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夢半醒1900

    從前往後排前五十,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諸葛亮,司馬懿,荀彧,龐統,魯肅,賈詡,郭嘉,徐庶,許攸,荀攸,張昭,陳宮,李嚴,程煜,華歆,李儒,田豐,馬良,張布,郭圖,秦宓,顧雍,張松,呂範,法正,沮授,滿寵,蔣琬,審配,伊籍,劉曄,呂玘,費禕,簡雍,郭攸之,賈逵,虞翻,李恢,費師,辛陴,程德樞,王經,劉巴,陳登,步陟,王朗,譙周,陳圭,陸績,郤正,劉義。

  • 2 # 文史衙門

    三國的鬥爭,不只是劉備、孫權和曹操的鬥爭,更多的是幕後謀士的鬥爭。

    第一名:郭嘉

    郭嘉是著名的軍事天才,郭嘉此人神機妙算、當機立斷、料事如神、敢出險招。

    但英年早逝,我們舉郭嘉參與的最後一次戰爭為例,徵烏恆,也就是我們的少數民族,大本營就是現在的錦州。我們知道當時的少數民族是站在袁紹這邊,“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後,他們的餘部勢力勾結烏丸抵抗曹操。

    我們知道錦州在東北遼寧,曹操大本營在河北邯鄲臨漳縣,路途十分遙遠,當時很多人反對曹操攻打烏丸。因為如果傾巢攻打烏丸,那麼南方防守勢必空虛,容易造成前後受敵的局面。

    但是,郭嘉卻主張攻打烏丸,理由有二:一是正因為烏丸遠,所以烏丸絕不會想到自己會被打,因此攻其不備,可取勝。二是劉表座談客耳,只有嘴上功夫,不敢攻打我部。

    因此郭嘉是一個識人高手,看透了袁紹、看透了劉表、欣賞曹操,幾乎看透了曹操所有的敵人。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出自《郭嘉傳》曹操所說。

    第二名:諸葛亮(臥龍)

    之所以把諸葛先生排第二,有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諸葛亮的才能就不必多做追溯,諸葛先生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借東風、火燒赤壁、空城計、七擒孟獲,可謂是神話一般的相國謀士,但是諸葛先生不僅有謀士之才,更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也就是說諸葛亮既是傑出的軍事家,更是傑出的政治家,具體表現在劉備死後輔佐後主劉禪。

    第三名:司馬懿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善謀奇策,大司馬雖然不及諸葛孔明但是他本性多疑,很多事情能夠猜透諸葛亮的計策,兩次率領軍隊對抗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能戰勝司馬懿,可見司馬懿的才智多謀。

    司馬懿有傑出的政治才能,在三國後期,司馬懿逐漸掌握了魏國的實權,後其後代建立西晉王朝,從一個馬伕到一國之君,也是頗有才能。

    第四名、第五名

    第四名鳳雛龐統、第五名周瑜,這二人的聰明才智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龐統敗給了他的傲慢。

    周瑜是英年早逝,正史記載的周瑜是非常聰明的,如果按照正史不考慮民間口碑,周瑜可以排到第二位與諸葛先生平級。

    小結

    第六名到第十名已經沒有排名的意義,不分先後,前五名有具體的事例支撐,排名多少有一定依據。

    不僅在三國時期,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離不開謀士的參與,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朝廷鬥爭都離不開背後支撐的謀士。

  • 3 # 泰安方圓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著名的謀士有: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徐庶、魯肅、荀彧、許攸、沮授等。

  • 4 # 吉茄寄

    第十:諸葛亮,為什麼諸葛亮排在最後?赤壁之戰根本不涉及諸葛亮。在電視劇中,諸葛亮被認為是神聖的,劉備沒有注意到他的簡陋住所,更不用說諸葛亮住在一個叫臥龍崗的地方,經常假裝成一個真正的主人。在普通人眼裡,諸葛亮的確有一些能力。在目前的談話中,諸葛亮完全是在炒作自己!好抬高自己的價值,然後賣掉自己,劉備的四川和四川土地在諸葛亮試圖陷害李延等人之後,生怕四川和四川土地上的官員不會被諸葛亮控制!這樣的謀士怎麼能排在第一位呢?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應該在最底層!

    第九:陳宮,陳宮是呂布的謀士。他開始是一名縣長。後來,當曹孟德未能刺殺董卓並在路上逃跑時,他被陳宮抓獲。在電視劇中,陳宮對曹操的野心印象深刻,但事實上,曹孟德甚至吹了陳宮,愚弄了他。結果,陳宮放棄了縣長的職位,去了曹操那裡。然而,他認為曹操冷酷無情,並在陳宮產生了其他想法。陳宮怒氣衝衝地離開曹操,最後去了呂布。第八:許攸,許攸經常勸袁紹進攻曹操,因為他太急於迅速取得成功,但田豐一直袖手旁觀,阻撓許攸,徐有新對此不滿意。袁紹一直在傷害田豐。袁紹意識到田豐一開始勸阻他是對的,於是決定重用田豐,而許攸仍然揹著田豐告訴他。結果,田豐被袁紹斬首,許攸投奔曹操,被許褚殺死。

    第七名:張松,張松是劉璋手下的謀士。多年來,他一直幫助劉璋管理四川和四川,但張松認為劉璋不是一位開明的大師,想投靠曹操。誰知道曹操沒有買,而是把張松趕出去了。張松絕望地去找劉備,劉備視他為兄弟,這極大地感動了張松。後來,張松被龐士元的計謀殺死。

    第六名:魯肅,魯肅是東吳的謀士。周瑜死後,紫晶任命了一名海軍首領。在他任職期間,他沒有做任何有益於蘇州的事情。儘管紫晶才華橫溢,但他對劉備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耐心,並命令手下不要騷擾劉備。第五名:張昭,張昭對蘇州的貢獻仍然很大。他控制著東吳的所有財產,包括田賦,與經濟相關的一切都由張昭負責,他相當於東吳的經濟專家。孫策死後,他對孫權說了這樣的話。他從來沒有向周瑜要求外交事務,也沒有向張昭要求內政事務。這表明張昭在東吳的地位不亞於周瑜!

    第四名:荀彧,荀彧跟隨曹操南征,一生向北作戰。曹操缺糧草的時候,荀彧曾幾次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在那個時代,乾草是人們的生活。當曹操與袁紹交戰時,曹操的將領建議曹操避開他的鋒芒,荀彧敦促曹操與袁紹交戰,分析是最好的方法!袁紹的勢力確實大於曹操,袁紹佔領了青州、幽州、冀州和幷州四個縣。袁紹佔據瞭如此多的地方,以至於他自然會種植無盡的穀物,如果有穀物,就會有士兵。結果,曹操贏了。曹操利用了袁紹的地盤。

    第三名:周瑜,周瑜自稱是一代名人。事實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事件都是由周瑜策劃的,後人為了神話把這些事情都歸咎於諸葛亮。!每個人都熟悉的草船借箭其實是周瑜的關注,赤壁之戰也是周瑜的計劃。但是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別人乾的。周瑜夠黑的。當週瑜和孫策並肩作戰時,他們從他在江東的家族軍隊開始。如果周瑜沒有兩把刷子,蘇州就不可能成為三國的支柱。第二名:郭嘉,邊肖對郭嘉知之甚少,但有句諺語是這樣的:郭嘉不會死,臥龍不會出來!這表明諸葛亮是多麼害怕郭嘉。但是郭嘉絕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曹操的十字軍東征出現在荀彧之前,郭嘉就跟隨曹操向西進發。他為曹操後來的繼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名:司馬懿,司馬懿無疑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司馬懿出山時,曹操在赤壁被擊敗。當時司馬懿在曹操手中,司馬懿一直是一個野狼的野心。司馬懿在這裡很聰明,雖然他有野心,但是你看不到。這是聰明人的聰明之處。後來司馬懿獨自掌管朝綱。以上排名在你心中是否合理呢?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歡迎在下方留言,留下你心目中的謀士排名!

  • 5 # 我要嘗試一下

    三國十大謀士,應該這樣排:

    1、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幫助曹操拿下北方,打敗袁術,袁紹,呂布,劉備。

    2、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

    4、諸葛亮

    三國演義過分的神話了他,並沒有“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

    5、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6、陳宮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7、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8、周瑜

    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9、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10、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

  • 6 # 一生陪伴

    三國的謀士有哪些?三國最有名的智囊是誰?本文整理了三國十大謀士排名,有郭嘉、陳宮、賈詡、司馬懿、田豐、諸葛亮……其中,郭嘉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實際上是曹操的第一謀士,也是三國中的第一謀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國十大智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2、陳宮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3、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4、田豐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田豐自幼天姿聰慧,少年時喪親守喪,守喪的時間雖然已過,但他仍笑不露齒,因此為鄉鄰所器重。而且田豐博學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最初被太尉府徵辟,推薦為茂才,後來被選為侍御史,因憤恨宦官當道、賢臣被害,於是棄官歸家。不久,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下,因為正直而不得志。

    5、宣帝: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6、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7、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二宮之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8、荀彧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9、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10、徐庶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 7 # 修戈矛

    1、荀彧,2、賈詡,3、魯肅,4、郭嘉,5、法正,6、周瑜,7、荀攸,8、龐統,9、司馬懿,10、諸葛亮。

  • 8 # 夜雨秋燈

    個人覺得曹操那邊的謀士是最多,質量也比較高的。劉備這邊法正第一,諸葛亮和龐統分列二、三位這些人當中論才能的話,賈詡可以相比於漢之陳平,鬼點子最多,但小心眼太多,遇事先替自己著想,只可以向他請示謀略而不可以託付重事。荀彧和他恰恰相反,凡事以國為重,但他很重視匡扶漢室,有種讀書人的安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雖然可以託付重事,但他會把天下大義凌駕於主公個人利益之上,曹操要想自己稱王,此人是絕對不會同意的。而且他還能拉攏一大批其他謀士和他一起幹,嚴重時你都感覺被他架空了。比如:戲志才和郭嘉,都是荀彧舉薦來的。但這倆人就不那麼迂腐,可以替你設計一個曹操版《隆中對》,然後還幫著你一步一步實現他。當你偏離目標時,這倆人會提醒你。你如果想稱王,他們也不會堅決反對,如果你路線錯誤,還會幫你更正,所以赤壁之戰後,曹操要哭郭嘉,說什麼郭奉孝不死,吾不至於此。可惜天妒英才,郭嘉死的很早,戲志才更早。這倆人先後都參與了曹操大戰略的制定,官渡之戰戰什麼的都是他們幫助制定的。所以要分謀士前十名的話,郭嘉當數第一,戲志才死的太早,就不算了。第二,應該是周瑜。第三,法正。第四諸葛亮。第五,龐統。第六,荀彧。第七,賈詡。第八,陸遜。第九,荀攸。第十,程昱。第十一,司馬懿。十二,張昭。十三,呂蒙。十四,田豐。十五,許攸。

  • 9 # 析木

    三國能排上前十謀士

    1,李儒,字文優,是董卓的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后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后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身為一名莽夫,能成為一方諸侯少不了李儒的出謀劃策。

    2,賈詡,字文和,號稱毒士,他是亂世中最懂得惜命,保命,也最會明哲保身的人。其智謀已達一流境界,但其人格魅力和品質卻大為後人所詬病。賈詡在史書中與荀彧、荀攸同傳,而對此裴松之對陳壽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二荀不僅智謀高,且人格魅力足以傳世。而賈詡則與有才無德的郭嘉等人類似。其實,賈詡之所以能比肩二荀,是因為三人皆改變過曹魏的命運,決定過大事。

    3,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著名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4,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光輝事蹟有很多人都熟知,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舌戰群儒、火燒博望坡、木牛流馬、揮淚斬馬謖等等,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等。

    5,郭嘉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

    6,徐庶, 三國蜀潁川人,字元直。本名福。少好任俠擊劍,後折節學問。漢末避亂荊州,與諸葛亮相善。劉備屯兵新野,往見之,為備所重,及母為曹操所獲,即薦舉亮,遂辭備歸操。魏文帝黃初中官至御史中丞。以病卒。雖然關於他的事蹟不多,但青年時期是當地有名的遊俠,亂世將起之時轉型於謀士可見徐庶此人智慧。

    7,司馬懿 司馬是曹家的四代謀士,計謀無窮,成功擊退諸葛的無數次北伐進攻,是曹操後期最得力的謀士,是和諸葛亮,周瑜一樣的能文能武能帶兵的全才,未有敗績,預見性很強,能洞察到每次戰役的勝機,謀劃整個戰役的始末。

    8,陸遜 屬於大器晚成型,東吳周郎之後的最傑出謀士,曾以驕兵之計使關羽輕敵,而奪回荊州生擒武聖關羽,整個過程都應歸功於陸老兄,後在劉備為關羽報仇的忿怒攻擊下,東吳節節敗退無人能擋的危難情況下,負命出戰,火燒劉備連營三百里,使得劉備怒氣交迸病死在白帝城。陸遜出戰前要孫權賜予尚方寶劍,說自己比不上週瑜,不能以卓越的謀略服眾,必須加以尚方寶劍統御將領,贏得戰爭

    9,法正,不止一處史書記載法正跟劉備眉來眼去,如果不早逝,諸葛武侯的地位都有可能被動搖,傳聞法正是智力極高的,單憑計謀在整個三國是屬於頂級的行列,行兵打仗最缺的就是法正這樣的人才。可惜跟郭嘉一樣,太聰明的人不長命。

    10,沮授和田豐

    作為北方實力遠在曹操之上曾經的霸主,袁紹手下其實人才濟濟,其中以田豐和沮授最為出眾。謀略方面,沮授是袁紹陣營的設計師,袁紹日後平定河北的策略就是按照沮授的設想一步步進行的;最早提出迎奉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他和田豐,勸說袁紹不要讓其三子一外甥各拒一州的也是沮授;要打持久戰不要急於和曹操決戰的還是沮授。

    田豐是袁紹擊敗公孫瓚和統一河北的關鍵人物之一,策劃擊敗幷州黑山軍的是他;建議趁曹操東征劉備之際襲擊許都的是他。可惜袁紹非明主,沮授和田豐謀略雖好,袁紹大都沒聽進去。

  • 10 # 一葉江舟

    1郭嘉

    2諸葛亮

    3龐統

    4司馬懿

    5徐庶

    6周瑜

    7荀彧

    8陳宮

    9陸遜

    10田豐

  • 11 # rmgago

    諸葛亮、荀彧、荀攸、張昭、賈詡、郭嘉、龐統、魯肅、田豐、法正,排名分先後,其中諸葛亮、荀彧、荀攸、張昭一檔,賈詡、郭嘉、龐統一檔,魯肅、田豐、法正一檔。

    諸葛亮儘管並非完人,但絕對稱得上是三國時期最具分量的人物之一,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歷代文臣典範,即使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像諸葛亮這種在內政、外交、治國、軍事、經濟,甚至文學創作、發明創造方面都有建樹的全才也是寥寥無幾。軍師出身的諸葛亮身上有濃重的謀士痕跡,但他同時也早已超越了謀士的範疇,他在法治建設、治軍、經濟發展、廉政建設等方面的諸多貢獻,顯示了他在治國理政方面非凡的才華,排名該榜單的第一位當之無愧。

    荀彧之於曹操,相當於蕭何之於劉邦,和諸葛亮一樣,荀彧也被視為歷代文臣的典範,治國理政的大才。對於荀彧“清秀通雅”的評價其實很值得玩味,在我看來,荀彧是三國時期少有的真正擁有大智慧之人之一,他心如明鏡,無論對於宏觀局勢還是微觀細節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判斷,是曹魏的基石人物,但他還是極有原則地堅守了一個漢臣的底線,在品德操守與個人能力方面,荀彧都無可指摘。

    荀攸排名該榜單的第三位。我認為荀攸是整個三國時期“軍師”這一名詞最好的代表。三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軍事作戰對於各個諸侯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荀攸作為曹操麾下的頭號軍師,可謂是三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謀士之一,尤其是荀攸貫穿官渡之戰全過程的出謀劃策,是他個人謀略智慧的一次集中體現。荀攸其人,“外愚內智”、"外弱內強",行事周密謹慎,“算無遺策”,真實的荀攸也許比我們在史料中瞭解到的那個荀攸更加厲害。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張昭在東吳的分量。張昭身上其實有一定的學者特質,作為是東吳首屈一指的文臣,張昭長於內政,在政治、經濟、文學、書法等方面都有建樹,甚至還曾為《左傳》《論語》作注。不過我個人認為,與諸葛亮、荀彧、荀攸三人相比,張昭學識有餘,“通透”不足,故排序次之,赤壁之戰主降是其敗筆。

    諸葛亮、荀彧、荀攸、張昭,均是各自政權的基石和核心人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本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故排名第一檔。

    賈詡是曹操麾下最著名的謀士之一,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便是在曹操指定繼承人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而曹丕即位後受到曹丕格外厚待,被拜為太尉,位列三公,為魏文帝帝師,在魏國的地位如日中天。賈詡在曹魏殘酷的內部環境中巧妙明哲保身,後人常稱其為三國中最聰明的人之一,在曹丕稱帝后名望達到巔峰。

    郭嘉號稱“鬼才”,在軍事謀略方面常有神來之筆。郭嘉的加盟為曹操陣營注入了難得的新鮮氣息,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謀定袁尚、袁譚,準確論斷呂布、孫策等人的命運,被譽為“世之奇士”。

    龐統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從策劃劉備入川的過程來看來看,龐統在軍事作戰方面造詣頗深,在戰略謀劃、虛實轉化、地形運用、行軍作戰等方面都很有心得,作戰構思精巧,的確名不虛傳。

    賈詡、郭嘉、龐統,均在某個重要的歷史階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才華得到世人肯定,故排在第二檔次。

    魯肅長於戰略與外交領域,是維繫三國平衡的重要力量,在赤壁之戰勸說孫劉結盟中發揮重要作用,隨後主持軍政,維繫孫劉聯盟,恪守原則,深明大義,表現非常突出。

    田豐是袁紹手下的第一謀士,被贊為“權略多奇”。田豐雖然戲份不多,但其謀略才能在三國中很可能處於頂尖一檔,早期袁紹聽從田豐建議,頗有成果,官渡之戰中田豐的計策不被袁紹所用,但他的聰明才智卻是世所公認。

    法正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奪取益州,法正投靠劉備後在治理益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後在劉備奪取漢中之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妙獻計斬殺夏侯淵,儘管效力劉備時間不長,但法正屢獻奇策,劉備和諸葛亮對他都有很高評價。

    魯肅、田豐、法正均是有才略之人,不過鑑於在歷史程序中的影響力稍稍遜色,故排名第三檔次。

  • 12 # 初延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派軍閥為了爭奪地盤,也曾籠絡士林人士作為自己的謀士。在三國曆史上,這幾個謀士可以排入前十。

    一、諸葛亮。作為蜀漢的柱國之臣,諸葛亮無疑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臣,此人智謀超群,蜀漢也正是在他的規劃領導下才走向強盛。

    諸葛亮足智多謀,不管是軍事,還是政治、文辭,諸葛亮都位於三國士林前列,因為他對蜀漢有開創之功,再加上他在民間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諸葛亮便位居三國謀臣第一。

    二、郭嘉。郭嘉號稱“鬼才”,其善出奇計,深得曹操的信任。郭嘉曾協助曹操底定北方,他是曹操麾下的首席謀士。

    民間曾有言:“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可見郭嘉本人之才能。郭嘉的謀略可以位居三國謀士前列,因為他去世較早,所以影響不及諸葛,因而,郭嘉位居第二。

    三、司馬懿。司馬懿號稱“冢虎”,其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能忍的謀士了,也正因為這一點,他最後才得以獨攬曹魏大權。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是真正的四朝老臣,因為他的子孫後來統一全國,所以依照這個貢獻,司馬懿則排第三。

    四、賈詡。賈詡是曹魏陣營中重要的謀士。賈詡有“毒舌”的稱號,他曾先後侍奉董卓、李傕、張繡、曹操、曹丕五任主公,和郭嘉相似,賈詡也善使奇計,其謀略甚至不下於諸葛。因為賈詡晚年並沒有直接參與軍事作戰,所以其可以排列第四。

    五、龐統。龐統道號“鳳雛”,演義曾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本人的才學。龐統長相醜陋,所以其早年也多遭冷落,直到遇見了劉備,他才得以嶄露頭角。龐統是蜀漢僅此於諸葛亮的謀士,其排名第五當之無愧。

    六、荀彧。荀彧也是曹操身邊重要的謀士,曹操甚至稱荀彧為自己的“張良”。荀彧長期為曹操處理相府內務,深得曹操的信任。不過,荀彧雖奉曹操為主公,卻心向漢室,所以他後來才被曹操逼死。

    七、周瑜。周瑜是吳國早期的重要謀士,其文武雙全,是三國時期的江東俊才。周瑜的統兵才能不下於諸葛,其曾在赤壁一役中大敗曹軍,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得以名揚天下。周瑜雖有才幹,卻英年早逝,這對於東吳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損失。

    八、沮授。沮授是袁紹麾下的重要謀士,其曾輔佐袁紹兼併幽州。沮授的才能不亞於荀彧等人,其智略超群,忠貞不一。官渡之戰後,沮授為曹操俘虜並殺害。

    九、法正。法孝直是益州良臣,其軍事才能也堪稱一流。劉備入川后,法正就成為了劉備身邊的重要謀士,其智略超群,深得劉備的信任。法正曾幫助劉備奪取漢中,若不是其去世較早,恐怕蜀漢核心集團中也會有法正一席之地。

    十、陸遜。陸遜為江東才俊,其以戰聞名,又以戰而沒落。陸遜曾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蜀軍,後來,他又指揮吳軍兩度大敗魏國軍隊。因為夷陵之戰的勝利,陸遜也奠定了其吳國柱臣的地位。不過,就是這樣一位戰功卓著的謀臣,晚年依然得不到孫權的信任,因為陸遜名聲太盛,所以孫權晚年便對其有所提防。東吳赤烏年間,陸遜捲入了吳國太子之爭,孫權猜忌陸遜,其最終便遭貶謫而死。

  • 13 # 洞察天下World

    要評"前十謀士",首先看“謀士”怎麼定位。

    如果是運籌帷幄、軍政縱橫,則諸葛亮、荀彧、張昭都已屬於相國之才。尤其是諸葛和荀令君,都已是實際的國務院總理地位。曹劉出征,諸葛與荀令君常為後方主持。但如果是獻計獻謀、算無遺策的貼身戰場小顧問、王語嫣、人肉SIRI的話……諸葛、荀、張就得列開了。

    ————————————————————————————魏之賈詡、荀攸、郭嘉、程昱,都是一時俊傑。賈詡、荀攸有資格和荀彧獨列一傳,明顯出眾;郭嘉和程昱、劉曄們同列一傳,略次一籌。史書又如此說龐統、法正:

    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所以龐統約等於荀彧荀攸、法正約等於程昱郭嘉。只是龐法論成績策謀,不能說高過荀賈,所以只是候選。重點說荀攸、賈詡、郭嘉吧。

    荀攸是曹操的臨場智謀機。南打張繡、東征呂布、破文丑、燒韓猛,離間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計策。尤其是官渡,前線基本是荀攸為主軍師。曹操都承認“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傳說荀攸一共畫秘策十二道,只有鍾繇知道箇中真相了。賈詡就更可怕了。開始幫著李傕郭汜,破了呂布;幫著張繡屢破曹操,到關鍵時刻又讓張繡站對了邊,在合適的時間降了曹,所謂“使吾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官渡,他和荀攸一起畫謀;取了荊州,他勸曹操不要伐吳;對付馬超,是他提出的離間計;而且亂世裡活了七十七歲,身居高位,聰明得過了頭。陳壽原話:“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郭嘉跟這兩位比,更偏判斷型。比如勸曹操打袁紹、打呂布、料中孫策之死,後來對袁譚兄弟的間隙、奔襲烏丸等事,郭嘉都是勸曹操“要不要這麼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僅論判斷的表現,不在荀攸賈詡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斷的,明顯少了一點。打個比方,李世民說“房謀杜斷”,荀攸好比房玄齡,有謀;郭嘉就傾向杜如晦,善斷。

    故,論謀士,我還是傾向賈詡最高,荀攸次之,郭嘉再次之。雖然曹操心裡估計最喜歡郭嘉。

  • 14 # 北歐銀狼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時代,謀士很多,要論軍事的話,郭嘉,周瑜,賈詡,龐統,荀攸,陳宮,陸遜,法正,程煜,戲志才。政事的話諸葛亮,荀彧,田豐,張昭,張弘,董允,費禕,蔣琬,鍾謠,還是司馬家的三貨

  • 15 # 大漠浪人2008

    三國天才輩出。這排名非常難,我就說說個人觀點吧。具體事件請各位去翻翻書。

    第十,李儒,陳宮

    第九,程昱,劉曄。(曹操擴張離不開他們的謀劃,包括官渡之戰)

    第八,田豐

    第七,郭嘉,戲志才。

    第六,沮授

    第五,龐統,法正。(龐統算無遺策,平蜀三策,劉備取中,得益州;鄧艾取上,滅蜀漢;法正,漢中之戰居功

    第四,司馬懿。(大智若怯,事件多不勝數)

    第三,魯肅。(大智若愚。造就了三國,一生都在維護蜀吳同盟,

    第二,荀彧,荀攸,賈詡(在三國志中,這3位是在一傳中,曹操後期幹不過劉備,很大原因是荀攸死了,可以這麼說,沒有這3位,曹操根本得不到的大漢八州。荀攸傳清清楚楚註明了曹操是如何得到河北4州的。而荀彧,無論政治,謀略都是首屈

    第一,諸葛亮。

  • 16 # 曉曉曉

    1. 曹家: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辛毗、楊阜、桓範、司馬懿。

    2. 孫家: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

    3. 劉家:諸葛亮、龐統、法正、黃權、劉巴、馬良、李恢。

    4. 袁紹: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許攸、郭圖。

    5. 劉表:蒯越。

    6. 呂布:陳宮、陳登。

    7. 張魯:閻圃。

    8. 劉璋:張松。

  • 17 # 水源書院

    按所屬集團,戰略眼光和決斷能力來排,三國前十謀士分別是:沮授(建議袁紹迎天子,可惜未能被用),田豐(反對袁紹攻打曹操,可惜未能被用),荀彧(曹稱吾之子房),郭嘉(每算必中),賈詡(處處妙算,巧言定儲), 司馬懿(三家歸晉奠基人)魯肅(東吳隆中對),周瑜(火燒赤壁),陸遜(火燒夷陵),諸葛亮(隆中決策)

  • 18 # 敘三國

    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影響力強大無比,其“捧劉貶曹抑孫”的大框架之下,當然而然,三位大佬帳下謀士,有些人被捧得神乎其乎;有些人被貶得一文不值;有些人變成被人人欺負的“老實人”;其他諸侯帳下實力超群的謀士只是“一閃而過”等等,人畢竟有“先入為主”觀念,受其影響,難免有些不“公正”的判斷,“事實勝於雄辯”以事實來排行是比較公正的。

    謀士的職責是為大佬們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其中“戰略”和“戰術”還是有區分,簡單講“戰略”是制定發展規劃,“戰術”是實施規劃中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由此可知,戰略意義更勝於戰術意義,故此,謀士排列以提出的“戰略”高明與否判斷更合理一些。

    從所提出的軍事戰略角度上,排名如下:

    TOP1魯肅:相比諸葛亮早七年,公元200年,魯肅頭一次與孫權見面之時,就提出“立足江東,觀天下局勢;趁北方多事之秋,剿滅黃祖,進伐劉表,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區,然後稱帝建號,進而奪取天下。”東吳版“隆中對”,東吳也一直貫徹此策略,雖未能統一天下,至少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還提出“聯合劉備抵抗曹操”的戰略,當時曹操勢力最強大,孫權、劉備一大一對打曹操只有死路一條,聯合才是生存之道,東吳集團中只有魯肅看透此道理。從而聯合劉備在赤壁大勝曹操,反之周瑜、呂蒙等人所堅持的單打獨鬥,雖志氣可嘉但是行不通,最終東吳和蜀漢再一次聯盟抗曹魏事實足以說明此點。魯肅是嚴重貶低的謀士,其在戰略上深度三國時期無人能及。

    TOP2 諸葛亮:大家都熟知,其制定的《隆中對》成為劉氏集團發展規劃目標,讓原先“身無立錐之地”的劉備終建立蜀漢政權。

    TOP3 荀彧:其所提出的“先穩固兗州根據地,以此再製天下。”“迎奉天子”等大戰略之下,曹操“以弱勝強”打敗袁紹終統一北方。

    TOP4沮授:袁紹未採納其所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以“萬人追一兔”故事,勸導早定名分;不必急於決戰,要採取疲勞戰術,消滅曹操等等戰略,以致於讓袁紹政治上處不利地位;袁譚、袁熙起內訌,讓曹操“漁翁得利”;在官渡兵敗於曹操,最終袁氏集團灰飛煙滅。

    TOP5 田豐:其所提出“早謀取許都”;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徵東討伐劉備之時,“襲擊曹操後方”等戰略,其實可以“一招致命”曹操的機率蠻大,但終沒有被袁紹採納。

    TOP6 劉曄:曹操攻佔漢中之後,提出順勢攻擊益州,但當時曹操未採納,七日後瞭解到益州騷動的曹操再問是否可以進攻益州,此時,劉曄認為已失去機會勸導別進攻,足以顯示其謀略;夷陵之戰時期,劉曄勸導曹丕趁機攻滅東吳,曹丕未採納,曹魏又丟失一次良機。

    TOP7 郭嘉:公元202年,袁紹病死之後,曹操征討袁紹兩個兒子,郭嘉勸導別急於進攻,靜待時機,兩兄弟將會內訌,果然,兩兄弟鬧矛盾,之後曹操一個個擊破;主張北上征討烏丸,從而根本上消除袁氏勢力集團。

    TOP8 荀攸:公元203年,捨棄已經交惡的袁氏兄弟,曹操想征討劉表。荀攸勸導曹操先解決袁氏兄弟,後正劉表。從而避免袁氏集團“死灰復燃”,還避免曹操兩面受敵。

    TOP9 龐統:劉備猶豫再三是否進軍益州之時,龐統勸導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從而劉備決定攻佔益州。龐統去世早,不然會提出更多高明的策略。

    TOP10 法正:勸導劉備攻佔漢中,其理由為“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攻佔漢中之後的蜀漢,更加鞏固大本營益州的安全。

  • 19 # 文史家

    瀉藥!

    我來簡單談談自己心目中三國前列的謀士:

    第五:荀彧

    漢末亂世,曹操之所以能擊敗袁紹一統北方,靠的就是人才,起先曹操的勢力是相對弱小的,但是在眾人的輔佐下他漸漸地強壯起來,而在眾多的謀士之中有個人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他是荀彧,曹操之所以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荀彧的作用可謂非常重要。在戰略方面為曹操獻謀獻策,制定了一統北方的藍圖,在戰術方面,面對呂布的奇襲兗州,他臨危不亂將之擊退,之後在官渡之戰,又是他盡心盡力的為曹操排程後勤補給,保證了官渡之戰的大勝,只可惜這麼一位傑出的謀士卻在晚年自盡。

    第四,司馬懿

    在曹魏後期,馬懿絕對是一個傑出的謀士,素曠世奇才之稱的他是三國後期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但之所以把它放在第四個位置,主要還是考慮到在三國形成初期他都在家修生養性。他主要的成就還是在三國後期,抵抗諸葛亮的北伐,在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所掌握的軍隊是蜀軍的數倍,,但每次都是被諸葛亮壓著打,甚至有一次在天公的幫助下才撿回了一條性命,要不然三國的歷史應該會是另外一番局面,但也能隱忍活過了諸葛亮,孫權,劉備,曹操等人。為兒子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奪走了曹魏天下。

    第三,龐統

    在三國中號稱鳳雛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劉備佔據荊州後鳳雛先生漲聞名而來,雖然曾因樣貌而出現的怠慢問題。但最終龐統還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博得了劉備的重用,為了謀取西川,劉備不想背上皇族相殘的罵名,鑑於此,龐統則向劉備進獻上中下三計,劉備則選擇中計,斬殺了兩大名將,大軍直逼成都,可就在大事可成的時候,龐統因騎白馬被蜀軍張任誤認為是劉備中流失慘死於落鳳坡。

    第二,郭嘉

    郭嘉字奉孝,穎川人士,曹操帳下第一謀士,其年少時就足智多謀,早期在袁紹帳下效力,但沒過多久覺得袁紹沒有什麼作為。便轉投曹操帳下,官渡之戰前,郭嘉基於當前的形勢考慮,為曹操獻上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徹底的穩定的曹操鬥志,在郭嘉的輔佐下,曹操屢戰屢勝,自打垮袁紹後,他幫助曹操一統中原,讓曹操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同時又對外剿滅了對外的叛亂和入侵,其功勞可謂是很大,郭嘉如此奇才,但可惜的是英年早逝。

    第一,諸葛亮

    嚴格說來,諸葛亮不算一個純粹的謀士,他更多是一個全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提出的《隆中對》給當時的劉備指明瞭今後數十年的發展目標,他的成就可謂是空前絕後的,戰略上他提出三分天下,認為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式,算是為劉備政權立下的基本國策,戰術上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諸葛亮獨自撐起了蜀漢大業,先是平定南部叛亂,之後又恢復經濟,他的數次北伐面對數倍於己的曹魏集團,它都能戰勝之,即便沒有達到預期的戰略目的,但上方谷一把火燒得司馬懿亂箭射殺了名將張頜,打的司馬懿不敢正面與之交戰,只可惜天妒英才。諸葛亮在其生平最後一次北伐時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

  • 20 # 米粉閒事婆

    個人認為的前十謀士,排名不分先後~

    1,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2],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2,司馬懿

    (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3,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4,郭嘉

    (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5,魯肅

    (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6,賈詡

    (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7,荀彧

    (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8,田豐

    (?-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

    9,陳宮

    (?-199年2月7日[1]),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

    10,法正

    (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撒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