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
2 # 文史家
兩千多年來,楚漢相爭的事件還在人們口中流傳,項羽天下無敵的武力,卻最後輸給了一個小小的混混亭長。而在他與劉邦的鬥爭中,也是他離殺死劉邦最近的一次,所有人都覺得是這一次是項羽最大的失誤,以至於後世都以項羽做反面例子,不再對敵人留情面。
那麼在歷史中,項羽是否殺掉劉備就真的勝利了嗎?他是否真的能殺掉劉備?讓筆者帶大家來看看項羽殺不了劉備的原因!
第一點,項羽當時在鴻門宴的時候,他的真正實力,並沒有那麼強,在鉅鹿之戰的時候,,項羽就只有五萬楚軍的嫡系部隊,在後面的戰爭中,他整合了諸侯的軍隊,在鴻門的時候號稱是四十萬大軍,但是真正屬於他的不過也是七八萬楚軍而已,只不過當時劉邦進入關中,惹怒了諸侯,所以大多數人跟著項羽出兵過來。在當時,劉邦是兩萬的偏師進入咸陽,加上咸陽的降軍,總數達到了十萬多人,所以在當時,項羽如果真和劉邦動手,只靠自己的嫡系軍隊的話,也是件很難的事。
第二點,在當時,項羽是當時的諸侯統領,如果在一場宴會上就隨便幹掉了一個諸侯,會造成諸侯之間的不穩定,引起諸侯之間對他的反感,這個時候,就把矛頭從劉邦身上轉到自己身上了。就算當時項羽神威無敵,但是也難以抵擋整個其他諸侯的聯盟。
第三點,當時項羽是立了楚王熊心做為自己的上司的,雖然這個上司並不能真正管住自己,但是對於項羽這個大族出身的,是很看重君臣之禮,在當時,項羽作為大將軍,並沒有地位去僭越殺掉一個漢中王。楚王當時對項羽並不是多麼放心,甚至在項羽進攻的時候,還在後面給他分權,安排其他人對項羽進行制衡,這位楚王一直在給項羽添麻煩,可以說是豬隊友的典範了。
第四點范增,這位被項羽稱為亞父的人,反而一次又一次的給項羽出餿主意,比如項羽作為項燕的後代,可以名正言順的當楚王,而范增卻給他提議立了個楚王,給自己立了個上司限制自己的行動。而在鴻門宴中,勸著只有幾萬嫡系部隊的項羽,去殺掉一個放棄關中,拱手而降的劉邦,這無疑是和天下人作對,項羽作為統治者,一直認為穩定眾人比殺掉一個劉邦更有用,所以在這之後,對范增便沒有真正信任了,後來甚至分道揚鑣。
第五點,項羽當時的思想並沒有到那種境界,他沒有大一統的思想,在當時的形勢中,項羽坑殺秦國眾人,早已經是秦國後代所仇恨的物件,所以他先首封自己為西楚霸王,依次分封其他諸侯,然後再想著一一剿滅他們。而二十多歲就出來混的項羽,之前的一切都太順利了,兩年就當上了西楚霸王,連連的勝利讓他忽略了自己的缺陷,所以在比他大二十歲的劉邦面前,他完全不是深得厚黑之道的劉邦的對手。
總的來說,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很是可惜,但是這並不是他後面失敗的理由,畢竟不是誰都能從上帝視角看待未來的事。在後來有幾次項羽本可以殺掉劉邦,但是都被這位真龍天子跑了,可以說是當時的天命所歸,不是人所能強行改變的。所以說項羽說天要亡他,不是他打仗的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政治的博弈往往不在一次的生死,在項羽整體的政治能力並沒有時間去得到升級的時候,就算殺死了一個劉邦,但是也遲早是另一個老油條的敗將。
-
3 # 天上人間文史鑑
如果僅僅在鴻門宴上的情況來看,殺不殺劉邦只是項羽的一種選擇。
項羽做了不殺劉邦的選擇,而做出這種選擇還要脫離鴻門宴的侷限,從更廣闊的的視野來看。
從項羽的個人理想來看,他只是一個擁護封建制度的復古主義者,況且當時建議殺劉邦的是范增,而非項羽。
項羽崇尚的是霸道,他只是想恢復封建秩序,成為一方諸侯霸主。
項羽並不是想一統天下,他想的是成為齊桓晉文那樣的霸主,而非秦始皇那樣統一天下的帝王。
在范增眼裡,劉邦在將來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但是項羽並不這樣覺得。
鴻門宴上的項羽英氣勃發,並沒有將劉邦放在眼裡。
先從懷王之約說起,各路諸侯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在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之時,劉邦就趁機秦軍主力不在關中而奪取關中,進入了咸陽。
而後項羽得知訊息以後氣憤不已,覺得劉邦進入咸陽只是鑽了空子,撿了個便宜。
項羽並沒有將懷王之約當一回事,所以劉邦也沒有成為關中王。
從對待咸陽百姓的做法來看,就可以得知劉邦和項羽的心胸和割據。
劉邦進入咸陽便廢除秦國法令,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安撫關中百姓。
蕭何直奔秦國圖書館,接管了丞相府、御史府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和郡縣戶籍。
項羽進入咸陽,屠殺咸陽百姓併火燒咸陽城只為發洩一己私憤。
項羽火燒咸陽皇宮損失了諸多典籍,焚書之禍項羽的罪惡比秦始皇更大。
劉邦在沉迷於咸陽的繁華之時,聽取了張良的勸告,還軍霸上,而項羽卻沒有聽取他人的意見。
劉邦相比於項羽的優點並不在於能力上更強,而就在於善於聽取他人意見。
拋開兩人的人品不談,劉邦安撫觀眾百姓的原因其實在於他有可能成為關中王,他絕不會毀掉有可能自己的財產的咸陽。
項羽雖然有能力將咸陽納入自己的私有財產,但他還是火燒了咸陽城,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要擁有這塊地方。
秦滅以後,項羽並沒有建立統一天下的功業,而是自封為西楚霸王。
對於義帝楚懷王,他也是沒有放在心上,後來還殺掉了楚懷王。
由此看來項羽所向往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態,天子沒落,諸侯爭霸。
項羽只是想建立齊桓晉文的業績,他的確也做到了。
然而時代的玩法已經變了,天下一統才是歸途,後來的劉邦的確成為了項羽最大的敵人。
在鴻門宴上項羽本就沒有想殺掉劉邦,他只是有些許氣憤。
在劉邦的賠禮道歉之下,項羽感受到了作為霸主的快感。
作為一個封建主義的復古主義者,項羽享受到了作為霸主的快感,也就沒有必要殺掉劉邦。
-
4 # 老林讀史
故事背景
鴻門宴記載於史官司馬遷所記《史記·項羽本紀》。主要講述的是在秦末農民戰爭末期,兩隻起義軍首領項羽和劉邦在咸陽城外的一次宴會,全文主要講述劉邦因先進關中而被項羽猜忌,因實力不夠,劉邦只能赴宴請罪,項羽優柔寡斷,錯失了斬殺劉邦最好的機會。
那麼在鴻門宴上最緊張的時刻,項羽為什麼沒有殺死劉邦呢?難道真的因為是心慈手軟?我覺得事實並不是這樣,
一、項羽的實力真的比劉邦強很多?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國大澤鄉起義,項羽抓住了機會,在吳中郡殺死郡守帶領8000名江東子弟兵出征,先在定陶斬殺丞相李斯之子李由,後項羽在在鉅鹿之戰領導各反秦義軍破釜沉舟大敗秦將章邯,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繼續帶領各義軍朝關中挺近,卻被阻攔在函谷關,書中記載項羽有兵四十餘萬,阻攔他的劉邦軍有十萬萬駐紮灞上,表面上項羽確實比劉邦強很多,但其實項羽的四十餘萬兵只有幾萬是受項羽自己領導的,其他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反秦武裝,如:投降項羽的章邯餘軍,魏豹、趙王歇,所以此時項羽的實力並不比劉邦強多少,如果真的要和殺劉邦,和劉邦兩敗俱傷,有可能讓別人撿桃子。
項羽的地位和未登場的主角熊心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東起兵的時候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立熊心為楚懷王,獲取民心。熊心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並不甘於當傀儡,首先熊心派遣親信宋義來奪項羽軍權,沒想到項羽是個狠人,直接在安陽反擊,殺掉宋義,熊心失去了對項羽的控制,後來因為擔心被項羽殺害,與全國各地的反秦武裝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在劉邦先入關中後,熊心批示照原約定立劉邦為關中王, 竭力支援劉邦。項羽家族在楚國一直是臣子,楚懷王是君主,所以項羽要和名義上的君主懷王為敵,沒有這個名分。
范增的異想天開和亂出主意范增為什麼得不到項羽的信任?因為他就是出餿主意坑項羽的
先說立熊心為帝的事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故楚名將,曾擊敗二十萬秦國大軍,陳勝造反的時候都是他的名頭來做大旗,為什麼不用楚王的?作為項燕的兒子,項羽叔父項梁在反秦起義軍中最高,本可以名正言順的做楚王,如燕王韓廣、趙王武臣,范增亂出主意,騙項梁立熊心為帝
項羽能被推舉為上將軍,靠的是他五萬兵破釜沉舟殲滅王離和章邯合計40萬大軍,各諸侯是懼怕霸王之勇,而不是什麼熊心獲取民心來的。熊心被立王后,派遣宋義等親信到處給項羽下跘子,逼得項羽不得不殺了宋義強奪兵權,後熊心又支援劉邦,讓項羽不得不揹負“叛主弒君”的罪名,
讓項羽鴻門宴殺劉邦,這更是大忌
簡直就是讓項羽幾萬兵去當天下公敵,劉邦首破關中這樣的功績除了項羽之外沒有第二個,劉邦絕對的二號功臣,這樣人畢恭畢敬的道歉,項羽把他殺了,其他的反秦義軍會怎麼想?勢必人人自危,搞不好聯合一起幹掉霸王。
結論項羽經過多場大戰後,實力有很大損失,發現關中被劉邦佔了之後,項羽因勢利導,以聯軍四十萬之眾,透過鴻門宴,兵不血刃的讓劉邦投降裁軍,更獲得了分封天下的的權利,項羽並不是優柔寡斷
-
5 # 白龍赤子
項羽,楚華人,在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有“亡秦必楚”的傳言。回顧後面的歷史,秦朝還真被楚人所滅,包括項羽、陳勝等人。項羽在滅秦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勝利的果實為何就被劉邦拿走了呢?這讓人替項羽感到遺憾。
鴻門宴。公園前207年,陳勝、吳廣發起大澤鄉起義,全國形勢一片混亂。陳勝去世之後,各路諸侯共推楚懷王為君王,於是懷王與諸將相約“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不料,在項羽向北救趙,大破秦軍主力的時候,一向不如項羽的劉邦卻一路西進,沒有遇到強敵,提前到達了咸陽,駐軍於霸上。此時的項羽,遭到各路諸侯軍的擁戴,對劉邦首先拿下咸陽的舉動不服,要求談判。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上,項羽有很好的機會處理掉劉邦,可為什麼沒有成功呢?下面將逐一分析。
首先,項伯暗訪張良是項羽沒有殺掉劉邦的主要原因。當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駐紮在新豐鴻門,而劉邦的軍隊有十萬,駐紮在霸上。范增對項羽說,劉邦在山東(函谷關以東地區)的時候,貪戀美色和財富。可是,這一次入關之後,沒有碰這兩樣東西,這不符合常理啊。看這情況,劉邦這次是想幹大事兒,大王(指項羽)你一定要小心啊。項羽思索了幾天,打算除掉劉邦,約劉邦來鴻門吃個飯。
可是,不知道誰把訊息走漏了,項羽的叔父項伯也知道這件事兒。據資料記載: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說這個項伯和張良的關係一直很好,項伯不想張良也被項羽所殺,於是勸說張良投奔項羽。張良說道,我替韓王護送劉邦,現在是危機關頭,如果我離去是不守信用的,於是拒絕了項伯。拒絕歸拒絕,可張良將項羽的行動告訴了劉邦,讓劉邦在赴鴻門之前有了一個心理準備。
再來看看項羽,項羽是一個勇敢無比且心腸很軟的人,劉邦赴鴻門宴的時候,范增多次給項羽使臉色,可是項羽就是動不了手,不忍心殺劉邦。後來,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舞劍,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范增讓項莊進去耍劍的時候,趁有機會的時侯殺了劉邦。但是,被張良覺察到了,馬上到外面喊樊噲也時刻準備著。這一來,就給了劉邦很大的緩衝機會。如果劉邦在進門的那一刻暗地裡處置了劉邦,就沒有這回事兒了。難怪毛主席會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
在談到專案剛愎自用的同時,他在識人方面也有著致命的問題。實際上,項伯去見張良的時候,早就被劉邦集團給買通了。據資料記載,那天晚上劉邦也見了項伯,並且以兄長稱之。更致命的是,那晚劉邦與項伯、張良玩兒的很開心,還訂了兒女親家的買賣,這才使項伯敢用自己的性命願意為劉邦賣命。從這兒可以看出來,項伯胳膊肘往外拐,實在是項羽用人的一大敗筆啊。
結語
鴻門宴,項羽的軍隊遠多於劉邦,本來是項羽刺殺劉邦的天賜良機。可是,就是因為項伯的叛變,項羽的剛愎自用讓到手的鴨子飛了。這怪不了別人,是項羽自身的弱點造成的。從人品上來講,項羽肯定是優於劉邦的,可是在政治面前,講究的是謀略,這是項羽遠遠不及劉邦的地方。
-
6 # 一個人的歷史
這麼說吧,鴻門宴的兇險是寫出來的,實際上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因為鴻門宴不是項羽發起的,而是劉邦主動提出的,他的目的就是登門謝罪,人家既然上門承認錯誤,項羽這個有著婦人之仁的英雄,怎麼會殺害態度誠懇的劉邦呢?這和當初項羽對待投降的章邯十分相似。章邯和劉邦不同,章邯是真心投靠,而劉邦則是隱忍不發。
關於鴻門宴,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十分生動形象的描述,但這裡我不想引用,與《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相比,反而是《史記·高祖本紀》中的記載,顯得簡明扼要且能突出重點。
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史記·高祖本紀》
關鍵人物是項伯,項伯當年曾因殺人被通緝,當時張良對他有救命之恩,他為了不讓張良受到牽連,連夜趕到漢軍軍營中,去向張良通風報信。張良讓項伯去見劉邦,劉邦則透過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並予以重金的方式拉攏了項伯,讓他為自己說話。隨後劉邦親自修書一封,由項伯轉交給項羽,化解兩人之間的矛盾和猜忌。其實到這時,項羽已經放棄了進攻劉邦的念頭,所謂的鴻門宴風險已經不存在了。
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帶領百餘騎到鴻門和項羽會面,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屬於登門認錯。面對劉邦這樣的態度,有婦人之仁的項羽,當然不會過多的計較,這樣也違反他的本性,劉邦這是看準了項羽的性格才敢如此作為。
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面對劉邦的這種態度,表現的有些不知所措,居然告訴劉邦說出賣你的人,就是你身邊的左司馬曹無傷,要不然我項羽怎麼會猜忌你這樣的好兄弟呢?對於項羽的這種做法,有人認為是愚蠢,但我在我看來,這正是項羽性格的致命傷單純、天真。
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儘管沒有殺劉邦的想法,但范增卻有這個念頭,因此樊噲的勇敢、張良的智慧,都是必要的,這也是劉邦能夠赴鴻門,但全身而退的重要原因。
-
7 # 紅樹青山
鴻門宴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政治童話罷了。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史記》上記載的,司光遷是不會騙人的,而《史記》又是傳說中的正史,它怎麼可能是政治童話呢?問題是,《史記》還說,劉邦的老媽讓怪物姦汙了,還說劉邦走到哪裡,頭上都有五彩祥雲呢;更說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知道劉邦所在的地方有所謂的帝王之氣出現,而秦始皇東巡,就是為了壓制這股帝王之氣呢。

在鉅鹿之戰後的一段時間裡,項羽一直是帶頭大哥。問題是,當時的天下,並不是項羽一手遮天。敢與項羽公開對抗的人,那是多的去了;所以項羽分封天下剛剛結束,田榮、陳餘、彭越、劉邦就開始公開反叛項羽;關鍵是,項羽到死也沒有擺平這些叛亂,反而自己孤身跑到了烏江邊。在這種背景下,項羽敢擊殺劉邦,只會讓其陷入被動之中。因為天下諸侯肯定會以此為藉口反叛項羽,項羽怎麼辦呢?我們總認為,項羽神功無敵,只要項羽願意,就能如何如之何,其實呢?項羽真的神功無敵,怎麼到死也沒有把劉邦、彭越、英布、韓信等人幹掉呢?在鴻門宴上,沒有一個諸侯,敢與項羽單挑;問題是,幾個諸侯一塊打項羽,項羽也會捉襟見肘的。對此只要看看項羽分封結束後的狼狽樣,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當時的項羽,最多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最多的諸侯願意認可他作為盟主的地位,而不是藉機殺掉某個人。

這就好像,老蔣北伐勝利後,最多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讓大家承認他作為中央政府首腦的地位,而不是借開會、宴會之際,幹掉某個軍方大佬。政治鬥爭,從來都不武俠小說中的大火併。在武俠小說中,大哥的權力,通常總是與他單挑能力成正比的。但是在現實政治鬥爭中,大哥的權力與他的單挑能力沒有必然聯絡。在武俠小說中,用肉體消滅某個對手,就可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在政治鬥爭中,誰敢這樣思考問題,肯定缺乏基本的政治智商。政治鬥爭中,自然有趁宴會、開會之機抓人、殺人的事。但是這一切,通常都是浮在水面的冰川一角。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幕後的複雜利益博弈。在政治鬥爭中,抓人、殺人很簡單;只要身份相近,誰想透過突襲的手段殺掉某個人,也不是多難的事。但是你想擺平相關的事,就比較複雜了。

從結果去看,劉邦打敗了項羽。所以人們總覺得,項羽當時就應該幹掉劉邦。問題是,在劉邦參加鴻門宴時,除了上帝,誰也不會知道,最後的勝利者是誰?所謂有人知道,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都不過是事後附會罷了。因為,在天下大亂之際,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只有上帝知道,凡人永遠也不可能知道。只要風雲聚會,誰也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只要局面突然失控,誰也有可能瞬間變得一無所有。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曾經風光無限,而突然失敗的人,也是多的數也數不過來。比如,王離、章邯;比如陳勝、吳廣、周文、武臣、田儋、魏咎;再比如周市、秦嘉、項梁、宋義。在他們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誰會想到,他們會瞬間失敗呢?當然了,反過來說,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曾經默默無聞,而突然名動天下的人,那也是多的去了。在大澤鄉起義的前一天,誰會知道,陳勝會成為可以影響時代的大人物呢?在陳勝剛剛起兵時,誰會知道,一個叫周文的人,可以率領幾十萬大軍,殺入函谷關呢?甚至在兩年前,誰會知道,項羽能站在時代的巔峰上指點江山呢?因為當時比項羽牛氣沖天的人,多的去了。當然了,在兩年前,也沒有一個人知道,劉邦會成為天下最重要的諸侯之一。
-
8 # 史趣談
要說歷史上最有名的飯局,莫過於鴻門宴了。鴻門宴是項羽專為殺掉劉邦設定的。結果劉邦卻生還回到軍中。這要從當時形勢說起。
秦末,各地推翻秦朝的起義不斷,其中勢力最大的是項羽和劉邦的軍隊了。項羽與劉邦約定先入關中攻破秦國都者為王。結果劉邦先入關中。項羽鉅鹿之戰後聽說劉邦已經先入關中,便引兵往關中而來。這天,部隊在鴻門紮寨,劉邦軍中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封秦子嬰為相,珠寶都被他佔有。”項羽大怒說:“今天好好犒勞士兵,明天攻打劉邦。”謀士范增對項羽說:“沛公在家鄉時貪財好色,入關後,聽說他卻不取財物,不近女色。前後判若兩人,這是有大志的表現,不可小瞧他。現在如果不除掉他,將來後患無窮”。當時項羽有兵40萬,而劉邦只有兵十萬,如果項羽真要進攻,劉邦肯定吃不消。
這時幾位幫助劉邦的人陸續發揮了作用:
一.項伯通風報信
項羽有個叔父叫項伯,聽說項羽要進攻劉邦,就連夜騎馬來向他好友張良通風報信,讓張良不要跟著劉邦送死,跟他去投奔項羽。原來他和張良是故交,當年項伯殺了人犯了死罪,是張良救的項伯。張良沒跟項伯走,卻趕緊把此事報告給劉邦。在張良的說和下,劉邦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來拉攏項伯。項伯最終答應為劉邦說情。
項伯回來後,果真在項羽面前替劉邦說情,他說:“劉邦若不先入關,你也不可能這麼順利的就在這裡。人家是功臣,你要是加害功臣,這是不義之舉。況且人家對財物、婦女一律不取,連降王子嬰也沒有擅自發落,就等你前去處置呢,劉邦明天就來請罪,你不如與他修好。”項羽答應了。
第二天,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去項羽的駐地鴻門。
劉邦十分恭謹,見了項羽便下拜:“未知將軍入關,有失遠迎。今日特上門謝罪,並開誠佈公的坦誠相告,我不過是與你相約先入關而已,除了與民約法三章一切照常,請將軍不要聽信小人之言,明察實情。”
項羽見劉邦說的句句在理上,便不好說什麼,只好與劉邦講和,並擺下酒宴,加以款待。席間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考慮到天下未穩,貿然殺有功之人會失去民心,就毫無反應。沒辦法,范增就指使項羽的兄弟項伯莊以舞劍助興為名,伺機除去劉邦。項伯見狀,便與項莊對舞,每當項莊舞劍到劉邦身邊時,項伯就擋在劉邦身前,保護劉邦。
二.樊噲拼命地保護
張良見情況危急,出外見樊噲,讓他進去保護劉邦。於是樊噲大步朝帳內走去。但是項羽的衛兵攔住他,不讓他進去,樊噲就用盾牌使勁一推,把他們都推倒了。樊噲怒髮衝冠、目眥盡裂,項羽見狀,認為勇士,賜樊噲喝酒吃肉。不一會劉邦藉口上廁所,把樊噲和張良叫了出去商量對策。項羽見劉邦很久沒回來,就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回席上。劉邦要回去跟項羽辭別,樊噲勸說劉邦從近道回去,留張良替他辭別項羽。
張良等他們走出老遠了,才回到席上。把劉邦帶來的玉璧獻給項羽,玉斗獻給范增。項羽把玉璧放在座位上,范增把玉斗砸碎說:“大王不聽勸告,如今放劉邦回去,我們就等著被劉邦俘虜吧!”
就這樣,劉邦參加完鴻門宴,有驚無險地回來了。如果沒有項伯的通風報信,劉邦不能快速地做好準備。如果沒有項伯的身體保護,劉邦可能已死在項莊的劍下。如果沒有樊噲的保護,劉邦不易安全脫身。可以說劉邦能從鴻門宴生還,這二人功勞最大。
-
9 # 山青河003
鴻門宴上最緊張的時候,項羽為什麼沒有殺死劉邦?完全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的性格所致。
項羽打仗,用武的多,用計的少,而且極易感情用事,情商相對來說也和劉邦有差距。
就拿鴻門宴上驚險的一幕來分析說說吧。
一、做事全憑心血來潮開始,劉邦軍隊中項羽的奸細,掌管軍政的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很生氣,說:“明天犒勞士兵,替我打敗劉邦的軍隊!”
仔細看,項羽一聽曹無傷報告的話,立馬就生氣了,連分析都不分析,就直接準備攻打劉邦,這說明項羽是個急性子,作為楚軍之帥,這麼大的事起碼和謀士亞父范增商量一下對策,摸清劉邦的真實情況後再決定是否攻打和怎麼攻打,都要有個部署,但是項羽完全沒有,要打劉邦全憑心血來潮,在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也是隨心所欲。
而且,在劉邦到來之後向他請罪的時候,項羽直接就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如果不是這樣,我怎麼會這麼生氣?”一點都不保護給自己秘密傳達訊息的人,直接就出賣了,像這樣以後誰還再敢給項羽通風報信,所以說項羽情商低,做大事很難成功,就是這個原因。
二、做事喜歡自作主張接著,范增勸項羽:“沛公在崤山以東的時候,對錢財貨物貪戀,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呀!趕快攻打,不要錯過機會。”范增勸完項羽,項羽應該是聽范增的,因為這個時候范增的想法和項羽不謀而合了。但是在鴻門宴上的時候,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羽,但項羽像什麼也沒看見的樣子,沉默著一點反應也沒有,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項羽剛愎自用,根本不聽謀士的計謀,關鍵時候自作主張,意氣用事,眼光短淺,看不到長遠,完全看不到此時不殺劉邦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三、關鍵時候優柔寡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項羽優柔寡斷,沒有主意。項羽的叔父項伯夜見張良和劉邦之後回到軍營裡,把劉邦請罪的話報告給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麼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項羽答應了。開始很生氣要攻打劉邦,項伯一說劉邦好,馬上又不打了。從這裡可以看出項羽是個搖擺的人,在大事上心思不定,而打仗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本來沒有全域性觀念,一會左一會右,就容易釀成大禍。所以在鴻門宴上最緊張的時候,遊移不定,以致於劉邦在鴻門宴中間有隙可乘,逃離了鴻門宴。
最後結論:項羽一向有勇無謀,而又不善於用謀,所以走向了極端,再加上剛愎自用的性格,以致在鴻門宴上除掉劉邦的良好機會白白失掉了,隨後又對謀士范增不再重用,最後在垓下之戰中,全軍覆沒,無奈以自刎結局告終。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鴻門宴上為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終項羽卻沒有對劉邦下手,讓劉邦得以“借尿遁”逃脫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將責任歸結到了項羽的婦人之仁上。認為是項羽被劉邦矇蔽、生出了帝王不該有的婦人之仁,從而坐失了誅殺劉邦的最佳機會。但是,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就算劉邦“借尿遁”了,可他的駐地霸上距離鴻門並不遠,兵鋒正盛的項羽想要滅掉劉邦,恐怕也不見得是什麼無法做到的事情。很顯然,這就是項羽的故意為之,他從頭至尾根本就沒有想要殺了劉邦!
項伯的反常行為“鴻門宴”前後,行為最反常的莫過於項羽的親叔叔項伯了。作為項羽的親叔叔,項伯和項羽是一體的,只有項羽君臨天下了,項伯才有裂土封王的可能。彼時,除了項羽之外,項伯投靠其他任何人也不可能獲得這樣巨大的利益!可他為何要跑去給劉邦通風報信呢?僅僅是為了“舊時老友”張良嗎?如果僅僅是為了保全張良,派個人送信就是了,項伯何必親自走一遭?更何況,作為項羽的親叔叔,保全劉邦或許做不到,救下一個張良,恐怕還算不上是什麼難事,不是嗎?
更奇怪的是,作為項羽的親叔叔這樣重量級的人物,項伯在兩軍對壘之時,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項營前往劉營。這不奇怪嗎?營門口的衛兵、沿途的秘明暗哨難道都是擺設?很顯然,項伯前往劉營只能是項羽的派遣,否則他很難做到如此神不知鬼不覺!什麼為救張良云云,那不過就是一個理由而已,項伯總不能說自己是去替項羽當細作的吧?那麼,項羽派項伯去劉邦營中幹什麼呢?試探——看看劉邦的底牌。
因為義帝熊心有言在先,“先入咸陽者王”。作為項羽的“部下”,劉邦在沒有請示彙報的情況下,直接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進入了咸陽城。封不封王的對項羽而言其實無所謂,連義帝都是他的傀儡,封劉邦一個王又如何?項羽所糾結的是,劉邦進咸陽到底是為了利,還是因為野心!如果是為了利,項羽大可以放心,有貪心說明沒野心。可劉邦如果不是為了利呢?那就必須高度重視了。加之曹無傷叛變,在項羽面前添油加醋,搞得項羽疑雲叢生。項羽急需摸清劉邦的底牌,派項伯前往劉邦駐地,實際上就是讓他去探劉邦的底,看看他到底為了什麼?
劉邦的反應還是讓項羽滿意的,他首先是透過項伯向項羽轉達自己沒有稱王的想法,進入咸陽完全是因為“無敵”,秦王子嬰迫於項羽的兵威直接開城投降了,跟自己沒關係。既然對方已經投降了,自己總不能不進城受降吧?再就是自己將秦宮室的寶貝全部封存了,等著項羽來接收。這就奇怪了,劉邦不要寶貝、不貪財,不正好說明他不貪心、有野心嗎?恰恰相反,劉邦什麼都不提,就提寶貝沒動,恰恰給項羽完成了一種錯覺——“這貨眼裡只有錢!”不是嗎?此舉反倒是打消了項羽的疑慮,這就是“無賴邏輯”,但卻相當管用。
繼而,劉邦又提出了跟項伯結親的建議,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了項家做兒媳。此舉一出,項羽更加沒有那麼疑心了——“這慫貨,為了活命連閨女都給賣了!他也配稱王?”劉邦恰到好處的表演算是暫時安撫住了項羽,但他還是必須去赴鴻門宴,否則等於是坐實了自己別有用心!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既然劉邦知道了項羽要殺他為何不逃的原因所在。不是他不想逃、而是不能逃,只要一逃就徹底坐實了近咸陽是別有用心,到時候劉邦的小命恐怕就真的要沒了……劉邦不知道項伯是“細作”嗎?當然知道,他就是透過項伯、做給項羽看的!否則怎麼就那麼巧,項伯去找張良、偏偏就遇上了劉邦?說白了,三個人都是在演戲,其實都想遇上聊聊,就是不明說……
劉邦還不是項羽桌上的主菜彼時劉邦的實力遠不及後來“楚漢之爭”時,項羽要滅掉他,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他還不是項羽桌上的主菜!項羽之所以派項伯去試探虛實,說白了也是心中不太相信實力並不強大的劉邦會有如此野心,否則他又何必多此一舉呢?直接揮師滅掉劉邦就是了。
說到底,作為事實帝王的項羽彼時考慮的並不是殺不殺劉邦的問題,而是劉邦擅自進入咸陽所造成的影響。如果劉邦咬住義帝熊心的“先入咸陽者王”不放,項羽該如何自處?項羽如果不同意給劉邦封王,等於是明著說自己與義帝翻臉了,義帝只是自己手中的傀儡。事實是事實,能不能道破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項羽如果同意給劉邦封王,威懾何在?義帝說什麼就是什麼,那項羽算什麼?兩難!所以項羽才如此關心劉邦的態度。如果劉邦是衝著封王或者更大目標去的,那麼他就只能死!很顯然,劉邦以高超的“演技”成功騙過了項羽。
安撫范增再就是范增,彼時實際上范增與項羽之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裂痕,項羽早已沒有早年間對范增那麼尊重和“言聽計從”了。但是,二人還沒有撕破臉,對於范增的建議,項羽還是要予以必要尊重和考慮的。范增提出了殺劉邦,這個建議與項羽的初衷其實是有些相左的。可出於內部團結考慮,項羽又不便公開駁回范增的建議,於是便有了項莊舞劍時項伯橫插一槓子的事情。
如果說項伯早先偷偷去劉邦駐地項羽並不知道,這個時候公然出來為劉邦“擋槍”也已經明確告訴項羽他的態度了。項伯是誰?項羽的親叔叔!如果項羽鐵了心要殺劉邦,他這個時候跳出來,項羽會作何感想?項伯今後還能在這位侄兒身邊立足嗎?很顯然,項伯這一出就是和項羽一唱一和上演的雙簧!為的就是堵住范增的嘴而又不撕破臉。范增真要說什麼,項羽只需一句:“我叔乾的,我不知道啊”便可以輕鬆搪塞過去。事後追究,怎麼追究?“我總不能為了一個劉邦殺了自己的親叔叔吧?”范增還能說什麼?
震懾諸侯重頭戲上演了,項羽為什麼要上演一出鴻門宴?用那句著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彼時的劉邦對項羽而言只是小事,項羽的關注點根本不是就劉邦,而是和劉邦一樣擁兵自重的諸侯們,臧荼、彭越、黥布……如果誰都學劉邦,項羽該怎麼辦?如果劉邦打著義帝的旗號要求封王,諸侯們有樣學樣、都拿義帝當幌子,項羽又該怎麼辦?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剎住!這就是為什麼項羽要同意范增的建議,讓項莊舞劍的原因所在。他要的不是劉邦的項上人頭,而是要以此震懾諸侯:“你們最好悠著點地,否則我照殺不誤!”
同時,項羽又安排了項伯,進退自如。如果發現劉邦的苗頭不對,項羽完全可以暗示項伯不要出手,讓項莊直接殺了劉邦。很明顯,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表現總體還是讓項羽滿意的,這才有了後來項伯的出場。到這個時候,項羽的目的已經達到,威立得足足的了、劉邦也沒有封王的訴求,項羽與義帝之間的矛盾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殺劉邦,除了刺激各路諸侯,沒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畢竟彼時誰也想不到,劉邦會成為項羽的掘墓人,包括項羽自己……劉邦為什麼敢“借尿遁”?因為他也是帝王,帝王馭下之術玩得更是爐火純青!他已經徹底摸清了項羽的底牌,知道自己安全了、可以打道回府了。後來張良獻上的那些寶物,無非就是再多給項羽一些搪塞范增和天下的理由罷了。
綜上所述,項羽在鴻門宴上之所以沒有殺劉邦,個人更傾向於是項羽的一場政治謀劃,他本就沒有打算殺了劉邦,一切不過都是做給其他人看的。當然,如果劉邦的“表演”不到位,項羽很可能還是會順手殺了他的,但劉邦簡直就是“影帝”!他的“表演”滿足了項羽的一切需要,既然政治目的已經達到,項羽又何必殺了劉邦去刺激各路諸侯呢?帝王需要殺戮,但不能依靠殺戮!在這一點上,項羽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起碼在彼時的實力對比下,項羽根本不可能想到,將來和自己爭天下的會是劉邦這個“無賴”,這是時勢的侷限,與項羽的性格無關。說項羽婦人之仁,有些言過其實了。
-
11 # 愛鏟史的貓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這對曾經的兄弟的矛盾擺上檯面。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封閉宮室財物,派兵把守關中周邊關口。剛打贏鉅鹿戰疫的項羽回兵,被堵在關口不得進,憑藉項羽的暴脾氣自然不能忍,吩咐士兵第二天三更做飯五更拔營,要攻打劉邦。這個就是鴻門宴的前奏,劉邦弱不敵項羽,只有登門賠罪。
鴻門宴上,雙方推杯換盞,項羽的謀士范增事先和項羽約定好,以摔杯子為訊號,帳下的甲兵就會衝進來將劉邦砍成肉泥。可是被劉邦誇上天的項羽似乎已經忘了這一約定。范增只有怒而出,安排項莊舞劍伺機殺掉劉邦。劉邦帳下車伕樊噲出來,掩護劉邦。最後劉邦藉著上廁所的時候,騎馬飛奔回營,並殺掉從項羽口中得知的己方奸細曹無傷。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可以看出,整個鴻門宴雖然是劉邦提出,但主導權是在項羽手中,劉邦的命都捏在他手上。可是,項羽卻沒有動手,這是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項羽從骨子裡就看不起劉邦。項羽,這位力能扛鼎的霸王,出身楚國世代貴族,從出兵開始,所向披靡,從無敗績,那份骨子裡的驕傲讓他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而劉邦呢?秦朝一個泗水亭長,就是鄉間一個無賴,要不是依附項羽立的懷王,他便什麼都不是,至少鴻門宴時的項羽是這麼想的,從根本上他就沒把劉邦放在與自己的同等地位上,他之所以要攻打劉邦純粹是劉邦關閉關口讓他收到了怠慢,這讓他的威嚴受到了輕視,這對於他來說是接受不了的。
另一方面,項羽沒有殺劉邦,因為劉邦深知項羽的性格,所以從他拿著寶物率領屬下前往軍營謝罪的時候,他就知道項羽不會殺他了。況且這時候的項羽又剛剛取得鉅鹿之戰勝利,正是高興的時候,加上項伯從中周旋,劉邦就這麼存活下來,並最終取得楚漢相爭的勝利。
至於項羽,因為驕傲而失敗,也難怪范增說:“豎子不足與謀!”
-
12 # 誰是誰的菜
幾千年前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上解釋不清楚的千古謎團,我來試著根據史實來分析一下
楚漢爭霸何時開始楚漢爭霸這段歷史從何時開始的,估計很多人就不瞭解了。其實楚漢爭霸之始,不是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最大慘敗的彭城之戰,也不是劉邦偷偷摸摸的走出漢中,而是那場著名的宴會鴻門宴。
此次宴會之前,劉邦和項羽的敵人都是秦軍,他們兩個人都是同盟關係。可是鴻門宴發生的時候,大秦已經亡了,之前所有團結起來討伐秦朝的勢力一下子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都由盟軍變成了敵軍。為什麼變臉這麼快,還不是為了爭搶秦朝原來的那塊大蛋糕,土地、城池和地盤。
(鴻門宴正是楚漢爭霸的開始)鴻門宴的起因歷史上鴻門宴如此有名,為什麼會出現鴻門宴這齣戲呢?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劉邦在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獅子大張口想要的太多。
劉邦希望自個兒可以守住函谷關,自立為王,還接受了秦王子嬰投降的國璽與秦民約法三章。竟然還膽敢把項羽領導的大軍擋在函谷關外面,不讓入關。這對剛剛打贏鉅鹿之戰的項羽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一怒之下就攻陷了關隘,並推進至戲水以西。項羽的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駐紮,而劉邦的軍隊十萬駐紮在霸上。
這是公元前206年發生的事兒。項羽本來脾氣就爆,當時身邊還有個小人,叫作曹無傷,又是一番告密,煽風點火,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關於這一點,項羽肯定不答應,誰做關中王,誰就有可能稱霸天下,可這個天下應該姓項。曹無傷還說大王啊,這個劉邦竟然以子嬰為宰相,還把咸陽的珍寶全據為己有。項羽聽罷是怒髮衝冠,恨由心生。
項羽恨楚懷王熊心給自己分配了北上救趙的苦差事。更氣的是一個小小的沛公竟然敢擋住我的路。試想鉅鹿之戰中,楚霸王項羽,其他諸侯王到自己面前都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啊!所以項羽就想你沛公算啥貨色,竟然讓我在函谷關前吃你的閉門羹。楚霸王能不爆發雷霆之怒嗎?
另外在項羽旁邊的大謀士范增,也是項羽的亞父,也在不斷的進言,劉邦志向不在小處啊。我叫人觀望,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呀,趕快攻打,不要錯過機會。
就在項羽準備聽從亞父的建議,醞釀如何出兵滅了劉邦的時候,劉邦很快就從同張良交好的項羽的叔父項伯那裡知道了這個事情,問題很嚴重。劉邦就仔細琢磨,項羽氣勢正盛,兵多將廣。相比較的話,估計不一定打得過他。於是讓項伯傳話霸王,秦的財寶和國璽,我通通不要,全都獻給您,我打算馬上到您駐守的鴻門親自登門謝罪。項伯也拍著胸脯保證沒問題,我到時候保護你,你來吧。於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就此開始。(鴻門宴其實是劉邦登門向項羽謝罪)
鴻門宴的概況以及後人的普遍認知項伯去找張良,被張良和劉邦聯手欺騙,項羽也被項伯洗了腦,他竟然認為劉邦沒有野心,等到劉邦真的趕來赴宴,項羽更是認為自個兒冤枉了他。本來想按照范增的要求宰了劉邦以絕後患,卻在關鍵時刻心軟了,放了劉邦一馬,最終劉邦就在范增的質問和項莊的利劍下,有驚無險的跑回大本營了。
那麼這場宴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劉邦的勇氣,張良的智慧,樊噲的忠誠。後人還會惋惜范增和項莊的一番苦心,同時對於我們故事的主人公項羽,卻會嗤之以鼻。就是這個婦人之仁的小子,放走了劉邦,氣壞了范增,可見豎子不足與之謀啊。因此項羽最後的結局,那都是自個兒找的,若不是他放走劉邦,怎麼會有垓下之圍。
想到這兒,我敢說到目前為止,大傢伙甭管是看小說還是看一些影視作品啊,看完鴻門宴這齣戲,都會對項羽留下這樣的差評。那麼在這裡我就想問大家了,項羽真的是大家認為的那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嗎?真的就像司馬遷所寫的那樣婦人之仁,狂妄自大,一意孤行嗎?
如果說歷史上真實的項羽真是這麼愚蠢,那麼鉅鹿之戰,他根本就贏不了。而且他多次在歷史上把劉邦打的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慘不忍睹。他怎麼可能IQ很低呢。
另外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劉邦,那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了。他難道不知道自個兒帶著一點隨行人馬直闖敵營,項羽可能會宰了他嗎?項羽打仗的時候最喜歡屠城,在新安還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那像是心慈手軟的人嗎?劉邦為什麼敢參加鴻門宴?僅僅是因為項伯給吃了顆定心丸嗎?說沒事,你來吧,我保護你。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歷史愛好者似乎一直都在質疑說,項羽身邊兒那個老謀深算的范增慫恿項羽殺劉邦,可能並不都是為了自個兒的這位少主。
鴻門宴其實包含著太多太多的謎團,需要我們穿越歷史的迷霧來一一解開
下面我就嘗試著帶著大家一起來揭秘。鴻門宴,這麼好的機會,又是自個兒的場子,一聲令下,劉邦插翅難飛,項羽為什麼到最後就不殺劉邦呢?是因為他蠢嗎?我們一定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實很多問題的真相,一點兒都不難找。歷史已經把所有的證據都擺在後人面前,只是大家夥兒都不願意仔細的去查詢蛛絲馬跡,或者說不願意改變以前固有的認知。
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其實如果幾千年前的那一天,主角換成你是項羽,你在鴻門宴上。我告訴你,你肯定也不會殺劉邦,為啥呢?因為當時的項羽哪裡像我們現代人一樣,知道了自個兒最終的結局,他一定得從大局出發考量問題,他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劉邦不能殺。
兵力對比
劉邦雖然從楚懷王那裡拿到了不足萬人的兵馬,可是在進軍咸陽的路上,他一直在收編。鴻門宴發生時,他已經有了十萬大軍。
史書上說項羽兵四十萬。可是要知道這四十萬人不全都是項羽一個人的啊,真正屬於項羽的,只有參加鉅鹿之戰的五萬人,而且惡戰之後,估計死傷也不少。即使有一路的收編,但是人數也不多。那麼當時在鉅鹿時項羽五萬人,再加上其他諸侯聯軍的九萬人,王離還有十幾萬降軍。粗略算下來,他也就三十萬人馬,那麼到達函谷關,總共就達到了四十萬,可見這一路上所有的軍隊加起來才擴編十萬人。那麼項羽一人又會擴編多少人呢?
因此從兵馬實際數量上來看,這時的項羽也許比劉邦多一些,但未必佔優勢。更何況俗話說的好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真的兩方打起來,劉邦和項羽不管誰死誰活,都將是兩敗俱傷,反而讓各路諸侯坐收漁翁之利。你是項羽,你也不會輕易動兵,讓別人佔了便宜,對吧。
師出無名有人會說,項羽能用五萬兵馬大敗秦墨名將章邯、王離三十多萬軍隊,難道還打不過劉邦?其實項羽也許當時能夠打過劉邦,但是項羽不能打,更不能殺。什麼原因呢?因為古時候行軍作戰一定要講究師出有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這麼講的話,或許有人會對師出有名這四個字嗤之以鼻,不就爭地盤兒嗎,你說什麼高尚啊。想當年鴻溝協定之後,劉邦還撕毀合同,然後打項羽呢,他師出有名了嗎?其實這些話都對,但是不適合項羽,因為項羽他祖上項燕出身楚國貴族,與劉邦這種地痞流氓的思維方式不同。項羽就講究這個。
不良後果鴻溝之約簽訂的時候,就是劉邦和項羽在爭天下,把你打趴下,我就徹底贏了。可是鴻門宴的時空背景不一樣,除了劉邦、項羽還有一大堆人在等著瓜分勝利果實呢。如果說項羽冒然殺了功勞最大的劉邦,那其他人會不會覺得唇亡齒寒,會不會為了自個兒的命運而團結起來,共同反抗項羽。況且人家劉邦還是低頭來認罪的,因此項羽不能殺劉邦,雙拳難敵四手,餓虎還怕群狼,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問題清晰了,大家知道項羽為什麼不能殺劉邦了吧。其實項羽還是有智慧的。(時勢不允許啊!)
令人費解的范增和項伯很多人會問,他身邊的最強大腦,項羽的亞父老謀臣范增為何主張一定要殺劉邦啊,難道說范增不如項羽聰明?其實范增看人是很準的。他認為劉邦之前好色,你看生了一堆娃,現在竟然不喜歡了,之前貪財,現在竟然都不要了。一個男人在有條件置辦良田美妾的時候,控制住自個兒,這是要幹大事兒啊。並且說劉邦有天子氣,我們一定要把他宰了。范增的這番話啊是有道理的。後來的事情也證明老爺子說的都是對的,但是智商很高的范增對於殺掉劉邦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並沒有第一時間提醒項羽,似乎是另有隱情。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理順一下范增和項羽的關係。
范增與項梁的往事在歷史上,你別看項羽楚霸王名氣很大,但是他的身世比較模糊。史書上說,項羽是跟著叔叔項梁長大的,並沒有交代他的父親到底是誰。因此項梁可以說是項羽最親近的人。可是即便是這個最親近的人,項羽也只能叫他叔叔,但是他卻稱范增為亞父,就跟自個兒父親一樣。
范增何德何能能受得起這樣的稱呼呢?大家都說范增對項羽幫助很大。我告訴各位,那都是演譯小說裡面說的,不信的話可以翻遍史書,你肯定發現不了范增對項羽有什麼實質性幫助。倒是還添過幾次亂。
這不是我瞎說,范增在歷史上第一次出場,就給項家帶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什麼麻煩呢?
話說當時陳勝已經被殺,項梁是反秦大軍中的公認的老大,就在項梁與各路反秦勢力匯合,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走的關鍵時刻,范增建議要把楚懷王的後人迎立為新的楚王,理由是陳勝失敗是因為自立為王,失去了楚地百姓的支援。如今各地起義軍都願意跟隨您,您又是項燕的兒子,因此想要成大事,一定要挑選一個楚王的後代當領導,並且最好是楚懷王的後代。因為歷代楚王中楚懷王死的最冤了。范增指的的楚懷王,就是那位被張儀幾次三番哄騙,最後在秦國被逮起來,受盡屈辱而死的楚王。他死後,楚人把他的後代扶持為新的楚王,這樣能點燃楚華人民的反秦義事。而這個被扶持起來的,就是讓項羽恨恨的那個熊心,後來被項羽給害死了,也叫懷王,懷是諡號有懷念的意思。項梁聽罷范增之言,覺得很對。因此他們找到了當時還在放羊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擁立他為新的楚王。事實證明範增的說法確實是正確的。可是這裡邊也埋藏了一個大的BUG。項梁(繼陳勝,吳廣之後的義軍領袖)
可疑的范增項梁被殺後,熊心馬上把權利都抓到自個兒手中,還拼命的打壓項羽的氣焰。比如說項羽要向西進軍咸陽,他不讓,反而把項羽安排成了宋毅 的手下打鉅鹿。若不是歷史上項羽殺了宋毅,又打贏了鉅鹿之戰,只怕項家就要在歷史上消失了。
我們可以再看一看范增在鴻門宴上的表現。那劉邦入座之後,范增多次對項羽使眼色,心想你倒是快殺呀快殺呀,等什麼呢?可是他的眼睛都抽筋了,項羽還是沒有反應。那麼這時范增是怎麼做的呢?他竟然借項莊舞劍之名刺殺劉邦。這哪裡是一個謀士該做的事情啊?
更離奇的還在後頭。劉邦藉口上廁所不是溜掉了嗎,范增竟然敢當著大傢伙和張良的面,直接把劉邦給的玉斗摔碎,然後說“豎子不足與之謀”,這小子不足以同謀大事啊。范增的這番作為,可是當著所有人的面,把自個兒的大領導項羽一頓臭罵加羞辱,他就不怕項羽砍了他。
另外,范增當時說的別的話也很有問題。比方說“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在說劉邦和項羽共爭天下。可是仔細一琢磨,當時的項羽還不是天下之主,你怎麼能叫奪項王天下啊。當時還有各路諸侯在場,誰不想爭奪天下,這天下還沒有定呢,你就說天下是你項家的。因此范增這句話其實是給項羽拉了一大波仇人。
范增在歷史上也不是說話不過腦子的人,因此他的行為是極其不正常的。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那範僧不正常的背後肯定另有原因。什麼原因呢?
前面說,立楚懷王熊心是范增提出來的,有沒有可能,范增其實是楚懷王雄心的人呢?鴻門宴上殺劉邦,有沒有可能是楚懷王的意思呢?因為劉邦如果在鴻門宴上被殺,他的部隊就會和其他諸侯聯軍聯合起來反抗項羽。這時楚懷王雄心就又有出山的機會了。
這邏輯通吧,因此說范增很有可能是楚懷王的人。況且這場名震天下的鴻門宴,還有一個沒有到場的大咖,他就是楚懷王啊!或許項羽叫范增亞父,那也是被迫的。他想透過這個稱呼拉攏一下范增,希望他不要跟楚懷王靠的太近,而要佔到自個兒的隊伍來,至少也不要處處給自己下絆子。范增(到底受命於誰)
詭異的項伯
司馬遷筆下的項伯,就是一個典型的吃裡爬外。他是項羽的叔叔,卻在項羽要殺劉邦的時候,跑到劉邦的大營去找張良。因為張良救過他的命,他不想張良無辜被殺。
我們可以理解成項伯重情重義。可是接下來項伯竟然進了劉邦的大帳,不僅把項羽的計劃對劉邦和盤托出,還和劉邦成了兒女親家。項伯這麼做不是有病吧?他是項羽的叔叔,若是項羽成功了,那他就是皇親國戚呀,他為什麼要背叛項羽和劉邦親近呢?,並且當時的劉邦那麼菜,應該不是項羽的對手啊。
還有鴻門宴上發生的事兒更詭異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竟然幫助劉邦擋劍,這麼明顯的舉動,項羽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事後項羽對項伯,還一如既往的好。
這可能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項伯其實是按照項羽的指示在做事。也就是說,無論是他深夜跑到劉邦大營,還是酒席之上幫助劉邦擋劍,都是項羽授命的。
項羽為什麼這麼做,自然還是劉邦不能殺。劉邦派兵擋在函谷關不讓項羽進,項羽當然氣的是哇哇叫,但是他還是有智慧的,他分得清輕重,劉邦為什麼敢參加鴻門宴,難道是寄希望於樊噲嗎?樊噲即使再厲害,也不可能在項羽的地盤上把劉邦救出來啊。因此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劉邦參加宴會之前可能就已經知道了,此行有驚無險。而這顆定心丸就是項羽透過項伯給他吃的。項伯(誰給你的膽子)
-
13 # 戴草帽的小老鼠
為什麼在鴻門宴上,項羽沒有對劉邦動手?主要原因至少應有這三點:一是項羽的仁慈,二是項羽容易知足,三是項羽和范增已是面和心不和。
第一、優柔寡斷、心存仁慈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羽從少時豪言要取代秦始皇,到後來打了勝仗活埋二十萬秦軍,大火燒秦宮三個月,還有一言不合就殺異己者……整個看來是一個偏向殘暴的人。同時根據《史記》的材料可以看出,項羽其實也是一個優柔寡斷乃至內心仁慈佔上風的人,這對於一個亂世梟雄來說是一個弱點。
項羽的家鄉是過去的楚國,這與過去的秦國是世仇,尤其是楚王和客死他鄉的悲劇讓楚人耿耿於懷,所以當時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為抗秦而戰死的名將項燕正是項羽的祖父。所以說,帶著這些因素,項羽後來活埋秦軍、火燒咸陽其實是國恨家仇的一中表現,並不能說是因為他殘暴。
項羽是不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司馬遷沒有說透,但說他心存仁慈絕對沒錯。劉邦的父親與妻子被楚軍活捉,項羽沒有虐待他們,反而是好生看待給吃給喝軟禁起來。後來拿劉邦父親威脅對方,被罵得惱羞成怒的項羽也沒有下毒手。再看項羽和虞姬的生死離別,虞姬虞姬奈若何……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大英雄有苦找一個弱女子傾訴,項羽兒女情長的脆弱暴露無遺。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可能就是他潛意識裡的仁慈作祟在。當時的劉邦恭恭敬敬、臣臣服服,面對這樣一個已經完全示弱的人,項羽未下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項羽容易知足的特點要說項羽不殺劉邦的第二個主要原因,那隻能是說他這個人比較容易知足。滅秦後,項羽實際上已經是各路諸侯擁護的頭頭,但他卻沒有趁熱打鐵更上一層樓,反而是和大家平起平坐瓜分地盤。或許在他看來,和別人稱兄道弟、有福同享的感覺更好吧,所以撐死了只給自己一個西楚霸王名號,反正有實力在,最多誰到時不聽話就打誰。
古往今來,但凡推翻當朝統治者的人都會順勢做大做強,早稱帝早安心。項羽滅秦後,最想做的事卻是要吹鑼打鼓回家鄉炫耀一番,還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意思是說富貴了不回家鄉顯擺,那就是夜裡穿好衣服,誰能看得見?
想要顯擺,改朝換代稱帝不是更威風麼。這個小故事足以證明項羽的容易知足。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正是因為項羽容易知足所致。看看眼前的人已經服軟,對自己來說也不是什麼威脅,那就放過他吧。容易知足讓他考慮事情只會以當下為重,完全忽視了劉邦潛在的能量。當初宋義因為阻礙討秦大事,項羽可以當機立斷以下犯上殺掉,如今劉邦在他眼裡不值一提,只要聽話就不管他。典型的知足於當下,不考慮長遠。
第三、項羽和范增之間有矛盾項羽和范增鴻門宴之前已經有了隔閡。
范增既然有心要除掉劉邦,為何只安排一個項莊?項莊本事再大,有把握一對一做掉劉邦?如果項莊刺殺不成,再衝進來一批刀斧手,不是更好麼?項莊刺殺成功,是先斬後奏;安排多些人手,也是先斬後奏。同樣的道理,為什麼范增把寶押在項莊一人身上?
諸多疑問,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項羽那時候已經不信任范增。一種可能是范增已經沒了調兵權哪怕是一兵一卒一夥夫,所以他安排不了其他幫手;另一種可能是范增在項羽面前並不敢自作主張,所以才找了項羽的堂弟項莊背鍋。
為什麼說項莊是最好的背鍋者?背叛項羽的陳平曾經這麼評價:項羽這人啊,只信任自己的族人。范增算準了項羽不會因為擅自殺劉邦而怪罪自己堂弟項莊,換成范增,那可就不一定了。雖說范增是項羽的“亞父”,但這是因為沾了項梁的光,項梁死後,作為外族人的范增也就徒有禮節上的光環了。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范增找項莊卻不找刀斧手,項莊刺劉不成他范增卻不敢上。
你范增想殺劉邦,我就偏不殺。你玉佩舉得再高,我也當沒看見。後來范增負氣出走,項羽連半點挽留的客套話都沒說。
總結:為何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以上是筆者分析的三點原因。不足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
14 # 隴上陌客
鴻門宴,這三個字,現如今這三個字已經被認為是一些不懷好意、別有動機的宴會,表面上是請人喝酒吃飯,其實是主人抱有一些其它的目的在裡面,對方有針對性的計謀,而精心設計了宴會邀請別人參加。而這個典故則是出自秦末農民起義之後的楚漢爭雄之間的故事。主角便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項羽沒有殺劉邦,而劉邦又是如何逃脫?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總結一下。
故事簡述
漢元年(前206)十二月,項羽率軍至函谷關。見關門禁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大怒。於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準備討伐劉邦。此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駐紮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的項王營)。劉邦有兵10萬,號稱20萬,安營霸上。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素有交情,當夜策馬至劉邦軍中將范增的計謀密告張良,勸張良趕快逃避。張良馬上將情況告訴劉邦。劉邦請項伯從中調解,項伯要求劉邦第二天到鴻門。隨後,項伯連夜趕回鴻門,勸說項羽。項羽認為項伯所說有理。第二天早晨,劉邦親自來見項羽,項羽設宴招待。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於是指示項羽堂弟項莊來席前舞劍助興,意在擊殺劉邦。項伯見此情況,也撥劍起舞,並經常用自己身軀保護劉邦。張良也離席去叫樊噲,樊噲攜帶劍盾闖入軍門,指責項羽要殺有功之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就這樣,漢高祖劉邦得以逃脫,而後又同項羽展開了長時間的對峙,史稱楚漢之爭。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項羽放過了劉邦。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項伯相助
從司馬遷寫的《史記》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幾次起手中的武器已經很明顯,要刺向劉邦,而最後是向博項伯的阻止,才沒有讓項莊得逞,所以說劉邦的逃脫項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劉邦實力強大
雖然項羽確實在當時是實力最強大的,起義軍首領。按《史記》上的記載手握40萬大軍,可是劉邦當時作為首先攻入咸陽的起義軍,其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同樣按照《史記》當中的記載,劉邦手上也有10萬大軍,雖然同項羽手中的40萬大軍相比實力稍稍欠缺,但是這十萬大軍也並非小股勢力。項羽,若真的想吃掉劉邦,也必定還是要花費一番周折的,更何況劉邦當時已經知道了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向項羽告密,必定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才前去赴宴,若真的在宴會上將劉邦殺掉,那後續的日子,項羽也不會太好過。
不敢冒天下的大不韙
首先我們要知道項羽如果要殺劉邦,其實是沒有理由的,僅僅靠著怕劉邦日後會成為自己的威脅為由,而將其殺掉,勢必會使天下之民心。
當年是天下諸侯自己立下了誓約,誰先入關誰就稱王,而劉邦卻是在率先入關之後將關中之地讓給了項羽,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項羽是受了劉邦給他的面子的。如果項羽此時不顧一切去攻打劉邦,一則是項羽違背了當年天下諸侯的盟約,二則這對於項羽來說是有損於他自己的名聲的,還會給一旁的楚懷王號令天下諸侯攻打項羽的機會,因此項羽雖然想要殺掉劉邦,最終也不能去這麼做。
而劉邦逃脫之後,忍辱負重,重整兵馬,漸漸地和項羽之間的差距慢慢縮小,並且在後來呈現了完全碾壓的態勢,最終劉邦獲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開啟了長達400多年的大漢王朝,他也成為了大漢的開國皇帝,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平民皇帝,他的故事真的精彩,值得回味。
-
15 # 逃亦皇皇的歷史沙龍
項羽入函谷關前,心裡給劉邦拉了張清單:
一、劉邦做了什麼
1.劉邦先入了秦都咸陽,並派人堵住函谷關,不再讓其他人來;
2.劉邦在咸陽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和百姓約法三章;
3.劉邦接受子嬰投降。
二、劉邦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個貪財好色的人突然變成聖人了,那他必然在圖謀更大的利益——整個關中。
他劉邦還把函谷關給鎖了,就是想獨佔關中,不想他人尤其是我項羽染指。
三、我該怎麼做
打敗秦軍主力的人是我項羽,理當我稱王,那個沛縣的癟三敢攔我,好,打不死你,發兵!
轉折點——張良
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挾破二十萬秦軍的威勢而來。劉邦軍才十萬,函谷關還給破了,劉邦可謂必輸。只是很多事情,壞就壞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受過劉邦謀士張良的恩惠,不想張良死在亂軍中,在戰前就把訊息透露給了張良,張良知道了,劉邦就知道了。劉邦配合張良演戲,忽悠項伯入關中是為項羽打前站,替他看場子,送了許多禮物讓項伯回去幫著說好話,項伯覺得挺有道理,得,幫你說話沒問題,明天也得記著來請罪啊。
項伯回去一說,如此這般,這般如此。項羽一聽,行,暫緩發兵,看你劉邦明天來了咋說。
有驚無險的鴻門宴
其實項羽心中的清單已經有所變更了
第二點“劉邦為什麼要這麼做”變成了不搜刮財富和不強搶美女是因為劉邦知道這是我項羽的財產,不敢隨便動。派人守關是為了防止其他諸侯進來。所以說啊,看待人真的是很主觀的事情,看的慣怎麼著都行,看不慣,他站那不動你都嫌他呼你空氣了,領導面前有說的上話的人太重要了。
簡單說項羽清單上的第三點“我該怎麼做”變成了放劉邦一馬,畢竟天下諸侯還在看著,不好無罪而誅,只是這小子也信不著,乾脆別在我眼前晃悠了,去四川和猴子做伴吧。
從上帝視角看,確實這時殺了劉邦一了百了,局面總差不過項羽兵敗,烏江自刎。但沒開上帝視角的項羽只覺著劉邦打架打不過我,打仗打不過我,名氣沒我大,一個小小亭長出身,拿頭和我比?不殺劉邦,而貶去漢中是項羽想出的比較好的辦法,既打消了其他諸侯的疑心,也狠狠敲打了劉邦。
-
16 # 紫色的玉
鴻門宴是一場重大的歷史史件,漢朝的司馬遷對此有過詳細的描述,在宴會最緊張的時刻,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為什麼沒有殺害沛公呢?這裡主要有以幾點原因:
一、項羽的優柔寡斷是最主要的原因。
滅秦大戰開始後,項羽與劉邦就有君子協定,那就是先入咸陽者為王。此時的項羽兵強馬壯,料定劉邦不能先於自己,哪知劉邦在張良、蕭何等人的謀劃下直取咸陽,而項羽仍在同秦軍作戰。進入咸陽後的劉邦很快控制住局勢,並打算組建自己的朝庭,還任命子嬰為丞相,劉邦謀士曹無傷是項羽的臥底,就派人向項羽洩了密,項羽大怒,立即準備攻打劉邦,此時的劉邦只有10萬人馬,而項羽人馬達40萬,且戰鬥力明顯強於劉邦,劉邦驚恐,謀士張良獻策,劉軍退出咸陽城,並將繳獲的財物送給項羽,劉邦的假象終於騙了項羽,以致於在宴會時遲遲不做殺劉的暗號。
二、項羽的季父項伯被劉邦買通。
項羽有2個叔父,一個是項梁,一個是項伯,項梁在於章邯決戰時死亡,項羽對兩個叔父很尊重,畢竟從小就跟他倆在一起,劉邦透過張良帶著厚重的禮物拜訪項伯,說了一大堆劉邦如何如何也不稱帝的鬼話,善良的項伯競然相信了,由於項伯幫劉邦說情,項羽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殺劉邦的決心。
三、劉邦集團一系列防範措施,也使項羽犯了糊塗。
兩人在霸上見面後,劉邦當即將咸陽之事向項羽彙報,並承認不應該先進城,同時將繳獲清單獻上,如此的虔誠是劉邦的拿手好戲,項羽很開心,但亞父範曾不開心了,範曾的目的就是殺劉邦,現在主子不願意,於是找來項莊,以舞劍助樂的方式刺殺劉邦,哪知劉邦己有對策,即命樊噲與之對刺,此時的項羽還矇在鼓裡,氣得範曾大罵項羽"豎子不得與謀"。
劉邦逃脫後,回營即殺曹無傷,而範曾也以病為由逃離項羽,對於劉邦看清了項羽的動機與目的,對於項羽損失了2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
17 # 皇城super
我認為是項羽性格所致,而且對自身實力的認可!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是項羽沒殺死劉邦的原因!
第一,鴻門宴時期,項羽實力雄厚,並且當時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身邊人才的積攢,都在劉邦之上!所以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第二,項羽優柔寡斷的性格所致,兩邊的扇風點風讓其不能把控自己,甚至上眼藥等讓他難以取捨!
第三,劉邦的隱忍,並且手下人的給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樊噲的勇敢無畏贏得了項羽的認可,劉邦的偽裝也是起了麻痺項羽的作用!
-
18 # 跪射俑
第一,項羽沒有認識到劉邦的危險性。項羽雖然和劉邦一起打天下,但是劉邦打的勝仗相當少,項羽對劉邦的軍事能力知根知底,菜鳥一個。劉邦之所以能和他平起平坐,只是楚懷王為了平衡楚國內部力量搞的政治平衡,並非劉邦有和項羽拼一下的實力,劉邦當時連雍齒都打不過。劉邦能進咸陽,是因為項羽把秦國幾乎所有的軍事力量都吸引了,他是靠買通秦國守將入的關,不是靠打。所以項羽一直看不起劉邦,劉邦也沒有讓項羽看起來的能力。鴻門宴看上去危險,其實有驚無險。項羽出了名的殺人不眨眼,剛起家為了奪權一個人殺了會稽太守上百人,攻城必屠城,怎麼會在意區區一個劉邦。如果他認識到劉邦有危險,早殺了,還用范增叨逼叨。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韓信投靠了他。沒有韓信,他一輩子就是個漢王,老死從漢中出不來,跟後世的諸葛亮一樣。所以就劉邦那副熊樣,根本不配項羽來殺。
第二,為了西楚霸業的統戰大局。項羽的設想是建立霸業,而不是王業和帝業。霸業就是諸侯聯邦性質,各諸侯國各自為政,但是承認項羽的老大地位,如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王爺就是楚國位在各諸侯國之上,各諸侯國對楚王俯首稱臣,如西周周王。諸侯王每年上貢,彙報工作,但是各自為政。帝業就是皇帝為全國至高無上的主宰,各地沒有諸侯國,全是郡縣,帝國中央政府派遣官吏統治各地,各地官吏對皇帝絕對服從。基於這個戰略規劃,項羽對其他諸侯國都是相對寬容的。只要你承認我的老大地位,我就不打你。劉邦承認了,叫項羽大哥,給項羽做低伏小,項羽很高興,就放了劉邦一馬。後來項羽所攻擊的諸侯國都是不服項羽霸王地位,挑戰他霸王權威的國家。那些聽話的諸侯國都沒事。不像劉邦是要建立帝國,逮誰滅誰。
第三,項羽集團內部項氏家族和范增是有矛盾的。項羽靠項氏家族起家,他只是家族代言人而不是決裁者。韓信說他就任用項氏親屬不任用外人,其實項羽也是沒辦法,不是不想用外人,而是形勢比人強。項氏家族的溫和派項伯反對項羽殺劉邦,半夜跑去劉邦陣營通風報信,還跟劉邦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和劉邦一起在項梁手下工作時處的比較好。史書說項伯不認識劉邦只認識張良,不大可能。所以項莊舞劍,項伯起身遮蔽,項羽一看項伯態度明確的反對殺劉邦,所以權衡利弊,放棄了殺劉邦的想法。范增說豎子不足為謀,其實是罵項伯。後來范增不被項羽信任,其實是他跟項伯的鬥爭中失敗了,項羽為了大局只好把他放棄。殺劉邦是范增的意思,項伯偏不讓他得逞。
因此鴻門宴劉邦能活下來並非項羽動了一念之仁,除非項羽瘋了,否則他是不會殺劉邦的。
回覆列表
鴻門宴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一次政治博弈,鴻門宴發生的時候,劉邦和項羽都是楚懷王手下的將領,項羽在道義上不具備殺死劉邦的條件。項羽在鴻門宴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劉邦服軟,將滅亡秦朝的首功讓給項羽,而不是為了殺死劉邦。劉邦在鴻門宴前期就已經服軟,項羽的目的已經達到,再殺死劉邦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項羽的崛起秦國滅亡之前,楚懷王派遣了兩支軍隊進攻秦國,一支是宋義率領的援趙軍隊,一支是劉邦率領的攻秦軍隊。其中項羽是宋義手下的副將,但是在鉅鹿之戰爆發前,項羽斬殺宋義奪取了兵權,成為了援趙軍隊的統帥。
鉅鹿之戰前期,關東諸侯的軍隊有幾十萬人,但是這些諸侯都畏懼秦國軍隊的強大,不敢出兵攻打秦軍。項羽率領5萬軍隊擊敗秦軍後,這些諸侯都紛紛依附於項羽,項羽悍然成為了關東諸侯的領袖。在坑殺投降的秦國士兵後,項羽率領諸侯聯軍40萬人進攻秦國本土,然而這時候劉邦已經滅亡了秦國。
劉邦的實力劉邦攻佔秦國故地後,在秦國故地實行了約法三章,秦華人都對劉邦十分的喜歡。秦國故地的局勢穩定後,劉邦聚集了10萬人的軍隊,封鎖了秦國故地的關口,想要在關中地區自立為王。這時候劉邦的實力略遜於項羽,但是項羽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關東諸侯,項羽的本部軍隊實力跟劉邦相差不大。
雖然劉邦的軍事實力不如項羽,不過劉邦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楚懷王和將領們約定,誰能夠先進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劉邦做關中王合情合理,項羽已經殺死了上將軍宋義,如果再殺死滅亡秦國的劉邦,肯定會引起諸侯們的警惕。
劉邦為什麼敢於參加鴻門宴劉邦之所以敢於參加鴻門宴,主要就是因為劉邦摸透了項羽的底牌。項羽的軍隊大多都是諸侯聯軍,項羽為了穩住這些諸侯,肯定不敢去傷害劉邦。畢竟劉邦是楚懷王親自任命的伐秦大將,項羽公開殺死劉邦,不僅意味著項羽跟楚懷王開戰,還表現出了項羽的狹隘,諸侯們肯定不會願意再跟著項羽。
除此之外,劉邦還買通了項羽身邊的大將項伯,劉邦前去參加鴻門宴之前,就已經找項伯給項羽透過氣。況且劉邦手下還有一幫忠心耿耿的大將,一群忠心耿耿計程車兵,這都是劉邦敢於隻身犯險的資本。
總結筆者認為項羽沒有在鴻門宴殺死劉邦,是項羽一生中最正確的一次政治決策。正是因為項羽沒有在鴻門宴時期大開殺戒,後來項羽才能夠分封天下諸侯,成為了名震一時的西楚霸王。假如項羽在鴻門宴殺死劉邦,那麼劉邦的手下肯定會發生變亂,諸侯們也可能會聯手滅了項羽,秦末的歷史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