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格和哈皮
-
2 # 西海岸劉翔
要看有沒有電梯,沒電梯的得房率會更大,如果都有電梯的話看有幾部電梯,電梯越少戶數越多,得房率越大,反之越小
-
3 # 阿九哥
關於這個問題都在糾結,一般為兩種條件,有底商的住宅和無底商的住宅,一般無底商住宅較有底商住宅得房率高,由於戶型和建築結構不同得房率也不同,11層以下的小高層公攤係數較純高層住宅公攤要小很多,從開發公司規劃設計審批上可以瞭解資料…謹代表個人觀點。
-
4 # 嘻嘻輕鬆搞笑君MVP
套內建築面來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面積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俗說“公攤面積”)。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自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zd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同一樓棟上
11層高層和7層洋房根本區別在於性質,高層是普通住宅,洋房是定位於別墅和普通住宅之間。洋房高利潤,低容積率,高公攤,10-12米的面寬更多打造大采光面的大戶型。高層是一般普通住宅,因為所建樓層較高從而降低公攤面積,面寬8-10米。兩者不僅在公攤面積,土地使用費,物業費等都存在差異。當然,洋房在外觀設計,戶型設計比高層更具有優勢。但是從以上綜合分析,高層因為低公攤,更高採光效果,低土地使用費,一般物業管理費用等優勢使其價效比高於洋房!
在戶型都相同的前提條件下,11層的得房率是最高的。影響樓房得房率的主要因素是整棟樓的交通面積和外牆(因前提是戶型相同)。從建築設計中消防的角度來說,11層以下的交通部分可以是完全一致。也就是說標準層的公共部分面積是一致的。那一層的大堂(屋頂若有樓梯間)分攤的戶數約多,每戶分攤到的面積就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