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蘆雪庵史論
-
2 # 老蟲
消滅豪格主要是多爾袞在參與,而孝莊文皇后,更多的是在將福臨推向皇位的過程中,與多爾袞的聯合。剩餘的時間,大多也都是由多爾袞在主導。
但孝莊皇后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這也是清朝在經歷了多爾袞專政之後,能夠順利轉向順治,乃至康熙時代的一個保證。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皇太極的14弟。雖然多爾袞比豪格長一輩,但豪格比多爾袞還要大3歲。
豪格和多爾袞都是依靠戰功上位,但多爾袞明顯要老謀深算的多。皇太極在臨死之前,命令豪格、多爾袞、阿濟格、濟爾哈朗共同議政,在他們不能決斷時,再上奏皇太極。
因此,在皇太極沒有留下任何傳位旨意,突然暴斃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就產生了奪位的狀況。
按照努爾哈赤當年立下的規矩,皇位只能由滿洲貴族共同商討而出。而當時擁有軍權和爵位的親王,一共有7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郎、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武郡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多羅郡王阿達禮。
此時,有實力爭奪皇位的只有豪格和多爾袞。但豪格明顯佔據了有利的地位。豪格自己掌管正藍旗,加上兩黃旗隸屬於皇太極,他們自然也會支援皇太極的兒子。而代善掌握的兩紅旗,也表明要支援豪格。
豪格心中認定自己有5張選票,一定會拿下王位。因此,豪格覺得自己有必要謙讓一下,群臣就會像擁戴皇太極那樣,堅持讓他上位。
於是豪格就自行離開了會場,但是就在他離開會場之後,事情發生了變化。兩黃旗表示,他們的人選可以不是肅親王豪格,但必須是皇太極的皇子。
此時,由於女真被嚴重漢化,父死子繼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多爾袞幻想的兄終弟及的思想,已經不大可能實現。於是,多爾袞趁豪格退出之際,指責他已經沒有奪取皇位之心,多爾袞趁機推舉,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
最終,眾人決定由福臨繼位。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吉爾哈朗被封為信義輔政王叔。皇位爭奪戰,最終以多爾袞的勝利落下帷幕。
從這一次皇位爭奪戰中可以看出,豪格是有嚴重的性格缺陷的。整件事中,豪格表現出不善權謀,對朝政把控能力較弱的一面。
豪哥至始至終,都沒有看清兩黃旗對待人選的態度,這是他失敗的原因。當多爾袞提出福臨繼位的時候,這也能夠滿足兩黃旗的利益,再加上多爾袞的兩白旗,就足以讓福臨佔據不敗之地。
這裡多爾袞是犧牲了繼承權,而換取攝政王權利,也得到大家認可。因此他出任攝政王,大家沒有意見。
而福臨就已經代表了兩黃旗和正黃旗的利益,如果豪格再加入輔政行列,必然會打破皇權喝多爾袞之間的平衡,因此豪格就被排擠出來。此外還需要一箇中間派,來平衡幼主福臨,和多爾袞之間的矛盾。於是,鑲藍旗的濟爾哈朗就被選出來輔政。
但是,豪格的存在對多爾袞來說,終究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危險。於是,豪格就被派去鎮壓四川的張獻忠。這本是多爾袞的一招“借刀殺人”之計,但張獻忠這把“刀”已經太老了,硬是讓豪格用一年多的時間給剿滅了。
但豪格也因為征戰四川,死傷慘重。實力大減。而且豪格遠離權力中心時間太久,他與多爾袞的差距,已經不可逾越。
在豪格回來之後。多爾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豪格下獄。一個月後,豪格猝死,年僅39歲。
多爾袞殺了豪格後,還霸佔了他的妃子,作為自己的福晉。接著,又將濟爾哈朗降為郡王。剝奪了他的輔政政治權利。經過一番經營,多爾袞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
而孝莊做的更多的,是在平衡清廷內部的勢力。但孝莊心中十分明白,只要清廷內部不發生內亂,福臨遲早會有親政的一天。
因此,孝莊既要拉攏眾大臣,滿足他們對權力的要求,同時還要防止任何一方勢力過大,影響到福臨的位置。為了不讓多爾袞廢帝自立,孝莊採取了隱忍委曲求全的策略,不斷給多爾袞戴高帽,以麻痺多爾袞。
從這點上看,孝莊不愧為傑出的政治家,她透過一系列的權謀智計,成功的穩定了順治的皇位。
-
3 # 路之意
莊妃在中國的歷史上一般指的是孝莊文皇后,經過電視劇《孝莊秘史》的熱播後人們對莊妃的一生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對電視劇中她與多爾袞的關係充滿了好奇。
歷史上人們對莊妃和多爾袞有著怎樣的關係有三種猜測:第一說法是莊妃和多爾袞青梅竹馬,可是後來她成了皇太極的妃子,在皇太極駕崩了之後莊妃與多爾袞終於可以終成眷屬,結為夫妻。第二種說法是兩個人始終保持著皇嫂和小叔子的關係,不僅沒有結婚,還相守以禮。第三種說法是莊妃和多爾袞在皇太極去世之後過起了同居的生活,但是他們沒有結婚,所以在這種說法下他們是情人關係。
最有名的就是“太后下嫁”之說。
為什麼會有“太后下嫁”之說?後人及野史據此產生“太后下嫁”的猜測,主要有五方面的理由:
一、政治婚姻
皇太極死時,莊妃三十二歲,順治才年僅六歲。在當時,多爾袞是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甚至連皇帝的大印“玉璽”都被多爾袞搬到自己的睿親王府裡,以代統天下。小皇帝隨時有可能被他廢掉。人們認為,孝莊文皇后出於為了保住兒子皇位的考慮,委身屈尊下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
二、滿族舊俗
舊時滿州有一種習俗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也就是說,父親死了,兒子繼承父親的一切財產,同時也要續娶繼母;兄長死了,弟弟繼承兄長的一切財產,同時也要續娶嫂子。因此,當時正值盛年的孝莊文皇后與壯年的多爾袞結合,也是符合滿族老理的。
三、“皇父”稱謂
多爾袞公開以皇上父親的身份自居,稱號由“皇叔父攝政王”變為“皇父攝政王”。人們認為,這種稱謂的變化,只有皇帝的母親下嫁了,才有可能產生,是標誌著孝莊文皇后與多爾袞婚姻由隱秘到公開的過程。
四、風水牆
按清早期的喪葬制度,皇后、妃嬪死後都是要與皇帝合葬的。但是,孝莊文皇后死後不但沒有與瀋陽昭陵的皇太極合葬,而且被葬在了清東陵的風水牆外。人們據此猜測,是因為孝莊文皇后下嫁給了多爾袞,無顏與丈夫相見於地下;同時,又因她給皇家丟了臉面,因此把她葬在風水牆外,罰她給後世子孫看大門。
五、“太后下嫁詔”
1946年10月,近代學者劉文興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中所撰的跋中寫道,他的父親劉啟瑞在宣統元年任內閣侍讀學士,奉命收拾內閣文庫檔案時,竟然見到了順治時的“太后下嫁詔”。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是如何消滅豪格的?擁有最好資源的豪格遇到了他一生的勁敵多爾袞,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輸給了多爾袞。豪格是皇太極的第一個兒子,按照古代封建王朝制度擁有成為皇太極接班人的資格,但是當時後金政權並沒有完全脫離遊牧民族制度,八旗制度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他們並沒有按照中原封建王朝的繼承製度來挑選接班人,在八旗制度之下誰掌握權力越大,誰的拳頭越硬,誰就有更多的話語權,豪格立下汗馬功勞,多爾袞也為後金政權征戰沙場,在後金政權當中的實力不相上下,形成了兩股針鋒相對實力相當的政治集團。
多爾袞和多鐸同樣是皇子,他們兩個也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豪格軍事生涯非常完美,但是在政治鬥爭方面缺少經驗,在皇位之爭過程當中皇太極爭取了更多的力量,佔有一定的優勢。雙方誰也不想讓步,誰也不想放棄成為帝王的機會,這可能是他們人生當中唯一的機會,失敗者將會粉身碎骨,成功者揚名立萬名留青史。多爾袞和豪格都已經沒有退路,必須畢其功於一役,把所有的賭注壓在皇位之上。
雙方經過長時間的政治鬥爭無法達成一致協議。如果雙方透過武力手段解決問題必將引起後金政權內部的混亂,現在後金政權還沒有完全統一天下,明朝仍然是他們最大的外部敵人。如果此時此刻雙方動手對於國家整體不利,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為此他們只能做出第三個選擇,雙方各退一步。順治成為了這場皇位之爭最大的獲益者。
然而順治是屬於多爾袞的人,順治即位之後多爾袞大權在握。本該最有可能繼位的豪格失去了自己最後翻盤的機會。
結語孝莊其實是一個狠心的女人,她的心機、城府和無情令人不寒而慄。在初登皇位時,為了保住皇位,她不得不委身多爾袞,寧願揹負罵名也與多爾袞曖昧不清。多爾袞在世時,利用多爾袞的跋扈除掉了那些同樣跋扈的大臣。多爾袞死後,她又跳出來成了受多爾袞迫害的受害人,於是拿多爾袞的屍骸出氣,將多爾袞掘墓鞭屍,目的還是做給活人看的。
-
4 # 常棣tandy一、豪格其人
豪格為太宗的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父去世時,他已經35歲,比叔父多爾袞稍大。此人也是個文武全才的傑出人物。早在其祖父努爾哈赤為後金國汗時,他已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因從徵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有功,被封為貝勒。
天命十一年(1626年)同其伯父大貝勒代善徵蒙古扎魯特部,斬其首領鄂齋圖。此年,他才虛齡18歲,就已馳騁戰場,立下軍功。父親繼位後,更為他開闢了錦繡前程,使他在軍事和政治上有了施展才智的更多機會。
自天聰元年(1627年)以後,豪格全面走上戰場,徵明廷,伐蒙古,攻北韓,他都是一員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勇將,又是一軍的統帥,每戰必立功勳。諸如天聰元年擊明兵於錦州,二年討蒙古固特塔布囊,三年進關逼京師,八年攻略宣府與大同地區,九年與多爾袞往收察哈爾林丹汗餘部;從崇德元年到末年,他又參加了一系列重大戰役,舉其重要者,如崇德三年(1638年)進關伐明,凱旋而歸,崇德六年至七年參加松山決戰,攻克松山,俘獲明帥洪承疇,再克杏山、塔山等城。
豪格不僅能戰,亦能謀劃軍國戰略大計。天聰七年(1631年),太宗下詔詢問徵明、察哈爾、北韓三者何為先?豪格上疏,力主優先徵明,北韓與察哈爾可以“緩攻”,與太宗的想法與戰略不謀而合,尤其是他又提出“招諭流賊”,即聯絡農民起義軍,共同攻明。這在當時確實是少見的想法,後為太宗、多爾袞所吸納,做出了聯絡農民軍的努力。這表明,豪格已參與議論軍國大事,而且有獨到的見解,不但能打仗,還深具戰略思想。
豪格的政治與軍事實踐,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清朝開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而其地位穩步上升,封爵與名望俱增。天聰六年(1632年)六月,晉爵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進封為肅親王,掌戶部事。太宗對他與諸子侄一視同仁,論功行賞,有錯必糾,按規定處分。豪格曾因幾次失誤,受到降爵、解部任的處分,有功改過,馬上官復原職;再犯錯,再給處分。儘管如此,豪格仍是文武將吏中一個位高權重的人,並且很有希望走上權力的頂峰,質言之,已具備繼承其父的皇位的條件。
二、豪格被廢為庶人的經過福臨被選為嗣君,特別是即位當了皇帝,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已開始履行輔政的職責,原先的爭位矛盾與鬥爭,到此應該結束,就是說,大局已定,已無位可爭了。
但是,在皇位之爭中結怨的各方,特別是在豪格與多爾袞兩派中,仍然充滿了怨氣,一遇到合適的機會就發洩,或明或暗,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內心的不滿,甚至不惜以極端的語言,向對立面示威、抗爭,因而激起了新一輪的鬥爭,有的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無論是多爾袞、豪格,他們對自己沒有當上皇帝都很不甘心。福臨已經即位,他們包括支援他們的人,還在試圖尋找機會,想方設法實現個人的皇帝夢。多爾袞自改變與濟爾哈朗的名次,由第二輔政變為第一輔政,迅速專權,力圖將濟爾哈朗排擠下去,以獨持輔政大權。伴隨著權力的急劇膨脹,正一步步縮短與皇帝寶座的距離。為了個人的目的,也為洩私憤,他殘酷地打擊政敵,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福臨即位後,政治派別重新組合,如原先支援多爾袞的人轉而支援豪格,而曾支援過豪格的人投向了多爾袞。多鐸是多爾袞的胞弟,堅決支援他當皇帝,自己也曾毛遂自薦,有過當皇帝的企圖。也許是因為自己當皇帝的企圖為多爾袞所阻,心中不滿,遂與多爾袞的頭號政敵豪格接近起來。
從豪格方面說,也是急與多鐸親近,力圖把他拉到自己方面來。崇德八年十月,多鐸看上了大學士范文程的妻子,一心想奪到手。被告發,罰銀1000兩,奪15牛錄。豪格有意包庇,明知其事,卻不揭發報告,也被罰銀3000兩。
第二年即順治元年三月,又發生了一件事:豪格與多鐸同出放鷹打獵,日久始歸。兩人違規,治以應得之罪。這使豪格與多鐸關係日益密切,多鐸把自己的心裡話,毫無保留地都告訴了豪格。有一次,多鐸對豪格說:“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初議立爾為君。因王性柔,力不勝眾,議遂寢。其時我亦曾勸令勿立。由今思之,殆失計矣,今願出力效死於前。”
的話,結果弄假成真,坐失機會,將希望化為了泡影。此時,他後悔莫及,心裡不免充滿了怨恨。
他怨兩黃旗大臣放棄對他的支援,附和多爾袞的主張,立了福臨,說他們——索尼、譚泰、圖賴等“向皆附我,今伊等乃率二旗附和碩睿王”。但他最恨多爾袞,毫無顧忌地詛咒、痛罵。他說:“和碩睿親王素善病,豈能終攝政之事?”又說:多爾袞“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他甚至發狠要殺死多爾袞:“我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
豪格借多爾袞身體不好,咒罵他不能長壽,輔政的事做不完就得死!多爾袞體弱多病,的確是事實。據留質於瀋陽的北韓國王李倧的世子所記,多爾袞曾派人向世子討要治痛的藥:“俺有痼疾,非竹瀝難治,而蒙惠得服,便見其效。但此物非此地所產,不得不求之於館所者,事勢則然。而只恐求藥之言若或漏拽,則其害豈止涉煩而已!世子若以館中所用並與生薑而優數取來,使不告乏,俺之有求,輒即救濟,則其恩輕重,何可報也!……上項竹瀝、生薑兩物,令備邊司急速措置入送。”
多爾袞求藥的事,求得很急,國內沒有竹瀝、生薑,竟求到外國,顯見病情不輕,大抵是常犯病,已為人們所知。所以,豪格才以他有病而咒罵。如果是平常人家,彼此罵架,至多傷感情,於國家利益並無妨礙。但豪格所罵的人是當朝輔政王,咒罵輔政王,無疑就是觸犯了法律,也觸犯了國家利益。這些話很快傳到多爾袞那裡。多爾袞始終把他看成是政敵,他豈能放過他!
更嚴重的是,豪格的心腹將領固山額真俄莫克圖、議政大臣楊善、伊成格、羅碩等,正謀劃擁立豪格為帝。此時已是順治元年四月,福臨即位已經7個多月,企圖推翻既成事實,重新擁立豪格,無疑是叛逆行為。此事被正藍旗固山額真何洛會告發。何洛會原先是支援豪格的,在豪格失勢後,他投向了多爾袞,便告發豪格“圖謀不軌”,連同豪格咒罵多爾袞的話也一併舉報。
多爾袞以“附王(指豪格)為亂”的罪名,將俄莫克圖、楊善、伊成格、羅碩等逮捕,判處死刑。豪格差一點也被處死,幸虧福臨泣涕求情,才倖免一死,但奪去他所屬的七牛錄人員,罰銀5000兩,廢為庶人。
這一事件,北韓的《李朝實錄》作了記載:“施士博氏、盧氏博氏、格木道等謀立虎口王(注:虎口王即弘太始(即皇太極)之長子,而諸王欲專國柄,舍虎口而立幼主)皆被誅,諸將欲殺虎口王,其帝(福臨)涕泣不食曰:‘虎口以我異母兄弟,故如是請殺耶?’諸王不敢復言,罰銀三千兩,許贖其罪,使之立功自效。”
該記載與清朝官方《實錄》略有出入,基本情節還是一致的。豪格發動重奪皇位的反攻,又以失敗告終,他本人險些喪命,從一個顯貴的親王廢為普通的庶人。
三、豪格敗亡的原因從太宗去世,到福臨即位後這段時間,還不到一年,為爭皇位已進行了幾個回合的鬥爭,每次鬥爭的結果,總是豪格派失敗,而以最後這次鬥爭失敗得太慘,差點丟了性命。這還是他的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才起到了保護作用,否則他是必死無疑。
豪格善戰,懂兵法,在軍事戰場上屢建功勳。可是,他在政治舞臺上屢屢失敗,尤其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又一再失誤,坐失良機;在福臨即位後,他始有悔意,卻錯誤地估計形勢,謀劃奪位,歸於失敗,又遷怒於多爾袞,結果以慘敗告終。
實踐已證明,豪格不善政治,其謀略遠遜其叔多爾袞。在推選皇位繼承人時,豪格並沒有獲得各方的一致支援,拋開多爾袞的個人因素,已能說明豪格的為政能力及政治才幹並沒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及競爭失敗,人們對豪格之失意似乎反映平靜,甚至連他本派的一些骨幹也轉到多爾袞方面,這也看出豪格的影響力隨著他的失意而迅速消失。
人們沒有選擇他,或者說,歷史沒有選擇他,已顯示必然性的趨勢,豪格如認識到這一點,也該無怨無悔了。
為爭皇位,多爾袞與豪格叔侄結怨,明暗較量尚未止息,只因面臨與明朝、農民軍的嚴重鬥爭,雙方的矛盾暫時趨緩。後終成水火不容,釀成豪格的悲劇結局。
(正文完)
-
5 # 嗔痴歷史觀
自古以來,有皇權的鬥爭都是十分殘酷的,除了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之外,還需要有高明的手段方可,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最終才能取得勝利。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權鬥爭中,豪格雖然實力比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遠遠不及多爾袞,所以註定最終只能是失敗的一方。
至於多爾袞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不過在分析問題之前,我們似乎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在豪格被收拾的過程中,至少孝莊是沒有直接參與的,至於私底下有沒有參與,我們不得而知。
豪格的妥協失去了主動權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不僅作戰勇猛,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所以豪格在大臣以及各位皇子的心中,都是絕對的儲君人選,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參與皇位爭奪的雙方主要是代表皇太極嫡系的豪格一方以及在軍中威望很高的多爾袞一方。當時豪格自己是正藍旗的旗主,同時還擁有正黃旗與鑲黃旗的支援,比如索尼、鰲拜等人都是支援豪格一方的,還有豪格的叔叔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援豪格一方的。
多爾袞一方的支援力量主要就是兩白旗的勢力,換言之其實就是多爾袞一家兄弟三人,分別是大哥阿濟格以及弟弟多鐸,此外多爾袞能夠與豪格爭奪皇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民間傳言當年努爾哈赤就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可是後來被皇太極搶先了,所以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多爾袞。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多爾袞爭奪皇位的正義性,要不然多爾袞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
單純從雙方的實力來說,明顯豪格一方的實力是要強一些的,可是多爾袞也不甘示弱,因此雙方陷入僵持,最後豪格一方為了大局著想,只能接受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的建議,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成為皇帝,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當攝政王輔佐福臨。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明顯豪格是退步了的,因為他明明處於優勢地位,最後卻輕易相信了濟爾哈朗的建議,讓福臨鑽了空子,不過福臨後來對豪格也算可以,這似乎也沒有虧待豪格。
但是濟爾哈朗明顯是讓豪格大失所望了,因為他這個攝政王形同虛設,與多爾袞比起來,濟爾哈朗簡直就不值一提,因此很快豪格一方的悲劇就來臨了。
多爾袞收拾豪格眼看多爾袞越來越佔據優勢,一些豪格方的人為了去巴結多爾袞,就主動出來出賣豪格一方,讓多爾袞抓住把柄,先收拾了一番濟爾哈朗,不過這次的處置不算嚴重,僅僅是罰銀就結束了,但是真實的政治意義卻截然不同,多爾袞敢於處置濟爾哈朗,說明濟爾哈朗已經認慫了,所以後來的事情自然發展更加失控。
在挫傷了一下濟爾哈朗之後,多爾袞又利用自己攝政王的身份,讓順治頒佈命令叫豪格帶領軍隊去收拾張獻忠,要知道當時的張獻忠,絕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多爾袞這樣的安排,就是為了透過張獻忠之手,來消耗豪格的實力,為自己的下一步做鋪墊。
豪格與濟爾哈朗等人當然沒有搞明白多爾袞的目的,所以豪格也就帶領軍隊去和張獻忠作戰了,在豪格離開之後,多爾袞在朝廷內部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和政治班子,等到豪格終於花費一年多時間戰勝張獻忠回來的時候,多爾袞在朝廷內部的關係網已經建成,這個時候的豪格,早已被朝廷給拋棄了。
豪格回來之後,順治倒是對豪格十分關心,專門去迎接自己的大哥,並且獎勵豪格很多東西。結果豪格受到獎勵不久後,濟爾哈朗又被人揭發,說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欲私立豪格為王,因此濟爾哈朗被削除了攝政王的職位,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暫時成為攝政王。
至此為止,濟爾哈朗這個豬隊友算是徹底涼涼了,接下來豪格就成為了多爾袞與多鐸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他們宰割了。只是因為有順治的庇護,所以多爾袞也沒有辦法明目張膽收拾豪格,只能採取一些比較陰暗的手段。
多爾袞鑑於前車之鑑,這次在將豪格以假報軍功和任用亂臣賊子的名義定罪之後,多爾袞直接就把豪格弄進監獄關起來,結果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豪格就死在監獄裡邊了,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載豪格是被多爾袞所害,但是至少豪格的死,與多爾袞有著直接的關係。
豪格死後,多爾袞把豪格的正藍旗佔為己有,同時還霸佔了豪格的老婆,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就這樣豪格便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從此以後,多爾袞兄弟幾人成為順治一朝絕對的權臣,甚至多爾袞要求順治要叫他為“皇父攝政王”。
在整個收拾豪格的過程中,從順治對豪格的一些態度和庇護來看,孝莊應該是沒有直接參與的,但是從政治利益來看,孝莊估計也是在背地裡給多爾袞出了一些主意或者有一些支援,多爾袞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去針對豪格,要不然這一切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
不過多爾袞最終的結局也不好,在打獵途中從馬背上摔落而亡,死後濟爾哈朗重新開始掌權,便展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最終順治把多爾袞挖墳鞭屍,慘不忍睹,一直到乾隆時期才給多爾袞平反。
結語在皇權的鬥爭中,原本就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有勝負之說,多爾袞收拾豪格,雖然手段有些不光彩,可是縱觀歷史長河,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是可憐了豪格經驗不足,被多爾袞一步一步逼上絕路,可悲可嘆啊!
-
6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多爾袞和豪格是什麼關係?多爾袞為何會幫助孝莊打敗豪格?豪格的下場又是怎樣?要想捋清這些問題必須從他們的地位以及爭鬥的目的說起。
從身份上講,豪格是皇太極的第一個兒子,豪格出生於1609年。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出生於1612年。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出生於1592年。從輩分上來講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但是這個叔叔並沒有侄子歲數大。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古代貴族都是多子多孫,有可能老皇帝的小兒子比他的皇孫子歲數還小,顯然豪格和多爾袞就是這樣。
在1643年八月初九這一天發生了一件大事,豪格的父親皇太極死了。由於皇太極是突然病死,死得很急促。他並沒有明確他的繼位者是誰,所以局勢一度陷入混亂。亂局中突出兩股勢力,一股勢力是多爾袞,他的手下有兩白旗和鑲紅旗。另一股勢力是豪格,他的手下有兩黃旗和正藍旗。兩邊實力誰都不弱,如果一旦開打,恐怕對於清朝來說是一件極為可怕的事。
正在局勢僵持不定的時候,多爾袞提出了要立皇九子福臨為繼承人來繼承皇位,由於福臨根正苗紅,而且他的母親莊妃家族勢力也很龐大,所以豪格也沒什麼異議。
多爾袞放棄了爭奪皇位的機會,但是不代表他放棄了皇帝的權利,而是提出了攝政的要求。一共有兩位攝政王,分別是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是鑲藍旗的旗主,雖然濟爾哈朗是傾向於豪格的一方,但是比起豪格來說,多爾袞根本沒太把他當回事。所以從這件事的結果上看,貌似雙方打個平手,但是多爾袞已經佔據了先機。
再說說福臨的母親,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那位孝莊皇太后,當時還叫莊妃,他在皇太極的宮中比較年輕,深得皇太極的喜歡,況且莊妃的家族勢力龐大,來自蒙古部落的科爾沁。
所以他們二位聯手別人還能有機會來分一杯羹嗎?
對於滿朝文武大臣來說,二位攝政王的存在使得政局較為平衡。因為多爾袞是福臨的叔叔,難免會出現以輩分壓人,大權獨攬的局面。這時鄭親王的出現使滿朝文武大臣長舒了一口氣,表面上濟爾哈朗說自己是是一箇中立方,但是其實私底下濟爾哈朗和豪格是有私交的。所以這個方案讓人無話可說。
雖然也有一些人表示對此方案的不滿,但是勢力比較弱。其中碩託等人看見多爾袞的所作所為表示不滿,想要起兵造反,但是還沒等發難就被人告發,導致被抄家處死。
接下來再說一說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如何爭鬥的。雖然濟爾哈朗也是攝政王之一,但是明顯在氣勢上就弱了一大截。遇到衙門辦差和辦理公務,濟爾哈朗都讓手下那些人先會胡多爾袞一聲。而且在待遇上兩人也有明顯的差別,在禮遇上多爾袞被立了一座碑來記錄他的“豐功偉績”,而濟爾哈朗就沒此待遇了。
接下來濟爾哈朗的小辮子還是被多爾袞那幫人抓住了,順治五年的時候,濟爾哈朗被舉報貪汙受賄,使用皇帝才能用的物品。最要命的是被人舉報在老皇帝還在的時候就謀劃著要立豪格為儲君,這可是犯了大忌,結果被多爾袞貶了爵位。
接下來的一步是遠離權力中心和借刀殺人,順治五年的時候,多爾袞以討伐李自成餘部為藉口,命令濟爾哈朗前往湖北去討伐逆賊。兩年後,濟爾哈朗回到京師,按理說立了功勞應該大加封賞,夾道迎接。但是,竟然一個人都沒出來迎接,可見京師已經完全在多爾袞的控制之內了,而且對於賞賜的財物也是很不公平。從此濟爾哈朗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豪格相比濟爾哈朗來說對付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因為豪格的地位也不低。豪格起初一直在抱怨多爾袞的霸權,但是長此以往周遭的人和他來往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對付豪格也是先找藉口將他調離權利中心,然後趁他不在的時候瘋狂打擊他的勢力。利用小皇帝順治的生活日常小問題做文章來打擊他的手下,同時以順治的名義派他離京出征。先是派遣他出徵山東,等回到京師的時候也是享受了濟爾哈朗的冷落待遇。
使他損失慘重的一次是派遣他出兵四川,攻打張獻忠的大西軍,這一仗雖然勝利了,但是過程較為激烈,很難快速拿下敵人。於是就以豪格出兵不利和手下人貪功冒進冒領賞賜為由將其罷免下獄,最後豪格慘死獄中,至今未弄清死因。
多爾袞攝政時期,無限風光。但是一旦死去就立刻被釘在恥辱柱上。在他死後沒多久,那些曾經受到他的壓迫的那些人紛紛起來告發他,一共羅列了數十條罪狀痛斥他的過失。而順治帝在忍受了那麼久之後巴不得早點幹掉多爾袞,兩方一拍即合,於是就將他的一切賞賜沒收,開棺鞭屍。然而一個人的功績是交給後人去評說的,直到乾隆時期,多爾袞終於再次被平反。
-
7 # 大劉侃歷史
孝莊和多爾袞在大清開國曆史上都是留下濃重色彩的重要歷史人物,一個是美麗聰慧的傳奇太后,一個是果斷狠辣的攝政王,兩人即是叔嫂,又是政治盟友,他們一起合力把對手——皇太極長子豪格排擠出政治權利中心,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皇太極死後,大清皇位真空,以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為代表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權力爭鬥。豪格一方有四旗擁護,而多爾袞一方只有兩旗擁護,看似豪格一方佔據優勢,殊不知戰功赫赫的多爾袞在軍中威望頗高,頗有與豪格一爭高下決一死戰的架勢,眼看一場滿清內部的內戰一觸即發,為了防止剛剛建立的大清王朝分裂,各旗旗主推出折中方案:就是讓當時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豪格和多爾袞都退出皇位角逐,推選各方都能接受的八皇子福林作為皇位繼承人,這樣決策看似公平穩妥,其實背後是一種芶和——老謀深算的多爾袞早已與嫂子孝莊密謀約定,要把共同的政敵——豪格搬倒,達到各自的目的。
孝莊的心思當然不願意豪格處在權利中心,對自己兒子威脅太大,所以以“福臨年幼登基,需要年長有威望的攝政者輔政”為由推舉攝政王,豪格雖然是小皇帝親哥哥,但是軍中威望輩分都不及十四叔多爾袞,所以大家商議的結果產生兩個攝政王:一個是年長的濟爾哈朗,一個是多爾袞。濟爾哈朗是個騎牆派,對多爾袞不敢有微詞,這場政治博弈中就等於多爾袞首次過招勝了豪格,把他排擠到核心權利圈之外。
畢竟豪格手下四旗也不是吃素的,隨時都可以對孝莊兒子福臨和攝政王多爾袞構成威脅,所以對孝莊和多爾袞來說,消滅豪格的有生力量是當務之急。不久機會來了,大清進關滅了大順政權佔據中原後,李自成的盟友張獻忠還在四川與他們分庭抗禮,於是多爾袞和孝莊再一次一拍即合,以福臨名義下旨命豪格進川剿滅張獻忠。豪格無奈進軍四川,一番血戰後,雖然消滅了張獻忠,但是自己的軍事嫡系部將損傷過半,大大損耗了元氣,正中多爾袞和孝莊下懷。回京後攝政王多爾袞又以豪格“冒領軍功和啟用罪人之弟”藉口很快把豪格下獄。樹倒糊孫散,很快一些見風使舵的豪格部下紛紛揭發豪格的不軌“罪行”,於是不久,風雲一時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暴斃”獄中,死後爵位被奪,妻產被佔,成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而他的對手多爾袞笑到最後。
當然政治沒有永遠的贏家,多爾袞戰勝了豪格成了威風凜凜的大清攝政王,甚至孝莊和福臨表面對他畢恭畢敬,讓其行皇帝之實,但是好景不長,長大後福臨對這個皇叔十分不滿,在多爾袞病逝後迅速變臉,公佈其罪狀,剝奪爵位,甚至挖墳掘墓,鞭屍洩恨,多爾袞曾經的榮耀化為雲煙,成了第二個豪格。
-
8 # 靈楓歷史閣
36歲那年,多爾袞處死了39歲的侄兒豪格,還強佔了他的老婆。但他沒想到,2年後,他就被孝莊給收拾了,半生綢繆,全給別人做了嫁衣。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而且是大福晉所生,還差點繼承了皇太極的位置。
然而,他卻被孝莊和多爾袞玩得團團轉,不僅丟了唾手可得的皇位,連老婆最後也被叔叔們瓜分了。
按理說,豪格的勢力很強,並不遜色於多爾袞和孝莊。
雖然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是海蘭珠,但海蘭珠所生的八阿哥,出生沒幾天就夭折了。論孩子輩,皇太極最喜歡的兒子,還是豪格。
一方面,豪格是他的嫡長子,被他寄予厚望;另一方面,豪格驍勇善戰,為滿清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皇太極一登基,就冊封了豪格為和碩肅親王。
此後,豪格跟著父親連年征戰,大敗北韓,攻下山東,招降高唐,拿下錦州,擒獲了洪承疇……
1643年,皇太極土突然離世,沒能留下繼位遺言。
但是,軍功累累的豪格有兩黃旗、兩藍旗、正紅旗的支援,就算掌握兩白旗的多爾袞表示反對,他依然是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人。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樣意氣風發、勢力碾壓多爾袞的豪格,居然在幾年後被多爾袞和孝莊玩得團團轉,最後含恨死在了獄中。
多爾袞和孝莊,是怎麼完成這樣的反轉的呢?
我查閱了史料,發現多爾袞和孝莊的手段,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個步驟:
第一步,齊心協力,擠掉了豪格的皇位。
皇太極剛去世時,豪格確有五旗的勢力,只有兩白旗支援的多爾袞如果與他硬剛,基本沒有勝算。
多爾袞是個聰明人,他採取了緩兵之計。
天命七年時,努爾哈赤頒佈了汗位繼承的方式:
“繼朕而嗣大位者……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取自《明清史料·清太祖太宗朝紀事》)
即,大家舉薦,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上位。
皇太極並沒有改變這個規矩,也沒有留下誰繼位的遺言,因此,整個大臣也按照這個規矩,開始商量汗位的繼承人。
此時,多爾袞是想要摻和一手的。
他是皇太極的親弟弟,是睿親王,手握兩白旗。但這些實力,和豪格硬拼,還是拼不過。
於是,分析利弊後的多爾袞,決定和孝莊聯手,先把豪格擠了下去再說。
支援豪格的勢力中,只有正藍旗是豪格自己的,這毫無疑問是多爾袞無法左右的;但兩黃旗是皇太極留下的,正紅旗是代善的,鑲藍旗是濟爾哈朗的,多爾袞完全可以動手腳。
兩黃旗對皇太極非常忠心,之所以支援豪格、反對多爾袞,是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並且手中已經有勢力。
多爾袞計劃利用兩黃旗的忠心,聯合孝莊一起,將6歲的福臨推了出來。
福臨也是皇太極的兒子,母親還是科爾沁的嫡系,如果是他,兩黃旗也願意支援。因為他們是對皇太極忠心,而不是對豪格忠心。
《清史稿》:“巴牙喇章京圖賴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
至於正紅旗,多爾袞只要稍加遊說,代善就會選擇旁觀。
自從代善被努爾哈赤廢掉儲君之位後,在很多站位的選擇上,他基本上都是旁觀,皇太極繼位時是如此,逼著阿巴亥殉葬的時候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勢力對決就非常微妙了。
兩白旗是多爾袞的死忠勢力,兩藍旗堅定地支援豪格,其餘的願意在中間搖擺。
得到這樣一個局面後,多爾袞帶著孝莊出席了,他表示支援福臨當皇帝,自己退居二線當個輔政臣子。
就在情況繼續僵持的時候,豪格來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當”,直接離開了大殿。
濟爾哈朗是支援豪格的,可豪格卻走了,他一臉恨鐵不成鋼,但還是隻能看著6歲的福臨繼位。
而孝莊給多爾袞的好處是,讓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輔政,享受攝政大權。
這是孝莊和多爾袞的第一次合作,他們成功地把豪格的皇位擠掉了。
第二步,打壓豪格的支持者,拉攏中間派。
6歲的福臨登基,朝政大事盡數歸輔政大臣掌控。
此前,兩黃旗雖然願意支援福臨當皇帝,但畢竟6歲的孩子不親政,實質掌控朝堂的還是豪格和多爾袞兩股勢力。
相比之下,兩黃旗在更多的時候會偏向豪格。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孝莊和多爾袞基本上處於分工合作的狀態。
多爾袞負責在明面上打壓豪格,拉攏豪格的勢力,而孝莊和順治表面上是受多爾袞欺負的可憐母子,但實質上也想剷除豪格的勢力。
於是,順治一登基,多爾袞就想辦法把濟爾哈朗派出去打仗了。
緊接著豪格也開始了在外征戰的日子,滅李自成、張獻忠勢力,剷除大明剩餘勢力……
趁著豪格在外征戰,多爾袞把兩黃旗來了一個重新洗牌。
兩黃旗中原本支援豪格的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因反叛被處置,圖賴、圖格爾、遏必隆被廢黜,索尼、鰲拜等人也多次被大家報復。
等到豪格戰勝歸來的時候,兩黃旗中早就已經沒了幾個豪格的擁護者。
另外,豪格自己正藍旗旗下的臣子也被多爾袞拉攏,跳出來揭發豪格出言不遜,辱罵、詛咒尊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多爾袞)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我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
因為這件事情,依附多爾袞的不少將領都提議直接殺了豪格,但順治不同意,他跑出來用絕食威脅,這才保住了豪格的性命。
最後,豪格淪為庶人,被剝奪了兵權。
不得不說,這是孝莊和多爾袞走的最好的一步棋。
一次打壓,既讓豪格失去了兵力,又沒有下死手,能夠讓豪格繼續為大清征戰。
這樣一來,豪格只會記恨多爾袞,根本不會記恨孝莊和順治母子倆。
第三步,找個藉口幽禁豪格。
豪格身邊的力量一點點被削弱,他也逐漸發現了多爾袞的動作,竟然開始拉攏起多爾袞的弟弟多鐸來。
多爾袞這人,最是護短,誰要是敢動他身邊人,他絕對不忍。
得知豪格要挖他牆角後,多爾袞就開始發作了。
順治五年,豪格得勝歸朝,按規矩是要大加封賞的。但旨意還沒來得及下,多爾袞就動手了。
他先是狀告鄭親王濟爾哈朗,稱他擅自調遣官府給自己修建府邸;並且還漠視親情,在衍禧王、饒餘王、貝子和託等人薨逝時沒去弔唁;故意寵愛有罪之臣,厚此薄彼……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得燕京時,鄭王自盛京發銀千兩,令吞齊啟攝政王,求伕役修其府第,我曾諫止。及鄭王至燕京,遣達爾岱、博博爾岱、莽加脅我雲,我令爾等往啟,竟遺忘此語,何人當用官夫修房,何人不當修房耶?我因見其援比失當。故不行啟聞。”
幾個罪名下來,濟爾哈朗被奪了親王爵位,降為了郡王,勢力大減,再也護不住豪格。
而後,多爾袞又以隱匿罪臣、啟用罪臣行軍打仗為由,準備定豪格死罪。
但由於順治求情,豪格最終被幽禁。
其實,用罪臣打仗,往小了說,不過就是給罪臣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往大了說,就是欺君罔上。
但豪格用罪臣打仗,得勝歸朝,實在算不得大事情。
可多爾袞權勢滔天,基本掌握朝政,他要說豪格有罪,誰敢喊冤?
而孝莊袖手旁觀,也樂見其成。
她非常清楚,只有豪格先倒下,日後,她才能騰出手來清算多爾袞。
豪格被幽禁後,多爾袞馬上就強行娶了他的老婆博爾濟錦氏。豪格的其他幾個老婆,也被叔叔、大臣們瓜分了。
在獄中,豪格非常憤怒,揚言要殺人:
“將我釋放則已,如不釋放,勿謂我係戀諸子也,我將諸子必以石擲殺之。”(取自《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可沒過多久,他深感自己再也沒有希望獲得自由,就選擇了自殺。
就這樣,曾經那個佔盡優勢的豪格,在39歲結束了他的生命。
從豪格整個的人生軌跡來看,順治一朝之前,他佔盡輝煌,是皇太極最喜愛的兒子,軍功累累,還有大半軍隊的支援。
但是倒黴的是,他碰上了孝莊和多爾袞。
一個是野心勃勃,手段狠辣,想要皇帝實權的皇叔;一個是為了兒子,什麼都能犧牲的母親兼政治家。性格軟弱的豪格,根本不是對手。
別人支援他當皇帝,豪格在關鍵時刻還要謙虛打退堂鼓;追隨他的人一個個被多爾袞整治,豪格一點都護不住。
這樣的豪格,生在普通家庭,或許能夠靠著機智過的不錯,一旦生在了帝王之家,他就是炮灰。
如專家劉小萌所說,如果他成了皇帝,還可能帶著滿清走向滅亡:
“面對清朝入關前後詭譎多變的形勢和重重困難,如果國家的重擔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於多爾袞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才使清朝入關勢如破竹,掃平群雄,一統天下。所以,豪格錯失皇位,是他個人的不幸,同時又是清朝的大幸。”
回覆列表
愛新覺羅·豪格,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長子,妥妥的政治犧牲品,沒有任何意外的成為了大清第一冤死鬼。
豪格的死與多爾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多爾袞就是豪格之死的直接締造者。
他二人為叔侄關係,多爾袞為豪格十四叔。別看輩分多爾袞大一輩,實際年齡多爾袞卻要比豪格小三歲。
崇德年間,皇太極本人雖然沒有直接表現想要冊立豪格為太子,但實際上卻給了豪格正藍旗的指揮權。
豪格履歷並不是十分光鮮,他有兩次被降職處分的經歷,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成為眾人擁簇的物件。畢竟出生長子,身份尊貴,雖然有履歷汙點,但本質上還是常勝將軍,而且戰略指揮別具一格,皇太極時常誇讚。
終於有一天,年富力強的皇太極突然駕崩,皇位空缺,群龍無首。
由皇太極直接統領的兩黃旗沒有任何意外的全部支援豪格,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傾向於豪格,“好好先生”禮親王代善甚至提出了皇帝位非豪格莫屬的口號。
俗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豪格一個人坐擁四旗,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但就在絕對數量的槍桿子下,豪格竟然沒有能夠成為皇位繼承者,原因就是那個男人站了出來。
那個男人叫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皇太極十四弟、豪格十四叔。
多爾袞與他的哥哥、弟弟佔據兩白旗,憑藉弱勢的軍事力量愣是把豪格推出了皇位。
不能怪多爾袞太豪橫,只能怪多爾袞太傑出。從十七歲跟著皇太極打第一仗之後,多爾袞就成為了八旗戰神的代名詞。其戰術指揮、英勇程度、戰略運籌完全是頂尖水平。如果說豪格在第一層,那麼多爾袞絕對在頂峰。
除了能力加分,多爾袞也有政治優勢。當時滿清上層一直流傳著皇太極等四大貝勒逼死多爾袞母親阿巴亥的事,原及努爾哈赤想要傳位多爾袞卻沒來得及下詔書,所以皇太極要雪藏訊息,將阿巴亥逼迫殉葬。雖然是流言,但是卻反映出多爾袞的正統色彩,為多爾袞爭奪皇位加了不少政治分。
眼看著八旗內部即將內亂,滿清最高權力機關臨時組建研究辦公室,開始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好好先生”代善常委策劃半個月,終於作出了一個改變滿清命運的決定——立福臨為帝。
除了豪格,皇太極還有多個兒子,福臨序齒第八,還有一個子憑母貴的十一皇子博果兒。福臨之所以能夠得到大家認可,其母親莊妃,也就是孝莊皇后功不可沒。
孝莊的生平事蹟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作為大清國最傑出的女性統治者,她經歷三朝(皇太極、順治、康熙),撫育二帝(順治、康熙)。大清後繼統治者無一例外的都要給孝莊豎起大拇哥,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也一直以孝莊太后為榜樣。
她以謙遜謹慎著稱,卻又不乏老練狡黠。在政治暗流湧動的動盪年代,她能屈能伸,廣結黨羽。對福臨的教育從小就是“帝王模式”,以至於福臨登基成為了無人反對的定局。
多爾袞就是被孝莊深深迷惑並且大加利用的物件。多爾袞作為皇太極之後有力的皇位競爭者,卻在孝莊的運作之中成為福臨的守護神。多爾袞為福臨創造了登上帝位的調節,同時也成為了福臨排除萬難的工具。皇位落定,孝莊文皇后只需要維持多爾袞一人,便可以保護自己的兒子坐穩江山。
滿清最高權力機關做出決議:由皇八子福臨繼位,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出任第一攝政王,多爾袞出任第二攝政王。
最高會議的安排是計劃周密的。濟爾哈朗作為多爾袞的老前輩,而且是豪格的追隨者,從出任第一攝政王即可以穩定豪格勢力,又可以牽制多爾袞,從而達到平衡。這樣的決策讓豪格都沒有話說。
濟爾哈朗顯然是讓豪格失望了,或者是說,最高會議的決策將豪格送上了斷頭臺。多爾袞出任攝政王,實際上將豪格與多爾袞的政治地位差別以國家制度的形勢確定了下來,豪格淪落為了多爾袞的一杆槍。
順治剛剛繼位,大量的豪格舊部紛紛倒戈多爾袞。豪格原部下何洛會揭發豪格的悖逆言論,被多爾袞削職議罪。多爾袞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歃血為盟之後,清軍入關,佔領北京的多爾袞直接下令讓豪格去攻打最難啃的骨頭——四川張獻忠。
這是明擺著的“借刀殺人”,但卻是以皇上的名義頒佈的詔書,如果拒絕就意味著背叛朝廷。豪格只能帶著親信遠赴四川攻打張獻忠。說起來豪格也是一員猛將,愣是用一年多的時間將張獻忠給剿滅了。
咋眼一看,多爾袞的“借刀殺人”似乎失敗了,但事實是這樣嗎?豪格徵四川,親信死傷大半,實力銳減,而且遠離政治中心近兩年之久,他與多爾袞的差距已經不是幾里地了。
這時候,逐漸長大的順治皇帝被多爾袞足足操控了四年之久。為了拉攏政治資本,順治親自為自己的哥哥接風洗塵。這個舉動足以看出順治的少年老成,帝王心思。但是他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犯了多爾袞的忌。接風酒竟然成了送終酒。
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清史稿》
豪格酒宴剛罷不久,多爾袞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議罪下獄。罪名是坐實的,冒功行賞與啟用罪人之弟都是實際發生的事,但是罪不至死。然而多爾袞只需要一個理由將豪格關起來,就能順利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月,也就是豪格大勝而歸一個月後,豪格在獄中離奇死去。這位從關內到關外,為大清建立赫赫戰功的皇太極長子,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於政治鬥爭之中,享年四十歲。
因為勢力被嚴重消耗與分化,兩黃旗豪格舊部能為主子喊冤的也就索尼、鰲拜等星星點點的人物,而這些人也都順利的成為而來順治扳倒多爾袞勢力的武器。這場由皇位之爭引發的恩怨,最終在多爾袞倒臺之後畫上句號。
福臨的皇位巋然不動,豪格多爾袞也都成了歷史塵埃,最後的贏家,還是孝莊文皇后!
【文 / 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