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有云
-
2 # 竹林堡人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生活的一種書法形式,透過盈聯去裝飾不同的場景,並以書法文筆決定其品質和格調。
用於木板刻字的盈聯主要是:廟堂寺觀,樓閣門臺,風亭廊柱,商鋪門頭,公司銘文等類不同場合,提升環境的一種精神氣氛,功能效果長期達幾百年至數千年。
用於石刻的盈聯主要是:莊嚴肅穆的公共場所,建築牆頭裝飾,碑林裝飾,山崖勝地裝飾,其功能效果長可上萬年以及永久性。
用於紙本的盈聯有諸多的靈活:室內展示,祭祀盈聯,商業盈聯,節日門聯,個人收藏,個人揮毫,自吟其樂,文苑筆會活動等類,有著文化生活的多面性。
-
3 # 神韻軒書法
對聯有對稱美,使傳統文化在作品中有充分體現。內容極其豐富。在亭臺樓閣,名山大山,園林景觀都可見它的身影。對聯有諧趣諷刺聯,勵志聯、行業聯、文苑聯、春聯等。用途廣泛:啟迪世人、祈祥祝福、陶冶情操等。
有的對聯寫在紙上,有的對聯刻在木板上,還有的對聯刻在石塊上面,對聯有裝飾效果,刻在木板和石塊上的對聯可以儲存的年代久遠。
杭州靈隱寺
人生哪有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杭州靈隱寺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己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北京譚柘寺彌勒殿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泰州光孝寺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可嘵得腳步留神。
-
4 #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對聯不一定只寫在紙上,至於原因,還得從對聯的起源說起。
對聯的起源對聯起源於桃符。早在秦漢以前,民間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長方形的桃木板)的習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桃木,辟邪的仙木,在桃符上書寫傳說中降鬼大神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
到了五代才開始把聯語寫在桃符上。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宮門板上貼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第一幅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有王安石的詩為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所說的“新桃換舊符”就是桃符。到了明代才把“桃符”叫做“春聯”,明清兩代尤為興盛。
對聯及其分類對聯又稱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由上下聯與橫批組成。第一句叫上聯,也叫出句或叫出聯;第二句叫下聯,也叫對句或叫應聯;有時還必須配上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
對聯從反映內容或使用場合來分,可以分為楹聯、婚聯、輓聯、壽聯和春聯。重點說下楹聯。楹聯是寫在宮廷、府宅、廟宇、園林楹柱之上的對聯,是為了表達某種願望或滿足裝飾需要。
對聯中最常見的就是春聯。春節貼的對聯就叫春聯,春聯具有時效性,是以辭舊迎新、言明志向、展望未來,祁盼祝福為主要內容。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它常常和書法結合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充分展現出春聯的獨特韻味!
對聯起源於桃符,最早是寫在桃木板上的;其中的楹聯是寫在柱子上面;還有寫在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上。可見對聯不一定只寫在紙上。
-
5 # 蘭石讀書習字
對聯不是一定要寫在紙上。
首先咱們看看百科上有關對聯的解釋:
對聯又稱對子、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
-
6 # 殘墨修者
不一定,根據環境不同 可以寫在不同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大體分為三種,一一為你列舉出來,以供參考。
1家庭用的對聯,常見的有春節對聯、結婚對聯、祝壽對聯、喪事對聯等,這些對聯一般以寫在紙上為主,特殊情況除外。
2公共場所公園和僧道修住所的對聯,常見的有公園亭子對聯、公園閣樓對聯、寺廟門上的對聯,道觀門上的對聯,宗祠門上的對聯,主要刻在木板上為主,方便保留和隨時更換。
3特殊場所的對聯,如一些石質牌坊上的對聯,就是刻在石頭上,明川大山也是主要刻在石頭上,墓碑上的對聯刻在石頭或者水泥上,這樣的目的是保留時間長,記載一些有意義和警示後人的事,恭後人學習和為介。
所以說對聯不一定寫在紙上,有需要的地方,就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因人因時因環境和實際使用情況的不同,可以寫在不同的材質上。
回覆列表
對聯是書法藝術創作格式的一種,有寫在紙上的,也有刻在木頭上的,也有刻石的等。如下圖:
一、寫在紙上的對聯圖片:林徽因書法對聯
二、刻在木板上的三、刻石對聯總之,對聯只是格式的一種,依照環境的不同是不侷限於書寫材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