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老王閒話2019

    華人移居美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代末甚至更早。1850年代至80年代,伴隨美國西部淘金和開發熱潮的興起,大約有30萬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這批華人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勞工,在美主要從事礦產開採、鐵路修建、伐木墾荒等體力工作,為美國西部的開發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華人的辛勞與付出,並未能換來理應享有的正當權益;相反卻經歷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飽受歧視和迫害的排華浪潮。

    前往舊金山的華人移民

    1

    1882年5月美國國會以絕對多數贊成票透過排華法案;1882年的排華法案後來又經過幾次重大增修,變得越來越嚴酷;1904年美國國會竟在一個有關撥款的一般法案中硬行塞進一條規定,將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排華法案的形成究其背後的深層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嚴重的種族主義和文化衝突。種族主義思想可以追溯到1789年美國憲法。該憲法承認南方黑人奴隸制的合法性,種族偏見已顯露無疑。加州曾是美國排華最激烈的地區,當地的種族主義者,不能容忍所有的印第安人和一切外國血統的人。一些種族主義色彩嚴重的報刊,為煽動排華情緒,或刊登漫畫,或連載文章,極盡醜化華人之能事。

    二、經濟因素與勞工組織的推動。19世紀後半葉,美國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機器大生產的擴大降低了工廠對勞動力的需求,工人失業問題日益突顯。1873年美國又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就在此時華人赴美達到高潮。華工們的到來,在勞動力市場對美國本土勞工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美國本土勞工因此將排華作為發洩不滿情緒的手段。

    大雪紛飛華人在修建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

    三、國內政客的政治操弄。1850-60年代,勞工階層在加州政治中的作用日顯重要,政客們為爭取勞工選票,常常操弄排華議題,當選地方行政首長之後,又不斷出臺排華政策。這些都直接助長了排外主義者的囂張氣焰,使當地的排華浪潮不斷升溫。

    2

    最初的排華行動源自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區,白人淘金者因經濟利益和種族歧視,針對華人礦工實施的暴力事件便偶有發生。1850年代末,黃金產量不斷下降,一些華人離開礦區遷入城市並進入各行業,排華情緒也隨之擴充套件到城市。

    1877年7月23日舊金山市的一場工人集會,在反華分子的煽動下,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排華暴亂,華人不幸淪為經濟和社會矛盾激化的犧牲品,死傷慘重。

    1885年懷俄明的羅剋期•斯普林礦區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排華殘暴事件,28名華工慘遭殺害,15名華工受重傷,約600名華人遭驅逐。

    山姆大叔把華人踢出美國

    1886年1月至4月,加州35個居民區的華人被驅逐出去。19世紀的最後二十年,西部地區的華人完全陷入恐怖之中。

    為避開西部地區排華分子的敵對行為,華人開始分散到美國的其他地方,大部分人向東遷徙,於是東部一些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等地出現新的華人聚居點或唐人街。可是,即使在唐人街,華人也常常面臨暴徒的威脅和搶掠。

    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化,大批華人被迫返回中國,到1920年只剩下6.16萬人。排華法案實施長達61年之久,它透過剝奪華人歸化入籍、自由遷徙、職業選擇等諸種權利,將華人長期排斥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這在中美關係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

    3

    當然,“排華案”及排華事件的產生也與華人自身的因素有關

    一、華人的“夷夏觀” 與“臣民心態”

    華人自古以華夏作為世界的中心,華夏而外稱為“夷”、“胡”、“蠻”之類。所以,當華人走出國門後,也以身為華夏人而自豪。在當時華人眼裡,不論歐洲人還是北美大陸人都是“夷人”。因此,大部分華人往往只把美國當作發財致富的地方,而從不忘記返回故鄉­,崇尚“實用”的美華人認為把華人留在大陸與白種人同享財富和公共設施是不值得的,於是嫌惡華人。

    華人把在清王朝下習慣了的臣民心態帶入了移民國,由此不但引起了他人的不解和輕視,而且給自己造成了困境。美國這個移民社會的成員在與社會的關係上可以概括為兩種。第一種是爭權、用權和維權,把權利視為理所當然的身內之物,參與公共事務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權利。第二種是爭自由和保自由,從人身自由到其它自由。

    加利福尼亞華人礦工(金礦)

    而臣民心態首先使得華人基本沒有權利意識,視公共事務為官家獨攬,於己無關,而自由更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其次,既然缺乏權利和自由概念,遠離公共事務,於是就把賺錢作為唯一目的,經濟自由作為唯一自由。再次,這種臣民心態使得華人始終在心理上認自己為“天朝之後”,難以認同美國社會,這就難免讓人產生華人社群整體自外於社會的印象。

    和美國很多族群相比,對權利和自由的這個認識上的差別是當年華人在美國遭受困境的內在原因。天朝臣民心態和華人社群的自我封閉性之間有深層次的聯絡。正是這種心態導致的封閉性客觀上助長了其他族群把華人視為難以理解的經濟自利性動物從而他者化的種族主義態度,將他們對公共事務的漠視看作對人權和自由的無動於衷,將他們本來對於社會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從反面去理解,再把本來就是消極的表現妖魔化。華人就這樣被本質化為低劣種族從而被肆意欺凌,反而是其他族群的社會活動家挺身而出為華人維權。

    舊金山雪茄工廠裡的華工

    二、華人的文化觀念和美國的經濟問題

    華人大多來自中國的農村,長期生活在家族、地區、方言群、行會、會館等社會關係中,固守著自己的文化風俗與生活習慣,易與美國社會脫節。他們集體居住、集體勞動,習慣於中國封建思想中的“三綱五常”等諸種陳規,也與美國白人崇尚個體自由與獨立的意識格格不入。

    因此,在當時的一些美華人看來,華人守舊,不關心美國社會,拒絕美國的宗教和民主思想及生活方式,不能同化於美國社會,永遠是個外族。由此,雙方文化的差異,加深了彼此的誤解,加劇了白人對華人的排斥。

    當時頒發的華人在美國的許可證

    1882年發生在美國的排華浪潮的重要背景是經濟危機,大批華工的到來,加之他們不計工種,能忍受延長工時、降低工資的待遇,當地人因為華人跟他們搶佔了工作或財富而嫌惡、排斥華人。

    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中美同盟關係的迅速確立。1943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簽署參眾兩院透過的《馬格納森法案》,廢除了自1882年以來美國政府所透過、頒佈和執行的一系列排華法律。

    2012年6月18日眾議院也透過683號決議案,就排華法案表達歉意。

  • 2 # 使用者83527042379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相信在美的不只有華人,如果華人在美國真的是二等公民,那麼在美國的其他國家人民是不是二等公民呢?如果都是,說明這個國家不值得嚮往,如果不是,那就該反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的女生還有半個月就要去外地上學了,我該怎麼表露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