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ljbf劉金榜

    論道凌雲閣:我劉金榜的回答是雙龍壽字銅幣是真幣。因為雙龍壽字幣是為了慶祝慈禧皇太后六十壽辰而鑄,真的銀幣存世量在十枚以內。至於樓主這枚銅幣,根據其傳世包漿,顯而易見是枚當時鑄造的銅幣無疑,為什麼稀珍罕,可能當時只鑄造了少有數量的樣幣,並沒有大量鑄造和流通。這枚銅幣市場流通價值在萬元人民幣以上,如上大拍賣會由暗廂操作成交在五十至百萬元人民幣,甚至數百萬元人民幣,也是這枚稀珍罕銅幣的本身價值的體現!這是本尊劉金榜的見解,歡迎大家討論,謝謝老鐵粉絲們對劉金榜的關注!公元2020年庚子陰曆四月十九寅時,凌雲閣主人劉金榜,道號劉圓周靈一子,書於樂善堂。

  • 2 # 沙海古藏

    首先,雙龍壽字幣為銀元,所以以上銅幣為臆造仿品!

    雙龍壽字幣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光緒元寶一枚,此幣鑄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初,為紀念慈禧七十壽辰而鑄(一說是光緒二十年鑄)。張炯伯在《廣東省造銀幣》一文中寫道:“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以推,成為紀念幣之一種,專鑄以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也。”

    “廣東雙龍壽字幣一兩、七錢二分、七錢二”銀幣的鑄造,史料中沒有確切記載,泉家們歷來對於其具體鑄造情況有不同的解讀,至今沒有定論。民國時期的張炯伯等學者認為:這種銀幣系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紀念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鑄造的。張炯伯在其《廣東省造壹兩銀幣》一文中稱:“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以推,成為紀念幣之一種,專鑄以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也。

    也有學者根據清末王述生所著《述庵秘錄》的記載,認為系光緒二十年(1894年)廣東巡撫剛毅為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鑄造的祝壽幣!據《述庵秘錄》摘錄:滿人生性好財,其故由饋贈宮閫親貴。包衣人嚴主僕之誼,主家貧困,包衣雖官宰輔,主至其家,則尊事若父母,有欲取輒攜去,弗能較也。故滿人應官多貪鄙,靡足言者。剛毅由清文翻譯,歷官部郎巡撫。不識漢文,好瑣屑,自謂精能。巡撫廣東,以甲午入都祝嘏(慈禧六旬壽),希大用。時內地通用銀,廣東獨制銀幣。剛謂總辦某道曰:“為我制銀幣三萬(注:三種版別各三萬枚還是三種版別共三萬枚?不詳),攜入都。”某曰:“諾。”製成齎往,剛默然。至都,因內侍獻慈禧,且言剛毅知萬壽賞號繁,特鑄幣以表敬意。慈禧故喜,譽幣新色可喜,遂飭收。剛尋入軍機,某道亦不敢索償。。。。

    張執群先生收藏的《銀圓造幣鋼模大全》》書中就收錄有"廣東省造壽字銀幣,鋼模數套。書中收錄有“廣東省造壽字銀幣”鋼模數套,分為七錢二分和一兩共兩種,其中就有《雙龍壽字型檔平重壹兩(陰翼紋-陽翼紋)和庫平七錢二分》鋼模。這也印證了“王述生”所著(述庵秘錄 )屬實。 綜上所述,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雙龍壽字”紋銀幣分三種版別,面值有兩種。因此幣是為祝賀“慈禧太后六十壽辰(1894年)而鑄,故鑄額稀少,留存至今的非常珍罕,這證明了廣東曾同時鑄造這兩種面值的銀幣。

    雙龍壽字幣的具體鑄造情況,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迷,,為出譜幣、錢譜沒有記載就不等於沒有!無論歷史事實如何,"廣東雙龍壽字銀幣"在中國近代官鑄機制銀幣中的獨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珍罕性和極高的收藏價值是泉界所一致公認的。

    雙龍壽字銀元,本身鑄造量極少,加上毀損流失,存世量極少!現在有記錄存世真品,不超過三枚!因為極其珍稀,市場上流通著大量仿品,大家注意謹慎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 3 # 依花依茶

    簡單到一眼就能看出問題,複雜到世界銀幣界公認的未解之謎。

    那我們首先判斷你的這枚銅幣,下方有庫平七錢二,庫平是什麼意思呢?

    庫平:清政府收徵租稅,出納銀兩所用衡量標準,訂立於康熙年間,1908年清廷度支部擬訂統一度量制度,規定以庫平為權衡標準。庫平兩為37.301克。那麼庫平七錢二就是26.85672克。

    那麼一個銀兩的衡量單位用在銅幣上,顯然是不對的。

    對已知錢幣界大家對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雙龍壽字幣的研究判斷是銀幣,並非銅質的。

    所以,題主的這枚錢幣無疑是臆造品。

    為什麼說雙龍壽字幣是世界銀幣界的未解之謎呢?

    廣東省造壽字銀幣乃中國銀幣大珍之一,由於未見史籍記載,來龍去脈眾說紛紜並不明確。

    有的說是為慶祝慈禧太后70年大壽所鑄造的,有的說是60大壽所造,用於饋贈賀壽的王公大臣,鑄造了3萬餘枚,分三種版本,第一種,庫平一兩,第二種,庫平七錢二分,第三種,因為庫平七錢二分,有個“分”字,不吉利,改為庫平七錢二。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是60大壽還是70大壽所鑄造的,版本是不是有三種,既然是慈禧太后賀壽錢,那麼現在瞭解一下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華光普所編著《中國銀幣目錄》中提到清朝人士王伍生留下了一個寶貴的記錄,記錄寫到:康義總督下令為慈禧太后60大壽慶典制造錢幣三萬枚,預計將錢幣作為贈禮運送至北京,但結果並未運送,三萬枚錢幣幾乎全部被融化,僅留下少量十餘枚作為樣品封存。

    我認為應該是慈禧太后60大壽所鑄造,慈禧的 60 歲生日,是 1894 年陰曆甲午年十月初十。為了舉辦隆重的慶典,一年前就已著手籌備。清政府打算撥出3千萬兩銀子的專款,為慈禧太后舉辦盛大的慶壽典禮;北京城裡的大小官員像發了瘋似的,想盡法子去撈錢,以便給慈禧太后送上一份厚禮,博取這位女皇的歡心,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處處刻意模仿乾隆。乾隆晚年營建了寧壽宮,以備將皇位傳給兒子嘉慶之後,做太上皇時養老居住。慈禧也於 1889 年 55 歲時,宣佈撤簾歸政給已經大婚親政的光緒皇帝之後,搬入寧壽宮居住。乾隆過生日時,要去圓明園慶賀,並在沿途大擺排場,慈禧也計劃去頤和園風光一回。 慈禧的具體計劃是,到了 60 歲生日那天,早上先在皇宮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然後大排鑾駕,浩浩蕩蕩,出皇宮西華門,走北長街,折向西安門大街,經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經新街口,出西直門,直奔頤和園。然後在頤和園內聽大戲,開大宴。為此,慈禧命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擔任慶典總辦,按照當年乾隆的氣派,除將皇宮、頤和園妥為籌辦外,還要在西華門至頤和園的幾十裡大道旁,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臺、彩殿、牌樓,組織僧道唸經,戲班演戲,夾道歡迎,供她途中觀覽,這就是慶壽 “ 點景 ” 工程。西四路口的兩座轉角樓,就是在這次 “ 點景 ” 工程中營建的。建此樓作用,一是可以遮掩後面不夠美觀的民居,二是增添喜慶氣氛,三是可以在樓上制高點設定警戒。 不料,正當慶典籌備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1894 年 7 月,日本艦隊在黃海挑起甲午戰爭。 8 月 1 日,中日互下宣戰書。眾所周知,慈禧的頤和園,是挪用了海軍經費建成的,所以後來有人作詩諷刺說,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倒是頤和園的石頭船永不會沉。 戰爭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沒有心情,也沒有臉面再大事鋪張的慈禧,不得不在 9 月 25 日下旨,取消在頤和園的慶典及沿途的 “ 點景 ” 工程。史載, 1894 年 11 月 7 日 ( 即陰曆十月初十 ) ,慈禧的 60 歲生日,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度過的。

    所以兩廣總督,也是想討好慈禧,命令鑄造賀壽幣,進呈慈禧,但是甲午慘敗,迫於壓力才沒有運進北京,全部融化,只留少許樣幣。

    至於版別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就有一種,那就是庫平一兩,賀壽幣為紀念幣,張炯伯在《廣東省造銀幣》一文中也進一步證實了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

    既然是大異常制,就不會出現普通行用錢的計量,至於為什麼會有七錢二分的真幣,可能是因為留下的幾枚一兩幣,形制其設計之精美,鑄制之精湛,文化底蘊制之深厚。得到人們的喜愛,後期追求利益,私鑄和補鑄一些。

    以上純屬個人拙見,有不正之處,望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按順序還是前因後果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