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金時代當家

    一、中國政府必需解決“糧食自給”,才能取得抗擊【C0ViD一19】最後勝利!

    二、中國中醫救治14億華人的“最大特效藥”,14億人必需“日服三餐”,才能避免“飢餓死亡”的“最大瘟疫流行”。因此,中國中醫不救需要“長命千年人”。

  • 2 # 善於聆聽也是一種美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是一定能夠實現的,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核心夢想,民以食為天,糧食穩則人心穩,社會穩,國家穩。袁隆平院士能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生產的“雜交水稻之父",不是浪的虛名,而是貨真價實的“國寶"級專家。所以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袁隆平院士的有力帶領推動下,中國的糧食生產是一定能夠,實現“禾下乘涼夢"

  • 3 # 清河的宇宙

    1:從科學層面來講雜交水稻和轉基因不是一個層面的技術,如果不從基因層面改造,“禾苗”長到可以乘涼是不可能實現的!

    2 :能夠讓人民吃飽飯的原因第一是勞動分配製度,第二才是科技原因。

    3:真正懂經濟學的都知道只要不搞貿易壁壘閉關鎖國,糧食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人類現階段掌握的科技能力可以輕鬆養活十倍地球人!

    4: 如果制度允許,中國現在就可以成為糧食出口大國!

  • 4 # 芳君子林

    按照現在的基因工程技術完全有可能實現,但我們一般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原因有二,下面具體闡述。

    一是現有水稻等農作物是歷經幾百萬年的自然選擇的結果,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穩定了。當然我們可以採用雜交技術進一步改良品種,也可以在實驗室裡進行各種方向的探索,而且這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距離實用還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幾百萬年的自然選擇你在實驗室裡十幾年甚至幾年就出成果了,但應用到人群中間去終究有一個過程,萬一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問題呢,你說是吧?!這個是有活生生的案例可循的,臭名昭著的孟山都就把無恥幹到了一個新高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知道會不會存在。

    二是經濟考量不合適。基於現有的經濟作物,舉個栗子如蘋果樹或其他長在樹上的作物畝產來量化衡量之。單位面積上畝產的蘋果或許會高於畝產的水稻,(這個沒有具體資料支撐,但我們可以假設前者大於後者),但架不住不同地方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那這個總量就高了。如果你說不是所有地區水稻都兩熟甚至三熟,北方就一年一熟。很好,那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好玩了。

    我們現在換一個視角來闡述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作物每年進行光合作用是有限的,它受天氣、氣候、人為干預等諸多因子的制約。那麼基於這樣一個前提下,一顆樹長那麼大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相比而言一顆水稻所消耗在非稻穀上的能量要少得多。但這裡又來了一個量化指標的對比,一顆樹上結的果實比一株水稻多的多,那麼就應該拿同樣多的產量的水稻來說事兒才對,但這有一個前提,一年兩熟或三熟需要相應的除去二或三。不過我們現在考慮去掉這個兩熟或三熟因子,這樣太欺負樹了。大體上可以估測一下,一棵四米高的蘋果上一年大概平均可以結40個蘋果,每一個蘋果大約淨重100g,平均一株水稻結出來的稻穀大約有10g,那麼大約需要400株水稻來平衡一棵蘋果樹的產量。不過顯而易見的是400株水稻的總重量終究不及一顆蘋果樹的重量,不信我們可以繼續估測一下。假設一株水稻去掉稻穀的重量約為50g,400株總重量就是20000g=20kg,但一棵蘋果樹的樹幹都不止20kg了吧。

    綜上所述,禾下乘涼理想狀態下可行,不過實際上沒什麼必要,科研或實驗室裡可以存在。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應該慎一個又慎,因為人群就在那裡,一旦你作惡起來,最終還是會傷害但到你的身邊來。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望大家共勉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確診名人裡為何絕少有美國政府高官?而歐洲或伊朗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