們和我們不一樣,小魚離開水不能活,而我們離開空氣不能活,這兩者是同樣的,一個幼兒,你能要求他什麼?能聽懂就聽懂,聽不懂就隨他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像薩頂頂《左手指月》一樣高音到令人顫慄的高音歌曲?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