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微愛小可樂
-
2 # 醉龍
這就是俗稱的“窩裡橫”,成因就是慣的。一般來講,成熟的人、理智的人、情商高的人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尤其是親人之間交往,更能夠理解體諒親人的立場和不容易,即便自己有些委屈也能夠承擔。
血濃於水的親人,必然更加親近,怎麼能夠比對外人還要苛刻呢!怎麼能讓他們更加寒心呢!
真正考驗感情有事發生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是親人好使。
親人間的信賴和愛護不是對外人能用討好和維護就能換回來的。而親人之間容易發生爭吵,主要還是因為互相比較瞭解優缺點,於是就有了頑固的成見,總會認為對方不如自己。同樣的話,外人說,就會認為很有道理,親人說,就會認為說的沒道理,心理就是有意或者無意的認為親人不如自己高明,說的自然沒道理。
潛意識裡,在親近人面前,總不想被小看,面子問題尤為重要,爭強好勝之心更強烈。一有不如意,就會認為是親人的錯,這是人性軟弱的的劣根。
還有就是親人之間爭吵,心理穩穩的處於安全區域,知道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傷害,甚至還可能會打擊對方,這是表現略有些畸形的存在感和優越感。甚至有時話都不讓親人說完,也沒有完全聽明白親人的表達,就枉自揣測否定。
甚至即便結果印證了親人的正確,也還是不會從心裡真正認同親人的正確,因為在熟人面前否定自己,對這種人來說,簡直比殺了自己還難過。為什麼對外人客客氣氣,甚至還要忍受不平和委屈,因為這種人骨子裡是懦弱的,俗稱分不清裡外。
因為了解而知道外人不會慣著自己,因為不瞭解外人,而以為外人會有多高明。因為外人會恭維自己,就會得到更大的心裡滿足。對親人的一味言行強硬,實質就是欺軟怕硬窩裡橫,不說大是大非的問題,就是小事來看,也足以說明其觀念幼稚和不曉人情。
親人一場,本是莫大的機緣,善待親人就是善待自己。 -
3 # 詩意遠方DDS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雖然是納蘭性德最有名的一首愛情詩,但我覺得拿到這裡作答案還是比較貼切的。人哪,就是這麼卑賤,通常都是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密的人,對待陌生人,我們反而能夠表現得“如初見”般的美好,能做到彬彬有禮……於是就有人感慨萬千:人生何必如初見?但求相看兩不厭!
-
4 # 兩魚寶媽
因為親人之間關係更親近,更熟悉,會接受對方的脾氣,更容易原諒對方。外人就是不好意思或者會忍耐一些,也更容易息事寧人。
-
5 # 策劃人老九
真的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今天刷問答的時候猛的就看見了這個題目 ,雖然我不是情感領域的 ,但是這個題目我特別有感觸。 因為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有了這樣的疑惑,為什麼面對別人我們經常可以心平氣和 ,但是自己最親的人一點很小的事情都能夠引發我們的暴怒。我們對別人可以容忍,對自己的親人卻總是不能寬容,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真的困擾我很久很久,後來隨著年歲漸長,我逐漸才明白。 其實這是因為愛,是因為在乎 !你可以無所謂別人的想法和觀點, 但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他們的想法和看法對我們來說卻是特別重要的。 你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去特別在乎、特別關注, 所以也就特別容易因此動怒。
因為在乎,所以敏感不知道大家在小的時候是不是都經歷過考試沒考好,真正害怕的不是因為成績、升學。也不是因為老師 ,也不是因為學校和同學帶來的壓力。 而真正我們擔心或者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父母。是因為沒考好會導致父母的責罵, 這讓我們非常難受這比老師的批評要嚴重得多。
反過來說, 如果你考試考得不好 ,父母沒有有太多的苛求,也沒有太多不悅。那麼你的壓力就會小很多,甚至並不會有什麼考試恐懼了。其實這說的,除了怕捱打和責罵之外,更多就是因為在乎兩個字。正是因為你在乎父母的態度 ,同樣也是父母在乎你的前途 ,而由於這樣彼此的在乎, 所以雙方都會變得特別的敏感, 容易動怒、 容易生氣也更容易傷心。
我對自己的父母,總是最為在乎和敏感。 他們的一言一行,對我們的影響都特別大。 而反過來我們則是父母的心頭肉 ,任何的閃失變化,對他們來說都會是最大的不安和恐懼。所以, 彼此都如此的在乎對方, 都為對方的一舉一動而敏感而操心,這就使我們越親近的人越容易產生情感上的波動。 不管是 傷心還是憤怒, 都源於這份敏感和在乎。
至親者疏,關愛亦壓力因為 有了之前的敏感和在乎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刻意的和我們最親近的人保持疏遠。比如: 孩子或者愛人,有時候不願意向自己的父母和另一半傾訴, 更願意和朋友進行交流就是這樣的情況。而作為父母和愛人,經常不能理解, 甚至覺得這是一種背叛和疏遠。 其實仔細去想一想, 這恰恰是因為 真的特別在乎,所以害怕溝通,哪怕自己都沒有發覺。因為日記沒了可以再寫, 朋友沒了可以再交,維度 自己最親近的人卻要陪伴一生, 不離不棄。 所以我們不敢去失去、 不敢去傾訴, 反而會逐漸的為了尋求安全和保護而漸漸疏遠。其實,這就是因為: 每一份沉甸甸的關愛也伴隨著沉甸甸的壓力,導致了至親者疏……
怒火是容易產生安全距離的情感那麼到底為什麼和親人發怒,是我們最常見的情感表現方式呢?這是因為怒火是最容易表達, 而且最容易結束的情感。它是我們去保持距離,快速躲進安全島最好的掩護和最簡易的方法。看和自己的愛人 或者父母吵了架我們會怎麼樣? 一般都會甩手離開, 要麼躲進自己的小屋, 要麼跑到外面去宣洩 。只有發怒是最容易瞬間拉開距離,讓 彼此都能夠獲得一個緩衝和冷靜的空間 。所以對親人發怒,是我們最快尋求安撫和保持安全最常用的方式和方法。雖然極端, 但是效果卻很明顯。是為什麼 我們和親人之間 特別容易用爭吵去解決問題的原因。
綜上所述 ,我們知道了為什麼我們對於外人會有更多的寬容, 而對自己的親人卻很難容忍。 這是因為愛, 是因為在乎好敏感。那麼和親人之間我們最容易選擇爭吵和發怒來解決問題 ,就是因為這是一種最快能夠脫離 不良情緒環境,可以為自己和對方找到緩衝 ,尋求庇護的方法。
但是,畢竟爭吵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甚至有時候是難以彌合的傷害。 那麼我們應該有什麼辦法來 儘量減少 或者柔化這種不良情緒的產生呢?
別把對方當成自己我們和朋友或者同事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 經常會說要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然後多一些理解 ,多一點寬容。但在和自己的親人相處時 ,這種方法需要進行一些改良和微妙的變化 。關鍵的一點就是——別把對方當成自己。我們不需要像面對外人那樣去進行所謂的換位思考 ,要做的就是別把你的親人當成你自己。
這話說起來簡單 ,聽上去有些奇怪,但 仔細分析你就會明白 。因為你不可能把朋友, 哪怕再好的閨蜜當成你自己 。再如何親密 ,他們都是外人。只有面對你自己最至親的人,你才會把 他們當成自己。沒有任何的約束, 沒有任何的顧忌。而正是因為這樣一份毫無保留的 情感,容易產生問題去傷害彼此。
比如說父母最喜歡用自己的 想法和目標去塑造孩子,讓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這好像是對你對他都很完美的一件事情。而孩子也容易把父母當成自己,想當然的認為 自己喜歡的東西,父母當然應該會喜歡 。但其實,這就是矛盾的根源。現在我們知道了問題的本質之後,要解決它就有了方向和目標 。你只要好好的分清楚:你是你,愛人是愛人 。孩子是孩子, 父母是父母。 你們之間再如何親密都是獨立的個體, 需要保持距離, 需要相互尊重。 有時候,別那麼親密, 生疏一點。距離真的會產生很多的美感 。太過於親近 ,反而會變得真正的疏遠。所以說,保持適當的距離和空間,是減少這種矛盾出現的首要方法。
多用乾坤大挪移 ,多用太極神功這不是武俠小說裡的武功,而是一種真正的方法。當你 一旦發現和親人之間出現了矛盾的苗頭 ,適當的快速進行話題轉移, 更換交談的內容。 這是解決矛盾、緩解衝突的不二法門 。你一定要清楚一點: 在外面工作和同事相處 ,你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是有對錯,有分別的。 但是在家裡和親人在一起討論問題,這些通通都是浮雲。在這裡, 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會贏誰會輸 。如果一定要爭出個子醜寅卯, 只會落得相互傷害。所以在一些問題出現時, 適當的學會轉移和迴避, 其實是一種睿智的做法。 因為問題的結果和答案對雙方來說都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處和利弊, 各想各的、各做各的 ,其實也挺好。這種時候, 稍微用一點阿q精神吧,和 親人去爭,贏了你什麼也得不到,輸也不會失去什麼。毫無利益的爭執,所以何苦來哉呢?
真的是我自己的書
言歸正傳, 為什麼我想推薦大家看這本書。本書裡面其實講了很多內容 ,但核心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愛與被愛!怎樣和自己的至親的人 相處。不管是父母 對兒女,還是兄弟對姐妹,甚至朋友之間的相處。學會去愛與被愛, 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產生。 特別是親人之間的愛 ,既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無瑕的東西, 但卻也是最鋒利如刀的情感。把握不好 ,它會讓我們傷痕累累 ,甚至付出最慘痛的代價。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去愛與被愛,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變得美好。
-
6 # 心理師殊同
從腦神經生理學上來解釋
人的大腦有情緒腦(邊緣系統)和理性腦(前額葉皮層)
情緒腦是舊腦皮層,
進化的比較早,發育的比較快,青春期以前基本發育成熟,能耗比較低。
很多哺乳動物也有情緒腦。
理性腦是新腦皮層,
進化的比較晚,發育的比較慢,一直到成年期20~25歲才發育成熟,能耗也比較高。
是我們人類或少數靈長類動物所特有的。且人類發育最完善。
這也是人類和動物的最重要區別。
當我們在親人面前或者在家裡是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
不需要使用能量消耗太大的理性腦
主要使用的是能量消耗比較低的情緒腦,
這樣在節約能量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弊端,
就是容易激惹,更容易感情用事,
當親人滿足不了自己的情感需求時就更容易發生爭吵。
並且知道即使爭吵,引發的危害也比較小,抑制的也就比較少,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迴圈。
所以人們常說: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而在外面或者外人面前就像是在一個舞臺,
需要扮演社會角色,
需要戴著面具,表演你所適合的角色。
這時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差錯,
看見公司裡的帥哥美女,
內心小鹿亂撞,
感性上你想和他(她)在一起。
理性上知道不行,
心裡喜歡,也要表現端莊,更要防止被別人發現。
這種表演需要大腦前額葉皮層高速運轉,不能鬆懈。
使用的就是我們能量消耗特別大的理性腦。
理性腦的使用,並不是我們對外人沒有情緒,而是壓抑了我們的情緒, 爭吵自然也就少。對老闆,心中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也要硬生生的給壓抑下去。
這樣長久下去,也有一個弊端,
就是我們就會覺得特別累,需要放假、放鬆;需要去旅遊、做SPA、吃美食,又或者看看韓劇或者日本小電影。
-
7 # 葉春520
因為這些人只敢對自己的父母發脾氣,當他們看到陌生人的時候就把自己最邪惡的一面隱藏起來,所以對別人從來不會惡語相加,把所有壞的脾氣都留給了父母。
知道父母不會離開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把自己壞的脾氣留在家裡,因為我們知道不管怎麼對待我們的親人他們都不會離開我們。不管我們犯什麼錯誤父母都可以原諒我們,所以我們會對他們惡語相加也會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現給自己的親人看。當我們面對外人的時候我們會變得很拘謹,雖然我們已經很熟悉了但還是要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我們在外面會經常對別人有負面的意見,但我們一定不會直接說,因為我們一旦把這些話說出去,別人就會永遠的遠離我們,我們在社會上就少了一個資源,所以不管我們對別人多生氣都不會對他們惡語相加。
在父母面前最真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氣,只是我們不願意被別人看到而已。父母從小培養我們長大是最瞭解我們的人,所以他們會理解我們為什麼發脾氣,也不會錯怪我們。我們在家裡的時候也是最放鬆的狀態,一旦因為某些事情生氣了我們就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偶爾會惹怒我們的父母,在我們憤怒的時候說的很多話都是比較偏激的,所以會經常和父母吵架。
外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雖然我沒們很多好朋友,但是我們深知這些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沒有幾個人能陪伴我們一生。從小陪我們長大的人也只能是我們的父母,所以在和父母說話的時候我們是不經過大腦的,因為一件事情生氣我們也會和他們爭吵。但是面對外人的時候,我們知道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所以我也不想和他們計較太多,也不會把自己的思想說出來,所以很少爭吵。
回覆列表
這世界,有很多人也在做善,在奉獻愛,但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回報。如果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的付出沒有任何回報,或者回報沒有達到自己心裡理想的目標,他們就會極度怨恨。人一下子就扭曲,變態了。他們心中充滿戾氣,這樣大家會更遠離他,而這會反過來增加他心中不滿,由此進入惡性迴圈,這人就會由苦入苦,由冥入冥。
所以人做好事,發心非常重要。不同發心,一定結不同的果。有的人越做好事越快樂,有的人越做好事越累,有的還死到做善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