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順影像

    以上三張照片,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環境光和焦距是固定的,唯一不同的是測光物件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一樣,第二張過曝第三張欠曝,而第一張是正確的。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是題目所問的“白加黑減”的曝光原理。

    相機測光系統需要一個參照標準,這個標準就是18度灰

    相機測光原理是測量物體的反光量,白體相機認為是100%的反光量,而黑體則是0%。

    第一張之所以曝光正確,是以灰卡作為測光物件,而灰卡正是相機的參照標準,在自動曝光模式下曝游標尺正好處在0處是準確的。而第二張過曝了,是以黑卡作為測光物件,而黑卡反光量是0,與18度灰作比較,相機就認為環境光不足,在快門優先的情況下,降低快門速度來獲得更高的曝光量,所以會過曝。而第三張欠曝則是以白卡作為測光物件,情況恰好與黑卡相反,這個就不必詳說。

    總之,相機有時候並不是那麼聰明,為了能獲得正確曝光,白加是指曝光向右,而黑減則是曝光向左,這樣才準確。

  • 2 # 忠誠與實際

    針對此問題的【“攝影曝光要“白+黑-”,怎麼理解?】,實質是指如何應用相機“測光表”,我想簡單明瞭的說明一下:

    1. 先了解相機“測光表”的測光原理:

    我們都知道相機拍攝前,都要進行測光的工作,以拍出正確亮度的照片,相機測量光的亮度的強弱的方式,是計算射入鏡頭的反射光來加以計算的,透過來自真實世界的反射光,才能計算一組適當的數值 (光圈+快門+感光度 = EV 值,即是亮度)。

    2. 讀懂測光表

    相機測光表,下面有個指標,大多情況下,透過調整「光圈、快門、感光度」不同的組合,將底下指標調至中間「0」的位置,通常都能得到一張亮、暗均勻的照片,若是偏向「+1」的話照片就會偏亮些,反之若偏向「-1」,照片就會暗點,以此類推。

    綜上所述,概括總結:對測光表的解讀,其實很簡單,一般來說調整至中間「0」的位置是亮暗均勻,若你想要照片亮些就須「+1」調整,若想要暗點,就往「-1」調整,這功能我們稱為「曝光補償」,這就是我透過攝影實踐總結出對“測光表”的比較簡單的解釋與大家分享。

    .

  • 3 # 野釣者攝影師屈進

    我給你通俗的講法吧

    測光的原理是以18%的標準灰為基礎的,也就是說你要拍攝純白色的東西,相機的自動測光是把白色看成灰色來進行曝光的,反之你要拍攝純黑色的他也是以灰色來進行曝光的。這樣子你得到的永遠是灰色的。所以拍攝白色需要你把灰色提亮成白色,就需要增加曝光;拍黑色需要吧灰色壓暗成黑色,就需要減少曝光。

    其實以18%的灰色來進行測光是相機生產廠家透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得到了,一般你拍攝100張照片,基本上都是近似於18%的灰色,所以為了方便,廠家就把測光標準定位為18%灰為基礎。

    如果你想充分的瞭解測光,我推薦你看下《亞當斯論攝影》這本書,看過後你會學習到很多東西!

  • 4 # 攝影狗的鹹魚日常

    “白加黑減”修正相機測光

    簡單來說,目前相機的自動測光是以中性灰為標準的,拍一個場景,得到平均下來為灰色的圖片,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一旦場景中存在大量的白和大量的黑,相機自動拍一張照片,得到的灰色就會顯得欠曝或者過曝,就需要相應的加幾檔曝光或者減幾檔曝光。

    以拍白雪為例,相機自動拍一張,得到偏灰的照片,不符合白雪的白,所以需要加幾檔曝光,黑色則反過來。

  • 5 # 有答無答

    很多人對於白加黑減的理解是相反的。

    以為拍攝一個很亮的環境,就要增加曝光補償,那不就過曝亮成一團了嗎;

    以為拍攝一個很暗的環境,就要減少曝光補償,那不就黑成一團了嗎?與現實邏輯不符,這是不對的!

    以為拍攝一個很亮的環境,就要減少曝光補償;

    以為拍攝一個很暗的環境,就要增加曝光補償,這和邏輯相符了,還是不對!

    因為從根本上就理解錯了,白≠亮,黑≠暗。

    相機拍照,測光時的判定標準就是18度灰,實際上18度灰已經囊括了90%的拍攝場景,拍出來是不亮不暗剛剛好的情況。

    所以無論你拍攝亮的環境還是暗的環境,最後拍出來都是18度灰。

    在18度灰的標準下,某些反差較大的畫面會出現偏差,例如:

    當你對著一堆雪拍攝,相機會認為太白了,自動進行測光,拍出來也是18度灰。此時雪就會呈現灰色。

    當你對著一堆煤球,相機會認為太黑了,自動測光,拍出來也是18度灰。此時煤球就會呈現灰色。

    無論拍攝什麼,相機都往18度灰色上靠攏。

    此時。就需要白加黑減了

    白色的畫面拍攝出來成為灰色,增加曝光量,使得灰雪變回白雪。

    黑色的畫面拍攝出來成為灰色,減少曝光量,使得灰煤球變回黑煤球。

    “白加黑減“是曝光補償的一個概念,拍攝白色或者淺色的畫面時,一般需要增加曝光補償,使得畫面恢復本來的顏色,淺色的地方更淺,畫面更柔和;

    拍攝黑色或者深色的畫面時,一般需要減少曝光補償,畫面深色的地方更深,對比感增加。

  • 6 # 李牛攝影

    這要從相機的測光原理說起,相機廠家經過廣泛的測試調查,大部分情況下以18%的標準灰為基礎,可以基本準確還原拍攝場景主體的。所以,當你拍攝的場景是大面積的白色,這時相機以18%的標準灰來判斷,會誤以為曝光過度,需要減曝光,還原出來就會比實際的白色暗,就不能準確還原被攝物體的本色。我們在拍攝時就要增加曝光補償。這就是好多在拍雪景是雪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原因,相反當拍攝場景是大面積的黑色時,相機依然以18%標準灰來測光,會誤認為曝光不夠,相機自動增加補償,所以拍攝出來使主體過曝,比如拍煤塊時不是黑色的而是灰色的。這時我們就要減少曝光,才能準確還原被攝物體的正確色彩。白加黑減都是相對拍攝場景來說的,而不是拍攝主體,比如一朵鮮花,如果是黑色背景,花朵在整個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很小,就要減少曝光,否則花朵就會過曝。當然在拍攝實踐中還要綜合考慮你的測光模式等因素。

  • 7 # 荒野遊獵

    實際拍攝中,只需用相機的自動曝光程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就可拍攝出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好看的照片並不光靠曝光正確就可得到,而是需根據所拍攝的主題進行曝光增減(白+黑-)去決定曝光值,即調節拍攝主體及畫面的明暗程度,這種明暗度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調”。

    創造照片的獨特視覺效果,通常還是需要按照“白加黑減”的原則進行拍攝。

    下面二種場景一定要使用”白+黑-“曝光法

    白色場景

    下圖背景是一張白色的列印紙,使用了自動曝光的方法進行拍攝。

    這時,相機的自動曝光表會將白色背景看作是18%的中灰色,會導致圖片曝光不足。

    在類似的場景(雪景)當中拍攝,在測得的曝光值基礎上需加大2檔光圈,才可以獲得合理的曝光。

    深色場景

    下圖一身披黑色披肩的人站在深色背景牆前,使用了自動曝光的方法進行拍攝。

    這時,相機的自動曝光表會將深色背景看作是18%的中灰色,會導致圖片的曝光過度。在類似的場景當中,為了避免曝光失誤,要靠近人的臉部測光,或者直接測量在同樣場景中自己的手部光線,深色面板縮少一檔光圈,淺色面板加大半檔光圈,才可以獲得合理的曝光。

  • 8 # 賴雄敏

    現在的科技讓相機已經非常的自動了高度的自動化,但是相機對於人類來說他還是“傻”的。相機曝光的時候,我們要給一個標準給它,依據一個亮度的標準讓相機進行曝光,有了一個參考值,相機才能夠自動設定光圈快門的組合來做出一個正確的曝光測光。那麼在製造相機的時候,工程師們設定了以18%的標準灰為基礎,也就是說拍攝純白色的東西,相機的自動測光是把白色看成18%灰色來進行曝光的;拍攝純黑色也是以18%灰色來進行曝光的。所以無論拍純白色或者純黑色,都是是灰色的。所以拍攝白色需要你把灰色提亮成白色,就需要增加曝光,例如拍攝白雲,如果你不增加曝光量,那麼白雲就會變成灰雲。拍黑色需要減少曝光量,以免黑色變成灰色。

    上面所講的都是理論上的東西。現在舉幾個例子說明在實際操作時“白+黑-”的使用方法:例如你在一個白色的背景前面拍攝一個穿著白色婚紗的新娘子,這個時候由於全部環境都是白色的,那麼相機就會以白色的亮度為準進行曝光,這個時候人臉就會曝光不足,如果你按照相機的測光的數值來曝光,那麼人臉就會欠曝,人臉達不到正確的曝光,而且白色的背景和婚紗也不會變成灰色。

    如果穿著白色婚紗的新娘子站在一個大面積的黑色背景當中全面進行拍攝,那麼相機它就會以黑色的背景的曝光值進行曝光,那麼白色的婚紗和新娘子的臉就會曝光過度,而黑色的背景就會產生形成灰色。

    以上是指在自然光環境下,暫時忽略人造光進行補光。

  • 9 # 西北攝影人

    拍雪景時,大部分是白色,測光系統會認為曝光過度了,所以就減少曝光,給出的曝光組合會導致不光不足,這時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經驗增加曝光;同樣拍攝深色物體和場景,測光系統會認為不光不足給出一個增加曝光量的曝光組合,其實已經曝光過度了,這時候就應該減少曝光量達到準確曝光,這需要多次實踐來掌握。

  • 10 # 吧啦吧啦攝攝

    相機的測光系統是以18%灰為基準。

    舉例來說:如果你拍的是雪景,測光系統測出來的亮度高於18%灰,測光系統便會降低曝光值,以達到18%灰。這便是為什麼雪拍不白的原因。這時便要增加曝光補償,還原雪的晶瑩剔透。

    如果你拍的是黑炭,測光系統測出來的亮度低於18%灰,測光系統便會增加曝光值,以達到18%灰。這就是為什麼炭拍不黑的原因。這時就要降低曝光補償,還原炭的黑度。

    意思也就是:場景中含有大量的白要增加曝光補償,含有大量的黑降低曝光補償,這也就是所說的白加黑減。不過具體應用還是要根據自己拍攝的主題調節。

  • 11 # 素寫一場

    現在常用的相機一般都有曝光補償功能 ,在相機上的識別符號是"+/-"。在自動曝光模式下,可以按照1/ 2EV 、1/3EV ,甚至更小的幅度來進行曝光量的增減。

    為什麼會有這個曝光補償?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拍白色物體發灰,拍黑色物體發灰,總之得不到自己肉眼看到的正確曝光。這時我們就要用曝光補償。

    "白加黑減"的基礎用法,就是拍攝白色或淺色物體時 ,增加曝光補償,以便顯示出基本正確的白色。

    拍攝黑色物體時,減少曝光補償時黑色物體不會發灰 ,基本貼近我們眼睛看到的顏色。當然,不同的物體反光率不同,曝光補償的增減幅度也不會完全一致 可根據拍攝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根據拍攝效果進行合適的補償。

    在逆光條件下拍攝物體的時候,適當增加曝光量還可以增加透明物體的通透感,也能使逆光環境下的主體正確的曝光。

  • 12 # 攝影哥志生秀

    攝影所說的白加黑減指的是曝光量的加減,因為我們所用的相機測光系統還沒有達到高智慧,如果我們拍白色為主體的場景,對著白色測光,相機會誤認為白色是光源,是需要減少曝光量的,相機本身會減少曝光量,比如,拍攝雪景就應該在相機實測曝光值的基礎上加一檔或兩檔,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才會正常。

    拍黑色場景也是同理,相機以為拍攝的物件是暗場景就會增加曝光量,所以應該在相機測得數值的基礎上人為減少曝光量一至兩檔。

    這就是白加黑減的曝光規律。

  • 13 # JWStudio吉米

    比如,你拍人像站在白色牆前,正常拍出來都會偏灰些,因為是手機或相機測光系統自動識別的,如果想要達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再加亮些。黑色同樣如此,系統自動選個比較平均的值,所以不會是我們想要的黑,拍黑的時候就要加黑一些,可以快門快些或是光圈縮小些都可以

  • 14 # 志勵好攝

    怎麼理解曝光的白加黑減

    白加黑減不是適合所有的場景拍攝,只有在拍攝物體是純白色或純黑色的情況下,相機的智慧系統會認為物體過曝或欠曝,會自動降低白色的曝光和拉高黑色的曝光,本身白色和黑色的物體就成了灰白和灰黑的狀態(也就是18度灰),所以要加曝光補償和減曝光補償去還原白色與黑色的純度。

    什麼情況下要白加黑減

    理解了曝光白加黑減的原理,那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要白加,什麼情況下要黑減了。

    1.黑減

    比如,拍攝黑色背景的人像或其它物體,是要用白加還是黑減呢?

    在正常曝光下,黑色的背景相機會認為背景曝光不足,會自動提亮黑色,此時背景的細節材質可能會看得很清楚,很顯然,這樣的畫面會分散注意力,還顯髒。

    所以肯定要黑減。

    黑減使畫面黑色的部分變得更黑,畫面簡潔,人像突出。

    拍黑背景物體時,測光模式為點測光,主體與背景不要靠得太近,用大光圈可更好控制背景的純黑。

    如果拍攝物件是黑色的,同樣是降低曝光補償,黑的質感會更加明顯。

    2.白加

    比如我們經常在家拍照時,如果有大面積白色的牆,拍出來的照片會感覺很悶。

    相機以為曝光過度了,自動降低了白色的曝光,白色就像蒙上一層灰。

    所以要增加曝光補償,還原來白色的亮度。

    如下圖,畫面有大面積的白色,用白加後畫面更清新通透。

    還有常見的雪景,都是必須要用白加的,不用考慮什麼細節,本身就是白色的過曝點是沒關係的。

    結束語

    其實很簡單,記住拍照最主要是畫面要簡潔,清晰。

    當畫面出現大面積黑時,就用黑減,因為相機會認為欠曝,使黑色出現很多雜亂的細節。

    當畫面出現大面積白時,就用白加,因為相機會認為過曝,使白色變灰,不通透。

    物體本身是白色的要白加,本身是黑色的要黑減。

    理解了白加黑減的原理是什麼,就知道其實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進行曝光白加黑減的。

  • 15 # 飯滿鍋

    白加黑減其實都不重要,攝影發展到現在,現在是2020年,這些都是基於曝光量來講的,只要不是偏差太多那又何妨?RAW格式下光比才是最重要的懂的人自然會懂

  • 16 # 喵星人Yi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研發人員的努力,現在相機的測光系統基本可以保證大多數的場景的測光準確性,但是在一些特殊環境或攝影師有主觀拍攝意圖的情況下,單純按照相機的測光資料拍攝有時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如拍攝雪景時 ,按照相機的自動測光和自動曝光來拍攝,所得到的照片一般都會出現曝光不足的現象 ,白色的雪景往往會偏灰;同樣,拍攝黑色或深色物體時,自動曝光所獲取的照片同樣會使黑色偏灰,這樣的照片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滿意。所以,曝光補償的作用極為重要。

  • 17 # oldTom攝影工作室

    一般是在相機設定成點測光的時候用的,比如拍攝白雪時,相機的測光原理是倚仗十八度灰的,這時候拍出來的白雪就會帶著灰色。加曝光補償就讓雪真正意義上的白了。這叫白+。以此類推,主體很黑的時候,比如黑色的衣服,直接拍的話得不到原本的黑色,減少曝光補償能讓主體正常了。

  • 18 # 話說攝影

    都說攝影曝光要“白+黑-”,怎麼理解?能舉個例子嗎?

    說實在話,這是在攝影問答中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答題思路和方式都差不多,我給你大致說一下一般的答題思路:

    第一,18°灰。告訴你相機的測光系統以18°灰作為相機的測光系統基準,有的人還會普及下測光系統的知識,反正繞不開18°灰這個前提條件。

    第二,對比,相機在進行測光的時候,根據測光系統感知的亮度,與反射率為18%的中灰色調的標準進行對比,從而決定光圈快門的曝光組合,當物體的反射率大於18%,相機認為景物太亮了,會減少曝光量,當物體的反射率小於18%,相機認為景物太暗了,會增加曝光量。

    第三,舉例,標準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白雪,一個是煤球,如果不舉這兩個例子,都對不起你看過的攝影書,比如拍雪的時候,我們知道雪是白色的,純潔的白色,但是相機不像我們人腦這樣的智慧,它不知道雪是雪白雪白的,但是相機又是盡職盡責的,它還是和它自己的基準做對比,發現拍攝的場景反射率遠遠大於18%的標準,就會懷疑是不是攝影師是不是技術有問題,然後默默的縮小了光圈或者提高了快門速度,從而減少了曝光量,把白雪拍成了灰雪,還洋洋得意,以為靠自己的操作拯救了一張廢片,這時候攝影師看到拍出來照片,狠狠的敲了下相機的機腦袋,嘆了口氣,調出曝光補償選單,回憶了下書本知識,默唸,相機是傻子,白加黑減,相機是傻子,白加黑減。拍攝白的場景,相機會自作主張減少曝光量,那我手動把這減少的曝光量加回去不就行了,然後使用曝光補償按鈕加了一檔,或者1/2或者1/3檔,再拍,果然,拍出的雪景就是雪白雪白的了,跟真的一樣。同理,拍煤球也是一樣的,反過來想就好。

    第四,總結,白加黑減的目的是什麼,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糾正相機的測光系統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下的無法準確還原物體色彩的問題,白加黑減有什麼應用呢,可以透過白加黑減拍攝某些特殊的曝光效果,比如拍攝剪影,如果剪影不夠黑,減少曝光補償就能得到黑色的剪影了。

    以上是我自認為比較標準的答題流程,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上面的都不是重點,因為我曾經聽過一首歌,“你說的黑是什麼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我突然細思極恐,在曝光補償中,你說的18%灰是什麼灰,這才是我想說的重點。

    大家其實也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下面我只談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來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我們知道,分別賦予R、G、B三色一定的數值,就能得出一種顏色,那麼18°灰可不可以用R、G、B來表示呢?

    我第一時間進行了百度,我歸納了下兩種說法:

    一、網上有一種主流的說法,就是我們黑白影象的灰度等級是256級,也就是0到255,純白是0,純黑是255,那麼18%的灰就是佔了其中的18%,也就是255*(100-18)/100=209,也就是R、G、B都等於209時的灰色,就是18°灰。如下圖所示:

    二、還有一種說法,當R、G、B三色取去0-255中間值時,R、G、B都等於128時,這種灰是18°灰,如下圖所示:

    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的地方,因為如果畫面中全部都是這種灰色,我們的直方圖是這樣的:

    所有的畫素點都集中在中間這一條線上,通常,我們透過的直方圖分析曝光的時候,不都希望畫素點亮度集中在中間區域,這樣既不欠曝,也不過曝,能最好展現色彩細節,而畫素點亮度全部集中在中點,不就是最理想測光和曝光的體現,這樣的灰色就應該是18°灰吧。

    最後,我說下我的觀點,我覺得這兩種灰都不是18°灰,第一種說法中,18%是光線的反射率,是一種非線性的變化,而0-255的白灰黑漸變是線性變化,不能直接進行數學換算。第二種說法中,我覺得是混淆了中性色和18°灰的概念,我們知道彩色照片是可以換算成黑白照片的,如果R、G、B三色的算數平均值等於128,這種顏色是中性色,但能稱為18°灰嗎?

    其實我覺得我搞複雜了,可能18°灰就是一種光學特性而已,它只是指光線反射率能達到18%,不一定是指灰色,就像我們亞洲人的面板的光線反射率就是18%,對著面板測光就能得到準確的曝光引數,僅此而已。

  • 19 # 陸小閱

    在自動曝光模式下(p.av.s/tv),相機都具備自動測光功能。但是測光其實有一個標準,也就是把任何光線都參考18%的灰色進行曝光。也可以理解為,無論環境是暗還是亮,測光系統都認定環境為中等,不暗不亮。所以,你是很亮(白)的環境,測光之後拍攝出來也還原成了中等環境的曝光值;你是很暗(黑)的環境,測光之後拍攝出來也還是原成了中等環境的曝光值。所以你想測光系統正確曝光的話,就需要在很亮(白)的環境拍攝的時候加曝光補償,在很暗(黑)的環境減曝光補償,這樣就可以真實曝光出你拍攝的環境亮度了。

  • 20 # 加減法視界

    嘗試簡單解釋。

    白加黑減是針對曝光來說的,片子太亮叫“過曝”,片子太暗叫“欠曝”,過曝或欠曝的片子視覺不好,除非是刻意為之,為了獲得想要的視覺效果。

    白加的意思是說,當拍攝的主體非常明亮、炫目,比如,拍攝雪景、白色的花朵,這時候就應該調整機子的“曝光補償”,向“+”的方向撥動旋鈕增加曝光量。曝光量通常按照每檔1/3或1/2調整,可以自己設定。拍攝雪景通常要調整到“+1”,也就是增加一檔曝光,這樣拍出來的片子才不會感到灰暗。為什麼需要手工調整?機子不是自動測光嗎?對的,相機可以做到準確“測光”,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能準確“曝光”,但還沒有智慧到完全識別場景,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曝光。即使今後智慧化先進到百分之百準確“曝光”,但也不可能知道攝影者的創作意圖,按照拍攝者的想法曝光,所以,即使做到了“準確”(相對場景識別來說),也永遠不可能做到“正確”(相對創作意圖來說),這是另一個話題。

    反過來,黑減的意思是說,當拍攝的主體是黑色的、深色的、夜景或非常暗的場景,這時候需要將“曝光補償”向“-”的方向調整。比如拍一塊充滿畫面的黑板,或在一個昏暗的只有視窗一線光,這時候應該把“曝光補償”調整到“-0.7”、“-1”,這樣拍出來的黑板才是黑板,而不是灰板,室內的片子才能突顯視窗的一線光。

    再簡單一點,如果覺得相機曝光總是不準,那麼,對整體上光線刺目的場景,手動增加曝光;對整體上深色暗淡的場景,手動減少曝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美國有很多“方方”?還是因為美國沒有“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