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ichard媽育兒
-
2 # 小蝦米歷險
親,我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感覺就是帶他的那個人不理解他,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的,一定是發生了什麼讓他不開心了,而這個不開心的事情一直在他心裡,帶他的那個人沒有給他解決,帶他的那個人需要仔細去觀察他的情緒,也可以經常提問,問問孩子哪裡讓他不開心了,從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脾氣暴躁,父母多半也是這樣的,或者常這樣對待他的,建議父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看完,可以解決很多育兒問題。
-
3 # KiKi爸爸
3歲以後,幼兒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他們力圖擺脫成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地做事情,但是由於能力的關係,再加上幼兒這時候思維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點,會出現所謂的“三歲危機。”因此,這時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孩子會發脾氣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1、生病哭鬧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時候,比如,生病、疲勞時易引起發脾氣暴躁,這和大人是一樣的,只不過大人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幼兒大都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感覺。家長們應當結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緒狀態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儘可能地避免孩子發脾氣。
2、感覺自己被冷落
有時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時也會發脾氣,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媽媽玩會兒,或者很渴望家長的表楊,可媽媽卻毫不理會,照舊幹自己的,孩子就會發脾氣以示心中的不滿。父母若能主動給孩子放鬆環境,溝通感情,瞭解孩子的願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緒不佳而發脾氣。
3、家長的溺愛和遷就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是由家長的溺愛和遷就造成的,家長就要注意嚴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應。
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有個過程的,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的家長一看孩子亂喊亂鬧,就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哄勸,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應百應,過分遷就。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嘛,哄一鬨就了。可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這樣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把發脾氣,胡鬧作為制服大人的手段,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壞習慣。
-
4 # 兩孩子的baba
三歲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又哭又鬧,父母要做是不可以縱容這種行為。然後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改變這種行為。我也是過來人。
我有兩個孩子,女兒今年上小學兒子今年三歲多。我兒子兩歲多的時候脾氣也不好,不順心,不買他想要的東西給他,他就會睡地上,跪地上,頭撞地板。每當他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會先看著他。(他這種行為就是在宣洩心中的不滿,而他又覺得這種行為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然後告訴他,這樣做是不會得到你想要的,不用去阻止他。因為如果去抱哄他或者責備他,他就知道大人是在在意他了。那麼以後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是會又哭又鬧的。就靜靜的在他旁邊就可以了,孩子的哭鬧主要是要給父母看的,當他們看到父母不在意他這種行為的時候,孩子就會停下來。那麼孩子停下來之後作為父母就可以過去抱著孩子,跟孩子說你剛才那樣子哭鬧是不對的,也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對不對?有什麼事情,你不要又哭又鬧的,好好的和我說。如果有道理,那麼我會滿足你的,如果沒有道理,那麼我就不能滿足你的要求。
父母對孩子說這些孩子其實都聽得懂的,記住要在孩子不哭鬧的時候才和他說,因為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我當時就是用這個方法一個月左右,兒子就不再那樣子哭鬧了。
孩子出現這種行為,大多數是給家裡大人給寵壞的。所以孩子如果是老一輩帶的,那一定要告訴老一輩,不能溺愛對小孩。
-
5 # 張震撼超級運動創始人
首先孩子在三歲這個年齡階段是心智成長的第一個重要時期,也是磨合孩子性格脾氣的最關鍵的開始,孩子用這種方式不斷的在試探家長的心理承受力和底線,某種意義可以理解為他是孩子和父母心裡戰爭的開始,這個時候父母只要不急不躁,當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都要延遲滿足他,當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無論他用任何的情緒試圖去影響父母的決定,父母這時候只要堅定溫和的看著孩子不做出任何反應就好,隨便他鬧,如果是破壞東西,就一定要給他一個小小的懲戒,只要父母這時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給她堅定的態度,一個三歲的孩子,你說他能怎麼辦?他是不可能翻了天的,凡是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的孩子,其實都是一開始的時候,家長不斷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輕易被孩子的心裡戰鬥打敗,孩子個個都是精靈,是非常聰明,三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非常明確的能夠察言觀色父母的表情,所有的問題都出在父母的狀態上,稍微有一個不堅定的小狀態,小馬腳露出來,孩子是很容易抓住的,孩子的心態就會變得變本加厲,幸好你的孩子現在三歲,一切都是一張白紙,你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從現在開始堅定而溫和的對待孩子,所有一切的暴脾氣,堅持三個月,孩子發現自己這樣做,沒有任何效果,甚至有反作用力的時候,他就不會再採用這種方式了,其中的關鍵是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教育沒有特別高深複雜的理論,很多時候都是非常簡單而明晰的,但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教育問題?根本原因都出在了父母一開始心軟不夠堅定,不夠溫和,動不動就很容易受孩子情緒的影響,要麼馬上答應孩子的要求,要麼變得煩躁不堪,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精靈,是來磨礪我們的心態的,沒有經歷過孩子的磨礪,沒有嘗試過帶孩子的煩惱,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你的人生本身就不夠完美,你還只是一個長大的巨嬰而已,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幸好孩子現在還小,一切可以從頭開始,多想想它是老天送來磨礪我們的精靈,是我們成長成熟道路上的最重要一環,我們就可以積極的去面對他們!
-
6 # 繪本講師妖媽
發脾氣對幼兒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他被激怒了、壓垮了、累了、委屈了,並且除了發脾氣外,他還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更好的表達自己。
如果孩子總是在被家長拒絕後發脾氣,那麼家長千萬不要妥協讓步,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就能得到他想的東西,家長就是助長他的暴躁。
一、當孩子頻繁發脾氣時請反思當孩子發脾氣的頻率越來越高,家長需要反思對孩子的態度,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是否把問題想的過於嚴重?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發脾,他們的會用更大脾氣鎮壓孩子,同時還把自己氣的不行。
2、我是否常在孩子發脾氣時妥協?那樣做只會鼓勵孩子多發脾氣,並且習慣性的只要未被滿足,就會大發脾氣。
3、我是否對孩子要求不一?孩子在家時要求他這樣,出了家門又要求他得那樣?雙標使得孩子困惑,難以界定自己應該要有怎樣的行為。
4、我是否和孩子交流太少?有些家長和孩子交流很少,甚至自己的行為就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造成孩子情感孤獨。
二、幫助孩子冷靜下來1、確認周圍安全
當孩子大發脾氣時,首先環顧四周,確保沒有物品能傷害孩子。我見過一個孩子發脾氣砸東西,把開水壺推倒,把自己燙傷。有的孩子會自殘,不管不顧的直挺挺倒地,後腦勺受傷。
2、不要生氣 忽視孩子行為
一旦確定周圍安全,那就讓孩子發會脾氣,家長要儘可能的忽視他的行為,不哄不妥協,在旁邊靜靜的看他表演就好。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緊張,各種說好話,這隻會強化孩子這樣想:如果繼續這樣,我就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有時,大人很容易被孩子的行為激怒,當你感覺自己快要發脾氣了,那就走到一邊去,當大人帶著憤怒的情緒去管教孩子,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3、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但要抱抱他
我見過很多家長,喜歡對著正在發脾氣的幼兒講大道理,孩子不是成年人,即使是成年人,生氣的時候也是聽不進勸說的。允許孩子發脾氣,等到她怒氣消退後家長再參與。
有的孩子發脾氣時,被家長抱一抱,情緒就會得到緩解;有的孩子則被抱時,會更生氣,家長要摸清孩子的特點,好好研究如何對待。
4、不要給憤怒的孩子拍照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發脾氣特別可愛,有的純粹是處於”取證”的目的,給孩子拍照或者錄影片,一邊說著“羞不羞”之類的話,這是要不得的。
對孩子來說,這不但是完全否定他的感受,還是雪上加霜的羞辱,只會加速孩子崩潰的速度,不被接納的痛苦對孩子而言,和他被胖揍一頓沒什麼區別。
三、延時選擇緩解孩子負面情緒有些孩子平時情緒正常,但在做某件事被家長專橫打斷時,會大發脾氣,比如正在看電視卻被要求立刻關上,玩的正在興頭,卻被要求馬上停止並離開……
類似情況家長可以採用“延時選擇”,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
1、透過警告緩和對孩子的情緒衝擊
我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看電視時,都會事先說好,可以玩(看)多長時間,當媽媽說時間到,就要停止。
在時間結束前10分鐘、5分鐘、2分鐘時,分別提醒,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一說“時間到”,孩子哪怕不情願,也會乖乖停止,這樣能有效防止孩子突然間情緒崩潰。
2、如果警告不起作用,採取措施,依舊會給她選擇權
比如時間到了,電視依然不肯關“聽好,我告訴你電視機必須關掉,是你關還是我關?”或者“我們必須離開遊樂場了,是你自己出來還是我把你抱出來?”
兩個選擇的最終結果是一樣的,但孩子會覺得,選擇權在我手上,我沒有被大人命令。
3、給孩子發脾氣專用場所
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方式就是哭鬧,摔砸東西,那說明,家長是時候引導孩子正確表達“生氣”了,
我娃兩歲多時,我就教她,表達生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紙上用力的畫雜亂的線條、戴上拳擊手套擊打沙發沙袋、關上門獨處……她選擇關上門畫線條。
當孩子沒法“文靜”的發脾氣,那就給孩子設立一個場所,專門用來發脾氣,衛生間是個不錯的選擇。告訴孩子,你這個地方,你可以隨意的哭感、大叫,脾氣發完了再出來,我會在外面等著你。
總之,幼兒用發脾氣表達情緒,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是家長因此被激怒,繼爾以暴治暴,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對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你想孩子有什麼樣的行為,就用什麼樣的行為對待他。
-
7 # 瘦子爸爸筆記
案例分享:
我有一侄兒就和你說的差不多。要玩具不依他的話,就哭就鬧。買零食不依他,也要發脾氣,做什麼都是,不順他的意,不順他的心就發脾氣。甚至還動手打人。他爸媽也是一臉無奈沮喪。
案例觀察:
後來我暗中觀察,也單獨和孩子接觸,也好奇這孩子身上問題。根源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孩子比家長聰明,懂的察言觀色,懂的制勝之道。父母被兒子拿的死死的卻不自知。
家長說話言辭閃爍,不肯定多猶豫。誆騙孩子等。例如:等下給你買,先回家。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要麼買,要麼不買”,明明沒打算就別騙孩子。而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就是買,只是這會不買。給了孩子可趁之機。父母與孩子交流多用“肯定句式”,行就行,不成就是不成。別模稜兩可,含糊不清。
家長要有威嚴。我這朋友每次哄他兒子,總是嬉皮笑臉,軟言細語。孩子當然不怕你,和你對著幹。家長該立威時還是要的。不是叫你去“打罵”。有一種威叫“不怒自威”。
兩個小小例子,就印證了諸多事情。總之,孩子身上的壞毛病都是父母慣的。
該如何補救?
自審自查,其實家長或許也意識到問題所在。收起你的寵愛縱慣。愛哭愛鬧的話,你別去搭理他,或單獨給他個房間施展,或配合他,站在一旁鼓掌加油等等。總之就是不能去拉他扶他抱他,你的這些形為都潛意識告訴孩子,你在意他。等他哭夠鬧夠自然覺得無趣。堅定信心的多訓練幾次。孩子的哭鬧自然會有改觀。
其實孩子不難教,難的是明明發現問題,也找到解決方法,確不按著心中所想去做。家長也需常思考,常反省,常應對。你的人生不該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到底什麼才是愛”,這是最關鍵的,別搞錯了方向。
-
8 # 媽媽育兒時光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有些過失行為,這些過失行為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試探性和好奇性。無論孩子的脾氣暴躁是否屬氣質問題,只要透過教育引導、行為矯正等,都可予以改變。給出以下建議:
1、用冷處理調控孩子的壞脾氣。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一旦孩子發脾氣,立刻撤回對他的所有注意,讓他獨自哭鬧或生氣。在孩子停止哭鬧或生氣之前,任何人都不要理睬他,同時還要避免跟他有任何目光和身體的接觸。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因為無趣而停止自己的行為。
2、引導孩子逐步發展行為控制能力。
父母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控制孩子行為的範圍,既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控制過多、過頻,適當給予孩子決定自己行為的機會。儘量減少孩子違反規則或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機會,避免親子消極互動的重複模式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他的行為更加難以控制。
3、控制自身情緒,給孩子正面影響。
如果父母本身脾氣比較暴躁,那就應該在孩子面前盡力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緒,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大聲爭論或爭吵,儘量以良好的行為方式給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影響。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要保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本身不要失去控制而與孩子對著發脾氣。
4、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經常用撫摸、親吻、微笑等來安慰孩子,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一旦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十分深厚,他就不會因為失去安全感而變得脾氣暴躁,行為不可控制。
5、幫助孩子理解時間,學會等待。
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具體的線索,幫助他理解時間的概念,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而動怒。比如對孩子說:“我們看完這本書,然後就去玩滑梯。”這樣孩子就有了判斷時間的標準,而不是依賴那些抽象難懂的幾點鐘來判斷時間。
6、不要變相的助長孩子的壞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切忌反覆用請求式的語言來哀求孩子,更不能為了及時制止孩子發脾氣的行為許下不合理的承諾。這樣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縮短孩子不愉快的時間,但是同時也錯誤地強化了孩子透過發脾氣控制成人的行為傾向。
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固有的原則,即便孩子不停地哭鬧、在地上打滾或者抓撓大人,父母也要硬下心來堅持到底,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予理睬,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再給他講道理。堅持幾次,孩子就會聰明的意識到發脾氣確實毫無用處。
7、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因為他可還不懂道理,因此,父母可以嘗試用各種方法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給孩子新鮮的玩具、用品,還可以將孩子抱到另外一個環境,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注意力,讓他從惡劣的情緒裡擺脫出來。
8、柔化孩子性格。
父母平時可以故意用較慢的速度和他說話,經常哼些緩慢柔美的曲調給他聽,以達到柔化孩子性格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以急對急,火上澆油。這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
9、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即尊重孩子,提倡家庭民主作風。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我有權利按照任何方式管教他。這種家長制的思想,就是父母用高壓的方式,拒絕孩子有獨立的主見,這勢必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反抗。有這種思想的家長,需要改變你的教養態度,首先要尊重孩子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允許他表達不同的意見,當孩子的觀念發生錯誤的時候,要溫和地引導他,而不要命令與指責;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寬鬆的環境裡,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發脾氣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10、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知道人的需求的滿足是要受一些條件的制約的,愛輕易地提出這個那個要求。對待孩子的要求,合理而又能實現的,應該儘量給予滿足,以免引起不滿;過分的或是不合理的,有些甚至是無法實現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但是要向孩子說明不滿足他的理由。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發脾氣而輕易地滿足他,這等於助長他任性的行為,以後總以發脾氣要挾你而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躁的性格。孩子不僅有物質上的需求,也有感情上的需求,家長應多花些時間和孩子培養感情,進走孩子的內心世界,多關注、瞭解他,要不孩子會透過發脾氣等方式來引起你的關注。
-
9 # 妙谷君
家長您好,您說的這種情況對於處於嬰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首先孩子在家裡都是寶貝,家長或多或少會遷就孩子,這就養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會受不了,就會發脾氣,其次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所致,他們的語言發展很侷限,還不能完整地向成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不高興的事情時,就會用哭鬧等方式來宣洩情緒。另外因為孩子還很小,自控能力也很弱,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隨時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感,因此會有多家長反映孩子性格倔強,不聽道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用太過擔心,也不用過於指責孩子,因為孩子也控制不了,並且他們不明白髮脾氣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在氣頭上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或者家長可以適當的冷處理,讓孩子明白遇到事情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另外適當的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等到孩子稍微大點,就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希望到時孩子倔強的情況也會有好轉!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有這種性格,跟你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平時肯定是特別寵愛孩子,在孩子面前也沒有嚴格遵守的規矩!孩子稍有不願意就會選擇妥協!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慢慢引導孩子!
1.平日裡,家裡不論是誰在管教孩子,其他人都不要插嘴,如果有問題大傢俬底下商議,這樣孩子以後會聽管教,否則孩子有指望,管教也是徒勞!
2.立規矩,該做的事情做,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可以!父母長輩也要有這種觀點,在孩子面前不行就是不行,私下孩子看不見的時候當然是可以的!
3.發脾氣哭鬧時,採取冷處理!孩子耍脾氣就是在等家長的妥協,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肯定就不會了!家長一定要忍住,千萬不要心軟,一次沒事,兩次沒事的,孩子什麼時候也管不過來!
4.家長也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孩子更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5.給寶寶買一些情緒管理的書籍,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了,陪寶貝一起閱讀,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關係,而且還能有很好的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