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津豫家庭生活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把降將李陵的全家全部都殺掉了,而這也導致李陵後來再也沒有辦法回到漢朝。漢武帝他應不應該這麼做呢?

    漢武帝這樣的處理方法其實沒有問題的,在漢朝投敵叛國是滅族的大罪,歷史事實是,李陵在投降匈奴後的一年,漢武帝等了他一年才殺李陵家的。

    在史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明確三點,第一,李陵在軍隊尚未完全覆滅的情況下直接選擇逃跑,這是死罪,李陵在戰敗的時候投降匈奴這是要滅族的,李陵在投降的時候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方,畢竟還有400多人逃回了塞內。

    當然,漢武帝后來調查的時候出了個小問題,但是也沒有改變基本事實,李陵逃跑後投降匈奴。這種人的家屬如果被好好贍養起來,其他的將士怎麼想,至於司馬遷的辯解是不能夠取信的,汪精衛還說自己是曲線救國呢,每一個將領在生死關頭中詐降的話,那麼漢朝的仗還用不用打了?

    而在史記中,對於的記載和漢書還是有區別的,史記並沒有記載他是逃跑。但是依然多記了一段,說李陵娶了單于的女兒,被匈奴人優待。是先娶了人家的姑娘,之後才被漢武帝滅族的,根據這個記載,漢武帝殺掉他家全家根本沒什麼問題。司馬遷多說了一句說,自從從此之後。因為他的戰敗和身敗名裂,導致隴西的人都把這件事情當做是自己的恥辱。

    要知道司馬遷和李陵是同時期的人,司馬遷本人還因為替李陵求情而遭到宮刑,他並沒有抹黑李陵的必要,按照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李陵確實是應該被殺全家的。即便是沒有後來的誤傳李陵練兵這種故事,也是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的。

    而李陵是不是逃跑,一直是整件事情的疑點,其實我們光看史書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得出來。在他跑路的時候,他還有兩千人,突圍的時候只帶了10多個親信。像這樣的行為,根本就是丟棄部隊,帶著警衛員跑路了。

    而之後史書上還加了一句說,剩下這1000多部隊,跑到了關內的人還有400多人,這是什麼概念呢?在2000多年前,有一群人沒有缺水缺糧的情況下,愣是走了半個大饃終於跑回來了。可以說是連續的作戰導致他的心態已經崩了,心生退意,半夜李陵打算帶著少數親兵騎馬逃走,結果被匈奴追上之後直接投降了,剩下計程車兵群眾無首,分散突圍回到了邊塞。

  • 2 # 小梁時裝設計

    因為在當時漢武帝決戰匈奴的戰略方針下,主將投敵真的影響太壞,這樣誰還會拼命上陣殺敵呢?據說當時漢武帝可是關押一年後才殺李陵全家的,當時漢武帝在等,最後等來了李陵投敵幫匈奴人練兵這個訊息,於是才滅族的,這也算是仁之義盡了。

    這種行為在任何年代都是悲劇的,據說李陵被俘虜後,還有幾百人逃了回來,而李陵卻沒有帶領全軍戰士決一死戰,漢武帝要的結果是哪怕戰敗了也必須要戰死沙場。

  • 3 # 如切如磨

    多謝邀請。題主這問題其實很殘忍,完全等於問是要自己命還是要全家命,就我本人而言,我想是會選擇自己死節以全忠,進而保全親人性命的。在我心裡,老母妻兒實在比一切都重要。

    這問題本身有毛病。李陵被俘後,漢武帝並沒有第一時間就處死他全家。先遭殃的是替他說話的太史公司馬遷——被殘忍的閹掉了。只是後來公孫敖帶來假訊息,誤以為李陵已經效力於匈奴,才讓漢武帝盛怒之下滅了李陵全家。

    李陵冤嗎?冤。李陵確實有本事。以五千步兵力扛匈奴單于率領的十萬多騎兵,造成極大殺傷,甚至差點逼得匈奴要退兵。後因手下一個軍侯叛變投敵,被單于得知了漢軍底細,決定下死力圍攻。漢軍連箭都射光了,又根本沒有外援,真正彈盡援絕。最後李陵突圍失敗,無奈下馬投降。真可謂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了!作為一個將軍,李陵在困境之下有此表現,算得上盡職盡責,對得起皇帝和朝廷了。就連漢武帝本人也意識到李陵的失敗是沒有援助所致,後來還想著把他接回來呢。結果被假訊息誤導才怒而殺人!所以李陵被俘並不是被滅門的原因,這點上李陵是受冤了的。李陵冤嗎?不冤!其一作繭自縛。漢武帝開始是要安排李陵為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大軍運輸糧草的。心高的李陵不想幹後勤,主動提出只帶五千步兵即可直搗匈奴單于王庭。牛逼吹出去,沒想到漢武帝真信了,並一再敦促李陵踐諾。李陵只得進兵,沒想到倒黴催的真就遭遇了匈奴單于的主力,失敗後還一再嗟嘆沒臉見漢武帝。這不是作死是什麼?吹牛逼要命啊!其二自私涼薄。漢朝律法對於降敵是有很嚴酷的懲罰的,真個動輒就是全家死光光。李陵的爺爺名將李廣曾戰敗被俘,又殺人奪馬逃回,好生英雄了得。尚且因被俘和敗軍的罪名要處死(最後花大錢保住了命,廢為庶人)。李陵能不知道降敵會有什麼後果嗎?李陵自己都說“我不戰死,不為壯士”。也許他想效法爺爺李廣再跑回去,可最終結果是滯留在了匈奴帳中。這就等於把全家放在了漢武帝的砧板上!訊息閉塞,又是敵國,怎麼指望漢武帝能清楚李陵的想法呢?所以漢武帝殺人合理也合法,更何況李陵還打了他皇帝的臉,這不是擺明拿家人給皇帝出氣麼!李陵不冤!因此,如果我是李陵,為家人計也會戰死。千古艱難惟一死,拿國家大義指責李陵難免有偏頗之嫌。但為了家人我覺得絲毫不為過。李陵苟活,上對不起國家,下辱沒了先人的威名,末了葬送了全家,實在罪莫大焉!吾決計不為之!

  • 4 # 禮泉老陳侃歷史

    李陵,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老陳以為,李陵是個相當不錯的好小夥。假如老陳是李陵,兵敗被俘,家人被皇帝老兒殺害後,我當然會想到報仇雪恨,但我的敵人是皇帝老兒,還有那些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的官老爺,絕不是大漢百姓。為什麼這樣說呢?

    李陵的出身不容許他背叛國家。雖然不得志者常會發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慨,但是,事實上,飛將軍李廣的大名威震天下,流傳千年。作為李廣老將軍的嫡孫,李陵是絕不能辱沒爺爺的英名的。

    李陵的品行不容許他背叛國家。司馬遷老先生當著皇帝老兒的面為李陵辯護說:“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司馬遷的人品是槓槓的,對李陵的評價當然是客觀的。一位有國士之風的好小夥,當然不會真的背叛國家。

    李陵的愛國之心天日可鑑。李陵率步卒五千,被匈奴八萬騎兵包圍,奮戰八晝夜,斬殺一萬餘人,彈盡糧絕之後,被俘而降。所以司馬遷老先生贊李陵說:“雖古名將不過也”。

    老陳佩服李陵的為人,也理解李陵的無奈。話說回來,假如老陳是李陵,四面受敵,突圍無望之時,老陳一樣會選擇投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全五千大漢兒郎的性命,保全五千大漢兒郎的父母不必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保全五千大漢兒郎的妻兒不必飽嘗喪夫喪父的痛苦,失一人之名節而保萬千人之幸福,這又有什麼不對的呢?而父母妻兒被害,有仇不報,絕非君子所為,當然要報仇。但是,大丈夫應是非分明。我的敵人是皇帝老兒,還有那些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的官老爺,絕不是大漢百姓。所以呢,我絕不會當漢奸,帶領匈奴人侵犯大漢,但是,我一定會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機會,向那些殺害自己親人的敵人報仇。

    老陳說的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很在乎一個整天跟你聊天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