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壇發酵玉米
-
2 # 漁歌牧笛
1、拋竿與揚竿
拋竿的要點是每一竿都須拋到位——拋到一個固定的點,這樣才能使釣點產生立體的霧化帶,使魚向你的釣點集中。揚竿刺魚的動作實際上能反映出一個釣者的 心態,大多數初學者看到浮標出現很強烈的動作後,都會用力揚竿,結果不是小魚被飛上了天,就是遇上大魚斷了線。
所以揚竿刺魚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揚竿的幅 度和力道不能過大,遇到小魚可飛,遇到大魚一定要抄。實際上越小的魚通常吃口越大,大魚的吃口反而沉穩。
2、壓水線的注意事項
壓水線時竿尖插進水裡不可過深,否則就會造成浮標移位、遠離釣點,而且會使水中的風線彎曲下凹,這將導致揚竿時機延遲。另外,壓水線的時機是在浮標翻身以後,這時只需要輕壓竿尖,風線就很容易沉入水中。
3、影響釣目的典型分析
有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釣著釣著,發現浮標的釣目少了,甚至是沒有釣目了。這時你可能認為是浮標吃水造成的,實際上是釣點底部有很厚的淤泥,一 是由於餌料比重過大,致使鉤餌陷進了淤泥中;二是釣點內聚來了很多魚,將淤泥翻起,造成底部越來越深,所以釣目不見了。
還有一種情況:浮標的釣目越來越高。這時你充分地發揮了想象力,認為是釣點底部的餌料堆得過厚,所以釣目漲了。殊不知你之前釣到條大魚,釣線被抻長了!現在你應該清楚了,釣線的質量也會影響到釣目。
4、餌料的反水和應對
商品餌反水是一種自然現象,除非加入化學新增劑才能抑制,但這樣做不論對人或是對魚都會產生傷害。因此,你不要想徹底解決餌料的反水問題。如果釣魚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為了保證餌料的狀態,你要麼另開一團相同的餌料,要麼在開餌時將餌料一分為二,放在餌盆裡,再用毛巾蓋好不去動它,這樣可延長反水的時間。
5、搓餌及手法
如果你是使用右手持竿,那麼右手在握竿的同時要留出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捏住子線,不要捏著八字環或鉛墜,不然子線會飄來蕩去,增加上餌難度,正確的拿 捏部位應該是距釣鉤5~6釐米處,另外捏子線部位還方便將擰勁兒的子線鬆開。
上餌時要先上底鉤,將鉤放在餌的正中間,再將餌搓成如水滴狀或橢圓型橢圓型的餌團。 餌團的大小要與鉤門相匹配,不可是大鉤搓小餌,或者小鉤搓大餌,總之要掌握好鉤型、餌型和魚的適口性的配比。
-
3 # 痞子釣魚
關於釣魚需要幾個漂,以下是個人建議
1.根據個人經驗需要備用10個左右漂
也要根據您的作釣習慣,就像是釣小魚釣大魚一樣,不同的漂有不同的吃鉛重,釣白條就用小漂,釣鯽魚用中等左右的,還有就是釣大魚,用吃鉛重的漂
2.其實漂都是一樣的,在於您怎麼用了,個人有10個漂,大小都有,釣大魚我就用吃鉛重的漂,小小魚我就用吃鉛輕的漂
-
4 # 一部電影一份人生
多帶幾種不就可以了,根據情況來深水漂淺和漂這是必備的,其他的自己看著辦吧,沒有固定要帶多少,每個釣魚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不一定非要帶多少,又不是比誰的漂多,再說帶多了也沒用,用不了這麼多。
-
5 # 樂園之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釣魚人到底需要幾個浮漂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的釣友屬於收藏愛好,有的釣友會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我的浮漂雖然不多,但基本上都是自己能用到的浮漂,價格不貴也很喜歡。本著答題盡善盡美的原則,結合題主的問題以及實際使用經驗,咱們來聊聊浮漂的選擇和使用。
浮漂的材質市面在售的浮漂品牌眾多產品良莠不一,從幾元錢至幾百元錢的價格都有,材質多為蘆葦、巴爾杉木、奈米漂。不同的材質有著不同的生產工藝,相對而言蘆葦漂的價格要略高,奈米浮漂相對便宜。逐一列舉:
一、蘆葦漂
臺釣進入國內後蘆葦漂一度是主流用漂,由於是蘆葦製成工藝複雜價格也較昂貴。蘆葦漂浮力大有著很好的靈敏性多用在競技比賽中,但靈敏性同樣是它的缺點,在野釣時由於雜魚較多或者大魚遊走、吞吐時產生的虛假訊號較多,容易導致空槍,另外蘆葦漂耐用性較差,容易產生爆頂和開裂的風險。
我的使用經驗:我在新手期時買過幾只價格較貴的蘆葦漂,尤其是某金眼的浮漂靈敏性較高,個人感覺很難調到標準的狀態,後來跟朋友學會用剪刀刮鉛才算解決,然而它在一次斷線中丟掉了心疼不己。另外一隻爆頂開裂了,這是由於揚竿太猛造成的,所以剩下的幾隻均屬於收藏狀態。(下圖為蘆葦漂)二、巴爾杉木浮漂
巴爾杉木浮漂是比較成熟的產品,品牌的浮漂較貴小廠的產品相對便宜。巴爾衫木材質地輕,具有很好的穩定性,魚汛訊號反應靈敏。但是巴爾衫木同樣有致命的缺點,密度大容易產生吸水的現象。
我的使用經驗:巴爾杉木用起來相當的方便,調釣相對簡單。使用方面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我也曾遇到浮漂進水的情況,那是購買釣竿時廠家贈送的,作釣時慢慢的就傾斜了,這種情況多存在十元以下的浮漂中。(下圖為巴爾杉木浮漂)三、奈米浮漂
奈米浮漂實際是一種甲基丙烯醯亞胺的泡沫材料製成,由於其質地輕,密度小不易吸水,抗壓能力超強且成本低廉正逐步佔據市場成為主流。
我的使用經驗:奈米漂現在是我的主力用漂,價格便宜十幾元一隻丟了也不可惜,值得稱讚的是有一隻奈米漂被踩出了裂縫也能夠穩定的使用。現在奈米漂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體扁尾、三角尾、加粗尾各式各樣,大有代替蘆葦、巴爾衫木浮漂的勢頭。(下圖為奈米漂)浮漂的漂型以及我的使用常見的浮漂漂相為長身型、短身型、圓球型,又會根據漂腳、漂尾漂身的長度以及吃鉛量區分不同的使用,鑑於浮漂的品種多樣性,這裡僅以我常用的浮漂為例做簡單論述:
長身型浮漂:長身浮漂水阻比較小穩定性較高,具有很好的抗風浪和抗走水性。我有兩隻長身蘆葦浮漂,其中一隻短腳短尾長身的浮漂很是喜歡,翻身速度快在走水和大風天氣中非常好用。
短身型浮漂:短身型浮漂是我漂盒中最多的浮漂,也有人稱棗核型浮漂,又分為棗核、長棗核。以我使用的巴爾杉木材質B02為例,長棗核漂身,漂尾為四目加粗扁尾浮漂,穩定性較高,目視清楚適合庫釣長釣竿使用。另外就是奈米材質的棗核浮漂皮實耐用適合大部分作釣環境。
其他浮漂:除以上浮漂之外,我還有二隻夜釣用的電子漂,電子漂與夜釣燈相比發光範圍小,可以有效的降低魚類的警惕性。(下圖為我常用的浮漂)
根據題主提問,我的回答浮漂的材質不同產品琳琅滿目,我們究竟需要多少浮漂以及什麼樣的浮漂呢?以下是我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
根據作釣習慣選漂:野釣、庫釣、坑塘釣是我們釣魚人多樣的玩法。個人認為,如果以學習競技釣為主,那麼蘆葦漂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庫釣,那麼巴爾杉木或奈米漂更適合使用,如果是野釣環境,那麼奈米浮漂是首選。
根據釣竿長度選漂:臺釣竿尺寸為3.6.米至7.2米,常規情況下短竿用吃鉛量小的浮漂、長竿適合吃鉛量大的浮漂。長竿的作釣距離長吃鉛量小不利於拋竿,尤其是大風的情況下。另外,釣竿越長目視距離越長,可以選擇漂尾加粗的浮漂增大視目。
根據水情魚情選則:釣魚實際是很複雜的過程,水情、魚情的變化都需要釣魚人根據浮漂的吃鉛量以及大小去靈活使用,我們把選擇用漂的方式總結為以下幾點:釣小魚用小漂、釣大魚用大漂、釣淺水用小漂、釣深水用大漂、釣快魚用小漂、釣慢魚用大漂,以上只是常規情況,仍需要根據實際作釣時去靈活使用。
給新手釣友的幾點建議:1、昂貴的浮漂只適合收藏不適合作釣;2、浮漂的靈敏度取決於調釣而非浮漂自身;3、單系列浮漂有三個號數,購買時最好一次買齊;4、不要購買幾元錢的浮漂;5、作釣時會有丟漂的風險。
最後的全文總結綜上所述是我個人對浮漂使用的理解,如何選擇和使用浮漂還需要理論知識與實戰的結合才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6 # 鄉野老牛
釣魚用幾個漂,這個問題不好整哦,因為我個人覺得要看你有幾多銀子可以花在釣魚上,而且要看你是休閒釣還是競技釣,我一直都是休閒野釣,也沒什麼銀子花在釣魚上面,我就談下休閒釣吧,最開始釣魚也是買了不少便宜的漂(現在還是用的便宜的[呲牙])但買那麼多漂用來用去還是那幾支,後來就把那些不用的送釣友了。其實休閒釣沒那麼多講究,我現在就帶5支漂,有吃鉛多加粗尾的,有吃鉛少細尾的,用短竿我就用吃鉛少細尾的,長竿就用吃鉛多加粗尾的,這樣好看漂,具體用幾號跟據你實時釣點來決定,我認為只要能看清楚漂就行。
-
7 # 短杆粗線
雖然前後買了幾十個漂,但是常用的也就那麼幾個。第一吃鉛量,第二身型,大概同吃鉛量長細身和棗核身各一支就行了,例如1克左右,1.5克左右,2克左右,2.5克左右基本所以水域都能處理了
-
8 # 宜昌老汪
可能廣大釣友都很有經驗,對釣魚的來說可分一般性釣魚的不講究釣魚竿和浮漂 ,這樣的是一年很釣上幾次魚;二類的就是釣魚裝置中等的,釣魚竿、釣臺,浮漂都有三五套,無能有無時間總要出去去水邊去座一座 ;三是釣魚特別愛好並講究釣魚裝備,各種長短竿總會配齊,特別是對魚漂特別講究 ,特別追求浮漂靈為釣魚的綜合目標,對各種高檔浮漂愛不失手 ,所以追求靈就必定做到線細鉤小來釣到新喜的收穫。
釣魚的一般講求釣近魚竿(3,6m~4,5m);二是比較遠魚竿(5,4m~6,3) ;三是遠釣魚竿(7,2m~8,1m);根據釣竿分類,每一類必須配套二支浮漂,那麼一般6支就夠了 ,特別提示的是釣淺水不足1米或者只有0,5m~0,6米水深的還得準備短漂1~2支就行了。
喜歡夜釣的朋友 還得準備2支吃鉛率(2,5克~3克)左右的夜光漂和準備一支吃鉛率4克左右的大夜光漂 ,因大漂準備大竿夜釣釣巨物做準備 ,以上所分享是否以廣大釣魚愛好者雷同,望大家共同關注交流 。
-
9 # 修心莫善於寡慾
釣魚不需要有幾個漂 第一看天氣 是天氣決定著魚兒的胃口 有時候明知道魚兒很多卻一條也釣不到 第二還是天氣氣壓很關鍵 第三記住第一第二條即可
-
10 # 南澳島小林
釣魚裝備帶足點,魚漂的話本人建議帶多兩個吧,要是主線斷了魚漂就沒了,有帶的話裝上就可以繼續釣,本人一般帶兩個,一次遇到全部沒了,後面只有改釣方法,
-
11 # crystalradio
一般野釣2套足夠了,一套1.7到2.7,一套3.3到4.6,每支漂30多。其它真用不多。買了都在吃灰[捂臉],野釣現在習慣用燈,電子漂靈敏度實太差了,等的幾本都是死口。估計會的電子漂質量太差,10多塊錢3支
-
12 # 趙世傑1984
我來說說吧,反正入坑了,也不怕笑話。
1,1~8克各一。
2,漂型各一,分別是棗型,流行性,球形。
其實,真野釣,釣什麼魚是重點。
例如,鯽魚鯉魚甚至一些草魚都是底棲魚,而草魚有時也在中層[捂臉][捂臉][捂臉]
鯿魚,翹嘴等是中上層。
所釣水層不同,邏輯就不同。
幾乎可以全面應對的,七星漂。可以釣浮釣半水,可以釣底,可以快速到達底層,也可以釣行程截口。所以,七星漂至少有一套,建議3號以上夏秋兩季用,3號以下冬春用,原因很簡單,3號以上,吃鉛大,好拋,3號以下基本上吃鉛小,更靈敏看輕口。
野釣雜魚和風是關鍵因素,所以,需要流線型和大吃鉛。一般5克以上比較好。建議6~8克一套3支流線型。
一般用的也就3支左右,例如用2克和6克搭配用,鉛和6克漂在漂桶調好,測水深鉛不動,換2克的漂,鉛墜大於2倍,直接落地,記好水深,換漂調釣目。既快有方便。
-
13 # 小魚的世界
紅黃尾適合釣混水、橙黃尾適合釣深色的水、紅綠尾適合夜釣開燈··········
【聊聊浮漂】
關於浮漂選擇,眾說紛紜,但更多的釣友是一頭霧水;結果就是,哪支浮漂別人用的時候釣著魚了,或者有其他人吹這浮漂做工好、靈敏度高,釣友就交了智商稅!剛學釣魚時候我也是痴迷過浮漂,也在浮漂上交過不少智商稅;從接觸釣魚的時候幾元一支的浮漂,到剛會調漂的時候阿盧黃金眼達摩之流,再到痴迷各種浮漂製作大師的的手作漂!
迴歸現實,其實發現自己十幾個漂盒,上百支漂,真正常用的就那三四支!浮漂這東西,我個人覺得每支浮漂都有它自己的語言,關鍵在於你能否讀懂浮漂的語言!而我覺得,類似於有位老兄說的:沒有護線的竿子,只有護線的手;我把這句話引用一下:沒有不靈敏的漂,只有遲鈍的榆木腦袋!可能說的比較過激,但不無道理!我從野釣到競技黑坑又復歸野釣十多年關於浮漂的經歷足以可以說明!
比如我們常說大漂不如小漂靈敏,然而野釣時候,還會用到更笨的電子漂!選漂是要能看清為基礎,看不清的浮漂才是最鈍的!大家平時作釣的時候,魚漂清晰一點,您可能會抓到更多的魚口,而不是用著細漂尾憑著感覺抓口,這樣不僅難以分辨魚口,更容易讓你質疑自己的調釣、餌料、浮漂,漁獲自然也不會好。
此外,就是浮漂油漆、漂尾、漂型!油漆亮度,亮度自然是越亮越好!還有油漆顏色講究,紅黃尾適合釣混水、橙黃尾適合釣深色的水、紅綠尾適合夜釣開燈!再就是漂型,舉個例子,小魚多又需要釣底的時候,短腳細長身長尾穿層下底就是快!
能看清才是選浮漂的第一準則,於是乎一些釣魚自媒體關於粗尾要什麼什麼運用才正確,以至於一個釣友在我關於粗尾調釣帖子說:考慮粗尾就是錯誤的?我不知道這些玩自媒體的釣魚老師誤導過多少新人?我只想說:我就是用5mm的漂尾一竿一竿穩穩抓口也絕對不會比你0.5mm的漂尾看不清動作靠感覺抓口差!
浮漂三要素,第一能看清,第二用對漂型漂尾顏色,第三是調釣!現在有不少浮漂品牌,釣友們怎麼去選擇?
我覺得,在我前面提到的浮漂三要素的基礎上,弄清自己的魚情需要怎樣的漂型,以及多大的浮漂,這樣你選浮漂至少有目的。
貴一點品牌的浮漂,做工穩定,漂型設計也是比較靠譜。便宜一點的確實有好漂,但在便宜沒好貨的真理下,這個價位買到好漂的機率還是偏低!不要說你用五毛漂一樣釣大魚,我就說不用漂在夏秋兩季一樣釣大魚!換成這段時間口輕時候,你用五毛票試試。
一般而言超過150塊一支的浮漂,不論這個品牌在某個平臺上有多大名氣,都是附帶著智商稅的! 再就是各種限量版的浮漂,如果您真的是喜歡這個品牌或者喜歡這些浮漂的塗裝,那您就買,但憋指望它升值,這種想法是扯淡,沒事兒在家把玩一下,燒點香供著沒問題!
如果多花錢買所謂的“好”裝備能夠讓您更信任自己的釣具,那您就玩兒命花錢!為什麼這麼說呢,例如釣友在作釣的過程中,不信任自己的餌料、浮漂、調釣,可能一天魚釣下來,自己花在除錯各種魚餌小藥,折騰浮漂調釣上的時間比正兒八經釣魚的時間還多!這樣的收穫,遠不如一竿一竿認認真真地釣!
回覆列表
每位釣魚人釣魚都會備用幾個漂。釣鯽魚是喜歡用1-1.7克左右浮漂,因為鯽魚吃口輕,所以要用浮漂吃鉛含量較小浮漂。而鯉魚個體比較大,吃口比較大,吃鉛含量在2-3克左右,冬天除外,天冷可以用鯽魚浮漂。至於花鰱、白鰱因為是上層魚類,屬於過濾性魚類,所以吃鉛含量在2.5-3.5克之間。草魚屬於中下層魚類,浮漂吃鉛最好在2.5-3克左右。草魚、鰱魚都可以浮釣!
釣魚人都有備個5個漂以上,再加上夜釣的話更多,而浮漂材質不一樣,下面也一起說下幾種浮漂,便於大家購買浮漂選擇!
1、孔雀翎: 浮漂最常見的三種材質就是孔雀羽、巴爾衫木和蘆葦,這三種材質價格適宜,而且使用起來效果更好。其中孔雀羽材質的浮漂的穩定性最好。孔雀羽材質製成的浮漂分為軟漂和硬漂兩種。硬羽漂自身的重量較大,因此吃鉛也大,穩定性更好。而軟羽漂是有去掉殼的孔雀羽製成,因此更輕盈一些,所以吃鉛小一些,穩定性就沒有硬羽漂好,但是靈活性不錯。
2、巴爾杉木:巴爾衫木屬於輕木型別的材質,相比較孔雀羽,巴爾衫木使用起來更加輕盈,靈活性更好,適合大多數的釣魚環境和魚種,是釣魚者經常選用的浮漂材質,也是浮漂製作業生產最多的浮漂種類之一。
3、蘆葦:蘆葦材質的浮漂質地很硬,因此受水流環境的影響很小,一旦中魚,浮漂晃動幅度很明顯,是這三種材質浮漂中靈敏性最好的一種材質,很適合觀察不仔細或者不會判斷中魚的釣魚新手使用。而且蘆葦材質的浮漂相對於孔雀羽材質的浮漂來說,重量較輕,時候淺釣或者釣體型較小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