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從1939年9月1日算起,是因為這一天德國入侵了波蘭,英、法等國陸續宣戰,拉開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戰爭爆發前,圍繞著波蘭各國展開了激烈的外交攻勢,非但沒能遏制德國的野心,反而更有利於德軍的進攻。

    換句話說,波蘭就是各大國戰略博弈的焦點,但沒有人真正關心其死活,“同盟”只不過是個好聽的說辭。可憐的波蘭,亡國了也沒有搞清楚其中的彎彎繞繞,不明白德國為什麼要急於進攻?更不明白,彼此防範的蘇聯和德國為什麼簽訂條約?

    這還要從波蘭的歷史說起。

    波蘭的歷史就是一部“亡國史”,在短短的100年間亡國了3次。一戰結束後,在協約國的幫扶下波蘭復國,距離上一次亡國已有123年之久,但好景不長,僅過20年再次亡國,人們在感嘆其可憐的同時,為什麼災難總是降臨在波蘭人的頭上?

    首先,充當英、法等國的“擋箭牌”。俗話說得好“無利不起早”,協約國之所以幫其復國,並割讓大片土地給波蘭,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德國,防範蘇聯,甚至為了給其一個出海口,違背“民族自決”的原則,將但澤劃為自由市,生生將德國領土分開。

    這引發了德意志人的憤怒,再加上又與蘇聯是宿敵,波蘭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形勢本就險惡,卻採取了“等距離” 政策,將自身安全完全寄託與法國的同盟,而法國還希望波蘭能夠在東線牽制德國。於是,德國想要攻佔法國,就必須先滅了波蘭。

    其次,樹敵太多。作為一個剛剛復國的國家,不是與友鄰修好,反而擺出一副“大國”的風範,欺負“弱小”。德國入侵捷克,波蘭瓜分了該國特申地區,又逼迫立陶宛割讓土地,以致於德軍入侵波蘭時,周邊國家沒有一個反對,這就是犯了眾怒。

    更重要的是,按照一戰後民族自決的原則,德國向波蘭提出了領土問題,波蘭不僅斷然拒絕,而且在但澤地區集結重兵,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儘管德國對此發出了嚴厲警告,但波蘭不想辦法斡旋,反而向德國挑釁,加快了德軍入侵的節奏。

    按照德國的計劃,波蘭是首先要解決的目標,但其在外交上的短視,一味地採取敵視行動,與友鄰國家也相處不好,加速了波蘭的滅亡,也詮釋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含義。當然,是戰還是和?也不是波蘭能當家的。

    取決於英、法、蘇三國的態度。

    1938年,如果說德國為民族統一吞併奧地利、蘇臺德,還算“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入侵捷克,讓英、法兩國徹底看清了德國的“真實面目”,也宣告了綏靖政策的徹底失敗。眼看著德國又將波蘭作為下一個目標,英、法兩國不再妥協了。

    惱羞成怒的張伯倫對德國提出警告,並宣稱:一旦波蘭遭到入侵,英、法兩國將全力支援抵抗。同時,為了給德國施加壓力,還與其周邊國家,如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也簽訂了互助條約,試圖遏制德國的野心。

    英、法兩國180度的態度大轉變,引起了歐洲各國的積極響應。作為英國,其實對歐洲大陸並沒有太多的野心,其更關注於遍佈全球的殖民地,但為了自身安全,也絕不允許出現一個獨霸歐洲的國家,這就是所謂的“大陸均衡”政策。

    一旦出現一個強國,英國一定會與另一個國家結盟去遏制,這就有了在巴黎和會上極力維護德國利益,並採取“扶德抑法”的政策,目的就是防止法國稱霸;如今的德國咄咄逼人,英國又表示願意援助法國,其目的就一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衡。

    法國自一戰後,早已沒了稱霸歐洲的實力,如果不緊跟英國,法國必敗。當德國入侵捷克後,兩國都有了結盟的意願,試圖以此對德國形成壓力。可悲的是,為了討好英國,放棄盟友捷克的行為,讓許多國家對其不信任,包括波蘭。

    德國東擴的舉動,更是牽動蘇聯的心,一旦波蘭滅亡,蘇聯將失去一塊緩衝地。所以,在防範德國的問題上,蘇聯比英、法兩國更積極,提出三國建立集體安全機制,並十分重視談判,派出了伏羅希洛夫元帥(相當於國防部長)參加會議。

    但與蘇聯的重視相比,英、法兩國顯然沒有談判下去的誠意,只是派了不當家、說了不算的人參加會議。當英、法兩國代表願意出動16個師的兵力時,蘇方表示可以出136個師,足見雙方的誠意度,結果只能是久拖不決,蘇方很失望。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 2 # 海中巖haha

    波蘭這種垃圾本來就沒有建國的資格,能夠建國只是英國根據需要從德、奧、俄三個戰敗國割出一部分土地建一個親自己的政權,沒錯俄也是一戰戰敗國,割地給德國,德國領土就大了一點,英法從德奧的土地中劃出一部分建個國家叫波蘭,這個國家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只是德俄都被打趴下後這片土地被英法佔領後英法需要一個代理人管理。按英國人的要求劃定了波蘭的四周邊界後,波蘭感到不滿意,向四面擴張,最有名的就是1921年的蘇波戰爭,這是波蘭最輝煌的時候,波軍殺入蘇聯,打得蘇軍潰不成軍,佔領烏克蘭,進軍莫斯科,危急狀態和列寧向德國投降時差不多, 蘇軍總動員令都下了,這個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邊說的很清楚,才算頂住進攻,割讓了大片國土,波軍殺害了5萬紅軍俘虜,從此蘇波結下血海深仇。這一仗打出了波軍的自信心,波蘭四面出擊,痛打周邊各國成為東歐小霸,除了英法誰也不放在眼中。

    到了希特勒上臺,波蘭最早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要侵略捷克,捷克 本來和法國是同盟關係,法國不管,捷克轉投蘇聯,希望蘇聯支援,蘇聯向捷克做出保證,只要捷克打響對德的第一槍,蘇聯立刻對德宣戰,全力支援捷克,有了蘇聯的支援捷克信心大增,全國下達總動員令,準備對德開戰,這時波蘭英法三國跳出來干涉 ,宣佈如果捷克單獨對德國開戰,三國保持中立,如果捷克和蘇聯同盟對德作戰,三國將對捷克宣戰和德國共同去捷克蘇聯作戰。捷克被嚇住了,無條件投降,波蘭和德國瓜分了捷克。

    德國一個目標是波蘭,這時蘇聯認識到危機嚴重,主動提出和英法波蘭三國和解,共同反德,英法無誠意出兵,只希望蘇德大戰,而波蘭明確表示絕不和蘇聯結盟,寧可亡國也要和蘇聯為敵。德國提出讓波蘭割讓一部分原歸屬德國的土地,並許諾以後能打下蘇聯的土地時拿蘇聯土地補償波蘭,波蘭不同意。德蘇都不能和波蘭談好的情況下,德蘇波這三個敵對國家產生變化,德蘇達成協議合夥滅掉這個大家都討厭的傢伙,蘇聯拿回蘇波戰爭中失去的土地,德國佔領其餘部分。

    波蘭走到這一步實在是自做惡不可活,但凡懂唇亡齒寒這個道理的都不會去德國合夥幹消滅捷克這種事,幹了這種事不亡國就實在沒有天理了。

  • 3 # 榮華之武器堂

    波蘭在歐洲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矛盾體。從民族上來說,它屬於斯拉夫人中的西斯拉夫人,與屬於東斯拉夫的俄羅斯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可以直接對話而不需要翻譯。不過在宗教信仰和文字上卻差異極大。波蘭人由於長期和西歐各國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所以皈依天主教且使用拉丁字母,而俄羅斯、烏克蘭則皈依東正教和使用西裡爾字母。

    如今的波蘭領土面積大約30萬平方公里,西面是德國,東面是烏克蘭和白羅斯,南面捷克斯洛伐克,北面波羅的海,東北則是俄羅斯的飛機-加里寧格勒。當然從歷史上來說,在波蘭最強大的時候,面積遠非入戲。

    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在盧布林簽訂合併法令,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此時的面積達到55萬平方公里,包括如今的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一部,形成了一個從波羅的海直達黑海的“兩海”之國,在擴張最頂峰的1634年 面積甚至達到99萬平方公里。

    當時的波蘭可是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對俄羅斯完全壓倒性優勢,在1604年出兵佔領莫斯科將自己的傀儡扶上沙皇寶座。當然,此後隨著烏克蘭的獨立和俄國彼得一世的出現,波蘭逐步衰弱。1772年,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第一次瓜分波蘭,波蘭喪失了21.1萬平方公里土地,之後1793年再次被瓜分。

    從1795年到1917年的123年時間中,波蘭一直處於被滅亡狀態。不過另一方面,波蘭歷代當政者在對外政策上都有些不明智,而波蘭令人費解的對外政策,又稱為波蘭坎坷命運的原因。就像1918年波蘭再次宣佈獨立,然而不久又重新做起兩海之國的美夢。在西線使得德國西普魯士省大部地區劃給波蘭,隨後稱之為波蘭走廊,它和由國際聯盟管理的但澤自由市將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分開。這也成為了此後20年德國仇恨英法、仇恨波蘭,仇恨《凡爾賽和約》的根源。

    而在東線,波蘭更是直接實施武力,在1919年就佔領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利沃夫,此後更是在1920年4月進攻烏克蘭佔領基輔爆發蘇波戰爭。隨後紅軍反攻收復失地不過在華沙城下戰敗,最終雙方簽訂里加條約,波蘭得到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

    30年代,波蘭參與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得到了切欣地區,此後1938年3月逼迫立陶宛將維爾諾地區讓給自己,使得自己四面受敵。

    1939年9月1日德國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9月17日蘇軍“在當地人民群眾廣泛的支援下履行了自己的國際主義義務”,出兵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年11月,這兩個地區加入蘇聯,重新併入烏克蘭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

    對於波蘭的這種命運,丘吉爾有過精彩的評論“波蘭民族具有英雄的品質,但我們不能因此忽視他們的錯誤。。。。這個民族,久一些個人而言,具有種種英雄的品質。。。但在政府生活的各個方面,卻再三表現出積習難改的錯誤,這在歐洲歷史中一件令人迷惑難解的事情,也是一個悲劇”

  • 4 # 燕趙節度使

    波蘭的復國和亡國都是英法一手導演的。

    一戰之後,為了遏制德國再次崛起,英法操縱巴黎會議,讓滅亡123年的波蘭復國。

    因為波蘭位於德國東部,而英法尤其是法國位於德國西部,所以讓波蘭復國,可以牽制德國,防止德國再起侵略法國,起碼也要讓德國陷入兩線夾擊的窘境。

    同時,隨著蘇俄的建立,共產主義思潮向歐洲傳播,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還讓波蘭起到“防洪堤”的作用,阻止蘇聯向歐洲擴張。

    波蘭也不負眾望,蘇波戰爭中,波蘭打敗了蘇聯,迫使蘇聯停止革命輸出,專心國內建設。

    所以,德國和蘇聯對波蘭恨之入骨。

    德國認為波蘭是自己擴張的障礙,如芒在背。

    蘇聯要報蘇波戰爭戰敗之仇,視波蘭為將共產主義思想擴張到整個歐洲的第一個障礙。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歐美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希特勒上臺,開始大肆擴張。

    首先希特勒一再試探英法的底線。

    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顧《凡爾賽條約》與《羅加諾公約》規定,將德軍開進萊茵非武裝區,英法並不敢幹涉。

    1938年3月德國併吞了奧地利,英法實行外交抗議,但沒有采取實際行動阻止。但當年《凡爾賽條約》阻止德國任何的軍事行動,包括與奧地利合併。英法根本沒有膽量維護《凡爾賽條約》。

    1939年8月,德國和蘇聯秘密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雙方也秘密簽署如何瓜分東歐的土地協定,在如何處理波蘭問題上達成了協議。

    雙方約定由德國佔領波蘭西部和立陶宛西部地區,而蘇聯則是佔領波蘭東部領土、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比薩拉比亞等地 。

    這一協議保證了德國在擊敗波蘭之後不必如在一戰中一樣兩面作戰。

    1938年9月慕尼黑會議後,在英法兩國向德國妥協,迫使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讓蘇臺德地區給納粹德國。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表示拒絕該協定,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同意,那麼英法就沒有義務協防捷克。最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妥協,同意割讓領土。

    1939年3月,德國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希特勒一系列的操作,英法只敢口頭抗議,並無實際軍事行動阻止,這讓希特勒看到了英法懼怕再次打世界大戰的膽量,於是開始進攻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和其附屬國斯洛伐克一同進攻波蘭。

    9月3日法國、英國和英聯邦成員國紛紛正式向德國宣戰,但實質上給予波蘭的支援則十分少,只有在法國薩爾當地發起薩爾攻勢。

    1939年9月,在純政治考量下,法軍向國際聯盟轄下的薩爾推進了3英里,然後停止。

    當時法軍和德軍差距很大,法軍有98個師和2,500輛坦克,而德軍有43個師,沒有坦克。

    9月3日,英國和法國派海軍封鎖德國外海,期望能夠破壞德國的經濟發展並給予戰況有些許支援。

    9月17日,蘇聯也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隨即入侵波蘭東部,波蘭領土隨即落入德國和蘇聯瓜分,立陶宛和斯洛伐克也獲得一部分土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從1939年9月當德軍進攻波蘭時到1940年5月德國進攻法國之間,西線那裡沒有發生什麼戰事,幾乎沒有放過一槍。

    英法聯軍坐在馬奇諾防線後面無所事事,坐視德國吞併奧地利、捷克和波蘭而無動於衷。

    德國人把這種戰爭叫做“靜坐戰”(Sitzkrieg), 西方人也很快就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假戰爭”(phoney war)。

  • 5 # 吃貨小君寶

    波蘭地處中東歐,歷史上,西面、北面與百普魯士(德國)接壤,西南與奧地利(奧匈)接壤,東面是沙俄,而南面是被稱為“火藥桶”的巴爾幹諸國。

    波蘭也可算是好戰的國家,但地處大國中間,不度可避免遭受侵擾。他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手裡,而是大國政治上的需要,決定這個國家的存亡。

    歷史上波蘭被問鄰國三次瓜分。一戰德國戰敗後,出於削弱德國,以及阻擊新生蘇聯的需要,在協約國的支援下,波蘭復國,並且從普魯士那兒拿到答了一塊海岸線。

    可好景不長,20年後又被德、蘇所滅,戰後,波蘭再次復國,儘管蘇聯之前侵佔的土地永遠內無法收回,但卻從德國那兒獲得了補償。

    戰後作為東西方陣營的前沿,波蘭被蘇聯牢牢掌控,無法獨立自主。

    冷戰結束後,波蘭才獲喘息機會,容終於能真正決定自己的命運。

  • 6 # 王祖蔭1

    說到波蘭不免令人嘆息,這個國家的"命″的確不好。地緣政治不好,又沒遇到″英主″。歷史上波蘭也曾強盛過,但不久就接連被強鄰瓜分。這個國家全境幾乎是一抹平川,無險可守(波蘭POLISKY,POLYSHA,平地之意),對國防極為不利。一戰後重獲獨立,本應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姿態去重建國家,可是領導人卻衝昏頭腦想重溫′大波蘭之夢,出兵佔了基輔,引起蘇波戰爭。並涉嫌虐殺4萬紅軍俘虜(斯大林部),埋下卡廷慘案及再次滅國的禍根。波蘭的外交政策歷來是″附強凌弱″,它支援日本佔據我膠州灣,還率先承認偽″滿洲國"。它還和納粹打得火熱,是除德國外屠猶最積極的國家,還侵佔過㨗克斯洛伐克的領土。短時得意過一陣,渾然不知蘇德要瓜分它了。現在波蘭外交是不是仍然有″附強凌弱″的影子?二戰後波蘭一直宣揚自己是納粹的受害者,裝得可憐兮兮的。唉,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 7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已亡國123年的波蘭,為何復國僅20年後再次亡國?這個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波蘭亡於英法的綏靖和德國與蘇聯的東西夾擊,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蘇波、德波之間存在千年的矛盾,更要從一戰結束開始說起。

    德國方面,1919年6月28日的《凡爾賽條約》第87至93條和小凡爾賽條約正式地在國際領域中將波蘭確立為獨立主權國,承認波蘭獨立。

    其餘內容還包括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施行的是近乎掠奪式的懲罰,所有兩戰前的德國政府,都拒絕根據《凡爾賽條約》下的德國東部邊界,德國最高統帥部甚至考慮廢除停戰協定,,在東方重燃戰火,,但最終理智地停止那樣做, 只是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但是對波蘭的仇恨算是埋下了。

    蘇聯方面,波蘭與蘇俄的邊界在凡爾賽條約中並未加以詳細說明。在一戰解決波蘭問題的過程中,涉及到了蘇波邊界的問題。西方大國考慮建立一條對蘇聯的“防禦線”。在協約國的支援下,波蘭政府擅自派軍隊控制了西烏克蘭,並且佔領了維爾紐斯,士氣很盛。

    12月8日,協約國大國領導人會議宣佈,波蘭有權利把自己的行動機構設立在直到原俄國和匈牙利邊界;即直到東加里西亞以外的原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之上,這實際上從法律上最後確定了波蘭的最後邊界,而當時的波蘭元首畢蘇斯基將軍也正是這樣認為的。

    此時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崩潰;俄國陷入與協約國支援的白軍的內戰;同盟國從東部陣線撤退;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嘗試獨立,整個東歐局勢亂成了一鍋粥。

    波蘭的國家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認為這是波蘭向東拓展疆土、趁火打劫的有利時機,計劃透過聯合中東歐其餘國家建立一個波蘭化的聯盟海間聯邦,作為對付德國和俄國帝國主義再度出現這一潛在威脅的防波堤。

    他想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經瓜分過波蘭的大國的削弱與瓦解,利用自己此時道義與民心上的優勢,向東西方擴大自己的疆土。畢蘇斯基認為,現有的邊界是大國強加於波蘭的,到了波蘭人回到自己原先的歸屬地的時候了。

    1920年3月,畢蘇斯基晉升為"波蘭第一元帥",因波蘭東進導致的俄羅斯1918年-1919年西進死灰復燃,一系列持續升級的戰役重新打響。

    1920年4月21日,畢蘇斯基元帥(他1920年3月得到的軍銜)與烏克蘭領導人西蒙·彼得留拉簽署一項軍事協議,帶領兩國共同與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作戰。

    1920年4月25日,波蘭趁白衛軍內亂進攻烏克蘭,蘇波戰爭爆發,5月7日攻陷基輔。6月,在南方發動攻勢,使得南烏克蘭、頓河、頓巴斯、庫班河岌岌可危。

    波軍入侵後,紅軍組織反擊並解放基輔,趁機一直打到波烏邊界的布格河,蘇俄高層開始商討是否要跨過波烏邊界繼續追擊。7月底,紅軍進入波蘭境內,8月中旬,紅軍兵臨華沙城下,波軍被迫在華沙—盧布林一線組織全部力量準備決戰。

    8月16日,波軍反擊,戰局逆轉,紅軍損失了二十餘萬人,被迫後撤400多公里。雙方的疲憊和西方國家的介入,遂於10月12日在里加簽署停戰和預備合約。

    除了蘇聯在戰爭上的失利,以及蘇波兩國曆史遺留的各種不清不楚的邊界領土爭端,還有波蘭對蘇聯紅軍戰俘的血腥屠殺。

    1919年5月,波蘭軍事事務部發布了戰俘營細則:常設性質的戰俘營直接使用德國及奧匈帝國在一戰期間修建的戰俘營,其中最大的戰俘營位於斯特沙爾科夫,最多可關押了2萬5千名戰俘。

    要求解除所有戰俘的武裝,收繳一切可用於逃跑的工具,計劃圖和地圖,羅盤,報紙以及帶有政治內容的書籍,沒收100馬克(或100盧布,200克朗以上)數額以上的錢財。戰俘在一個月期限內可得到100克肥皂。

    蘇波戰爭結束後,波蘭獲勝,並俘虜了十萬餘人的蘇軍戰俘。波蘭人在戰俘營裡把戰俘和平民當作奴隸使用,讓他們住在用鐵皮搭成的房子裡,給的食物根本不能達到基本的生存標準。而且“戰俘們被抓後馬上就被扒掉軍裝,常常只能穿一條內褲在圍滿鐵絲網的集中營內勞動。他們常常遭到毒打,犯一點錯誤就會招致致命的懲罰,集體外出做工時要自己儲存自己的排洩物。他們在行進時被踢進爛泥坑裡,然後被要求爬起來繼續行進,起不來的就被毒打。”

    集體屠殺戰俘是當時波蘭人經常做的事情,還是在那個馬圖舍夫斯基管理的圖措拉集中營,在他管理之前,從1921年2月到5月,三個月當中,因傳染病死亡戰俘6491人,因其他原因死亡12294人!後來二戰期間被納粹德軍擊敗不得不流亡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在當時(1921年)曾經下令一次槍斃300名蘇聯戰俘,另一個名叫比亞謝茨基的將軍也曾經下令集體屠殺戰俘!

    1920年10月軍事行動停止以後,波蘭戰俘營的情況更為惡化:1919年11月,波蘭最大的戰俘營斯特沙爾科夫1號營的每日死亡人數為30-50人。但一年之後——1920年11月,該營的每日平均死亡人數,按照官方統計,達到了50-70人或是每月死掉2000人。1920年12月,正如先前所指出的那樣,在斯特沙爾科夫醫院內就有三分之一的俘虜——4800人。

    根據最新的波蘭、俄國、德國和立陶宛史學家研究,12-13萬名蘇維埃紅軍戰俘於1919-1921年間被關押在波蘭,其中的65000到70000人回到了布林什維克黨的蘇維埃俄國,超過6000人成為了流亡海外的反對共產主義布林什維克政權的俄國白衛軍(流亡在波蘭、德國、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成員,2000人成為波蘭居民並加入國籍。所以,總共有超過45000人在死亡營裡化作累累白骨。(有一說是八萬餘人)

    這兩個國家對波蘭都是恨之入骨。

    英法方面,波蘭不過是他們維持歐洲均勢、阻攔蘇聯西進的橋頭堡,儘管波蘭起初是英法兩國的盟友,然而在1939年年初,波蘭又夥同德國夾擊了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不顧捷克斯洛伐克的苦苦勸告,執意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東部。

    英法兩國認為戰爭已經無法避免,開始和昔日的老冤家蘇聯進行談判。蘇聯方面表示可以出動300萬軍隊夾擊德國,但是當時蘇聯與德國並不接壤。兩國之間還有一個波蘭,蘇聯希望波蘭能夠允許蘇軍借路。但是對此,波蘭方面反應十分強烈。波蘭堅決反對蘇聯借路,英法與蘇聯的談判隨之破裂。

    談判破裂之後,英法兩國對波蘭恨之如骨。但是出於當時形勢的需要,又不得不拉攏波蘭。在希特勒擴張過程中,又想拿波蘭當犧牲品,促使德國向東進攻,蘇聯向西進攻,然後蘇德雙方爆發大戰,最好打得你死我活,然後英法坐收漁利。

    而波蘭自己更是作死不斷,不是大國卻偏要充大國,還說出“親近德國,我們會喪失自由;親近蘇聯,我們將喪失靈魂。”的話,完全得罪了英法德蘇。

  • 8 # 北京大鵬侃大山

    波蘭立陶宛聯合大公國曾經是歐洲的強國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包括烏克蘭在內。一度佔領莫斯科扶植傀儡沙皇。隨著沙俄普魯士奧匈帝國的強大最終衰弱 被俄普奧滅國瓜分三次。一戰後復國後 加強軍備與英法結盟。波蘭被戲稱為歐洲的墊腳布。西邊德國

  • 9 # 香茗史館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曾經強大一時的波蘭,衰弱之後慘遭瓜分

    1569年,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決議,兩國就此合併,首都也從克拉科夫遷到了華沙。合併之後的波蘭,一躍成為了歐洲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

    然而,從十七世紀中期開始,波蘭卻因制度落後、農奴制度強化、封建割據嚴重等原因而迅速衰弱,而影響最大的兩種制度無疑就是“自由選王制”和“自由否決權”,其中“自由選王制”便是指由議會選舉國王,結果導致政權更迭頻繁;“自由否決權”則類似於現在的“一票否決制”,結果導致國家行政效率低下。

    波蘭的衰弱,很快便引起了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的覬覦,其中俄羅斯本就將波蘭視為通往西歐的障礙,同時波蘭又是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的出海口的天然通道,因此俄羅斯早已對其虎視眈眈。而奧地利在與普魯士的領土爭奪中失去了西里西亞,不能再坐視普魯士繼續擴張,自然也要分一杯羹。東普魯士當時尚在波蘭王國境內,其急於開啟通道與勃蘭登堡連成一片,也要想法吃波蘭一口。

    △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3年10月,波蘭奧古斯都三世病逝,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於是扶立親俄貴族波尼亞托夫斯基成為新國王,開始干涉波蘭內政。國家存亡時刻,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運動,結果卻引起覬覦已久三國的直接干涉。

    1772年8月,三國在彼德堡簽訂瓜分波蘭協議,波蘭在這次瓜分中損失了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並就此淪為俄、普、奧的保護國。時間來到1793年,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波蘭愛國者也發動改革,企圖收回失地,結果再度遭到俄羅斯、普魯士兩國進攻,並再度於1793年1月23日被俄羅斯和普魯士兩國瓜分,此後波蘭便成為了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且徹底淪為了俄羅斯的傀儡國。

    1794年,在波蘭即將面臨滅亡的危險下,波蘭爆發大規模起義,並建立革命政權,結果又於同年11月被俄普奧聯軍擊敗,為了徹底剷除剩餘勢力,三國於1795年10月再度簽訂瓜分波蘭的協定,波蘭剩餘土地被瓜分完畢。歷經三次瓜分,俄羅斯奪佔的領土約佔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佔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佔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

    一戰後短暫復國的波蘭,卻成為了歐洲的攪屎棍

    1918年,一戰結束之後,蘇聯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而德國也在早先許諾“獨立的波蘭國家”,這為波蘭的復國提供了國際輿論。而戰後,隨著奧地利的崩潰,蘇俄的垮臺、德國的革命,又為波蘭復國提供了國際條件。就這樣,被瓜分長達123年的波蘭,在1918年11月,重新獨立。

    △波蘭復國有防範俄國和限制德國的用意

    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透過重建波蘭的決議,並建議在蘇俄和波蘭之間劃定一條臨時分界線(“寇松線”),同時又將德國的但澤劃給了波蘭,從而導致東普魯士地區成為了飛地,德國被一分為二。雖然英法等國此舉有防範俄國和限制德國的用意,但波蘭人對英法仍然是感激涕零,因而迅速與兩國結成聯盟。

    然而,波蘭對於“寇松線”卻並不滿意,他們意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境線,在遭到蘇維埃俄國拒絕後,波蘭遂於1920年4月對俄羅斯發動了進攻,此戰波蘭先勝後敗,然而蘇維埃俄國卻最終於華沙城下遭遇戰敗。兩國最終於1921年3月18日簽訂了《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也稱《里加條約》),波蘭成功從蘇俄手中奪取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蘇俄喪失了“寇松線”以東150公里的土地。

    上世紀二十年代,隨著全球金融大蕭條時代的來臨,由於各大老牌帝國紛紛建立屬於自己的經濟圈,導致新興的俄國和積極尋求復興的德國,經濟發展方面都開始受到極大制約,於是兩國之間開始暗中合作,而被夾在中間的波蘭,自然不願兩國的崛起,於是開始在其中頻頻製造障礙,英法等國對波蘭的這種做法自然極為滿意。然而,波蘭的激進外交政策,導致波蘭與鄰國關係極為差勁(除羅馬尼亞)。

    1926年5月,畢蘇斯基發動軍事政變開始執掌波蘭大權,除在內部實行獨裁統治之外,在周邊局勢上他奉行兩面策略,與蘇聯和德國相繼改善關係,先是於1932年與蘇聯簽訂了《波蘇互不侵犯條約》,又於1934年簽訂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德國與波蘭關係的緩解,法國精心組建的小協約國聯盟就此告吹,這間接推動了西方國家搞綏靖。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之下,德國於1938年開始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入侵,吞併了蘇臺德地區。而波蘭也緊隨其後,夥同親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開進了捷克的切欣地區,並在此後佔領了切申西里西亞。

    過度自信的波蘭,最終於二戰前夕再度被瓜分

    雖然波蘭與蘇德雙方的關係均有所改善,但實際上卻是明顯偏向德國的。即使從1938年10月起,希特勒便開始向波蘭提出但澤走廊的問題,甚至對波蘭發出了戰爭威脅,波蘭仍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

    △希特勒對波蘭已是虎視眈眈

    憑藉歐洲第六的領土(38.8萬平方公里),歐洲第六的人口(3500萬左右),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的工業實力,以及位居歐洲第五的軍事實力,此時的波蘭的確有些自信過頭。波蘭曾告訴蘇聯,“波蘭不需要結盟,就算戰爭爆發,波蘭同樣有能力捍衛領土,不需要蘇聯紅軍的救援”。獨裁者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元帥更是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因此,當1939年3月蘇聯提出與英國、法國、羅馬尼亞、波蘭一起商討遏制德國擴張的提議後,波蘭又在其中不斷製造障礙,最終導致反德聯盟告吹。同年5月,波蘭與法國締結軍事同盟,波蘭認為憑藉自己和法國的軍事實力,德國並不敢貿然進攻波蘭。

    然而,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以閃電戰襲擊波蘭,波蘭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大片領土迅速淪陷。9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以建立“東方防線”為由,同樣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侵入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日,波蘭政府被迫逃往國外,在法國巴黎組建流亡政府。

    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德、蘇兩軍以皮薩河—那列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分割了波蘭。9月28日,德軍攻陷華沙,波蘭在獨立了短短20年後,再度被蘇聯和德國瓜分。

    如上所述,波蘭復國雖然僅僅20年,但卻可以說是一戰後、二戰前歐洲最為活躍的國家,即使剛剛復國,卻是擺足了“大國”架子,結果導致與周邊國家先後交惡,再加上對於即將到來的危險沒有足夠的警惕,被瓜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 10 # 依稀說史

    古代波蘭曾經是東歐一個大國,領土面積超過了100萬平方千米。波蘭曾經是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封建國家。進入近代之後,波蘭的國力逐漸衰落,周邊則是強國環伺。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波蘭周邊的強國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將魔爪伸向了波蘭。

    從1772~1795年,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次瓜分波蘭。完整的波蘭最終被三國瓜分殆盡,波蘭從地圖上消失。最終俄羅斯佔領了波蘭62%的領土,大約46萬平方千米;普魯士佔領了波蘭20%的領土,大約14.11萬平方千米;奧地利獲得了波蘭18%的領土,大約12.18萬平方千米。

    波蘭在地圖上消失了長達123年。100多年間,波蘭的詩人、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等,依然是波蘭人自居。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生活的年代,波蘭已經不復存在。但是肖邦一直以波蘭人自居,一生為了復國而努力。所以有人評價肖邦說:“生於華沙,靈魂屬於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雷夫斯基曾經在美國白宮為威爾遜總統演奏。威爾遜聽完之後,對帕德雷夫斯基大為讚賞。當帕德雷夫斯基說出自己的祖國是波蘭的時候,威爾遜一臉懵圈,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波蘭這個國家。帕德雷夫斯基向威爾遜訴說自己的家國情懷,威爾遜大為感動。巴黎和會時,威爾遜帶著自己的十四點原則參加會議,併為波蘭的復國做出一定貢獻。1918年,波蘭藉助一戰的東風得以成功復國。巴黎和會之後,最終確定了波蘭獨立國的地位。1921年波蘭建立共和國。

    然而波蘭復國僅僅20年的時間,再一次被瓜分,再一次亡國。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襲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定的勢力範圍,也對波蘭發起攻擊。一個月後,號稱歐洲陸軍第二強國的波蘭再一次亡國,一直到二戰結束才又一次復國。

    為什麼復國之後的波蘭在二十年之後,又再一次亡國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波蘭的滅亡是時代悲劇

    一戰之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體系,隨時都有崩潰的危險。當時國家之間的疆域、界限並不固定,相應的國際法也不太健全。那時候,滅亡一個國家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也經常有國家被吞併,也有不少國家割地賠款。

    在這樣的時代,波蘭再一次亡國也完全可以理解。二戰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各個國家的疆域、邊境線相對固定,滅亡一個國家幾乎不可能。二戰之後,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主權國家被吞併。二戰之後的波蘭雖然一度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並不完全獨立,但是蘇聯不敢公然吞併波蘭。

    二戰前,時有國家被吞併。當時各國對於這種現象也是見怪不怪。波蘭滅亡之前,德國已經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波蘭只是眾多被滅亡的國家之一。

    波蘭國家力量弱小

    二戰前,波蘭陸軍號稱是歐洲第二強國。但是波蘭的陸軍也只是號稱,所謂的第二陸軍強國也只是軍隊數量而已。當時的波蘭陸軍裝備非常差,軍官還裝備指揮刀。當德國已經大規模裝備裝甲部隊的時候,波蘭還維持著歐洲最龐大的騎兵部隊。波蘭的軍事力量完全無法同納粹德國、蘇聯抗衡。

    波蘭長期被瓜分佔領,經濟基礎薄弱,國土遭受又遭受了戰爭破壞,獨立之後的波蘭經濟力量相對較弱。波蘭的綜合國力在整個歐洲並不算強,成為了列強眼中的大肥肉。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弱小的波蘭再一次被瓜分也完全可以理解。

    波蘭統治者不智慧

    波蘭歷史上出現了許多位音樂家、藝術家、科學家,比如肖邦、哥白尼、居里夫婦,但是波蘭卻沒有出過什麼像樣的政治家。從歷史來看,波蘭的統治者並不智慧。現在的波蘭堅決地走上了和俄羅斯對抗的道路,甘當美國和歐盟對抗俄羅斯的馬前卒。為了對抗俄羅斯,甚至希望美軍大規模入駐波蘭。現在的波蘭政府不智慧,當年波蘭第二共和國的領導人也一樣不智慧。

    波蘭獨立之初,便挑起了蘇波戰爭,極大消耗了波蘭的國力。波蘭和蘇俄劃定了“寇松線”。這條“寇松線”也為後來蘇聯出兵佔領波蘭的領土埋下了伏筆。波蘭此後倒向了英國和法國,走上了與蘇聯對抗的道路。結果英法並沒有“罩住”波蘭,還得罪更為強大的蘇聯。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波蘭政府趁機佔領了切欣地區。切欣只有區區800平方千米。結果波蘭為了這塊土地,得罪了納粹德國,而且開罪英國和法國。

    波蘭政府在歐洲和納粹德國、蘇聯結下了樑子,又開罪了盟友法國和英國。波蘭和歐洲四大國處理不好關係,被收拾也只是時間問題。

    納粹德國和蘇聯聯合夾擊

    波蘭滅國的根本原因是納粹德國和蘇聯再一次瓜分的結果。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劃定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包括瓜分波蘭。幾天後,德國便發動了突襲波蘭的戰爭。蘇聯也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規定出兵波蘭。

    德國為了打敗波蘭,出動了百萬軍隊,2000架飛機,3000輛坦克,對波蘭採用閃電戰。德國依靠這支軍隊足以橫掃整個西歐,波蘭自然不在話下。德國軍隊打擊波蘭軍隊,根本就是降維打擊,雙方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當時蘇聯也出動了50多萬軍隊夾擊波蘭。弱小的波蘭同時遭受到了世界陸軍最強大的兩國的攻擊,最終也就抵抗了一個月。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再一次被瓜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1939年,德國已經決定發動世界大戰,而且決定繞過馬奇諾防線,逆時針橫掃西歐。德國的目標是征服整個世界,波蘭只不過是德國征服的一個物件。即使波蘭沒有任何過失,德國也會發動滅亡波蘭的戰爭。二戰期間被德國滅亡的國家何止波蘭一個。德國瓜分波蘭之後,也攻滅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希臘等國家。

    波蘭的地位非常尷尬,總是夾在大國之間。當年夾在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之間,後來夾在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現在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更需要政治智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滅頂之災。烏克蘭領導人缺少智慧,克里米亞被奪走,東部諸州發生叛亂。波蘭領導人缺少政治智慧,一次又一次被瓜分。如果波蘭不接受歷史教訓,歷史極有可能再一次重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價跌為負數,是有人背後操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