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葉0829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朝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謙就此隕落。害死於謙的四個奸臣也是擁立英宗的四個人分別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左都御史楊善。

    先說石亨,本來是正統朝名將,多次擊敗瓦剌,土木堡之變後,也先大舉進攻大同,石亨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等大戰於陽和口,宋、朱二人陣亡,他單騎一人跑回,降官募兵,立功贖罪。回朝之後,經于謙舉薦掌管五軍大營,晉升為右都督,北京保衛戰時,把守最為重要的德勝門,與也先軍激戰。他先埋伏兵卒,誘其深入,殺之甚多。瓦剌攻不下,又猛攻西直門,圍住守將孫鏜,石享奉命解救、激戰五日後,也先敗逃,石亨因功而封侯。後參加英宗奪門之變,成功之後,居功自傲,驕橫跋扈,英宗朱祁鎮不能忍受,罷其職,得罪瘐死獄中,盡誅其黨羽。後又以家屬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徐有貞,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土木堡之變爆發後曾建議南遷,遭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譴責。景泰年間擔任僉都御史,到山東治理黃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病重,徐有貞與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奪門之變,擁戴明英宗復辟,被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武功伯。他讒殺于謙、王文,又與石亨、曹吉祥爭權,結果被構陷罪名,貶為廣東參政,後又流徙雲南金齒衛。石亨敗亡後被放歸。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貞鬱鬱而終,時年六十六歲。

    曹吉祥,隸屬於王振門下,參與出征兀良哈。1452年,參與分管京營,累官至司設監太監。後來又與大將石亨等密謀,率兵迎明英宗復辟。天順初年,奉命總督三大營。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曹吉祥被英宗設計逮捕,事後被磔刑處死。

    楊善,因參預謀劃英宗復位,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封興濟伯,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兼禮部尚書,尋改守正文臣。天順二年(1458年)卒,終年七十五,贈興濟侯,諡號忠敏。

  • 2 # 幻景

    這四個人分別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左都御史楊善,太監曹吉,下場嘛,兩個善終,兩個罪有應得[作揖]

  • 3 # 泓森問茶

    謝謝邀請,于謙的定位民族英雄,我持保留意見。民族英雄是個特定時間的特定詞語。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國曆來用萬民來指百姓,而民族是歐洲殖民主義者的名次,是用來分化離間被奴役人民和統治階層的一種手段,也是世界分離主義的禍根。我們中國曆來只有一個標準,遵循中華文化教化的,夷狄也是我國子民,就算炎黃子孫,數典忘祖,也就淪為荒蠻酋夷。所以我們以文化區分你我,而不是血統,更不是什麼所謂名族。民族劃分本身就有很多詬病。

    名族劃分是分裂的源泉,文化認同是中國的根本。香蕉人,賣國賊,雖有血統,非我族類。我麼需要一個用文化包容的中華概念,而不是矛盾、分裂的溫床——民族概念。

    至於那4人,別的朋友回答得很詳細,我不再贅述。

  • 4 # Coco侃歷史

    明朝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後,瓦剌騎兵長驅直入,直抵北京城下。面對危局,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指揮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救了大明王朝。可是八年後,于謙卻被五花大綁,推上了西市,最終落得抄家斬首的下場。于謙的人生結局堪稱悲慘,那麼迫害他的奸臣們是什麼下場呢?

    害死於謙的奸臣主要有四個人,他們身份可不簡單,既是“奪門之變”的功臣,也可以說是明英宗的大恩人。這四個人分別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左都御史楊善。他們在奪門之變後,力主除掉于謙,甚至嚮明英宗說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武清侯石亨——謀逆被斬

    石亨(?-1460年),陝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臨渭區官路鎮)人。明朝將領,官至太子太師,封忠國公。

    早年抗擊瓦剌,頗有戰功。後於景泰八年(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辟,得以權傾朝野。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朱祁鎮不能忍受,罷其職,得罪瘐死獄中,盡誅其黨羽。後又以家屬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上圖:石亨

    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壽終正寢

    徐有貞(1407~1472年),初名徐珵,字元玉,號天全,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明朝中期宰臣。

    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官至左都御史。因謀劃明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後誣告殺害於謙、王文等功臣,獨攬大權。徐有貞獨掌大權後,與石亨、曹吉祥展開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明爭暗鬥,相互傾軋。因與石亨、曹吉祥交惡,出任廣東參政。後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雲南保山)為民。石亨敗亡,得以放歸。成化初年,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成化八年去世,年六十五。

    上圖:徐有貞

    司設監太監曹吉祥——謀逆處死

    曹吉祥(?-1461年),永平灤州人。明代權宦。曾隸屬於王振門下,參與出征兀良哈。1452年,參與分管京營,累官至司設監太監。後來又與大將石亨等密謀,率兵迎明英宗復辟。天順初年,奉命總督三大營。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曹吉祥被英宗設計逮捕,事後被磔刑處死。

    上圖:曹吉祥

    左都御史楊善

    楊善(1384-1458年),字思敬,京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人。明朝中期大臣。

    楊善為人圓滑,善於雄辯。永樂元年(1403年),任鴻臚寺序班,進右寺丞。明仁宗即位,擢鴻臚寺卿。正統年間,擢為禮部左侍郎,明代宗派使瓦剌迎接明英宗歸國。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楊善參預謀劃英宗復位,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封興濟伯,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兼禮部尚書,尋改守正文臣。天順二年(1458年)卒,終年七十五,贈興濟侯,諡號忠敏。

    在明朝長達276年的國祚中,于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于謙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慧,保住了明朝政權。于謙的死亡其實是皇權爭奪的犧牲品。

  • 5 # 伴讀歷史

    前言:明朝在瓦剌騎兵直逼京師時,兵部尚書官職的于謙臨危解難指揮了京師保衛戰,然後幾年後於謙被西市斬首。而殺于謙的理由只有三個字“欲另立”。大功臣被斬首,下場如此,我們看看是誰的功勞。

    害死於謙的這幾個人都是奪門事件的有功之人,分別是武清侯叫石亨的、左都御史叫徐友珍的、太監曹繼祥、左都御史楊善。在事變結束後,他們極力要求除掉曾經力挽狂瀾的餘謙,甚至對明朝復辟的英宗皇帝說:“不把餘謙殺了,這個奪門之變就是師出無名的。”

    那他們幾個人的下場究竟如何?

    徐友珍是文臣。事變結束之後,與石亨,曹繼祥等人發生了意見的不和,互相批評誹謗。最終,徐友珍沒有贏過曹繼祥,失去了官職和頭銜,之後被流放出去當農民。石亨去世後,徐友珍得以回到家鄉。明朝憲宗登基後,他“重獲地位,安居樂業”。成華8年,六十六歲的徐友珍去世。

    楊善是個學渣,當時考試沒有考中。他參加了一場守城戰役,鑑於他對城市的貢獻,得以進入官場。楊善是官場上的老狐狸。他靠討好權貴而得到提升。景泰皇帝登基後,楊善作為使者前往瓦拉。他舌戰群雄,能說會道,甚至把明英宗順利的迎接回來。楊善也參與了奪門事件,因此被任命為禮部的尚書一職。天順2年秋天逝世,享年75歲。

    石亨是明朝的一位強將。他“擅長騎馬和射擊,能使用大刀,每次戰鬥都能破壞摧毀敵人”。他因戰功卓著而成為明朝的將軍。北京保衛戰期間,石亨率軍奮戰5天,擊退瓦拉騎兵。他是當時最有功績的將軍。然而,石亨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景泰8年冬天,他發現景泰皇帝病得很重,於是與徐友珍、曹繼祥等人聯手,發動了奪門事變

    明朝英宗皇帝重登大寶之後,石亨被加封忠國公,權力太大便開始膨脹,之後排除異己,導致皇帝非常不滿,天順4年冬天,石亨被皇帝打入天牢,罪名是謀反,等待他的就是斬首的結局,最後病死獄中。

    太監曹繼祥。因為他對皇宮的情況瞭如指掌,所以他在奪門事件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後,曹繼祥得到了很多獎勵。然而,隨著徐友珍、石亨的倒下,曹繼祥也感到了危險。他一個太監也發動了政變。然而,終究是結局悽慘的,叛變結束後。天順5年,曹繼祥被凌遲。

    害死忠良,最後結局下場,也不過如此,正所謂天道輪迴。

  • 6 # 江上俠chenxiliang

    挾持明英宗的瓦刺軍兵臨京城。兵部尚書于謙率軍保衛京城,挽救了明朝,成為民族英雄。但英雄悲慘,竟被四個奸臣害死。四個奸臣是:武清侯、武將石亭,左副都御史曹吉祥,司設監太監徐有貞,左都御史楊善。這四人在京城保衛戰都有功勞,英宗復辟後,徐有貞加封為兵部尚書。他和石享、楊善發生矛盾,勾心鬥角,鬥不過,被削職為民,流放到邊遠的金齒。石享死後,逃回老家,算是善終。英宗加封石享為忠國公。石享是個貪婪的野心家,把大批家人親戚冒名升官。他專橫跋扈,干預朝政,企圖謀反,被捕入獄,死在獄中。曹吉祥竟然和死黨發動政變。政變被平定後,曹吉祥被押赴刑場,凌遲處死。楊善是害死於謙的主謀之一,平庸無能的英宗竟然沒有處理他。楊善75歲病死,真是善終。

  • 7 # 小龍女5505

    害死明朝中期民族英雄、一代忠臣于謙的四位奸臣分別是石亨、徐有貞、曹吉祥、楊善,他們四位中兩位因謀逆被殺石亨和曹吉祥,兩位卻得以善終徐有貞和楊善。

  • 8 # 風光藝境

    害死大忠臣、大功臣于謙的奸臣,罪魁是左副都御史兼學士、加兵部尚書徐有貞、忠國公石亨、司禮太監曹吉祥及太平侯張軏等人。

    1449年七月,瓦剌(明代對西部蒙古諸部的總稱)入犯,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遭遇“土木之變”。瓦剌大軍破明軍、擒明英宗並進逼京城,京師岌岌可危。朝廷聞到噩耗,上下皆六神無主,亂了方寸。受皇太后懿旨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即後來的明代宗,英宗第)也急得團團轉,完全沒了主意。關鍵時刻,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成了朝廷的主心骨。于謙力排南遷之議,並有條不紊地安排政務,立新君,退瓦剌,穩定了危殆的局勢。郕王即位,尊陷於瓦剌的英宗為太上皇,進于謙為兵部尚書。于謙力挽狂瀾,扶危定傾,拯救了大明王朝,可謂是再造大明的大功臣、大忠臣。可惜功臣、忠臣卻不見容於小人、奸臣,最終冤死於奸人之手,成為千古冤臣。

    1450年八月,太上皇被瓦剌開恩放回京師,代宗安排其居住於南宮,軟禁起來。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一說為十七日),鎮朔大將軍武清侯石亨、右都督張軏、大宦官曹吉祥利用明代宗重病臥床不起之機,矯稱皇太后制,夥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助明太上皇復辟。太上皇朱祁鎮重新登臨闊別八年的金鑾殿,再次君臨天下,又成英宗了。

    幾個政變功臣加官晉爵、志得意滿後,皆將仇恨的目光投向眼中釘于謙,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於是唆使言官彈劾之。英宗認為于謙有功於國,猶豫躊躇而未忍心下狠手,徐有貞蠱惑道:“不殺于謙,此舉(指南宮復辟)為無名。”英宗“意遂決”。二十二日,少保、兵部尚書于謙遇害。

    忠臣冤死,那麼陷害忠臣的那幾個奸臣命運又如何呢?

    【徐有貞】徐有貞原名徐珵,進士出身,任侍講(官名,侍從皇帝、皇太子講授經義)。“土木之變”時英宗被瓦剌俘獲,朝中聞訊一片混亂,郕王朱祁鈺召集廷臣商議戰守之策。平素喜研究天文星象徐珵大言道:“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力主遷都避禍,即放棄京師南逃。兵部侍郎于謙當場斥責道:“言南遷者,可斬也。”否決了南遷,給徐珵來個下不來臺。徐珵大為沮喪,不敢再吭聲,還被人轟下朝堂。仇恨的種子,徐珵從此算是種下了。

    朱祁鈺即位,十分信賴倚重於謙,任用官員多由於謙決定。徐珵囑託于謙門客遊說,請求任國子祭酒(國子監長官)。于謙還真為徐珵向代宗求官了。然代宗還記恨他提議南遷的事,故而拒絕授其官。徐珵不知于謙已經向聖上舉薦了他,見未能如願,便誤以為是于謙從中作梗,阻擋了自己的官路,故對於謙恨之入骨。因自己徐珵的名字太臭,影響自己的仕途,故更名徐有貞。

    徐有貞因奪門之變功著,當即便被英宗命以原官兼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務,加兵部尚書。然好景不長,六月,徐有貞遭石亨排擠下獄,旋釋放;七月再次下獄,旋被罷官流放於金齒。二年後,石亨因罪下獄死,徐有貞得釋,歸還鄉里。但徐有貞為政之心不死,仍希望聖上重新召回朝廷重用,再列朝班。然希望終落空,徐有貞遂死了東山再起的心思,放浪山水間十餘年。1472年死去,年六十六歲。徐有貞雖得牢獄之災,罷官流放,但畢竟老死於家,鬧個善終。徐有貞善繪山水,有《武功集》。

    【石亨】石亨因功進封忠國公。說起來,于謙本是石亨的貴人、伯樂,是于謙薦舉石亨入京掌五軍大營,進右都督,封武清伯。瓦剌兵臨京城時,石亨積極協助於謙退敵,立有大功,進封武清侯,並與于謙結下了戰鬥友誼。然石亨恃功驕縱,“輒為謙所裁抑”,石虎由此甚是怨恨剛正無私的于謙,故而蓄意加害之。

    南宮復辟大功臣石亨自此恃功驕橫,數興大獄,盡攬大權,預朝政,大有權傾朝野之勢。久之,連英宗都有些忍受不了了。1459年,石亨侄子定遠侯石彪密謀鎮守大同,以與石亨表裡握兵權,內外為援。英宗覺其詐而起疑,遂將石彪下獄,將石亨罷官閒居。次年春,石亨又因侄孫石後等不軌,被下詔獄,坐謀叛律斬,籍沒其家資。一個月後,石亨瘐死(囚犯在監獄中因受刑或飢寒而致病或致死),其下場挺慘。

    【曹吉祥】曹吉祥因政變之功遷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嗣子(過繼的侄子)曹欽擢都督同知,封昭武伯。曹吉祥得勢後,多養門客,廣結朝臣,權勢與石亨相埒(等同),時稱“曹、石”。石亨出事被治罪,曹吉祥內心極不自安,漸生反心,家藏兵甲,日犒達官,多結死黨,準備謀逆。1461年七月,曹吉祥與嗣子曹欽於京城內謀反,發動兵變,事敗被擒。曹家滅族,曹吉祥被磔(古代分裂肢體的酷刑,即車裂)於市,在鬧市上被五馬分屍了,落得個比石亨更慘的下場。

    【張軏】張軏因政變復辟之功進爵太平侯。張軏出身顯赫,其父張玉是明成祖朱棣心腹愛將,“靖難之役”的大功臣。東昌之戰(1400年臘月)時,張玉為救陷於陣中東燕王朱棣而突入敵陣力戰,格殺數十人,身受重傷而歿於陣。朱棣稱帝,追贈張玉榮國公,諡“忠顯”;明仁宗時加封河間王。大哥張輔亦是了得,是位能征慣戰的統帥,率軍征服安南(今越南),因功封英國公,進太師,是朝廷頂級重臣,不幸的是,隨英宗徵瓦剌,於土木之變中遇難,追封定興王。之所以介紹張軏的家世,是說明這位功臣兼烈士之子、弟肯定不會有事,即便有事,也會大事化小的。

    張軏為張玉第三子。他恨于謙,是因身為都督的他曾率軍征伐南方起事的苗人失律,為剛正的于謙所彈劾,故而與內侍曹吉祥等皆素恨于謙,“于謙、王文、範廣之死,軏有力焉。”張軏因功進爵後,納賄亂政,其驕橫跋扈程度僅次於石亨,然卻平安無事。1458年,張軏故去,贈裕國公,諡“勇襄”,善終且死後哀榮。

    于謙德才兼備,志向高遠,懷報國之志,負經世之才,勇於用事,敢於擔當,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社稷,厥功至偉。雖遭群小陷害而蒙冤屈死,然其忠心義烈,可與日月爭輝,天地共存。誠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9 # 焚劍煮酒

    如果說王振是“明代”最大的罪人,那麼這四人的“罪惡”絕不下於王振。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文官徐有貞、武將石亨和宦官曹吉祥合謀發動政變,迎出被囚禁於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

    第二日,朱祁鎮再次登基成為皇帝,徐有貞等人因立下“從龍之功”(即幫助某人成為天子的功勞)而得到極高的封賞。

    封賞之後還有對前任帝王及朝臣的清算。

    復位當天,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等官員被捕。後於謙被以謀逆的罪名處以“斬絕”;王文等官員也都被論罪抄家。

    二月初一,廢重病臥床的景泰帝朱祁鈺仍為郕王(在監國前就是郕王),二月十九日,朱祁鈺暴薨。

    在這次政變中,即使是重新奪取皇位的朱祁鎮都不算最大受益人,獲利最大的還是一手製造“奪門之變”的四個主謀。

    (一)、“雖才不端”的徐有貞

    永樂年間,“成祖”(朱棣)曾問百官於解縉(時任內閣首輔),當時解縉對禮部郎中李至剛給出的評語就是“誕而附勢、雖才不端”。意思就是說他這個人趨炎附勢,雖有才華但人品不好。這個評語我認為同樣適用於徐有貞,徐有貞是有才幹的,但其品行確實差強人意。

    正統十四年(1449),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明軍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而大軍的覆滅意味著北方防務的空虛,蒙古鐵騎可以在大明的北疆肆意馳騁,甚至直插大明心臟——北京!北京城危在旦夕。

    兵敗的訊息傳至京城後,朝野震動!關於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危機,朝中大臣分為了三派:

    主戰派:主戰派的意見很明確,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和瓦剌戰鬥到底。其中主要人物以于謙為代表。主和派:主和派的意見就是既然“上皇(明英宗)被虜”,明軍精銳力量“三大營”也都葬送在土木堡,不如遣使向瓦剌求和,先穩住瓦剌,使皇帝平安歸來後再求對策。主“南遷”派:主“南遷”派也就是主“逃”派,這幫人的看法就是不如遷回南京(南京曾是明朝首都),避免北宋“靖康之恥”(靖康之變發生後,山河淪陷,宋徽、欽二宗及大多皇室被金人俘虜,受盡屈辱)的發生。其中主要人物以徐珵為代表。

    這時的徐珵還沒有改名徐有貞。宣德八年,徐珵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徐珵是一位全才,對天文、地理、水利,甚至陰陽術數之道都有些研究。

    “土木之變”發生前,徐珵就準確推算出這次出征必敗;所以在“土木之變”後,徐珵再次夜觀天象,得出南遷的結論。經過前一次推算的成功,徐珵此時可謂意得志滿,他在朝會上大聲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如不南遷,必將國破家亡(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

    就在這時,兵部侍郎于謙突然發聲打斷了他:“言南遷者,可斬也!”

    于謙的主戰思想得到了禮部尚書胡濙、戶部尚書陳循等重臣贊同。在孫太后的支援下,朱祁鈺被群臣擁立為皇帝,于謙升任兵部尚書,擔當保衛北京的總指揮。主戰的路線就這樣定了下來,而曾提議南遷的徐珵也就成為貪生怕死的笑柄。

    徐珵這個人熱衷於功名利祿,但現在什麼都沒了,因曾提議南遷,他受到百官譏諷,皇帝也始終都不肯批准他的升職報告。徐珵將這一切都歸罪給於謙,認為是于謙導致他落入今天的地步。在陳循的建議下,他改名徐有貞,默默等待復出和報仇的機會。

    復出的機會來的很快。當時黃河沙灣河段決口已達七年之久,朝廷前後派去多位官員都無法完全平息水患。前文中提過,徐珵這個人是個全才,對治水之道也頗為精通,且他已經改名徐有貞,皇帝(景泰帝)不知他便是當日的徐珵,於是在群臣的推薦下,徐有貞前往黃河治理水患。平息水患後,景泰帝親自召見他,並封為左副都御史。

    (二)、“有勇無德,利慾薰心”的石亨

    石亨確實是正統時期的傑出將領,他長期鎮守邊疆,多次擊敗瓦剌軍隊,還向朝廷上書,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比如屯田解決邊糧、如何選取優秀軍伍人才等。

    “保衛北京”時,經于謙推薦,石亨奉命掌管五軍大營,並與于謙攜手奮戰,打退了也先(瓦剌太師)軍隊,成功保衛了京師安寧。北京保衛戰結束後,石亨得到重用。

    石亨其實與于謙沒有仇怨,兩人還是在“京師一戰”中共同鎮守德勝門的戰友,但石亨這個人貪財好利,德行不端。北京一役後,石亨因功而封侯,世襲罔替”。于謙雖然得到皇帝極高的信任和賞賜,官居“少保”,但卻沒有實際的爵位(明代只有軍功才能封爵)。

    石亨對此心中有愧,他並不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於謙,為了籠絡于謙,石亨特意向皇帝奏請封于謙的兒子于冕為官,結果被于謙義正言辭拒絕。

    (謙言:“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且亨位大將,不聞舉一幽隱,拔一行伍微賤,以裨軍國,而獨薦臣子,於公議得乎?臣于軍功,力杜僥倖,決不敢以子濫功。”)

    石亨一片好心被當做驢肝肺,于謙反而指責石亨。從此,石亨便恨上了于謙。

    (三)、“無德無能”的曹吉祥

    曹吉祥是王振的門下,和王振屬於一丘之貉。

    曹吉祥這個人斂財無度,而且供養門客、暗藏兵甲,早有不臣之心。他曾經甚至問門客馮益:“有沒有宦官子弟做皇帝的例子”。而馮益竟然不知廉恥的說:“你的本家。魏武帝就是”。試問曹吉祥如何能與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相提並論。

    曹吉祥和于謙的仇怨也很可笑,完全就是因為于謙為人正直,所以曹吉祥嫉恨他。

    (四)、“墮落父兄威名”的張軏

    張軏的家族可了不得,張軏出自靖難功勳張家,其父為靖難首功——河間王張玉,其兄為一代名將——英國公張輔。

    既然出自這樣的家庭,張軏的才能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張軏曾隨宣宗征討作亂的漢王朱高煦;隨成國公朱勇出塞至氈帽山;還以副帥身份討伐麓川土司思任發。最後累功升任右都督,掌管京營。

    張軏是有功勞的,但與其父兄相比還是不值一提。其父張玉自不用說,靖難元勳,拼死保護朱棣而亡;其兄張輔亦是,征戰沙場數十年,打下整個安南(越南),其威名使安南人敬之如鬼神。

    到了張軏這一代,憑藉父兄的威名,才得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實在是“德不配位”,後被于謙彈劾,因此嫉恨于謙。

    奪門之變的過程

    介紹完這四個無德之人後,我再簡述一下“奪門之變”的過程。

    景泰八年(1457)正月,明景帝朱祁鈺病重,他召開信任的功臣石亨,命他代替自己行祭祀儀式。石亨見朱祁鈺重病纏身,似乎命不久矣的樣子後便動了別的心思。

    關於這裡,我還要插一件事情:“當時京中已有流言,說大學士王文在力勸朱祁鈺立襄王朱瞻墡的長子為皇儲。”如果王文勸說成功,那他必然是定鼎之臣,從龍首功。而這份功勞是如何都輪不到石亨這種武將的身上的。

    於是石亨決心將太上皇朱祁鎮請出來復位。他心知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這件大事,於是他找到了曹吉祥、徐有貞、張軏等人商議對策。

    這是一個很獨特的組合,這個組合幾乎包含了當時所有能說得上話的勢力,其中有代表內庭的宦官、有代表外廷的文官,還有武人集團和勳戚勢力,雖然他們四個不足以代表這四大勢力,但這個組合確實夠獨特。

    正月十六日晚,徐有貞、張軏、石亨等藉口加強守衛而帶兵入宮,他們與早就等候在宮中的曹吉祥會合,一夥人趕到南宮,釋放出軟禁在南宮七年的朱祁鎮。

    第二日,在群臣驚愕的目光下,徐有貞宣佈:“太上皇復辟了”!

    之後發生的事情正如上文所說,朱祁鎮對參與奪門的功臣進行了大力的封賞,對前任皇帝和大臣也進行了清算,不過在如何處理于謙的問題上,朱祁鎮倒也有過猶豫。

    徐有貞等人以“更立東宮,謀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將兵部尚書于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並向朱祁鎮請示以謀反的罪名將二人處以極刑。

    但朱祁鎮也不算太昏庸,他認為于謙是有功之臣,所以不忍將其殺害。但徐有貞等人清楚,于謙若不死,他們幾人將來也不會好過,於是徐有貞又進言:“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

    此話一句頓時令朱祁鎮下定決心。正月二十三日,于謙、王文等大臣被押解至刑場,處以斬刑。

    結語

    朱祁鎮復辟後,這四人都獲得了想要的權勢。他們四人曾互不相識,因為一個共同的目的——權力,和一個共同的仇人——于謙而走到了一起。趁明景帝病重之機,鑽了皇位更迭的空子,硬生生製造出一場奪門政變。

    為什麼說明代最沒有意義的政變就是“奪門”?

    當時明景帝已然重病在身,好像命不久矣的樣子,再加上明景帝沒有子嗣,這個皇位在很大機率上都會回到朱祁鎮這一脈,即使不是由朱祁鎮復位,也會由他的兒子朱見深繼位。

    再說即使按照朱祁鈺即位當年與孫太后的約定——由朱祁鈺登基為帝,但得立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雖然朱祁鈺後來因為貪戀權勢,違背了當初的誓言,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畢竟朱見濟早亡,朱祁鈺也沒有了子嗣。

    所以我認為朱祁鎮是被八年的幽禁生涯(瓦剌一年、南宮七年)關怕了,所以才會聽任徐有貞等人擺佈。

    據說在奪門前一日,于謙、王文等大臣已擬好摺子,準備奏請朱祁鈺復立朱見深為太子。可惜摺子晚呈上一日,否則也不會發生後來的清洗事件。

    為什麼我說“奪門四功臣”之罪不下於王振?

    雖然“土木之變”給明朝造成極大的損失,但在於謙等有為之臣的努力下,在明景帝的英明領導下,國家正在穩步向上發展。但後來發生的“奪門之變”卻又給了大明沉痛一擊,以于謙為首的有為大臣因為一些政客的私心而遭受無端罪名致死。土木之變時朝廷本就損失了一批朝廷大臣,在奪門之變後又損失了一批有為大臣。而徐有貞等人在掌權後的肆意斂財、大力安插親信等行為也使得吏治更加黑暗。這使剛剛有些轉機的明朝廷再度陷入低谷。

    當然,這四個奸臣的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

    天順二年(1458),負責處斬于謙等大臣的張軏突然去世,時六十六歲;

    天順二年,徐有貞與石亨、曹吉祥發生內訌,在石、曹二人的構陷下,被關進詔獄,貶為庶民。徐有貞因陷害於謙而遭百官仇視,始終無法得到起用,最後於成化八年鬱鬱而終,時六十六歲;

    天順四年,在擊敗徐有貞後,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最後被以謀反的罪名處以極刑;

    天順五年,曹吉祥與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最後兵敗被處以極刑。

    這四人最後還是得到了該有的懲罰。但最可惜的還是于謙,這位曾經力挽狂瀾,保大明再續江山社稷,最後卻因小人作亂而慘死。

    最後附上於少保詩一首,讓我們一同緬懷這位扶大廈於將傾的民族英雄: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10 # 安平144796971

    害死於謙的並不是什麼奸臣,而是被朱明朝廷稱“英”宗的朱祁鎮。徐世禎、石享等四個“奸臣”,只是朱祁鎮的白手套。朱祁鎮廟號“英”,就是稱讚他殺于謙殺得英明。說白了,是奸臣不奸皇帝奸。

    當“英”宗完成復辟後,開始卸磨子殺驢,這四大“奸”臣,均被甩鍋。徐世禎為英宗復辟立功最大,被撒職查辦,趕出廟堂,另三位沒有徐的下場好。

    朱明朝的鉅奸,就是皇帝自己,皇權從未傍落,所有的功臣良將,幾乎無一善終,怪誰?

  • 11 # 澳古說歷史

    造成於謙之死的,不止四人,較為人熟知的就有六人:太子太師石亨、司設監太監曹吉祥、都督張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楊善、太常卿許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貞。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登基八年有餘的朱祁鈺突發重疾,臥床不起,隱約有駕崩之兆。當代宗病重訊息傳出宮外時,朝野上下是暗流湧動,因代宗無子,彼時京中是謠言滿天飛,有說大學士王文正力勸朱祁鈺立襄王朱瞻墡的長子為皇儲,也有說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等文臣欲上奏代宗復立朱見深為太子。總之諸臣是各懷心思,皆想爭一爭那擁立之功。

    在文臣集團蠢蠢欲動,忙於擁立各自想擁立的皇族子弟之時,身為武將的石亨也未按捺住那蠢蠢欲動的心思,也想靠這擁立之功博得那顯赫權勢。但與文臣集團擁立朱見深一代的皇子不一樣的是,石亨確是別出心載,他想的卻是擁立被囚禁在南宮七年之久的前帝朱祁鎮。

    石亨等武將會選擇擁立朱祁鎮,無非就是擁戴朱祁鎮,政變成功的機率大點,且得到的回報也能更豐厚點。朱祁鎮畢竟曾經是皇帝,是先帝宣宗皇帝指定繼承大明基業的正統,擁立他為帝,有理有據,群臣斷無反對的理由。再者,以當時的局勢而言,朱祁鎮本是再也無望登基的,現在石亨等人擁立他,若他再次登基,勢必會因為感激他們,而給予他們重賞,作為發起人的石亨,更是有可能一躍成為朱祁鎮一朝最有權勢的人!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同司設監太監曹吉祥、都督張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楊善、太常卿許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以瓦剌騷擾邊境,保護京城安全為由,率兵入京城,直驅朱祁鎮居住的南宮。

    至南宮後,石亨讓人撞開那厚重的南宮宮門,迎朱祁鎮復位。此時雖是深夜,但朱祁鎮並未入睡,初見有諸多將士突然湧入,誤以為朱祁鈺想殺他,頓覺驚恐。誰料眾人一齊俯伏稱萬歲,朱祁鎮才明白這些人是想擁立他復位,這才放心。路上,朱祁鎮挨個兒問清諸人姓名,表示復位後定當厚賞,不忘拉攏功臣。

    就這樣,石亨等人簇擁著朱祁鎮來到東華門,守門計程車兵初見有大隊人馬欲衝入皇宮,自然是上前阻攔。這時,朱祁鎮就站了出來,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衛士兵見太上皇在此,自然是不敢阻攔,畢竟朱祁鎮餘威尚在,誰也不敢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去阻攔他。於是,石亨等就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入奉天殿登基復位。就這樣,朱祁鎮神奇般的再次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

    朱祁鎮復位後,不忘曾經對石亨等人許下的厚賞的諾言,下旨厚賞擁立他復位的那些臣子。石亨因有首功,得封忠國公 ,賜丹書鐵券;張軏,封太平侯,賜丹書鐵券;徐有貞,封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丹書鐵券,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曹吉祥,奉命總督三大營,嗣子曹欽升都督同知,後封昭武伯;楊善,封興濟伯,賜丹書鐵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兼禮部尚書;許彬,升禮部右侍郎、翰林學士,天順元年(1457年)六月,接替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

    可以說,在正統初期,這六人是一躍成為正統朝最有地位和權勢的人,除曹吉祥是太監無法得授高官外,其餘五人皆是封侯拜相,得受丹書鐵券,成為人上人。

    朱祁鎮對待功臣還算厚待,他並未像他先祖朱元璋一般濫殺功臣,除石亨、曹吉祥等自己作死外,其餘徐有貞、楊善等功臣皆得以善終。

    先是石亨、曹吉祥二人,他們就是實實在在的把自己給作死的。作為有著擁立首功的石亨,他原本是朱祁鎮最為信賴的臣子,朝中軍政事務皆有石亨一人說了算,彼時石亨的弟、侄家人冒功進官者50餘人,其部下親戚、朋友等攀親騙官者更多達4000餘人,滿朝文武的任免皆有他一人說了算,是說升就升,說貶就貶。

    但是,就算有著如此權勢的石亨,他依然是不滿足,先是逼迫英宗給他祖墓立碑(自永樂朝後,明廷就沒有給功臣的祖宗立碑的先例),又私自擴充府邸,逾越建造本由親王才能使用的府邸。而後,石亨更是夥同其侄定遠侯石彪借石家之勢意欲謀反,私造違禁的繡蟒龍衣、寢床。最終石亨是自食其果,為自己那填不盡的慾望付出慘重的代價。

    天順三年(1459年)秋,石亨受其侄謀反株連,削官為民,其朋黨,悉數罷黜。次年,蓄養無賴,窺測朝廷事被錦衣衛指揮使逯杲揭發,英宗下詔將石亨下獄,以謀反罪處斬,並沒收其家產。二月,沒等處斬,石亨就病死獄中。就這樣,曾經位極人臣的石亨,最終是死在了自己那填不滿的慾望之上。

    石亨因謀反病死獄中後,其所屬黨羽為自保,皆選擇投靠了當時的權宦曹吉祥。曹吉祥這人同石亨一樣,也是一個私慾很重的人,仗著擁立之功,他在朝堂上也是胡作非為,絲毫不把其他重臣放在眼裡。正統初年,英宗念其擁立之功,對曹吉祥的胡作非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未深究下去。但是,隨著石亨謀反事發,英宗對這些功臣是頓失信賴之心,開始有了提防。

    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曹欽對家人曹福來濫用私刑,被御史彈劾。英宗獲悉,遂命令錦衣衛指揮逯杲處理這件事,並降敕通告群臣,希望藉此事警醒曹吉祥,讓其收斂其行為,老老實實的過下半生。但是,讓英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本就是想借此事敲打一下曹吉祥,可曹吉祥卻會因此事直接行那造反之惡事。

    此時,曹吉祥見英宗居然因此時降敕通告群臣,誤以為英宗想對付石亨一樣,對付他,將他下獄處死。於是,為重蹈石亨覆轍,曹吉祥於是下定決心謀反。但是,在京中謀反可是輕易之事呢!明朝精銳盡在京師之中,而這些精銳又多數忠於英宗,因此當曹吉祥舉兵造反時,沒多久,曹吉祥之亂就被英宗平定。七月五日,英宗下令將曹吉祥以磔刑處死於市中,並將此事昭告天下

    除石亨、曹吉祥外,張軏、楊善、許彬和徐有貞等四人皆是善終,英宗並未對他們恩將仇報。先是張軏,因迎明英宗復辟有功,功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平侯,食祿二千石,賜丹書鐵券。天順二年(1458年)三月十六日去世,時年六十六歲,英宗下詔追贈裕國公,賜諡“勇襄”。

    再是楊善,楊善參預謀劃英宗復位有功,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封興濟伯,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兼禮部尚書。天順二年(1458年)去世,終年七十五,英宗下詔追贈興濟侯,賜諡“忠敏”。其次是許彬,英宗復辟後,升許彬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直文淵閣,與徐有貞共掌國事。同年六月,徐有貞被罷相後,許彬升內閣首輔,但未及兩月,因石亨的誣告,被貶南京禮部侍郎,尚未到任,再貶陝西參政。遭此惡運,心灰意冷下許彬索性不再做官,直接辭官歸家。成化三年(1467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年七十六,初未得到任何追贈,直到十年後,憲宗才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賜諡“襄敏”。

    最後是徐有貞,明英宗復辟後,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封徐有貞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是為內閣首輔,盡掌閣權。但不久,因與石亨、曹吉祥爭權失敗,在石亨的讒言下,徐有貞最終被貶為庶民,流徙金齒。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貞獲准“冠帶閒住”,恢復官員身份,但仍賦閒家中,因其曾讒殺于謙,所以終生未被啟用,直至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十五日病逝,年六十六歲,因生前有汙點,死後未被追贈。

    總的說,英宗一朝的復辟功臣,除曹吉祥、石亨自作孽不可活外,其餘功臣皆得善終,未被以各種理由誅殺。

  • 12 # 剛日讀史

    一,南宮復辟

    1457年正月,皇帝朱祁鈺病重,他把石亨叫到跟前,命他代行祭祀儀式,石亨看到皇帝的病容,心裡覺得這是個絕佳的機會,因此,事後他悄悄與陰謀小團隊裡的商討,趁皇帝病重,要為自己後路做打算咯。

    這個小團隊的人分別是:總兵石亨、太監曹吉祥、靖遠伯王驥、右都督張軏、吏部左侍郎楊善、左副都御史徐有貞。

    (石)亨受命榻前,見帝病甚,遂與張軏、曹吉祥等謀迎立上皇。——《明史》

    (明妃傳裡的景泰帝劇照)

    商討完畢,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秘密告訴她他們要扶朱祁鎮復辟一事,並說服了孫太后。石亨與張軏則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許彬商量,許彬聽到他們的密謀後,很是心動,不過他膽子比較慫,不敢幹這種大事,就找藉口說,老了不中用了,不過你們可以去找徐有貞。

    二人屁顛屁顛的去找徐有貞,徐老奸一聽密謀,大喜過望,隨即商量好今晚直接動手。

    在人員全部到齊後,一堆人亂哄哄的湧向皇城內宮,直奔南宮,然後放出被囚禁的朱祁鎮,擁護著他一起奔向大內,一群人來到平時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天門,守門衛士剛想阻攔,被朱祁鎮喝止,眾人進入了奉天殿,他們殷勤的把朱祁鎮扶上了龍椅,並接受徐有貞等人的萬歲朝拜。

    (奪門之變)

    之後,石亨用力敲響了鐘鼓,召叢集臣,剛好天微微亮,到早朝時候,群臣魚貫而入,抬頭一看龍椅上那位,全都傻眼了。

    徐老奸看到群臣愣住了,站出來大喊:“上皇復位啦!”朱祁鎮也適時的應和:“景泰帝病重,群臣迎朕復位,你們仍居原職,不必擔心。”大臣們一聽,得,換回原來的皇帝,還是他們老朱家做老闆,大家遂都對朱祁鎮大禮參拜,山呼萬歲,算是默認了。

    至於臥病在床的景泰帝,則在事後被朱祁鎮派人勒死了。

    《病逸漫記》:“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

    二,從龍有功,小人得志

    南宮復辟後,當初擁立朱祁鎮的復辟小團隊,個個升官發財,尤其是石亨,被封為太子太師、忠國公,開始權傾朝野,排除異己,八竿子都挨不著的親戚都來攀關係、求前程,這些來投機的人數多達4000。

    太監曹吉祥也因從龍有功,得到朱祁鎮的信任,他也飛揚跋扈,想要升官,都得用大把錢財賄賂他,而且他還大肆侵佔土地。

    徐有貞則由原職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開始成為復辟皇帝眼前的紅人。

    (大明風華里的徐老奸)

    張軏因功被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平侯,食祿二千石,賜丹書鐵券。

    楊善因參與復位有功,被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

    至於王驥,因為年老力衰,他為自己兒子要了個指揮儉事。

    三,于謙被害

    復辟後的朱祁鎮,是不想殺于謙的,因為他直到于謙有力挽大明未倒之功,又是大能臣、大忠臣。

    但是,徐有貞徐老奸以前因為首先提議南遷,被于謙喝止,後來于謙成了皇帝面前第一紅人,他又求于謙推薦,希望升官,于謙倒是幫忙了,但是景泰帝一聽他的名字,就不想用他。得到結果的徐有貞,以為是于謙不幫忙,因此他對於謙懷恨在心。

    朱祁鎮復辟後,他成了皇帝眼前紅人,看到敵人于謙被下獄,他就心心念念想弄死於謙。

    他聯合石亨、曹吉祥、張軏,向朱祁鎮進言,建議把于謙千刀萬剮了,朱祁鎮猶豫不決,徐老奸又添了把火說:“您要是不弄死於謙,你老闆的位置可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朱祁鎮一聽,對哦,于謙扶立的景泰帝,搶了本來屬於他朱祁鎮的皇位,不弄死他,怎麼標榜自己皇位的正確性?因此,朱祁鎮同意了對於謙千刀萬剮,可憐一代忠良的能臣、民族大英雄于謙,就被冤死於宵小之手。(其實談遷說得對,鬧劇般的奪門之變,如果於謙不默許,那幫子奸臣,根本不可能成功。)

    “及奪門功成,軏驟進侯爵,既與石亨等謀殺于謙,又誣廣同謙反,並斬於市。”——《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

    (于謙被害)

    這群奸臣,害死於謙,既而打擊了政敵,又瓜分了于謙的權力,更能排洩私憤,還真是他們的一石三鳥毒計。

    四,奸臣末日

    公元1460年二月,石亨侄子石彪,在擊退了韃靼2萬大軍的入侵後,上書奏請要鎮守大同,當時明朝為防禦外族,設有九邊兵鎮,每鎮總兵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石彪這個要求,引起了朱祁鎮的警覺,他馬上派人調查,尤其是抓住跑腿的千戶楊斌,嚴刑拷打之下,得出了石彪欲謀反的陰謀事實,朱祁鎮又派人抓住石彪審訊,果然是想謀逆,連龍椅、龍床、龍衣都準備好了。(筆者推測是朱祁鎮安排的,他不會允許權臣出現)

    呀豁,石亨你侄子造反呢,你這次還不死,朱祁鎮如是想。1495年,石彪受其侄子牽連,被罷官,所有石亨推薦的官全部擼光,一個不剩。又過了一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懷叵測,一個月後,石亨、石彪、侄孫石後,全部被處死。

    (朱祁鎮劇照)

    石亨被殺後,復辟小團伙人心惶惶,曹吉祥更是狗急跳牆,買通了蕃將曹欽,有心謀反,一個不小心,曹欽因為打了家人,就被朱祁鎮派錦衣衛來調查,曹欽心裡有鬼,不等錦衣衛來調查,就與曹吉祥約定裡應外合,攻入皇城推翻皇帝。

    誰知曹欽部下有個叫馬亮的都指揮,洩露了給錦衣衛,經過一系列的波折,曹欽倉促起事,剛好遭到旁邊的西征軍鎮壓,而在宮中的曹吉祥,還沒等到裡應外合,就被抓住,曹欽兵敗跳井自殺,曹吉祥被處以肢解極刑。

    至於徐有貞,早被石亨、曹吉祥兩人排擠到雲南,一直活到1472年7月15日,活了66歲才病死,呸,便宜了這奸賊。

    張軏也是老死,活到了1458年4月28日,又是壽66歲,呸,又一個奸賊逍遙法外這麼久。

    PS:筆者以人性推測,石亨、曹吉祥在奪門之變後,權傾朝野,禍亂朝綱,給朱祁鎮的皇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石亨的侄子石彪,還握有軍權,是最嚴重的,要命的是這群人還是無能之輩,霸佔高位,又有功勞不能輕易炒掉。因此,朱老闆想辦法先除掉石彪,再故意牽連石亨,就順利成章了,曹吉祥所謂的謀反,估計都是在朱老闆的操控下實現的,所有徵西軍就在旁邊等著平叛,之後的徐有貞被排擠、張軏等,對皇權無威脅,朱祁鎮就沒理會他們了,因此,他們得已自然死去。

    至於史書記載,一般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景泰帝是個好皇帝啊,被朱祁鎮黑成這樣。

    文:梁生

  • 13 # 帝國五千年

    于謙為明中期重臣力挽大廈將傾的明王朝,卻死於一場毫無意義的政變,使景泰八年的治理喪進,而參與政變之人後期都被封大官,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這些人最終也逃不過一死。

    毫無意義的奪門之變

    熟知大明史的都知道,明英宗朱祁鎮兩度上位,這為大明王朝的皇帝可謂是昏庸。朱瞻基死後朱祁鎮毫無懸念的繼承皇位,當時年幼的朱祁鎮依靠著三楊和張太后的扶持大明王朝正常運轉。

    朱祁鎮親政之後寵信宦官王振,然而大明王朝北方的威脅一直沒有消除,後來瓦剌也先發動對明戰爭,朱祁鎮也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

    朱祁鎮帶著二十多萬明軍精銳卻將軍事大權交於王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宦官,結果土木堡一役明軍精銳盡失。瓦剌大軍直入北京,好在朱祁鈺和于謙堅持保衛北京,最終贏得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

    而朱祁鈺順利登上帝位,在位八年時間整飭吏治將英宗一朝的弊病消除。然而因為冊立太子之事導致奪門之變的發生。

    擊退瓦剌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放回,而景泰帝朱祁鈺將其軟禁於南宮。為了維持帝位的穩固廢太子朱見深(朱祁鎮之子),艱難的立朱見濟為太子。結果天不遂人願年幼朱見濟不久病死,好在朱祁鈺還年輕可以再生一個。結果不久朱祁鈺卻生病了。

    景泰八年正月,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鈺聽聞早朝聲還以為于謙造反,結果太監來報是其哥哥登基了。朱祁鈺還連道三聲:好,好,好,不久病癒,在不久便離奇去世了。作為擁立朱祁鈺的于謙又被處死。

    發動奪門之變的人最後的下場

    參與這次政變的大臣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都因功受賞。

    徐有貞兼翰林學士,加兵部尚書之職,不久任內閣首輔。但是徐有貞當權之後逐漸疏遠一同參與政變的石亨和曹吉祥。之後被二人構陷先被貶下獄後流放雲南,但徐有貞結局還是不錯石亨和曹吉祥被處死後被英宗放回恢復官職,由於構陷於謙造時人唾棄,未能受到複用。

    石亨被封為忠國公,石亨受封后開始跋扈亂政將親朋任為官員並且收受賄賂,後因為子侄謀反下獄而死,家產被沒收。

    宦官曹吉祥因功總督三大營,並且賜予大量田產,子侄都進入錦衣衛要職。後來因為曹石政變被處死,處死之刑磔刑為古之酷刑。先骨肉分離,斷其四肢在割喉,可謂慘烈。

    除了以上幾人其他因參與奪門之變受賞的人都在曹石事件之後奪門之詞被禁,因奪門冒功的人也被割除,也算是明英宗的醒悟之舉。

  • 14 # 歷史學習者

    明朝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後,瓦剌騎兵長驅直入,直抵北京城下。面對危局,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指揮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救了大明王朝。可是八年後,于謙卻被五花大綁,推上了西市,最終落得抄家斬首的下場。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後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于謙主張兵貴在精,將貴謀勇,用兵貴在臨機應變,提倡“將士相習”,“管軍者知軍士之強弱,為兵者知將帥之號令”。所創團營之制,對明朝兵制影響很大。後明英宗歸國,于謙認為上皇雖回來了,但國恥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脫脫不花兩部人馬結怨已深,請求趁機派大軍,自己前往征討他,以報復從前的仇恨,清除邊患。景泰皇帝不準。又有楊俊(楊洪子)曾提議發兵征討瓦剌,于謙不準。

    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害死民族英雄于謙的四個奸臣是誰?他們最後的下場又是什麼?

    害死大忠臣、大功臣于謙的奸臣,罪魁是左副都御史兼學士、加兵部尚書徐有貞、忠國公石亨、司禮太監曹吉祥及太平侯張軏等人。

    害死於謙的奸臣主要有四個人,他們身份可不簡單,既是“奪門之變”的功臣,也可以說是明英宗的大恩人。這四個人分別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左都御史楊善。他們在奪門之變後,力主除掉于謙,甚至嚮明英宗說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武清侯石亨——謀逆被斬

    石亨(?-1460年),陝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臨渭區官路鎮)人。明朝將領,官至太子太師,封忠國公。

    早年抗擊瓦剌,頗有戰功。後於景泰八年(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辟,得以權傾朝野。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朱祁鎮不能忍受,罷其職,得罪瘐死獄中,盡誅其黨羽。後又以家屬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壽終正寢

    徐有貞(1407~1472年),初名徐珵,字元玉,號天全,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明朝中期宰臣。

    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官至左都御史。因謀劃明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後誣告殺害於謙、王文等功臣,獨攬大權。徐有貞獨掌大權後,與石亨、曹吉祥展開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明爭暗鬥,相互傾軋。因與石亨、曹吉祥交惡,出任廣東參政。後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雲南保山)為民。石亨敗亡,得以放歸。成化初年,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成化八年去世,年六十五。

    司設監太監曹吉祥——謀逆處死

    曹吉祥(?-1461年),永平灤州人。明代權宦。曾隸屬於王振門下,參與出征兀良哈。1452年,參與分管京營,累官至司設監太監。後來又與大將石亨等密謀,率兵迎明英宗復辟。天順初年,奉命總督三大營。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曹吉祥被英宗設計逮捕,事後被磔刑處死。

    左都御史楊善

    楊善(1384-1458年),字思敬,京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人。明朝中期大臣。

    楊善為人圓滑,善於雄辯。永樂元年(1403年),任鴻臚寺序班,進右寺丞。明仁宗即位,擢鴻臚寺卿。正統年間,擢為禮部左侍郎,明代宗派使瓦剌迎接明英宗歸國。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楊善參預謀劃英宗復位,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封興濟伯,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兼禮部尚書,尋改守正文臣。天順二年(1458年)卒,終年七十五,贈興濟侯,諡號忠敏。

    在明朝長達276年的國祚中,于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于謙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慧,保住了明朝政權。于謙的死亡其實是皇權爭奪的犧牲品。

    總結:于謙德才兼備,志向高遠,懷報國之志,負經世之才,勇於用事,敢於擔當,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社稷,厥功至偉。雖遭群小陷害而蒙冤屈死,然其忠心義烈,可與日月爭輝,天地共存。誠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15 # 金棠文化

    1457年,趁明代宗病重之機,以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張軏為首的文臣武將及太監,裡應外合,擁立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成功。他們為得到最高權位,不惜將於謙誣陷致死,靠著于謙的屍骨爬上了權力的頂峰。但是,他們不久就先後失寵、病死、下獄、被滅族。

    翰林侍講徐有貞知識淵博、頭腦靈活,但心術不正,總想以歪門邪道升遷。先是土木堡之變前,他自稱觀星象北京城要遭大劫,就將家人送回南方,當明英宗御駕親征時,他聲言英宗將難歸來。由於他預言的準確,使他贏得了很大聲譽。當英宗被俘,新登基的代宗召叢集臣商議對策時,徐有貞大聲說,根據星象只有南遷才能避禍,被于謙喝止道:“言南遷者可斬也”。接著,太監金英將徐有貞轟出大殿。北京保衛戰勝利後,大失面子的徐有貞多年未得升遷,後來他託大學士陳循在於謙面前為自己說話,想爭取國子監祭酒(國家最高學府校長)職位。對於徐有貞的才學,于謙還是給予肯定的,於是就向代宗推薦了徐有貞。對徐有貞較為了解的代宗說:“徐有貞雖然有才氣,但心術不正,如果讓他做祭酒,恐怕把天下的書生都教壞了。”因比,徐有貞的願望泡了湯,他認為是于謙作梗,更加懷恨在心。

    英宗復辟後,徐有貞進入內閣,掌文淵閣事務,成為內閣首輔,被賜世襲錦衣衛指揮使。一朝得志的徐有貞開始了對於謙的報復,他立時將於謙逮捕下獄,給他安上了一個“意欲謀反”的罪名,使這位大明功臣殘遭殺害。除了于謙,徐有貞還清除了一批“異已”。為大權獨攬,他又把矛頭對準了原來的同盟者石亨和曹吉祥,最後他敗在了此二人的聯手反擊。當英宗將徐有貞下獄並準備處死時,京城突降雷雨,京城很多建築物倒塌,石亨家也遭水淹,認為這是欲殺人造成,預示殺人不祥,徐有貞撿回一命,被判發配雲南,不到一年,石亨被斬,英宗解除了徐有貞的刑罰,讓他回到家鄉。他一直想東山再起,但因害死於謙的名聲太臭,朝廷大臣始終無人願為他說話,在苦苦等待十餘年後病亡。徐有貞從害死於謙到被免官僅四個月時間。

    石亨,靠自己的大刀衝鋒陷陣、縱橫疆場,一步步升至大同都督同知的位置,成為邊關高階將領。1449年,蒙古瓦刺也先軍隊擊敗大同守軍,斬殺大同一至三號將領,只有第四號將領石亨隻身逃回京城,因朝廷正缺軍事人才,未治其罪,令他回大同自行招募軍隊。土木堡之變後,輔政的于謙嚮明代宗推薦了石亨,提拔他為都督,封武清伯,掌管京師五營兵馬,成了京城守衛部隊的副帥,地位僅在於謙之下。石亨也沒讓于謙失望,他為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1450年,石亨又在邊疆打了勝仗,被景泰帝擢升為太子太師,賜世襲鐵券並提督團營。為回報于謙的伯樂之恩,石亨提議封賞于謙之子于冕,被于謙拒絕,使石亨頓覺大失面子,從此開始疏遠於謙。為加官晉爵,他終於勾結徐有貞對於謙下了手。

    因擁立英宗復辟成功,石亨被封忠國公,權勢熏天的他趁機將親戚朋友4000多人封了官,其侄石彪被封定遠侯,任大同總兵,掌握了邊關重兵。石亨為大肆賣官而動輒貶黜大臣。他後來越來越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上朝的時候,心情好了就去,心情不好連人都找不到。在朝上,如果皇上對他的建議提出不同意見,他就公然對皇上使臉色,有時還竟敢大發脾氣,這終於使皇帝失去耐心。先是手握邊關重兵的石彪以謀反罪遭逮捕,接著石亨也因謀反罪下獄,不久石亨死於獄中,一個月後,石彪被斬首。這一年是1460年,距于謙被害僅三年時間。

    曹吉祥,原是王振一夥,土木堡之變後,他另立門戶,因充當了“奪門”之變的內應,被英宗提升為司禮監主管太監,總管三大營,與石亨分享了京城軍政大權,其養子曹欽、曹鉉、曹鐸、曹旋等人,一個個官至都督,曹欽甚至做到昭武伯,門下豢養了幾千門客。

    在徐有貞被免官,石亨下獄死後,曹吉祥知道離他倒臺的日子將不遠了,於是,他作出一個“天大”的決定,攻下皇宮,自己當皇帝。1461年7月,曹吉祥開始了他的行動。他在皇宮當內應,由曹欽率門客進攻皇宮,在行動前飲酒時,一個叫馬亮的都指揮偷偷跑出向在朝房值班的吳瑾和孫鏜報了信,這使吳孫二人將情報報給了宮中,英宗及時逮捕了曹吉祥,使叛軍失去了內應,然後,孫鏜等人集結軍隊最終消滅了曹欽的叛軍,曹吉祥被凌遲處死。

    張軏,時任右都督,英宗復辟後,賜其太平侯,食祿二千,賜丹書鐵券。他在第二年即1458年病亡。其子張瑾襲父太平侯爵位。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革除奪門之變事功,廢張瑾爵位。

  • 16 # 藍風破曉

    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公元1457年)日夜,大明發生了一件大事,雖然沒有所謂的刀光劍影,但事情絕對夠大。

    就在這麼一個晚上,被軟禁了7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在文臣徐有貞、武將石亨、太監曹吉祥、張軏四人的支援下,發動了“奪門之變”。

    從1457年正月十七開始,明英宗再次成為了大明的皇帝。此時,進入了盤點和清算的時刻。曾經為明代宗效力的人,該調走的調走,該殺頭的殺頭,該免職的免職,但到了一個人,卻沒有了收拾的理由,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保衛了北京的大英雄于謙。

    于謙既沒有經濟問題,也沒有作風問題,處理起來實在棘手。當那四個人向朱祁鎮建議殺了于謙的時候,朱祁鎮說道:“他是有功的啊!”一句話,這人不好殺。

    此時,文人徐有貞說話了:不殺于謙,此舉無名。

    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正當名義而進行了上位,會被人看成是“篡位”。如果理由是“于謙有意勾結藩王圖謀皇位”,那就可以殺了于謙,而朱祁鎮的行為就顯得是正義的,畢竟,明代宗垂垂將死,又無子女,還政於自己的哥哥,這完全可以說得過去。

    於是,大忠臣大英雄于謙就此被殺。

    那麼,操作了“奪門之變”,殺了于謙的四位,最後怎麼樣了呢?我們一一說起。

    名門之後張軏(yue)

    張軏此人是大有來頭的,他爸就是為朱棣打天下的功臣河間王張玉,他大哥就是英國公張輔,是討伐安南的那一位。

    張軏的人生遠沒有父親和哥哥那麼精彩,但比平常人等還是要輝煌很多。在1450年時,已經上位到了右都督,總管京營。此時,張軏還是立下不少功勞的。

    但是,就在1451年,張軏因驕淫不道連坐下獄。這個罪名不太好聽,但靠著超強的人脈,張軏還是出了監獄。此後的時間裡,張軏是不得志的。

    但是,隨著明代宗病入膏肓,張軏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機會就是扶持被軟禁的朱祁鎮上位。

    1457年的奪門之變成功後,張軏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平侯,食祿二千石,賜丹書鐵券。

    此時,張軏感覺自己來到了人生巔峰,只是不美的是,他的年齡已經到了64歲了,老了,好日子沒過夠呢!

    僅僅一年之後,張軏就撒手人寰,一命嗚呼,享年65歲。

    武將石亨

    這是一位大明時期很知名的武將,身材高大,一臉的長鬍子。一上戰場,鬍子被風一吹,迎風飄揚,說不出的霸氣。

    在年輕的時候,石亨在邊關還是屢立戰功的。因此,也就成了一號人物。

    在北京保衛戰的時候,石亨在於謙的安排下,發揮出色,後來得以封侯。如此,石亨也就到了人生巔峰了。但是,于謙始終跟一座大山似的,橫在他面前,給了他無窮壓力,畢竟,北京保衛戰,功勞最大的是于謙,皇帝朱祁鈺最信賴的人也是于謙。

    石亨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在北京保衛戰後也曾經想拍于謙的馬屁,上書保舉于謙兒子于冕為官。但是,馬屁拍錯了,于謙不喜歡這一套,並斥責石亨:“身為大將,保舉私人,應予懲戒。”

    石亨聽到這話,氣得要命,在他看來,于謙迂腐到嚇人。他也明白了,自己和于謙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在皇帝朱祁鈺病重之時,石亨認為自己更進一步的機會來了,於是和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策劃實施了奪門之變。

    那石亨得到什麼封賞了?朱祁鎮復位後,認為石亨有首功,封其為忠國公,特加恩寵,言無不從。

    但是,皇帝的認可和寵信,讓石亨擺不清自己的位置了,在他的一手安排下,家族中人有50多人冒功取得了官職。而更誇張的是,石亨的朋友、鄉黨們打著石亨的名義,進行騙官騙財。石亨本人也是飛揚跋扈,儼然天老大,他老二。

    朱祁鎮終於忍不了了,在1459年,因為石亨侄子謀反,石亨就此受到牽連。1460年,石亨死在了獄中。

    石亨此人還是太過分了,但凡有那麼幾絲的收斂,也不至於人頭落地。

    有些人就是這樣,平常的日子能過得,但那潑天的富貴,是享受不來的。

    太監曹吉祥

    曹公公是那個年代相當火的一個太監,曾經是大太監王振門下。王振死在了土木堡之戰中,而曹吉祥卻仍然活躍在深宮內苑,這不是一般的太監,很有兩把刷子。

    曹吉祥因為策劃參與“奪門之變”有功,被封賞了大量的財物,並獲得不少的農田,不僅如此,還被安排協理京營軍務 。

    一個太監沒有後代,但人家有過繼的嗣子曹欽,這小子享福了,被朝廷升為都督同知,後面還被封了昭武伯。而曹吉祥的侄子曹鉉、曹鐸、曹䥧等也被朝廷重用。

    正應了一句古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和石亨一樣的是,這個太監也沒有約束自己的親戚,讓嗣子、侄子們盡情地飛揚跋扈,傲嬌無比。到了最後,曹吉祥的嗣子竟然舉兵叛亂,這哪能行?

    在1461年,曹吉祥被朱祁鎮設計逮捕成功,然後磔刑處死。(磔刑是古代一種酷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曹公公輝煌的日子,僅僅過了四年,就被自己葬送了。

    文人徐有貞

    要說奪門之變,誰的功勞最大?徐有貞。要問殺害於謙,誰的罪更大?徐有貞。

    徐有貞才是那個所謂的高手,策劃了整個奪門事變,又給朱祁鎮找到了殺于謙的理由。真是,不怕流氓壞,就怕流氓有文化。

    擁戴明英宗成功上位後,被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武功伯。

    從此,徐有貞就做了于謙的位置了。

    大家都知道徐有貞壞透了,太能幹了,因此,一場狗咬狗的戰爭開始了,石亨和曹吉祥合夥排擠徐有貞,終於,老徐被排擠到了廣東、雲南,並削職為民,流徙金齒(在今雲南)。

    而正是被夥伴給害了,和石亨、曹吉祥疏遠了,所以沒有受到後來的牽連,保住了性命。

    在石亨死後,朱祁鎮開始給徐有貞平反了。在1460年,先是說徐有貞無罪,允許回到家鄉。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又給徐有貞恢復了官員身份,俸祿和待遇全給提上來了。

    但是,始終因為害死了于謙,明憲宗朱見深並沒有給予徐有貞實際官職。

    徐有貞自負一身才華,但始終未重用,鬱悶至極。1472年,徐有貞終於離世,享年65歲,此時距離奪門之變僅僅15年。如果有來世,也許徐有貞會選擇放過於謙,畢竟,于謙的死只讓他短暫地輝煌過。

    都說天道有迴圈,想來不假,發動“奪門之變”,用計害死於謙的四位人物,其下場並不好,只是擁有了短暫的富貴,然後,要麼早逝,要麼被殺頭,要麼在不被重用中鬱憤而死。

    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 17 # 方圓論壇

    于謙之死確實非常的諷刺。從整體來看,于謙之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在明英宗被俘時,于謙為首的大臣為了大局穩定,所以擁立了朱祁鈺繼位。于謙的這種做法不管對於當時明朝政局,還是後世評價。于謙的做法都是非常正確的。但官場上哪來的那麼多對錯。于謙扶朱祁鈺上位確實沒毛病。但這只是在朱祁鈺做主的情況下。一旦朱祁鎮重新上位,那麼于謙之謙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了。及時明英宗朱祁鎮不想殺他,那也絕對會有很多人逼著朱祁鎮殺掉于謙。這幾個人就是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遭遇慘敗,明軍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也被俘虜了。此時明朝上下一片混亂,瓦刺人又想借著明英宗來騙開明朝城門進行擄掠。因此在綜合考慮後,于謙為首的大臣在向太后請示過後,認為應該給明朝選擇一個新皇帝。因此朱祁鈺上位,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這樣一來,明朝大局就穩定了,而朱祁鎮成為了太上皇,即沒有多大利用價值,地位還沒有多大改變,瓦刺人也不敢隨意傷害明英宗。

    後來瓦刺人看到在明英宗身上榨不出油水後,就索要了一筆錢財放回了明英宗。本身朱祁鈺不願意讓明英宗回來,擔心他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但架不住有人偷偷接回了明英宗。因此回到明朝的明英宗就成為了囚禁在宮牆內的太皇上。本來朝堂上雖然偶有不滿的聲音。但朱祁鈺還壓得住陣腳。但事情麻煩就麻煩在,朱祁鈺後來無後,再加上朱祁鈺病危。這樣一來朱祁鈺萬一死了的話,那朱祁鈺就是沒有繼承人的。所以很大程度上,朱祁鈺死了,還是明英宗重新上位。因此一些投機者就看到了機會,提前發動了兵變擁立明英宗復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的主角就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人、張軏四人。徐有貞此人功利心極強,在明英宗被俘瓦刺人入侵之際,他就主張遷都南京,結果被于謙果斷拒絕。朱祁鈺繼位後,徐有貞不僅沒落下什麼好處,還得了一個貪生怕死的惡名,遭無數人嘲笑。因此徐有貞對於謙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復。

    石亨本身和于謙沒什麼仇怨,而且兩人還聯手打退了瓦刺人的進攻。保衛北京城成功後,于謙還舉薦石亨升了官。之後功勞比石亨更大的于謙受到的獎勵卻沒有石亨高。石亨就想著自己私下裡回報于謙一下。因此石亨特意向皇帝奏請封于謙的兒子于冕為官,結果被于謙義正言辭拒絕。並且一通說教石亨不應該公器私用,舉薦一個能力不行的于冕。石亨熱臉貼了冷屁股,他自然就恨上了于謙。

    曹吉祥身為宦官,他貪婪無度,而且行為舉止還多有出格的地方。甚至於曹吉祥還有不臣之心,有謀反之意。曹吉祥這種人自然不受于謙的親睞。甚至還刻意壓制曹吉祥。曹吉祥也因此恨上了于謙。

    張軏雖然出身不錯,但他自己就是廢物。靠著家族關係才一路混了上去。于謙十分看不起這樣的。也多次談何張軏德行不休。張軏因此也深恨于謙。就這樣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張軏四人聯合發了奪門之變。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復位,本身明英宗不願意殺于謙,他知道于謙是功臣也是忠臣。但徐有貞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這就是提醒明英宗,當初擁立朱祁鈺的就是于謙,于謙不是你永遠無法名正言順的復位。因此明英宗同意了殺死於謙。

    于謙死後不久,明英宗就後悔了。不止如此,太后在知道于謙被殺也悲痛欲絕。索性舉頭三尺有神明,徐有貞後來和石亨等人爭權失敗被流放。後來雖然平反,但也沒辦法再入仕途,最終終老一生。石亨亦被捕入獄,死於獄中。宦官曹吉祥謀反事情敗露,被滅族。張軏在奪門之變後一年就死了,死因不清,但卻是死的最快的一個。

  • 18 # 江湖小曉生

    于謙把寶都押在了朱祁鈺身上,因此他就沒有給自己留條後路。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孫太后是朱祁鎮的生母,太子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兒子。

    而且明宣宗朱瞻基,只生了倆兒子,一個朱祁鎮,一個朱祁鈺。其中朱祁鎮是嫡長子,而朱祁鈺是庶出。最要命的是,于謙萬萬沒想到,朱祁鈺這傢伙生不出兒子來。

    準確來說,不是生不出兒子,而是生出的兒子沒了,這麻煩可就大了。朱祁鈺周圍到處都是朱祁鎮的至親,你說將來皇位會傳給誰?

    當然是朱祁鎮或者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這一脈,總歸不能從明宣宗朱瞻基的兄弟裡面挑選繼承了。所以說于謙千算萬算,就是漏算了這一條,造成了他悲慘的結局。

    那麼直接害死於謙的,是哪四位大人物呢?這可真的要好好顯擺顯擺了,分別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以及都督張軏。你非要說他們為何要弄死於謙,他們還真能說出個一二三點理由來。

    徐有貞被于謙逼著改名,奪門之變後被流放嶺南。

    徐有貞原來不叫這個名字,那麼他為什麼要改名呢?事情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當時還叫徐珵。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抓了以後,瓦剌人很囂張啊,一路南下打到了北京城門口。

    這個時候明朝內部發生了分歧,因為大家沒有主心骨。這個時候有一小撮人主張南遷,也就是學習南宋,放棄北方的半壁江山。其中提出這個觀點的就是徐珵。

    當徐珵剛提出來,于謙立馬就殺到了,于謙揚言:誰再提南遷,誰就應該被拖出去殺頭。此話一出,嚇得徐珵立刻把脖子縮了起來。

    此後于謙擋住了瓦剌人的進攻,保住了大明江山。這個時候徐珵的名聲就臭了,因為大家都記得他主張南遷。仕途上也不順利了,朋友們也少了,徐珵這心裡很難受啊。

    他想要請于謙幫他找個國子祭酒的工作,于謙的確也向明景帝朱祁鈺提了,可是朱祁鈺對徐珵這個名字那也是有印象的,就是那個主張南遷的嘛!這種人也能重用?於是駁回了于謙的提議。

    徐珵這邊不明就裡,他認為是于謙從中作梗,從此就在暗地裡恨上了于謙。在朋友的建議下,徐珵偷偷把名字改成了徐有貞,這才在大明官場上混了下來。

    奪門之變的時候,他是叫囂最兇的,因為他恨于謙。所以當明英宗朱祁鎮還在猶豫要不要殺于謙的時候,徐有貞揚言:不殺于謙,師出無名。這句話終於給了明英宗殺于謙的理由。

    于謙死後,徐有貞平步青雲,做到了兵部尚書,被封為武功伯。結果這幫人內部也發生了矛盾,因此徐有貞被石亨、曹吉祥等人排擠貶謫出了京城,流放到了嶺南。此後雖然被召回,卻也沒什麼大作用了,他在66歲時鬱鬱而終。

    石亨想拍于謙馬屁,結果拍馬腿上了,奪門之變後他被滿門抄斬。

    石亨是個英勇的將領,在京城保衛戰中,他被于謙推舉為都督,掌管五軍大營。與瓦剌人激戰多次,擊敗瓦剌領袖也先,因功被封為武清侯。

    可以說沒有京城保衛戰,就沒有石亨的崛起。而京城保衛戰的主導者,便是于謙。因此石亨本來還是很佩服於謙的,因為于謙在京城保衛戰中的表現,實在是太優秀了。所以石亨打算拍一拍于謙的馬屁。

    當時于謙的兒子于冕賦閒在家,於是石亨便打算讓于冕到朝中做官,這件事明代宗朱祁鈺也是認可的,可是于謙卻表示堅決反對。

    你反對就反對吧,為什麼要貶低石亨呢?于謙就是這麼一個耿直的人,他直言不諱地跟皇帝說,石亨這傢伙身為大將軍,不舉薦一些賢才,偏偏要舉薦我兒子,這不是徇私這是什麼?于謙的這個論據,簡直讓人拜服,老兄!你可以的。

    石亨被說得是滿臉通紅,沒想到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因此石亨也記恨上了于謙。在奪門之變時,石亨帶領一千多人馬,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人物。

    因功被明英宗朱祁鎮封為忠國公,一時間成為了權傾朝野的人物。他們石家也因此個個榮華富貴。可是不久之後,石亨家族過於囂張跋扈,朝中過半的武將都是他們家的門人,手裡還有上萬猛士為他們效力,因此石亨被明英宗賜死,石家被滿門抄斬。

    都督張輒和宦官曹吉祥都很討厭于謙。

    于謙是個耿直的人,他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出來說兩句。比如說張輒在徵苗的時候,不守法度,所以于謙果斷彈劾了他,從此張輒也就記恨上了于謙。

    張輒家可牛掰壞了,不是于謙得罪的起的。他老爹是靖難之役中的名將張玉,被追封為河間王。他哥哥張輔也是靖難名將,被封為英國公,土木堡戰死後,被追封為定興王。

    這種人犯點錯,糊弄一下也就過去了,可是于謙非要較真,所以說張輒覺得於謙很不給他們家面子,在奪門之變後,對於謙的死也沒少添油加醋。

    《西遊記》裡有背景的妖怪都被神仙帶回去了,沒背景的妖怪都被孫猴子一棍子打死了。張輒顯然是有背景的那種,因此他不光安享晚年,而且被封為裕國公,賜丹書鐵券。

    曹吉祥是奪門之變中的內應,作用也不小。但是此後他也開始囂張跋扈了起來,不僅和石亨爭奪權位,而且縱容養子曹欽謀反。最終被明英宗平息,曹吉祥和曹欽滿門抄斬。

    總結:有背景就能好好活,這就是人生。

    都是陷害過於謙的人,徐有貞、石亨包括曹吉祥,都不得善終。唯獨張輒加官進爵,榮寵一生,為啥?還不是因為有背景嘛!

    老張家幾代人的努力,最後也沒有多嘚瑟,石亨這幾個人剛上臺,就這麼活蹦亂跳,這不是找死嘛!張輒畢竟深通為官之道,所以才能夠保全家族命運。

    參考資料:《明史》

  • 19 # 史曉生

    害死於謙的四個奸臣分別是徐有貞、曹吉祥、石亨、張軏!

    奪門之變背後,趁勢而起的投機分子

    北京保衛戰後,正在“北狩”的明英宗朱祁鎮回到北京,景泰帝朱祁鈺隨即就將朱祁鎮安排在皇宮南苑,幽禁起來。

    在經過七年“囚徒”般的生活後,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文官徐有貞、武將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破開南苑門鎖,將朱祁鎮迎出來後,直奔大殿,並在早朝前敲響大鐘,宣告“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為帝!

    登基後的朱祁鎮,除了對徐有貞等有“從龍之功”的人進行封賞外,同時馬上開啟了對前任帝王及朝臣的清算,幹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

    ‘北京保衛戰中最大的功臣,民族英雄于謙以謀逆的罪名處以“斬絕”!

    此次明英宗復位,史書上稱之為“奪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最大的收益者不是復位的朱祁鎮,而是一手策劃了這場政變的四個主謀,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于謙於少保!

    奪門之變主要參與人員

    徐有貞:徐有貞原名徐珵,在瓦刺即將兵臨城下時,其提議南遷,被于謙喝止,淪為笑柄,不得不辭官改名,在北京保衛戰後,因其有治水才能,改名後的他被委任治理河道。

    徐有貞對於謙的仇恨,來自於朝堂上的那句:“建議南遷者,該殺!”,徐有貞因此被百官嘲笑,並且自此得不到重用,鬱鬱寡歡之下,聽從別人建議,方才改名,因此,他對於謙的恨意最深。

    石亨:石亨是朱祁鎮在北征瓦剌時的隨軍軍官,在土木堡大敗後,石亨僥倖回到北京後,與于謙一起組織了北京保衛戰,並且在戰鬥中表現優秀。

    戰後,論功行賞,石亨被封為侯爵,而鎮守後方的于謙因為沒有軍功,僅僅封了個太子少保這樣的虛職,石亨對此很過意不去,因此就向景泰帝舉薦于謙的兒子入朝為官。

    但石亨的一番好意被于謙義正言辭的拒絕,並且對石亨一番訓斥,至此,石亨就懷恨在心。

    曹吉祥:曹吉祥具有和王振一樣的特質,就是貪財,除此之外,還要一點別樣的心思,暗地裡蓄養死士,意圖謀反。還曾經問過自家的門客歷史上是否有宦官做皇帝?

    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曹吉祥立志要做曹操這個本家一樣的梟雄,因此就對皇位,起了心思。

    而他之所以針對於謙,原因很可笑,就是因為于謙正直,僅此而已。

    張軏:在這四個人中,出身最顯赫的,就屬張軏,他是明成祖時期重臣張玉的後代,妥妥的將門之後,就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身居要位。

    但到了他這個時代,就已經和祖上的風光相去甚遠,平日裡也有不少不法之事,被于謙彈劾後,就懷恨在心。

    奪門之變過程

    景泰八年(1457),剛過完春節的皇宮,瀰漫著緊張的氣息,景泰帝此時已經臥床不起兩個多月,因為景泰帝的長子朱見濟在年前夭折,皇太子之位一直沒有人選,被廢除皇太子之位的朱見深(朱祁鎮兒子),卻被朱祁鈺刻意忘記。

    眼看著朱祁鈺身體越來越差,此時,就有個人心思活絡起來,此時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是抓住,必將飛黃騰達,這個人就是石亨。

    石亨想趁此機會將關在南苑的朱祁鎮給請出來復位,但是茲事體大,遠不是他一人能做的,思來想去,就找到了另外三個人:徐有貞、曹吉祥、石亨、張軏!

    為何找這三個人?因為這三個人分別是朝中一個勢力的代表,文官、宦官、勳貴,已經石亨代表的武將,基本上將所有勢力給涵蓋,操作起來也更為妥善。

    正月十六凌晨,奪門之變正式拉開序幕!

    這四人糾結屬下,來到南苑,在破開門鎖後,對一臉茫然的朱祁鎮說道:“請太上皇復位!”

    朱祁鎮原本就對朱祁鈺有所怨恨,此時也就十分配合的跟隨這四人來到了大殿之前,此時,朝臣們即將上朝,曹吉祥利用朝臣就要集結的時機,宣佈朱祁鎮復位。

    而病臥在床上的朱祁鈺,聽到外面傳來的訊息後,卻又無可奈何。

    復辟後,石亨等人,向朱祁鎮進言,彈劾誣陷王文、于謙等人,罪名是意欲立外藩為王,但朱祁鎮在最初並沒有想殺掉于謙。

    徐有貞等人明白,若是于謙活著,他們就會被彈劾致死,因此,在一句:“于謙不死,此舉無名。”的蠱惑下,朱祁鎮腦子一熱,將於謙殺害。

    奪門之變經不起推敲

    正如在幾年後,大臣李贊對朱祁鎮所說的一樣:“皇位本來就是您的,談何奪門?”包括後世評價明朝這場皇權爭奪戰,用了“毫無意義”這個詞語。

    為什麼呢?在當時,朝中正值的大臣已經想到和處理朱祁鈺無後,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大機率是傾向於朱見深,而朱見深但是隻有七八歲,肯定不會有恩農光裡處理朝政,那麼攝政的,就是朱祁鎮。

    但奪門,改變了這一切,朱祁鎮被莫名其妙的請了出來,雖說又拿回了帝位,但真正的受益者,是背後這群投機分子

    而這四人,最終的結局也算是罪有應得:

    天順二年(1458),張軏突然在家去世,時六十六歲;

    天順二年,徐有貞被同夥石亨、曹吉祥彈劾,並且由於陷害於謙,其他同僚看不起,一直到成化八年鬱鬱而終,時六十六歲;

    天順四年,在擊敗徐有貞後,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最後被以謀反的罪名處以極刑;

    天順五年,曹吉祥與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最後兵敗被處以極刑。

    結語:奪門之變是歷史上最沒意義的皇位爭奪戰,但是當時的明英宗並沒有明白這一點,認為這幾個人有功,大肆進行封賞,並將于謙殺害,落下了個罵名。

    而參與奪門的幾個大臣,每個人都得到了他的應有的結局,也算是對得起冤死的于謙了。

  • 20 # 泉水土地

    關健是當李自成的軍隊來到北京城下的時候,大臣們看看掛在城樓上的於大人和袁大人的腦袋,想想算了吧!大明公司破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殘忍的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