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米頭88916501
-
2 # 八叔186873828
中國古代,月亮代表陰,而太陽代表陽;中國的陰曆就是古人以觀測月亮的執行變化而制訂,而外國的陽曆是從觀測太陽的執行變化來制訂。對於人,男人代表陽剛,女人代表陰柔,月亮代表女人,太陽代表男人!女人感情豐富細膩,是多情種,古代文人更多喜歡描寫女人的情緒變化,而月亮恰好最適合引伸代表女性豐富的感情,且中國古代有一個嫦娥奔月的傳說,更是證明月亮代表女性的依據!描寫月亮與女性是相互相承的!所以中國古代文人多喜歡寫月亮來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
-
3 # 聖恆標
《夜月陪》
太陽似火燒,
照人心煩躁。
月光亮夜明,
回家引路道。
-
4 # 東方禮讚
月亮陰柔有女性宛約之美,尤其在黑夜一輪明月的藍色光華普照大地之時,怎不讓詩人浮想翩翩。太陽詩人也愛寫,但還是不及月亮。
-
5 # 雲中歌白鶴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學習的阿雲!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想清楚,古代真的寫太陽的詩歌比較少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早在《楚辭》當中,屈原就開始歌詠太陽,比如他的《東君》一章。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產生了“描寫太陽詩歌較少”的錯覺呢?
不明白詩歌稱謂的變異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夠想到許多帶“月”的詩歌,比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李白的“舉杯邀明月”、王維的“月出驚山鳥”等著名詩作。
但我們卻似乎很少會記得有出現“太陽”的詩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詩歌創作當中,“太陽”可不會直接被叫作“太陽”,它出現更多的稱謂是“日”。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瞬間舉出許多例子。下面我就給你羅列幾條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陶淵明《飲酒其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劉禹錫《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樣一看,是不是就感覺“太陽”出現的頻率還是很高的?
除了最常見的“日”以外,太陽在詩歌裡還會常常以下面的形式出現:
“日暮、夕陽、殘陽、落日、西日、斜陽”:如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商隱《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日出、日升、白日”:如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上面這兩行是我們最熟悉的,還有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如金烏、金鴉、赤鴉、金虎、金輪、曦輪、曛、曜靈等等。
由此觀之,古詩當中並非描寫“太陽”的詩歌少,而是由於我們對其稱謂變異的瞭解較少,因此才產生了錯覺。
都是李白惹的禍出現這種錯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我們所熟悉的大詩人李白似乎很少寫到太陽。
但這實際上與他個人的喜好息息相關。經過學者統計,李白詩歌當中出現最多的意象就是“酒”和“月”。而余光中則將此變成了一首美妙的小詩:
“酒入愁腸,三分化作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因此,受李白的影響,我們常常會產生一種古典詩歌詠“月”氾濫的感覺。但是,難道李白就不寫太陽嗎?
當然不是,據統計,在李白現存的詩歌當中,“太陽”這個意向出現的次數多達180餘次。這些意向所涉及的內容也十分的豐富,既傳遞著李白求仙問道的心思,也表達著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訴求。
根據研究者的研究結果,李白寫“太陽”的常用詞語有“飛光”“六龍”“火精”“羲和”等,但他最喜歡用的還是一個“白日”。光這一個詞,就出現了46次(或稱50次)。例如:
《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一》: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送張舍人之江東》:白日行欲暮,滄波杳難期。總而言之,我們受到了李白詩歌當中太多月亮的影響,但實際上李白並非不寫太陽,而且還寫的不少。
認為“月”更易傷情除了上面列舉的兩條,我們易產生這種錯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月亮似乎更加容易激發人的情感。
畢竟夜深人靜,孤月空明,這個時候最易生髮念親懷鄉、人生無常的感慨。但是,太陽難道就沒有寄託這一類的情感嗎?
不僅不是這樣,而且太陽在很大程度上用來形容時光易逝、年華易老,帶給詩人無限的哀愁。
當詩人面臨殘陽如血的景色時,常常會生髮許多悲傷的情感,比如我們所熟悉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但太陽與月亮不同,它整體上熾熱、光明,常常顯得生機勃勃。因此詩人們也經常用它來襯托幸福愜意的家庭生活或表現生機無限的美麗景色。比如描寫荷花當中非常著名的: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此以外,太陽還常常用來象徵君王,而跟太陽相關的意象就常常同皇帝有關。
比如“日邊”來指皇帝身邊、指京城,“日下”比喻京師或京城,“日御”比喻皇帝的車駕等等。
這樣看來,太陽這個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當中實際上運用非常廣泛。它既能抒發時光易逝的黯然,也 可以表現生機勃勃的盛景,還能用來借指皇帝,表達更深的政治意趣。
總結總結一下,中國古典詩歌當中描寫“太陽”的並不少。但我們之所以產生錯覺,是因為沒有了解“太陽”在古典詩歌當中稱謂的變異,以及受到大詩人李白喜歡寫月亮的影響。同時,太陽可以表達的情感並不比月亮少,光一項時光易逝就帶來了無數佳作。
-
6 # 高君孝19511951
也有: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都是批評太大的,太熱。
-
7 # 紫蕊52
因為古人講究:含蓄矜持、清雅別緻的意境,對月亮情有獨鍾,圓圓彎彎的月亮,柔和的暖色調,看著舒服,在黑色的群星閃爍夜空中懸掛著,光影投在樹木花草上,隱隱綽綽神秘而撩人心魄,古人一首: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後,就是寫一對戀人相聚月下,纏綿的畫面,如果背景換成白天太陽下,那意境還有嗎?
古人面對皎潔的月亮,不惜筆墨紙硯,或寫或畫,寄情於“她”,實在是月亮能激發古人所有情緒:離別悲傷吋想到“她”,相聚團圓時想到“她”,太多大多,不需累訴…一句話,“她”是古人心目中的月亮女神,是古詩詞中無比優雅的存在。
太陽光芒四射,太耀眼,太熱情,沒有一絲低調,不入古人的眼,覺得“她”太浮躁太縱情,所以描寫太陽的詩歌很少,但當“她”西落時,漸漸收斂了光芒,此時“她”變得格外美,引發了詩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讚歎!
。
-
8 # 軫念信箱
不少,下面給你舉些例子,也許你也不會再說少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使至塞上》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杜甫《絕句二首》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許渾《咸陽城東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王之渙《登鸛雀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李白《望廬山瀑布》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李白《望天門山》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王灣《次北固山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王安石《元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李商隱《錦瑟》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李賀《雁門太守行》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朱熹《春日》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高適《別董大二首》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黃鶴樓 》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 白樸《天淨沙·秋》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 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杜甫《登岳陽樓》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陶淵明《飲酒·其五》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 王昌齡《長信怨》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煩惱最是無情。因為人到了晚上獨處的時候,寂寞的時候,難過的時候感慨會比較多吧。
加上月亮可以寄託人們盼望團圓,思念故鄉、故人的各種情感,所以歌頌月亮的詩歌比歌頌太陽的要多吧。煩惱最是無情夜。
-
9 # 杜彩萍
赤日炎炎,在烈日下勞作,走路,很多人在繁忙中,會對太陽產生敬畏。而月亮光陰柔,照亮黑暗,由其在人們有空閒的夜晚,總令人望月懷遠,睹物思人,所以,寄情詩歌寫的比較多。
-
10 # 瑩妝淡墨
謝邀,為什麼古人寫月亮的詩句要多於太陽呢?我是這樣來理解的,自古以來,日月星辰都是文人墨客歌頌,詠歎的物件,古人都賦於它們太多的華美詞章。到今天,依然經典不蓑,以它們來抒情言志,抒發自己以及家國的情懷,或喜悅、或傷感、或離恨或思念,盡在書冊史頁,熠熠生輝。
詩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百年來,己是家喻戶曉,連三歲的孩童都能信口道來,的確是千古名句,妙在什麼地方呢?詩人借月亮來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特別是潔白如霜的月圓之夜,身在異國他鄉,面對夜空中的一輪圓月,由然引發一番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之情和淡淡離愁,引起人們對它強烈感情的共鳴。月缺月圓,即是代表著人間的相聚離別,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在我看來,太陽也同樣散發著燦爛的光輝,它和月亮一陰一陽,主宰著世界萬物,互相平衡,互相互補,在自然界中,同樣是我們歌頌讚美的唯美風景。
太陽,它光明、熾熱、熱情、奔放、驅散黑暗,陰黴,化腐朽為神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各種生命和萬物,特別是人類更是離不開太陽,它給予人們溫暖和希望,重生,萬道光芒普照大地。
它的光芒甚至是會勝過月亮的,沒有太陽,生命萬物將不復存在。其實寫太陽的詩句也很多,近代把共產黨比做太陽,救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也比作冬日裡的暖陽。把戀人比作“你是我心中的太陽”。秋天,有了金黃色的太陽,才會收穫堅實飽滿的碩果,大地才會呈現出一片豐收,富裕的繁榮景象。
那古人又為什麼去更多的去描述月亮呢?因為月亮的寓意比較廣泛,意境太唯美,古人寄予月亮太多的個人情懷,無論是月缺月殘,離愁別恨,或是花好月圓,佳人重聚,良辰吉日,萬家團圓,都會借月亮去表達,去抒情。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是最典型的一句借月亮來抒情言志的句子,借月亮來抒發自己博爰赤誠的情懷,希望普天下的人們都能在這皓潔無垠的月光下過的更好,更幸福,同時也感嘆世事變化的無常,就象時圓時缺的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由而引發感慨。
古人把“嬋娟”一詞也比做月亮,比作月中的嫦娥仙子,用來讚美美貌溫婉的女子。美好姻緣,良辰吉日,或者金榜提名,洞房花燭,都來用作“花好月圓”一詞,圓月也正是吉利的寓意和象徵。
荷溏月色,安靜清幽的夜晚,柔和、迷離的月光,多象一位美麗,含情,安靜的少女,如玉蘭花般的幽香,在恬美的月光下吐露著誘人的芬芳,給人們帶來太多心曠神怡的無窮暇想。在這樣的夜晚,內心總是會迸發無盡的思念,爰戀和情感的波濤。因而,千百年來,也誕生出那麼多關於月亮的華美詩篇,以至青史流芳。
-
11 # 紅塵之戀
夜晚的月亮很柔和,遠遠的欣賞很美,且會讓人聯想到一些浪漫的事,而太陽太過耀眼,不可直視,所以寫它的自然少了。[可愛]
-
12 # 詩詞奴隸
月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明顯高於太陽,日出日落是你的規律,呵護莊稼生長是你的職責一樣。而月亮晚上升起來有它的神秘感,朦朦朧朧的。農曆產生是根據月亮的執行推算而來的。有了農曆勞動人民看節氣春種秋收。從遠古人們就有想到月亮上看看去的念頭,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帶人類奔向月亮,吳剛玉兔陪伴月亮上多了人間的煙火。月圓月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傳唱千年。
-
13 # 薄情不懂痴情累
中國人還是比較喜歡朦朧的美吧!太陽的美太熾烈,不適合中國人的表達方式。還有就是月亮有陰晴圓缺,不像太陽只有一種樣子。
-
14 # 綠色重陽
古代人寫月亮的詩勝過寫太陽的詩,大概有以下幾點。|.中國古代不僅寫月亮的詩多,寫月亮的故事也很多。人們崇拜月亮,敬仰月亮。付予它純潔,高雅,寧靜。有慎者,把它比喻成高貴的人,美麗的姑娘。2、月亮掛在天空之上高不可攀。人們想象月亮也似人間,人間有小白兔,有桂樹,人間有宮殿,月亮上也有月宮,有仙女,有嫦娥,不僅有男,有吳剛。還有玉帝,王母。總之人們把所有美好的想像都給了月亮。3、月亮圓缺,使人們聯想到人間的生死離別。月圓時又想到相聚的時刻,應該向月亮樣團團圓圓。節日隨月而來。4、付與愛情。月亮是好男好女。人們把愛情比做花好月圓。總之,月亮美。月亮珍貴。它的另一面是冷月。大家來共同欣賞一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吧。
《水調歌頭》北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寫的非常好。明月是什麼時候有的,蘇軾發出人們心底的“天問"。把酒問青天。不知天庭宮殿,今天是哪年。我想乘風去看看,又唯恐天上的瓊樓玉宇那麼的寒冷,承受不住。莫不如住在人間,月光下起舞,還能看見自已的影子。月光轉過硃紅樓閣,穿過雕花門窗,照著未能入睡的人。月亮不應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在中秋之夜,有親人們分離,不能團圓的時候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天晴日。從古至今沒有實全實美的事呀,但願人們都能生活得美好,千里之外共賞圓月吧。
下面說說太陽,太陽特質是溫暖,赤熱。紅黃青蘭紫五彩繽紛。人們喜歡它的給予,愛它。而太陽在夏日又暴熱,人們稱之為酷暑。太陽也被人們稱之為火熱的愛情。它象家庭一樣溫暖。隨太陽而來的節曰。更多從元旦開始春夏秋冬都是它的節曰。太陽的光明無以倫比。
-
15 # 夏天的雷風
先問是不是,那答案肯定是不是的。因為啊古代寫太陽的詩也著實不少,隨便就能吟唱出來幾句,而且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比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再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還比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更有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還有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再有那:“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以及那:“肅肅素秋節,湛湛濃露凝。太陽夙夜降,少陰忽已升。”
還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您看看多不,這還只是我隨口一溜。要真認真查起來,那真是千八百首都不止啊。
您覺得還少嗎?
-
16 # 武哥說文
月亮占人和:這是人之常情,正如我們有苦要訴、有情要抒,一般都是找女性。
男性肯定找女性,你什麼時候看到過一個男人對另外一個男人哭得不要不要的。
女性一般也是找女性,如果找個男性的,就不好界定了。而月亮就代表女性,代表陰,代表嫦娥,代表嬋娟。
所以,從文化上,月亮是得到大家認同的,歌曲都說“對著月亮許個心願”。
月亮佔天時地利:寫詩詞的時候一般都在晚上,而且剛剛就在眼前頭頂。白天都在幹工作,忙著柴米油鹽醬醋茶。頂著烈日,要麼行走趕路,要麼挖地耕田,不詛咒太陽已經是修養高的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也沒有表揚太陽。
晚上才可能有閒情想到琴棋書畫詩酒花,那個時候,晚上沒有電,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空閒得很,除了讀書就是寫詩,不然就是在月亮下喝酒聊天。
月亮有變化:月的陰晴圓缺迎合了人心情的喜怒哀樂。你看太陽,要麼不出來,一出來就是巴不得把臉蛋曬黑的架勢,還不能看,所以,太陽,一般沒有人原因接近。
而月亮好親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千里寄相思”,好像,你高興的時候,月亮也圓起臉高興,你苦惱,月亮也會癟起臉苦惱。它在變著花樣討人歡喜。
所以,月亮這樣可人,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何況,還要希望“明月何時照我還”。 -
17 # 海棠花開春雨來
自古文人墨客詠物託志不外乎風花雪月:
張若虛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九齡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李白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即便蘇軾說: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你看,他雖然帶筆寫了太陽,仍然把月亮寫進來。從這幾個名家名句就可以看出古人對月亮的鐘愛。究其原因大概如下:
一。月亮的含蓄婉約比太陽的熱情四溢更加符合中國人的性格特質。所以每有詩詞歌賦借物詠志時月亮更能符合當時的心跡。如毛澤東主席的: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二。朦朧月色比刺眼驕陽,更具詩詞意境。陽光對色彩和溫度的影響過於明顯,反觀月色柔和不彰,猶如美人的陰柔氣質,更符合古人的審美。所以李煜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高啟說: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三。太陽普照天下的特性,在詞義上更接近於古代的皇恩浩蕩。詩人不便以此來表達自我的觀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如范仲淹說:日星隱曜,山嶽潛形。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做出負面的解讀。
四。古人在夜深人靜的場景中,一般無人干擾,創造思緒更為活躍。在窗前明月的陪伴中,成就了許多卓越的詩篇。寓情於景離不開月亮的元素。
於是,孟浩然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因此,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18 # 蘇草Chen
一般來說,人在白天都比較忙,騰不出時間來思念家人,思念家鄉,擔憂前途。
而到了晚上,閒下來了,人往往都是獨處,看到月亮,自然就觸景傷情了。
因為月亮在晚上,晚上的思緒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寫月亮。
僅代表個人看法。
-
19 # 土木砼鐵皆列陣前
為什麼古代有很多人寫關於月亮的詩,寫太陽的較少?估計你是一個感性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月亮是比較悽美、唯美、思念等柔美感情的描述。以至於你對太陽所代表的陽剛、正義、奮鬥等關於豪放勉勵的描述有所忽略。
據不完全統計光唐詩中太陽出現的次數約有千處,其中日月同現的有約四百處,其中“金烏”“金鴉”金虎“金輪”“暾”“曛”等等的詞彙都是太陽的別稱,且我們在詩句中經常見到的都是“白日”“日照”“落日”“海日”“蔽日”等等的形式出現,因為描寫得過於直白所以也是忽略了。
綜上所述,古代人寫太陽的詩句要麼就是描寫得過於隱蔽,要麼就是描寫得過於直白,沒有對其進行過多分解描述,導致我們習慣性認為描寫太陽的比較少,實則不然矣! -
20 # 惟德是崇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了摸清楚古代詩詞中寫月亮和寫太陽的比例情況,我認真閱讀了由胡云翼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1版的《宋詞選》。
在《宋詞選》所選的283首詞中,粗略計算,寫月亮的共有90多處,寫太陽的共有40多處。從查閱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寫月亮的多一些,寫太陽的相對少一些。寫太陽的,大約佔到寫月亮的一半。
先說寫月亮的90多個典型例句。
例句中所描寫的表示月亮形態的詞語有:明月、月華、月、月色、殘月、月下、嬋娟、風月、江月、缺月、玉、月光、斜月、溪月、圓蟾、璧月、涼月、月流、淡月、流月、新月、月姊、素月、蛋黃月、秋影、冰輪、冷月、皓月、姮娥、孤月、月影、素月等。在這些表示月亮形態的詞語裡面,“月”和“明月”出現的次數是最多的,都在10次以上,其他的詞語,出現的次數最多不超過3次。其中,“月色”出現了3次,“璧月”出現了兩次。剩餘的表示月亮形態的詞語,出現的次數僅僅只有一次。
再說描寫太陽的40多個典型例句。
例句中表示太陽形態的詞語有:落日、夕陽、日、殘陽、斜陽、斜照、曉霞、盡日、斜日、紅日、赫日、遲日等。在這裡面,“日”“落日”“斜陽”出現的次數最多,其他詞語出現的次數很少。其中,“日”出現了12次,“落日”出現了10次,“斜陽”出現了6次。其他的詞語大多僅僅出現了1次。
在表示月亮形態的詞語中,表示讚譽和詞性中性的詞語,比太陽的要多很多。比如:明月、月色、月下、嬋娟、風月、江月、玉、月光、淡月、流月、新月、月、月姊、素月、蛋黃月、秋影、冰輪、皓月、姮娥、月影等。而寫太陽表示讚譽和表示中性的,就只有:夕陽、日、曉霞、紅日、赫日這五個詞語。其他的多是表達負面情緒的。
這就不難看出,描寫月亮的詞,雖然也會表達負面情緒,但是,絕大部分是表達正面或中性情緒的。而寫到太陽的時候,表達負面情緒的居多,表達正面或中性情緒的居少。
人們寫詩作詞,從整體上來看,是以表達正面或中性情緒為主的,所以,寫月亮的詩詞多,寫太陽的詩詞少也就不足為奇了。這裡,我們舉出兩個典型的例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何等充滿希望和力量的詞句 ,人們怎麼不愛讀?!
另外,寫月亮的詩詞的句子,比寫太陽的詩詞的句子更帶有美感的色彩,人們也願意閱讀、欣賞這樣美妙的詩詞句子。這也許是不可忽視的另一個原因。這裡,我們也舉出兩個典型的例句:張先《木蘭花》:“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孝祥《西江月.黃陵廟(二)》:“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這是何等美妙的詞句,人們怎能不愛讀?!
“趙兄,看了你的新作,考證特別詳實,說服力很強,兄弟很佩服!
我有一點想法,沒有考證,只是憑感覺,供兄參考。太陽代表熱烈、奔放、張揚;月亮代表冷靜、柔和、內斂。而文人多數是柔和內斂的性格,所以,寫月亮、讚美月亮的就多一點。一點想法而已。”
回覆列表
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古代信奉的神是女媧、盤古等,並沒有信奉有類似太陽神這樣的神,並且早期英雄神話還有後羿射日,說明太陽在當時的形象不是太正面,反而是和旱災、酷熱聯絡起來的,所以自然不會有人喜歡歌頌它。因此中國古代很少有寫太陽的詩歌,甚至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也很少有寫太陽的。月亮屬陰,太陽屬陽。在陰陽兩物之中,中國人特別是古代詩客騷人,偏重於喜歡陰性的東西。
當然也有少數作品也涉及到太陽,比如唐朝李商隱的《五絕 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回,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是基調都較悲觀和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