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還在群裡問“要不要幫她翻身”監控拍下揪心全程
8
回覆列表
  • 1 # 敏敏老師說育兒

    3個月大嬰兒趴睡身亡這件事,確實非常讓人心痛。透過現象看本質,嬰兒媽媽為什麼熱衷於去學習睡眠訓練呢?因為她一開始就很擔心自己帶不好孩子,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方式。

    這也側面反映了當代媽媽們的一個共性: 焦慮。

    什麼是焦慮呢?焦慮是強烈、過度和持續的擔憂和恐懼。媽媽焦慮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媽媽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控制慾強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比如睡眠困難和心率不穩定等等。

    焦慮媽媽帶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出現自卑、懦弱、脾氣暴躁、專注力差等情況。所以當媽媽的,要儘量讓自己從焦慮中走出來哦。

    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去學習和成長。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系統的育兒知識和家庭教育去學習,例如正面管教。

    當你透過學習瞭解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掌握了一些情緒管理和親子溝通的方法之後,看待孩子問題的視角也會發生變化,這時候焦慮就會減少。

    其實養育孩子,無所謂正確與否。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所以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但這個最好的,是需要媽媽學習、研究和探索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長大了,媽媽也成長了,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 2 # 臭水溝小泥鰍

    我們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經驗其實很重要。如果是想科學的養育孩子,最好還是詢問醫生的意見。也可以問已經把小孩養大的新手爸爸媽媽們的經驗。總地來說,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要學習,我們有更多的育兒理論才能更好的面對各種問題。

    照顧小寶寶,我們要細心。要做到無微不至,粗中有細。

    同時我們也要有耐心。做到堅持不懈,不厭其煩。

    願我們的寶寶健康成長!

  • 3 # 我會輕輕想念你

    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吧!

    一定要把心態擺正 作為媽媽我們都要明白:既然選擇把孩子生下來,養育他們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養育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但都可以找到方法去應對。下面講講我是怎樣度過焦慮的吧:

    一歲以前(最焦慮時期)每天晝夜顛倒,缺覺,還要面對孩子的屎尿屁……應對方法:

    1 睡覺時間與孩子同步(即:孩子睡覺媽媽就睡覺)

    2 儘量減少對孩子以外的其它事情的體力支出(比如:我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時就在外面喊飯並且要求孩子爸爸承擔家務。注意一定是孩子爸爸這樣能使媽媽心裡感到溫暖和平衡)

    1—2歲(中度焦慮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學走路了而且容易生病,好在孩子已經能睡整覺了。應對方法:

    1 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午休時在處理其他事情。

    2 孩子生病時一定要冷靜,去醫院看過回家後想想孩子當天的衣食方面有什麼沒弄好的總結經驗以免在次發生。

    3 這個時期媽媽的心境是活在當下不要計較得失或者為以後的事情焦慮。

    2—6歲(從輕度焦慮到焦慮漸漸消退)這個時期的孩子活潑好動,語言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要重視的就是安全教育和培養習慣了。應對方法: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 穿衣吃飯 收拾玩具 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在使用筷子 鉛筆等時進行安全教育)

    2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例如 從最簡單的擦桌子開始,告訴孩子我們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做家務是每個人的義務。

    3 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養育孩子雖然辛苦但也很快樂不是嗎?關鍵看媽媽們怎麼想!

  • 4 # 贇娘

    這是個好大的命題,焦慮啥呢? 我覺得養孩子最難的大約就是把理念、規則和原則落實到實際生活裡。 大道理誰都懂,該怎麼做、怎麼教網上一搜一大把,但是真的能把自己認為是對的貫徹實施,落實在平常生活裡就難了。 很多人自己都是憑心情的,心情好,孩子即使做了不恰當的事也覺得可愛,心情不好,稍有差池就責備甚至打罵。大人自己沒有一個統一的界限、標準,孩子也會茫然。只有家長那裡遵守原則、界限分明,不以自身情緒而轉移是非標準,孩子慢慢才清楚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事算小錯,什麼事是大錯,好的事做了會怎麼樣,不好的事做了會有什麼後果......久了就會慢慢朝著家長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需要家長先行的過程,往正確的方向引導,以身作則、統一標準。

  • 5 # 鄉村醫生中醫

    我家孩子10歲了男孩,從小跟我的時間不太多,跟著爺爺奶奶的時間長,現在大了開始跟著我了,好多事情你跟他說,他好像不懂一樣,老師讓寫作業,他也寫但是不認真每次都因為寫作業大嚷有時候還得動粗,感覺太難管了,有時候都感覺力不從心了。後來慢慢的我就跟他說道理,儘量剋制自己的脾氣,一到要發怒了,我就出去看看其他的東西,然後再回去跟他講。孩子這麼大了也不能總打。耐心和他講吧!咱們小時候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

  • 6 # 默大新

    首先把自己得心態調整好,積極樂觀,允許孩子犯錯,胖孩子發洩自己得情緒。最大得耐心對待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挺可愛

  • 7 # 愛是暖暖的陽光

    養孩子身體累,育孩子精神累。如果問世上哪門學科最難學,那一定是養育孩子。所以,在保證孩子健康、安全和守法的前提下,儘可能放手,順其自然。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 8 # 特立獨行的教育

    這個問題的核心點不是如何正確育兒,是如何去調整母親的焦慮不堪的問題,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母親不盲從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不要期待孩子完美,更不要盲從於所謂的育兒經驗,這個影片我看了,這個母親連一點常識性判斷都沒有,孩子哭的都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還在聽別人在那裡瞎指揮,有病沒病啊?自己孩子什麼情況自己不知道嗎?

  • 9 # 妙殊

    先不說如何正確育兒?先來說說如何做個平和,明理,柔和的女人了。

    一個家庭的女主人,是知足的,快樂的,是笑顏如花的,那麼這個家庭就是一個溫馨,美麗的港灣。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每個人都是舒適,伸展,自由的。孩子身心內外愉悅,必然會如小樹苗一樣挺拔地成長。

    因為孩子成長的沃土,第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笑臉,媽媽的愛。媽媽是輕鬆的,媽媽是快樂的,媽媽是舒適的,孩子也是同樣的輕鬆快樂和舒適。

    母子連心,能量是流動的,是互感的。

    每個人都是在輕鬆,放鬆的狀態下,才能發揮,成長的更好。

    媽媽放輕鬆點,不要太焦躁。因為你焦躁,孩子感應到的也必是焦躁。這樣就和初衷背道而馳,影響了孩子的好好成長。

    愛孩子,但不要事無鉅細,太過,太沉重。太過的愛,用愛的名義把孩子包得緊緊的,他大手大腳發揮成長的空間沒了,太窒息了。他就長成了一副畏手畏腳的樣子。又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在嬰幼兒期,媽媽一定要細緻入微,因為孩子還不會表達。需要媽媽用自己全部的愛心,和耐心,和聰慧來幫助孩子,來照顧孩子。

    孩子渴了,給他喝水。孩子餓了,給他餵奶。為孩子放輕音樂,為孩子換尿布。媽媽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歡樂,一起成長。

    順其自然,該幹什麼幹什麼。孩子需要什麼,就馬上付出幫助。

    不要一些人為地設定。譬如上邊,孩子還很小,不會翻身。怎麼能讓他趴著睡覺呢!這不就是要憋死他嗎?!

    人啊,越來越不會做人了。連動物都知道怎麼喂孩子,怎麼把孩子帶大。人,反而不知道了。總是違背自然規律,幹一些莫名其妙,想當然的,倒行逆施的事情。

    好好愛孩子。困了就讓他睡足,餓了就讓他吃飽。別整那些,孩子正在那睡,拍起來,幾十天的孩子就開始訓練爬行。知道嗎?充足的睡眠,孩子在充足地長大腦。這是多麼重要的事!

    爬行,到他七八個月,發育好了,自然開始要爬了。為什麼提前拔苗助長呢?!

    不必要的擔心,過於求成。導致媽媽心態焦躁。而焦躁的心態就是在折磨孩子啊。

    媽媽,平和點吧,快樂點吧,放心些吧,葆有一個好心情,葆有一個智慧的大腦,不過分干預孩子,他必會健康,茁壯成長的。

    媽媽輕鬆,孩子放鬆。

    媽媽艱難,焦慮,那肯定是媽媽出問題了,趕快轉念,調整好自己啊。

    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輕鬆,快樂,開朗,隨和,睿智的媽媽。

  • 10 # 依舊我行我素

    科學育兒不是說說就好了的,如果做不到像其他寶媽那樣勤快注重啥的就不要去跟風,父母就是以身作則,你的一舉一動寶寶都在模仿,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得做好自己,做一件事之前想想你的寶寶看到了你會怎麼辦?這樣做對不對他學了之後你能不能接受?做了錯事你要怎麼去引導他?平時怎麼跟寶寶做朋友?這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 11 # 女生養個大金毛

    我認為首先應該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成為一個“見過世面”的媽媽,在給孩子引導的時候才能是三觀正,並且不驕不躁,不極端。

  • 12 # 大晟娘

    媽媽們的焦慮情緒似乎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而出現的,而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而日益嚴重,現在全社會都把眼光放在了教育上面。從以前的“考上大學”到後來的考上“好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許多家庭傾其資源,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魔咒下,驅趕著孩子踏上通往“成功”的征途。父母的期待越高,導致壓力越大,導致父母的焦慮情緒越嚴重。在父母心中,如果孩子成績下滑,沉迷手遊,就彷彿天就要塌了,而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卻總是更勝一籌,看自己的孩子則一無是處…

    媽媽的過度焦慮會給家庭氛圍帶來很多消極的影響,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當媽媽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之後,孩子很有可能內化為他人格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在臨近考試時,會睡不好覺,出現了考試焦慮,有的孩子不適應學校環境,總是獨來獨往沒有朋友,被老師提問回答問題時常常緊張得出汗,大腦一片空白,甚至有些孩子會用一些行為來應對內心的焦慮,比如強迫的過度洗手;或者過度地希望把東西擺放在特定的位置等等。

    一個特別焦慮的家長,家裡常常有一個特別容易焦慮的孩子。焦慮的背後是對預測未來的恐懼和擔心,越焦慮就會越要想去牢牢的控制孩子,強迫TA按自己說的辦,但畢竟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個物體,當媽媽用“為了你好”去強行約束孩子時,矛盾就出來了,尤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叛逆的孩子和焦慮的媽媽衝突不斷。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對待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相信焦慮的媽媽們已經經歷了若回次和孩子的情緒衝突,重複舊的方法只會得出舊的結果,現在開始,做個決定:嘗試糾正你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30%取決於自身後天的努力,70%取決於原生家庭中父母關係、親子關係的質量。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言談舉止,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孩子。那麼作為媽媽,你自己遭遇困難挫折和失敗時,你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呢?

    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呢?

    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能原諒自己?

    如果是的話,那麼當你成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錯時你也會這樣對他如此地情緒激烈。

    焦慮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心的安全感匱乏。焦慮的媽媽要明白:一個沒有能力愛自己的人,他是沒有辦法愛孩子愛另一伴的。

    只有透過學習情緒管理、有效溝通等相關心理課程,找到自己內在成長的方向,先去和諧自我關係,才能為家庭氛圍注入積極力量,親子關係才能和諧。一句話:改別人難,改自己容易。

    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

    孩子現有的問題都是從小到大在與父母親交流互動中感受到被說教,被否定不認可,被打擊,被忽視,被不信任,被控制等不良情緒積累而成的。家長只有學習到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抓住孩子成長几個關鍵時期,給予他們必須的心理營養,被父母愛的滋養足夠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和不懼困難的上進心。

  • 13 # 晴天媽媽育兒記

    大家好,我是晴天媽媽☀️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孩子出現一點點“不優秀”或是“情緒問題”,我們總是想透過我們的方式給他們進行行為“修正”。

    其實我們的孩子只是還沒有長大,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們太過焦慮!

  • 14 # 是海燕吶

    我個人認為焦慮是源於未知和比較。

    找到根源,對症下藥就會好很多。

    對於解決未知,系統地去學習一下孩子的養育知識是最好的辦法,尤其是嬰幼兒的養育。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完全不會語音溝通或者溝通能力比較弱。

    比如剛出生的嬰兒需要的就是媽媽的愛和母乳(或者奶粉),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媽媽只能透過觀察和體驗去摸寶寶大規律,而不是根據大人的喜好去培養寶寶的作息習慣。

    回想我剛生完孩子那一陣子,我們有個媽媽群,每個媽媽每天都會問很多特別細節的問題,好在我們群裡有個三甲醫院的醫生媽媽,每天很耐心地在裡面給我們寬心疏解。我們都會問一些現在看起來讓人很無語的問題,比如孩子臉上小點點是怎麼了?需要看醫生嗎?孩子拉稀怎麼辦?臭臭顏色感覺和昨天不一樣怎麼辦,是不是生病了,孩子老愛出汗怎麼辦?孩子頭髮怎麼那麼洗漱,長大不好看怎麼辦?

    現在再回想起來,就覺得自己神經質一樣對孩子觀察入微,彷彿孩子生命力特別脆弱一樣,差點把自己逼成一個兒科醫生[捂臉]再次感謝群裡的醫生媽媽,真的是起到了心理醫生和兒科醫生的雙重作用。

    後來也意識到這樣把自己弄得太焦慮了,等到孩子後來過完百天,才慢慢也習慣了,其實孩子只要能吃能睡能拉能尿快哭會鬧長個長肉,就好了。其他的事情先放過自己吧[打臉]

    對於未知,先去接受,然後如果有條件去系統地學習一下與孩子教育成長相關知識,儘量學習一下,就算沒有系統地學習,那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段,我們父母去了解一下該年齡段的特點,以及如何教育引導,也是很有幫助的。這不就是我們在學生時代被老師諄諄教誨地要預習、聽課、複習。這套流程也適用於養育孩子,先預習一下相關知識,心裡大概有個譜,這階段孩子是什麼樣的,然後養育過程中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了,如果有機會,一段時間覆盤一下,這階段有哪些突發狀況,然後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和養育方式。

    對於比較,放過孩子吧,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和周圍的人千差萬別的,大人都有高矮胖瘦黑白美醜,怎麼去要求孩子每個月按照標準長個和長胖,只要孩子健康就好了。長快一點還是長慢一點,爬地快一點還是爬地慢一點,走的早一點還是晚一點,都沒有關係啊,只要孩子體檢是健康的,我們平時也做了相應的訓練,就耐心等一等孩子唄。

    不要隨便去讓自己孩子去羨慕別人家孩子,要是認真歸根結底下來,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付出更多一些。拿孩子之間對比多了,不僅自己焦慮,孩子也容易焦慮的[笑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系統學習一下育兒知識,結合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邊走邊摸著石頭過河吧,放寬心,把預期降下來,少比較,過自己的日子,養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家庭吧[送心]

  • 15 # 柒語

    每個媽媽天生都能帶好自己的孩子,只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讓ta覺得舒服開心,那我們的育兒目的就達到了,真沒必要嚴格按照各種秘籍、指標來要求自己的孩子長成一個標準件,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呢。

    首先,接納自己的育兒焦慮。

    每個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愛和陪伴,但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做的和想要的不一致,才會產生焦慮。接納自己的焦慮,也意味著接納了自己想要做一個好媽媽的心。

    靜下來仔細想想,如果我的孩子生了重病,我還對他會有什麼樣的期望?那時候還會要求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學霸,凡事都要很厲害嗎?不,那時候我只會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其次,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為媽媽,都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於是我們看了各種暢銷書、專家育兒指南,儼然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學霸媽媽。

    但是到了實戰的時候,才發現很多理論是相背離的。比如有些書講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另外一些書就講孩子太小,需要父母引導;有些書講要按需餵養,另外一些書講要定時定量……作為一個新手媽媽,遇到這種情況也真是很無奈。

    還是那句話,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書可以參考,但是不能作為絕對的餵養依據。自然界那麼多動物沒有讀過書,依然能把自己的孩子養大,靠的就是天性。

    最後,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是父母能給的最好禮物。

    孩子愛我們,比我們愛孩子更多,他們才是無條件的接納著我們的人。

    我們往往會因為孩子的一些小缺點就打罵孩子,孩子可從來不會因為我們偷懶、玩手機、完成不了工作就打罵我們,對吧?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要做到不威脅、不交換。不用一種東西去交換你想要孩子表現出來的另外一種東西,比如你要是考100分我就送你一個腳踏車,那麼孩子的目的就不是好好學習,而是拿到交換的東西。威脅孩子的事情我們還做得少嗎,常用的句式就是“你要是不……,那我就……”。

    這兩種形式,都是不愛孩子,愛的只是我們心目中那個完美孩子的幻想。

  • 16 # 善待你我

    你好 朋友。初為人母,其實每一個母親都或多或少焦慮過 焦慮是個好事啊,說明我們很關心孩子不是嘛?沒一個父母對孩子的人期許都很高,對自己的要求都很嚴,人無完人,不要想那麼多,有些東西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生活,到底是哪方面比較焦慮呢?我們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啊

  • 17 # 梅媽媽

    在育兒方面被孩子折磨的焦慮不堪的,大有人在,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對造成的。到底該如何正確育兒呢?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要去學習、去了解、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帶孩子帶的比較辛苦的,除了一部分是來自於孩子之外,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孩子不是一個物品,有自己的生長髮育規律和心理發育特點。

    另外一點也是引起帶孩子比較辛苦的原因,不尊重孩子是獨立發展的的個體,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總是覺得孩子應該聽家長的:我是他的父母親,我是他的家長,聽我的是應該的。

    這樣是比較辛苦,孩子沒有辦法像家長想象的一樣,這麼乖巧,讓他上東他不往西,指哪打哪。孩子是有獨立自主性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他內在的生命動力在左右這個想法,這種獨立性是孩子自我發展所必須的,也是無法抗拒的。

    在3歲以前我們把它稱為心理撫育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基本上要滿足孩子一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為它是自然的、內在的,是不能忽略的。

    3~6歲是孩子的性格培養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要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孩子邊界,有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告訴他是非對錯,告訴他道德和公德。在性格培養時期也是進行意志品質培養的時期。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或者不滿足,並對孩子說明情況。

    一個溺愛寵愛、包辦代辦的家庭是培養不出合格人才的。有的家庭條件特別好,孩子要星星絕對不給月亮。這陷入了教育的誤區,根本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慣子如殺子!

    為什麼我們會被孩子折磨得焦慮不堪,內心崩潰?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對我們的要求也視而不見。特別是進入青春期以後,那簡直跟家庭的關係就是對立的,那麥茫對針尖。

    科學的學習教養孩子的方法要趁早。0~3歲,0~6歲基本上可以決定了孩子一生的發展方向。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親還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

    父母是孩子發展的起跑線,也是孩子發展的天花板。父母的眼光、境界和格局,左右了孩子的發展。

  • 18 # 心理諮詢師菥菥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或強或弱的焦慮,適當的焦慮會讓我們更優秀。因此,當能感覺到自己焦慮時,並不是一件糟糕事,有時還是件良好事。

    養育孩子,更多時候在於家庭氛圍,在於親子關係。營造良好家庭氛圍,良好的親子互動,就會促進孩子積極健康成長,那麼就不存在“焦慮不堪”的媽媽了。因此,正確育兒就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構建良好親子互動,而不是“死死”盯著孩子。

    正確育兒方法之一,也是前提,就是媽媽要學會克服焦慮,因為媽媽的焦慮情緒會讓孩子模仿的。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媽媽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如果“原件”不穩定,又如何有清晰的“影印件”呢?那如何克服焦慮情緒呢?

    1.覺察自身情緒,覺察是調整的開始。

    2.接納當下情緒,將焦慮正常化。可以這麼想,遇到這樣的事,正常人都會著急。

    3.專注解決問題,實在無法馬上解決或者很難解決,那就緩一緩。

    4.專注自己,給自己獨立空間。焦慮時,聽聽平時喜歡聽的歌,或做做平時喜歡的運動,也可以找閨蜜好友聊天喝咖啡,或者看一場電影,回憶一段美好都有放鬆效果。

    5.直面焦慮情緒。比如,直接告訴孩子:我現在感到很焦慮。也許孩子會有幫你緩解焦慮的方法,找你一起拼圖、繪畫,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養育孩子的同時,媽媽一定也是成長的。請允許自己做“不完美”的媽媽,放低要求,和孩子慢慢成長。

  • 19 # 龍聖爺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案例,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一個這麼美好的小生命,就葬送在了媽媽的手裡,這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好了,這個案例的本身,這裡就不多說了,而由此可以引起新媽媽們的深度警醒和反思,那也算是特別的價值了。

    願這孩子,在天堂安息。

    表面上看起來,新手媽媽,對於養育孩子的焦慮,是由於育兒知識和技能的缺乏,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完全不是!

    有位育兒大師,曾說過:在育兒這件事情上面,不存在,所謂的專家,因為,真正的專家,就是媽媽本人。

    是啊,說的多好啊。

    所以,造成重度育兒焦慮的最核心原因,是媽媽的母性,沒有同步被喚醒,媽媽的潛意識,沒有同步進入媽媽的身份與狀態。

    所以,才會發生,如此荒唐的事情。

    天然的母性,才是育兒的核心,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輔助而已。

    在孩子三歲之前,與媽媽的關係,是母嬰共同體關係,所以,這時候的媽媽,對於寶寶,擁有近乎很準的心靈感應,然而,這不是什麼神奇的能力,只是母性的自然作用而已。

    那麼,母性,為什麼,沒有被喚醒呢?

    基本上,都是因為媽媽,遭受重大的創傷,沒有被及時療愈,媽媽的心靈,處於封閉狀態 ,媽媽的感覺,處於麻木狀態,所以,母性,就沒法被喚醒,所以,媽媽只能根據頭腦去反應……。

    那麼,最近的創傷,來自剖腹產造成的產後抑鬱,遠一點的創傷,就因人而異了。

    產後創傷,屬於身心綜合性創傷,需要心理療愈,和身體能量療愈, 同步進行,需要心理轉化,和創傷解凍,同時進行。

    鄭重建議,有產後創傷的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的,去找能身心齊下的療愈導師們,做專門的療愈,讓母性的光輝,可以自然的照到孩子的身上,同時自己的身心也健康發展。

    最後,有兩本書,建議新媽媽們,可以好好看看。

    一本是《媽媽的心靈課》

    一本是《無條件養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願你與你的小天使一起,美好成長。

  • 20 # 哆啦a夢育兒百寶箱

    推薦看《自主教養》的書,應該對你有幫助。不要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模樣,而是幫助他成為他自己。父母的責任不是為小孩安排好一切,而是教會他應對變化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鼓勵他發展自己的人格,表達自己的情感,追逐自己的興趣,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了,你這麼拼命還在追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