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林谷主168
-
2 # 夢中有澤
柳永是個風流才子,其一生多次參加科舉卻名落孫山,這不能不說跟其風流成性有關的。
1002年,18歲的柳永第一次北上京城參加科舉,剛走到蘇杭二州,就被蘇杭美景與青樓歌舞所陶醉,在蘇杭二州停留了六年。
其成名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就是感蘇杭之美景。
《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就是嘆在蘇杭遊樂之情事。
直到1008年,柳永24歲,在蘇杭呆了六年後才進京,看到帝都的繁華盛景與紙醉金迷,其放蕩不羈的心又盪漾起來。
1009年,第一次參加科舉,因其文章“屬詞浮糜”,即文章思想空洞,盡寫情愛與奢華生活而被淘汰。
在渾渾噩噩中又過了六年,1015年參加第二次科舉再次失敗。寫下了《徵部樂•雅歡幽會》這樣的失戀情感詩歌,說明柳永已經沉迷在歌酒情慾之中,哪裡還有心思和經歷讀書科考呢?
1018年第三次科舉失敗。
1024年第四次科舉失敗。在京都開封呆了16年,這16年都在歌酒情愛中度過。這年離開京都時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雨霖鈴•寒蟬悽切》,這是與一位叫蟲孃的歌妓分別時所作。離開京都後其仍然時常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的浪漫生活。
直到1034年,知命之年的柳永因為宋仁宗放開科舉政策,降低錄取門檻,才得以金榜題名。
可見柳永這一生是因情誤試,因愛誤學,風流成性的放蕩人生。
-
3 # 淺淺一聊
因為他第一次進京趕考的時候,迷上了青樓歌妓們的歌舞,之後便天天出入青樓與歌妓們為伍,放鬆了自己的學習,他認為以他的能力考取功名是很容易的,沒想到自己第一次科考就名落孫山,在落榜的悲憤之際,他寫下了一首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在當時流傳很廣,最後傳入了皇宮,被皇帝宋仁宗聽到了,在柳永第二次科舉考試中,他的筆試過關了,但是宋仁宗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為由黜落了他,說他政治不過關,且題字“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就這樣,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長期地流連於坊曲之間、花柳叢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託。
-
4 # 開心度華年
柳永一生既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悲劇,他文思敏捷,卻屢屢考不上進士,直到五十一歲那年才終於考上了進士。
為何柳永屢試不第?這其實與他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柳永年少成名,一首《望海潮》讓他名聲大振。然而會寫詞不一定就會考試,而且科舉考試集中了天下的英才,在激烈的競爭中難免會敗下陣來。柳永連續三次入汴京參加科考,都沒有考上。
對於常人,幾次考不上,要麼下次繼續考,要麼就看淡功名,找一個工作生活下去。然而柳永就是傲嬌的人,三次落第之後,他雖然沒有斷了仕途之念,卻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了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年少氣盛的他,寫了一首《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切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低唱
詞中名句“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多麼狂妄的一句話,此詞一出,遍到處傳播,最終傳到了仁宗皇帝那裡,這首詞惹怒了皇帝,因為柳永在這首詞中表達了皇帝不是昏君,但心胸卻不夠開闊的意思。後來柳永參加第四次科舉考試,本來他已經考上了,但是仁宗皇帝看到柳永榜上有名,就把他給去掉了。並且在一旁批註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雙手擋住了,柳永的仕途,自此柳永遍沉淪於花柳巷,別人不屑一顧的花街柳巷,卻是柳永精神夢鄉。然而,柳永的心中卻始終沒有忘記仕途,因為柳永出生在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擔任過李煜的監察御史,他的兩個哥哥都考上了進士。所以考不上進士,他心裡還是有遺憾的。
時光飛逝,來到了他51歲的那年,那年他再次參加科考,終於考上了進士,也成就了他家一門三進士的美名。他也去當過一些地方官,且頗有政績。然而柳永晚景淒涼,死後竟然無錢喪葬。最後是歌女們集資埋葬了他。
-
5 # 左國曹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於沂州費縣(今山東費縣),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為中古士族河東柳氏,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永四次科舉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抱怨了下,皇帝下旨:填詞去吧
四次考試三次落榜
柳七第一次前往汴京參加科舉的時候,他18歲,正是青春年少時。
他在路過杭州的時候,被當地的繁華吸引,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留戀起當地的湖光瀲灩、山色空濛,以及鶯歌蝶舞了。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他的文章辭賦風格大變,不再是傳統儒生謹慎治學,力求規矩了。拿他19歲時用來打動杭州太守孫何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來談吧,很美很美,但在當時卻是“辭藻浮誇”那類文章: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他的這首詞受到了孫何的高度讚揚,也讓他產生了自己可以“定然魁甲登高第”的感覺。
於是,24歲那年,他踏入了北宋的首都——汴京城。
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在他25歲時這一年的科舉上,皇帝宋真宗趙恆不僅不欣賞他,反而覺得他“屬辭浮糜”,直接刷掉了他。
憤怒、失望,是他得知情況時的反應,於是,柳七寫下了《鶴沖天·黃金榜上》,其中有這麼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在現在看來這就是懷才不遇的考生牢騷一句,沒什麼大不了的,當時剛寫出來也確實沒啥大不了的,只是這首詞卻為他後來悲慘的考試經歷埋下了伏筆。
第一次考試並沒有打倒他,他在《如魚水·地裡疏散》中寫道,自己的不幸只是時運不濟,以後一定會高中的: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莫閒愁。
他的時運不濟委實有點長,六年後,他31歲,第二次科舉失利。
天禧二年,他34歲,和兄長一起參加考試,兄長高中,他第三次落榜。
戲劇性的第四次考試
都說事不過三了,老天似乎也打算給他一次機會,於是,他第四次科舉考試通過了!
那一年,他40歲。
前面提過,他寫過一首《黃金榜上》,也不知咋地,宋仁宗在快要確定最終名單時,突然想起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來。宋仁宗是越想越氣,既然你不想當官為國家服務,那還參加考試幹啥?
想要棄了浮名?這還不簡單,朕成全你!
宋仁宗便憤而劃掉了柳永的名字,並批註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填詞去吧!”
40歲的柳七差點沒被這操作秀死,他蕭瑟的離開了這個曾經滿腹理想能夠實現抱負的地方,並且自己起了個自嘲的外號“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樣的苦難經歷,換誰都難受,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柳七在詩詞上的造詣相當驚人,成了宋朝婉約派代表人物。在他晚年時,宋仁宗放寬參加考試的資格標準,於是柳永第五次參加科舉,終於獲得了進士身份,解鎖了“五十少進士”的成就!
-
6 # 勁松愛詩詞
柳永原名柳三變,是個天才,他14歲時在創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題《題中峰寺》。
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往往心神不定,柳三變18歲時改變初衷想從錢塘江到杭州到北京參加考試,但在繁華的煙花之地杭州,柳三變改變將無法大步向前,原來這個花的世界是如此有趣。
他在杭州蘇州揚州地區玩了六年後,進入汴京參加禮儀考試,開始了聽歌、買笑的放蕩生涯。
柳三變依然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
事實上,他應該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然而,據說宋真宗認為他的作品膚淺,所以柳三變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科舉考試的失敗對柳三變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經歷了這次挫折後,他的內心充滿了憤怒,成就歷史性的傑作《鶴沖天·黃金榜上》。
宋真宗看到了這首詩之後,心裡十分的不喜歡,尤其是最後兩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兩句是對科舉的貶低,至少在宋真宗看起來是,所以他的科舉之路幾乎都被斷絕了。
宋真宗時期,柳三變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都以失敗告終。天聖二年,不喜歡柳三變的宋真宗終於去世了。
宋仁宗接管政府之前,柳三變參加了第四次科舉考試。
然而,他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又失敗後,失敗後柳三變憤怒地離開了首都。
後來柳三變聽說仁宗皇帝很喜歡他的詩詞,他想當一名官員的願望又開始活躍起來。
為此,他寫了《醉蓬萊·漸亭皋葉下》來讚美皇帝。他在參加第五次宋仁宗親政府專治科恩後才最終進入進士名單。
仁宗明明很欣賞柳永的才華,為什麼沒有為己所用?
柳永才華橫溢,本可成就一世功名,卻被帝王拋棄。
柳永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風流才子,現如今柳永的婉約詩詞名流千古,而柳永在人們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北宋時期,柳永在朝為官聲譽不好,只是在妓女中享有盛譽。留有滿腹才華,經過努力考取了進士,最終入朝為官,但心思始終不在朝政上。
柳永年輕時為人張狂,所寫詩詞盡出狂妄之言。柳永在入朝為官之前,參加科舉最終名落孫山。
對於考試的失敗,柳永不但沒有從自身分析原因,還做出了一些狂妄的詩詞,最終傳入了皇帝的耳朵中。
宋仁宗是一個比較仁慈的君主,並沒有判定柳永的罪過,反而讓柳永當官。
仁宗看好柳永,卻因風流史放棄了這一顆好苗。其實對於柳永寫的所很多詩詞,宋仁宗都是比較看好的,並且認可柳永的才華。
柳永在朝為官時,宋仁宗甚至想要一度提攜柳永。
但後來聽說柳永在民間的風流史,一度沉迷於妓女的懷抱,仁宗開始瞧不起自我放縱的柳永,最終拋棄了這一個苗子。
因為柳永將自己的滿腹才華,抒發在女人的身上,為他們做了許多正名的詩詞。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
-
7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北宋仁宗年間,出現了第一個專力寫作慢詞的文人柳永。他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由於行為放蕩,好作豔詞,未能早登科第,仕途很不得志。曾有《鶴沖天》詞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相傳皇帝得知,很不高興,放榜那天,特地將他的名字除去,還說:“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填詞去!”從此,柳永便索性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成天與市井子弟縱遊妓館酒樓,“無複檢約”,用玩世不恭的態度表示他的憤慨和不平。後改名為永,才中進士,晚年做過屯田員外郎的小官,世稱柳屯田。
柳永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為樂工歌伎們填詞作曲,雖然遭到統治者的歧視和排斥,潦倒終生,但在詞的發展史上,卻有其特殊的貢獻。
宋翔鳳《樂府餘論》說:“詞自南唐以後,但有小令。慢曲當起於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臺舞席,競賭新聲。耆卿失意無俚,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言,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散播四方。其後東坡、少遊、山谷等相繼有作,慢詞遂盛。”這段話將慢曲的起源定在宋仁宗朝,顯然有誤,但充分肯定柳永製作慢詞的功績還是正確的。從教煌曲子詞看,早在中晚唐時,民間已有慢詞流行,但文人很少染指,長調只有杜牧《八六子》、薛昭蘊《離別難》、尹鄂《秋夜月》、《金浮圖》、李珣《中興樂》、後唐莊宗《歌頭》以及宋初聶冠卿《多麗》等少數幾篇,都是偶而為之,並未形成風氣。在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文人當推柳永。
柳永生活的時代,離北宋開國已有半個世紀,農業、商業、手工業都有長足的發展,城市人口急遽上升,出現了汴京、杭州等十多個十萬以上人口的大都會。詞原是活躍於樂工歌伎手指喉頭的歌唱藝術。隨著城市經濟的發達、社會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民間樂曲也日趨繁複,形式短小的令詞逐漸為長調慢曲所替代。柳永長期出入歌樓酒館,十分熟悉民間樂曲,教坊每有新腔,即為填詞譜曲,所以《樂章集》中十之六七都是慢詞。慢詞的大量創制,不僅大大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便於抒寫更為複雜的情感意緒,而且為宋詞的進一步繁榮打開了局面,因而柳永在詞史上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
在題材內容的開拓方面,柳永將都市風貌、市民生活和失意文人的羈旅愁情帶進詞的領域,給傳統的狹隘題材,增添了新的社會生活內容,對於詞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意義。《樂章集》中諸如《傾杯樂》(禁漏花深)、《笛家》(花發西園)、《迎新春》(嶰管變青律)、《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望海潮》(東南形勝)等等,無論描寫帝裡風光、節日盛況以及江南都會的豪奢富足,都能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十一世紀中葉中國封建經濟的繁榮和都市人民的風俗習尚。柳詞中一些贈妓、狎妓之作,同樣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反映了市民社會的一角。這類作品顯然是他偎紅依翠、放蕩生活的記錄。但對於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作者能深懷同情,有時寫出她們真摯的情愛:“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有時表達她們備受欺凌的呻吟以及對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求,如:“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兔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相傳柳永死後,由“群妓合金葬之”,並有“吊柳七”、“吊柳會”的遺聞軼事,他的風流故事,成為宋金話本及戲曲的題材,這些都說明了他在市民中的影響。
柳永還進一步將詞從市井都會推向山水旅途,抒寫失意文人的哀愁。《樂章集》中敘寫江湖落魄和旅況淒涼的作品,脫去了浮浪輕薄的習氣,曲折委婉地抒發他宦途潦倒的悲憤和不滿,表現出對“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的某種淡漢。詞中展現了漁村水市、荒丘孤壘、商旅相呼、遊女浣紗的風景畫面,深寓其懷才不遇的身世感慨,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前人評其“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八聲甘州》)不減唐人高處,大致中肯。由於這類生活題材在封建社會知識分子中具有某種普遍性,此後便長期為人們延用。
柳永還一反詩詞多用比興的傳統,創造性地運用賦體層層鋪敘的手法來抒情寫景,為後人提供了韋富的藝術經驗。代表作《雨霖鈴》抒寫臨歧惜剔的深情,上片從離別的時間、地點、景物,引出蘭舟催發、淚眼相對的特定場景,下片又以虛筆擬寫別後孤獨寂寞的情懷,層層遞轉,反覆鋪寫,造成極濃的抒情氣氛。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自問自答,情景兼融,寫出了天涯飄零的真切感受,成為千古傳通的名句。《夜半樂》寫行役江南的旅況,陳銳《袌碧齋詞話》評論說:“‘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此種長調,不能不有此大開大闔之筆。”並舉出吳文英《鶯啼序》,認為“三、四段均用比法”,這種鋪敘展衍、開闔自如的筆法,被奉為“屯田家法”,後世凡作慢詞者,無不採用此法。
柳詞在口語、俗語的運用上,也有許多創新之處,集子裡那些俚俗的作品,雖然遭到封建文人的鄙視,但它們“上襲五代淫詖之風氣,下開金、元曲子之先聲”《夏敬觀語),在詞曲發展史上,亦有特殊的意義。
-
8 # 溪花浦牧魚
柳永的科考不第,史書和坊間有兩種說法:其一,柳永對官宦生活畢生追求,然而兩次不第,心裡窩火,寫了一篇《鶴沖天》。沒承想一個牢騷太不知天高地厚,鑄成了他一生辛酸。裡面有一句“忍把虛名,換了淺斟低唱,”令宋仁宗勃然大怒!三年後,柳永參加考試好容易過關,誰知宋仁宗見得“柳永”之名則大恕,硃批道:“且去淺斟低呤,何要功名!”一下子泡湯了。其二,另有之說,柳永因為一篇《醉蓬萊》,得罪激怒了當朝官宦,所以導致屢試難第。
至於科考中與不中,大約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學業水平,可能一飛沖天,可能名落孫山,可能終身遺憾。
-
9 # 2許雲輝
柳永參加科考,四次名落孫山,第五次才及第。
第一次參考,他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適逢宋真宗對華而不實的文風深惡痛絕,詔令主考官“讀非聖之書,及屬辭浮糜者,皆嚴譴之!”柳永文辭恰是“浮糜”,故落榜,憤而作《鶴沖天.黃金榜上》。
第二次參考,已經中榜,只因《鶴沖天》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激怒了宋真宗,詔令其“且去填詞”,再次落榜。
第三次,其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落榜。
第四次,柳永落榜,憤而離京師,以填詞為生。
第五次,1034年,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屢屢落榜之士放寬錄取尺度。“柳三變與兄柳三接同登景佑元年張唐卿榜進士第”,柳永被授睦州推官,頗有政聲,“百姓愛之。”
柳永屢次落榜,根源在於其擅長詞作短於政論,故才情有餘理性不足,加之個性狂放聲名不佳。朝廷開科取士,欲得治華人才而非文學狂士。所以,柳永四次落榜也在情理之中。
個人孔見,不喜勿噴!
-
10 # 有深度的歷史
柳永是宋朝著名的婉約派詞人,他筆下的詩詞意境很美,大多是寫情,寫景,寫美人的。
這是與柳永當年所處的創作環境造成的。
柳永喜歡留戀於妓院,為美人吟詩一首,歌頌美人。因此,柳永的身邊美女如雲,且美女崇拜自己,柳永更加“清高”,性格單純。
這就造就了柳永這一首詞。
《鶴沖天》。
詞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很明顯的寫出了柳永的清高。
所以,當時宋真宗直接讓其落榜了。
回覆列表
一首《望海潮》讓柳永名聲大震,柳永的科考之路從此也坎坷不平。
第一次是大中祥符二年二月春闈,真宗重視儒學,提倡質學,崇尚正統,下詔凡“屬辭浮靡”者,皆不錄選。即使柳永詞采華茂,自在錄選之外。
第二次是大中祥符八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柳永,帶著新的希冀,二入場屋,萬料不急,又落選,這次落選是因為柳永的那闋《鶴沖天》,真宗對“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憤惱至極。
第三次是天禧二年春,三十四歲的柳永,歷經了數年奔波流離,帶著滿身倦意歸京三試。惶恐不安的柳永如遭五雷轟頂,又三次落第。
第四次是天聖二年 ,年逾不惑的柳永,四次春闈。十六歲的仁宗繼位 ,益加推崇儒雅、務本之風,同樣也鄙夷豔冶俚俗之作。當仁宗在考卷上看到柳永名字時,彷彿真宗附體般地追問了一句,可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之柳三變?和其先皇如出一轍地畫掉了柳永的名字。
第五次是景祐元年,仁宗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放寬錄取尺度。五十一歲的柳永得此佳訊,喜不能信,不由得老淚縱橫,又買舟北上,只去拼取他人生最末一役。可喜的是,這個飽經憂患的老兄終於中第!
柳永的仕途如此坎坷離不開這首《鶴沖天》,各位看官,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品賞這闋讓柳永每次科考失之交臂的詞: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