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塔正和
-
2 # 如有雜談
孟子被稱為亞聖。此處所說的兩個半聖人,指的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這裡聖人的標準有三,即立言、立德、立功,所謂三不朽也。達此三者,可稱聖人。
-
3 # 晉大夫
兩個半聖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半個曾國藩,應該是梁啟超先生最早提出的說法,我個人對把曾國藩稱為半個聖人持保留的意見。
首先說被華人稱為聖人的人,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立德”,“立功”,“立言”。只有在這三個方面的成就都達到“不朽”,才能沾得上稱“聖”的邊。
如此看來,孟子談不上“立功”,曾國藩談不上“立言”,如果孟子不能夠做半個聖人,曾國藩也當如此。
所以我個人認為,僅僅在曾國藩去世不過十數年後,梁啟超提出的這個說法,是有其侷限性的,多多少少沒能跳出他所處的時代環境。
再說說孟子。孟子提出的“心性說”,所謂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四心”,是為了接著孔子什麼是“仁”的問題,解釋如何為“仁”的,和“心學”尚有不小的距離。
王陽明心學認為“心即理”,“人心至靈﹐此理至明”,求諸於內,才能體悟出人生的真理,而人生的目的,正在於“窮此理,明此心”。所以,心學發端於孟子,更發端於理學。
言歸正傳。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作為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事業上皆大有成就的“聖人”,孔子與王陽明自然是不遑多讓,如果再要列舉“半聖”,恐怕也不獨獨只能找出一個曾國藩吧?
孔子在活著的時候,從來沒說自己是聖人,孟子活著的時候更沒有說自己是聖人。
孔子和孟子不認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尤其孔子,孔子一直都說自己是默而識之,敏而好學而已。
後期,一些文人為了整理這些學說分門別類,所以把孔子孟子這些有自己思想的人都定義為了聖人。
其實這都無所謂,如果你認為自己足夠牛逼認為他們不足以是聖人,那你可以把自己當成聖人,也沒人強迫你,認可大家的想法。
學問學問邊學邊問,自己知道就行了,沒有必要在這些細枝末節上爭論。
真正的大學問家有幾個在這裡提一些無聊的問題呢,可能他們連看都懶得看我們這些人興致勃勃的,站在制高點以上帝的視角提著一些問題,高興的回答的一些問題,都以為我們自己牛逼的不得了,實際上多年以後我們這些提問題的人,好回答問題的人弄不好就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