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瑩

    李密絕非等閒之輩,年紀輕輕就志向遠大,救世濟民,自己不和家裡人商量就擅自辭掉官職,細心鑽研兵書和史書,最牛的恐怕就是和自己的好友楊玄感反隋,為了維護天下大義,自此走上了這條道路。

    但是結果卻並未讓人滿意,楊玄感此人也是生性多疑,怕李密的風頭在軍中高於他,所以他沒有采用李密貢獻的三策計謀中的上策,導致作戰失敗,成為隋朝軍隊的刀下魂。走投無路的李密的被逼上了瓦崗寨,入山為寇。

    李密剛進瓦崗寨的時候,此時的瓦崗寨的首領是翟讓,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翟讓一開始也對李密不是很信任,直到李密利用翟讓身邊的人向他獻計,跟他說以你之勇不該只屈尊於此,應該向前邁一步,爭取得到更多的榮華富貴。

    在李密的勸說下,翟讓聽從了李密的主意,開始領兵作戰,由於有李密出神入化的作戰本領,瓦崗寨一舉拿下諸多郡縣,我覺得李密一直積極的慫恿翟讓出兵作戰,肯定也與他自己希望走的更高、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有關。經過幾次戰役,李密贏得了翟讓的信任,翟讓也給於他較高的權力,在李密一舉拿下素有天下糧倉之稱的興洛倉,他不僅開放糧倉,救濟危難中的平民,而且還撫卹士兵,收穫了頗多的民心,使瓦崗寨的名聲得到進一步的遠揚,可以說是李密的加入,讓瓦崗寨的層次及目標提高了一個臺階。

    這是真正的頭領翟讓認為李密的才智都比自己的強,於是把瓦崗寨頭把交椅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自從翟讓讓位後,他基本上做的事情都是誘敵的工作,雖然李密坐上了首領的位置,並且對瓦崗寨作出了一番事蹟,但是瓦崗寨是翟讓建立的,軍隊裡還是有不少的翟讓的擁護者,有人便為翟讓打抱不平,勸說他拿回政權,翟讓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漸漸的把這件事拋之腦後。

    然而這些議論的聲音還是傳進了李密的耳朵裡,慢慢地李密開始相信並擔心翟讓會有所行動,狼子野心的李密越想越惱火,就想要恩將仇報,李密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在一次宴會中狠心的殺掉了翟讓。

    所謂樹倒猢猻散,翟讓的死多多少少的有擾亂軍心,認為李密不講仁義道德,連自己的恩人也殺掉,將士們對他的看法也改變了,結果就是導致李密在後面的戰役中屢戰屢敗

    李密殺掉翟讓的理由僅是因為心裡不爽嗎?

    首先是因為所處派系的不同,在瓦崗寨中分為義李密為首的蒲山公營集團,以及以翟讓為首的老勢力集團,還有變民集團,三個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營集團效忠李密,老營集團效忠翟讓,變民集團無所謂。

    所以鬥爭的焦點就集中在了蒲山公營集團和老營集團二者之間。其次是李密和翟讓的追求不同,一個具有遠大抱負,而翟讓只想安於守成,沒有上進心,自己的下屬對翟讓集團的行為也不滿,如果照這樣下去,瓦崗軍早晚會出亂子,所以李密覺得要想讓瓦崗軍形成真正的合力,必須要讓所有人的目標一致,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統一思想。

    可惜的是翟讓根本不聽李密的意見,最終導致一拍兩散,李密不得已殺掉翟讓。

    當時正在瓦崗風頭正盛,李密離天子之位僅一步之遙的時候,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宇文化及,他非要和李密爭奪洛陽,此時因兵敗投奔在王世充旗下的李密,原本想要聯合洛陽城內的越王楊侗一起抗擊宇文化及,但是遭到王世充的反對,畢竟在李密還沒有投奔王世充之前曾率軍打過洛陽,但是瓦崗軍戰死了不少,李密的作戰能力遭到將士們的懷疑,在與王世充的一戰中,李密也戰敗,瓦崗寨一大批將士都投奔了王世充,眼看大勢已去,想以死謝罪的李密在王伯當的勸說下,便投奔到了李世民旗下。

    可悲的是投唐後的李密不甘心受人侮辱,不甘居於人下,加上李淵有意逼反李密,李密心中的怒火被點燃了,所以起兵反唐,最終被唐軍所殺,自己宏偉的夢想就這樣結束了。

    李密中了李淵的計,去攻打了一根難啃的骨頭洛陽,還順水推舟把肥肉貢獻給李淵,被李淵耍得團團轉。

  • 2 # 小龍女5505

    瓦崗李密隋末群雄之一,一代梟雄,顯赫一時。有宏圖大志、也是一定才能謀略。可惜終心胸狹隘、生性多疑、雖有才能謀略可惜不是頂尖,不是能成大業之才。縱使瓦崗實力曾強大一時,最終依然以慘敗降唐、又復叛被殺而收場。

  • 3 # 航行世界

    李密與一般的農民領袖不同,他出身顯赫。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祖父是北周的大將軍,父親李寬在隋朝的爵位是蒲山公,曾經歷任地方刺史。李密出身於這樣的家族,年輕時就在皇宮中擔任衛士,後來有人勸他說,你天資非凡,不應該在皇宮中擔任衛士,應該讀書憑藉才學去做官。李密認為很對,於是刻苦讀書,他最喜歡史記中的項羽本紀,認為大丈夫就應該像西楚霸王項羽一樣威震四方,成為天下的主宰。當時宰相楊素聽說有個青年叫做李密才學不錯,氣度非凡,於是就把李密找來,經過一番交談,楊素認為李密的前途不可限量,於是對兒子楊玄感說,李密的地位雖然不如你,但是他的見識卻遠遠在你之上。你應該與他成為朋友,他將來會成為你的得力助手。李密就這樣成為了宰相楊素兒子楊玄感的密友加參謀。

    大業九年,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遼東,天下人已經疲憊不已。楊玄感對李密說現在就是圖謀天下最好的時候。天子遠在遼東,精銳軍隊都死在了戰場上,百姓對於皇帝怨恨不已,現在如果造反一定可以取得天下,李密也很贊同楊玄感的意見。楊玄感於是利用父親楊素的勢力發動叛亂,一時間四方向應,很短的時間就有了十幾萬的軍隊。在下一步進軍方向上,兩人意見截然相反。李密認為應該趁天子遠在遼東,封鎖天子的退路或者進攻長安,奪取關中作為一個牢固的基地與隋朝的軍隊長期對抗。

    楊玄感卻堅持只要打下了洛陽,隋朝的根基就會動搖,自己也會因為佔據首都而成為真正的皇帝,於是猛烈進攻洛陽,李密知道一味的拖延在洛陽城下,一旦隋軍趕到,沒有牢固根據地的叛軍將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李密在隋軍到達的前夕悄悄地逃跑了。事情正如李密想的那樣,楊玄感在洛陽城下遲遲無法攻克,隋煬帝的大軍趕到,叛軍一觸即潰,楊玄感被殺死,李密也成為帝國通緝的頭號逃犯。

    李密先後投奔了幾個農民武裝,都覺得他們成不了什麼氣候,於是很快再度逃亡。直到他遇到翟讓領導的瓦崗寨,瓦崗寨在附近的武裝裡屬於實力比較強大的,而且擁有一大批的猛將,這對於日後的發展壯大十分的有利。李密進入瓦崗寨首先送上一份大禮,他使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附近的農民武裝前來投奔,讓瓦崗的大小頭目對他刮目相看。之後他又讓人散播李密將成為天子的民謠,並且不斷讓人前來投奔李密,這樣一來他的身上就有了一種說不清的王氣。瓦崗的將領無不對他格外尊敬,他屢次使用計謀大敗官軍,聲望逐漸的超過了老領導翟讓。李密與翟讓之間的矛盾逐漸公開化,最終李密先下手為強,殺死翟讓,取得了瓦崗的領導權,但是這也為後來瓦崗將領之間的離心離德埋下了禍根。

    成了瓦崗老大的李密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進攻黎陽城附近的興洛倉。興洛倉是隋朝的兩大糧倉之一,另外一個是洛口倉。李密先是派出小部隊進攻興洛倉,佯裝不敵撤退,吸引敵軍追擊,大部隊則突然襲擊興洛倉,一舉攻佔了這個規模龐大的糧倉。在如何處理糧倉的問題上,體現了李密的高超智慧,他命令開放糧倉,四方的百姓可以自由的來領取糧食。

    瓦崗最大的敵人是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擁有二十萬原來隋朝的官軍,雖然整理實力不如瓦崗,但是卻佔據了堅固的城市,糧食也非常的充足。李密幾次進攻王世充,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沒有能夠徹底的殲滅王世充的主力部隊。李密認為洛陽軍隊的糧食供應全部來自於洛口倉。只要佔領了洛口倉,洛陽就指日可下。於是集中主力進攻洛口倉,王世充自然也知道洛口的重要性,自然是寸土不讓,兩軍圍繞洛口進行了殘酷的廝殺,最終瓦崗軍在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佔領了洛口,王世充也搶回了一部分的糧食。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王世充的糧食吃完之日。就是洛陽城破之時。命運偏偏和李密開了一個玩笑,一個局外人出現了。剛剛弒君奪位的宇文化及帶領十萬精銳禁衛軍從揚州北上,打算經過河南迴到老家長安。宇文化及的回軍路線正好經過李密的地盤。李密作為叛軍的領頭羊自然不會允許宇文化及大搖大擺的透過。瓦崗率先向宇文化及的軍隊發起進攻,隋朝的禁衛軍雖然失去了皇帝,但卻是思鄉心切,因此作戰極為賣命。瓦崗軍本想吃了宇文化及這個小餡餅,事實上卻發現是一個硬硬的窩窩頭,雖然勉強吃了下去,卻硌壞了自己的牙。

    瓦崗軍經過此次大戰損失很大,內部漸漸對李密有了怨言。為了平息內部的怨言,李密決定提前發起對洛陽的進攻,透過戰爭的勝利打消眾人的非議。瓦崗經過連番的血戰,已經非常疲憊,與王世充的戰鬥陷入了僵持。恰巧王世充的軍隊使出了一個奸計,大聲的高喊李密已經被斬殺,並拖出一個與李密外表類似的人的屍體,瓦崗軍以為主帥已經陣亡,軍心瞬間跌落到了谷底,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潰敗。此戰瓦崗軍損失極大,李密不敢再與王世充較量,不得已投降了李淵。一代梟雄走向了末路,後來由於李淵的猜忌,李密不得已再次逃亡,這一次他失去了好運氣,在逃亡途中被追兵殺死,他的人生傳奇至此終結。

  • 4 # 經典守望者

    李密翟讓確實在隋末風雲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僅限於初期。相較於孟海公,,徐元朗,輔公祏等人,他們的實力確實強大。可是隨著李淵,薛舉,王世充也加入了群雄逐鹿的隊伍中,他們的弱勢和短板就暴露出來了,最終只能是慘淡收場。

    首先,自我內訌。這是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的通病。瓦崗軍為翟讓所創立,一時之間甚至控制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但是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權力的觀念太過於模糊,李密是後加入瓦崗軍的人物,由於才能出眾,威望日盛,因此翟讓竟然將最高權力的寶座禪讓與他。但是李密卻仍不放心,加上本身翟讓為人粗魯貪財,大業十三年,李密殺翟讓徹底獨攬大權,但是也讓內部的人心出現了散亂,這種危害是循序漸進,深入骨髓的的。

    第二,策略失當。瓦崗寨完全充當了反隋大業的急先鋒,時刻都在最前線,這就使得雖然消耗了隋軍主力部隊,但是自我的損傷也很大。之後又進行了長時間的洛陽圍困戰,洛陽是天下第一堅城,長期圍困之下無果,反而將整個軍隊的力量拖垮。這充分證明,瓦崗軍靠著的是一腔熱血,太過莽撞,缺乏文臣集團的統一規劃,所以最終鎩羽而返。

    第三,隨著李淵,王世充,劉武周等人坐大,他們不是有突厥的支援,就是原本的豪強貴族。可是瓦崗李密卻內無補給,外無強援,屬於是孤立狀態。面對著王世充,李淵等人的正規軍,難免會落於下風,最終慘敗。

  • 5 # 李飛熊

    歷來的農民起義戰爭,最後往往會被官僚階級或者地主階級摘取勝利果實。比如西漢末年的綠眉、赤眉,隋末的農民起義等,莫不是如此。

    瓦崗寨農民起義,是起義時間最早,發展規模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在逐漸的鬥爭中,瓦崗軍也發展為隋末農民起義軍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那麼,瓦崗軍為什麼失敗了呢?

    領導階層的轉化埋下了內鬥的隱患

    瓦崗農民起義是由翟讓建立的,而翟讓出身社會底層。在翟讓領導下,瓦崗起義軍逐漸發展壯大,而就在此時,李密前來投靠了翟讓的瓦崗軍。

    李密出身隋朝貴族,從小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後來參加了好友楊玄感的反隋活動,失敗後逃亡江湖。眼看農民軍起義形勢大好,李密經過一番仔細考察後,投靠了當時實力最強的翟讓部隊。

    在投靠了翟讓後,李密屢次貢獻奇謀,使得農民軍取得了相當大的勝利。在一步步勝利中,翟讓逐漸喪失了領導權。而瓦崗其他將領,包括翟讓在內,都對李密十分信服。在這種背景下,李密被公推為領袖,稱魏公。

    然而翟讓的一些老部下並不甘心,眼見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現在的瓦崗軍領袖,未來就可能是皇帝,因此紛紛勸說翟讓奪回自己的權力。時間一久,這樣的訊息便傳到李密耳中,最終趁一次酒宴的時候,李密殺掉翟讓。

    這是一次公開分裂起義軍的嚴重政治事件,此事過後,瓦崗上下將領開始互相懷疑,影響了內部的團結,也給隋軍反撲提供了機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起義軍的實力。但更要命的是,在一系列勝利面前,李密開始驕傲自大,選取了錯誤的策略,註定了最終失敗的結局。

    李密的迅速腐化以及戰略選擇錯誤

    李密領導瓦崗軍取得一系列勝利後,逐漸開始有了驕傲自大的情緒。原本的李密,能夠和上下一心,軍士同苦。但隨著逐漸勝利,李密開始迅速腐化,不恤士兵,而注重個人的享樂。

    此外,在面臨瓦崗軍生死決策上,李密也犯了致命錯誤。原本在楊玄感起義之時,李密就建議楊玄感趁機拿下長安,佔據關中以爭奪天下。

    但等到李密做了瓦崗軍的頭領時,卻率領軍隊在洛陽死磕,沒有聽取手下先佔據長安的建議。而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隋朝主要勢力分佈在洛陽周圍,僅洛陽就有20萬兵馬。而當時的長安附近,隋朝的兵力薄弱,容易攻取。

    在如此重大的戰略選擇上失誤,自然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後果。等到李淵佔領長安後,坐觀李密和隋朝以及其他軍隊互相損耗,坐收漁翁之利。李密的固執己見,最終也使瓦崗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從此以後,李密率領的瓦崗軍,便被牢牢地拖在了洛陽城下,洛陽成為瓦崗軍脖子上的一根勾魂鎖。

    後來,在王世充的反撲之下,李密又急於決戰,再加上瓦崗內部將領的叛降,使得起義軍遭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損失。最終,李密不得不投靠李唐,瓦崗農民起義軍最終完全解體,徹底消失。

  • 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隋末大亂時期,天下群雄並起,而李密率領瓦崗軍率破隋軍,聲勢大震,曾是最被看好的一支勢力,但是最後李密卻是兵敗降唐,又因企圖叛唐自立而被殺。

    李密之所以淪為如此下場,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恩將仇報,聲譽受損。

    瓦崗軍的創始人是翟讓,而非李密。李密因為參加楊玄感叛亂,被隋朝通緝,幾經輾轉逃到瓦崗山,深得翟讓信任,並被任命為軍師。李密的加入讓瓦崗山這支軍隊戰鬥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在李密的帶領下,瓦崗軍擊敗並斬殺隋將張須陀,殲滅楊桐的征剿軍隊,立了大功。翟讓自知才能不如李密,於是將瓦崗軍首領位置讓給了李密,而自己成了司徒。

    但是隨著瓦崗軍不斷壯大,翟讓的親信勸說翟讓奪回大權,架空李密,他的兄長也勸說翟讓做天子,雖然翟讓並未答應,但是訊息卻傳到李密耳中,他一不做二不休,假稱讓翟讓赴宴,卻在席間殺死了翟讓。雖然李密的政變是成功的,但是李密如此對待自己的恩人,卻不能不在翟讓舊部心中留下陰影,削弱了瓦崗軍的凝聚力。這也導致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後,不久就四分五裂,各奔東西,瓦崗舊將沒有成就李密的新王朝,卻大都成為了李唐王朝的工程。所以,人們流傳“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戰略失誤,判斷混亂

    瓦崗軍的戰略目標一直是東都洛陽。在進攻東都洛陽的過程中,李密還發布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宣佈了隋煬帝十大罪狀,說"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從這方面看,李密與隋王朝已經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了。而且此時像竇建德等實力人物都歸附李密,希望他稱帝。

    此時李密大有一舉滅隋之勢,但是情況卻發生變化,在李密殺死隋煬帝北還的時候,洛陽附近是必經之路。洛陽楊桐派人聯絡李密,並許諾事成之後,讓李密執掌朝政。李密聽說後大喜過望,立即上表乞降,表示要透過討伐宇文化及贖罪。於是,李密的戰略目標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從滅隋變成了助隋,希望去當大隋的輔政大臣。

    李密拿出最精銳的兵力進攻宇文化及,最終落得兩百俱傷。史載“其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而就在他與宇文化及拼殺時,王世充也奪取了洛陽的實權,李密輔政最終成為泡影。不僅如此,王世充趁李密與宇文化及大戰疲憊之時,大敗李密,使瓦崗軍遭到重創,導致瓦崗軍許多將領或者投降王世充、或者降唐,像秦瓊、程知節等是先投降王世充,後來又逃到唐朝。李密無法也只得投降李淵。

    謀求再起,最終被殺

    李密投降李淵以後,本來期望甚高,見到李淵迎接的使者,李密大喜,並說“我擁眾百萬,一朝解甲歸唐,山東連城數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當盡至;比於竇融,功亦不細,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誰知到了唐朝,卻僅被封為掌管皇室膳食的“光祿卿”這樣的虛職。一代梟雄落得如此下場,自然心有不甘。於是,李密向李淵進言要去山東收攏舊部歸降唐朝。李淵假意應允,派李密和舊部王伯當、賈潤甫一同去山東招降舊部。但到中途,又派人召回李密。但是,李密認又怎麼肯再回去,於是殺死李淵使者,派人告訴舊部張善相接應,但還沒有等到張善相,李密就被唐將盛彥師所殺。

  • 7 # 知無為而有益

    李密其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生長在長安上流社會,李密未發跡時,見識遠,策略多,為別人出過很多非常高明的主意。

    後李密投奔瓦崗翟讓,李密大放異彩,翟讓自嘆不如,主動把一把手的位置讓給李密,甘願給李密做小弟,李密走向自己人生的輝煌時期。

    有人說權力容易降低人的智商,使人低能,這在李密身上表現的十分明顯,李密在權力中迷失了自我,屬下的建議也不能接受。

    以前奇計疊出的李密,在自己手握一把好牌時,卻連出昏招,戰略上接連出現重大失誤,本可以輕取長安,席捲天下,李密卻選擇死磕王世充,宇文化及,結果良馬勁卒,傷亡殆盡,走向滅亡。

    如果李密還像以前清醒高明,恐怕下一個王朝姓李,只不過,開國皇帝叫李密,而不叫李淵。

    歷史沒有假如,歷史就是歷史。

  • 8 # 旅行者說文史

    瓦崗寨是隋朝末年眾多農民起義中聲勢比較浩大的一支,起初,東郡韋城(今河南安陽市滑縣)法曹翟讓,因為違法亡命於瓦崗寨(今河南滑縣瓦崗寨鄉),率眾起義,隨之控制中原地區有三年之久。

    他讓瓦崗軍走向了鼎盛

    李密出身高門士族,他的曾祖父李弼和宇文泰、李虎(李淵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元欣、侯莫陳崇並稱西魏八位柱國大將軍。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十月,李密來到了瓦崗寨。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李密的領導才能越來越突出,翟讓自覺不如李密,於是在大業十三年二月,推李密為瓦崗軍首領,上尊號為“魏公”。

    李密掌權以後,在下天反隋人士中取得了較高的聲望,各路起義軍紛紛前來投靠,擁有了秦瓊、程咬金、王伯當等強兵干將。

    大業十三年四月,李密率軍攻佔了隋朝第一大糧倉洛倉(今河南省鄭州市鞏義河洛鎮七里鋪村以東的黃土嶺上)後,打開了倉庫,聽憑百姓拿走糧食,連老人婦女也揹著孩童趕來,路上絡繹不絕,多達幾十萬人,李密威望大增。就在這個時候,李密釋出了討隋檄文,在文中他號召全國有識之士聯合起來,共同推翻隋朝的統治。

    檄文歷數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禍國殃民的十大罪狀,還寫道:“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意思是說,把南山所有的竹子砍了製成竹簡,也寫不完隋煬帝的罪行;決開東海的堤壩,即使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煬帝的惡行也沖刷不完。這就是成語“罄竹難書”的來歷。

    就在瓦崗寨的鼎盛時期,李密沒有聽從謀士柴孝和的建議,放棄了長安,而是固執的要先攻打洛陽後再圖長安。在《隋唐演義》中,描述成了李密之所以要先圖洛陽,再圖長安的原因是為了要從王世充後中爭奪隋煬帝的蕭後。

    洛陽城是隋朝的中心城市,城池堅固,要攻下他何其容易。就在李密的軍隊和王世充的十萬聯軍隔水相對之時,遠在太原的李淵已經率領他的部隊向長安走去。

    李密在於王世充的交戰中,雙方互有勝敗,就在雙方膠著之際,瓦崗寨內部又出現了內亂。當初翟讓之所以讓位於李密,就是認為李密有王者風範,而如今瓦崗寨這般慘境,讓翟讓不禁後悔當初的決定。所以,翟讓的手下就謀劃讓他重新掌權瓦崗軍。

    然而,就在翟讓還沒有采取行動的時候,訊息已經傳到了李密的耳朵裡,於是,李密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讓瓦崗軍又走向了覆滅

    這一天,李密設宴招待翟讓、單雄信、徐世勣(就是後來的李勣)等人。在宴會上,李密讓每個人的侍衛都退出帳外,拿出一把弓交給翟讓。翟讓拿到這把弓後愛不釋手,就在這個時候,李密的手下蔡建德抽出寶刀,從背後砍向了翟讓,當場將翟讓殺死。參加這場宴會的除了單雄信和徐世勣外,無人得以逃脫,都成了李密的刀下之鬼。

    李密雖然透過此次內亂獲得了勝利,但是也讓瓦崗各將領心寒,在裴仁基、祖君彥、程咬金等被王世充所擒後,單雄信也以為李密不是明君,乾脆投降了王世充,瓦崗寨從此走了沒落。

    李密和王伯當無路可走之際,只好率殘部投降了李淵。李淵對前來投降的李密相當客氣,並賜他邢國公的爵位。然而,高官厚祿並不能滿足李密的野心,不久以後,他就密謀反唐。

    於是,李密主動向李淵請命,要去關東招撫自己的部下,當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明白起來,就派出使者召李密回去。

    李密見使者到來,大為恐慌,以為自己的形跡已經敗露,於是他就殺死了李淵的使者,公開反叛唐朝,並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當他走到熊耳山(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的時候,被盛彥師斬殺,王伯當也沒能逃過此劫。

    結語

    李密是隋唐時期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帶領的瓦崗軍在隋朝末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瓦崗寨從一個以農民為基礎的起義軍,發展為一支實力強勁的軍事力量,這都利益於李密的正確領導。然而,在瓦崗軍後期,李密剛愎自用,謀殺翟讓,最終使瓦崗軍分崩離析,走向了滅亡。

  • 9 # 九頭鳥漫談文史

    隋末群雄逐鹿,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密是最早參與反隋的貴族,出身關隴,且具有很高名望的李密曾一度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麾下瓦崗軍事集團中文臣猛將如雲,兵馬數十萬,糧草無虞,包括河北、山東、淮北在內的大部分起義軍都奉李密為主,甚至連佔據關中的李淵都承認李密是反隋盟主,聲威赫赫,可實力最強大的李密卻是隋末群雄中最早出局的諸侯之一,原因為何?本文略做推論。

    殺翟讓導致瓦崗寨現裂痕,眾心不齊

    李密在上瓦崗寨之前是隋朝通緝的要犯,因為他出身關隴貴族的身份,算是楊廣最痛恨的造反者之一,瓦崗創立者翟讓不懼隋朝官軍的打擊,收留了猶如喪家之犬的李密,並且因為李密超級高的名望,還把瓦崗之主的位置也讓給了李密,可以說,翟讓對李密有大恩,但李密卻為了樹立在瓦崗軍事集團中的權威將翟讓殺害。

    或許兩人在某些事情上有分歧,但無論怎麼看,翟讓都不應該死於李密之手,哪怕是假借他人之手幹掉翟讓也能稍微堵住紛紛人言。李密殺翟讓直接導致了瓦崗寨中的裂痕加大,或許權力統一了,但戰鬥力卻下降了,原翟讓的很多部下都會對李密抱有不滿之心,這其中還包括原隋朝將領張須陀的部下,如秦瓊、羅士信等等。

    秦瓊、羅士信本來就是被迫投降瓦崗,現在還發現李密的不仁,更加對瓦崗離心離德,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將領都不會為李密死戰,於是,李密所率領的瓦崗軍只能打順風仗,沒有韌性,經不起失敗,一直打勝仗還好,大家還能勉強擁護李密,但只要出現敗仗,就無法聚齊人心,這也是後來李密敗給王世充一次之後,就一蹶不振,且部下紛紛投降王世充的原因。

    瓦崗寨看似強大,實際上屬於無根之源

    瓦崗寨地處中原腹地,在軍事上是典型的四戰之地,和李密轄地接壤的有李淵、王世充、蕭銑、竇建德、杜伏威等等,隋末群雄中幾乎所有的實力派都和瓦崗集團直接接壤,稍有不順,就會被四處敵人啃食。最關鍵的是,李密統領的瓦崗集團雖然聲勢浩大,可在當時真正的實力派(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眼中,依舊是無根之源。

    原因也很簡單,李密沒有佔據天下兩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的任何一個,也就是長安和洛陽,在當時掌握著絕大部分社會資源的貴族們眼中,只有佔據長安或者洛陽才是有穩固根基的天命之主,李淵就是拿下長安才獲得了整個關隴貴族集團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援,王世充也是佔據洛陽才有膽量以一城之地建國稱帝。

    可李密所佔據的瓦崗寨就在洛陽旁邊,但他始終沒能攻佔洛陽,也沒有向西攻入關中,看著好像四方臣服,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群雄都以李密為盟主,但本質上也就是佔據著瓦崗山寨的賊寇,當各地群雄紛紛稱王稱霸時,李密的部下勸說他稱帝,他卻知道,沒有長安、洛陽任意一城在手,稱帝在政治上就是沐猴而冠。

    李密無論有多少軍隊,佔據多少城池,但他因為無法佔領長安、洛陽,所以得不到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的全力支援,最主要的就是人才上的支援,所佔據的地方也因為無人可用,大部分只能依靠當地豪強和世家管理,當他落敗時,這些牆頭草馬上就會轉身投靠他人,如果有長安、洛陽在手就不同,即使外圍失敗,根基還在,別人的忠心度也會高很多,不至於一敗就垮。

    綜上所述,李密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虛假的繁榮,比他造反還晚的李淵佔據長安後,以關中為根基,抗壓能力比李密的瓦崗軍事集團就強太多,李淵的發家之地太原曾被劉武周佔領,可李淵轉頭就能依靠關中的資源出兵把太原奪回來,李密卻只能依靠臨時奪佔的糧倉支撐自己的軍事行動,至於眾多的地盤,都是隨時搖擺的兩面派管理的,不可靠。

    特別是人才方面,瓦崗寨的將領雖然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單雄信、徐世績、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等,都是隋唐時期著名的戰場英豪,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山東豪傑全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家能全力支援該勢力的關隴貴族或山東士族,而要得到他們的真心支援,就必須佔據長安或洛陽其中一城。

    因此,李密的勢力雖然強大,但失敗是註定的,戰略出發點比老謀深算的李淵可差得太多,同是關隴貴族出身,李密的戰略太失敗,李淵一開始就盯著關隴貴族的支援而去,李密卻是藉助草莽豪強壯大,本來他的名望是超過李淵的,反隋也比李淵早,但他卻沒有藉助貴族的身份和真正的資源掌握者親近,最終因底蘊不足遭到無法翻身的慘敗。

  • 10 # 好古不怠

    由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實力強大,屢破隋軍,更是有單雄信、羅士信這樣的猛將,可謂盛極一時,但為什麼實力強大的瓦崗軍卻最終慘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讓我細細解答。

    一、瓦崗軍內訌

    瓦崗軍原是由翟讓創立的。李密歸附翟讓之後,多次獻計,讓瓦崗軍的勢力不斷壯大,此外,李密還助翟讓大敗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陀,並且當場斬殺張須陀,瓦崗軍因此聲名大振。

    李密是北周魏國公、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家世顯赫,又屢破隋軍,威望很高,翟讓等眾人於是推舉李密為首領,建號魏公。但翟讓的部將王僧儒害怕李密的威望,便勸翟讓總覽各種軍務,收回李密的權利,翟讓的兄長翟寬同樣如此勸他。這件事被李密聽到了,便想除掉翟讓等人,以此鞏固自己的位置。正好當時大敗王世充,李密便在第二天設立慶功宴犒勞有功將士,翟讓也在其中之列。李密在自己住處親自招待翟讓,又拿出一把好弓讓翟讓鑑賞,但他趁翟讓拉弓之時,命武士將他殺死,同時還殺了他的兄長翟寬和部將王僧儒。因為翟讓的死,導致士兵發生動亂,徐世勣也差點被混亂計程車兵殺死,可見此次內訌使瓦崗軍軍心不穩,白白折損了許多軍士,使瓦崗軍的軍事實力受到了削弱,這也為李密後來兵敗埋下了伏筆。

    二、隋軍軍力不弱

    當時與瓦崗軍交戰的隋軍主要將領便是王世充,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史載“煬帝遣王世充選卒十萬擊密……密引度洛與世充戰”,交戰結果則是“密還洛南,引而西,突世充營,世充奔還,師徒多喪,孝和溺死洛水,密哭之慟”此戰,李密雖然擊敗了王世充,但是瓦崗軍也損失慘重,李密手下將領柴孝和更是溺死,可見王世充並不是那麼好對付,隋軍軍力也並不弱。之後李密與王世充多次交戰,勝多敗少,又連殺王世充六員大將,但王世充的確是一代梟雄,這根本擊垮不了他,他只待抓住機會,再次向李密發動進攻。

    三、兩線作戰

    大業十四年三月,江都事變宇文化及弒殺了隋煬帝,又擁立秦王楊俊之子楊浩為傀儡皇帝,率軍從江都(即今揚州)北歸,同時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也即位稱帝。楊侗任命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讓他抵抗宇文化及,李密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便同意了任命,但這只是李密一廂情願,楊侗想在李密和宇文化及鷸蚌相爭之後,自己趁機漁翁得利。李密與宇文化及在童山腳下大戰,宇文化及被擊敗,奔魏縣而去,此戰李密雖然贏了,但自己也被亂箭射中,瓦崗軍實力大損。李密本想入洛陽朝拜楊侗,可惜此時洛陽已完全被王世充控制,李密便又只能返回金墉。

    九月,王世充準備襲擊李密,他挑選兩萬精兵、兩千騎兵,橫渡洛水,他派遣數百騎兵率先向瓦崗軍發動進攻,瓦崗軍驍將裴行儼、孫長樂、程咬金、羅士信等部皆遇重創,此外,李密因為輕視王世充,不設壁壘,導致瓦崗軍優勢全無。王世充晚上又遣200餘騎潛入北邙山,埋伏溪谷之中,次日凌晨,動員部隊誓死衝鋒,未等李密軍成列,搶先發起猛攻。李密軍戰敗,其部將裴仁基、祖君彥等數十人被俘,李密帶領殘兵萬餘人馳奔洛口倉。李密手下長史邴元真,又暗中聯絡王世充,引來他的軍隊,李密託大知道了這件事但沒有及時處理,本想等王世充的軍隊渡河之時發起進攻,可惜因為內奸作梗,等到巡邏騎兵發覺時,王世充已帶兵渡過洛水,李密大敗,逃向虎牢。這次邙山之戰,王世充共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瓦崗軍將領數十人被俘,陳智略、張童仁、單雄信等投降,瓦崗軍正式瓦解,河南之地全歸王世充所有。

    四、李密的個人原因

    李密在殺死翟讓之後,漸漸驕傲起來,又不撫卹士兵,軍士作戰獲勝,卻得不到什麼賞賜,人心開始離散,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密開倉賑民但毫無限制,竟然出現有人拿了太多糧食而背不動的情況,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此外,李密在面對王世充時,輕敵不設壁壘,導致瓦崗軍損失慘重,有沒有及時處理叛徒邴元真,導致又一次兵敗,他本人也只能率殘軍西入關中投降李淵。

    結論:

    瓦崗軍敗亡起自李密殺了翟讓,軍中內訌,此後李密又輕視王世充,又沒有團結軍士,導致瓦崗軍內部離心離德,最終慘敗,盛極一時的瓦崗軍因此敗亡。

  • 11 # xyz2444

    李密本身就不是什麼好主公,再加上後來瓦崗四虎將及很多將領離開,就更不行了。以洛陽換前朝蕭妃這件事 就可以看出來此是一個什麼人?

  • 12 # 奮鬥的坤子

    先說說李密,本身出身貴族,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受家庭影響,李密從小就擅長謀策,志向遠大。

    起初,李密是在楊玄感手下做事的,楊玄感謀劃起兵時,李密向其獻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襲據涿郡,扼臨榆關(今山海關),使隋軍潰散關外;中策是攻佔長安,佔據關中和隋煬帝對抗;下策是攻打洛陽。可楊玄感卻認為李密的下策即為上策。後來起事失敗,李密在逃到潼關時,被抓了。

    李密和他的同夥,一起要被壓到高陽縣。李密就和同夥一起以金錢收買押送官員,出潼關後,趁押送官員放鬆警惕時,李密和同夥挖穿牆壁逃跑,去投奔平原縣的郝孝德,郝孝德對他很不尊重,他又走了。

    後來,又投奔瓦崗軍,李密同夥王伯當來接近翟讓,取得翟讓的信任。在遊說義軍,奪取滎陽,戰張須陀等中,都為翟讓出謀劃策。後來翟讓推舉李密當首領,稱作魏公。

    李密成功上位,取決於他會籠絡人心,攻破興洛倉後就開倉賑糧,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援和信任,再加上他出眾的領導力,讓大家都擁護他。

    不過李密在瓦崗軍的勢力逐漸變大後,不再像之前那樣體恤屬下了,只想把戰利品據為己有,導致內部人心不齊,加上腹背受敵,李密投降了李淵,可李密是不甘於屈居人下的,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後來在李淵派李密安撫其曾經的部下時,決定背叛李淵,投奔張善相,被盛彥師率兵殺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家園裡養雞鴨鵝,有養殖證,拆遷會賠錢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