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對待歷史人物的評價,古往今來有“三不朽”之說。即《左傳》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即道德高尚;立功,即建功立業;立言,即著書立說。縱觀整個中國醫學史,能同時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者寥若晨星,而張仲景則是晴朗夜空群星中一顆最耀眼的巨星,奉為“醫聖”當之無愧,絕非僅僅能治傷寒而已,確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偉人。

    《傷寒雜病論》成書並傳之於世後,不僅彪炳於醫學史冊,且至今指點著人們。若臨症嚴格按“論”索方,大多數效如桴鼓。故人們尊稱其為“醫聖”,視《傷寒雜病論》為方書鼻祖。日本臺灣生產的中藥中,大多數是本自仲景創制之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仲景對中醫學的歷史功績,“前無古人”,後缺來者!一部《傷寒雜病論》,可使醫家終身受益無窮!

    關於張仲景“立言”方面論述很多,其著述《傷寒雜病論》歷久不衰,流芳百世。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併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它確立的辨證論治的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創三百餘方劑,為方劑學鼻祖。

    關於張仲景的“立德”、“立功”,我們可以從他的人生經歷來闡釋。據考證,張仲景,名機,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即公元150年至219年前後,南陽郡(今河南省鄧縣)人。他出生於中醫世家,學醫於同郡張伯祖,曾與當時位居侍中的文學家王仲宣有來往,為其診病。在世時張仲景已盛享醫名,有書曾載:“(他)在京師為名醫,於當時為上手,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也。”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在為時不長的為官任上,不忘治病救人,深受百姓愛戴。“張長沙”之名傳頌至今,“坐堂行醫”成為傳統行醫模式至今沿襲。卸任後,張仲景終生行醫,曾留下傳頌千古的佳績,如救濟窮苦民眾凍耳的“嬌耳湯”轉化為美食“餃子”,在醫事活動中,首創藥物灌腸術、人工呼吸法等等。

    張仲景在已有醫名及成就的情況下,發奮研討醫學,將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加以總結提煉,源於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東漢末年,疫疾廣泛流行,大批人民死亡,其中傷寒病佔70%。據《傷寒雜病論》序中所言,張氏家族原為望族,人丁興旺,“向餘二百”,可不到十年的時間,死亡三分之二,其中傷寒病佔百分之七十。張仲景感憤而研習、著述,動機強烈,目標明確,動力強大,也是他仁心仁術的強烈表現。序中還有這樣一段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這樣的行醫目的和動機,也表現了仲景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德良行。

    有史以來,老百姓對曾經做過偉大功德的人常常樹碑立傳以資紀念。多處留存至今的醫聖廟、醫聖碑寄託著民眾的感恩與思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遺憾可以挽回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