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erry233
-
2 # drewwww
不是的,你可以想想卡佩拉的命中率是不是很高,但是多半是扣籃和吃餅,這換其他的中鋒很多都可以做到和他差不多的水平,內線的得分能力一個要看這名球員的內線背身單打的能力,比如像鄧肯,霍華德,Oneal,都是這方面的好手。其次要看腳步上的水平,現在的中鋒腳步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在內線得分的重要手段,第三就是您說的內線出手,但主要是內線出手佔比只能看出他喜歡在內線得分,一般這樣的球員都是內線好手,其實論內線得分能力您可以看一下奧拉朱旺和奧尼爾,這些都是代表,不然就是霍華德,如果中國國內的話,王哲林,易建聯都可以看看的。
-
3 # 章聊體育
球員的得分能力不能僅僅用出手和命中率來比較,如果這樣比較的話,顯得有些太過狹隘了。
球場的有5名球員,具體分為外線球員和內線球員。界定外線球員,一般是指球場上的組織後衛、得分後衛、小前鋒。而大前鋒和中鋒球員一般劃歸到內線球員的範疇裡。對得分能力的劃定方式也不一樣。如果要比較內線得分能力,那顯然是內線球員更強。如果不按照球員位置來界定的話,比較內線球員的得分能力,往往不能以出手的次數和命中率來判斷球員的內線得分能力強弱的。
首先是出手次數對於外線球員來說,深入內線得分主要依靠的手段就是突破,形成錯位,上籃得分。對於內線球員來說,得分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能力,主要體現在運用自己的身高、體重、腳步、技術、彈跳來的得分。區域一般是在三秒區以內。由於離籃筐較勁,加上身高,會造成得分往往比較容易。例如:奧尼爾,依靠自己的腳步和體重,能夠碾壓對手,形成得分。姚明,能夠依靠自己身高和柔和的投籃手感,形成得分,例如奧拉朱旺,能夠依靠自己的夢幻腳步,甩掉防守人,翻身跳投得分。內線球員的的出手次數主要受到其他球員的影響,如果其他球員不給內線球員喂球,內線球員拿不到球,何來的出手次數問題,又怎麼能夠體現出內線得分能力的強弱呢,因此,以出手次數來比較是不科學的。當然了,如果能獲得很多的出手次數,就有很高的機率砍下高分。這是成正比的事情。
其次是命中率用命中率在評判內線的得分能力,是要有個前提的。就是第一,具有一定的出手次數保證。第二,要求個人的能力。首先有出手才會產生命中率的問題,如果你在內線就沒有出手,何來形成命中率呢?第二,個人能力,主要是內線的技術。還來說姚明和奧尼爾,除了身高和體重之外,兩名球員還有很不錯的背身單打能力,翻身跳投能力,屬於主動投籃,不管是勾手,還是二次進攻,都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援。如果作為內線球員,自主進攻能力不足,技術粗糙,球交到你的手裡也很難打進得分。因此,主要看個人能力技術,命中率對於考量球員的內線得分能力價值不高。
最後就是另類球員的存在這一類球員同時內線球員,自主進攻能力不強,得分主要依靠自己的彈跳和意識,以及和隊友的配合。得分方式主要是利用空接和籃下的二次進攻。例如:卡佩拉就是這一類球員,依靠極少的出手次數,得到不錯的分數,但他的得分手段大多是依靠主哈登和保羅喂球,形成空接得分。這一類球員從資料來看,出手次數不多,但命中率往往很高。但我們都知道,卡佩拉內線自主得分能力很弱,技術很粗糙,投籃很差。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一點,僅僅是依靠出手次數和命中率來比較的話,是不是太過不科學、不客觀了呢?
綜上所述,比較球員內線得分能力的強弱,主要在於球員自身的能力強弱。只看出手次數和命中率是看不出來的。
-
4 # 麥子哥
內線球員僅從內線出手和命中率比較來衡量內線得分能力明顯是片面的。
特別在現在的小球時代,內線球員普遍的得分手段都豐富了很多,多維度去評價一個內線的得分能力也是必須的潮流
nba的歷史上,無論是那些上古大神,還是近代巨星,內線球員普遍的罰球都不是太好,咱們的姚明是一個另類。因為內線球員過於出眾的身體素質,所以他們在學生生涯打球過程中靠身體就可以在內線輕鬆將球放進,對於一球只有一分的罰籃根本不重視。可是在進入90年代開始,內線球員的罰球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了。所以在當代,一個球員的內線得分能力必須要考慮到罰球的殺傷力。所以這個時候平均每場的罰球數和罰球命中率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指標
進攻籃板和二次進攻的效率及能力。如果單純的按照出手和命中率衡量,會對有些球員不公平。比如快船的哈雷爾、猛龍的伊巴卡這種型別的,硬吃在內線是不佔優勢的,但是進攻籃板和二次進攻能力出眾,在第一下不能完成得分的情況下,總能通過出色的彈跳和卡位搶到二次籃板球,從而最終完成得分。內線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每一次進攻都面臨著最直接的防守壓力,所以只要最終能得分,都能成為衡量一個球員得分能力的指標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申開來講,比如現在這個時代,中遠距離的投籃能力也應該成為一個指標,現在聯盟大部分的球員都能拉到外圍來投籃,包括傳統型中鋒恩比德都可以三分線外開炮,所以一個會遠射的內線在近十年也越來越成為聯盟的常規標配。
小球時代不僅僅代表的是戰術,更是各個位置的靈活化,各個位置功能的全面性、互補性。未來的籃球會將這個發揮到極致。
-
5 # 小超人籃球
如果比較兩名內線球員的能力,只憑出手和命中率我個人認為只是一方面。要想評價內線的程度我根據NBA的前後時代來做評價。
第一,喬丹時代,我們可以稱為過去式。
那麼在過去的時代裡中鋒的評價比較多。
1.身高的評價。中鋒如果佔有決定性的身高會讓中鋒在籃下佔有絕大的優勢。
2.投籃。如果中鋒得投籃過於豐富,例如:勾手,定點投籃。中鋒得分手段多也是佔有優勢的。
3.體重也是噸位。中鋒的體重也是必要的。不管是面對進攻還是防守,體重得優勢就藥明顯了。進攻時的背打,防守時的卡位。體重也是中鋒的優勢。
4.腳步。中鋒的腳步也是必須的。腳步的靈活是中鋒不管在進攻方面還是防守方面,都是一大優勢。
5.命中率。如果中鋒得命中率特別高,那麼防守人員在防守時就會吃力,防守人不知道是投籃還是切入,還是背打。所以命中率也是中鋒的一大優勢。
以喬丹時代的中鋒評價,我個人認為還應該有評價中鋒球員的要求。
第二,現在NBA稱為小球時代。
那麼在小球時代如何評價中鋒的。
1.速度。小球時代要求的速度比較快,攻守的轉換比較緊張。
2.命中率。在小球時代主要的是命中率,中鋒也會遠投,包括三分。所以我個人認為小球時代裡邊的中鋒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我認為中鋒兩個球員內線的比較要廣泛,現在的小球時代又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
-
6 # 阿飛說籃球
比較球員內線得分能力時,內線出手和命中率確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能力的資料統計。那麼,只需要透過內線出手和命中率就可以比較客觀地比較球員之間的內線能力嘛?也不盡然,在我看來,相比內線出手和籠統的命中率,採用內線得分和內線命中率來比較,更為直觀。
什麼是內線得分要比較球員的內線得分能力,首先我們得弄清楚它的定義是什麼。可能有些球迷朋友會覺得,內線得分不就是籃下得分嗎,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講的距離籃筐5英尺(約1.5米)範圍內的投籃。
其實這個概念是有偏差的,內線得分當然包含籃下得分,卻不僅僅只是隻是5英尺以內的得分,其範圍包含整個油漆區以內的得分(圖中紅色和黃色區域的得分均為內線得分)。
反映內線得分能力的資料有哪些如我前文提到的,內線得分和內線命中率統計,相較內線出手和籠統的命中率來說,它們更能直觀體現內線得分的能力。
內線得分統計
以本賽季NBA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在內線得分統計榜上,前十五位球員中也不乏威少、西蒙斯、詹姆斯這些進攻手段比較偏衝框型別的球員。字母哥已17.5分的內線得分雄踞榜首,這一資料佔到他場均得分的29.6分的59.1%,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比重。而內線得分榜排名3-5位的哈雷爾、德拉蒙德和西蒙斯,內線得分佔總得分的比例分別為79.6%、81.5%和79.0%。也可以在側面體現他們的內線得分能力和主要進攻技巧。所以在內線得分的基礎上,內線得分佔比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資料。
內線命中率統計
我們再看內線命中率榜單,前三位的米切爾-羅賓遜、諾艾爾和霍華德,內線命中率達到驚人的74.3%、73.9和73.5%,基本都是吃餅型中鋒,有著比較容易的得分機會——你只要不吐餅,你就完成進攻端的任務。不過由於前幾位的出售量都比較小,樣本容量不大,所以內線命中率更多作為輔助資料,配合內線得分情況一起來使用。
這裡會有一些分歧,有些朋友可能會質疑,吃餅算不算內線得分能力的體現。我認為,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會吃餅也是建立在你有終結能力和吃餅意識的基礎上,當然在後文我們可以對內線得分能力進一步細化。
小結
評判內線得分能力的時候,最基礎的資料肯定是內線得分,這是最直觀的資料體現,在具體評判時,還應以內線得分佔比和內線命中率,作為輔助資料,綜合評判。
評判自主內線進攻能力的進階資料前文提到,有些朋友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可能會更加關注一個球員自己在內線創造得分機會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作為一個“吃餅俠”的存在。那麼我們在承認吃餅也是一種能力體現的前提下,也來看看如何來區分出具備強悍內線自主得分能力的球員。這裡需要引入兩個概念,背身單打得分效率和罰球數。
背身單打得分效率
這是球員在背身單打中,每個回合可以得分的資料統計。可能有的球迷朋友們會問這個資料,不太準確啊,畢竟生涯末期的喬丹、科比,甚至如今的詹姆斯,都越來越多的使用背身單打來終結進攻,並且效率也不錯啊。誠然,事實確實如此,但是作為一個輔助資料,當你把這項資料套用在內線球員身上時,還是能夠輔助評判一個內線球員的自主內線進攻能力的。
比如,19-20賽季,詹姆斯和德羅讚的背身單打效率並列全聯盟第一,每回合可以拿到1.09分,出手次數為50次;排在後面的是號稱“小球時代終結者”的低位大殺器恩比德,每回合他可以拿到1.05分,出手151次;作為對比詹姆斯的隊友,安東尼-戴維斯賽季背身單打151次,每回合能拿到0.96分。由此可見,至少在這個賽季,作為“全能戰士”濃眉哥在低位的威脅確實不如恩比德。
我們把資料模量再進一步放大,恩比德在內線表現最好的賽季,背身每回合可以拿到1.12分,57%的背身回合都可以成功得分,高達29.2%的罰球率意味著他近三成的回合都能拿到罰球。作為曾經的第一中鋒,考辛斯在巔峰賽季背身每回合可以得到0.96分,命中率49.4%,在24.8%的回合中可以博到犯規,也是很不錯的表現。而我們熟悉的姚明,大姚主席,在他最好的幾個賽季裡,背身單打每回合得分是0.963分。考慮到現在的高罰球率,以上三位的實際得分效率其實都差不多,都是比較高的檔次。那在舉一個例子作為對比,火箭時期的霍華德被詬病內線得分能力不行,最直觀的就是背身單打是他的軟肋,作為內線他的背打佔據了總出手的45.2%,但是命中率只有堪堪44.5%,每回合僅能得到0.74分。這樣一對比,我們就能看出,一個具有自主進攻能力的內線,還是很有價值體現的。
罰球數
前文也提到了,恩比德有非常高的罰球率——一方面這和聯盟日漸完善的造罰球技術有關,一方面也是因為越能深入對方防守的腹地,越能迫使對方對你進行犯規,送你上罰球線。
透過篩選出本賽季場均罰球8次出手以上9位球員,大家可以發現其中確實不乏善於衝進對手油漆區的內線得分好手。
這裡在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沙奎爾-奧尼爾,可以看到“大鯊魚”職業生涯場均罰球出手可以達到驚人的9.3次。最巔峰的00-01賽季,他竟然場均能博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3.1次罰球,當然這也與“砍鯊”戰術的使用有關。不過,仔細一想,也正是因為他在內線的橫行無忌,所以才迫使對手寧願將他送上罰球線的選擇。看著這份榜單的變化,隨著鯊魚的內線得分能力的下降,他的罰球數也呈直線下降。從側面應證了,作為一個具有很強內線得分能力的內線,高的罰球數是少不了的。
小結
背身單打的分效率和罰球數兩個資料,有助於幫你進一步區分出那些內線得分能力很強的球員。畢竟,資料不會說謊。
回覆列表
以下為本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感覺現在的NBA聯盟是三分時代,三分投進的多少對比賽是否勝利,影響是非常大的。並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球員去練習自己的三分投籃技術,包括一些內線的大中鋒。
就像76人隊裡的恩比德和雄鹿隊的洛佩茲,他們有著優秀的內線技術,他們的外線投射能力也是隨著聯盟的發展逐漸提升。
所以我認為一個內線中鋒的得分能力,不僅僅取決於出手次數和命中率,更多的還有,保護籃板和團隊意識,在團隊需要你去做什麼的時候,你能夠做到自己應該做的那一部分,甚至是能夠超額完成。所以,我認為這是對於一個好球員內線得分能力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