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鬍子的男人
-
2 # 世界精彩鏡頭
如何區別長焦鏡頭,中長焦鏡頭,微距鏡頭,定焦鏡頭!
1.中長焦和長焦沒有十分明確的區分解析,一般認為同時涵蓋了中焦和長焦的就是中長焦了,比如70-200mm。微距鏡頭是指放大倍率達到1:2甚至1:1的鏡頭,左邊的數值代表底片或CCD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鏡頭可將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底片或CCD平面上。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35底片的面積為24mmx36mm,若我們使用的鏡頭能把一個面積同樣為24mmx36mm的主體完整地記錄在135底片上,這支鏡頭便有1:1的放大率。Love SR'的關於微距鏡頭的回答是錯的,微距鏡頭的焦距比較常見的有60mm(如佳能的60mm微距),90mm(如騰龍的sp90),100mm(佳能大名鼎鼎的“百微”),Love SR'說的10mm-20mm大概是說最近對焦距離,小dc中喜歡標榜這個值,認為越小越好,其實不然,真正的微距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約為數十釐米,但這並不影響拍微小的物體,拍昆蟲時這樣更好,因為太近的話蟲子就被驚走了。定焦鏡頭是指焦距不能變的鏡頭,也就是說不能透過變焦把景物拉近,定焦鏡頭一般比同價位的變焦鏡頭成像效果好,容易做到大光圈。
不是很明白你問的換算焦段是指什麼。數碼單反相機有全幅和非全幅之分,非全幅的相機ccd尺寸比全幅小,所以有個焦距換算係數,佳能的非全幅一般為1.6,尼康的為1.5,當鏡頭安裝在這種相機上時,鏡頭上標註的焦距乘以這個係數就是實際的焦距了。
2.中長焦鏡頭最基本的特點是,鏡頭視角小,所以視野範圍相對狹窄;能把遠處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滿畫面,具有“望遠”的功能,從而使景物的遠近感消失;縮短了景深,把對被攝體聚焦點前後的清晰範圍限制在一定尺度內,用以突出被聚焦的部分(多為被攝主體或要突出表現的部分)。視角小、視野狹窄。
基本效能
由於鏡頭視角小,視野狹窄,中長焦鏡頭所表現的只是人眼通常所觀察到的外部景象中較小甚至很小的一部分。攝影者也許會有這樣的體會:在照相機上裝上一個遠攝鏡頭並從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取景器中觀察,竟一時無法想象充盈於取景器畫面的景象在何方位,不得已,只好將眼睛離開照相機取景目鏡眺望實景,方搞清楚原來是鏡頭視野太窄,它所“見”到的只是人眼通常所見到的畫面中相當小的一部分,而鏡頭把這相當小的一部分放大並充滿了畫面。
利用中長焦鏡頭鏡頭視野範圍小的這一特徵,攝影者就可在拍攝人物特寫時對被攝者表現作細微的刻劃,在拍攝風光時突出景物中造型優美的某個區域性等。遠攝鏡頭視角小、視野狹窄,還使得構圖容易彙集景物,這樣畫面就比較緊湊。而當所用鏡頭的焦距較長,對被攝物的聚焦距離又很近時,被聚焦的目標將被放得很大,從而形成一種奇特的效果。
能使前後被攝物產生壓縮感。中長焦鏡頭的另一個顯著的效果是將遠處被攝體“拉近”,從而使前後被攝物產生被壓縮的感覺。在一些重大體育賽事中,成群的攝影記者往往架起大炮般的遠攝鏡頭拍攝馬拉松賽跑起跑時運動員重重疊疊的場景,這是因為在這種場合中,攝影者依賴遠攝鏡頭遠離被攝體進行瞄準拍攝,能把遠處的運動員“拉近”,同時又帶來了前後景被壓縮的效果,在畫面上呈現出一種被攝體銜尾緊追得緊迫氣氛。
焦距長,景深短。攝影者經常可以見到一些短景深效果的照片,這些照片畫面虛實對比鮮明,主要被攝體清晰而次要被攝物模糊,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些短景深效果的照片,絕大多數是依靠遠攝鏡頭拍攝的。遠攝鏡頭具有縮短被攝體景深的特性。特別是當遠攝鏡頭與大光圈、短拍攝距離配合使用時,其縮短被攝物前後清晰範圍的效果尤其明顯,這種手法在人像等題材的攝影中經常運用。
小皖熊 + D50 70-300mm 4.5-5.6 VR 焦距300mm 1/60秒 F5.6 ISO 200
人民公園花橋 70-200 f2.8 焦距150mm 1/800秒 F4.0 ISO 400
追媳婦 D50 70-300 VR 焦距210mm 1/1000秒 f5.6 ISO 400
回覆列表
長焦是拍攝人像的常用焦段,135等定焦畫質好,70-200等變焦頭比較靈活。
如果選擇了70-200鏡頭,你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虛化:背景虛化是突出主體的常用手段,一般是用長焦段+大光圈的方式取得;
2、銳度:要保持較高的銳度,就要保證快門速度和穩定性,快門速度應在安全快門範圍內,比如在200焦段,一般要高於1/200秒(全幅)、1/300秒(非全幅)。如果光線較差,則需要上三角架。
3、畫質:主要由於ISO(感光度)決定,光線好時用低感光度(比如ISO 100),光線差時用高感光度(比如ISO 1600)。感光度低時,畫面純淨;感光度高時畫面粗糙,拍黑白照片一般喜歡有顆粒的效果。
4、光線:室內拍攝可以用閃光燈;室外拍攝可以用閃光燈或外拍燈。保持光線充足,很多時候比使用牛頭更重要。