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見沈華
-
2 # 大青林
謝謝您!金童希瑞!今天是讀書日。讀書是我從小最喜歡的事情,從來都是隻要一有空就讀書。可那時根本就不懂要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那時就是不論什麼書,只要能看懂的就仔細看。當時家裡人多,我兄弟姐妹比較多,家裡比較困難,也沒有錢買好書,就把家裡幾本老書讀了好多遍。比去水滸傳,能看到把梁山108將,誰是36天罡星,誰是72地煞星,就是108排座次,都能記住誰在前,誰在後。能讀的入了迷。其實我家幾乎全家都愛看書,沒有不愛看書的人。六十年代末,剛出一本紅巖,很難買。我借來一本,人家剛買了,我說就借一個晚上。就從晚上六,七點鐘,到第二天早上,我家,我媽,我哥,我,我妹妹看了四個人。而且幾乎一夜沒睡,尤其是我妹妹,看得都很仔細。第二天早上給人家包上書皮,還給人家。說一夜看了四個人。大家都很驚奇。以後上班了,就訂各種雜誌。比如,讀者,家庭,等著。最近幾年大都是看手機上的各種書。我看書的體會就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愛看。比那些胡說八道的電視劇強多了。愛看書是我家的傳統和習慣。最近幾年,年紀大了看的沒有以前多,買的書也少了。就是在手機上看看。看書的好處太多了,不勝列舉。謝謝老師!這是我親身的經歷。謝謝!
-
3 # 需要靜心學習
要讀書,就讀一本書就夠了,遙遠的救世主,先讀它10遍一百遍,這本書是我讀了幾萬本書後,認為的排全中國第一名的書!像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跟遙遠的救世主相比,只能放在地上摩擦!
-
4 # 雲清雲
我覺得這個讀書日是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不是有句命理俗語嘛。
“一運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長河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關鍵作用,是文化知識得以傳承的主要途徑。我們瞭解過去,探索未來都離不開它。
雲清覺得讀書是好事,建議大家精讀,不求多,但求精。
書讀百遍,其義才現啊。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很幸福了。國家把讀書作為義務教育。人人都有讀書的權利。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想讀什麼書,馬上就可以實現。
在古代根本沒有這個條件,老百姓多數不識字,書本獲取的渠道單一,資源匱乏。
而且很多知識,為了避免政治上或其他方面的影響。都以隱藏式的寫法呈現。
一般人很難明白。
現在有網際網路,各種的翻譯、解釋。真的是瞬息可就。
另外雲清建議大家讀書的時候儘量閱讀紙質書本。因為它是木屬性。
電子的是火屬性。你看時間長了。非常容易疲勞。特別是眼睛和頸椎。
而且電子書籍,不方便隨時標註。翻頁。不利於我們精讀。
好了,就說這麼多。
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
5 # 富心學習號
讀書的意義應該無需多言,古往今來,太多人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想談談如何養成讀書的習慣。
很多人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卻沒有讀書的習慣,尤其是走出學校之後,更是很少讀書。
沒有讀書習慣,通常的理由是沒時間、沒用、看不懂。
對於一些知識,他們寧可花錢買課聽別人講,也不願意自己認認真真讀幾本書,從書中找到方法。
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如何養成讀書的習慣?根據習慣養成原則,讀書屬於28天就可以養成的習慣。也就是說,每天堅持閱讀,哪怕只讀一頁或者5分鐘,堅持下來,一個月就可以形成習慣。
先讓自己“讀起來”,然後才能讀得多、讀得快、讀得懂。
我的讀書習慣是今年年初才開始的,真正開始閱讀,大概是從二月份疫情之後。開始是一週讀一本,後來是一週兩本,到四月份,我基本可以一週讀5—7本,有時候一天就可以讀2—3本。
讀得多了,就逐漸學會了篩選,也知道一本書中,哪些內容對自己重要,需要精讀,哪些內容可以略讀或者跳讀。
這種掌控的感覺特別好,讓閱讀以讀者為中心,而不是以作者為中心,更不用為讀不懂或者不理解作者的構書方法而糾結苦惱。
此外,提高讀書效果的方法是學以致用,寫讀書文章就是一種有效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讀書的收穫。
我在兩個月前,每週寫一篇文章都比較費勁,但現在,我每週寫3—5篇都沒問題。
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快樂與改變。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也很享受讀書的快樂。
在自己開始讀書之後的第一個世界讀書日,謹以此問答,向“世界讀書日”致敬!
希望有更多小夥伴加入到讀書大軍中,享受讀書的快樂和學習知識的樂趣。
-
6 # 固守虛無
我會一直讀書,堅持到生命的終點,尤其要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從經典中能體驗到我以時空文理哲原理,看問題,做事、修身會從時間、空間、格物致知出發,你的心胸會務必開闊,感覺這輩子都活不夠,天天生活在日日是好日的環境裡,給大家推薦我最近背誦下來的胎息經!
胎息經》
這本書需要大家一輩子去參悟,就是養生之經典,又是開創自己事業的經典,切不可小看!
-
7 # 自由自在的老蘇
謝謝邀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這個日子是莎士比亞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我年輕時的事,讀的過程很享受,現在劇中的名句全忘了,當時還能背下來,我那時讀書有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但我的情懷被作品浸潤,我總是喜歡沉醉不知歸路,比如我看《悲慘世界》,看《紅與黑》看《復活》看《安娜卡列尼娜》看《高老頭》,都能感到我是和書中的人物有接觸,有我喜歡的,也有我討厭的。漸漸地我和文字成了最親密的朋友。這個世界誰都可能拋棄我,但文字不能,這麼多年,我每天都離不開她,讀書,寫文章是我的最愛。因為我每天都能享受其中。書讓我對生命有了美的感覺,那何樂而不為呢?書不會讓人孤獨寂寞,她是每個人永恆的朋友。除非你不走近她。這就是我在讀書日想說的話。謝謝!
-
8 # 教與學的那些事兒
春日暖陽,手捧一本書的歲月還會有嗎?如今發展到多媒體的資訊時代,到處充斥著視覺聽覺的誘惑,請問,還有幾人能夠靜下心來,聞著淡淡的墨香,認認真真地讀完一本書?今天是4.23世界讀書日,我也僅僅限於對曾經過往的感念,才拿出書櫥裡風塵已久的書本翻上一翻。無奈心浮氣躁,似乎已經無法再心平氣和地閱讀下去。我對自己狠狠地失望了一把!
-
9 # 李潔666
“ “腹有詩書氣自華”可見書對人的影響該有多大。我曾經給學生做了個假設:一對長相酷似的雙胞胎,一個讀了研究生,在大城市做高管。一個小學沒讀完,在家務農。三十多歲後,讓這兩個人穿同樣服裝站在一起,能分辨出誰是高管,誰在務農嗎?答案是肯定的。從他們的氣質,從他們的眼神一看便知。
我愛看書,我們那個年代的小說我大都看過。《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右城》、《紅日》、《家》、《春》、《秋》、《暴風驟雨》、《山鄉鉅變》、《鐵水奔流》、《草原風暴》、《兒女風塵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名人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苦菜花》、《迎春花》、《金粉世家》、《紅旗譜》、《三里灣》、《三千里江山》……
為了看書,爹讓我看甜瓜地。我坐在井臺上的樹蔭下專心到小孩們偷了不少甜瓜我都不知道。
為了看書,我利用夏天的午休,騎車到三十里外的城裡書店租書,返回時還不耽誤下午上班。
我對看書簡直到了入迷的程度。由於看書多,和同時長大的幾個閨密站在一起,外人一看就說我氣質不同一般。
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書能提高人的能力,書能讓你與不平凡的人相處,書能改變人的生活,書能給你帶來幸福快樂。腹有詩書氣自華,千真萬確。讀書吧,健康的書會將你領進一個非凡的境界。
-
10 # 愛讀書de荷佳
書只是這世間的一道“菜”,若不是為了於其中尋個前程,寒時誦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飢時念一句“書中自有千盅粟”,有幾人肯埋首其中苦苦不綴?
書能開人心智,漲人見識,這個不假,但是,有見識的人,一定得是滿腹經綸嗎?
不見得。
寫這句話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六祖慧能——慧能大師他是不識字的啊!但同時,說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樣明心見性的話的,也正是他呀!
這麼說,搞的我像是在為“讀書無用論”背書似的,但其實,我這樣說,恰恰是在為“讀書有用論”站臺,因為,你想,像慧能大師這樣的根器,從古時往今裡數,這世間能有幾個?就我所知,唯六祖一人耳!
所以,尋常種子,若想開心智,漲見識,還是得去書中耕耘。
只是,這就有了功利心在裡頭,不自然,真正愛讀書的人,是不需要“讀書節”的,也不為什麼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就那麼,若飢若渴,一眼搭見,一心就在裡頭了~~
那是什麼味道?讀讀《藝概》,讀讀《文心雕龍》你就明白了。
真正愛讀書的人是什麼都不為的,因為,對於真正愛讀書的人來說,書正好是Ta的菜,所以,只甜,不苦。
-
11 # 蛋殼閱讀
今年疫情期間,對於我來說有兩件比較難買的東西,一個是酵母一個是喜歡的書。
酵母的原因想必是疫情期間民間也有大量“廚神”在家施展廚藝。以至於酵母各大平臺都斷貨已久。
疫情期間我聽了54本書,閱讀了46本書。
也得意於疫情,才真正深入的,無法自拔的陷入讀書的樂趣。我閱讀主要以2個方面,心理和育兒領域。
因為有了孩子,想做一個稱職的媽媽。想去透過科學方法來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所以一經學習就停不下來。
讓我比較有感觸的一本育兒書是《父母的語言》。文中主要講了我們人類長久以來忽視的一項資源“父母語言”。
在《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看到,原來孩子在3歲前的教育已經和優秀孩子拉開了差距。造成這種差距不在於優越的物質,不在於養育孩子的態度,而是父母跟孩子所說的詞彙量,也就是父母的語言,同時父母的語言也是讓孩子腦神經元快速連結的有力工具。
另一本是叔本華的《人類的智慧》。
叔本華從人性方面幫我解釋了很多方面的疑惑
如何和孤獨相處。真正的內心平和和感覺寧靜——這是在這塵世間僅次於健康的至高無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個人孤身獨處的時候才可覓到;
而要長期保持這一心境,則只有深居簡出才行。
今年疫情讓喜歡獨處的人痛快的享受了一陣,讓喜歡熱鬧的人著實“鍛鍊”了一把。
喜歡熱鬧的人,其實內心是無比虛無的,總想用熱鬧和人群來填補自己的空白世界。
同時他們永運也享受不到內心安靜和平和是多麼的幸福和快樂。
如何獲得幸福?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即取決於我們的個性。
你看多麼簡潔的話,就這人生問題解釋清楚了。
我想這兩點就足以打動很多人,幸福是每個人都在追尋的,而孤獨則是每個人覺得常與自己相伴的。一個想摒棄一個想擁有。
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叔本華的另外一個觀點非常令我喜歡。他引用了伏爾泰的一句話:「伏爾泰曾經相當美妙地說過:
一個人如果沒有他那種年齡的神韻,
那他也就會有他那種年齡特定的種種不幸。」
現在社會很多媒體強行給我們灌輸“同齡人的優秀”同齡人的優越感常常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差勁。慢慢的會有挫敗伴隨自己。
始終都覺得自己活在別人的陰影中。現在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似乎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這些種種問題,叔本華都給我們很好的答案。
與此同時,還要時刻留意不要讓任何模糊不清、一知半解或者偏差走樣的認識存留在他們的頭腦裡。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盲目跟風,同齡人中確實有很多比我們優秀的人。而大眾媒體不惜一切,危言聳聽讓我們“拔苗助長”。
總是去追與我們年齡不相符的事物與思想。從而間接否定自己。
比如,同齡人有人做了老闆,開了豪車。我們內心就抓狂了,我還沒開上豪車,我還在打工,我自卑,我難受。
這個觀點想法還是比較普遍的,我們要留意。切勿最後消極悲觀。
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白巖松在一個訪談裡曾說過,“現越來越多的人變得焦慮,是因為想得太多,書讀的少。不讀書都指望快餐,拿個手機就想著能有速效的大力丸拯救自己,怎麼可能?”
楊絳老人曾給一個人年輕人回覆這樣一段話:“我是在一本書一本書笨笨的過程中學會聰明的,減法是在書讀的越來越多的情景下做的減法”
沒有說能夠坐在地上仰望星空就把事情想明白了,但讀書就可以。
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學習不斷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能修正錯誤知識乃至對錯誤的認識。
所以我會是一個終身閱讀者,
-
12 # 賈二狗的酒店故事
今日是世界讀書日,你今天讀書了嗎?
好像每個人都在關心著,羅志祥的訊息是真是假,似乎沒人會記起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當下越來越多人,對待書的態度就像個渣男一樣。
記得上學那會,每次新學期開學時候,最期待的就是發新書,發到手的新書後,都會小心翼翼,認認真真的給每一個書本,都包上書皮。
不同的書也會用不同五顏六色的書皮給包上,遇到書皮磨破了,都會及時換上新的書皮包上。心裡信誓旦旦的發誓新學期要好好看書,讓書時刻陪伴自己左右。
就像新交往的女朋友一樣,初識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即使有過爭吵也會主動認錯。肉麻的話,發誓的話信手拈來。
書:有一天你不愛我了,不在看我了怎麼辦
渣男:怎麼會,認識你是我這輩子的榮幸,我會一直呵護你
一段時間後...
書皮又破了,卻沒有在被重新包起,灰暗的角落是它的最終歸屬。
再後來,我們步入社會,工作忙沒有時間看書,成為了我們最多的藉口。
實則除了工作時間外,其餘的時間都給了我們的新歡“手機”,短影片,影片直播,直播帶貨充斥著我們業餘時間。
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虛幻的假象,短影片上開豪車住豪宅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直播帶貨的漂亮衣服,美美的化妝品,彷彿就信以為真那是自己未來的樣子。
關掉手機,面對冰冷冷的四周牆壁,一日又一日的幻想破滅,漸漸到感覺到內心的空虛,彷彿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的不成功,最慘的最差的就是自己。
網際網路的虛幻,總是能夠輕易看到別人的成功,卻又看不到別人努力時候的樣子。
有一天猛然想起,角落裡那些被自己逐漸遺忘拋棄的書,重拾起來,發奮認真學習幾天,但面對網路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大牛,總會感覺這樣辛苦的距離夢想,成功來的太慢太慢了。終歸又重新扔到角落。
戀愛的是美好的,兩人攜手餘生,真如看書一樣,是需要漫長的枯燥柴米油鹽的日子,一天天磨合過來的。
想一夜暴富,想一下子就到了白頭偕老,想略過那些過程,終究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書與生活,戀愛都是一樣的,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點點積累才能夠真正充實達到心中想要的那個結果。
end
今日無聊話:
勸學詩
[ 宋 ] 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
13 # 安徽的偉姐
很慚愧在讀書日的節日裡沒有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當然是一件好事,書裡藏著“黃金”
-
14 # 大千一塵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可以說是酷愛到手不釋卷。我的祖父是1904年前清的進士,曾在北京翰林苑做過編修。民國時期回到故鄉長沙市任省政府參事,文史館員,省政協委員。雖然我出身於書香門第,但因父親早逝,我只在長郡中學讀到初二,不滿14週歲就輟學參加工作了。在工廠的生活中,曾經有多次因為讀書受到批評。60年代初,曾因為看《西方文論選》和《西方藝術史》,甚至是被小範圍會議批評。但是我仍然改變不了鍾愛讀書的習慣。於是,我就改讀《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從中讓我受到了極大的教益。畢竟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文革時期,我獨自完成了十餘幅大型壁畫《毛主席去安源》和《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紅衛兵》等。文藝匯演時,栠編劇導演和出牆報於一身。文革結束以後,我被調到了廠工會,負責全廠的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在擔任對全廠青年職工的文化補課的語文教學中,也讓我獲益匪淺。學歷不高的我,只能加倍努力學習。家中《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等各方面的詞典辭書竟有十幾種。《唐詩鑑賞詞典》和《唐宋詞鑑賞詞典》更是常待在枕邊,伴我入眠的必讀之書。我今年已經76歲了,“活到老學到老”應該是我的座右銘。
-
15 # yaling510
20200425 晴
《疫情期間的四川省圖書館》
———致讀書日
朝陽九點照長龍,清風徐來撫倦容。
安保勤查康健護,座椅減少館藏封。
街頭人稀春落寞,館裡讀書氣氛濃。
假日蔓延方復課,書山攀越不放鬆。
4.23,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也是中國全民閱讀日。世界讀書日的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其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我去年大約讀了近百本圖書,今年計劃騎車聽文史經管類書籍,晚上看詩詞文學類書籍,週末去圖書館看工作專業書籍。雖然受到手機電腦影片及其他資訊影響,看書已經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堅持跑步
-
16 # dg追夢
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正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使人明白事理,能使人心曠神怡,能使人有無限的想象和創造力,使人散發出無限的活力。讀書,也是一種休閒,一種優雅,一種儒氣。
-
17 # 竹山622
詩書是我的至愛,山水是我的摯友。我們天天在一起,快東無比。你是我生命的侶伴,你是我生活的樂趣。哪怕是一天少了你,就覺得心裡空虛。啊!詩書;啊!山水。你比美人還美,你比黃金還貴。
-
18 # 嚴述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獲得知織,書中的知識就是前人對大自然的探索性總結。心底無私天地寬,讀書使人開闊眼界,凡事從全域性著眼,養成顧全大局的習慣,將學過的知識在反過來用於實踐,在工作中提高自已,造福社會。
-
19 # 閒看花開落雲舒捲
世界讀書日,給讀書定節日充分說明了讀書帶給我們人類的非凡意義。
記得我小時候喜歡看故事書,特別是偶爾的新書,那個年代能捧新書在手裡是如獲至寶,最喜歡翻開新書扉頁聞那一股濃濃的墨香味,有種沉醉感!然後就從頭到尾的瀏覽一遍,雖然那時候還不懂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大都只在乎故事的開始和結局,基本沒體味其中情節的跌宕起伏,更沒有意識領悟作者賦予故事背後良苦用心的教益啟迪,那時候的我們讀書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的話,那靜靜讀書就是最划算的投資了。畢業後步社會入職場的好些年也讀過一些傳記的書,雖然比學生時多了些許的體會,能夠領悟一些道理,汲取一些利於成長的養分,遺憾的是斷斷續續,沒能夠堅持下去。或許是周遭影響加之自我讀書意識不強後來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認真去讀過書,每天工餘都是追劇,遊戲或者遊玩等,人自然頹廢了不少,刺激消遣帶給了我短時間心靈上的滿足,卻因未能迷途知返從而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腹有詩書氣自華”有幸觀看到了國內綜藝節目主持人董卿落落大方,氣定神閒,利口捷給的驚豔表現,且每期節目給人感覺耳目一新,讓人為之折服!後面她也大方透露造就她如此才華的秘籍就是鍥而不捨的讀書積累。滿滿的正能量!那時起讓我再次深刻感到了讀書能帶給人這麼無窮的魅力,之後年齡增長自身面臨事情和責任也多了起來,與外界接觸隨之擴大,在與人交往談話中明顯感到自己所學知識侷限已經跟不上他們的節奏步伐,驚訝他們的見多識廣,思想思維眼界的廣闊……有時寫篇文都是要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幾個字來……種種尷尬,書到用時方恨少,窘態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讀書的必要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後我便每天都在勉勵自己,鞭策自己堅持讀書至少一小時以上。隨著紙質時代漸行漸遠,電子產品的盛行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學習讀書越來越便利。從一年多前開始我認真閱讀,從國內古典名著到外國優秀作品,從歷史書籍到人物傳記,從育兒交流到專業知識書籍的閱讀學習等等。假日的午後一杯清茶,一本好書就是最好的陪伴。在閱讀中自然會遇到一些麻煩,因個人能力的侷限有些文章還是有地方難免難懂,涉及古語晦澀,除了查資料請教別人之外最多還是始終信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圭臬,終還是能明白。透過這一年多的努力讓我開闊眼界,擴充視野,提升了認知,盪滌了靈魂,一定程度上升級思維。潛移默化,學以致用,能夠靈活運用現實是讀書提升自我的最大魅力。相比之前無論是與人談話交流還是寫文,感覺明顯進步了不少,大部分時候都是信手拈來,感激書帶給我的長進。選擇性的讀書學習是人進步前進的階梯。經後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堅持不懈去精進自己,充實自己,讓精神變得更加豐盈,從而快意生活,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我們一起共勉!
-
20 # 心理健康教育奧特曼
剛剛過去的4月23號是世界讀書日,都說開卷有益,其實讀書除了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之外,對你的心理健康還有什麼幫助呢?
這裡要提到的一個概念叫做【閱讀療法】。
當你面臨焦慮、抑鬱或其他個人心理問題,你可能會手足無措,尤其是當你沒有任何經驗來幫助你應對問題的時時,你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你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可能斷崖式下跌。閱讀療法(Bibliotherapy)就是透過閱讀書籍和故事,透過獲取資訊、支援和指導來幫助你改善生活,更好的解決問題。
讀書作為疾病治療方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那時的圖書館被尊奉為具有療愈能力的聖地。在19世紀早期,醫生開始將閱讀療法作為一種用於軀體康復和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手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閱讀療法被用來幫助從戰場回來計程車兵處理軀體和精神的問題。閱讀療法治療師認為,書籍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方面幫助你,可以帶來陪伴、安慰的感覺,而且還具有神奇的鎮定、安神作用。
閱讀的心理獲益有以下幾點:
1. 提升共情(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和世界)能力
幾項研究表明,閱讀小說可以增加讀者的共情能力、社交技能和人際理解。研究顯示,長期閱讀小說的讀者往往具有更成熟的心智。小說會使我們對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更為直觀和具體。當讀到一個和我們有類似問題的人物並同情他時,我們會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省。當我們為故事中的人物哭泣時,我們也在為自己哭泣,這是一種宣洩。當書中的角色最終找到幸福時,這會傳遞一種健康的心理預期——我們也可以。
2. 減輕壓力&緩解抑鬱症狀
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30分鐘的閱讀可以像瑜伽一樣有效地降低血壓、心率和心理壓力。
抑鬱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獨和疏離感,閱讀小說可以讓人暫時逃離自己的世界,沉浸在對書中人物的想象體驗中,從而緩解了孤獨和疏離感。一些心理健康自助書籍可以教會你應對症狀的策略。
許多有精神疾病患者出版了回憶錄,詳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患病歷程。這些作品描繪了精神疾病帶來的煩惱和痛苦、康復之旅和痊癒的策略。諾丁漢大學的邁克·斯萊德博士的研究結果表明,閱讀這些自傳可以增加患者對治癒的理解,同時學習了別人的經驗,減少了自己患病的自卑感(病恥感)。
那麼,為什麼讀一本書比看由同一故事改編的電影更有治療效果呢?電影的節奏太快了,看電影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去想象角色的模樣和聲音,也不需要去想象環境和場景的設定,我們的大腦被螢幕上的畫面鎖定死了。總的來說,當閱讀時,我們的思維和想象力更活躍,因為此時我們需要很多無法用具體的文字來表達的想象力。讀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的樂趣就在於,把我們的想象與作者的想象結合起來,去做一些脫離現實的“白日夢”,在那裡我們成為小說中的人物,而漸漸的疏遠了現實中不快的心境!
所以~
來一起讀書吧
回覆列表
每天讀一本書,可以知古今,可以知興替,也可以明史理,我現在在讀的書是<<宋史>>,宋代,是中國文化歷史當中的巔峰時期,雖然我們後代對前宋的各種評論和褒貶爭議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宋代,趙匡胤確定的不殺文人的政策讓社會的文化思潮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社會的藝術創作達到了巔峰,宋詞和文人輩出的景象,讓後世無法超越,無論是蘇東坡還是王安石,宋代的文人墨客,為中國的歷史發展,添上了非常濃重的一筆,宋代的人均生活幸福指數也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高的,GDP的佔有率當時佔據了世界的80%以上,我們喜歡用抑武揚文的國策來評論宋代皇帝的治國方略,但是在宋代,包括在任何一個時期,和平卻是一個國家治理的基本準則,如果一個皇上,如果是個好戰炫武的統治者,倒黴的不僅僅是他的百姓,也是他周邊的國家,衡量一個國家的,最大的指數還是要看老百姓的生活,生活水平的如何,其實從他們的詩歌繪畫,以及他們創作的藝術品當中都能充分的反映出來,雖然宋代不斷的經歷了外族的侵擾,最後毀於蒙古的鐵騎之下。但是,南宋北宋加在一起,確實真正越過了300年延續的時光,宋代是中國歷史上,藝術創作,文化繁榮,百姓生活等各方面都是達到幾乎巔峰的狀態的一個時期,我們不能用現在人的有色眼鏡去解讀宋代人的一切生活,但是我們去衡量歷史,觀察歷史,有的時候,你發現歷史有時候也在重複著,也在警示著我們,不要再範同樣的錯誤,希望更多的人都來喜歡讀讀歷史的書籍,以史為鑑,瞭解真正的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