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20.4.22
3
回覆列表
  • 1 # 痙攣性斜頸找方向

    斜頸並非只有小孩子才得。

    斜頸從患病人群上來分可以分為先天性斜頸和痙攣性斜頸。

    先天性斜頸一般是指小兒斜頸,在孩子出生2-3個月後會被發現,脖子自然偏向一方。小兒斜頸發病根源現代醫學無法給出準確解釋,中醫和藏醫認為是由於胎兒在子宮中缺氧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於難產缺氧所致。如胎兒發育不良、胎兒臍繞頸等都有可能造成小兒斜頸。

    痙攣性斜頸多發於30-40歲成年人,現代醫學依然無法就病因給出準確解釋,中藏醫認為是人體氣血不足所致,大腦缺氧,導致大腦錐體外系運動神經異常放電,引起胸鎖乳突肌痙攣,出現脖子歪斜。

    痙攣性斜頸治療方法不建議使用肉毒素、胸鎖乳突肌阻斷術、神經阻斷術及腦深部電極植入術,複發率較高,併發症較多,建議使用中、藏醫進行氣血調理。

  • 2 # 我滴芽口腔科普

    斜頸可分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先天性骨性斜頸。前者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的頭頸歪斜的先天性頸部畸形,相當多見;後者是因頸椎骨質發育畸形所致的斜頸,較少見。

    1.斜頸畸形

    嬰兒出生後其母親可發現患兒頭部向患側傾斜,面部向健側旋轉,下頜指向健側肩部。2~3周後斜頸畸形更加明顯。將頭轉向健側明顯受限,症狀較輕者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此症狀隨著患兒的生長髮育日益加重。

    2.頸部腫塊

    一般在出生後或出生後2周內可觸及頸部腫塊,位於胸鎖乳突肌中下段,以發生於右側者多見。此腫塊呈梭形,無壓痛,一般在1~2個月後達到最大,之後逐漸縮小至完全消失,此類患兒中有部分可發生腫塊不消失併產生肌肉纖維化和攣縮引起斜頸畸形。

    3.顏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頸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療,2歲後即會出現顏面部畸形。主要表現為面部不對稱,雙側眼外角至口角的距離不對稱,患側距離縮短,健側增長。患側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雙眼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易產生視疲勞而出現視力減退。健側顏面部圓而飽滿,患側則窄而平。頸椎可發生代償性側凸畸形。此外,患兒整個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現不對稱性改變。

    除上述主要表現外,本症尚可合併先天性髖臼脫位及頸椎其他畸形。

    非手術治療

    對於半歲以內的患兒,採取非手術治療均可獲得滿意療效。因此,一旦診斷,應儘早治療。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區域性熱敷、按摩、臥床固定和手法牽引。

    手術方法 ①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為較常用的手術方法之一。在鎖骨上做橫切口,顯露胸鎖乳突肌胸骨頭和鎖骨頭,附著點上方分別予以切斷,並鬆解周圍筋膜組織,術中應注意避免損傷頸動、靜脈和神經。②胸鎖乳突肌部分切除術 適用於頸部腫塊明顯者,可對胸鎖乳突肌之腫塊段予以切除。③胸鎖乳突肌全切除術適用於青少年患者,若整個胸鎖乳突肌瘢痕化,可將之整段切除。④胸鎖乳突肌延長術 即將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切斷、胸骨頭行“Z”形延長。此手術優點:矯正頭頸歪斜,恢復頸部正常活動功能;不破壞正常頸三角體表形態,避免了其他手術方法使頸部遺留凹陷畸形或不正常的平坦畸形,使頸部美觀對稱。⑤胸鎖乳突肌上、下端聯合鬆解加成形術 有學者認為年齡較大患兒或其他手術失敗者可採用此手術。方法為將胸鎖乳突肌乳突側及鎖骨頭側完全切斷,胸骨頭側行“Z”形延長。

    (3)術後處理 斜頸畸形嚴重者及不合作的患兒術後需以頭-頸-胸石膏矯正以維持患兒體位。

    預防 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給患兒帶來進一步的損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能熱水開關閥不關會自動上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