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個世紀
-
2 # 齊一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在《發展心理學》中,把3-6歲界定為【幼兒期】。7-12歲界定為【兒童期】。這兩個時期是人的生長髮育快速期,是對一生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都非常重要的階段。"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提到3⃣️歲和7⃣️歲這兩個時間節點,正好是心理學的幼兒期和兒童期的起始年齡。幼兒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思維認知能力顯著提高,抽象邏輯初步發展,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開始形成。這個時期是人心理成長的"第一反抗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經常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如果不合他的意願,往往說"不!"或者哭鬧來反抗。其實這是正常現象,研究表明:經過適當反抗期的幼兒長大以後的自主性比較強,那些反抗期不完全的幼兒長大後有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傾向。這一點正合乎所謂"三歲看大"。兒童期的生理心理發展又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思維能力有了一個質變的飛躍,概括歸納推理等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評價的內容逐漸擴大和深化。親情 友誼等社會意識開始成熟,個人的思維方式與品行習慣也開始趨於明確和穩定,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階段。"七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從精神分析學角度來看待每個成年人的人格特徵和結構,都能看到他幼兒期童年期的影子。所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比較符合心理學的。
-
3 # 524沐沐
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長時間的經驗,行成這些俗語。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也有一定的基本道理
這兩個年齡界限也有一定的道理,國外有不同理論也在起著支撐作用比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這麼概括的:口腔期(0-1)肛門期(1-3)性器期(3-6)潛伏期(7-青少年)後面不贅述了,從這幾個時期看,這兩個年紀是兒童的成長結點,是性格發展上的重要時期。
-
4 # 魚南藝棧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從小就常聽老人說。它是一種“因果”關係。
其核心內容是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對子女的言傳身教過程中,著重培養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這是孩子日後立足社會的根基。
這使我想起小時讀書常唸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現在看來是無限正確。
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有理想指從小胸懷天下的遠大抱負。“先天之優而,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道德指以孝為先、與人為善、克已復禮、疾惡如仇,行得端走得正。
有文化指博覽群書曉通古今,學以致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勇攀知識高峰。活到老學到老。
有紀律指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養成守時誠信的規範,守住自己的底線,不任意放縱自己的行為,形成自律習慣。
如果孩子從小品行不端、目無尊長、心無善念,家長對其放任溺愛。長大後又不能好好學習歷練。即使暫時小有成就也不會長遠,因為其劣根性隨時都可能自毀前程。
-
5 # 耕讀隨筆
這個說法好像流傳甚廣,至少在答主的老家就流傳著類似的俗語“從小看大,仨生兒(三歲的意思)到老”至於為什麼 這樣的俗語會傳播如此深廣,我的看法是這可能與個人性格特徵也就是人格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一門專科的學問,就是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認為,性格特徵具有穩定性,從人小時候開始就具有的某種特質的性格特點,大體分為四種分別是粘液質、膽汁質、多血質和抑鬱質。
1、膽汁質:情緒興奮性高、易衝動;性格直率、抑制力差;精力旺盛,但情緒急躁辦事簡單。
2、黏液質:不易激動,外部表情不易變化,情緒穩定,注意力不易轉移,善於忍耐。3、抑鬱型 :情緒興奮性低、穩定;對針界的刺激反應慢而不靈活;耐性高;辦事刻板但穩妥,善於察言觀色。
4、多血質 :適宜從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如售貨員、服務業、諮詢、導遊業、外交、管理、公關、駕駛員、醫生、律師、運動員、冒險家和偵探。
四種性格特質並無優劣之分,都能成長我各自領域的有貢獻的正常人,而俗語所講的“三歲看大,七歲到老”其實正是說明這種性格特質一般都具有穩定的特點,只要不是在成長起出現大的生活刺激或意外事件,一般都會保持這種自幼兒和童年時代所顯露出來的 性格特質,而人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段時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讓孩子 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和成長,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
-
6 # 大昂仔
三歲的時候心理的世界構造已經建立,因為孩子的人格這個時候什麼都懂,什麼都可以意會到,所以看大。
七歲的時候就是三歲的心理世界開始邁向外部世界探索發展,所以看老。
回覆列表
驗證幾千年的常理,不排除個人境遇的反思,初始的習慣環境會造成決定性的方向,所以最開始的簡單規整反而最為重要和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