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書讀完一整本書,記住的東西卻是不多,如何加深自己對讀書內容的印象
52
回覆列表
  • 1 #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讀完書想要加深印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書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就會牢牢記住了。

    怎麼把書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知識運用起來。

    我分享幾個把讀過的書用起來的方法。

    首先,你可以輸出。這個輸出包括寫、畫和說。無論你是選擇電子書還是紙質書,讀完一本書後,都要強迫自己及時輸出點東西。

    寫,當然是寫書評和讀書筆記,甚至是讀後感,哪怕只是一句話也好。

    不要小看這個過程,當你讀完一本書後,最終留下的那句話很可能就是你對這本書最重要的感受或收穫。

    現在的寫作平臺那麼多,只要你願意寫,就不愁沒人能看到。

    如果你想做個人品牌,這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如果是用閱讀app看電子書,還可以將精彩的段落生成圖片,分享到各大平臺上。

    除此之外,每一個時期結束後,比如一個月、半年、一年,你都可以寫一個對應的讀書總結,把你覺得非常好的書列一個書單,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不想把你的讀書心得公開發布,那你可以寫到手帳上。一年下來,可以讀不少書呢。

    和紙質筆記相比,電子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當我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用出來。

    除了寫,你還可以畫。畫呢,就是指畫思維導圖或視覺筆記。尤其是工具類的書籍,我會用幕布畫一個思維導圖出來,這樣能對整本書的結構和邏輯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小夥伴會畫視覺筆記,這個也是很棒的,可以加深印象,還可以分享出去。

    輸出的第三個方式,是說。讀完一本書後,你可以跟同事、朋友或家人甚至開一個讀書會來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和收穫。

    這個過程中,你會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將你理解的書的內容整合出來,並且你還要講得通俗易懂,這樣別人才能聽明白。

    所以,鼓勵大家多多分享。

    除了選擇這三種輸出的方式,想要把書用起來,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實踐”。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避免成為那種“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就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用起來。這個方法尤其適用於工具類的書籍。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叫做《認知迭代》,對書中所講的如何控制焦慮的內容記憶猶新。

    作者接觸了很多優秀的腦科學家和認知科學家,透過和他們的交流,得出結論,要想戰勝焦慮,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但是,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於是,作者推薦了一個方法,叫做正念冥想。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讓我們注意到情緒和身體的關聯,但不會對這些情緒做出對錯的評判。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焦慮、緊張或恐懼時,身體的哪一部分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像我呢,緊張時我會肚子痛,生氣時太陽穴兩側會酸脹,而委屈傷心時我的胸腔會感到氣悶難受……你看,情緒和身體之間,其實是有密切的聯絡的。當我們能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時,就能夠將大腦的想法和身體的感受相連線。

    而當我關注到身體肌肉的變化時才意識到,其實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不過是內心的假想,這也更更有助於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正在擔憂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焦慮、擔憂。

    當負面情緒被看見和說出來,它的威力也就沒那麼大了,當我們在心裡告訴自己,“是的,這很糟糕,我知道。”那它很快就會過去。

    這就是把書裡的知識立即運用到生活中

    其他一些比如講職場啊、親密關係啊、溝通啊等等這類書籍,其實都是可以立即用起來的。大家讀完要有這個意識。並不是說一定要把書裡所有的知識都用起來,至少你要能運用一條。那這本書,你就沒有白讀。

  • 2 # 雪裡紅4326

    讀書,對每個人而言,是吸收營養,增長知識的寶庫。

    而不是走馬觀花,扱機取巧,走走過場,皺眉做眼,給人一種假斯文的感覺。

    常言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既而學子,要有持之一恆之心,愛一行,鑽一行,才是做人之道。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對那些精妙之語,不妨提筆而就,將是你人生以後文學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讀,既要讀深,讀透,舉一反三,在腦海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回味。

    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朋友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3 # 沙沙小觀園

    讀什麼書很重要,感不感興趣更重要。

    每個人從小都要去讀書,雖然那時候讀的書很簡單,但對掌握知識有用,那時大概要反覆讀,無論是語文知識,還是算術。

    但長大後,讀書有兩種,一種是充實提高自己的書,一種是閒趣的書。充實提高自己的書,只要自己認為有用,或者感興趣,當可記得多一點。閒趣書記不住就記不住,沒關係當個樂趣。

    人到青年或中午,記憶力不可能比小時候,事也多了,心也雜了,不可能真正專心。但自覺性和理解力都強於少兒時代。多理解比死記更有意義,更有利於自己的真正成長,如用在工作上,更可靈活應用而不死板。

    古時有紙上談兵之說,今也有書呆子之言,讀書人大忌。

    況且讀些大作品,更不可能全記住,全記住那是比書呆子還書呆子的事,對自己毫無用處。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用是最好的輔導員,讀有興趣的書,讀有用的書,不會真忘記或理解不了的。

  • 4 # 梓雲澤

    其實沒必要糾結能不能記住書中內容這個問題,現在的書汗牛充棟,書的內容浩瀚如海,想要把所有書籍讀完且把書中全部內容記得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一些喜歡和必讀的書,認真地閱讀,享受閱讀的過程和思考,閱讀時不要過於在乎能記得多少。

    讀書最注重閱讀過程了,一旦你過於在乎能從其中學到什麼記得什麼,你的思想就會有壓力,你的注意力就會渙散。只要你認真閱讀並仔細思考了,書中對你重要的內容,經典的東西,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記下來。雖然你不能全本背下來,但在讀的過程中書的思想以及你自己的思考已經潛藏在你的腦海中,有一天你需要用到這些思想時它會突然跑出來。書的內容你隨時可以重新翻閱,但是思想卻不是你翻翻書就能出來的。

    所以說,讀書注重過程也就是注重思想,思想是一本書的精華所在,書中所有的材料舉例都是為了說明某種觀念和思想,只要你放開顧慮,跟隨書的邏輯和思考腳步,不急不慢地往下讀下去,並加一點自己判斷和思考,你自然就會獲得書中最精華的東西。

    讀書是一個過程,無一例外,因為不管是哪種閱讀,你最後的目的都是獲得書中的知識思想,你必須要踏踏實實閱讀,閱讀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說你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採取一些手段,使書的印象更加深刻,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書本內容更加容易理解。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個人在閱讀過程中的方法:

    面對一本書,我通常是先放下一切通讀一遍書的大概內容,覺得這本書寫的確實好,那麼我就會開始精讀。怎麼精讀?我已經瞭解了書的大概內容,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逐字逐段地閱讀,並在讀的過程中整理筆記。

    做筆記是提高閱讀質量非常有效的一個方法,很多名人都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可見做閱讀筆記的重要性。但是我做筆記也分很多種類。

    1

    比如有專門整理書的提綱邏輯的筆記,就是用最簡潔的話把書的核心內容用邏輯思維分點分節地整理出來。讀書最高境界是把一本很厚的書讀薄,也能把一本很薄的書讀厚,而這種方法無疑做到了這一點。讀完書本後,只需看看自己整理的核心筆記,我就能快速地在腦海中把這本書的內容複述一遍。這種筆記也很好做,只需要讀一章或者讀幾段就然後提煉一下內容即可,初試者可能會特別慢,一旦熟練這種做筆記方法後,我們的思維能力會越來越強,閱讀也能快起來了。

    2

    還比如有專門摘抄經典句子的筆記,這個就很簡單了,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某句打動你的話,或者很有啟示意義的話,就把它摘抄下來,往後有時間就看看,這對我們是有極大好處的,因為這些經典句子表達的思想往往是書中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多讀摘抄的經典段落和句子,意義非凡。做好經典句子摘抄筆記,也同樣意義非凡。

    3

    還有一種筆記,我把它叫做批註,顧名思義,這種筆記就是我閱讀時對書中內容思想的感悟和理解,這筆記裡的內容很大程度是我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了,這樣的筆記非常珍貴,往後我們自己做文寫字時可以直接搬過來用的,它無疑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材料。

    當然除了做讀書筆記,還有很多影響我能閱讀效果的外部因素,比如閱讀環境,閱讀心情等,這些就不展開細說了。閱讀前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或安靜或溫馨或歡鬧。儘量讓自己心情平靜舒緩,即使心情不好也沒事,當你沉浸在閱讀中時,你的所以傷心煩惱就會被莊嚴平靜掩蓋。

  • 5 # 易安寧聊科學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一個有趣的回答是“讀書就像吃飯一樣,雖然我不記得某月某天吃的什麼飯,但可以確信的是,它們已經變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這個回答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後來我漸漸對它所傳達出來的讀書方法產生了懷疑:假如我們記不住我們讀過什麼書,即便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在關鍵時刻用不上,那讀書又有什麼意義。

    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生活裡發生了某件事,你突然想起它很符合你以前讀過的某本書裡的一句話,但無論如何你想不起來書裡具體是怎麼說的,或者說是你清楚意思,但沒辦法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想要去翻書,又忘記是在哪本書裡看到的,於是只能乾著急。

    所以,讀書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讀書目的】

    讀小說,我們是想要去體驗那些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經歷的冒險

    讀哲學,我們可能是去看傑出的人是怎麼看待分析事物的

    讀詩歌,我們可能想獲得情感洗禮

    。。。。。。

    【向文學大家學習怎麼讀書】

    至於讀書的方法,當然是和那些大家學習,看他們是怎麼讀書的。

    比如說我們古代,有很多大家讀書會做讀書筆記,並且有這方面的著作留存於世,像是什麼某某筆記、某某鈔、某某隨筆、某某錄,都是他們讀書時所做的筆記,我們可以從這裡學習他們是如何讀一本書的。

    我推薦幾本這方面的書,像是宋代王應麟的《困學紀聞》,裡面就是一條一條的讀書心得

    《困學紀聞》以後,讀書筆記有名的有楊慎的《丹鉛總錄》、顧炎武的《日知錄》、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王念孫的《讀書雜誌》、王引之的《經義述聞》、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

    這些都是古人讀經史子集所做的筆記

    此外,一些詩話、詞話也可以看作是讀詩詞的筆記。

    不過,這些都是古文,讀起來可能會有點難度,但大部分還是可以明白的。

    現代人的讀書方面的著作也有,像是胡適等人就寫過不少關於怎麼讀書的文章。

    畢飛宇的《小說課》也很好,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大作家是怎麼讀小說的。有一篇我印象很深刻,是他寫林沖風雪山神廟的心得體會,確實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到的。

    【複述讀書法】

    我們普通人可能很難具有像上面這些文學大家一樣洞若觀火的眼光,無法把自己放在和書籍對等甚至更高的地位去批判這本書,而只能去學習、體會書裡的意思。

    因此,複述法就是比較適合我們的方法。

    顧名思義,就是每讀完一個完整的大段落後,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再和原文對照,看自己有哪些遺漏之處,用詞有哪些錯誤之處。

    這樣我們能容易的記住一本書,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改正。

    【分類法】

    分類法,我發現是很多優秀的人都會使用的方法,而且不僅僅是在讀書方面使用,在生活其他很多方面都會用到。

    就比如說我,我書荒然後向那些學霸尋求書籍推薦,我會問“有什麼推薦的書”,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這些學霸的回答往往是“你要看哪些方面的書”而不是直接給我推薦“看那本書”

    這些學霸平時處理問題、學習東西,似乎腦子會把它們自動分類,像是讀書,會分成科技、天文、人文、歷史等等,每一個門類下有包含許多小門類,小門類又包含小小門類……形成一個樹狀圖,到用的時候直接分門別類找出來就行。

    無獨有偶,我最近看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就介紹說他會爸生活中觀察到的細節分門別類在腦子裡存起來,到寫作要用的時候就像從抽屜裡取出來就行。

  • 6 # 索菲悅讀悅成長

    剛好最近看了好多關於如何閱讀方面的書。藉此機會,我做一個梳理。

    讀書記不住,讀了跟沒讀似的。怎麼辦?

    一、渡邊康弘寫了一本書《高效閱讀》,介紹了一種閱讀方法——共振閱讀法。

    什麼是共振閱讀法?

    書中的概念:所謂的“共振閱讀法”就是讓自己與作者所寫的這本書之間產生共鳴,從而引匯出自己內心的聲音以及被隱藏起來的才能。

    通俗點說,共振閱讀法就是你與書的內容產生了聯結,作者寫的內容喚起你的記憶、過往經歷或者解決了你的困惑,作者說出了你想說未說出的話,激發了你的靈感。

    如何實現共振閱讀呢?

    0、明確閱讀目的。為什麼會選擇這本書呢?”“假如作者就在自己的面前,我會問他什麼問題呢?”“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總之,你要從心理上對這本書有所期待,且你明確這種期待。

    1、隨意翻閱,讓大腦“下載”資訊。瀏覽書的前言、目錄、內容,對書有一個大概瞭解。

    2、使用三欄表格繪製曲線。記錄你感興趣的部分,標註頁碼。

    3.選出你感興趣部分的共振詞彙。

    4.憑著感興趣的單詞,帶著問題去讀書。

    5.根據書中獲得的想法,制定行動計劃。

    二、另一本書 彭小六寫的《洋蔥閱讀法》

    書中提到一種方法:梳理概念。

    第一步,提煉。選擇你覺得重要、有趣、有價值的部分,把它們提煉出來。

    第二步,連結。關聯自己的經驗。《朱光潛談讀書》中對“連結”有特別生動的比喻:聯想是記憶的基本原則。知識也須攀親結友。一種新來的知識好比一位新客走進一個社會,裡面熟人愈多,關係愈複雜,牽涉愈廣,他的地位也就愈穩固。

    第三步,融合。透過拆解提煉後的內容,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這一部分其實就是說學到的東西要為你所用。

    三、剽悍一隻貓出了一本新書《一年頂十年》

    貓叔這本書對讀書記不住的問題也做了解答。

    貓叔的方法很直接:用才是更好的讀。

    具體怎麼做?

    1. 重複讀。

    2.讀的過程思考怎麼用,且真用。

    3.分享。教是最好的學。

    四、奧野宣之有本書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介紹了對抗讀書記不住的方法是:筆記法。

    介紹筆記法之前,作者明確:讀書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真正消化書中的資訊,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第一步,記錄日期,書名,作者。

    第三步,讀第三方觀點。比如書評。換個角度審視自己讀書感悟。

    第四步,輸出並重讀讀書筆記。

    五、總結提煉

    這幾本書分別介紹了不同的閱讀方法,我們做一個比對,發現,無論是共振閱讀法,洋蔥閱讀法,貓叔讀書法,筆記法,無一例外都強調以下三點:

    1.帶著目的去讀書。如果是帶著問題更好了。你得對這本書有所期待,你覺得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你提供資訊,還是消遣娛樂,還是給你提供靈感、啟發、方法。

    2.與書產生連結。《小王子》中狐狸和小王子有一段對話,狐狸說:“ 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只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你要“馴服”這本書,這本書與其他未讀書於你而言是不同的。

    3.要為你所用。讀書再多,沒有為你所用,都是白搭。書中的內容還是作者的,不是你的。你要將書裡的東西轉化吸收為自己的東西。並且,你透過這些東西能有所收穫。

    要想運用,你讀書時就需要不斷提出問題,讀書過程就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之後還需要你有進一步行動,去實踐結論。也就是貓叔講的,要去踐行清單。

  • 7 # 瑩大大說

    讀書記不住的原因,一是沒有跟你的經驗或其他知識發生聯絡,也就是沒產生共鳴。二是你沒有去實際使用書本知識。推薦幾個讀書方法,或許對你有幫助。

    第一,帶著目的跟問題去讀書

    關於目的:讀書不是為了讀而讀,而且為了增長見識或者解決某個問題。

    在選擇閱讀某本書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他對我有什麼幫助?一定要讀這本書嗎?不讀會怎樣?

    關於問題:在正式閱讀之前,列出想要從書中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看《烏合之眾》這本書,講述的是群體行為,集體心理學。那在正式閱讀之前,我想了解的是:群體心理學有什麼特徵?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影響群體行為的原因有哪些?等。

    此外,可以的話,根據你已有的知識,列出你的回答,再從書中找答案,這樣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還是以這本書為例子。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比如人看到多人排隊的地方也會去排(過安檢,美食街等);還有人云亦云,三人成虎。

    第二,以慢為快

    遇到不懂的或者是書中的核心觀點,應該要停下來,反覆琢磨,真正搞懂他是什麼。建議可以用5w的思考法,對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入追問,及全面的瞭解。

    5W思考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在哪裡用?適合什麼人用?誰去用?

    核心的知識要點,搞懂了之後,其餘的部分閱讀,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閱讀效率就能提升。

    第三,能聯絡實際

    聯絡個人以往的經驗,做到舉一反三。即是根據文中的論據,去尋找論點。

    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那我們從以往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還有當時的心態及反應是怎麼樣的?其他人,比如名人,是否有提到或實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案例。

    第四,反思與總結

    用自己的話,把學到的知識,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樣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加強對知識的記憶。讀完之後,能自己說出來,起碼對知識真正瞭解了一半。

    第五,實踐

    也就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我覺得這個是讀書的核心目的。學了能用起來,才是真正瞭解了書中之意。

    比方說看了一本工具書,你不去動手去操作,也只是知道而已,等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是不會做。

    除了個人去實踐,還有一個方法,是以教為學,也即是,你學到了之後,去教別人怎麼用,這個方法能夠很好的進行一個知識的昇華,以及進一步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跟記憶。

  • 8 # 墨墨Walter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自己也不例外,一度懷疑自己腦瓜子有問題,看過的東西就跟沒看過一樣。但是我深刻的記得高中時一位老師說過的話,你接觸的東西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你,你自認為沒有記住得一些東西,可能在某一瞬間不自覺的就會從你的腦海裡浮出來!

    當然為了有更深刻的記憶,採取一些手段也是有必要的:

    1.畫人物關係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書中的人物用故事串聯起來,針對每個角色可以用5W(when who where why what)回憶,什麼時候?誰?在哪裡?因為什麼?做了什麼?人物眾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著重關注和主人公關係比較密切的人,可以影響整本書故事情節發展的人,或者你特別感興趣的人。

    2.做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自己喜歡的文欄位落,我們可以記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但記在筆記上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我們能學以致用,可以信手拈來,所以就要經常翻閱自己的筆記!

    3.反覆閱讀。好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也是值得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人的記憶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對剛接觸的新鮮事物記憶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遺忘速度會加快,不及時去回顧複習,很多東西就真的是靈光一閃了,所以為了更好的記住就必須回過頭來重新去閱讀。

    上邊這些僅是個人在讀書過程中自己的見解,鄙人不才,文筆不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在書的海洋裡“直掛雲帆濟滄海”#讀書日#

  • 9 # 牛達林
    養成寫書評的習慣

    每當閱讀完一個章節,或者一本書(這個可以自己定),可以寫下來自己的感受,一來可以延伸書中的內容,二來還能加深自己的記憶。當然在寫書評的時候,大家不必整本書都概括起來,可以從讓你印象深刻的某一段切入,寫出你的感受。相信我,寫著寫著會有不一樣的啟發哦~

    養成摘抄的習慣

    在我看來,這個是最有必要的,也是一個提高文采,加強表達的一種方式。在閱讀中,看到自己很喜歡的句子,或者是一種自己沒見過很新穎的表達方式,甚至是一個詞彙,都可以記錄下來。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對日常的記憶是很短暫的,因此要學會用筆記錄下來,畢竟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10 # 李大頭先生

    首先你要明白,對於讀書來說,興趣不重要,重要的是剛需

    不只是你,就連很多名人都不敢說可以把看過的書全部記住。

    讀書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為了消遣時間而讀,另外一種則是為了成長。

    第一種只要享受就好,並不需要記住,而第二種則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最起碼內容必須要記住。

    我說的記住,並非一字不差,而是讀完之後大概心裡有個數,不過就像題主所說的,看完之後跟沒看一樣,這就說明你壓根就沒明白,應該怎麼去讀書。

    首先,你要弄明白一點,讀書不是背書,也不像背單詞一樣,你的一字不差的去記住他,而是一定的要有剛需,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說你因為不會說話而得罪人,這時候你就要去看一些關於情商或者是說話技巧的書籍,看到有用的地方你便會覺得恍然大悟,一種原來如此的 感覺油然而生。

    這時候你再去說你讀完了還記不住,那我真不知道說啥。

    所以說你的學會帶著問題去讀書,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最好先做好選擇,看這本書是否能夠解決最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這樣不僅能讀的下去,還會有效果。

    其次,讀書不能光度,還得學會做筆記

    第一步:首次看書的時候,先把目錄看一遍,做到大致心裡有個數,這本書是講什麼的,然後將標題記錄在筆記本上。

    第二步:將一些你想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整理出來,然後便開始讀書。

    第三步:把已經找到答案的問題整理出來,並在後面寫出自己的感想。

    第四步:資訊增量,如果在書中學到了別的新知識,便可以再繼續整理出來,並彙總出一些問題,以便於以後的使用。

    這樣下來,就可以很好地閱讀一本書,當你再想不起來書中的內容的時候,就可以開啟筆記本看一下,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

  • 11 # 廢物不費物

    同你一樣,我也有這樣的困惑,也一度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但羅翔老師的一段話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讀書只是為了培養你的智慧。我們很多時候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並不需要記住那些精彩的段落,我們只需要去讀,慢慢地就成了我們的養分,我們需要與人類偉大的靈魂去對話。”

    很多時候,從書中記住的一些東西會成為我們的談資,或者說是我們“炫耀”的資本,畢竟隨口就能說出一段名人大家的話也是很讓人佩服的。但這不應該是我們讀書的真正目的。

    都說潤物細無聲,我想讀書也是這樣,每一次的變化可能都不會太明顯,不必太在意能否記住。當你思考問題時,能突然想到某本書中的內容,那種感覺就已經十分美妙了。

  • 12 # 深海之峰

    讀書讀完了記不住是大機率的事情,但有些書即使你不想去記,他也記住了。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看得如痴如醉,書中的人物也記得很熟,什麼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什麼,西毒的蛤蟆功,還有扮作小乞丐的黃蓉戲弄郭靖由此而結成一段緣分。

    倘若拿出物理書,看了半天不但看不懂,而且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看著看著簡直想睡覺。

    由此可見,並不是記不住說的內容,而是感情上對某些書就是讀不進去。人的情緒是有偏好的,這是心理學早就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

    讀書和學習也是有偏好的,當你記不住,說明這個書對你來說並不太重要。當你記不住,也說明這個書可能對不上你的脾氣不太好玩。

    而假如要記住圖書裡的內容事項任務,你需要做一番功夫了。我的經驗是做讀書筆記,然後閱讀自己的筆記,寫讀後感。至於做讀書筆記用什麼樣的方式,那就太多種了,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思維導圖和塗鴉筆記。

    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式思維的結構圖,他能夠很快地把整本書做一番梳理。而塗鴉筆記是非常感性的圖文呈現方式,能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養只大的寵物,家有小孩。院子大,有什麼溫順省事的寵物適合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