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居村夫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 2 # 淺淺一聊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3 # 善良的二寶

    大家好,我是一名歷史愛好者,關於《山海經》的歷史背景,我查閱好多資料,我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

    特點  《山海經》奇書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山海經》[1]為述圖之書。

      劉錫城在《全像山海經圖比較》(1)序言中指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於世。而且據說《海經》部分是圖在先、文後出,因而“以圖敘事”的敘事方式,至少在戰國時代就已形成一種文化傳統”。馬昌儀(2)也認為:“《山海經》的母本可能有圖,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圖為文(先有圖後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

    劉宗迪(3)寫道:“《海經》的荒誕色彩和神話色彩,與這本書的特殊來歷息息相關,這本書的來歷在古代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簡單地講,這本書是述圖之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海經》,先有圖,後有書,書中的內容是對一幅圖畫中內容的寫照。《山海經》中的文字多靜態的刻畫,而少動態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間時間程序,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瞭然,其實,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宋代學者朱熹,但前人在這一點上都有同一個誤解,即認為整部《山海經》包括《山經》都是有述圖的。實際上,像《山經》那樣包羅永珍的博物學知識是不可能在圖中畫出來的,更何況其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的聲音、習性等等。這些內容又如何能用圖畫表現出來呢?除非古時候已經有了現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不過,《海經》所憑藉的圖畫早就佚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中都有插圖,怪怪奇奇,琳琅滿目,那只是後人根據書中的內容想象增補的,與我說的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經》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史料。

      《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為“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影象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影象,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餘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經》與東方夷族有關。

      金榮權(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蹟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裡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裡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裡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隻剩下十五事。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其餘的人沒有帝稱)”。透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明,差不多全出於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屍”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第四,《山海經》有兩部分組成。

      顧頡剛(8)認為:“《山海經》則至今流傳,其中《山經》和《海經》各成一體;《海經》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與《海內四經》,一組為《大荒四經》與《海內經》。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種記載”。現代研究同意這一觀點,王寧在“《山海經》的分篇問題”中說“《大荒四經》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海外四經》”。因此,在考證《山海經》地望時,《大荒東經》和《海外東經》可以相互印證。

      第五,《山海經》地理描寫的順序與現實的順序不同。

      《山海經》的順序是南、西、北、東,這可能與古人“天南地北”的習俗有關。也就是說,古《山海經圖》與現在的地理圖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東經》的湯谷地望為例:“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雲:「黑下當脫齒字。王逸注楚詞招魂雲:『黑齒,齒牙盡黑。』高誘注淮南墜形訓雲:『其人黑齒,食稻啖蛇,在湯谷上。』是古本有齒字之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記錄明確說明《山海經圖》中,黑齒國在圖的上方(南方),而湯谷在黑齒國的下方(北方)。這為《山海經》地望考證提供了方向上的座標。

  • 4 # 華夏炎黃0文武雙全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1]。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儲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綜上所述,現在看來,《山海經》不僅僅只是神話傳說故事,而且有可能是當時的世界,全球範圍內的山川河流,各國各民族地區,是現實世界是現實的社會。

  • 5 # 頑固的種子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1.內容: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2.詳細介紹:《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儲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3.歷史背景:史學家呂子方先生在《讀<山海經>雜記》中談到:“屈原宗廟裡壁畫故事的指令碼就是《山海經》,而且主要是《大荒經》,這不僅因為《天問》的內容多取材自《山海經》,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經》的壁畫故事才寫出了這篇著名的作品來。”但這個情況是不是真實,指宗廟裡壁畫,也沒有可靠而充實的依據。無論如何,天問中的陳述同山海經個別內容是可以理解的。

    這至少說明,第一,在戰國中早期,不可能存在山海經文字。但傳說在民間素來已久。

    第二,在楚國這個地帶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傳說,並有發源於楚國的可能性很大,說明楚華人對地理認識似乎比其他地方的人殊為鐘意。

    總結:

    《山海經》中對祀神的典禮和祭品、祭器、諸山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不同國家和民族、帝王的世系,器物的發明創造等均有記載,涵蓋了許多古代文化、歷史、民俗等知識。如帝俊的後裔番禺發明舟,吉光發明車,晏龍發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鍛工,炎帝的後代鼓延發明鍾,並且作了樂曲等等雖無可考證,亦提供了姑妄言之的參考。而且,《山海經》也為人們瞭解自然知識和古代某些充滿巫神祈禱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使得千百年後的我們得以一窺先人生活,觸控那個遙遠的時期。

  • 6 # 楓葉文史陣地

    《山海經》是一部大家非常熟悉的古老奇書,它出自中國古代先秦時期,裡面蘊含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地理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各個精神層面,以及價值取向。

    《山海經》有世界上最早的礦物記錄,還有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等。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其內容也是包羅永珍,所涉及到的領域更是方方面面。不僅有動植礦物,還有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人類學……等等。可以說,《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更是一部有關於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全書共記載了大約有四十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位歷史人物和四百多個神怪畏獸。

    《山海經》書中,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許多神話資料,反映了最早的中華民族英雄氣概。還記錄大量的山和水,有“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每座山的命名都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體現了山系的走勢;河流大都記明瞭源頭和注入之處,若干幹流如黃河、渭水從許多支流流入幹道的大致流經區域。

    《山海經》書中的文學價值也是非常豐富且多樣性的,既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也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對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創作有著深層影響。

    《山海經》書名,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大宛傳》:“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這說明在司馬遷之前,《山海經》的書名已經存在了。而對於《山海經》的具體出處,從古到今,說法也是莫衷一是。

    也有人推測,寫出《道德經》的老子應該讀過或整理過《山海經》,他是周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完全有條件閱讀到周朝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各種典籍文獻。事實上,《山海經》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瞭解、觀察和記錄,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

    現在我們所看到最早的《山海經》版本,是晉代學者郭璞的《山海經傳》。郭璞對《山海經》進行了整理註釋,對於後人瞭解《山海經》原文有著極大的幫助。

  • 7 # 秋菡月

    最早提到相類似《山海經》的且有其中類似記載的形式相對應的記錄,是屈原的天問。

    史學家呂方子在《讀山海經雜記》中提到:“屈原宗廟壁畫故事的指令碼就是《山海經》,而且主要是《大荒經》,這不僅因為《天問》的內容多取材自《山海經》,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經》壁畫故事才寫出這篇註明的作品。”這個情況是不是屬實,也沒有可靠而充實的證據。

    但至少說明,第一,在戰國中早期不可能存在山海經文字,不過傳說在民間確實素來已久。

    第二,在楚國地帶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傳說,並有很大可能性發源於楚國,說明楚華人對地理認識比其他人更為愛好。

    第三,歷史上周平王東遷的時候,周朝開始衰落,春秋爭霸開始出現。當時的王室巫官大多數被遣散,於是流落民間,尤其跑到楚國的居多。有明確記載的人物,老萊子,就是一個。傳說道德經的作者老子也是一個從王室跑出來的人物。那麼他們為什麼會跑到楚國居多呢?

    當時的楚國是文化比較落後的地區,巫師們所持有的那套神棍觀念並不適合中原發達地區,但在楚國這些南方地區仍然有大市場,因而比較容易生存。《漢書·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隋書·地理志》“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淮南子·人間》“荊人鬼,越人禨”。

    秦國是實用主義國家。秦國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原同西部聯絡的地帶,因此人員和物流流動較為頻繁。因而巫官的工作性質關係,跑秦國的就相對較少,跑楚國的就較多。其實,這對楚國等這些南方蠻荒地區而言,也是一場文化革命,他們給這些落後地區也帶去了知識。

    第四,山海經的圖畫性質在早期有很大的可能是應用於器物,或使用於建築物或透過民間口頭傳說,透過巫師的祭祀儀式以及相關的條件而保留下來。

    據山海經的成書歷史來看,山海經成書應該是形成於秦始皇時代,是秦始皇巡守的記錄可能性頗大。在之前都是傳說和零碎整理。

    為什麼會說山海經是秦始皇巡守的歷史記錄?因為郡縣兩個字,最早只能發生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時一錘定音的。 就像網際網路,最早只能發生在我們現代,就不可能推到清朝明朝。

    那麼《山海經》裡的灌灌又是誰?根據《山海經.南華經》記載:﹝青丘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所以是青丘山中的一種鳥。樣子像斑鳩,啼叫的聲音如同人在互相斥罵。傳說它們的歌聲帶有不可思議的魔力,能夠讓友方勇氣大增,變得更加強悍,還能令得敵方昏昏 欲睡,處於不利的境地。據說灌灌的肉很好吃,尤其是烤熟以後味道十分鮮美,而且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會受到迷惑。

  • 8 # 使用者言午澤群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也是對中國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物產、民俗、神話等研究重要的文獻。該書作者不詳,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影響很大,在國際漢學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它反映的內容性質和文化現象,古今學者都有著不同的認識與理解,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

    《山海經》其地理內涵是第一特性,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但它又不是純粹的地理書,其重要的價值也在於敘事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對中國上古神話做了不同程度的記錄,儲存了大量的凝聚著原始文化資訊的神秘和文字根據。作者在《山海經》中,記述儲存了服飾、信仰與禁忌、祭祀、醫藥、巫術等民俗,有學者研究認為《山海經》所記述的內容,不僅是神話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民俗等知識的百科全書。

  • 9 # 遊福松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特點《山海經》奇書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山海經》[1]為述圖之書。 劉錫城在《全像山海經圖比較》(1)序言中指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於世。而且據說《海經》部分是圖在先、文後出,因而“以圖敘事”的敘事方式,至少在戰國時代就已形成一種文化傳統”。馬昌儀(2)也認為:“《山海經》的母本可能有圖,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圖為文(先有圖後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 劉宗迪(3)寫道:“《海經》的荒誕色彩和神話色彩,與這本書的特殊來歷息息相關,這本書的來歷在古代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簡單地講,這本書是述圖之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海經》,先有圖,後有書,書中的內容是對一幅圖畫中內容的寫照。《山海經》中的文字多靜態的刻畫,而少動態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間時間程序,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瞭然,其實,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宋代學者朱熹,但前人在這一點上都有同一個誤解,即認為整部《山海經》包括《山經》都是有述圖的。實際上,像《山經》那樣包羅永珍的博物學知識是不可能在圖中畫出來的,更何況其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的聲音、習性等等。這些內容又如何能用圖畫表現出來呢?除非古時候已經有了現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不過,《海經》所憑藉的圖畫早就佚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中都有插圖,怪怪奇奇,琳琅滿目,那只是後人根據書中的內容想象增補的,與我說的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經》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史料。 《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為“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影象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影象,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餘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經》與東方夷族有關。 金榮權(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蹟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裡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裡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裡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隻剩下十五事。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其餘的人沒有帝稱)”。透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明,差不多全出於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屍”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第四,《山海經》有兩部分組成。 顧頡剛(8)認為:“《山海經》則至今流傳,其中《山經》和《海經》各成一體;《海經》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與《海內四經》,一組為《大荒四經》與《海內經》。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種記載”。現代研究同意這一觀點,王寧在“《山海經》的分篇問題”中說“《大荒四經》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海外四經》”。因此,在考證《山海經》地望時,《大荒東經》和《海外東經》可以相互印證。 第五,《山海經》地理描寫的順序與現實的順序不同。 《山海經》的順序是南、西、北、東,這可能與古人“天南地北”的習俗有關!

  • 10 # 揚光666

    《山海經》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山海經的灌灌是誰?

    引子

    《山海經》,從有語言文字開始,迄今為止,尚未有人真正能完全還原它的真相。“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真正的高人,也不願意隨意把真相說出。能說出來的,可能也只是盲人摸象、夢囈之語。

    筆者只當是夢中說夢話,看到的朋友也權當休閒消遣。

    一、《山海經》簡論。

    01 後世把《山海經》與《黃帝內經》、《周易》合稱上古三大奇書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山海經》同其他兩部經一樣,在世人能夠理解的範圍之內,至今無法完全解釋清楚,只能對書籍中的文字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再輔以其他史料進行反覆考據,真正能夠有深入研究的人,都成為行業領域內的專家、精英。

    02 《黃帝內經》和《周易》兩部經典,經過深入鑽研,裡面的理論和方法都可以用於實際生活當中,與世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研究的人更多,才能夠在世間得以廣泛的推廣。

    而《山海經》這部經典,因為只是對上古時期的情況進行的羅列記錄,好像與一般人的柴米油鹽沒有什麼直接聯絡。這也是《山海經》一直隱沒於諸多經史典籍裡面,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與廣泛的應用。

    03 《山海經》最早的作者已經無從考據,後人認為是大禹所作,一直到了西漢時期,才由劉向等組織編校,最終定稿成冊,流傳至今。我們後世要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也只根據現有歷史史料中梳理出一些線索,進行小範圍有限探討。

    二、《山海經》歷史背景

    01 遠古時期未來無終,過去無始。根據《史記》所載史料可考,在遙遠的遠古時期, 有“三皇五帝”的活動史蹟。“三皇五帝”是對上古時期所有部落聯盟首領的簡稱,並非確指。“三皇”指的是天皇、地皇、人皇,最早有記錄的“天皇”大約是在三百萬年以前,最晚的人皇距今大約三十萬年前。而據史料可考,那時候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也沒有詳細的文字資料存世。

    過去無始,人類對於歷史,總是選擇性記憶,過於遙遠的歷史,大多都湮沒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02 三皇五帝。遠古的三皇五帝因太過久遠而無法詳細考證。而有史可考、距今稍近、有歷史傳承的三皇五帝順序為:天皇(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約前1萬年)——地皇——人皇——提挺氏——通姓氏——有巢氏——燧人氏——華胥氏——伏羲氏——女媧氏——朱襄氏——神農氏(炎帝)——有熊氏(黃帝,約前2697年)——青陽氏一世(少昊)——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青陽氏二世(帝摯)——陶唐氏(堯)——丹朱——有虞氏(舜)——夏后氏(禹,約前2025年。禹是黃帝嫡系裔孫,是治水英雄夏後鯀的兒子,夏朝的奠基人)

    從三皇五帝至於大禹,基本上都是有史料可考,屬於真實可信的歷史根據。

    03 文字的出現。聲音——刻畫符號——結繩——書契——文字

    從黃帝時期,中華民族進入後世所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當中。黃帝時期,先後敗蚩尤、炎帝,統一了天下各個部落,開始對全國進行綜合治理。其中一項,就是安排史官(蒼頡為首)進行文字創造工作。

    相傳黃帝的史官倉頡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後來又把"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小結】透過對中華民族歷史、甚至於更加久遠時期的歷史進行考證,梳理歷史的傳承脈絡,對史實進行邏輯分析和判斷,會對歷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文字的出現,就方便了後來的部落首領,對文明現象進行記錄。大舜之後的禹王,就承擔起這個使命。

    三、《山海經》創作考證

    01《史記》的觀點。司馬遷作《史記》,把《山海經》放在了《禹本紀》裡面,基本認定作者就是禹,或者是由禹在位時期組織撰寫的。但是因為對於山海經內容過於聳人聽聞,超出常人理解範圍,所以司馬公對於《禹本紀》、《山海經》中的內容不敢作過多評價。

    司馬公不敢過多評價,一方面是因為司馬公治學嚴謹,對於不能確定的歷史,不會輕易加以斷定。另一方面確實其中很多內容超出世人認知範圍,無法予以深刻解析。

    02後世態度。關於《山海經》的性質,《漢書》把它列為形法類。東漢班固把它列為術數類。劉秀歆認為它是一部地理著作。西晉郭璞認為它是一部地理文獻,明代胡應麟認為它是語怪之書。清《四庫全書》認為它是小說。魯迅先生認為它是方士之書。

    03據史判斷。根據以上歷史資料的梳理和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結論:

    (1)《山海經》創作的時代

    成書於大禹時代,是大禹在生活、治水、治國的過程中,走遍天下,在這個過程中,以山、海為綱,把經歷的山川丘陵、大海江河、植物動物、礦物藥物、人類神仙、部落狀況、宗教信仰等全部內容,都隨時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2)《山海經》的作者

    後世考證:一是大禹在治水過程中,走遍天下,在這個過程中見到了各種情形,伯益知道具體事物的情況叫出他們的名字,夷堅聽到後就記錄下來。“列子稱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記之。”——《四庫全書》

    二是到了西漢劉向等人進行整理、校對,最終令《山海經》成形。

    (3)《山海經》的內容

    書中所記神靈四百五十多個,個個奇形怪狀,神通廣大。記載了約四十多個方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歷史人物,是現存的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堪稱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庫。全書十八卷,分《山經》、《海經》兩大類,約三萬一千字。內容涉及很廣的範圍,包含了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醫藥、鬼神、祭祀、氏族部落諸方面的內容。可謂是一部百科全書。

    四、《山海經》的灌灌是誰?

    題主問題中提到:《山海經》的灌灌是誰?沒有問是什麼東西,或者是什麼動物,而是問了是“誰”,比較有意思。

    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從南山往東約2350裡(約合1175公里)之外,有一座山叫青丘,山的朝陽一面多產玉石,山的背陽面多出產一種青色的礦物顏料。山中有一種鳥,身形長得像鳩鳥(後世有人理解,說鳩是斑鳩。反正就是一種鳥,誰也沒有 見過,只是找一種大家可能瞭解的鳥類做個比較),叫聲就象人的斥責他人的聲音,這種鳥叫灌灌。人類如果把這種鳥的羽毛佩戴在身上,就不會迷惑,能使人清醒。

    灌灌這種鳥,至少生活在五千年以前,到底是什麼樣子,現在的世界估計不容易見到。

    【總結】

    01上古三大奇書:

    《黃帝內經》,可以理解為更高的智慧,對於人類的生理情況、對生命與宇宙的關係的記錄。

    《周易》,也是提示了人類及生活環境的發展規律。

    而《山海經》,應該就是對於上古時期我們這個世界的如實記錄,可以看作是古人為了把當時的實際情況用文字的形式流傳給後代世人,以作為文明的延續參考。

    02

    後世學者認為《山海經》中大多天文地理、動植物、部落等內容有些不可考證,認為《山海經》的記載有侷限性,這種觀點有免有些偏頗。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至少是五千年前、甚至更久遠前的地球狀況,在此之後,地球經歷滄桑變化,不管是地震、火山、海嘯、暴風等自然災害,對地理地貌、動植物等會有較大改變,發展到現代社會,現實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與書籍中記載必然會有不相符合之處。不能因為不相符合,就說書中記載不是真實的或有侷限性

    參考資料:

    01《史記》 02《四庫全書》

  • 11 # 神神秘秘的道士

    山海經的歷史背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確定的,所以說是各自為政。

    我個人的看法,山海經是個時空遺留,在某個時空段裡,有很多空間是相互通融的,古人能從這些空間來回過往,因為山海經中的山就算不過幾十里就已經變成了另外一番模樣,而且海內海外,東山西山等等分經的一些記載都是可以互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信用卡網貸負債高或者逾期的朋友嗎?能否一起聊聊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