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氣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它源於稟受於父母的先天精氣和後天攝取的水谷精氣與自然界的的精氣。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人體的生命動力,它直接關係到人體生命力的強弱及生命的壽夭。在氣的生成、執行、發揮作用過程中,與五臟均有密切關係。

    《內經》認為五臟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變化,但彼此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具體來說,任何一髒出現病理變化都會影響相關聯的其他臟器,久而久之,甚至會一損俱損。題主所表現的嚴重氣虛,即脾虛、腎虛、心氣不足,與三髒相關聯,形成一損俱損的臨床表現。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全身臟腑組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依賴脾胃的受納腐熟和運化功能。脾虛則運化失權,氣血生化乏源,則見腹脹便溏、食少納呆等飲食不消化症狀,或見倦怠乏力、面黃肌瘦等氣血不足之症。

    腎藏先天之精,腎精化生腎氣,又稱元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稱為“先天之本”。元氣盛則脾氣健旺,運化水谷精微。脾化生後天之精,不斷輸送至腎,充養先天之精使之生化不息。所以脾與腎之間存在先天促後天,後天養先天的關係。若脾虛後天之精乏源,不能充養先天,可見生長髮育遲緩或早衰,或生殖功能異常等腎精虧虛病證;腎精不足,元氣虛衰,脾氣無以為化,後天之本不固。脾腎陽虛可見肢冷畏寒、腹部冷痛、面色蒼白,或下利清谷、五更洩瀉等。

    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執行方面。血液充盈,是心主血脈功能正常的前提。脾氣健運,則血液化生充足,而心有主。心氣推動血液執行全身,則脾得其養,而維持運化功能。所以,心行血,脾生血,相互為用,維持血液的生成。心氣行血,為血行之動力;脾氣攝血,為血行之約束。二者相反相成,使血在脈中暢行而不溢,維持血行的正常。心與脾在病變時的相互影響亦表現在血的生成、執行方面。脾功能失常導致心血不足或心氣不足,最後心脾兩虛,症見食少腹脹,面色無華,心悸,失眠多夢,大便稀溏等。

  • 2 # 三甲全科副主任醫師

    從中醫角度論,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中醫將氣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元氣來源於先天之本的腎陽,腎虛則元氣的來源不足;元氣以及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都是靠後天之本脾胃補充的,脾胃虛弱,後天補充不足,諸氣也會更虛,所以他們之間確實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絡!

  • 3 # 殷秀春3Z1S

    您好。氣虛,脾虛,腎虛,氣血不足都是相關聯的。體內的氣血不足,氣血執行慢,氣少,血也少,氣的推動力降低,氣虛。脾把胃吃進的食物分化,一些有營養的,分別運送到心,肺,肝腎,沒有營養的,經過大小便排出。由於氣虛,脾的運化功能也降低,胃吃進的食物都積在脾內,其他臟器得不到的營養,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人的根本就是腎,脾就不能滋養腎,腎的功能也降低,腎主骨,生骨髓,氣虛引起脾虛,脾虛引起心肝肺腎都得不到,全身的氣血不足。

    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奇趣探秘

    中醫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都有聯絡,看到你說的病症描述,總體上可以歸為陽虛。現在這樣的體質現在是很常見的。

    氣虛主要的表現是少氣懶言,容易累比別人容易出汗,整個人懶洋洋的,也沒有什麼精神,對身邊的人和事沒有興趣,這一類的表現歸為氣虛。

    腎納氣,呼多吸少,吸進來的氣都比較表淺,不能深藏,人就比較疲乏頹廢,也沒有神。從而影響心氣,四肢冰涼。

    不過中醫說的臟腑是功能上的臟腑,和解剖的有些不同,不是說肚子裡的腎臟壞了,不用過度擔心,只是功能有些懈怠。整體的情況就是一個代謝減慢的現象,從而人比較沒有精神,沒什麼力氣,也容易疲勞的亞健康狀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虛症是慢性病,不是吃幾副藥能改善的,建議從增加適量的運動,改善心肺功能,合理膳食開始,堅持下去得到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用iPhone7,應該換新款iPhone S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