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8
回覆列表
  • 1 # 好話說不完

    題主所說鞠義,本名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東漢末年時的優秀將領,袁紹曾評價他“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橋搴旗拔壘,先登制敵者也。”

    題主稱其為鞠義,以下文中全部稱為鞠義

    鞠義,早年生活於涼州,所以精通羌人的戰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銳。後來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將。

    初平二年時,鞠義與韓馥道不同不相為謀反了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結果反被鞠義擊敗。而四世三公的袁紹素有入主冀州的想法,於是與鞠義結盟,打敗了韓馥。袁紹也成了冀州牧。鞠義也投到了袁紹帳下為其效力。

    初平二年冬天,孫堅被袁術任命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趁機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而公孫越作戰時不幸被流矢射中身亡。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大怒,把弟弟公孫越的死算到袁紹頭上,開始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也被嚇了一跳,為了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兩家已成水火之勢,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公孫瓚以兩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左、右兩翼各自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鞠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掩護鞠義,他親自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鞠義計程車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鞠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鞠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而後方袁紹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謀士田豐拉著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裡,袁紹卻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後鞠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若鞠義不來敵營再認出被圍的是袁紹,估計袁紹在劫難逃。

    到了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害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的手下聚兵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各方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任命的漁陽太守鄒丹交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後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與劉虞之子劉和袁紹大將鞠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公孫瓚接連大敗,只有退還易京固守不出,鞠義等乘勝追擊,包圍易京。

    公孫瓚在易京內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鞠義軍隊糧盡,士卒飢困。鞠義無奈率領餘眾數千人退走。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鞠義。

    後來鞠義因自恃功高,心懷不軌被袁紹所殺。但沒有具體的記載是什麼時候被殺,據我推算應該是在公元196——200年之間被殺的,因為後期的白馬之戰官渡之戰都沒有鞠義的身影,肯定是已經被殺掉了。且個人覺得鞠義沒有死掉袁紹也必為抱抱所滅,先不說鞠義只是一個武將,做不到力挽狂瀾。單觀袁紹此人就註定了官渡之戰覆滅之局,袁紹與曹操對峙官渡時起碼有兩三次機會能夠打敗曹操,但是都被他錯過了。一個鞠義拯救不了敗局,也拯救不了袁紹。

    《三國演義》中鞠義於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記載與趙雲戰不數合,被挑於馬下。

  • 2 # 天晴愛睡覺

    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是因為用謀不當,而不是死了某個武將!

    鞠義是韓馥部將,跟人家鬧掰了投奔了袁紹!打了幾帳立了戰功又覺得袁紹賞賜不夠大氣,又想反袁紹!結果被袁紹找了個藉口殺掉了!實際上是三姓家奴,廢物一個!

    如果鞠義沒有死,袁紹還是會失敗,鞠義可能會投奔曹操吧!畢竟換三個主子才能獲得絕版稱號“三姓家奴”

    當年呂布正是憑此絕版稱號縱橫江湖!

  • 3 # 波雲星

    袁紹的失敗,根子在自己,而不在鞠義身上。

    鞠義有多強,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主公是袁紹。

    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的河間名將張郃,與鞠義不僅在袁紹手下共事,而且他倆再早時也都跟過韓馥。他倆的遭遇可以互相印證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軍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

    但謀士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於瓊的危難不救自解。”

    張郃反駁:“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於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

    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派他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

    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郭圖的計謀失敗後,誣陷張郃失敗後出言不遜,張郃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投降了曹操。敢情是,張郃也怕重蹈覆轍,落得老同事鞠義的下場。

    內耗如此嚴重的袁紹陣營,即使鞠義活到官渡之戰,在張郃身上發生的事情,同樣會大機率地發生在他身上,而且隨之矛盾的積攢,加上鞠義張揚的個性只會讓衝突更加激烈和戲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秦以後的各朝各代,出過什麼大思想家嗎?兩個半聖人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