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朝來

    姜子牙很有才華,可是才華還真不一定能當飯吃。所以姜子牙被老婆馬氏趕出家門、淨身出戶了。沒錢過日子,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姜太公“自找的”。

    姜子牙又叫姜尚,因為後來得到文王的禮遇,也被尊稱為姜太公。據說他祖上也曾跟著大禹治過水,也曾封侯拜將,是貴族後裔。只不過,沒有哪個家族能永續輝煌,所以很不幸,輪到太公這一輩,家道已經中落,勉強有口飯吃就阿彌陀佛了。但我們的姜先生只愛做先生,不願做農夫,於是他年輕的時候就不怎麼去打工掙錢。可能是基因作怪,也可能是幹活太累,所以姜尚最愛的是讀書學習知識。問題在於,他所在那個時代,權力都被貴族把持了,也沒有科舉考試這種說法,想要“學而優則仕”,這可真得碰運氣了。

    另外,還有一條路走,就是像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那樣,整天進行“國際旅行”,去周遊列國,毛遂自薦,看看哪個國君覺得自己還行,就在哪兒混碗飯吃,順便將平生所學的治國安邦謀略付諸實踐。商代的時候也有很多小國家,所以姜子牙也幹過這事兒,就是去各個小政府找工作,遊說諸侯王。也不知道他是口才不行,還是理念不佳,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老闆想要僱傭他做事,這可愁壞了我們的姜先生,畢竟,經常跨國旅行是要盤纏的(差旅費),工作沒找到,投資倒不少,囊中羞澀,怪不得他老婆要鬧離婚。

    一不小心,人到中年了,眼看一事無成,三十而立已成幻想,等待他的就要五十而知天命了。想著還是要吃飯把吧,於是只好放下讀書人的面子,去幹點別的營生了。做什麼好呢?姜先生覺得做生意似乎不錯,於是他用僅剩的一點積蓄去盤了一頭牛,再去借了一把宰刀,一代著名的牛肉販子就這樣出現在朝歌城的大街了。時來歲往,年紀又增加了幾分,頭髮眼看就要由黑變白,大叔就將成為大爺。姜大叔的內心不禁閃過幾許滄桑。於是他在心裡默默地自我鼓勵,鼓勵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尊貴血脈,鼓勵自己不要忘記讀書學習的初心。就這樣,他一邊做生意,一邊仍舊在看書。但是,要看書就得買書,一邊學習,精力又難免分散,所以生意做得也實在不怎麼樣,還要支出一部分花銷,這樣的日子,只能被史家稱為“窮困潦倒”了。

    那麼他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畢竟一把年紀了,就不能先把生活過好再說嗎?

    姜太公這個時候就有意見了,他一定會回答:不好!這從他七十二歲了還在渭水之濱釣魚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一直沒有磨滅。為啥呢?你以為姜子牙在那兒釣魚是釣著玩兒的?有句比較出名的話叫做“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話其實是擬人句啊!他不是在釣著玩兒(畢竟生活還很拮据呢),而是在等人,因為當時西伯侯姬昌正在他那個區域求賢才呢,風雲際會的時候,博學善思的姜子牙怎麼會嗅不到天下變動的大勢呢?對於他這樣的落魄文人來說,時局越動盪,機會才越多啊。這就像唐末的黃巢、晚清的洪秀全一樣,要想改變命運,只有亂中取勝了。但是呢,君王要選擇優秀的臣子,臣子也渴望雄才大略的明君,於是姜子牙就潛伏渭水之濱,看看西伯侯到底要來不來,如果來了,又會說些什麼話。畢竟,一把年紀了,跟著個既有潛力又能尊重自己的領導,那種感覺會舒適很多啊。既能發揮自己的治國打天下的謀略,又能滿足虛榮心,一舉兩得。

    所幸,這一天,姜爺爺終於等到了。西伯侯姬昌一到渭水之濱見到姜子牙,就被他的談吐所折服,大喜過望,直接拜為太師,非常的看重和尊敬這位看起來仍然精神矍鑠的老頭。姜太公也是歡喜異常,雖然年紀不小,卻因為加入了姬昌的陣營而頓生豪邁之氣,下決心要輔助文王伐紂伐商,以後沙場征戰還能帶兵打仗,真是精力旺盛。

    正如那句話說,心態年輕才是真的年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擁有志向的人,雖然歷經窮困,仍然不悔初心,於是萬古流芳,榮獲百代敬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石品種繁多,真正有收藏價值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