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認為,劉蘭芝不容於焦母是因為劉蘭芝有很大的缺陷,不能生兒子。你是怎麼認為的?請參與討論。
6
回覆列表
  • 1 # 神秘人故事匯

    《禮記·昏義》中說,婦女須“成婦禮,明婦順”,“婦順者,須乎舅姑,和於室人,而後當於夫”。也就是說,作為女子,與丈夫的親密程度不可超過與舅姑(即“公婆”)的親密程度,否則即為“不事舅姑”。《禮記·內則》中說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也就是說,兒子過於喜歡妻子,引起父母不高興的,可以休棄。

    縱覽全詩,我們不難看出,焦仲卿和劉蘭芝是一對十分恩愛的美滿夫妻。從某種角度講,劉蘭芝是因為被妒忌才遭驅遣的吧。

  • 2 # 痴語呢喃1988

    劉蘭芝是中國古代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詩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漢建安時期,有戶人家的婆婆看逼迫兒子焦仲卿休妻再娶,其妻劉蘭芝被休後被家人逼迫嫁於太守之子,劉蘭芝和焦仲卿二人為堅守二人互不背叛的誓言,先後赴死。

    可能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這個故事的邏輯簡直不可理喻,因為劉蘭芝的形象如果放在現在簡直就是完美。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簡單分析下劉蘭芝這個人物形象。

    首先”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和”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這兩段文字介紹劉蘭芝不僅知書達禮而且一直透過女紅活來貼補家用。後文中出現的”箱簾六七十”,劉蘭芝說這是她嫁到焦家時的嫁妝,現在要走了懶得帶走了就送給你了吧!好傢伙,六七十箱的東西說不要就不要,說明劉蘭芝也是大戶人家,社會地位來說完全配得上焦仲卿。劉蘭芝離開焦家的樣貌描寫是這樣的:”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而劉蘭芝剛被休回家就有媒婆來說親,而且是太守的兒子,不僅不嫌棄和迴避劉蘭芝有過婚姻的事實,依然一如既往的對二人婚事大辦特辦。正面描寫加上側面烘托,劉蘭芝絕對也是一個大美人。婆婆內心其實也承認劉蘭芝的容貌,否則也不會說出”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這樣的話,認為也只有秦羅敷這樣的有名的美女才比得過劉蘭芝。劉蘭芝的品德性格又是如何?首先她對婆婆一直以來的不待見都是逆來順受,即使後來被趕出焦家,也說出了”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這樣謙遜的話。劉蘭芝回到孃家後也是聽從家中母兄的安排。種種行為反映出了劉蘭芝向大眾展現的是一種溫順柔和,謙卑聽話的女子形象。如上分析,劉蘭芝個人形象堪稱完美。為何如此良人為什麼會被休?

    劉蘭芝是不是因為沒有生子而遭婆婆嫌棄文中並沒有提及,但是文中提到了婆婆嫌棄劉蘭芝做女紅的活太慢和平日的一舉一動太過任性。僅此兩樣,劉蘭芝就被”驅譴回家”。焦母對他兒子態度怎麼樣了?當焦仲卿為劉蘭芝求情甚至以死相逼時候,焦母是一點都不顧及兒子的感受,表現出來的就是專治和霸道!說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其實就是婆婆單方面的看不慣兒媳婦,即使內心已經承認你劉蘭芝很完美,但是她卻討厭兒媳婦那種完美,討厭兒子和媳婦那種恩愛的關係,討厭兒媳婦霸佔了他的兒子,威脅到她在兒子心中地位和這個家的地位。所謂的原因只不過找的藉口罷了。

    焦仲卿是不是活的太過窩囊?

    可是這些又有什麼辦法呢!不像現在婚姻自由,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東漢末年,一個極度崇尚孝道的時代,焦仲卿並不是沒有爭辯,但是他無法違背母親的心意,他抵抗不了封建禮數的壓迫,言語無法改變母親對劉蘭芝的態度,”自掛東南枝”是他最後無聲的反抗!焦劉二人只是眾多封建婚姻悲劇的一例,二人最後合葬一處也是為了警示後人不要讓同樣的悲劇重演。

  • 3 # 青霞人文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談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每次讀到劉蘭芝如泣如訴的自訴,心中也常常感傷不已,人生的無奈、悲苦,總會降臨到某些無辜的人頭上,其中的剛烈者悲哀絕望乃至因此而義無反顧去死,以死反抗,以死明志。

    劉蘭芝無疑是一位好女子,美麗、善良、勤勞、明書、知禮。生活總是出人意外,就是這樣一位好媳婦,卻是不被婆婆待見,非要把她趕出家門,理由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這也是在整個長詩裡劉蘭芝婆婆提到的唯一理由。

    至於有人說,劉蘭芝被“驅遣”是因為不能生兒子,這個理由恐怕不可靠。焦仲卿的母親說了嗎?沒有啊!

    再說,誰說劉蘭芝和焦仲卿也才成親二三年,劉蘭芝也不過二十出頭,不能斷定劉蘭芝就不能生育。

    焦仲卿和劉蘭芝雖然恩愛,但夫妻聚少離多,“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劉蘭芝日日夜夜給焦家操持家務,“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在焦家,劉蘭芝的生活非常不如意,不愉悅,夫妻之間,也可能少有魚水之歡。

    還是要去從焦母那裡找原因,焦母不喜歡劉蘭芝,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蘭芝儘管美麗,善良,知書,識禮,帶來的嫁妝也非常豐厚,但蘭芝的個性的堅韌剛強是焦母不喜歡的,忿忿不已的。所以,當兒子焦仲卿求情時,焦母吼道,“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那麼,焦母深沉的心理因素可能就是對劉蘭芝的嫉妒,老年女性對年輕美麗女性的嫉妒,劉蘭芝要與她爭奪對焦仲卿的擁有權。這個家庭,焦父不在了,焦母把兒子撫養大,也似乎有一種不太正常的病態心理,那就是兒子是自己的,不是另一個女人的,劉蘭芝嫁過來,兒子似乎要失去了,焦母有奪回來兒子的深層心理。南宋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相親相愛,陸游母親不就不喜歡唐婉嗎,陸唐之間的愛情悲劇,就是佐證。

    有人說,那不是焦母準備還要為焦仲卿再娶一個媳婦嗎?“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是啊,她兒子總得有媳婦啊,但我老奶奶就是看不慣這個劉蘭芝!“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老太太一天也見不得劉蘭芝了。

    劉蘭芝要被送回孃家了,“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這老太太看來確實性情執拗乖戾。

    劉蘭芝不是一個懦弱窩囊的女子,“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劉蘭芝清醒、剛強,“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總之,劉蘭芝被“驅遣”的根本原因,是焦母的病態蠻橫糊塗的心理,封建家長制的權威在那個時代無以復加。

  • 4 # 暴躁的喵

    從三點來說吧,簡單一點。

    第一,焦仲得母親看不慣她,不管劉蘭芝再完美,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焦仲懦弱無能,連妻子的去留都無法自己決定,有人說這是封建社會才這樣,呵呵,現在的寶媽男也不少,骨子裡不敢違背母親的意願。

    第二,就是沒子嗣,故事中焦仲母親並沒有明說,只說劉蘭芝手工慢,平常人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挑刺,從各方面原因推斷可以猜測焦母是因為沒有劉蘭芝沒有子嗣從而故意刁難。

    第三,焦母吃劉蘭芝的醋,也就是她心理變態,這兒媳婦又美家裡又有錢,人還謙虛有理。從焦仲對母親的態度,可以有微妙的感覺她母親對焦仲是有強大的佔有慾的,可以推斷劉蘭芝的完美嚴重的威脅到了焦母對兒子的佔有。(你說變態不變態)

    綜合以上三點,我認為劉蘭芝不是因為沒有子嗣被休

  • 5 # 明月海上生

    《孔雀東南飛》中並沒有說焦母嫌棄劉蘭芝不能生育,不過,焦仲卿和劉蘭芝如果生育了孩子,焦母對劉蘭芝的態度可能會有所改變。

    劉蘭芝剛被休回家,就有縣令、太守過來提親,這說明劉家肯定是門閥世家,家族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名望。漢末晉初,都是在幾個大家族之間的聯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

    焦母讓兒子休妻的理由是劉蘭芝任性,不懂禮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這不過是一個藉口,關鍵是焦母早看劉蘭芝不順眼,心裡有了成見,怎麼看怎麼不好。

    自古到今,婆婆媳婦就本來就是是一對矛盾;從詩中可以看出,焦母強勢霸道、是個說一不二的老太太,這種人非常不好相處(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焦母劉蘭芝同住一個房簷下,難免磕磕碰碰,焦仲卿政府事多,經常不回家,不能及時化解調和雙方矛盾,最終讓焦母做出瞭如此決定。

    漢末,儒家思想已經佔據了統治地位,孝道被推崇到了極限,所以在詩中,我們看不到焦仲卿和劉蘭芝有什麼強烈反抗,最後劉蘭芝投池,焦仲卿自縊,兩人雙雙殉情。

  • 6 # 王志毅

     《孔雀東南飛》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孃家,她發誓不再改嫁。但她孃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吊死在自己家裡庭院的樹上。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樣一首詩。

    《孔雀東南飛》是愛情的絕唱,是千古的詠歎。它是一曲悽美動人的愛情悲歌,是一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悲劇。悲劇能“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感情,既在審美愉悅中產生一種痛苦之感,並使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就是悲劇中的崇高感,這就是悲劇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爾說“悲劇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魯迅先生給“悲劇”下的定義——“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作為《孔雀東南飛》這首詩裡的主人翁劉蘭芝、蕉中卿二人無論如何都是封建社會婚姻、愛情的犧牲品。

    劉蘭芝:具有多才多藝、勤勞賢慧、外柔內剛、忠於愛情、聰慧堅強的品質。她是一個德、才、貌齊美的人。她幾無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毀滅越能激起人們心靈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劇的色彩。

      焦仲卿:具有溫良、孝順、外柔內剛、忠於愛情、消極反抗的品質。他雖沒有劉蘭芝那麼完美,但他也有著美好的人格,他的毀滅也構成了“悲劇”。

      《孔雀東南飛》是矛盾雙方力量的對比。一對尖銳的矛盾衝突是焦仲卿、劉蘭芝與焦母、劉兄的衝突。雙方矛盾的實質是青年人追求愛情自由的理想與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矛盾,是善與惡、美與醜的較量。在這對矛盾鬥爭中,衝突雙方的力量並不是勢均力敵的,代表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一方的焦母劉兄勢力非常強大,而代表善的一方的焦仲卿、劉蘭芝力量很弱小。強大的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毀滅了一個家庭,毀滅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毀滅了兩個鮮活的生命。真是悲劇中的悲劇。為了獲得強烈的悲劇效果,悲劇作家總是在善與惡、美與醜的鬥爭中表現悲劇人物的價值。唯有對美的破壞,更能激起人們對醜的憎恨;唯有對善的壓制,更能喚起人們對惡的憤慨。

    悲劇的魅力在於它毀滅的美。悲劇總是以正義力量的失敗和善良人物的毀滅來引起人們心靈的恐懼、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從而喚起人們對邪惡不義與神秘的強制力量的痛恨、憎惡、厭棄,並油然而生改造與重建的激情。

  • 7 # 棲鴻看紅樓

    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焦母嫌棄劉蘭芝無子。

    劉蘭芝被休之後,有貴公子託媒人求親,看來蘭芝還很年輕漂亮。那麼,她與焦仲卿的婚姻,並不會十分長久。古代醫學並不發達,短短几年的婚姻生活,就能判斷蘭芝沒有生育功能,恐怕太理想化了。

    而且,如果真的能夠肯定蘭芝有生理缺陷,焦母大可以直接提出來。“無子”本來就是“七出之條”的內容。老太太何必用“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這些說服力不強的話來搪塞呢?

    而作為焦仲卿,如果母親因“無子”而嫌棄妻子,他首先想到的辦法,應該是答應納妾,來緩解危急,又怎麼會堅決地發誓“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與母親頂撞呢?

    婆媳矛盾不可調和,但是又都是含糊其辭,不肯明白說出來。而“不孕”是多少明白的道理,用得著這樣隱晦嗎?

  • 8 # 白冠雪

    我猜是因為焦仲卿父親早逝,他母親寡居育兒,心理變態,看不得兒子與媳婦親熱。如果焦娶的是一個醜女人,夫妻關係不好,母親反而能容納了。現在也一樣,單身母親的兒子往往有問題。

  • 9 # 耑廬

    《焦仲卿妻》一詩,最早見於《玉臺新詠》。詩前有序說:“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全詩共1785字,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有“長詩之聖”的崇高聲譽。

    此詩透過劉蘭芝、焦仲卿年輕夫婦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鬥爭精神,寄託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和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

    劉蘭芝被婆家驅遣,並非“無子”。因其與焦仲卿“結髮同枕蓆”,方“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還是“新婦”。生不生子,定論為時尚早。

    她被驅遣的原因,本原詩分析,有以下兩條:

    其一:禮教害人,婆媳不和

    東漢武帝時,推行儒客大家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政策。在社會倫理層面奉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其核心是無條件地服從上下關係。

    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有利於維繫封建專制統治。但也壓抑和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在極端的情況下,就成了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劉蘭芝在婆家,辛苦勞作。“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婆婆依然容不下。理由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自作主張,任性而為,不顧尊卑之禮節。婆媳關係緊張,是被驅遣的主要原因。

    其二:敢於抗爭,決定輕率

    從劉蘭芝方面說,面對兇悍強勢、橫加刁難的婆婆,她不是忍聲吞氣、唯唯諾諾、俯首聽命。而是不平則鳴、敢於抗爭、為自己辯解。但抗爭方法掌握不當,缺乏一定的策略。當婆媳有矛盾時,應設法緩解。但她在給丈夫交心時,卻輕率地道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出言不慎,激化了矛盾。況其婆婆已“久懷忿”,當然就想休了蘭芝,再給兒子娶可與秦羅敷比美的“東家賢女”了。即便兒子跪地哀求,向其母言明“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但其母主意已決,槌床大怒,焦仲卿痛遭訓斥:“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言。吾已失恩義,會不從相許!”劉蘭芝被驅遣之事,再也難以挽回了。

    蘭芝與仲卿分手,“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希望事有轉機,再續姻緣。回孃家後,又遭阿母責罵,阿兄逼再嫁。蘭芝拒婚,“舉身赴清池”;仲卿得知、“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而死!

    他們不能美滿地生活在人間,死後化為鴛鴦,比翼於松柏梧桐之間,再也不受惡勢力的摧殘了!

    兩個年輕人的生活遭際,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悽美的愛情詩篇。《孔雀東南飛》,千古流傳!

  • 10 # 雲捲雲舒說文史

    劉蘭芝被“驅遣”是因為“無子”嗎?我的答案是:否。劉蘭芝被驅遣不是因為無子。

    由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可以瞭解,17歲出嫁到焦家,嫁給小吏焦仲卿的劉蘭芝是個堪稱完美的女孩。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家事技巧、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按現在的標準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劉蘭芝和焦仲卿結婚後,焦仲卿在外做官,兩人屬於分居狀態。婚後兩三年沒有生育,也在常理之中,焦仲卿的母親不會因此強迫兒子休妻。

    劉蘭芝出嫁短短兩三年就被夫家一紙休書驅遣回家,有客觀原因一,主觀原因二。

    一:客觀原因。

    蘭芝被驅遣的客觀原因是社會造成的。封建社會的婦女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和土壤,只能依附丈夫。而封建家庭中,公婆又是絕對的權威。七出之條有一條就是兒媳婦必須孝順公公婆婆,討公公婆婆歡心。如果公婆不喜歡兒媳婦,那麼丈夫就可以休妻,不管妻子有沒有犯錯。焦仲卿的母親強迫焦仲卿休妻,就是用的這一條。

    二:主觀原因一——嫁入焦家的劉蘭芝沒有體會焦母的心理。

    蘭芝嫁給焦仲卿後,勤勞、節儉,日日早起晚睡操持家務。在外人看來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媳婦。但在焦母的眼中卻不是這樣。

    劉蘭芝做了自認為為人婦應該做的一切,卻單單忽略了婆婆的心理感受,觸動了焦仲卿母親的心理隱疾。

    通曉文字詩書的劉蘭芝肯定經常和丈夫焦仲卿鴻雁傳書、詩書唱和,否則他們的感情也不可能如此親密。

    這一點焦母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果然是娶了媳婦忘了娘啊。以前兒子每次都是給我寫信,現在卻只給劉蘭芝寫信,對我只是代為問好。自己含辛茹苦20多年,對兒子傾注了全部的愛,現在卻被劉蘭芝分走了,婆婆心裡肯定不舒服。

    連焦母的小棉襖——焦仲卿的妹妹,小姑子也站到了劉蘭芝一邊。這從劉蘭芝辭別焦家時,面對小姑子的狀態就可以一見端倪——“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兒子、女兒都站到了劉蘭芝一邊,長此以往,自己的將來堪憂----風燭殘年的自己將孤獨、痛苦的生活。怎麼辦?當然是先下手為強,釜底抽薪,把自認為的罪魁禍首劉蘭芝驅遣回家,永絕後患。

    三:主觀原因二——沒有絲毫示弱行為,成了被驅遣的催化劑。

    焦仲卿的母親是封建社會大部分婆婆的縮影。自己受了婆婆一輩子的欺壓,終於熬成了婆婆,忙不迭地拿出婆婆的款來欺壓媳婦。

    完美媳婦劉蘭芝除了能力超強,性格也很倔強。她勤勞家事,付出很多,卻沒有了解婆婆的心理需求,致使婆媳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婆婆的刁難讓劉蘭芝不堪忍受,她沒有選擇和婆婆及時溝通,而是向丈夫訴苦。護妻心切的焦仲卿又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劉蘭芝一邊。殊不知焦仲卿的行為在婆婆眼中,就是徹頭徹尾的背叛,而劉蘭芝的行為就是明目張膽地宣戰。

    強迫兒子休妻也就成了焦母最後的殺手鐧,劉蘭芝被驅遣也就成了必然的命運。

    事情到此其實也並不是全無轉圜,但最後劉蘭芝還是用自己的個性把整個事件推進了深淵——“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被驅遣在即,劉蘭芝沒有做絲毫的悲慼狀,仍然如此的驕傲倔強,盛裝出門。不肯對婆婆說一句軟話,這時候即便焦母有後悔之意,也是情勢使然,不能挽回了。

    劉蘭芝被驅遣,造成和焦仲卿雙雙辭世的悲劇,是歷史造成的,更是性格使然,與生育無關。

    傳統媒體老寫手,網路媒體一小白。願以筆為媒,溝通你我,溫暖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寶兩歲了剖腹產什麼時候要二胎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