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平柳樂

    我認為並不能

    三國歸晉,最後一統天下的是司馬氏。可見最終決定天下歸屬的主帥而非將士和領土,吳國面積也不小,而且從項羽手中得到荊州的是吳國而非魏國,最後不也一樣被晉國所滅了麼?

    而且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已經指明瞭大方向,孫劉聯合抗魏,才可有機會,孫權得取荊州斬殺關羽等於已經宣告兩家聯盟解題,劉備也沒有隱忍,反而舉蜀漢全國之力,孤注一擲伐吳,被陸遜再敗。

    可見劉備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沒有司馬懿的堅韌,貿然損兵折將,讓魏坐得漁翁之利。蜀漢並沒有擊敗吳國的實力,所以即便關羽沒有失去荊州,哪怕最終慘勝吳,也是讓魏白得便宜。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所描述般獲劉備信任,不然若劉備聽從建議沒有貿然出兵,或劉備得益州後以諸葛亮替換關羽,而不是防著諸葛自立,也許是另一番局面。蜀漢失荊州後關羽關公走麥城

  • 2 # 張言好書畫

    關羽丟失荊州走麥城的主要原因是糜芳與傅士人在後方投降了東吳所致!

    關羽鎮守荊州長達11年,對江陵等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城牆易守難攻,呂蒙多年來想奪取荊州都毫無辦法!關羽對東吳想奪取荊州也是有準備的,後來陸遜獻計呂蒙裝病,關羽中計,也是基於江陵城池堅固,又有糜芳把守,他才敢率軍北伐攻打襄陽與樊城,因為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任何人都不會想到糜芳會叛敵獻城,糜芳獻江陵,傅士仁獻公安才是關羽丟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再看曹仁守曹操的城池,不管是周瑜還是關羽來攻打,他都拼命死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仁在處於絕境時都沒有放棄,反觀糜芳,傅士仁沒有抵抗就投降呂蒙!若糜芳,傅士仁能守城抵抗呂蒙那怕是兩三天,關羽就有回師救援的時間,這樣的話江陵,公安都會保住,也就不會有走麥城的悲劇!

    再看劉備與諸葛亮,本身《隆中對》裡統一天下的策略是西川與荊州兩路出兵攻打曹魏,但是關羽攻打曹魏時西川既沒有派兵出漢中取長安,也沒有派一兵一卒支援關羽,若關羽北伐時,劉備與諸葛亮能派魏延或張飛中的一個人到荊州鎮守,荊州也不會丟失,讓關羽一個人僅有三個郡的實力同時對抗魏吳兩大強敵,荊州失守是早晚的事,並不是什麼大意失荊州,曹仁,徐晃,呂蒙,陸遜等都是名將,荊州若不是關羽鎮守,可能會丟失的更快!

    總結一下,如果關羽不走麥城,意味劉備,諸葛亮採取了正確的防守荊州戰略,會在奪得西川與漢中後派遣一個名將協助關羽守住後方,這樣的話關羽率一路大軍北伐,同時劉備率一路大軍出漢中爭奪長安,曹魏就難以對付,也就真正實施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最後劉備統一北方,然後大軍順流而下攻打東吳,統一天下就會變為現實!

    關羽形象

  • 3 # 歷史的波瀾壯闊

    其實關羽沒有敗走麥城那次我估計蜀漢統一天下也沒有任何可能,關羽那次攻打樊城,即使攻下來了,你也守不住,那個時候荊州城內已經空虛了,等於說荊州丟定了,東吳已經派呂蒙偷襲荊州了,荊州主力全在關羽那裡在攻打樊城,所以說關羽有沒有身死麥城沒有太大的關係,頂多關羽不會身亡而已。其實在三國當中蜀國實力是最差的!你們別不信,統一天下的機率連東吳統一天下的機率都小,魏國的實力太強大了,真的不服不行,假如當年關羽沒有死亡,就不會發生劉備攻打東吳損失大量兵馬,那個時候荊州保不住的,因為東吳偷定了荊州,關羽沒有死的話,關羽應該佔據了樊城,後來肯定守不住,結果是退回了蜀地。

  • 4 # 竹韻文史

    三國中如果關羽沒有走麥城,蜀漢能統一天下嗎?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雖說三分天下,其實實力最強的是曹魏陣營,其次是蜀漢、最弱的是東吳孫權集團。

    三國時期地圖

    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三足鼎立局面瓦解的轉折點,來自於關羽所鎮守的荊州被攻陷,從此以後蜀國逐漸地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關羽帥兵攻打曹仁鎮守的樊城,于禁前去援救曹仁,被關羽打敗並且投降關羽,關羽斬殺魏將龐德,關羽“威震華夏”把曹操大軍都嚇退了。

    關羽

    關羽本身就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又接連戰勝曹軍,關羽更加目中無人了。於是更加瞧不起與自己相呼應的糜芳、傅士仁。最後關羽被這二人出賣,被東吳所殺害。也失去了重要戰略領地,荊州。

    荊州作為魏蜀吳必爭之地,有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掌控了荊州相當於掌控了主動權,軍事必爭之地。

    我們假設關羽沒有麥城

    如果關羽並沒有敗走麥城,那麼三分天下將可以維持,一旦要統一三國,那麼必將要大亂三國時期的平衡,三國,很難像兩個國家一樣,只針對對方即可,三國的話就需要攻打一方,還要提防另一方,不讓第三方就會座像漁翁之利。

    當時的局勢來說,魏蜀吳都沒有絕對的能力去瞬間打掉一方,或者同時攻打兩方。如果蜀漢想要統一天下,需要以下幾點:

    1、曹魏與東吳率先打起來

    曹魏與東吳率先打起來,那麼蜀漢將會有七成把握統一天下,當時最強曹魏也抵不住打敗了孫權之後,再有心去攻打蜀漢,所以蜀漢將會有機會統一天下。

    2、孫劉聯盟

    曹操最強,但是劉備與孫權合力攻打曹操,曹操也很難能頂得住,待孫劉聯盟攻克曹操之後,蜀漢統一天下的機率會佔六成,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

    三國地圖

    總結:

    所以說,三國中如果關羽沒有走麥城,蜀漢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不是因為關羽這個人,而是因為荊州之地。

  • 5 # 上書房尚書

    漢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擒身亡。關羽的身亡,是三國之中的重要轉折點,三國力量此消彼長,影響深遠。

    但以題主假設,若關羽沒有敗走麥城,蜀漢是否能夠一統天下?

    我個人認為依然是不能。為什麼?哲學上有句話叫做:“歷史的必然性”。也就是說,關羽敗走麥城,只是蜀漢走向衰退的導火索,並不是說關羽在則蜀漢興,關羽不在則蜀漢氣數全無。導致蜀漢衰退乃至滅亡的原因是國家自身出現了問題,早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前,蜀漢王朝都已經隱隱有了敗像。這麼說,可能會有看官不服。那麼,請看下面分析。

    蜀漢君臣驕縱

    自赤壁之戰後,蜀漢君臣就有了驕縱之氣,自認為能夠敗曹操,孫吳政權更是不在話下,彷彿稱霸中原,一統天下指日可待了。

    有幾件事可以說明:1)、孫權想要跟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關羽是怎麼迴應的?《三國志》有言:“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當時從名義上來說,孫劉還是一個聯盟,人家一個帝王跟你一大臣求親,你非但不允,反而把人家使者罵了一頓,可見其驕縱。2)、劉備稱帝后,張飛被封車騎將軍、西鄉侯。按正常來說,一個好的將軍應當體恤下屬,但是張飛呢?劉備都常常勸誡他說:“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關羽、張飛身為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卻外不知團結盟友,內不知體恤士卒,如此政權,安能不敗?

    蜀漢文臣武將後繼乏力,國君無能

    蜀漢後期,劉備諸葛亮相繼離世之後,能謀能斷的僅有姜維一人,且君主劉禪與曹丕、孫權相比,相差太遠。

    而魏國臣有司馬懿、鍾會能謀善斷,高出姜維何止一籌,更有武將青年武將鄧艾、郭淮、徐質等;君主曹丕舉賢任能,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與劉禪相比何止天地之差。

    吳國在呂蒙死後,雖然也開始走下坡路,但尚有護國柱石陸遜,更有一代雄主孫權。

    所以,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前,蜀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至諸葛孔明之後,蜀國已然變成了三國之中最弱的國家,不存在說關羽沒有兵敗麥城就能讓蜀漢統一天下。

  • 6 # 不正經的史蠹

    有機會,但很難。

    一、優勢方面,關羽如果打下樊城,那麼在地圖上漢中和荊州就會透過水路連結起來,就正真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的坐有荊益,使兩地真正的連成一片,更好調配兩地資源,對統一非常有利。

    二、劣勢1、從魏蜀軍力方面,劉備雖然在漢中戰勝曹操,但是魏國未傷筋骨並且曹操居北方中原人力物力遠勝劉備,並且劉備能取得勝利也是利用漢中地形對自己山地兵有利,沒有給曹操平原野戰的機會。

    要統一天下就必須進攻中原,曹操居北方擁有強大騎兵,對劉備的蜀軍有巨大的優勢。就連建國初期中國還保留騎兵,可見古代騎兵對步兵衝鋒,就像裝甲車衝進步兵隊伍中,場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2、東吳方面,雖然孫權自己領兵從來沒打過勝仗,但孫權也算一代雄主,善於抓住機會,深知唇亡齒寒的他不會讓蜀國統一天下,會是使蜀漢北伐時背後受敵,實現統一大業十分艱難。

  • 7 # 六耳南天

    其實這也是當初的孫權最擔心的問題。

    孫權仗著長江天險苟安江南,可是如果劉備奪取了漢中和蜀地之後,關羽手上又握著荊襄之地,就會對孫權形成以上擊下的形式。

    那時候,劉備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必然展開統一大業。

    劉備會先打孫權還是先打曹操?

    當然是順流而下,直取孫權,就像朱元璋一樣。拿下了江南,劉備才會有資本與江北的曹操決勝中原,這是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時候沒有說出來的後續策略。

    所以,孫權怕了,他一定要趁機奪回荊州,把自己的生死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最後,彙總一下,回答題主問題,如果關羽沒有敗走麥城,荊州仍然控制在蜀漢的手中,那麼,劉備就會有機會去實施他的第二個大的戰略目標:牽制曹魏,一統江南,形成與曹魏的隔江而治。達成了這一步,兵精糧足,劉備就可以有機會問鼎中原了。

  • 8 # 靜一號普洱茶

    公元219年,關羽受到劉備攻取漢中的鼓舞,率荊州守備部隊,興兵北上伐曹魏,關羽與曹軍於襄陽、樊城交戰,前期的關羽勢如破竹,打的曹軍節節敗退,而前來增援樊城的于禁七軍,被關羽用大水淹沒,俘虜曹軍數萬人,戰爭打到後期以後,關羽的鋒芒有些銳減,而東吳又不宣而戰,進攻關羽的大後方,荊州之地盡數落入東吳手中,正面戰場,曹軍大部隊增援襄樊戰場,如今的關羽已經沒有了前期的鋒芒,在曹軍的猛攻之下,節節敗退。雖然吃了敗仗但是,主力尚存,而後得知大本營荊州被孫權奪取,雙重夾擊下,關羽無奈撤軍,撤軍途中關羽派使者到江陵打探訊息,是否江陵也落入東吳手中,使者到了江陵之後呂蒙熱情款待,並帶其遊覽了江陵城,江陵城中百姓安居樂業。使者回到軍中之後,將江陵城的事情如何稟報了關羽,而士兵從使者的口中得知,身在江陵城的家屬安然無恙,便無心戀戰,眾多士兵在行軍途中開了小差,而原本剩下數萬部隊的身邊關羽,如今身邊僅有數百人。最後關羽敗走於麥城,被吳將活捉,最後斬殺於臨沮。而荊州之地的丟失讓劉備的北伐曹魏,統一天下的大業陷入了被動當中。而最終蜀漢也沒統一天下如果荊州之地未失,關羽沒死,蜀漢能不能統一天下呢?劉備有極大的可能性統一天下,但是最終能不能統一還要看東吳的態度。荊州未失劉備可滅曹操,雖然曹操擁有天下13州中的九州,但是漢中之戰後曹操的實力大大被削弱,而有加上曹操多年來一直四處征戰,曹魏軍事和經濟實力都極大的削弱,而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艱難。曹操雖說扶持著漢獻帝,但是在百姓的眼中曹操屬於漢賊,而劉備才是漢室正統,所以關羽當初北伐的時候,曹操領土內的百姓,紛紛響應關羽,擾亂曹操的大後方。所以在曹操的實力被削弱,再加上曹操領土內百姓對你曹操的不滿,而蜀漢實力增情況,劉備從荊州出發北伐曹魏,由百姓作內應,裡應外合,曹操不日便可被滅。但是劉備能不能統一天下,還要看東吳的態度。因為早在關羽北伐曹操之前,已經和東吳發生了矛盾,而因為魯肅過早的去世,無人說服調解兩國的矛盾,時間長了之後,兩軍矛盾越來越深。而如果劉備北伐曹魏,東吳不插手,那麼劉備統一天下的願望指日可待。而如果劉備北伐曹魏,東吳以盟友的身份進攻蜀漢的大後方,那麼劉備想要統一天下,簡直是難上加難。所以劉備能不能統一天下。還看東吳的態度。

  • 9 # 中醫藥軍哥

    可能性很小。

    荊州加西川人口資源遠遠小於中原及北方。

    那時候南方就是蠻夷之地,地雖大,政府控制力,動員力並不強。

    守住這兩塊地,就可能守住希望。

  • 10 # 紅山小扁鵲

    三國中如果關羽沒有敗走麥城,蜀漢統一天下的機會這很小,可以說幾乎沒有。

    三國後期,歷史走向已經趨於一統。不是早期,憑藉天時地利,兵強馬壯,就可以割據。如果關羽不丟荊州,蜀漢的地盤有荊州,益州,南中,漢中。如果是早中期,割據綽綽有餘。

    但是,縱觀歷史,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軍事佔很大因素,但軍事卻不是絕對的。

    歷史是前進的,你是不是先進了,改良了,這才決定你是不是可以改朝換代。隋唐結束南北朝,是因為先進官員選拔制度,草根也可以出人頭地。宋朝代替唐朝是因為宋朝重主幹、細末枝,結束了五代十國。元朝結束宋朝有好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可以發行紙幣,短時間集結軍隊。再比如清朝取代明朝,有人可能說這是野蠻戰勝文明,這樣說也可。但是在我看來,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大臣一句不中聽,就脫了褲子打屁股。一定不是清朝早期,朝氣蓬勃,八旗制度的對手。

    曹魏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在孫權範老年抑鬱的時候。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天下門閥附之,已是人心所向。天下之勢,亦趨明朗。

  • 11 # liu閱來閱好

    我認為不能,因為蜀國要想平定中原勝了曹操,東吳的態度非常關鍵,而荊州失守的時候蜀吳關係已經不太好了,而且荊州的失守也是曹操和孫權聯合的結果。

    聽聽下面這小孩兒怎麼說的,他就認為能。說的不好,請指正準備的不充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傳說中的千年大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