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軍咋個說
-
2 # 子風長歌
提出問題為“新時代如何創新傳統格律詩
詞”?應題作個簡略回答。
一、首先何謂詩詞的格律?
格律無非是一種外在形式,是古人經過
長時間摸索而約定設定的一種特殊格式。
具有統一形制,閱讀具有豐富節奏的規定
模式。它不與詩詞意象組合描寫和意境程
度發生直接關聯。只是在其規定形式內使
描寫增加了一定難度。但不是絕對或極其
困難的約束,只要你有一定功力後,格律
基本是不能束縛你創作的。
那麼格律與詩詞意象描寫組合和意境優
劣無直接關聯。何謂去打破或創新呢?有
人說前人的唐詩宋詞已奠定最高豐碑,後
人要超越幾乎不可能。只有從形式上創新
而作所謂的“超越”。(是否能超越也不一
定)那麼這種不是詩詞描寫手法和意境上
的爭優超越,只是形式上的所謂“超越”有
何實際意義呢?難道只是為了一個新形式
而作心理上的自我“超越”?
任何形式的文學,包括古典詩詞,其根
本是在於內容實質的優劣與實用與否,而
不僅僅是形式的問題。就象現代白話文是
全新的文學形式,是自古來最容易,現代
人最拿手可創作的文體形式。你能說現代
最優秀的白話文作者的作品或整個白話文
形式超越了古典詩詞嗎?
所以現代人作古典詩詞,並不是囿於形
式的問題。而是在於你對意象組合描寫,
使意境達到某種程度的問題。格律是死的,
意象組合描寫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
你能否熟練掌握或自有突破創優,別具一
格,這取決於你自身的素養和功力,而不
在於格律。如真要談所謂格律創新,那麼
你所創之新格律形式必要高於古代格律,
否則無從談起。
二、何謂創新?
如只是格律形式上的創新,那麼可以說
沒多大現實性和多大的真實意義。因為格
律無非是平仄、粘對、對仗幾方面的問題,
而不是字數或句式長短問題或其它方面的
問題。那麼僅這幾方面的問題,你還能作
出新花樣,並從形式上高於古人?即你須
在文體描寫的優越性和節奏聲律上優於高
於古代格律,那麼就這麼幾點內容(指平
仄、粘對、對仗)顯然不太現實。
退步講,即使你創出了高於古代形式的
新格律,但意象描寫手法和詩詞意境沒有
獨到創新或更優秀,那麼也是一個漂亮的
空殼而不具實質意義。就象宋詞形式高於
唐詩形式,但如創作的宋詞實質內容不優
秀,只是普通一詞。那麼你何談給人優美
的閱讀享受,而讓人感覺你的宋詞高於優
於唐詩呢?或你創作了一首很拙劣,毫無
可取之處的詩詞。你說你這首詩詞怎能引
人注目?讓人感受到其中文學之美?而讓
人喜歡稱讚你的詩詞,說高於優於妙於那
些優秀的現代文章呢?
所以創新,是要創新你的詩詞創作手法,
運用千變萬化的修辭手法,多姿多彩的意
象組合。豐富詩意,最佳化意境,創出特色,
給人以美的享受才是正道真道。而不是總
想著“別出新裁、另劈捷徑”,整日想著弄
出新花樣“超越”古人,而不是從文采上去
超越古人。否則一切盡是枉然,也沒有可
能性。
三、結語
文學的超越(指詩詞)主在於內容實質,
而不僅在於形式或其它奇異的思路怪論。
光形式高階或感覺奇異,但內容實質低劣,
給人欣賞閱讀沒帶來優美的享受,那就毫
無意義可言,更談不上所謂超越。
當代不是沒有超越或達到古人作品的優
質詩詞。而是有人識否?有人看到過否?
有哪些詩詞達到或超越了古人?是哪些地
方或哪些因素超越了古人?何況詩詞優劣
的標準很難衡定,有多樣多方面的衡量方
法,沒有比較準確統一的標準。
所以與其說整天夢想著超越古人,想另
劈捷徑。還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廣思路、多感悟、多揣摩、靜心智、摒雜
念、多接觸大自然,細心捕捉生活的細節,
豐富自己的情感等等才會有機會或有可能
創出好詩詞超越古人!
(❤看題點進即打字,隨想隨答,沒仔細
推敲,定有不到處或誤漏處)
-
3 # 文史社群
中國經濟與政治強大了,但是,我們的文化沒有跟上,為什麼會這樣說,當今主流的文學,還是傷感、傷痕以及頹廢佔了上峰,那些自信自強的作品很少。中西方文化,主要是競爭關係為主,就算我們想和諧,人家西方社會也不會放下偏見,這就是現實。
從清末到解放前,中國各方面都落後了,以史為鑑,我們已經總結落後的原因,最主要閉關鎖國,先進的科學落後,經濟弱小。中國文化雖然有不足之處,但絕不是國家衰敗的主因,不能把怨氣撒在中國文化上。
繼承傳統文化,吸收別人的長處,改進與發展中國文化,要成為主流。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是連綿不斷的,但是,比如詩詞曲賦,寫的人不少,精品太少。大部分離不開風花雪月,山水琴畫,反映現實以及生活的精品少見!
翻開學生語文課本,雖然有詩詞曲作品,但是內容只有意思解釋,對於格律,一個字都沒有,學生會背以及理解意思就可以。學生學習了絕句和律詩,對平仄以及韻律,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是教材的不足之處。
對於韻律,有平水韻和中華新韻之說,平水韻屬於清朝以前的,對於平仄,他有平水韻表,以韻統字,把常用的字
歸入韻。中華新韻也有韻表,也有以字統韻的痕跡。如果以漢語拼音分平仄,也就簡單多了,這是個人見解。
隨著科技發展,詩詞軟體出現了,他為詩詞作者提供了方便,喜歡寫作詩詞曲的朋友,可以下載這類軟體,為寫詩作詞提供方便。
-
4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只怕創新沒搞好,順便把新詩給逼瘋了。
最好,是在創作新詩時,將古詩詞的意境、手法等等柔和進去,豈不美哉?
-
5 # QING祝來FENG
本人也熱愛格律詩詞寫作,說到創新,真的覺得很難。有兩點認識與大家分享。
1、儘量尋找反映當下生活的各種題材,體現這個時期的特點。
-
6 # 梧桐樹邊羽
新時代如何創新傳統格律詩詞?
“創新”二字,說起來輕飄飄的,做起來殊為不易。
詩詞在內容上,不管你寫什麼,就算把火箭、衛星寫進格律詩,那也不叫創新。多讀讀古詩,就會發現,即便是二千年前的《詩經》,就早已涵蓋了人類大部分生活場景。寫當時代的生活,於詩詞來說,這是必要的,不叫創新。何況我們今天能寫的東西,和古人比起來在物質上多了無數倍,可是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在詩歌真正存在的精神方面,我們能寫的東西太少了。
而格式上創新,並不是你文采天縱,寫出了不一樣的東西來,就算數的。開創容易,難的是蔚然成風。也就是說作為一種創新,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並真實地流行起來,改變了一個時代的風氣,我們才能認作是有意義的創新。
有條件的創新打個很簡單的比方。中國造車元老說過一句話:“車嘛,不就是四個輪子上面裝個沙發。”造出四個輪子的車,就是創新。但是有些改裝車主,在後面橫向加個輪子,停車的時候放下來,側方位進行移動,變成了五個輪子的車,你說這是創新嗎?當然是創新,但是為什麼並沒有被所有車企接受,讓行業發生改變呢?而為車子加裝天窗、加裝空調,這些創新卻被所有廠家學習跟風呢?
因為第五個輪子除了在側方位停車新手中有作用之外,卻增加了機械的不可靠性,關鍵是一個合格的司機並不需要這個東西。取而代之的是科技高速發展之後出現的自動泊車技術,這個現在已經慢慢開始普及了。
這說明即使是很有意思的創新,也需要大眾接受才能成為新的普及。沒有大眾認同的創新其實意義不大,更多地是用來啟用思路。
對於格律詩來說,也是如此。在盛唐以後,格律詩的平仄關係、押韻、對仗、句式、體式都已經完全確定,就好像車企產品的轎車、越野車、貨車、客車這些形式已經大致確定併成熟,後人能做的只是在細節上的小修改。比如說外形、內飾這些讓人更加愉快的修飾。格律詩在宋朝走向形式僵化的時期,也有不少詩人為了改變這個情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比如孤雁出群格,轆轤韻,包括杜甫做出的拗體詩在黃庭堅手上的傳承,在初唐是因為格律的不規範而出現的各種詩病,在宋朝很多詩人是有意識地去開發格律規則之外的變體,其目的也是為了創新,讓傳統格律詩詞更加符合時代。
杜甫、黃庭堅的拗體實際上可以說是失敗的,並沒有走出來。大部分文人還是恪守格律規則。這個就好像為車子裝上的第五個輪子,可能有點意思,但是普通司機並不需要,沒有實際存在的意義。
“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則被文人們所認同,就好像我們為車子裝上了空調,在一定意義上舒緩了平仄格律對詩詞的禁錮,讓人更加舒服、自由地開車,所以,這些格式上的創新得以流傳了下來。而“轆轤韻”則類似於某些多餘的車飾,雖然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最終還是被拋棄,就好像花裡胡哨的車內小裝飾,有些人喜愛,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歡,自然就不會成為車子的標配——你愛鼓搗,就自己鼓搗去吧。
舉這個例子,無非就是說明格律詩經過千年到了今天,類似於汽車誕生百年,它總的規則就是汽車的四個輪子加個發動機,再加個沙發——格律規則是不能改變創新的——我們要做出創新,就好像為車子加上空調、加上智慧電腦,總的來說只能在四個輪子的鐵盒子中讓自己過得更舒適。
守規則和創新是對立兩面格律詩要創新,首要的是守住平仄格律的基本規則。記住,寫近體格律詩,基本規則不能打破。
有很多朋友就會說:“意境為先,為什麼要被格律所困?”你說的沒錯,你要表達的感情當然是第一位的。但是你明明坐的是飛機,為什麼一定要說我開的是四個輪子的車?你明明一個輪子都沒有,為什麼要嘲笑開著四個輪子的車?
不守格律,不叫作創新——因為你寫的根本就不是格律詩,何來格律的創新?
我們把眼光放高一點看,民國到現在的白話詩就是一次對中國詩詞的大創新。注意,這是中國詩詞的創新,是對格律詩的背叛。於整個詩詞來說是創新——但是和格律詩沒有關係——只是把格律詩當做反面教材來映襯,甚至為此專門命名為“現代詩”,以表示和古代詩詞規則的決裂。
廢棄格律、廢棄規則、注重感情表達渲染,歪打正著地煥發出白話文的強大表現力——這就是中國詩詞史上最大的一次創新——是踩著格律詩上位的。這是詩詞的創新,並非格律詩的創新。
當時的聞一多的新格律派,則可以看做是格律詩和現代詩之中的妥協,實際上也就是格律詩的創新。不過這種處於牆頭草地位的風格,既不被老派所愛,也不被新詩派所接納,最終影響平平——實際上這可能是近千年來格律詩改變創新的最大機會。
由於現代詩的步子邁得太大,省掉了這個過渡環節,格律詩又重回老路,到今天已經成為故紙堆裡的知識和美文,沒有人有動力、也沒有人再有這個學識提起對格律詩的創新變革。
格律詩就像書法一樣,成為小眾的精神文明藝術創作,已經沒有催生變革創新的土壤了。
拋開那些屬於四個輪子的基本規則,跟隨著時代變化,可以稍作妥協的,就只有韻腳了。
因為發聲是一直在改變的,普通話成為中華大地上統一性的官話是既成事實,而且也符合地球村的現代溝通交流趨勢。古詩大部分是以平水韻來創作的,這個在唐宋是時代使然,而在元明清則是守舊使然,同時因為語音的變化並沒有大到完全不能辯識的緣故——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普通話不論怎麼普及,也不妨礙我們去欣賞古詩——只不過會造成部分讀音不準,產生古詩不押韻的疑惑(這種疑惑,只要瞭解詩的三個基本特徵,就不會產生)。
也就是說,格律詩發展到今天,其實最大的矛盾就是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的使用問題。守舊派認為既然寫古詩(格律詩),那就得用古韻,而新格律派認為只要發音押韻,何必一定要使用平水韻?
其實都可以的。這並不是吃飯還是吃屎的問題,這只是吃飯的時候用手還是用刀叉還是用筷子的問題。
詩是韻文。押韻就行,不管什麼韻,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詩。而稱之為格律詩,更重要的是高低起伏,字數多少,平仄相替、相對、相粘、詩句對仗這些規則,至於在哪種韻腳下來遵守這些規則,從來沒有定論。
唐音宋調都相似,而且有大量的作品,是因為當時的口音沒有發生變化。元明清之間,官話口音因為北方勢力南侵,發音越來越接近如今的白話,這才出現了“十三轍”之類的韻腳,即後來新韻的前身,也是今天中華新韻、通韻的前身。元明清的文人也並非就死守平水韻創作,同樣有大量的時韻創作,或者方言韻創作,只不過被歸入古風罷了。如袁枚的《所見》就是典型的方言韻: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為什麼舊韻一直在新語言中沿用大部分人沿用平水韻創作,第一是官府不管。
要是政府下個文強推新韻,哪裡會有什麼爭論?因為詩詞的地位下降,不再在政治中扮演諷喻角色,成為個人感情的抒發,你押什麼韻,官家才不管你。至於強推的威力,看普通話就知道了。假設今天高考要考格律詩,我們都可以想象得出神州遍地起詩聲的景象。如今開始重視古詩詞,也只是上幾個綜藝節目做一些似是而非地引導,讓大家多背背古詩,至於如何寫,還是避之不談,要用什麼韻,誰管你呢?
爭論的人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少斤兩,不知道詩詞在當代文化中還有多少斤兩。
第二就是唐詩宋詞太偉大,後世的各種嘗試都無法超越,所以在格律上的小小突破都是淺嘗輒止,無法改變大多數人傳承下來的思維,也就無法真正引導格律上的創新,甚至連韻部的創新都做不到。
第三就是平水韻和平仄格律一樣,對於古人來說都是基本知識,類似於咱們今天的兒歌。他們對耳熟能詳的韻部和規則,根本就沒有想過改變這件事。到了近代中國,西方文化入侵,打碎了這些規則,就好像我們跳過資本主義進入共產主義一樣,咱們的詩歌也跳過了新格律派,直接進入了現代詩,完全忽視了規則和韻腳。
文化的斷代,才真正引發了新舊韻之爭。
各回各家即使我們想在新時代為格律詩用上新的韻腳——這是格律詩創新的唯一可變通的地方(其他地方創新就不叫格律詩了)——前人也早就做過這個事情了,而且還成為格律詩壇幾十年來爭論不休的一個老問題。
爭論到現在,沒有誰能說服誰,無非就是愛用平水韻的繼續用平水韻,顯得高古但受眾不廣,不過佔據了高位。愛用新韻的繼續用新韻,大家都能讀懂,不過不受各類格律詩比賽和詩協待見——但是詩協也是彈性十足的,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去判斷現代詩人。
詩言志、詞調情。我們記住這一點,詩詞是為了抒發我們的感情,使用有節奏感的韻文,來最大程度地打動讀者,讓大家一起嗨起來。至於使用什麼韻,看你的讀者圈子,你的讀者都是用平水韻的,就用平水韻,你的讀者都是講普通話,就用新韻。
這就是格律詩這個風中殘燭在新時代唯一能夠創新的一丁點兒自由。
諸位就不要再互相攻訐,以求一統詩壇了吧。
-
7 # 淺藝閒人
先繼承和發揚,創新需綜合實力
傳統格律詩詞是中國古代文人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是把中國文字、音樂和美學運用到極致的產物。先談如何繼承和發揚,接近或達到古人的水平才能創新。創新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推崇營造,需要全方位的綜合水平。新時代確實有新的時代特徵,傳統格律詩詞有必要進行革新。
現儲存下來的古代詩詞的格律規則無需創新
寫詩填詞並不難,若以字數來論,五絕不就區區二十個字,七律也就五十六個字。一千六百多個詞牌,短詞十六字令,普遍不超過百字,最長的詞牌《鶯啼序》,又名豐樂樓,也不過二百四十字。對各位才子佳人來說,寫首長詩長詞,洋洋灑灑,也不在話下。
可怎麼才能分出好醜,比出高下來呢?古代的中國文學造詣已經登峰造極,古代才人已經玩得如有神助,出神入化。歸結起來,那就是惜墨如金、一字千金。並且還必需如美妙的曲子,一首動聽的歌,那才能給予人極致享受。誠然也講究佳句不必在乎格律規則,大家不要因為這句話就認為可以隨意創新,佳句是指那些足以讓人忘記和完全壓過美妙韻律的句子。
新時代詩詞應該做一些改革
前面提到新時代文學當然有新時代的特徵和需求,文學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當然要有時代的特徵,合乎時代的需求。
首要是為詩詞譜曲。古代文學偉人大多詩詞歌賦、書畫琴棋,博學多才,樣樣精通。所以流傳下來的經典,雖然曲譜已經失傳,但仍然讓讀者內心感觸到那強烈的跳動的音符。為了讓詩詞更加廣為傳播,更好地讓人民學習和接受,譜上一首美妙動聽的曲子,確實能為詩詞領域做出很大的貢獻。詩詞需要音樂,音樂也需要詩詞,二者可以協同發展。許多人都在這方面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由梁志宏作曲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其次是需重視推廣使用新韻。平水韻、詞林正韻等是詩詞的精華,這是不容置疑。但是今天的語言環境已經大不相同,國家從1955年開始推廣使用普通話,至今已經有六十五年。生活環境、交流氛圍、文字使用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舊韻只存在於舊書中,或者有識之士將其編為電子文件、電子軟體,用舊韻寫詩詞無可厚非,當然很好。但它已沒有根植於人民的土壤,並且詩詞的精髓在於文字的運用,而不是要回到盛唐的語言環境。從詩詞的發展、傳播以及吸引力的角度來說,應鼓勵和重視推廣使用符合新時代特徵的新韻。
不是不能創新,而是極其想並鼓勵創新。創新就先應該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勇於探索和嘗試,這是必須鼓勵和支援的。
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大家詩詞歌賦、音樂水準、美學修養都接近抑或超越古人的時候,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就能隨心所欲地創造和創新了。誠然也可以寫一首好詩詞,體裁自創,譜一首好曲子,利用現在網路時代的力量,形成洛陽紙貴、爭相傳唱、依律創作的氛圍,也就形成了創新。但無論怎麼創新,都必須迴歸詩詞的本源,讓讀者產生共鳴,帶來美的享受,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
8 # 月殘小築
傳統詩詞原本就是一種帶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妄議去格律化者,已然脫離繼承和發揚之正軌;未入其門而先談創新者,實為懼格律而畏四聲。現羅列傳統詩詞大體之文法,供諸君品鑑:
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度雅溫厚。寫意要閒雅,美麗清細,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工商迭奏,意韻鏗鏘,真麟遊靈沼,鳳鳴朝陽也。
諷諫之詩,要感事陳詞,忠厚懇惻。諷諭甚切,而有失情性之正,觸物感傷,而無怨懟之詞。雖美實刺,此方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諷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於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託物件陳喻,以通其意。
登臨之詩,不過感今懷古,寫景嘆時,思國懷鄉,瀟灑遊適,或譏刺歸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間宜寫四面所見山川之景,庶幾移不動。第一聯指所題之處,宜敘說起。第二聯合用景物實說。第三聯合說人事,或感嘆古今,或議論,卻不可硬事。或前聯先說事感嘆,則此聯寫景亦可,但不可兩聯相同。第四聯題生意發感嘆,繳前二句,或說何時再來。
徵行之詩要發出悽愴之意,哀而不傷,怨而不亂。要發興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時感事,觸事寓情方可。若傷亡悼屈,一切哀怨,吾無取焉。
贈別之詩,當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懷之厚。然亦有數等,如別徵戌,則寫死別,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遠遊,則寫不忍別,而勉之及時早回;送人仕宦,則寫嘉別,而勉之憂國恤民,或訴己窮居而望其薦助。凡送人多託以酒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第一聯敘題意起,第二聯合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咐或希望。於中二聯,或何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檔末聯要有規警,意味淵永為佳。
詠物之詩,要託物以伸意。要二句詠狀寫生,忌極雕巧。第一聯須合直說題目,明白物之出處方是。第二聯合詠物之體。第三聯合說物之用,或說意,或議論,說人事,或用事同,或將外物體證。第四聯就是題外生意,或亦本意結之。
讚美之詩,多以慶喜頌禱期望為意,貴乎典雅渾厚,用事宜的當親切。第一聯要平直,或隨事命意敘起。第二聯或相承,或用事,必須實說本題之事。第三聯轉說要變化,或前聯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證,蓋有事料則詩不空疏。結句多期望之意,大抵頌德貴乎實,若裹之大過,則近乎諛,讚美不及,則不合人情,而有淺陋之失矣。
賡和之詩,當觀原詩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則更新奇。要選一兩句雄健壯麗之語,方能壓倒元白。若又隨元詩腳下走,則無光彩,不足觀。其結句當歸著其人方得體。有亦中聯歸著者亦可。
哭挽之詩,要情真事實。與其人情義深厚則哭之,無什情分則挽之而矣。當隨人行實作,要切題,使人開口讀之,便見是哭某人方好。中間要隱然有傷感之意。
綜上所述,無論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沒有必要試圖透過改變一種詩體的內涵,來迎合時尚,這完全是一種媚俗的表現。傳統詩詞的價值從來就不是以受眾多少來衡量的,至少,傳統詩詞的高度永遠不是各種流行體所能企及的。
-
9 # 鄭遠松
把象棋的遊戲規則創新,那你更利害!
別什麼都打著創新的旗號,你可以開發另一套玩藝,但,不要叫象棋!
-
10 # 黃銅騎士
傳統格律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有著永恆的魅力。
在新時代,我們既要研讀古人留下的經典格律詩詞作品,也要按照其格律、平仄等規範創作新的格律詩詞作品,這就是所謂的“古為今用”。
其實,在格律詩詞中,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格律詩詞也被稱為是:“帶著鐐銬的舞蹈”,它繁瑣的規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發揮和創新改革,但是時代在發展,創新是必不可少的。至於格律詩詞該如何創新呢?下面就來聊一聊我的看法。
一、新韻的使用和推廣可以說是格律詩詞中最大的創新古人寫格律詩詞,用的是古代漢語,押韻押的也是舊韻,一般來說,寫律詩是按《平水韻》,填詞用的是《詞林正韻》。
由於舊韻的讀音與現代漢語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所以對現代人創作格律詩詞有一定的難度。
而新韻就是現代漢語的讀音,使用新韻創作的格律詩詞,韻腳更寬泛,創作難度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新舊韻誰優誰劣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但是現在已經產生了生多用新韻創作的格律詩詞作品,其中也不乏精品之作。可以說,新韻在格律詩詞中的運用就是最大的創新了。
我個人對新舊韻之爭,持著“和稀泥”的態度,兩種韻我都寫過,哪個用著得勁就用哪個,只是要注意一點,在同一首詩詞中,新舊韻不能混用。
二、用格律詩詞描寫新生事物也是一大創新詩人是多愁善感的,古代詩人和現代詩人在愛恨情仇這方面,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畢竟時代不同了,如今的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例如網際網路、手機、飛機、航空母艦、原子彈等等,都是古代所沒有的,古代的格律詩詞中也不可能描繪到這些東西。而現代詩人用格律詩詞這種古老的方式來描寫新生事物,無疑就是一大創新。
例如,當年北京舉辦奧運會,中國發射神舟飛船,“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等,都有人寫過此類題材的格律詩詞作品。
三、故意打破格律規範不是創新現在有些人寫的“格律詩詞”,根本不能叫格律詩詞,所以我打上了引號。甚至這樣的作品還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大牌詩詞刊物,其作者也知道他們的作品不符合格律,還美其名曰是:“創新”、“存在既是合理”。這麼說來,開車違章、酒駕也能把車開走,那可是違法的啊!
還有一些大牌詩人,偶爾在詩中會有出格之作,或者是有個別的字出律了,但是畢竟那不是主流,不值得效仿。我們在學習中也要看主流,看大方向,學習人家的優點,不宜吹毛求疵,更不能拿別人的缺點當自己犯錯的理由。
總結現代人創作格律詩詞,可以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技術,新韻和舊韻都可以使用,在不破壞規矩的前提下,是可以進行一定創新的,但是不能肆意妄為,最基本的平仄、格律的要求還是要遵守的。
-
11 # 0西風瘦馬0
詩詞就是詩詞,是好詩詞致使的平仄格律出現。不是先有的平仄格律規定然後有的好詩詞。
好好寫詩詞,別管其他。好詩詞是平仄韻律的制定者,沒有當今的好詩詞,仿古也是無道。未來人會看不起這個時代的詩詞。都是仿品,假冒偽劣詩詞的時代!
好詩詞好在詩詞作者精神思想的展現。不是好在平仄韻律的符合規定。
有研究平仄韻律的時間精力,不如研究精神思想如何上進。
很多詩詞一看就空洞!不然,就是為了寫詩詞而借!借道、借佛、借理!
不是你的肉貼不了你身上!貼上了別人也看得出來。說實話,我也借!
格律詩詞是歷史詩詞的“絢麗花朵”!不能超越古人,所以,孔子、老子等等聖賢之言今人仍不解。詩詞方面也不能超越?
必須超越,無論是詩詞還是道!看看科技到什麼程度了!科技是陽,詩詞是陰,陰陽調和是必須的!科技能進步詩詞一樣能進步,那是人的進步!
小學文憑的我已經很努力啦!高學歷的大仙們,看你們啦!
有正經事的人別太研究詩詞,詩詞確實沒什麼大用!
回覆列表
這等於問如何創新京劇,皮影,跳皮筋一樣。沒啥子意義。格律詩既然已窮途末路,就讓它自生自滅唄。自設框框,畫地為牢的形式體,有啥好創新的?就象中國象棋,限死了,有啥創新的?這種末路的遊戲,愛玩就去玩,要踢就踢遠。如果一定要創新,就刪繁就簡,不論什麼平仄,不講什麼五字七字四句八句,只要朗朗上口,傳情達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