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嘻雙仔

    在各朝各代,太監也分三六九等,清朝的等級區分尤為明顯。

    李德全經過大清幾十年的栽培,在專業性、情商、可靠性等方面,早已經爐火純青,一般人還真沒辦法替代他。雍正如果換個新手,用起來真不一定順心順手,連喬引娣剛剛轉崗過來時,端茶倒水做不好,都讓雍正很無奈,其他人恐怕早就被踹走。做人做事,只要擁有不可替代性,就會被領導倚重。李德全獨一無二的服務水平,讓雍正產生了適應性,進而產生了依賴性和條件反射,雍正當然會長留他在身邊。

    在多疑的雍正面前,李德全從來沒有干涉政務,表現得非常識趣、本分。比如,有一次,雍正閱讀西北寄來的密摺,看了李德全一眼。李德全瞬間明白,這是機密,除了雍正誰也不能看,於是馬上遠離幾步,讓雍正安心。幹好本職工作或者領導交代的事,其他事一概不予過問,這就明確了主僕之間的邊界。

    站在雍正的角度,只能留下李德全

    當皇帝,可不是享受生活,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不僅喜歡操勞軍政大事,而且對小事也事必躬親。

    雍正繼位之初,位置不穩,很多事都要依賴下面的人。他之前在宮外,對皇帝生活的具體細節一時也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李德全,之前天天都在康熙身邊,對帝王生活的細節瞭如指掌,雍正也需要真麼一號人,擔任生活顧問。

    雍正雖坐上龍椅,但對手都虎視眈眈,八爺等人拿著放大鏡看著他,清流派拿著“遊標卡尺”衡量他,大家都在看他的表現。這個時候的雍正,如果幹掉沒有毛病的李德全,豈不是陷自己於不義?這就正中他人下懷,到時各種不利言論就會接踵而至。何況,李德全不像高勿庸,他一直都在宮中,也沒幫四爺幹過秘密差事,不在清除的黑名單上。

  • 2 # 有趣有料冷知識

    “先朝總管太監梁九公自縊於景山。九公幼侍聖祖,與魏珠俱加信用。”梁九公是死於雍正元年,原因還是因為眾臣多結交此人,知道太多秘密,被拘在景山。魏珠則活到了乾隆帝時期,他在康熙帝定了遺詔之後,告知了老四胤禛,因為有功被雍正帝賞賜了一座北海團城,實際上也是被圈禁起來了。

    真正陪在雍正帝身邊的大太監,實際上是蘇培盛,且是雍正帝從府邸帶進宮的,一直到死都是總管太監:

    “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寵信,破例獲賞當鋪。甚至於莊親王、弘曆、弘晝等人前頗為不敬,為雍正帝所斥。”

  • 3 # 中孚鑑

    李德全是《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中的人物,是康熙皇帝的貼身太監,是康熙、雍正時期皇宮大內總管,其之所以深受康熙、雍正父子的青睞,是因為他對皇帝忠心耿耿。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有不少主要角色是虛構的人物,比如寶日龍梅、魏東亭等,但是他們卻都有歷史原型的。李德全也是如此,只不過李德全的歷史原型卻不是一個人,而是康熙時的梁九功、魏珠和雍正時的蘇培盛。

    據《永憲錄》中記載:

    先朝總管太監梁九公自縊於景山,九公幼侍聖祖,與魏珠俱加信用。

    梁九功,康熙時期太監總管,他曾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魏珠則是康熙晚年時期的近侍。梁九功在康熙晚年時去世,而魏珠一直活到了乾隆時期。

    康熙駕崩前指定繼承人,魏珠聽到訊息就告訴了雍親王(雍正),雍正就說你立了大功,想要什麼賞賜。魏珠就說“賞一城就足矣”。於是雍正就讓魏珠做了北海團城的總管,當然雍正雖然實現了他的諾言,但也可以說是把魏珠軟禁起來了。

    蘇培盛則是雍正時期的太監,據《清宮造辦》的記載,蘇培盛在雍正登基前就追隨雍正了,他在雍正身邊鞍前馬後,故而深得雍正的信任。後來雍正還破例賞了蘇培盛一間當鋪。

    當然,恃寵而驕本是天性,蘇培盛也不例外,因為雍正皇帝對他的寵信,所以他有時還會在寶親王面前趾高氣揚的,不過好在雍正皇帝並沒有處置他,只是訓斥他而已。

    後來或許蘇培盛明白了,他不管如何受到雍正的寵信,說到底他終究是一個太監、一個侍從,而皇子和皇帝之間卻是父子關係,是主子的身份,在主子面前他不過是呼來喝去的奴才。所以後來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更加認真為雍正辦事,也少了以前的趾高氣揚。

    蘇培盛性格大變,所以雍正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他寵信,當然寶親王弘曆對他也就沒有多大的仇意,因此乾隆為帝時,他並沒有性命之憂,直到乾隆十二年時,他離開了人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款優質的金剛網,應當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