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杳杳無歸期

    匈奴不像華夏那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蘇武能活下來甚至被扣留長達19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血脈,他是匈奴人眼中的貴種!

    蘇武的父親是蘇建,曾經是大將軍衛青手下的校尉!而衛青是誰?那可是打的匈奴潰不成軍的戰神!他手下的校尉的後裔自然也是貴種,也正是因此他才活了下來,而不是被一刀砍了,甚至於牧羊也是匈奴人眼中侮辱貴種的方式。

  • 2 # 使用者1593643975983XX

    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匈奴內亂,被扣押起來,新君上位,想誘使蘇武投降,蘇武寧死不從,受盡各種侮辱,始終如一,鐵骨錚錚,民族氣節第一位,武帝時,漢朝強大,匈奴不得已,放蘇武回來,歷盡艱辛萬苦,終於回到中原,受到武帝重用,從此名揚天下。

  • 3 # 太史春秋

    蘇武被扣押的原因是:出使匈奴時匈奴高層內部發生內亂,兩國交惡,被扣留當人質。

    蘇武,字子卿,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蘇武的父親是漢朝官員,憑著這層關係,蘇武擔任過漢武帝的侍從。

    西漢時的社會局勢及蘇武被扣押過程

    西漢時期,中原王朝與西北的少數小朝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時好時壞,漢武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使得匈奴和漢朝廷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在很長一段時期,漢廷與匈奴在外交上經常互派使者往來,為了各自的利益也經常進行談判。當然也免不了有“談崩”的時候。

    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一行人完成外交任務準備返回中原時,不巧正趕上匈奴上層內部發生內亂,蘇武一行由於身份敏感,被匈奴扣押。

    發配北海,放牧19年

    匈奴扣押蘇武後,各種威逼利誘,希望蘇武投降。由於蘇武的堅貞不屈,堅決不投降,因此,被匈奴發配到北海(貝加爾湖)放羊。當時只給了他一群小公羊,說什麼時候他養的羊產奶了就放他回去。

    蘇武在寒冷的北海地區,生活非常的艱辛困頓。依靠挖鼠洞找草籽和野果充飢,和羊群依偎取暖,過著非人的生活。

    蘇武被扣押後,漢廷也曾派人出面干涉,希望匈奴返還蘇武,可是後來,漢武帝又對匈奴發動了戰爭。

    非常遺憾的是漢廷戰敗了,將領李陵(李廣的孫子)為了儲存實力,假意投降,但他的行為惹怒了漢武帝,全家被漢武帝誅殺,傷心過度的李陵便真的投降了匈奴。《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被處以宮刑便是因為替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受到牽連。

    投降後的李陵也曾奉匈奴的命令去勸降蘇武,兩人在北海的苦寒之地,飲酒擊節而歌,蘇武面向著南方痛哭嘔血,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和愛國之心。

    志士迴歸

    漢昭帝繼位後,對外採取了比較緩和的政策,和匈奴議和。漢昭帝也沒有忘記蘇武,因此派人向匈奴要人,當時的匈奴首領謊稱蘇武已經死了。

    後來,漢朝的使臣與當年隨同蘇武出使匈奴的常惠取得了聯絡,得知蘇武並沒有死,而是在北海放羊。

    於是,漢朝使臣便謊稱漢昭帝在上林苑射到一隻南歸的大雁,大雁的腳上綁著一封信,信上說蘇武在北海放羊。匈奴聽完這話之後才極不情願地將蘇武及隨從一行九人交還給了漢廷。

    當年蘇武出使匈奴時正值壯年,被扣押19年之後,已經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者了。

    蘇武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漢廷使者,為何匈奴扣押後一直不肯歸還呢?

    原因應該在於:蘇武被髮配所在的地方——北海,當時是匈奴與丁令交界的地方。19年的流放時間,蘇武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地理地貌必然非常瞭解,一旦戰爭再次暴發,蘇武掌握的這些情況將對匈奴極為不利。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蘇武迴歸漢廷後,與一同回來的常惠等人成為了漢朝對匈奴作戰的指揮參謀,甚至參與制定了針對匈奴的作戰方針和計劃,漢廷趁匈奴內亂時,聯合烏孫一舉擊垮了匈奴,致使匈奴從此以後再也無力與漢廷對抗。

  • 4 # 舊時茅店溪橋見

    直接原因是蘇武沒辦法讓公羊產仔。間接原因是蘇武出使匈奴時候,正巧碰到匈奴虞常叛亂,而漢族代表團裡張勝愣頭青與虞常勾結,事敗蘇武被牽連。根本原因還是漢朝匈奴百年紛爭的大環境。

  • 5 # 漩渦鳴人yy

    蘇武呢,其實他也實在是不容易,當初她被扣押在匈奴也實在是迫於無奈的事情,匈奴發生內亂,結果大家對這個漢朝的使者都十分警惕,害怕他回去以後把那個亂的訊息告訴給漢武帝,然後帶領著漢朝的軍隊過來找匈奴算賬,所以不約而同的就把它給扣押了,而且還把他發配到北海的地方讓他去放羊。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匈奴人就已經打定主意不能夠讓蘇回去,一方面涉及到匈奴內部自己的問題,誰願意把自家的家醜外揚,那對於匈奴來講,他也不希望蘇武回去。回去的話,比如說他了解匈奴內部的地形,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光是他知道匈奴內部爆發的那個叛亂問題,就足夠讓漢朝的人活活的把匈奴給笑話一頓。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匈奴就沒打算把書給放回去,但是漢武帝這邊也不是吃素的。匈奴既然發生,那把這個訊息也是紙包不住火,很快就讓漢武帝知道,因此漢朝跟匈奴之間再一次爆發戰爭,二者之間戰爭的激烈程度遠超想象,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展開決戰更加不可能把蘇武給還回去了,畢竟雙方之間打到這種程度,誰如果把對方使者給還回去,那就是認慫,誰願意去認慫呢?

    當時匈奴這邊有更好的一個打算,他們打算讓蘇武投降,用來噁心一下漢武帝,甚至於因此讓李廣的孫子李陵去勸降蘇,但是蘇武表示自己不願意投降,所以二者之間也不換,而散蛋需用龍,這邊還真不願意去下手去殺這個蘇武,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對於匈奴來講,蘇武這個人,是個爺們兒,他這麼多年一直待在匈奴吃苦受難,可完全不想投降,光這一份硬氣,這份骨氣就讓匈奴感到十分佩服。匈奴是一個敬佩強者的民族,比如說他們就十分喜歡李陵,為什麼?因為他率領5000步兵在大漠之上硬剛的匈奴10萬騎兵,光這份勇氣和魄力和這種戰鬥力,就讓匈奴感到十分佩服,即便李陵殺了將近1萬多的匈奴騎兵,跟匈奴人結下血海深仇的匈奴單于一句話,大家還是得對他恭恭敬敬的。

    漢昭帝上位了以後,對於匈奴採取了一個緩和的政策,也就是雙方之間的關係可以稍微緩和一下,不打仗了,這個時候雙方才開始考慮做一些比較友好的舉動,比如說互利互是或者是。雙方之間交換人質,這個時候漢朝再一次提到了蘇武。

    匈奴人並不大變異,把書給放回去原因還是那個原因,就是自己這邊的情況,蘇武基本上了解個清清楚楚,此時放他回去無異於放虎歸山。但是漢朝這邊的態度很明確,你要想二者之間態度緩和再來,你必須得把這些使者給放了,我說我就是認為你與我開戰,那麼這個時候對於蘇武來講,他自然希望趕緊把這戰爭給停下來,雙方之間別這麼拉鋸戰了。

    所以匈奴就謊稱說這個蘇武他已經死了,當時漢朝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將信將疑,所以漢朝的使者使了個計策,那就是稍微炸糊一下,這個匈奴告訴他其實蘇武沒有死,而且寫了封信綁在大雁的腿上,飛到了我們這裡,被漢朝的皇帝給知道了。

    匈奴本身對於這件事情是理虧的,把人家綁在那裡19年,而且天天過的日子那麼苦,所以匈奴這邊也是沒得辦法,最後把這蘇武給放回去了。

  • 6 # 生活不相信眼淚8088

    《漢書·蘇武傳》裡“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範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

    《蘇武傳》裡,大漢的使節蘇武、張勝、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姦賊。這是讀課文《蘇武傳》很容易達到的感情效果。《漢書》的編纂者班固,也正是帶著這個目的而對關於蘇武、匈奴的史料加以處理的。

    現代人看歷史,最要不得的是傲慢與偏見,因為讀史的目的,即在於加深對世界與現實的認識,並增益智慧。總之,我們的讀史,終於可以不像古人那樣“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了——請讓我們翻開中國與外國史書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比照看看“蘇武牧羊”的真實歷史背景。

    蘇武到匈奴出使時,正值漢匈戰爭最激烈的第一階段剛剛結束。新即位的匈奴單于想用緩兵之計改善與漢朝的關係,爭取時間鞏固內部,所以,主動提出雙方互相釋放扣押在己處的外交使節(間諜)。當時,漢武帝很痛快地就答應了。為什麼呢?這裡邊就有玄機。而且,這個派蘇武出使的時機,從後來的結果看,是非常險惡的,也是蘇武被扣押在匈奴長達19年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漢武帝當時正在策劃一次對於匈奴的攻擊,而且是規模空前的一次攻擊,目的就是要把匈奴徹底消滅。

    而這次攻擊的大的背景,則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爭——漢匈百年戰爭。

    匈奴是漠北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戰國時代,匈奴還沒有成大氣候,與中原國家也沒有大的交手紀錄。那時,北方的晉(後來是趙)、燕等國,主要對手是山戎;西方的秦國,面對的西戎也呈一盤散沙的狀態。

    秦朝統一天下後,著力擴張,四面出擊。其中,對北面用兵最狠,派蒙恬帶精兵30萬,攜當時最先進的複合兵器——弩機,把匈奴的部落驅趕出了其世代棲息的河套-鄂爾多斯地區,並在那裡設郡築城鎮守。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園,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裡漂泊流浪,混了些年。然而後來,匈奴出現了輕騎兵大軍團戰術,這種戰術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馬(速度)、弓箭(遠端殺傷)合一,呈現出強大的機動性和殺傷力。本來,那時候沒有馬鐙,騎手很難長時間駕馭馬匹,但匈奴乘用的戰馬很特別,這種馬身量矮、耐力強、跑起來非常平穩。匈奴騎兵使用的戰弓,大多數還是骨質箭頭,對冶煉技術依賴不大。至於匈奴人的戰術,更是非常狠惡:利用旗號和誘擊,牽引出你的主力,等你在追擊中累得差不多了,也被他們的遊騎騷擾得心煩意亂的時候,他們利用天氣、地形和箭力,突然把你擠進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窩子”(屠宰場),然後就是匈奴主力的出擊和宰殺。注意,此戰術的精髓,不只是騎射,而是成千上萬人組成的騎射兵團的組合運用,和與地形、天候的密切配合。

    這套戰術和裝備,從匈奴人一直延用到蒙古人,都非常有效,常把漢軍的車騎混合部隊玩得找不著北,讓歐洲的重甲騎士有勁使不出。漢族人索性修築長城,步步為營蠶食土地,就是針對這一戰術的。

    靠著這一當時世上最強的戰術,匈奴的大英雄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所有的騎射民族,並組建了多達30萬人騎箭的主力兵團。

    就此,匈奴迅速重新佔據了河套故地,並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國,將當時佔據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趕到中亞養駱駝去了;伸出“左臂”,消滅東胡,一直打到興安嶺以南。

    然後,匈奴雙臂合攏,準備擁抱中原,卻發現新興的漢朝十分難纏。

    漢初,因為打楚漢戰爭而民窮財盡,所以,高呂文景四朝,都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滿足匈奴上層,延緩戰端,同時,在國內不斷積極備戰。匈奴多次犯邊擄掠,漢軍都只是嚴防要塞,堅壁清野而已。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武帝時,漢朝已經可以一戰了,兩國迅速進入戰爭狀態。本來,因為多年的和親,匈奴已經開始逐漸習慣了和平的局面(當然,這種和平是以漢朝的憋屈為代價的)。當時很多名將,如韓安國、李廣,都不主張以徹底滅掉匈奴為戰略目標,而主張佔據其南下中原、威脅長安的跳板——河套地區就行了。可是,漢武帝是一個性格很極端的人,力排眾議,乾脆任用了自己的國舅和家奴,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人為統帥,給他們最精銳的軍隊和無限制補給——就像有錢人玩網路遊戲,用重金買最好的裝備,以“無敵模式”進入遊戲介面一樣——衛青、霍去病連續對匈奴發動了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攻擊。衛青奪取河套-鄂爾多斯,霍去病佔據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從霍去病開始,漢軍開始對匈奴境內的人口採取了“犁庭掃穴”式的攻擊,也就是開始了對非戰鬥人員的滅絕式殺掠。匈奴沒有辦法在漠南立足,於是,全部避往漠北,等待反撲時機。

    因為,匈奴已經沒有實力威脅漢朝了:戰鬥人口銳減,河套和河西走廊丟失,西域各國紛紛倒向漢朝。匈奴在軍事、經濟上都已經失去了戰爭潛力。而漢軍要與匈奴開戰,必須將幾十萬軍隊和民夫開到大漠以北,靡費巨大,並且即使漢軍勝了,也沒法在漠北立足,還得退回來。

    漢武帝幾次派兵到漠北,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於是,開始用外交手段,以派使節交涉的方式,偵察匈奴的虛實,蒐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

    到蘇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經掌握了匈奴的虛實和位置,已經準備動手了。

    還有一個微觀的背景,就是那時漢不光在打擊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來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後來武帝的託孤重臣金日磾,其實,還有大批的漢人混雜在匈奴中間。漢初,北方几個諸侯作亂,失敗後逃入匈奴。漢使到匈奴,被扣押後投降成了“漢奸”的也不少:出身胡人的大將趙信,投降匈奴後非常受寵信;衛律投降後成為單于心腹,被封“丁令王”;宦官中行說被強迫做了文帝朝和親公主的陪嫁奴僕,到了匈奴立即被“重用”,成為單于的作戰高參。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張勝等還要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導致兩國外交形勢急劇惡化。在屠刀面前,張勝投降,蘇武不屈被扣。兩國就此事件展開激烈交涉。

    而正在這時,不按牌理出牌的武帝,卻突然發動了對匈奴的新一輪攻勢。當時,霍去病已經早殤,武帝就任命了新統帥李廣利。此人是武帝新寵李夫人的哥哥,新得勢的國舅。衛青當時還健在,但因為衛子夫已經失寵,大將軍衛青只能負責對東、西、南三面的戰線,不再參與對匈奴的作戰了。李廣利的軍事水平並不次於衛青,但為什麼他的戰績不如後者呢?因為,當時漢的軍事潛力和後勤供給能力,都已經遠遠不如衛霍的時候了。新的一輪攻勢兵分兩路:主力由李廣利率領西進,出河西走廊,直撲匈奴與西域的結合地帶,意圖要掃清匈奴對漢朝準備佔據的西域地區的威脅;李廣之孫李陵,率領一支步兵(所有好馬都已經撥李廣利使用),北上進入匈奴境內牽制單于主力。

    這一戰漢朝失敗,李廣利先告敗績,李陵也基本全軍覆沒。李陵本人投降後,成了匈奴的大將。

    蘇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漢朝。漢朝接下來連年進攻失利,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也感覺疲憊,於是,兩國較量的核心環節開始從直接軍事對抗,改為主要在西域各國做外交對抗。武帝晚年,國內民窮財盡,上層禍起蕭牆,內耗不斷,國家陷入深重危機。主帥李廣利的家眷,因為國內的“巫蠱之禍”被滅,廣利本人投降匈奴,被單于當作了祭天的犧牲。而匈奴內部也同樣還是天災人禍不斷,並沒有因為李廣利作了“犧牲”就有了改善,反而天災更劇烈。

    古人云,大戰之後,必有凶年。窮兵黷武的漢匈雙方,也逃不脫這個規律。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

    因為,蘇武在北海(貝加爾湖地區)牧羊,那裡正是匈奴與丁令(即後來的鐵勒)的邊界。我們慣常的認識,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涼,沒有人跡,兔子都不拉屎。其實不然。那裡有包括丁令在內的很多遊牧民族,水草肥美,鳥語花香,草原上歌來歌往,熱鬧得很。後來,蒙古的數次西征,出發點都離那裡不遠。

    蘇武在北海生活多年,當然就非常瞭解匈奴的生態、氣候與虛實。匈奴給蘇武娶了媳婦(當然是匈奴人),蘇武在那裡還有了小孩,其中有個孩子名叫蘇通國,後來隨漢使回國,為蘇武延續了香火。在匈奴看來,男丁就是戰士,生育人口當然也就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上說,也算是蘇武變相給匈奴做出了“貢獻”。

    這時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掌握了匈奴虛實與規律的漢使們,回到漢朝,再帶著漢軍來攻打他們。尤其是蘇武這樣的傑出人物,回到漢朝,他就是又一個博望侯張騫了。

    但是,蘇武的部下,小年輕常惠,偷偷把蘇武的情況通報給了漢使(這次會面竟然能實現,說明了漢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內鬼”),這樣單于不得不放歸了蘇武。

    蘇武、常惠回國以後,理所當然成為漢制定對匈戰略的高參。常惠後來搞了一個“匈奴包圍網”,包括匈奴西邊的烏孫、東邊的鮮卑、北面的丁令、南邊的漢朝,都趁一次匈奴內部衰落而發起了對匈聯合軍事動作。其中,常惠本人作為烏孫軍的參謀長,指揮烏孫軍重創匈奴。這一戰直接導致匈奴內亂分裂,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常惠因此功被升為右將軍,厲害吧。

    這就是蘇武一行在匈奴的後期,繼續被扣的主要原因,兩國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

    幾乎同一時代,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羅馬帝國不擇手段,終於滅了迦太基並屠城。相比之下,匈奴人的命運稍微還能好一些。

    還有一個疑問:漢匈之間真的不能和解嗎?也不是。

    西漢與匈奴和議達成後,兩國間實現了多年的和平。曾經的殺場變成了共同開發的樂土,直到王莽篡漢。王莽機械地依照儒家經典中的“華夷之別”,錯誤地在外交上打壓匈奴(將人家的國名改為“降奴”),而且因為匈奴是親漢室的,所以匈奴與莽新政權的關係也全面破裂,直到東漢中後期才開始修復。

    到東漢末期,匈奴衰敗,一分為二,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入塞投漢。霍去病曾聲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按照霍生的理念,這應該算是匈奴的“滅”了。可是,結果又如何呢?內遷的匈奴等部被安置在內地與當地人混居,漢人始終將其列為“劣等人”。壓迫、奴役、歧視、販賣,這些苦難都落在了內遷胡人的頭上。而霍去病這個階層的後人們,卻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當時執政的司馬氏,內戰不斷,西晉王朝從內部崩潰。原先被壓迫的各種異族紛紜起事,造成了中原“五胡亂華”、北方衣冠大部南渡的亂局。

    那麼,北方呢?匈奴之後還有鮮卑,鮮卑之後還有柔然,柔然之後還有突厥,突厥之後還有回鶻,回鶻之後有契丹,有女真,有蒙古……只要中原王朝守著“華夷之別”的文化成見,不能平等對待之,不能與之同存,而始終以敵視、蔑視的套路來對立北方,那麼北方的所謂“邊患”問題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直到清朝建立,統治者使用多元共存的思路彌合“長城裂痕”,才真正構成了今天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國家鞏固的基礎。

  • 7 # 宋植帥

    蘇武在北海生活了多年,對匈奴的生態、氣候等方面已經非常的瞭解,他們怕的就是已經對匈奴瞭如指掌的蘇武回國後,會再帶著漢軍來攻打自己。

    後來被釋放,回到長安,正如匈奴擔心的那樣,成為了對匈奴作戰計劃的重要參謀,而且,還讓漢軍重創了匈奴。

    有詩讚曰:十九年間不辱君,論功何獨後諸臣,若教倒數凌煙像,也是當時第一人

  • 8 # 西府趙王爺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蘇武使團被牽扯進了匈奴內亂,書上都有。但是,裡面的一些細節值得推敲。

    話說漢武帝在其晚年,有感於自己的窮兵黷武使國家疲敝,所以有意緩和與老對手匈奴的關係。同樣匈奴那邊也確實有感漢朝的強大,不想妄起戰端,所以雙方決定握手言和。這邊匈奴人放歸了曾經扣押的漢朝使者,那邊漢武帝也投桃報李,選派使團護送扣押的匈奴使者以及禮物去匈奴。而蘇武正好是這個使團中使節之一。

    而去到匈奴之後,正好碰上匈奴逢緱王謀反。這本來是匈奴自傢俬事兒,和蘇武他們沒有關係。但巧的是,當時參與謀反的人中,有一個叫做虞常的漢人,他乃是叛將衛律手下的將領,與使團中的張勝是舊相識。

    所以起再造反前拜訪了張勝,並將計劃告訴了張勝,還承諾他會踢漢武帝殺了叛徒衛律,希望到時候張勝回去幫他請賞,善待自己在漢朝的家眷。

    而後來虞常他們謀反失敗,轉頭便將張勝供了出來,而蘇武他們整個使團便遭受牽連,被匈奴人扣押。

    此後,漢朝使團裡面的人大都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誘之下投降了,唯有蘇武錚錚鐵骨,寧死不降。最終遭到匈奴人放逐,這一放就是十九年。

    最終傳出了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心繫祖國的佳話。

    這個故事粗看之下大問題沒有,但是如果細究你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簡單。

    首先第一個疑點就是,當時在漢匈結好的一個大環境之下,匈奴單于真的會因為漢朝使團捲入內亂就如此怪罪他們嗎?

    畢竟張勝頂多只是一個知情不報,他並沒有直接參與。而且這是虞常的一面之詞,很明顯會有著栽贓陷害的嫌疑。畢竟如果將禍水引向漢朝使團,那麼很可能就會引發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再一次戰爭。

    單于真的那麼傻嗎?

    此外,還有一點,為何這麼巧。虞常他們早不謀反,晚不謀反,偏偏要在漢朝使團到來的時候搞事情。而且偏偏這個張勝和虞常還是舊相識。更誇張的是,謀反這麼重要的事情,虞常還事先告訴了張勝,難道他就不怕張勝將其洩露出去嗎?

    如果蘇武他們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使團,顯然無法對這些疑問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我認為,蘇武他們這個使團結交送禮是假,作亂刺殺才是真。

    大概就是他們來到匈奴,本身就抱著搞事情的態度。他們主動聯絡到了匈奴內部的不穩定因素逢緱王,希望與他合作,顛覆匈奴單于的統治權。

    同時他們找到了叛將衛律手下的虞常,利用張勝和虞常是舊識這一層關係,取得虞常的信任。他們一方面給送上虞常送上財寶,一方面許諾會賞賜他在漢朝的家眷,從而讓虞常協助謀反,並趁亂殺掉令漢武帝痛恨的叛將衛律。

    這才是一個合理的邏輯線。大家不要覺得這很奇怪,認為一群外交使者,怎麼會去幹這種事情。事實上,漢朝的使臣在歷史上,經常扮演的就是這樣一種角色。比如傅介子、陳湯、班超等等,他們誰不是用使者的身份幹著特工的活?

    至於後面謀反失敗,使團作為同謀自然而然的會遭到嚴懲。但是匈奴和漢朝交戰多年以來,有一個潛規則,就是很少去殺對方派來的使節,畢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而且當時匈奴單于鞮侯剛即為,地位不穩固,不願意和漢朝再啟戰端,所以他並沒有殺掉蘇武他們,而是招降。而蘇武一直寧死不降,這才遭到放逐。

    當然,至於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漢武帝。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匈奴單于鞮侯剛即位,地位不穩固,這正是漢武帝打擊匈奴的大好時機。

    但是當時的漢朝歷經兵戈多年,國力漸衰。而且人家新君即位,未免有乘人之危的嫌疑,總之師出無名,貿然出兵,很可能還會導致民怨。

    於是漢武帝便想到從內部瓦解敵人的辦法,派遣蘇武他們,以使團的身份作掩護,去接觸匈奴內部的反叛勢力,尋機制造匈奴內亂。一旦成功,便是隻需付出很小的代價,就達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

    而即使不成功,漢武帝依然可以以使團被扣押的名義,向匈奴出兵。事後證明確實如此,就在蘇武他們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便發兵攻打匈奴,這一打就是三年。當然,此時的漢朝沒有了衛青霍去病,有的只是李廣利這樣一個無能之輩。

    所以漢朝並沒有能從匈奴身上得到多大戰果,反而是自己損兵折將,國力消耗嚴重。其中李廣孫子李陵,也因在浚稽山一戰中被匈奴人包圍,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他後來還見過蘇武,勸他投降。

    所以,最後總結來講,蘇武出使匈奴,本身就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特工行動。好在蘇武足夠幸運,最終回到了祖國。

  • 9 # 魯江散人

    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連續重創匈奴,匈奴失去了大規模進範中原的實力。新立的匈奴單于為了休養生息,逃避漢朝的打擊,就派使者求和,為了表示誠意,還把之前扣押的漢使都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就派中郎將蘇武持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一行人風餐露宿,翻山越嶺來到了匈奴,送回了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獻上了禮物,並請匈奴單于給漢武帝寫個回信,蘇武收到回信後準備第二天就回漢朝,誰知到卻發生了意外。

    什麼意外呢,原來以前有個漢朝使者叫衛律,他被匈奴扣壓後投降了匈奴,匈奴單于很器重他,封他為王。衛律有個手下叫虞常,對衛律很不滿,他和蘇武的副手張勝以前在漢朝時是好友,他和張勝見面後就暗中商量綁架單于的母親到漢朝,並殺死衛律去漢朝請功,立功心切的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謀劃。

    由於虞常辦事不夠嚴密,洩露了計劃,被人告了密,虞常被衛律抓了起來審問。

    虞常招出了張勝,匈奴單于決定先發制人,派兵圍住了使團,由於張勝是蘇武的副手,匈奴單于派人叫蘇武去受審,蘇武就對常惠說:“我們出使匈奴,是為了兩國友好,如果我出庭受審,使得漢朝受辱,那我還有什麼臉面回漢朝”。蘇武說完拔刀自殺,雖然衛律及時的抱住了他,但蘇武還是被自己砍成了重傷昏了過去。

    匈奴單于很佩服蘇武的氣節,想招降他,但蘇武軟硬不吃,匈奴單于大怒,在寒冷的冬天把蘇武關在地窖裡,不給吃喝,蘇武靠吃雪活了過來。

    匈奴單于實在沒辦法,就把蘇武送到貝加爾湖旁放羊,對蘇武說:“如果你讓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他回去”。公羊怎麼可能生小羊,這是打算終身關押他。冬天的貝加爾湖很冷,荒無人煙,蘇武靠挖老鼠洞裡的草籽生存,晚上不停的撫摸著旌節,時間久了,旌節上的毛都脫落了,成了光禿禿的杆。

    起初匈奴單于還不斷派人來勸降,還派了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來勸,但李陵被蘇武的氣節感動,不好意思開口。時間久了匈奴單于也忘了蘇武的存在。蘇武有一天放羊,看到了天上的大雁,就想用大雁傳信,他用羊毛織成網捉著了一隻雁,把信綁在雁腿上,這樣大雁南歸就能把信帶回漢朝了,他不停的捉雁,不停的寫信,終於漢朝有人發現了蘇武的信,並報告了皇帝。

    公元前85年,匈奴單于死了,匈奴分裂成三個國家,漢昭帝派人去匈奴打聽蘇武的下落,匈奴人慌稱蘇武死了。那時候常惠還活著,就告訴漢使,蘇武在貝加爾湖放羊,漢使一聽大喜,想到了一個主意,他見到單于就說蘇武還活著,漢宣帝親手射下的雁腿上就綁著蘇武的信。匈奴單于大吃一驚,以為蘇武的氣節忠心感動了天神,上天派了大雁來給蘇武傳信,於是把蘇武放了回來。

    結語:蘇武從四十歲出使匈奴,被關押在貝加爾湖旁整整十九年,他高尚的品格和對大漢的忠誠,讓人感動。

  • 10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蘇武是漢朝將軍蘇建之子。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但卻被匈奴且靼侯單于扣押,直到公元前81年才得以重返漢朝,期間共被匈奴扣押了19年之久,返回漢朝時已經鬚髮皆白!

    為什麼匈奴人要扣押蘇武呢?其實這並不是匈奴人第一次扣押漢使。雖然在漢武帝時代,在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打擊下,匈奴人的實力大受摧折,但是由於漢朝無邊控制塞北草原,因此大漠南北仍是匈奴人的天下。

    因為勢力還在心不死,所以匈奴人對漢朝的態度反覆無常。一方面害怕漢朝繼續對其大加撻伐,一方面又想在保持獨立性的情況下,爭取與漢朝緩和緊張關係。而漢武帝劉徹也因長期用兵造成了國疲民窮,因此也想改變應對匈奴的策略。便先後三次派使者出訪匈奴,但這些使者卻都被匈奴扣留了。

    在這種情況下,漢匈之間依然存在衝突,雙方的緊張關係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且靼侯單于即位後想要改善漢匈關係,於是便把扣押的漢使送回了漢朝。漢武帝見匈奴主動示好,便於公元前100年,派蘇武和張勝為使回訪匈奴。

    可是就在漢朝使團抵達草原時,匈奴的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原漢朝降將衛律的手下將領虞常,因為家人都在漢朝,所以便想刺殺衛律並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漢朝。

    虞常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漢朝副使張勝,但卻沒有向正使蘇武稟報。後來虞常的陰謀洩露了,衛律便殺死了虞常並要消滅漢朝使團。張勝見事不妙,才向蘇武講述了自己參予虞常陰謀之事!蘇武聽後又驚又怒,認為張勝的舉動有損漢朝國格!然而事已至此,已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了!原本單于準備消滅漢朝使團,後又改變主意想要迫使漢朝投降。

    於是,當衛律派人包圍使團逮捕了副使張勝之後,便又威脅蘇武投降。而蘇武認為自己決不能做出有違國格、人格之事,便拔刀自刺以死報國!衛律見狀大驚,急忙命人奪下蘇武手中的刀並派人搶救。待蘇武養好傷後,單于和衛律仍然要他投降,而蘇武忠於漢朝誓死不渝!

    單于沒有辦法,只得把蘇武關進地牢,並斷絕了蘇武的飲食,想用殘酷的環境消磨蘇武的意志,迫使蘇武屈服!可是一連幾天過去了,蘇武硬是靠著意志堅持了下來。

    這讓單于大為驚訝,認為蘇武有天神庇佑!當單于把關在地牢裡的蘇武放出來後,蘇武依然不肯屈服。單于見蘇武如此倔強,便把他派往北海(貝加爾湖)牧羊。並對蘇武說:“你不是想回漢朝嗎?等什麼時候公羊生了小羊,我就放你回去!”單于分明是讓蘇武死心,匈奴是絕對不會放他回漢朝的!

    此後,蘇武便長期滯留北海。期間降將李陵曾勸告蘇武投降匈奴,但被蘇武堅拒!李陵無奈只好派自己在匈奴娶的妻子,給蘇武送去了一些補給品,而他自己卻無顏再見蘇武。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去世,蘇武得知訊息後非常難過。漢昭帝即位後,匈奴人又想與漢朝緩和關係。漢朝派人向匈奴索還蘇武,但匈奴卻欺騙說蘇武已經去世了。

    後來,同情蘇武的人悄悄地告訴漢使說:“蘇武沒有死,正在北海牧羊呢?”於是,漢使便想了個迫使匈奴釋放蘇武的主意。

    聲稱:漢朝皇帝曾經捕獲一隻大雁,雁腿上綁著寫有蘇武求救的字條。這說明蘇武並沒有死,他還被匈奴扣押在北海!匈奴人聽後大為驚訝,認為是老天在幫助蘇武。於是便只好承認蘇武依然在北海牧羊,並被迫同意釋放蘇武回漢朝。

    公元前89年,飽嘗19年飄泊之苦的蘇武,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 11 # 山野村夫歷史觀

    當時蘇武出訪後,漢朝和匈奴交惡,兩國關係破裂,扣押使臣,十分正常。後來漢匈關係和解,關乎到外交事件,讓漢朝知道匈奴扣押漢朝使臣,顯然匈奴將在外交上被動,又不忍心殺了這位意志堅強的愛國者,所以就只能是繼續將蘇武秘密扣押,這才扣押了19年之久。

  • 12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蘇武牧羊",耳熟能詳。在小學的課文中,我們瞭解了這段故事,在心靈中深深的紮下了根。蘇武在北海十九年,歷盡艱辛而持節不屈,他有著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節操,為了民族尊嚴與國家利益而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的精神!

    一、生平簡介

    蘇武(?~前60年)西漢將領。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南)人。

    故平陵侯蘇建次子。蘇建為代郡太守任病歿,蘇武與兄弟併入朝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武帝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押。

    匈奴單于多方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爾加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可釋放。他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朝。官至典屬國。死後,宣帝命畫其像於麒麟閣,以彰其節操。

    二、蘇武牧羊

    (1)、前101年,匈奴新單于即位,希望與大漢王朝重歸於好,並富有誠意地把過去拘留的中國使節,一併遣回長安。漢朝接受其誠意,於是第二年,與匈奴之間恢復了邦交,漢朝派遣正使蘇武,副使張勝赴匈奴報聘,以此獲取兩國之間長期友好。

    蘇武此次受命出使,也知吉凶難卜,特與母親、妻子、親友訣別,帶同副使張勝、屬吏常惠及兵役百餘人出都北去,經千里跋涉徑抵匈奴。

    (2)、蘇武既見單于,傳達武帝意旨,出贈金帛後,留待遣歸。可偏偏生出意外枝節。

    (趙文博《中華上下五千年》)載: 蘇武到了匈奴,把匈奴使者交還給了單于,並且送上禮物。匈奴單于見到漢朝送來那麼多禮物 ,反而驕橫起來。蘇武為了維護雙方的友好 ,儘量耐著性子跟單于打交道,準備完成任務後,好快點返回漢朝。

    正在蘇武準備回漢朝的時候 ,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原來,早在蘇武出使匈奴祝前 漢朝使者衛律投降了匈奴,並且死心塌地的為單于出謀劃策。衛律的部下有個叫虞常的人,是個忠於漢朝的血性漢子。蘇武出使匈奴,虞常高興極了。他本來認識蘇武的副使張勝 ,就暗地和張勝商量說:”衛律這個賣國賊,幹盡了壞事。我決定暗地裡除掉他。”張勝很贊成虞常的打算,並資助了他一些財物。但計謀被洩露,虞常被單于逮捕,交給衛律審問。

    事情敗露後,張勝只好把虞常跟他合計的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你才告訴我,看來我也要受牽連了。我是漢朝使者,如果上公堂受審 ,等於我們漢朝受了侮辱,還不如趁早自殺為好。”說著,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屬吏常惠眼塊,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衛律審問,虞常受盡了種種刑罰 ,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的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第二天,衛律又提審虞常和張勝 ,叫蘇武去旁聽。衛律當場把虞常殺死,以此威脅蘇武。張勝嚇破了膽,跪下投降,並承認了與虞常同謀。衛律舉著血淋淋的刀,對蘇武說,你不投降我就殺了你。蘇武面不改色說:你膽敢殺我,漢朝定會發兵蕩平匈奴 ,你會死無葬身之地。

    衛律恫嚇不成,只好向單于報告。

    單于嘉嘆蘇武,愈加迫降之。

    (3)、單于將蘇武幽置大窖中不給飲食。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其屈服。這時正值入冬天下大雪 ,蘇武忍飢挨餓,吃雪嚼氈充飢,數日不死。單于疑為神助,只好把他放出來,要封他為王,蘇武堅決不答應。於是將蘇武轉移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

    還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

    北海終年皚皚白雪,荒原千里,可憐蘇武孤苦伶仃地處窮荒,只有羊群做伴。他掘野鼠,覓草食,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持著漢節與同起臥。他盼望終有一天,持著漢節回到自己的祖國。

    就這樣年復一年,幾不知有人世間。

    (4)、單于賊心不死對蘇武軟硬兼施,又派李陵進行勸降。此時蘇武已在北海十多年了 ,李陵本與蘇武私交很好,敬佩之餘,心生愧疚,勸降無果而終。

    衛律和李陵的勸降未果,體現了蘇武面對威逼利誘和死亡的威脅,堅如磐石,寧死不屈的精神。

    歲月悠悠,北海的風雪染白了他的鬚髮,凍餓練就了他錚錚鐵骨。

    三、蘇武迴歸

    (1)、武帝自遣發蘇武後,多日不見覆報 ,料知匈奴必有變卦,及探聞訊息。

    於是兩國又兵戎相見。武帝先後派兵遣將往擊匈奴。

    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三萬往擊匈奴,未獲勝果。

    李陵孤軍深入,兵敗被俘後投降匈奴 。

    (2)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前81年,匈奴又與漢朝進行和議。這時霍光掌握朝政實權。

    (范文瀾《中國通史》):漢昭帝復行無為政治 ,與民休息,流亡農民回到故鄉來。…前五二年(甘露二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稱臣降復,對外戰爭停止,西漢極盛時期達到了頂點…。

    霍光對匈奴使者提出要求要放回蘇武等被匈奴扣押的漢朝使者。

    可是匈奴人卻欺騙說蘇武已經死了。

    與蘇武一同出使的依然活著常惠被單于流放,他收買了匈奴士兵 ,得到了與漢使見面的機會。常惠告訴使者蘇武還活著,並且出主意救蘇武。

    於是漢使去見單于 ,提出放回蘇武。單于繼續撒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說,蘇武根本未死 ,我皇在上林苑射獵 ,射下一隻大雁 ,那大雁腳上繫有一封信,說蘇武就在北海牧羊。單于不禁大驚,只好承認蘇武未死,並派人將蘇武接回。

    (3)、始元六年(前81年)春,蘇武、常惠等九人回到了久別的首都長安。

    然蘇武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已離散。

    他在匈奴度過了19年不平凡的日日夜夜,19年的威逼利誘從未使他屈服。他的英雄事蹟轟動了朝野上下。

    既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

    蘇武死後,宣帝命畫其像於麒麟閣,以彰其節操。

    結束語:蘇武累得九死一生 ,險些餡沒窮荒。是持漢節回到祖國覆命的信念支撐著他活下去的決心。

    在北海 孤獨寂寥、艱難困苦中倍受煎熬。度過了19年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苦歲月,蘇武壯年出使 ,皓首而歸令人肅然!

    他堅強不屈,不懼磨難,無怨無悔,忠貞如一,永不失節的非凡事蹟,雖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受到了人們的景仰!

  • 1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蘇武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族英雄之一。其人被匈奴監禁在生存環境惡劣的北海之地,持節不屈十九年,雖然身處敵營,但絲毫沒有弱了大漢使節的骨氣。這種不屈不饒的誓不屈服的精神,堪為中國古代外交官的楷模。即使在現代社會,蘇武這樣的外交官也是行業的典範。

    蘇武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雖然蘇武的父親蘇建並非什麼大官。但也足以讓蘇武享受庇廕。蘇武也因此入仕為官。蘇武入仕時期正是漢武帝執政時期,漢朝經歷了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任帝王的積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不再對匈奴採取忍讓政策,他採取的是以強硬姿態對付匈奴。因此漢武帝執政時期,漢朝和匈奴之間戰爭不斷。因為雙方之間大戰不休,因此雙方之間對於使者也是採取了警惕政策。漢朝和匈奴之間當時互相扣押使者已經成為了常態。

    但隨著漢武帝的不斷勝利,匈奴在面對漢朝時期也是越來越力不從心。且鞮侯單于即位後,他擔心漢朝再度攻打自己。因此且鞮侯單于上書漢武帝表示臣服。因此漢武帝派遣蘇武帶領使團出使匈奴。本身蘇武的出使非常的順利。但由於蘇武的副手張勝參與到了匈奴的內鬥當中,這才導致雙方之間關係惡化,張勝這個製造了一切矛盾的蠢貨為了活命投降了匈奴。匈奴還想著逼迫蘇武投降。蘇武自殺不成後,堅決拒絕投降,並且警告匈奴不要觸怒漢朝。

    匈奴人看到蘇武是個什麼死硬分子不會投降,因此他想逼死蘇武。因此匈奴人把蘇武囚禁在地窖當中不給他吃喝。目的就是想要餓死蘇武。但蘇武看著吃雪和羊毛氈硬生生的挺了下來。好多天後匈奴人看見蘇武還活著,以為蘇武有神庇佑,因此他們也不敢在謀害蘇武了。但他們也沒準備放過蘇武。因此把蘇武送到北海讓他牧羊,並且說什麼時候公羊可以生下小羊就放他回漢朝。蘇武沒有屈服,他靠著吃野果,老鼠度日。

    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後,曾勸說蘇武投降匈奴。並且告訴蘇武,他的妻子改嫁了,他的子女還不知道是不是活著。漢武帝也老了,總會無緣無故的殺人。總的來說就是告訴蘇武堅持是沒有回報的。但蘇武卻說寧死不降。李陵因此也深感羞愧,在蘇武面前他也為自己的投降而感到羞恥。漢武帝死後,昭帝始元六年,經過漢朝的努力,蘇武才得以再次回到漢朝。此時距離蘇武被囚禁已經過去十九年了。

    蘇武回到漢朝受到了最高等級的禮遇。加官晉爵不說,京城百姓紛紛自發的歡迎蘇武這位堅貞不屈誓死報國的英雄歸國。霍光主政時期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也因為參與了謀反,從而連累了蘇武。有人告訴霍光,說蘇武兒子參與謀反,蘇武又和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因該殺死蘇武以除後患。但霍光對蘇武的為人深感認同,他認為蘇武不會謀反,所以沒有接受屬下的建議,只是罷了蘇武的官而已。因此蘇武才得以八十終老。可見蘇武的為人,讓即使處於權力爭奪的關鍵時期的霍光都不忍下手暗害。

  • 14 # 江湖小曉生

    蘇武是大漢朝著名的官二代,他老爹蘇建是跟隨衛青討伐匈奴的猛將。因為蘇建的功勳卓著,所以蘇武和他老哥不用什麼考核就成了朝廷命官,蘇武當時擔任郎中。

    要是好好混下去,蘇武也就這麼寂寂無名下去了。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漢匈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由於漢武帝個人比較猛,衛青和霍去病打得匈奴載歌載舞,因此匈奴長期以來只能長長嘆息地唱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個時候衛青和霍去病都去世了,而漢武帝也改變了對匈奴態度,止戈為武,似乎不再是一句口號,漢匈雙方都希望和平接洽,最好是能將各自俘虜的使者給送還。

    且鞮侯單于繼位以後,主動向漢武帝示好,尊稱他為長輩,打算把扣留在匈奴的使者送還給漢朝,但是需要漢朝派人來接,蘇武就是這個冤大頭。

    蘇武持節前往匈奴,卻遭到了衛律的阻擊。

    蘇武本來覺得這是個好差事,畢竟走出了漢匈和好的第一步,而他蘇武是完成這第一步的重要人選,他當然十分自豪。

    可是到了匈奴以後,當蘇武把禮物送給且鞮侯單于時,反倒是讓匈奴人開始驕傲起來。原本覺得大漢朝應該高高在上的,沒想到居然還跑來送禮了,所以且鞮侯單于也開始輕視蘇武。

    這個時候還有兩個神助攻的人,成功把蘇武給坑慘了,一個是衛律的手下虞常,一個是蘇武的手下張勝。

    在衛律投降匈奴之前,這兩個人就是好友關係,這回兩人再次重聚,高低都想著要整出點么蛾子來。在虞常的策劃下,他們打算宰了衛律,再綁架單于的母親,回到漢朝去。

    要不是多喝了二兩酒,絕對想不出這麼愚蠢的計劃來。大和平時期即將到來,鬧這麼一出,這是要搞事情嗎?

    顯然虞常的計劃是不可能成功的,三兩下就被單于給搞定了。單于也使了個壞,他知道蘇武那邊有人參與了,所以故意讓衛律來審理此案。

    衛律這個人跟誰都有矛盾,更看不上蘇武,所以自然是儘量把事情往蘇武身上扯。蘇武此前已經從張勝那兒得知了這件事,氣得要自殺,要不是常惠攔住了他,可能蘇武牧羊的故事就沒有了。

    在衛律的威逼利誘之下,還沒怎麼捱打的虞常,立刻把張勝給賣了。既然張勝有參與,那麼蘇武自然也少不了,因此衛律開始逼迫蘇武認罪。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漢書》

    哪曾想蘇武想都不想就要自盡,這傢伙還真不是威逼就能屈服的。所以衛律改變策略,以自己的榮華富貴作為誘餌,卻依舊還是無法打動蘇武,反而自己遭到了羞辱。

    蘇武牧羊19年,持節不變節。

    威逼利誘完全不奏效,衛律也是懵了,只好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了單于來處理。單于把蘇武囚禁了好多天,沒有吃喝,蘇武就吃雪為生,這才躲過一劫。

    拿蘇武沒辦法的單于,只好把蘇武送到了北海去放羊。這裡的北海,指的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在那邊放羊可見有多冷了。

    更絕的是,單于給了蘇武一群公羊,承諾蘇武等到這些公羊生了仔,那就放他回到漢朝。這種承諾還不如不承諾,公羊能下崽?你以為它們是海馬麼?這是人乾的事情嗎?

    蘇武沒有吃的,就只能搞點野味,估計他放的羊他也烤了不少。雖然生活上一塌糊塗,可是他手裡的漢節卻從來都沒有丟棄,始終在那裡屹立著,那就是祖國的象徵。

    當李陵投降匈奴以後,曾經前去蘇武那兒,打算勸降蘇武,結果蘇武的話讓李陵面紅耳赤。蘇武告訴李陵,他們老蘇家的兄弟是靠著漢武帝,才成了官二代,現在他只有以死報國,才能報答漢武帝的恩情。

    此外蘇武認為,臣子侍奉君王,就跟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子為了父親而死,這是沒什麼可遺憾的事情。

    ”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漢書》

    當漢武帝駕崩的訊息,從李陵口中傳來後,蘇武哭了好幾個月,時常吐血,可見他對漢武帝的忠誠程度。

    為什麼偏偏是19年?

    漢武帝去世後,蘇武依舊在北海牧羊。漢武帝后期對匈奴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觀,霍光輔政期間,對匈奴也採取了懷柔政策。

    因此漢昭帝上臺後,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這次出使匈奴的常惠,便是當年阻止蘇武自盡的副手。常惠到了匈奴以後,立刻責問匈奴人蘇武的下落。

    匈奴人可不想隨便交出蘇武,謊稱他已經死了。結果有人告訴常惠蘇武還沒死,常惠便編了個故事質問匈奴蘇武的下落,結果匈奴人只好承認,蘇武還在北海放羊呢!

    這個時候距離蘇武剛到匈奴,已經19年時間了。和蘇武一同回來的還有8個人,都是當年屈辱地在匈奴苟活下來的漢使。

    因此蘇武在北海模樣足足19年之久,漢武帝送他出去,他卻沒能看到漢武帝最後一面,這是蘇武最傷心的地方。

    蘇武回來以後,成為了大漢朝忠誠的標誌人物,被霍光當成典型在全國推廣。就算後來他兒子蘇元參與上官桀的謀反,霍光也沒有牽連蘇武。因為榜樣的力量太巨大太重要,不可以被扯下神壇。

    總結:蘇武也算是被過度宣傳的一個人。

    蘇武的形象實在是太偉大,但是這份偉大是怎麼傳頌出來的呢?他在匈奴的那些經歷,都是打哪兒來的呢?其實都是透過他自己口述得來的。

    因為沒有人可以記錄他在北海放羊時的一舉一動。其實他在北海放羊的時候,娶了一個匈奴女子,還跟這個女子生了個兒子。沒人提起的時候,他也不好意思提起。

    一直等到蘇元謀反被殺了以後,蘇武晚年無人送終。這個時候蘇武才不好意思地透過其他人告訴漢宣帝,自己有個兒子還在匈奴,叫蘇通國。漢宣帝這才恍然大悟,但是世事看破不說破,畢竟人無完人,蘇武牧羊19年,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了,做個完美的榜樣,也未嘗不可。

    參考資料:《漢書》

  • 15 # 旅行者說文史

    我是旅行說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蘇武是西漢杜陵人,出身於將門之後,其父蘇建曾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以校尉的身份隨大將軍衛青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出擊匈奴,憑藉赫赫戰功而被封為平陵侯。蘇武少時任為郎,後來做了掌管馬廄的官。

    蘇武

    蘇武出使

    據《資治通鑑》記載,鞮侯單于繼位以後,漢武帝決定征伐大宛而讓匈奴臣服,頒發詔書說:“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漢武帝翻出舊帳,陳述了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困於白登和冒頓單于寫信侮辱呂后的往事,決定學習齊襄公的春秋大義向匈奴討個說法。鞮侯單于剛剛即位,當時的匈奴百姓又吃不飽、穿不暖,未免就對領導者的能力產生懷疑。所以,鞮侯單于為了避免與西漢直接交鋒,向西漢表示:“我是一個小孩子,哪裡能夠和大漢天子相比較,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為了表示誠意,鞮侯單于將扣留在匈奴的漢使全部放回,又派出使者前來進貢。

    漢武帝對鞮侯單于釋放出來的善意表示了嘉許,就任命中郎將蘇武為使者把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臣送回匈奴。出發前夜,蘇武和結髮妻子依依惜別,他不知道這次出使匈奴是吉還是兇,但是,作為大漢的臣子,他有責任完成祖國交給他的任務。他揮筆寫下了:“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

    第二天清晨,蘇武和妻子揮淚而別外,帶領副使中郎將張勝及暫時充當使團官的常惠沿著衛青、霍去病曾經走過的大道向匈奴走去,只不過,衛青、霍去病帶過去的是西漢鐵騎,而蘇武他們帶過去的是一片善意。然而,讓蘇武想不到的是,他們剛到匈奴就碰到了麻煩。

    早先,漢武帝的李夫人死後,其李家兄弟,李延年、李季因犯淫亂之罪被滅族,與李延年交好的衛律害怕被株連,就逃走投降了匈奴。跟隨衛律一同逃到匈奴的虞常在匈奴過得很不如意,時刻惦記著重返漢朝。當他得知蘇武出使匈奴後,就覺得這個機會來臨了。他就暗地裡聯絡原先的舊友,現在已經成為出使匈奴的副使張勝,兩人圖謀殺死衛律,然後挾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邀功請賞。張勝答應了虞常的要求,並送他很多的財物。一個多月以後,他們趁著鞮侯單于外出打獵的機會,準備發動政變。不料陰謀不幸敗露,鞮侯單于將主謀虞常抓了起來。

    副使張勝聽到訊息後,害怕查出他和虞常之前約定政變的事,便向蘇武如實稟明瞭此事。蘇武說:“發生了這樣的事,我肯定會遭到牽連,如果因此受辱,那就辜負了國家的重託,不如以死明志。”於是就準備自殺,被張勝、常惠二人阻止。後來,主謀虞常果然供出曾與副使張勝密謀之事,鞮侯單于大怒,就將蘇武、張勝、常惠抓了起來。張勝禁不住折磨,很快就投降了匈奴,而蘇武、常惠則寧死不屈。

    蘇武牧羊

    鞮侯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就將蘇武囚禁於地窖之中,並斷絕了飲食。當時正下大雪,蘇武就靠吞食雪片和衣服上的粘毛充飢,幾天過去了,竟然還活著。當訊息傳到鞮侯單于那裡,一向迷信的匈奴人認為蘇武有神靈保佑,便不再試圖餓死他,就將蘇武和常惠分開,將他流放到了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並對蘇武說:“什麼時候公羊能產崽了,你就可以回國了。”匈奴人名義沒有將蘇武終生流放,但是“羝乳乃得歸”的判決無疑要將蘇武永遠的流放到這裡。

    蘇寧寧死不屈,在漠北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雖然度日如年,但是,他永遠沒有忘記祖國交給他的使命,在匈奴斷絕口糧的情況下,他寧可掏老鼠洞裡的草籽、野果充飢,也絕不低下頭向匈奴投降,一身錚錚鐵骨,手持漢使的旌節,向祖國的方向望去。

    蘇武

    一轉眼十九年就過去了,隨著漢武帝的駕崩,漢昭帝即位。漢朝和匈奴經過連年不斷的戰爭,雙方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極大破壞了社會經濟發展。和平,安定成為了漢匈人民的共同願意。於是,漢朝和匈奴之間又恢復了正常往來。漢昭帝知道蘇武自出使匈奴就遲遲未歸,就派出使者前往匈奴索要蘇武。匈奴也早就把流放在北海的蘇武忘掉了,就謊稱蘇武就已死去了。被困在匈奴的常惠秘密會見了漢使,將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原原本本告訴了漢使。

    經過一番謀劃,漢使就對匈奴鞮侯單于說,大漢皇帝在上林苑狩獵的時候,無意間射下一隻大雁。大雁爪子上綁著一封書信,正是在北海牧羊的蘇武所寫的血書。鞮侯單于聽了無比的震驚,他確實見過蘇武的忠義,但是他沒有聽說過大雁能夠穿越風沙彌漫的大漠將蘇武的忠義帶到長安,一向迷信神靈的鞮侯單于認為蘇武一定得到了神靈的保佑。於是,他就誠惶誠恐的將蘇武從北海接了回來,交給漢使。

    公元前81年,已年過花甲的蘇武,手持旌節,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當他回到國都時,長安城萬人空巷,出城迎接這位不辱使命的民族英雄。蘇武出使匈奴的時候,帶有一百多人,十九年過去了,其間,死的死,降的降,回來的時候只有常惠等九人回到了長安。但是,此時的蘇武已經找不到原來的家了,他的兄弟先後自裁,母親與世長辭,兒子武元因參與上官桀、燕王劉旦的謀反被殺,妻子也改了嫁。幸得在蘇武晚年,蘇武在匈奴生的兒子蘇通國被接到了蘇武的身邊,並將其封為了郎。

    公元前60年,蘇武病逝,享年八十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打工去過哪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