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白龍赤子

    諸葛恪,為諸葛瑾的長子,說起諸葛瑾,他可是東吳的厲害人物。在三國曆史權威的著作《三國志》裡,將他與張昭、顧雍等人放在一起論述,可見其地位之高。張昭是孫權的老師,顧雍也是牛人,他可是被孫權封過侯的人。諸葛恪就生活在這樣的圈子當中,可見他從小就是見過世面的人。所以,他在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比較高的智商,例如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做官了,被授予“騎都尉”,並且和他的幾個好朋友一起伺候當時的太子孫登,可謂是位居高位了。可是就他這樣一個背景雄厚、少年出名的人為什麼就會輸給諸葛亮呢?

    我想,得從他們所生活的年代說起,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當時全國一片混亂,表面上處於漢帝國的統治之下,可是,在諸葛亮三歲的時候,也就是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的時候,爆發了漢末有名的“黃巾起義”,東漢的統治名存實亡。另外,中平六年(189),又發生了“董卓之亂”。建安五年(200),發生了官渡之戰。建安十三年(208),發生了赤壁之戰。東漢末年,這些巨大的政治事件對生於諸葛恪建安八年(203)的諸葛恪就像是發生在夢裡的一樣,讓諸葛恪建功立業,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他還沒出生或者還是個幾歲的小屁孩兒。

    其次,諸葛恪和諸葛亮的還體現在兩人的本事上。諸葛亮在“躬耕於南陽”的時候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觀點,這在當時是罕見的,除了魯肅恐怕再沒有人能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看的如此之清。可諸葛恪呢?他做事兒缺乏耐心,總是想做大事兒而忽視眼前的小事兒,殊不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道理。有一次他老闆孫權想考驗他,就給了他一個比較小的官職,叫“代理節度”,是負責掌管軍用物資的機構,可他認為這活兒不好乾,又要寫公文、又要批公文,他嫌棄這個工作,所以他的地位在孫權的心中也就下降了。

    諸葛恪輸給諸葛亮的原因可能還在於各自在自己“國家”所處的地位。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管是做什麼事兒,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但是,諸葛恪在東吳哪有這樣的地位啊!在東吳,歷來是大都督擁有極大的特權,而諸葛恪呢?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員。他任過丹楊太守、節度這樣的職位,怎麼和人家諸葛亮相提並論呢?當然不能。

    結語

    諸葛恪作為諸葛家族的一員,在東漢三國英雄輩出的時代,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他驕傲、自負、不得人心得一面被廣為人知,和諸葛亮那樣的賢才根本就沒法兒比。這就像如今的世界格局一樣,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拉美的智利,差距太大了。

  • 2 # 愛吃魚魚的魚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以料事如神著稱,在他之後還有一位諸葛先生也很厲害,他就是諸葛恪。他是諸葛亮的侄兒,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無論是治國還是軍事,在三國都是堪比一流。諸葛恪這個人, 與他的叔叔諸葛亮相比, 智力、能力絕對不在諸葛亮之下!號稱三國時期的神童!

    《三國志·諸葛恪傳》記載, 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中,使人牽一驢入,在驢臉寫上上諸葛瑾。年僅六歲的諸葛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

    孫權問諸葛恪曰:“卿父與叔父孰賢?”對曰:“臣父為優。”權問其故,對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是以為優。”此話暗諷諸葛亮明人事暗主,贊其父所事乃英明之主,引得孫權又大噱(大笑)。

    諸葛恪在政治和軍事上頗有建樹,尤其是孫權臨終前,向諸葛恪託孤,委託他輔佐少主,其地位與其叔父諸葛亮相比,也差不了多遠。內政方面廣施德政,取消監視官民情事的制度,百姓德澤實惠。

    軍事上平定了山越,而且還打敗了以少勝多,大敗魏國的諸葛誕(他的堂叔),在東吳如日中天,出門都要很多老百姓圍觀,就像現在的明星一樣。諸葛恪以諸葛亮為榜樣,也寫了個東吳版《出師表》。可惜和諸葛亮一樣,北伐失敗。

    這次失敗是致命的,被政敵孫峻和他的情人孫魯班(其實是孫峻的姑姑,亂倫的代筆)相勾結,教唆幼主孫亮設宴,席中孫峻親手殺死了這個名臣諸葛恪。而且還被夷滅三族!

    諸葛亮北伐數次失敗,依然平安無事,為啥諸葛恪失敗一次,就死於非命呢?其實這就是高手之間一點差距。諸葛亮在北伐前,無論是劉禪,還是益州派、荊州派等勢力,打壓的死死的,防止內亂。而諸葛恪就沒有考慮這點,被政敵抓住漏洞死於非命!他應該向諸葛亮學習,先剿滅政敵孫峻和孫魯班,然後再出兵北伐,這樣才能做到無論成功與否,均能全身而退!

  • 3 # 莫西古

    據《三國志•諸葛恪傳》記載,諸葛恪是東吳重臣諸葛瑾之長子,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自幼才文采飛揚,明敏善辯,時人皆贊神童;與之相對的是,諸葛恪亦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型,自恃聰明、素性剛愎和粗大線條,使得其三十年的從政生涯最終遭遇新城大敗的滑鐵盧,“由是眾庶失望,怨興矣”。終其一身,對諸葛恪而言,成就於聰明,也自傷於聰明,他沒辦法成為敦厚謙讓、與人為善的父親,更是沒辦法成為正直無私、鞠躬盡瘁的叔叔。

  • 4 # 風雲雷火電

    據說諸葛恪比諸葛亮還要聰明,為什麼他最後的下場卻是滿門抄斬呢?

    諸葛恪確實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智商非常高,而且才思敏捷。但他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不聽勸阻獨斷專行這才導致了他被滿門抄斬的下場。

    諸葛恪在成長路上沒有經歷過失敗。

    諸葛恪是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從小就以聰明而出名。諸葛恪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孫權的喜愛,當時的孫登是太子,而諸葛恪是左輔都尉同時他也是東宮的幕僚領袖。

    從諸葛恪的成長曆程來看,他應該是風光無限的,而且諸葛恪還平定了山越。當時可是連他的父親諸葛瑾都不看好他的,結果諸葛恪卻讓所有大跌眼鏡的成功了。

    平定山越的事情讓孫權大為所動認為諸葛恪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

    諸葛恪一躍成為託孤大臣。

    諸葛恪是深受孫權寵信的,而且孫權在臨終之際讓諸葛恪成為了託孤大臣之首。但此時的太子已經不是孫登而是孫亮。

    在孫亮繼位以後,諸葛恪就掌握者如國的各種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大全,在諸葛恪掌握權利的初期,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且還帶領東吳在對抗魏國時贏得了勝利。

    這次的東興大捷讓諸葛恪變得自滿了,他認為自己位高權重就可以獨斷專權。這嚴重損害了孫氏的統治地位,同時諸葛恪不聽勸告執意舉兵伐魏結果大敗而歸,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他竟然殺了很多知情的人。

    這讓很多人都開始對諸葛恪不滿意,同時孫亮也開始著手除掉諸葛恪了,結果聰明的諸葛恪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掌權者的障礙,被夷滅三族了。

    真實的諸葛亮並不像小說中的諸葛亮那般多智,舉例說明一下:

    火燒博望坡是假的,博望坡阻擊夏侯是劉備指揮的,根本沒有孔明什麼事;

    火燒新野是無中生有的事情,正史都沒記載這一仗;

    舌戰群儒也是沒有的事;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孫權

    華容道阻擊曹操也是文學化了的,與正史出入很大;

    劉備打益州帶的是龐統,打漢中帶的是法正,都沒孔明什麼事,孔明一直在後方抓生產以保障前線供應,

    夷陵之戰劉備也沒有帶諸葛亮;

    七擒七縱孟獲的戰略也是出自馬謖;

    這些都說明,諸葛亮並非傳說中的那麼多智,但是,他一生謹慎,工作勤勉,賞罰分明,屬於蕭何類的人才,論智謀,遠比不上同一時期的賈詡;

    為什麼諸葛亮很聰明?

    說他不聰明的是從 正史角度分析的 。。

    說他聰明的是從《三國 演義》裡看到的。。

    我認為 諸葛亮無論如何都是聰明的 不然如何能輔佐孤弱劉備成就帝業?

    史實中諸葛亮在處理國家內政方面非常出色的。

    演義中又神話了諸葛亮 將他塑造成一個鬼才軍師。

    但實際很多計策是編造的 比如草船借箭。

    就好似關羽在演義中被幻化為天神一般 而實際降曹是人家自願的。

    史實跟小說永遠不會一模一樣 不然為什麼叫小說呢是不是。。

    我個人非常喜歡《三國演義》的。。

    裡面雖然有很多不符合史實的內容 但藝術就是藝術。

    尊重歷史固然重要 但小說本身並沒有錯 不喜歡看那些成天批判演義的人。。

    諸葛亮 的確能力非凡,隆中對三分天下,沒有 幾個人能在混亂的社 會下看清形勢。沒 有諸葛亮,沒有蜀國。他和郭嘉都是可以稱為“謀士”的,其他的頂多算是“智士”,謀和智一個是戰略層面的,一個是戰術層面的。他的這種能力,本能是第一,有的人天生就有宏觀概念,再就是能認真的分析形勢,熟悉各種環境,這些就需要後天的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ate/Grand Order》中我該培養哪些英靈?(自建號已過三個特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