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軫念信箱
-
2 # 蘭石讀書習字
寫對聯或者牌匾,寫繁體字很正常啊。寫行書和草書也很正常,沒有什麼不搭配的。下面詳細說明。
先說繁體字。一般情況下,對聯和牌匾都是請人來書寫的。即使請不來大書法家題寫,也總是請寫字寫的好的、懂點書法的文化人來寫。這些人都學習過書法,只要學習書法都要從讀帖臨帖開始,古代的碑帖都有不少繁體字異體字。日積月累的練習書法,時間久了,只要是寫毛筆字肯定都是寫繁體字,這就是習慣,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所以寫繁體字很正常。
再說寫行書草書。
寫對聯和牌匾用什麼字型,並沒有國家標準,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寫什麼字型都可以。不過一般情況下楷書隸書行書較多也最正常,因為牌匾和對聯就是讓人看的,如果你寫的老百姓都不認識,那就失去意義了。行書因為書寫省時省力,實用性特別強,所以寫對聯和牌匾通常都用行書。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草書的對聯和牌匾,我認為兩個原因:一是請的大書法家很有個性,不會徵求你的意見,或者你即使發表意見他依舊是我行我素,他就喜歡寫草書他就想寫草書。你能怎麼著?還不是聽之任之。
二是他只擅長草書或者他只會寫草書,你想要楷書他寫不好,書法家揚長避短只能用他擅長的草書來寫。
既然你已經交了一筆不非的潤筆費用,既然書法家都用草書寫出來了,你即使不滿意又能怎麼樣?只能發揚孔乙己精神自己安慰自己:名人效應,物有所值,沒有什麼不搭配的。
-
3 # 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
第一,用繁體字製作牌扁、對聯等,其目的是與港澳臺及外國的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更好的與經濟或生意、貿易、文學、文化、藝術、教育、科技等交流接軌所需;
第二,行書草書寫制牌扁,對聯,宣傳單等更具書法美感,更能吸引顧客;
第三,這種帶藝術性的牌扁、對聯或宣傳單等,更加兼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更加具有華廈傳承性的藝術風格和書法技巧及其特點;
第四,這是一種更具典型性、普遍性和新穎性的牌扁、對聯內容。
第五,上述地區和國際媒體上的中文字仍然使用繁體字,未能簡化,他們(除新加坡外)也很少用到中國的簡化字。
第六,使用這種字型更具現實意義。
-
4 # 桂梅傑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主人翁的欣賞習慣而定,有的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字型混用是因為想使主題顯得更加突出,總之是因人而異吧!
回覆列表
古代的官方檔案是否會用行書或者草書來寫,你怎麼看?其實,古代官方檔案,正規場合都是使用“正書”,也有特殊情況下夾雜行書的。
一、“正書”及其使用場合
“正書”是官方書體,是相對於“行書”、“草書”而言的,一般官方檔案都是使用正書。正書不是楷書的概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官方書體,秦統一六國之後,小篆成為官方書體。
後來出現了隸書,最早據說是奴隸寫的文字,但是到了漢代,成了官方書體,也屬於正書。當然後來的楷書,就更是正書了。官方的正式檔案,乃至刻碑立傳,基本上都用正書。
二、行書、草書的一般使用場合
行書草書最早叫做“草稿之作”,就是不太正式的書體,主要是為了書寫便捷,一般是用於非官方正規場合,寫給自己看,比如抄書,做記錄,寫詩稿;寫給朋友看,比如書信往來等等。當然,後來才演變成為行草藝術。
三、官方為推行正書,錄取官員時會進行書法考核
當然這種考試不是考行草書法,而是考正書,實用性的。比如唐代國子監有書學博士,科舉考試要考書科,就是寫字。士子在登科之後,吏部選拔官員的時候還要進行書法等級考試。這種制度下的正書到後來,逐漸演變成為著名的“館閣體”(也叫臺閣體),如明代的書法家沈度就是館閣體代表人物。
四、古代公文使用行書草書的特例
使用行草書寫公文是特例。一種是皇帝自己親自動筆寫檔案,那就可以由著他的性子來寫。宋代的宋高宗、宋徽宗都幹過這種事。宋高宗趙構的《賜岳飛批剳卷》(也叫《付岳飛敕書》),就是用行書寫的,內容是敦促岳飛出師與其他將領聯合擒拿金兀朮,而且行書寫得還不錯,成了名帖(見附圖)。
另一種出現在一些地方縣衙的告示當中,也許是遠離中央政權,管理的鬆散一些,也許是一些地方官吏的寫字水平相對較低,寫字為文也沒有那麼嚴謹,在一些告示中會出現夾雜著個別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行書、甚至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