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有情懷的歷史老師
-
2 # 朝向光的方向
首先,打孩子是不對的,希望你能跟孩子道歉。
不知道孩子犯了什麼錯,導致你大打出手呢?
初二,已到青春期,這個年齡的孩子普遍有”中二病“,其實就是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出問題,他們往往脾性大改,像變了一個人,原本活潑的可能會抑鬱焦躁,原本安靜的也可能對抗難管。
而這個時候,家長不可以喋喋不休,不可以講大道理,要尊重他們,跟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絕不可用”武力“解決,讓孩子屈服於你,這樣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其實,不是所有孩子青春期都叛逆的,叛逆是在為童年接受了不良的家庭教育。
也許從小孩子被父母溺愛?或者被忽視?被控制?或者家庭暴力?或者父母關係不好,家庭氣氛不融恰?
所以,父母一定要從自身找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
只有父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積極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
3 # 為幸福轉身
問題有點嚴重喲,無論多大得孩子都不該打,家長們該反思嘍,做思想工作,多和孩子溝通,大吼大叫都不可以,更別說動手了!我家女兒也是上初二,孩子教育是的大問題,多交流,多觀察,孩子現在是正值青春期,是最叛逆也是最脆弱的時候,也最迷茫,他們此時也在重新認識自己,家長也該好好學習,反思自己吧!
-
4 # 孩子你能行
若我遇到這個問題,我會找一個週末的夜晚,在孩子淺睡眠時去抱抱孩子,在後背輕輕撫摸他,同時低聲給孩子認個錯,說聲對不起,不應該打他。選擇淺睡眠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反抗能力的,無法逆反與家長對著幹。
接著輕輕地告訴孩子,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事後又是怎麼想的,既要說出自己的擔心又要努力去尋找孩子的優點。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時就用意念結合孩子實際按自已心中的模板詳細地誇一誇孩子,只要自己所誇的內容孩子透過短期衝刺式的努力能達到就行。孩子雖然叛逆,畢竟還幼稚,家長所誇的內容就是孩子的努力方向,如果籠統地誇,孩子會感到無可適從,如何具體地誇是需要事先認真考慮考慮的。
我也有一個逆反期孩子。有一段時間我還試過給他爸爸發微信,把我看到的好文章或我想給孩子說的話發給他爸爸,因為成人與小孩的關注點不一樣,他爸爸當然是沒興趣去看。但孩子會偷看我的手機,尤其關心我與他爸爸在說些什麼,我就將計就計給孩子一個偷看手機的機會。
如果要批評孩子怎麼辦呢?我先把孩子的不足放在我自己身上,我自己因為這個不足在走上社會後遇到了什麼麻煩,最後又是經歷了怎樣的痛苦經歷去改變的。孩子是很敏感的,既然孩子不能隨便罵,我罵自己總可以吧。至於後面的故事怎麼編圓,可以網上找幾個案例再加工一下。
有時候也要防微杜漸,例如昨天趁孩子吃晚飯時,我說我告訴他一件奇葩事,先吊他興趣又明確告訴他此事不會給他增添任何心理負擔,他當然樂意聽。然後我就把網上的一個截圖給他看,有人花一萬元買了0.01元每桶的原油,以為如此低廉的原油肯定賺大了,結果中行按-266元每桶結算,此人倒欠中行2.66億元。然後我說出我的目的,做期貨風險很大,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以後若投資股票,切記不能把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裡。
孩子喜歡金融專業,聽到這個負數想不明白,就反問我為什麼會出現負值,我只告訴他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是-40美元/桶。也就是說你買我一桶原油,我再送你40美元。於是孩子睜大了眼睛,透過查閱資料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負值。
就這樣我把那扇抄股失敗跳天台的門為孩子關上,也培養他對未來的專業興趣。
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道路上你我都是同路人,正視孩子成長的優缺點,接納孩子,多一分包容多一分鼓勵,希望你的孩子能如你所願。
-
5 # 清風醉竹
你好,初二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的時候,對一些事情或者語言都比較敏感,所以,這個時期家長要了解,然後引領孩子愉快的過渡。
首先我關注的你這個問題的十多天不和你說話。我覺得你家孩子性格方面應該挺要強,因為讓我的話,我可能堅持不了那麼多天。所以性格強的孩子更敏感,相對來說,對這樣的孩子的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細膩。所以“以柔克剛”。
第二我們再來探討犯錯。其實生活中,我喜歡孩子在什麼年齡犯什麼樣的錯誤,這才是真實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聽話懂事乖乖的,我反而覺得孩子是洋娃娃。因此,孩子犯錯不要緊,我們要正視孩子的錯誤。給孩子一個機會,充分說明孩子是如何想的?為什麼會做這樣一件事?在做這件事情時的出發點是什麼?有沒有想過後果?徹底弄明白,你才能瞭解孩子,你才能明白孩子哪裡做的不對?你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在哪裡?我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兒子小時候犯了錯誤,我和他談話會發現孩子想法非常幼稚簡單可愛,瞭解了原因之後,你都不想批評他了,而是耐心的給他分析這件事情,教給他以後遇到這種事情怎麼做?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好,會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
第三點,打了孩子。我是反對打孩子的。我兒子到現在初中,我沒有打過一次。孩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和父母是平等的。既然你打了孩子,家長應該做表率,找個安靜的時間平靜的和孩子承認錯誤,誠懇的讓孩子原諒你。再和孩子談談心,互相接觸隔閡,各自反思在這件事情當中,你倆都有哪些地方或者哪些話語說的過於激動了。最重要的一點,以後一定不要動手打孩子了。
最後總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一件東西,由父母完全操控。父母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樣的平等的地位,矛盾就會少很多。
回覆列表
作為中學老師,看到這樣的問題,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初二的學生,正處於性格的叛逆期,孩子一方面自主能力增強,另一方面卻不能獨當一面,他渴望著獨立,但是又不得不面對家長的指導。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現在我最想爸媽怎麼做;同樣,我們要勸孩子,如果他是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
具體來說,家長要知道孩子是真犯錯了,還是被誤解。如果真犯錯,是否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經過權衡後,倘若的確是自己做對了,那我們家長要耐心給孩子講,為什麼我要打你。讓他知道,我們這麼做是為他好教育孩子意識到,自己確實做錯了。也可以適時地向孩子提出,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做。從內心深處,讓他覺醒。
當然,我們要向孩子表明:自己打他,也是迫不得已,實在在氣頭上。一定注意,不能讓我們的暴戾之氣傳播給孩子。因為他很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就接受了這樣的方式,在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就向我們學習了。
另一方面,如果是我們冤枉了孩子,那就大大方方向孩子認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因為自己是家長,就讓孩子覺得無處伸冤。他會越來越對家人失望,進而不願意與您溝通。所以有錯就改,沒什麼大不了的。
家長與孩子冷戰,我們家長必須主動來打破僵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要面子,他是不會主動承認錯誤的。而且性格上的脆弱、生活中的事情,都有可能影響他的情緒,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溝通。衝破僵持的局面很簡單,一個不經意的生活問候,一次家庭出遊聚餐,最好是您和孩子單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