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家二少爺

    京東與阿里巴巴優勢大對比

    把京東和阿里、劉強東和馬雲放在一起總是話題不斷。當然,在對標阿里之前,京東與噹噹、蘇寧等對手也曾有過交戰。但隨著去年京東、阿里相繼赴美上市,天性好鬥的劉強東明白:電商行業二虎相爭的格局已經形成,值得京東正視的敵人只剩下了阿里一個。

    早在去年雙十一,京東和阿里就曾因為商標問題明爭暗鬥;今年伊始,馬雲的“京東悲劇”論也引發了不少口水。

    電商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培育出了京東和阿里兩種模式、兩個巨頭:一個是最大的自營電商,一個是最大的平臺電商;一個用物流號令天下,一個攜流量統帥三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們之間的競爭將是整個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之一。

    至於最終誰將勝出,則是由體量、格局、管理、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並存、機會與風險同在,決定其勝負的也許不是對手,而是趨勢和自我革新的速度。

    阿里優勢:大而強

    從體量層面看,無論是市值、GMV(商品交易總額)、盈利能力還是生態圈的繁榮程度,阿里都遠超京東。不過,京東的增長勢頭良好,未來二者的差距有望縮小。

    【市值】截至美國時間上週五晚,京東市值329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億美元,是前者的7倍。

    【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GMV是人民幣673億元,同比增長111%;阿里巴巴同期GMV為人民幣5557億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長48.7%;儘管從增速上看,京東是阿里的兩倍有餘,但並不意味京東可以在短期內趕上阿里,畢竟兩者體量差距太大,且難以預料京東這種急速壯大還能持續多久。

    【盈利能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淨收入2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1%,淨虧損1.6億元,虧損原因是受與騰訊合作的資產和業務拖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幣168億元,同比增長53.7%,淨利潤68億元,盈利能力遠超京東。二者營收增速相差不大。

    【使用者】2013年,京東年活躍使用者數為4740萬;阿里巴巴在其2014財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一年時間)的活躍使用者數量則為2.55億,約為京東的5倍。

    【商戶】京東雖然以自營為主,但其開放平臺(POP)業務也在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約5萬名商家入駐。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第三方開放平臺業務交易總額為26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48%,在總交易額中佔比為39.9%。阿里巴巴則號稱有800萬商家,二者不在一個量級。不過,考慮到模式差異,這一對比不具太大的參考意義。

    【移動化】移動就是未來。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移動端GMV佔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動端GMV佔比為35.8%。佔比之間阿里略微勝出,不過隨著京東和微信、手機QQ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其移動化的前景有望追上。

    綜上所述,單從體量層面看,京東並不具備與阿里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京東的優勢在哪?

    京東優勢:正品+物流

    眾所周知,京東是自營為主的電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臺電商,B2C(天貓)和C2C(淘寶)並重。這種模式差異使得二者成為了兩家完全不同的企業,在產品和體驗、平臺公信力方面大相徑庭、各有優劣。

    【產品】在產品方面,淘寶的品類豐富度自不必言,從服裝、家電、3C、家居、百貨到汽車,“萬能的淘寶”有求必應,這主要得益於阿里並不染指產品,所有的SKU(庫存量單位)都由平臺上的賣家自發提供。賣家自然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所以最終形成了一個品類繁榮的大集市;相對而言,模式類似的京東和天貓,對商品的品質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門檻較高,品類較少。尤其京東以自營為主,品類擴張的成本很高。所以從品類豐富度的角度看,京東不佔優勢。

    但在產品的品質方面,京東對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強。長期以來,京東一直以“正品行貨”自居,尤其在3C、家電等標準品方面,儘管也時有假貨、翻新貨等事件被爆出,同時第三方平臺上也曾爆出存在供應假貨的商家,但相比淘寶上假貨水貨氾濫、李逵李鬼並存的現狀,京東在“正品行貨”形象的塑造上顯然更有優勢。

    電商在中國剛剛起步的時候,價格致勝,淘寶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於低價這一草根氣質。但隨著商戶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成本劇烈上升,過去的低價商品不再具有價格優勢。加之國內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追求有品牌、品質有保障的商品是未來主流的消費需求。所以,單從商品品質角度看,京東模式具有一定優勢。當然,意識到B2C才是未來的阿里巴巴,近幾年也在不遺餘力的發展天貓。不過,按照目前的現狀看,天貓更擅長服裝等品類,3C、家電方面京東的實力更強一點。

    【體驗】電商的體驗可以劃分為網站體驗、支付體驗和物流體驗、售後服務體驗四個環節。網站體驗方面,京東和阿里的差距並不明顯,這裡不做贅述;支付層面,支付寶有超過3億實名使用者,其中活躍使用者接近2億,京東的網銀線上雖然未公佈相關數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網銀線上未能成為福斯支付工具一定會影響京東的支付體驗,不過好在京東和騰訊合作以後,使用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支付體驗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微信支付畢竟是騰訊的產品,除了要交費率之外,過渡依賴微信支付也會影響京東金融延伸業務的發展。

    物流一直被認為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京東7萬多名員工,其中絕大多數是在倉儲和配送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證商品及時送達,可以進行貨到付款,快遞員未來還能當做推銷員使用,成為O2O的線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賣商品,所以物流服務通過四通一達等社會化物流企業來解決,雖然馬雲希望通過發展菜鳥物流來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進展。

    綜上所述,在使用者體驗層面,正品形象、物流體驗上京東優勢較為明顯;而在淘寶越發被詬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衛自己的電商帝國,既需要大力扶持天貓,又需要不斷完善物流環節,挑戰不小。

    京東、阿里模式之爭

    京東做的是零售業+物流業,阿里玩的是商業地產+網際網路廣告。零售業和物流業的錢需要一分一分賺,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東註定苦逼;地產業和廣告業都是暴利行業,成本低、來錢快,阿里成為土豪一點都不奇怪。

    【盈利模式】自營電商,自買自賣,京東賺的是差價。舉個例子,一臺手機進價3000元人民幣,售價3288元,京東賺的就是288元的差價。除去倉儲、物流成本,利潤微乎其微。加之,京東一直在大肆興建倉庫、擴充配送隊伍,有著這些投入做為背景,不難理解為何京東一直虧損。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負責經營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廣告費,毛利奇高,風險極低。

    所以,當馬雲輕輕鬆鬆賺的盆缽滿盈、走上“神壇”、呼風喚雨之時,劉強東還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遞員們稱兄道弟、打成一片。問題是,羊毛不會出在狗身上,馬雲雖富,卻是建立在數百萬商家掙扎生存的前提下;劉強東雖窮,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勝。在零售業的鏈條上,京東和阿里都各佔一環,到底誰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模式?探討這個問題需要對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綜合分析。

    【生態】

    劉強東有個著名的“十節甘蔗”理論,從零售行業供應鏈的角度解讀了利益分配。他認為,一個產品從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到定價五個環節應該由品牌商來做,從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到售後這五個環節應該由零售商來做。京東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環節,交易是基礎,延伸至倉儲、配送、售後、營銷等其他環節追求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盈利空間。這意味著,品牌商跟京東合作,只需要專注在產品的生產階段,流通環節交給京東來做,比較符合專業分工的理念。可以說,京東是零售服務商,是為品牌商打工的。

    在阿里的體系內,上述十個環節仍然需要由賣家自己來做;而且,為了爭搶流量賣家往往還需要付出更多的額外成本,競爭成本暴增,生存狀況普遍艱難。這也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感嘆在淘寶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

    劉強東不久前暗諷阿里讓賣家賺不到錢,但自己卻過得十分滋潤,並非沒有道理。

    總之,阿里的模式雖然賺錢容易,但商家之間競爭激烈。當然,京東的重模式也並不完美。按照劉強東的計劃,京東希望未來能擁有60萬名員工,這樣的擴張節奏,蘊藏的風險十分巨大。管理一個擁有60萬名員工的企業,保持零售和物流兩個方面的效率第一,絕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格局較量

    眼界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

    梳理阿里巴巴的歷史不難看出,馬雲最懂“順勢而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紀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每一個高增長點:外貿轉型、零售業變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國基礎物流落後等,並將其變為公司轉型的方向。

    阿里曾經適時地把業務重點從B2B賺到C2C(淘寶),後來又轉到B2C(天貓)。在電商業務之外,馬雲也希望依託支付寶打造一個新的金融帝國,同時,馬雲還在涉獵醫療、教育、文化等產業。可以說,哪裡有風口,哪裡有金錢,哪裡就有馬雲。

    阿里巴巴雖然起家於電商,但未來完全有可能幹完就走,等到行業不再呈現高增長態勢、需要比拼效率之時,或許阿里的金融、醫療、教育、文化佈局已經築起了另外幾座金山。

    而劉強東則似乎鐵了心要在零售行業紮根,除了金融,京東很少參與主業之外的其他業務。零售業賺錢不易,但京東就是要啃這塊老骨頭。

    不過,最近兩年,京東也在做出改變。劉強東曾期望,京東金融未來十年內要撐起京東70%的利潤。理財+供應鏈貸款+消費貸款+平臺業務+眾籌,京東手握自己的使用者和資料,也在爭取另一個春天。

    但在塵埃落定之前,京東和阿里的競爭還將持續。圍繞農村電商、O2O等新興領域,雙方短兵相接、爭個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對供應商和消費者來說,有競爭才會有越來越好的產品、持續改進的服務。

    京東和阿里,兩種模式、兩大高手。它們的好戲,仍在繼續上演。

  • 2 # 跟莊有術

    有兩類公司不容易倒閉,一種是高科技公司,這類公司掌握了核心的技術,不容易被顛覆。一種是做別人不願意做的髒活累活,不會再有哪個公司會像京東一樣,再去投入幾千億構建這麼大的物流體系。投入這麼大週期這麼長且利潤低,但是做好了能為行業創造巨大的價值。這類公司雖然虧損但是現金流健康,虧損並未持續擴大,這樣的公司也不會輕易倒閉。有了騰訊的扶持,今年的京東,有望一掃去年的陰霾,進入平穩發展期。

    阿里巴巴市值有4000多億美金,主要因為它的體量大,他的市值裡邊包含了電商,大文娛,新零售,國際化業務等等,阿里這4000多億美金市值裡估計得有超過10000億人民幣是自己投進去的,幾百億收購餓了麼然後並表,幾百億投資蘇寧,幾百億收購優酷並表,幾百億收購大潤發,三江購物等等然後再並表,100多億收購網易考拉並表,幾十億美金投入東南亞電商laza再次並表,上千億資金投入並控制了中國輿論媒體……還有多筆大大小小收購然後並表的。京東雖然市值比較低,但是京東並沒有大手筆的併購發生,京東商城就一個自營加第三方業務,而且他已經把物流,金融,健康,技術以及到家等等業務全部獨立出去了,未來這些公司都會單獨上市,據說京東數字科技以及京東健康都是奔著千億美金的目標去發展的。所以京東現在市值裡泡沫成份少,含金量高。

    阿里這幾年憑藉超高的增速,股價飆漲,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時代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阿里巴巴是一個典型的頭重腳輕的企業,有廣度但是沒深度,佈局雖廣,但是除了電商以外,其他業務通通虧損,而且有虧損加大的風險,虧損雖然不可怕,但是虧損加大是很危險的。他的所有業務都面臨諸多強大對手的圍攻夾擊,僅僅在國內,雲端計算就要pk騰訊,華為等等強手,支付要pk騰訊,淘寶要pk拼多多,天貓要pk京東,生活服務業務,餓了麼要pk美團,大文娛業務,僅僅優酷視訊都得面臨騰訊,愛奇藝等等對手的競爭……螞蟻金服雖然價值連城,但是騰訊金融,京東數字科技也不是吃素的……線下更不用說了,競爭更加慘烈。阿里未來很有可能被騰訊系這些公司打得他顧此失彼,首尾難救。阿里巴巴的生存壓力絕對遠遠大過京東,阿里的收入全部來源於電商,但是不要忘了,電商法已經實施了,電商法明文規定,小賣家也要納稅,這個規定對淘寶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按照去年的銷售額,阿里去年要交納8000多億的銷售稅,如果對阿里沒有影響,馬雲就不會公開反對電商法的實施了。沒有了電商的持續輸血,阿里其他的業務也會遭受重創,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阿里去年新增了一億的新使用者,但是gmv增速只有25%,淘寶增速19,天貓增速31,京東去年新增使用者只有1千萬,但是gmv增速達到30%,京東去年經歷了最低谷,今年不可能出現更壞的情況了,而阿里隨著電商法的監管,隨著增速的變緩,隨著自營業務的增加,今年的營收增速得從50多跌到30,利潤也會下滑,gmv也是鐵定要下滑,毛利率經營利率均創歷史最低紀錄,如果這幾個指標增速都嚴重下滑,阿里的股價很可能要腰斬。阿里現在進入了巔峰後的下滑期,京東進入了觸底反彈期,未來幾年更看好京東的發展。

    最終誰能活得更長久,主要取決於國家政策,誰的發展更符合國家利益誰就能更加長壽。如果真的嚴格實施電商法,現有的電商格局很有可能會被顛覆。有的人也不用吹牛逼,一年淨利潤600多億,成立一個如來佛祖院也沒用,一年僅僅投入了200多億做技術,是不可能作出什麼成就的,華為去年投入研發1200多億……國際巨頭亞瑪遜,谷歌以及微軟每年在技術上的投入都超過千億人民幣,京東去年虧損,也投入了100多億用於研發……

  • 3 # 趙國峰zhaoguofeng

    我個人認為,這兩家都能很好的活著,無論外界因素的衝擊有多大,都有解決的辦法,阿里巴巴和京東不是一個性質的平臺,所以不能相提並論。我個人到有些看法。

    阿里巴巴是一個提供商家的平臺,京東是自營式電商平臺,我認為只要有網際網路電商的存在,京東就存在,因為大家都是銷售,京東的產品在人們心中價格雖然高點,但是品質還是很好的,目前京東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京東會很快的調整商品渠道,和銷售結構方式的,溝溝坎坎避免不了的,只要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不變,產品的市場和產品的渠道進行調整,京東還是會紅紅火火的,比如,京東如果“倒下”對於國內商業就是巨大的損失,其實對我們每一個消費者都不是一件好事。阿里巴巴的思路清晰,阿里巴巴已經放眼國外市場,京東內部調整後也會有一個清晰的未來。京東不會坐以待斃。

    阿里巴巴也好,京東也好,都是國內的商業支柱,一個也不會倒下,短暫的困難無所謂的,京東也會佈局海外,中國製造也會通過京東走出去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是趙國峰願意和朋友們分享網際網路科技,創業。希望得到您的支援。

  • 4 # 田大苕

    我覺得阿里巴巴和京東會鼎足而立,就電商產業而言,誰倒下都沒有好處,而且誰都不會輕易倒下。

    阿里巴巴和京東都不會倒下,就算是有一方出現問題,網際網路大佬們會紛紛投資幫扶,從而在電商領域佔據股份。

    購物平臺的種類多樣化,對於我們使用者而言是有利的,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對於行業而言,電商平臺的增加會促進行業的發展,網上電商平臺的短板。

  • 5 # 正解互動

    與其問阿里巴巴和京東誰會活得更久,不如問京東是否有機會超越天貓。

    從市值上講,雖然阿里與京東都在美國上市,但阿里目前市值已達到4100多億美金,而京東的市值不到350億美金,10多倍的差距。而且如果要對比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話,1500億美金的螞蟻金服,百億美金級別的菜鳥,阿里雲,本地生活(口碑+95億美金的餓了麼)都還沒算進來,這個差距已經非常巨大了。

    二者本身就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再加上京東自身到了該發力的時候卻沒使上勁,東哥自己也身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身邊還有蘇寧、拼多多等新老對手的瘋狂圍追堵截。在這樣前有強者,內有動亂,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別說對標阿里,我都為京東能保持現有位置而擔心。畢竟騰訊的主流量目前是往親兒子拼多多傾斜的。

    隨著時間的發展,5年後我們再看這個問題,可能還會有新的結論。

  • 6 # 挨踢那些事

    阿里巴巴和京東,誰會活的更久?

    我們先來看看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是從何時開始的: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或阿里巴巴)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的公司。

    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在北京中關村創業,成立京東公司。

    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和京東其實從創始年份來說,京東還比阿里早了一年,但是從經濟體量和網際網路生態上來說,京東和阿里巴巴確實差的不一點點。

    阿里巴巴目前已經在格局和心態上早已經不是電子商務的層面了,脫胎換骨出來的支付寶、螞蟻金服以及整個阿里巴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而京東從目前的狀態來說,電子商務和物流還是核心,沒有了電商和物流,就啥也沒有了。

    當然,阿里巴巴和京東都不失為偉大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和劉強東的個人格局也是完全不同的,沒有了馬雲,阿里巴巴還會走很遠,沒有了劉強東,京東估計撐不了多久。

    所以,從活的多久這個角度上來說,阿里巴巴肯定會活的更久,京東就難說了。

  • 7 # 品牌翰林院

    作為資深品牌定位諮詢師,有必要從心智的角度和競爭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

    阿里巴巴將會活的更久。

    一、心智中的第一,現實中的電商老大。

    在現實當中,阿里巴巴和京東誰最大,無疑是阿里巴巴對吧?阿里巴巴也是中國第一家網路電商平臺對吧?從心智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在人們的心智當中排行第一,所以在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家之間除去後來的選擇傾向化因素,想必大多數人從口中脫穎而出的便是阿里巴巴,自然,阿里巴巴成為了福斯的第一選擇。而排行在第二的京東則成了第二選擇。本人認為阿里巴巴和京東現在在人們的心智當中的選擇傾向就像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儘管京東的物流、品質、運輸、保障、倉儲、運營等做的略勝阿里巴巴一籌,但是在實際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卻是使用者的第一選擇。這是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通常好過第二印象。就像是談戀愛一樣,以後再談戀愛找的物件都跟初戀很像,而且找的時候還拿初戀做對比。

    再舉個小雞的例子。心理學家對小雞的研究行為得出結論。當小雞睜開眼睛聽到或看到的聲音和形象,就會將其視作父母,儘管將其換做會發出雞叫的機器人,小雞依然會將它當作媽媽。這就是第一印象的影響力。所以對於阿里巴巴和京東,人們已經在潛意識裡對它倆做出了排名:阿里巴巴和京東。像題主並不也是這樣嗎?潛意識的第一選擇的影響力往往是企業在現實生活中是否能夠做大的一個必要的潛在因素。所以很多的企業家為了佔據消費者的第一心智往往會想破頭顱絞盡腦汁,找各種專家在品類、心智階梯、競爭對手的分化當中尋找第一的心智位置空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將活得更久。

    二、特勞特的觀點:在同一個品類裡,網際網路企業都將走上一家獨秀的結局。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可以感覺的到,我們對各種APP得應用總是想著簡化些,少一些,多了很麻煩,資訊跟繁雜,這這那那得資訊繫結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所以同一品類的APP能安全一個絕不安裝倆。這也是天貓和淘寶是打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由於假貨問題,天貓APP是不通淘寶的)。而同一個使用者在面對淘寶和京東兩個統一品類(購物APP)的時候,通常也會做出二選一的舉措。而且從現實中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同意品類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積極的淘汰,整合,往一家獨大的趨勢發展。比如說共享經濟的小單車。去年的一地雞毛到今年的死撐以及行業洗牌,已經淘汰了大量的創業者,能夠留下來的要麼是死撐著的,要麼是擁有巨大補貼等著對方撐不下去的。所以未來共享單車也只將剩下一個。

    觀點再回到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家超級網際網路巨頭。如果從長遠的發展角度開看,未來事先淘汰的將會是一些網際網路小企業,而最終留下阿里巴巴和京東做出決戰。從現在的發展和兩家的後臺已經發展來看,最終留下的還將是發展時間最長的阿里巴巴。

    三、聊點實際硬仗的管理與發展

    阿里巴巴的發展速度遠超京東。京東在發展的同時和阿里巴巴打著差異戰。京東深知阿里巴巴的弱點:自己的物流系統不成熟,淘寶平臺假貨多等,所以在物流和商品經營上十分下功夫,力求將阿里巴巴難以滿足的痛點部分放至最大,突出京東的最大優勢,強迫消費者在阿里和京東兩家之間做出第一第二的排民和選擇。但是阿里也不是吃醋的。阿里比京東更了解自己的弱點所在,打擊假貨分離了淘寶建設了天貓,物流方面和順豐的積極合作以及菜鳥驛站的地區覆蓋。雖然假貨已經解決,但是物流這塊依舊是一個痛點,還未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以及和順豐之間摩擦不斷。如果阿里的胃口足夠大,想必它很想吞了順豐,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從這個地方出發, 目前,京東少比阿里更具優勢,但是長遠來看,阿里依然是第一大巨頭。

    綜上:阿里會比京東活得更久。(實力就是差距)

  • 8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謝邀!

    其實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如果劃分到電商來說的話,也就是一流的企業做平臺,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自營。

    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發現阿里巴巴目前在整體的戰略佈局上都要更為廣闊一些,而瞄準的目標也早,已經不是京東這類中國產廠商,而是類似於亞馬遜這樣的超級巨頭。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目前想做的生意已經絕不僅限於國內的電商生意,而是想要將跨境電商以及國際購這種做到最大,目前來說已經小有成就,依靠著自己的平臺,包括支付體系做起來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相比京東來說顯然是經歷了不少困難,除了股價下跌之外,我們覺得京東整體的實力還是有的,但問題在於,自營體系的天花板是有限的,目前來說京東已經觸頂了,除此之外,此前依靠的倉儲體系包括物流都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目前京東也在學習著阿里的套路,希望引進更多的品牌入駐,而逐漸降低自營的比重,更多的是往平臺靠攏,這也就證明了,其實平臺確實是最賺錢也是最有發展前途的。

    除此之外京東的競爭力已經大大降低了,也就是說幾年前京東可能還瞄準的是整個阿里系電商,目前來看的話,只要京東能夠幹得過天貓就已經算是絕大的成功了,在目前騰訊開始扶植拼多多之後,京東的流量以及戰略地位就已經嚴重被降低了。

    雖然頂著亞馬遜和阿里的雙重模式,京東在發展上卻並不那麼順利,總體來說還是進入到了一個困境期,我個人是覺得,目前把京東和阿里放在同一個檔次上確實是不太合理。

    所以顯而易見,阿力肯定是要比京東活的時間更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費者到實體店使用花唄支付,實體店需支付0.8%的消費額給阿里,合理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