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鑑
-
2 # 良甚幸
這個確實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決定。
不過個人的確不建議打孩子。
第一個,孩子犯了錯,內心肯定也是內疚的,緊張的,怕父母生氣。這個時候父母最主要的不是指責她犯了錯,而是正確的引導她合理的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坦誠的跟孩子交流。這樣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碰到什麼困難,都能夠誠心誠意的跟父母交流,這個就很重要。
-
3 # 菲菲的媽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和老二那會,由於年輕,脾氣暴躁,總是沒有耐心和孩子好好說話,也不懂得用科學的方式養育她們。
孩子們範了錯誤不是大聲斥責,就是小打出手,導致孩子們從小不自信,膽小軟弱,從來不敢爭取,長大了有什麼事也不願意和我商量,現在想想都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好蠢!
後來生了老三,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脾氣也變的溫吞了不少,在養育孩子方面有了很大耐心。
從前,當孩子摔倒時,我會源於心疼而憤怒,斥責孩子不好好走路,不聽話。
如今,我會輕輕扶起孩子,問她摔疼了哪兒,馬上給孩子揉揉,抱起她,和她說:“以後走路時一定要小心!”
以前,當孩子因調皮搗蛋把飯倒在地上,我會馬上怒從心起,小則呵斥一頓,大則幾巴掌呼過去。
如今,我會先檢視孩子燙著了沒,然後嚴肅的告訴她:“下次不可以這麼調皮了,再搗蛋就不給飯吃。”
以前,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我講解超過三遍,就會聲嘶力竭的斥責或動手打罵孩子,我認為孩子根本沒有認真聽我的講解。
如今,我會抱著安慰孩子,告訴她:“這道題確實很難,大部分孩子都不容易理解,只要你努力了就好!”
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沒有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二是有些父母自己小時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罵,於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時繼承了上一輩的“光榮”傳統。儘管他們也深知被父母打罵的滋味,心裡也會產生怨恨、反抗,但畢竟自己已長大成人了,於是就糊里糊塗地把打罵當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種順理成章的措施。
打罵孩子,孩子一時表面服從,心裡反感,甚至也學著以打罵對待別人。用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養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 其實,生活中孩子遭遇打罵主要不是孩子該不該受罰,而是有些父母認為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見效快。
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知道自己的錯誤所造成的後果,並學會承擔後果!
-
4 # 溫柔小貓愛美食
對於女孩子 千萬別動手打 小女孩本來自尊心就強 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它只會讓問題惡化 讓孩子更逆反 關於女孩子的教育問題 動手是大忌 這樣只會讓孩子更恨你 並且離你越來越遠 任何問題 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 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 感同身受 久而久之 孩子會把你當朋友 也願意和你傾訴
-
5 # 小小歷史迷mi
不會總是小打出手,但該出手時就出手。
孩子總打容易皮。因為你也捨不得打太重,所以,打孩子的威懾力其實是遞減的,打一次弱一次,所以,好鋼要用在刃上。
其次,大人也不是不犯錯,孩子更不用說,所以,要容忍孩子犯錯,分辨哪些是故意,哪些是無心為之。如果處處指責,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的感覺,同時,犯錯了自己瞞著。讓孩子知道,犯錯並沒有太大問題,重要的是,怎麼解決問題和預防問題。比如,弄灑東西,重要的是收拾好東西,同時,把東西要放在不容易碰到的地方。
但是,要樹立規矩意識,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同時,給孩子劃定一定的界限。同樣的錯誤不能一而再再而三,重複錯誤將得到懲罰。
-
6 # 張老師說成長
當女兒犯錯誤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忍不住“小打出手”嗎?出手教育是好是壞?我認為好的教育是要點亮孩子,女兒一犯錯誤就“小打出手”是要不得的,因為這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無能為力的一種表現。出手教育沒有好壞之分,能點亮孩子就是適合的,否則就是不適合的。
1、如何看待孩子犯的錯——以我女兒不刷牙為例最近幾天發現,我11歲的女兒偷懶、不好好刷牙了,問她時她說刷了,但實際上連牙刷都沒溼,跟她講道理還不死犟不承認,氣得恨不得上去揍她一頓。
我很奇怪,她之前能做到比較認真地刷牙,現在為什麼就越來越不行了呢?
這其實跟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很大關係。女兒已經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10~11歲至15—16歲是生的第二個逆反期,這時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增強、會向控制方(父母)要求獨立自主權,她會以“不聽話”的行為來挑戰父母的權威,從而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我們看待孩子犯的錯時,一定要跟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特點相聯絡。
2、“小打出手”管用嗎?女兒跟我死犟時,我恨不得一巴掌扇過去,但還是忍住了,因為我知道這樣不管用。
我深呼兩口氣,腦子裡迅速想著辦法。有了!我把她叫到一個安靜的房間,問了她三個問題:1)你知道牙是你自己的嗎?她不吭聲;我接著問:2)你知道牙壞了會很痛苦嗎?她還是不吭聲。我用手機找出一些兒童壞牙的照片給她看,當她看完之後驚住了,然後哭著說“媽媽我現在就去刷牙”;我沒有接茬,繼續問:3)你知道你今天的錯誤是什麼嗎?她想了想,哇的一聲哭的更響了:“我不應該欺騙媽媽,嗚嗚。。。”
3、好的教育是什麼?好的教育不是出手教育,而是人點亮人的教育。
而“出手教育”只是一種懲罰孩子的方式,如果我們忍不住要出手,那就請在出手之前想一想這個問題:“出手能點亮孩子嗎?”
所以,好的教育是要點亮孩子,出手教育不是絕對的壞,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正確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明白一味的“小打出手”是不管用的。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點亮自己的孩子 -
7 # 花醒育兒
女兒犯錯的時候,我還真打過,但孩子3歲以後,基本上就不打了。對於“棍棒教育”到底好還是不好,我認為這個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個體就會有差異。所謂好鼓不用重錘,有的孩子天生就溫順,如果打下去就會焉了。相反地如果不聽話的孩子,有時棍棒比講話有用,或者用眼神也能秒殺苦口婆心的教育。
我孩子就比較怕舅舅的眼神,有時會不敢看。因為平時很少逗孩子,所以孩子會覺得害怕,所以,眼神有時比打罵更具有威懾力。
小時候,我們就很怕父親的眼神,但父親對我們很好,從不打罵我們。對我們說話也是輕聲細語,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大聲說話時,他反而會降低音調,從不吼我們。這點,對我印象最深。除此之外,也會幫我們洗頭,去哪回來也會給我們帶禮物。所以,父親在我們眼裡始終是個溫暖的父親,我們非常愛他,甚至超過對母親的愛。
最後,想說的是,之所以我們會打孩子,是因為我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帶著情緒育兒,那我們的孩子也會情緒化。我甚至感到孩子的變化,比如,我吼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回吼過來,我小聲說話時,孩子也會跟著低下來。所以,不管打還是罵,只有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後,才能說“出手”教育好不好。
-
8 # 小林子啦啦啦
無論是多大的孩子,他們都會時常做出讓家長惱火的事情,講道理和乾脆利索的禁止,哪個更有效呢?我們先來看看贊成要適當體罰但要把握力度的寶媽是怎麼說的吧:
只為有個他
他兩歲以前我會講道理,因為我堅信他聽得懂,兩歲以後他能正常的跟我交流了,我說他不聽我會體罰,但幾乎沒打過他,我會很嚴肅的制止他,如果不聽會罰站,5-10分鐘不等
itpl小心兒
我家大寶現在兩週歲,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應該是講道理而不是動手打。即使打也是嚇唬一下。比如這段時間隨著二寶出生,大寶嫉妒心,天天鬧人,特別不聽話,各種壞習慣都出來了,比如尿尿,她往家裡尿,認真的和他說了幾次,去院子裡。後來孩子也去院子裡了。我老公沒耐心,不管孩子做的對錯都會打孩子,每次他打孩子我都會跟他發脾氣,我大姑子教育孩子就用打,而且手重,我是不贊成。我的孩子我會先講道理,不管用再打。當然不會和她一樣下重手。
巧妹妹m
我女兒現在6歲了,老是有些小毛病,比如現在換牙齒長出了新牙但是長得不長,吃東西之後總會粘在新牙上有點不舒服,她老是喜歡用手指去摳,然後把手指放鼻子上聞,不摳時也聞,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剛開始告訴她吃飯之後漱口刷牙,教好幾次都是還不了。還說被我們見一次打一次,還是該不了,我想下次在被我看見我一定動手了。
傾城小女人
我的脾氣比較暴躁。寶貝特別不聽話的時候。比如我做飯。他老是去摸電飯鍋。幾次都燙的直哭。可是一會他又忘記了。又去摸。然後我就叫他做板凳上。手上拿個小棍子。不是打他。嚇嚇他。他就坐在上面不敢起來亂動。這個也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方法。以前我都是打屁屁
小嘟嘟5
我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在我身邊有股倔脾氣,以前只要她任性、耍脾氣,講道理也不聽,只有下手打倆下!自從看了媽媽圈的育兒達人,也學了不少!偶爾還是要體罰的,比如寶爸:一般寶爸不會打她,所以很倆女都喜歡爸爸!每次把女兒打哭了,哭過後知道自己錯了,然後再把原因講給她聽,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下次不會在犯同樣的錯誤
快樂睿寶貝
孩子做錯事我一般都是先和他講道理,一遍兩遍三遍,如果還是不改我脾氣就上來了。終究還是打了他屁股一下。我都覺得自己狠,但是真的說的口水都幹了一點效果都沒有,真的可以把我氣的得高血壓的。
可佳麻麻
女兒最近特別倔,和她說道理她能懂,但是她故意跟我對著幹,實在是忍不住不揍她啊,揍她的力度也不輕,如果輕點揍她才不會怕,還會還手呢,都是要揍哭她了她才會聽話點教育孩子實在讓人很頭疼啊
待產寶媽
我即會教育也會受體罰。比如孩子做錯事我都會先跟他講道理,講事情的嚴重性,如果還是不聽勸,那就要受體罰,打屁屁或者打手心。我孩子快兩歲了。什麼事也都聽得懂,有的時候我們不叫他做的事他卻偏要做,反而他還會覺得很起勁,你越去跟他對著他越開心,就好像我們是在跟他玩一樣。有時孩子出現這一現象,我們不要去立即制止。我們應當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他感覺這個其實不好玩。還有我覺得吧!小孩子兩歲之前我們儘量還是多采取教育性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並不是過多的去體罰孩子,因為這時的孩子什麼都不知道,這會打了過會又會去犯。所以說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適當的時候進行體罰也是有必要的。什麼事也都是要看事情的嚴重性而定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9 # 薯片話梅
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幸福和喜悅,孩子小的時候就像是小天使一樣可愛,但當他們慢慢的長大,就會變得調皮搗蛋,性格和自我意識也開始慢慢萌芽,隨之而來的結餘問題,成了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
很多孩子,無論家長怎麼說教都沒有用,講了一堆大道理好像孩子都沒怎麼聽講去,而且孩子在小的時候,並不是很好的理解父母講的道理,一味的以德服人好像對孩子沒有什麼效果。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一味以德服人沒用,懲罰教育很重要
說道李玫瑾教授,想必很多父母都不會感到陌生,李玫瑾畢業於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主攻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由於長期對兒童心理的研究,讓李玫瑾對孩子的心理有著很深的瞭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獨特的教育方式與見解,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並向李玫瑾教授學習、借鑑。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上曾直言:“經常動手打罵孩子的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取,但是有些時候孩子還是要“該打就得打”,一味講道理,以德服人是沒有用的,懲罰教育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該打就得打”?
1、孩子在3-6歲時要培養正確的性格
孩子在出生到3歲以前,沒有自我意識,3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慢慢的萌芽,開始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正所謂3歲看大,6歲看老,在孩子3-6歲期間,家長要正確引導教育孩子的性格特點,防止長大以後很難改正。
李玫瑾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讓我感觸很深:“一個孩子在3、4的時候和你鬧,他能怎麼鬧?最好就是在地上撒嬌打滾,算賴皮,這個時候就要是沒有嚴加管教,到了孩子13、4歲,他怎麼和你鬧,他可能會離家出走,會用自殺脅迫你,到時候你怎麼辦?”
所以,在孩子3-6歲的時候,一定要幫助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性格,良好的習慣,在孩子犯一些原則性錯誤的時候,該打就得打。
2、懲罰教育的重要性
在李玫瑾看來,打孩子不代表父母就不愛孩子,懲罰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敬”和“畏”,如果孩子做了違反法律的事情,懲罰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讓孩子知道怕,才能從而反省自己,產生後悔的情緒,以後再也不敢犯了,這才是一種對孩子的“愛”與“保護”。
3、懲罰教育不代表隨意打罵
李玫瑾教授還說,懲罰教育並不是讓家長隨意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為的是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而不是在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不依不饒,體罰孩子,物極必反,希望家長們明白懲罰教育的真正目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1、切勿過度寵愛孩子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都會盡力地滿足,但是過度寵愛孩子會造就孩子蠻橫、自私的性格,認為家長的付出都是應該的,不懂感恩,不懂得付出。
2、培養孩子規矩意識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裡面有家裡面的規矩,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社會有社會的規矩,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導他懂規矩、守禮貌,防止孩子以後犯下大錯。
3、家長要以身作則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說過:“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家長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你想要孩子明是非、講道理,那麼在平時生活中待人接物就要嚴於律己,什麼樣的土壤才能開出什麼樣的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玩具能夠陪伴孩子玩耍,還能引導孩子智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但是現在市場上的的玩具種類繁多,而且還沒有明確的分類,有國內和進口的款式,如果想給自己或孩子買玩具可以考慮用網購替代實體店,因為現在實體店一般不會給予拆包試玩的服務,如果買來的玩家孩子不喜歡就浪費了,所以在購買玩具之前最好觀看一些開箱的節目影片。
-
10 # 唯本日記
我不贊成棍棒教育。
“犯錯”本是孩子生活中的常事,並且只是大人們用自我看世界的方法作為對錯衡量標準而已。這個時候,一定要細心、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不要粗暴的棍棒教育。
否則會影響孩子自信,甚至因為你的暴怒讓孩子畏手畏腳,不敢抉擇。這將在孩子內心中留下隱形,尤其是越小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原本好玩的事情被莫名的斥責,一定會影響心裡發展。
-
11 # 騫羽騫尋
女兒犯錯的時候,我一般情況下會教育,實在忍不住,我也會對女兒動手,但動手之後,我會後悔。
“出手教育”絕的是不對的!
我家兩個女孩子,大的6歲,小的3歲,特別的淘氣,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傷腦筋的事情。比如:
1、妹妹總是喜歡玩紙巾,就是剛開啟的抽紙,她會一張一張全部抽出來,然後用紙巾包各種積木,說這個是她做的好吃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姐姐總是喜歡玩水,她會裝水在杯子裡,然後網杯子裡放各種有顏色的液體,比如洗髮水,沐浴露,洗衣液等等……
3、我家有暖氣片,掛在牆上的那種。他們兩姐妹特別喜歡去坐在上面,因為冬天的時候,天氣冷,坐上去特別的暖和,但這個暖氣片承受能力有限,總是坐上去的話,可能會塌下來,說了好多次,就是不聽。
4、這可能是小孩子的通病吧,玩的時候,把玩具全部倒出來,搞得家裡到處都是玩具,收拾又不主動收拾,看了很惱火。
5、姐姐玩的玩具,妹妹也想要,姐姐又不讓,妹妹玩就搶,要麼就哭,媽媽讓姐姐讓吧,對姐姐不公平,不讓姐姐讓吧,妹妹又哭的稀里嘩啦,哎,太頭疼了。
6、睡覺的時候,媽媽旁邊左右各一個,兩個女兒為了媽媽的頭朝哪一邊,都能夠爭起來,哭笑不得呀!
7、最討厭的就是,自己挑衣服,媽媽拿的這件不穿,那件不穿,冬天要穿裙子,睡覺都要穿裙子,怎麼嚇都不怕。
兩個小孩,日常生活中奇奇怪怪的事情太多了,數不勝數,父母教育孩子,也沒有特定的方法,父母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特性,量身定製一套最穩妥的辦法,千萬不要動手,動手是萬萬不可的!
回覆列表
換位思考,如果是我,我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小孩子幾種思維方法,讓她能夠獨立思考就大功告成了,不用天天嘮叨,小孩聽到也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