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軍營中,趙匡胤一覺醒來,有人給他披上黃袍。史書只記載有人,卻沒說此人是誰。此人應該是誰?
8
回覆列表
  • 1 # 好話說不完

    個人覺得就是他自己策劃的,只是叫了些手下將領為他象徵性的披上了皇袍。如果真是手下人乾的他不同意拿手下人早被他斬首示眾了,畢竟是他的手下,還能再他面前翻了天?

    趙匡胤,字元朗,出身軍人世家。一身武藝。後投靠了後漢樞密使郭威,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廣順元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郭威養子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又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顯德元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因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澤州高平對峙,而戰鬥將要展開時,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到了死生存亡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又讓禁軍大將張永德率弓箭手搶佔左邊高地。趙、張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加上柴榮親臨督戰,士氣大振。最終,北漢軍隊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進攻河東城,焚燒城門,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制止他再攻城。回師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柴榮在位時趙匡胤跟隨其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為後周攻佔大片領土,擴大了後周的領土。並且深的柴榮信任。柴榮死時,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看吧,且不說大敵是不是真的南下了,便匆匆派他出兵,而趙匡胤更是神速,接到命令第二天就準備好了大軍並且帶大軍北上了。大軍那起碼幾萬人才叫大軍吧?可是人家一天都不要就準備好了,要知道古代出兵,得調兵遣將,準備糧草,後勤補給等等,但是你說他們那個年代戰爭頻發能快速調集起來也屬正常,那一個為軍大將,資訊都沒有完全掌握就擅自出兵,敵人來沒來都沒查清楚。哪個大將會幹這種事?除非他另有圖謀。

    大軍來到陳橋後,趙匡胤下令在此休息。兵貴神速,可是還有心情在驛管休息,也能看出他根本不想往北方進軍,只是想把大軍帶出都城,對都城形成一個壓迫之勢。畢竟大軍就在城外,城中之人敢不讓位給他?大軍以到位了,但是師出無名呀,又找來弟弟心腹等人上演了“黃袍加身”的戲碼,告訴手下兵士,我已經當皇上了,你們跟著我才有前途。手下兵士嘛跟著誰都是跟,且趙匡胤帶領他能多年,在趙匡胤造反時他們能夠服從也不意外。

    大軍已經來到了都城外面,這時候趙匡胤披著黃袍來到都城內,看著滿朝文武以及小皇帝,說我計程車兵們已經給我穿上了黃袍,我這也是無奈之舉呀,大臣們誰敢反對?反對就是和城外的大軍作對,誰那麼大膽不想活了,都對著趙匡胤磕頭,小皇帝也讓位給他。沒辦法,總比大軍進來讓自己磕頭讓位體面多了吧。

  • 2 # 歷史的書蟲

    黃袍加身的事十有八九是趙匡胤與其屬下自導自演。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分析。一是時代背景。趙匡胤所在的時代是五代十國後期,五代十國就是地方割據,軍閥混戰的時期,黃袍加身的事並非是趙匡胤的首創,只是取前朝而代之的形式有所差別而已。二是後周郭威去世後,第二代皇帝年幼,威望不足,難以駕馭屬下。與之對應的是趙匡胤雄才大略,卻有開國之君的水平。三是趙匡胤麾下人才濟濟,文臣武將眾多,尤其趙普富有謀略,其弟趙光義也頗有水平。屬下從私心的角度考慮,也會讓趙匡胤稱帝,自己則有擁立之功,榮華富貴自然手到擒來。

  • 3 # 伏象朝真

    這個人應該是張令鐸,但是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我們不可得知,只能推測一下,他必定是趙匡胤的親信無疑。

    先說一下陳橋兵變的背景故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聽聞契丹和北漢南下,宰相範質等人不辨訊息真假,匆忙遣趙匡胤統率親軍北上禦敵。

    第二天,趙匡胤便率大軍離開,夜宿距開封東北不遠的陳橋驛。

    當天夜裡,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軍中散佈議論,“當今皇帝年齡太小,才七歲,不能親政,我們為國誓死效力破敵,他都不能體諒我們的功勞,難免會有功不賞。不如我們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北征,這樣我們的功勞就不會被無視了。”將士們群起響應。

    第二天早上,將士們都聚集在趙匡胤的大帳前,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並拜於帳前,擁立他為皇帝。

    就這樣趙匡胤成了皇帝。

    咱們可以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一群人在眼巴巴的等著趙匡胤睡醒,站在前頭的分別是趙光義,趙普以及幾位親軍將領。等趙匡胤出來後,現場將士情緒激昂慷慨,一名將士隨身取出皇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這名將士的身份必定不低,並且是趙匡胤的親信

    因為皇袍!

    “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整件事都是由趙匡胤等一干人自導自演的,皇袍這麼重要的一個道具必定是很久之前就準備好的,不可能由一個普通的將士保管。並且披皇袍這麼重要的一個場面怎麼會由一個普通的將士來做?必定是一個有身份地位的親信將領親手把皇袍給趙匡胤披上的!

    據考證,當時趙匡胤的親軍有“五虎將”,分別是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琪、張光翰五人。

    陳橋兵變的時候石守信和王審琪在開封守備都城,並作為內應。

    所以,陳橋兵變的時候“五虎將”中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三人在場。

    高懷德,為人忠厚倜儻,有勇武之名。陳橋兵變中積極擁護趙匡胤稱帝登基。以擁戴有功,被封為殿前副都點檢,主管侍衛親軍。後來娶趙匡胤的妹妹為妻,加封駙馬都尉。

    張令鐸,被封為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侯,成為侍衛親軍司的次長官,“酬其翊戴之勳也”。後來,趙匡胤為了加強與他的聯絡,“命皇弟、秦王趙廷美娶張令鐸第三女(後封楚國夫人)”,張令鐸繼高懷德之後成為趙匡胤的親家。

    張光翰,翊戴功臣之一,是張令鐸的部屬,在參與陳橋兵變的翊戴功臣中,張光翰與趙匡胤的關係比較疏遠。

    在陳橋兵變中,極有可能有一部分人不支援趙匡胤發動兵變,為了彈壓這些人,也為了防止他們通風報信,素有勇武之名的高懷德必須帶親軍鎮壓。

    再來說說翊戴之功,翊戴就是輔佐擁戴的意思,這個詞基本上只有宋朝才有。結果不言而喻了吧。

    高懷德因為需要彈壓不服者,不可能出現在現場。張光翰與趙匡胤的關係比較疏遠,甚至他可能就是那些不支援兵變的人中的一員。

    那麼只有張令鐸了,只有他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 4 # 言笑晏晏啾

    個人覺得,天時地利人和,不成事更待何時。

    周世宗七年(960年)春,北漢勾結契丹進攻後周。當時周世宗剛剛過世,周恭帝才七歲。朝廷令趙匡胤率軍。後周軍隊走到京城東面的陳橋驛(在今河南開封東北)時,駐紮下來。這時,天上出現了奇怪的景象。軍中有個叫苗訓的人,精通天文,與門人楚昭輔一齊觀察天象,發現紅日之下又有一日,兩日共懸天上,四周黑光隱隱閃爍,經久不退。這夜五更天左右,周軍將士彙集在陳橋驛的驛門邊,聲言要策立點檢作天子。有人出面阻止,但眾人不聽。快到天明,將士們圍住趙匡胤的大帳,讓趙匡胤之弟趙光義進屋告知此事。趙匡胤驚醒,急忙出帳檢視。只見許多將佐手持刀槍圍在帳前,紛紛大喊:“現在朝中無主,我們要太尉作天子。”還不等趙匡胤回答,就有人將一件黃衣披在他身上,眾兵將一起跪下山呼萬歲,並將趙匡胤拉上坐騎;趙匡胤在馬上大聲說:“我的號令,你們能不能服從?”眾將一齊下馬回答:“願聽從指揮!”於是趙匡胤發令:“我本來是太后、恭帝的臣下,你們不得侵犯他們。朝中大臣,原都是我的同事,你們也不得凌辱。朝廷的府庫、百姓的家,你們也不得騷擾侵犯。遵令者有重賞,誰若違犯,格殺勿論。”眾將允諾。本年正月,趙匡胤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隆,國號稱“宋”,趙匡胤即為宋太祖。

  • 5 # 葉公不好龍

    假如黃袍加身不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那給他披黃袍的人肯定具備以下特點:

    一、極其聰明,能猜準趙匡胤想稱帝的心思。

    二、有敢於拿身家性命來賭的膽魄:如果趙匡胤成功,那就是擁立之功,有榮華富貴等著;如果趙匡胤失敗了,那第一個刀下鬼肯定是他。

    這個人賭對了,但按照帝王的心思估計也不會重用這樣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在現代漢語中是否有表程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